钱塘江潮范例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钱塘江潮范例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钱塘江潮【第一篇】

世界上有两大涌潮现象:一处在南美洲亚马逊河的入海口;另一处则在中国钱塘江北岸的海宁市。海宁潮,又称钱江潮,由来已久,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据传观潮之风,始于汉而盛于宋,南宋起便把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定为观潮节。

海宁潮之所以特大,民间传说是因吴国大夫伍子胥怒不可遏,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中奔腾吼叫。而钱江涌潮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从东汉哲学家于充开始。人们就开始探寻科学的答案。根据现代科学家们的研究,除了这个时候太阳、月亮、地球都在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引力最大这个原因外还有其独特的原因——杭州湾和钱塘江的地形影响。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潮起的时候海水从宽达100公里的江口涌人,而溯江而上到达海宁的盐官已不足3公里,可这时江潮却以每秒10米的流速向前推进。由于两岸逐渐收窄,湾内水面迅速提高出现涌潮。而此时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因受潮水阻挡难于外泄,反而提高了湾内的水位,加强了潮势。加上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节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这也助长了潮水的声势。潮头便形如立墙,势若冲天,举世闻名的海宁潮便由此形成。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海宁潮一日两次,白天称潮,夜间称汐,中间间隔12小时,农历初一、十五子午潮,半月循环一周,潮头最高时达米,潮差可达8-9米,尤以每月农历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为大,故一年有一百二十个观潮佳日,“海宁天天可观潮,月月有大潮”。

海宁观潮最佳地段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镇海塔下观潮亭一带。在这里可看到“宝塔一线潮”的雄奇壮丽景象。涌潮未来之前,钱塘江平静又浩瀚。但见江流茫茫,秋水共长天一色。当江潮初起时,东方天际处,隐约传来阵阵急骤的细雨声,极目望去远处显出一条长长的银线。那银线变得愈粗愈近,化作一条横卧江面的白练,那骤雨声也渐响渐近,变作瓢泼暴雨声,且越来越响,犹如闷雷似地滚来。尔后,潮头临近,沧海横流,江水猛涨,万顷波涛,顷刻一线白练变成了一道数米高的矗立水墙,潮声犹如万马奔腾,惊雷贯耳。刹时间,潮峰从眼前呼啸闪过,向西面去。除了盐官海塘是观潮最佳点外,盐官以东7公里的八堡和盐官以西11公里的老盐仓也成了新的观潮佳处。在八堡海塘,可以八堡“碰头潮”, 东南两潮汇合,双龙相扑,天崩地裂,潮峰突起叠成冰山雪峰,令人惊心动魄;老盐仓地段有座9米高、650米长的丁字坝,江潮来到这里猛冲丁字坝时,一声霹雳,如蛟龙脱锁,怒吼回首,潮头突兀竖起,返身扑向十八层石阶的鱼鳞石塘,霎时扬起银色暴雨,冲向天际,煞是惊险,人称“返头潮”;而观赏半夜潮更是月影银涛,十万奇军。一潮三看赏四景,令人荡气回肠。宋苏东坡赞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钱塘江潮【第二篇】

鱼吹浪,雁落沙,倚吴山翠屏高挂。看江潮鼓声千万家,卷朱帘玉人如画。

简析

贯云石是元朝著名散曲家,他在27岁时被元仁宗任命为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委以重任。但他的多项切中时弊的建议却不被采纳,反而触犯了一班反对改革的权贵。他深感自危,毅然称疾辞归江南,隐姓埋名,易服晦迹,定居在钱塘(今杭州)正阳门外,靠卖药为生。在秀丽的西子湖畔度过了一生中创作散曲最旺盛的时期。

这首小令就是他在杭州隐居时所作。小令描写了钱塘江潮的胜景。

起首两句“鱼吹浪,雁落沙”描写江潮来之前的情景,展示了一幅惬意安闲的画面。江潮未来时,江面开阔,风平浪静,鱼儿在江中嬉戏,吐出串串水泡,大雁悠闲地在沙滩上栖息。“吹”“落”二字,紧紧抓住鱼、雁的习性特征,写出了鱼和雁的不同动态,形象而生动。

“倚吴山翠屏高挂”写人们观潮前的准备。据宋朝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每年观潮时,沿着江岸,搭有许多观潮用的“看幕”。这一句写靠着吴山所搭起的一座座翠绿色的用以观潮的“看幕”相连成片,就像一块巨大的画屏,青翠葱绿,与钱塘江水相映成趣。“倚”是靠的意思,作者采用拟人手法把静物写得富有生气。

“看江潮鼓声千万家”从正面描写江潮涌来时的盛况。钱塘江潮十分壮观。江潮从数百里外涌来,远看如白练横江。近看潮头高达数丈,卷云拥雪。那排山倒海的江潮一齐涌来时,犹如千万面战鼓齐鸣,震天动地。因此人们常以“鼓声”来形容江潮的巨大声势。如宋代词人潘阆写钱塘江潮的《酒泉子》中有这样的描写:“来疑沧海尽是空,万面鼓声中。”观潮也成为杭州居民的一大胜事。每当江潮起时,城内居民倾城而出,出现了千万家争睹江潮的盛大场面。“千万家”正是描绘了这一观潮盛况。

“卷朱帘玉人如画”写动地而来的江潮也吸引了生活在深闺中的女子,她们也卷起朱帘向江上眺望。“朱帘”指装饰华丽的门窗帘子;“玉人”是对女子的美称。作者在这里表面看似写人,其实仍在写景,是借美女卷帘眺望来突出钱塘江潮之胜。“玉人”纤手慢卷朱帘的动作与江潮涌来恰似战鼓齐鸣的热闹形成对比,可谓闹中寓静,给人一种轻松恬静的美感。

钱塘江潮【第三篇】

[关键词] 钱塘江旅游资源

杭州主要是以轻工业、国际性旅游业和现代化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而这些以金融贸易和管理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商务功能主要集中在钱塘江沿岸的中游,也是沿岸地区中开发最迫切、功能最齐全的地区。因此近年来,杭州大力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一个以钱塘江为轴线的现代化大都市雏形初现。钱塘江不仅成为了零售引力中心点、办公行政中心点、地理中心点,还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观光热点。

一、钱塘江旅游资源现状

1.钱塘江概况

钱塘江发源于安徽,注入浙江东北的海域,古名浙江,罗刹江和之江,是我国东南沿海一条独特的河流,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其在浙江境内的流域面积为480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7%,可见其对浙江的影响力。钱塘江丰富的水力资源、潮汐资源、滩涂资源等资源,孕育了古老而辉煌的文明。钱塘江流域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光热丰富,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3月~6月或4月~7月为春雨梅雨季;7月~10月受台风影响,富春江及以下支流,出现第二个雨季。钱塘江干支流开发历史悠久,沿河两岸许多名山、秀水、奇洞、古迹。在这辽阔的钱江流域,特产富饶,人杰地灵,风土民情,丰富有趣,被称为“黄金旅游带”。

2.钱塘江自然旅游资源

钱塘江流域素有“锦峰秀岭,山水之乡”的美称,旅游资源丰富,条件优越。

水景是钱塘江流域自然风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光山色,相映生辉,使钱塘江流域成为素负盛名的“山水之乡”。钱塘江水系的江水含沙量低,水流清澈明净,不仅为各风景胜地增添动态感,而且也使自然景观更显得清丽雅秀。除了九溪十八涧和虎跑泉水之外,钱塘江河口段“壮观天下无”的涌潮――钱江潮,更是举世闻名的天下奇观。钱江涌潮是东海潮波进入杭州湾后,因江面急剧缩窄、江底迅速抬升造成前锋明显壅起、水花翻滚的奇异现象,以气势磅礴、潮景变化万千闻名于世。潮头来时,最高可达3米,有翻江倒海、吞天沃日之势,甚为壮观。晋代便有在杭州观潮的记载,唐、宋时最盛,明末清初江道改走北大门后,海宁盐官潮景逐渐胜过杭州。现在,自海宁大尖山外潮头涌起至杭州珊瑚沙稍上,沿程两岸均可观潮,尤以海宁新仓、八堡的交叉潮,盐官镇海塔和南岸萧山乌龟山的一线潮,海宁老盐仓、杭州珊瑚沙闸前的回头潮等潮景,更为壮观。阴历每月初一至初四日、十五至十九日,一般都可观赏到这一天下奇观,春、秋两季较大,阴历八月十八日已成为观潮节日。

钱塘江流域丘陵山地约占流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名山石景数量众多,分布面广。流域西南与东南地区,多为中生代到第三纪红砂岩系构成的山体,以姿态奇特雄伟的丹霞地貌景观为主,钱塘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据粗略统计有植物3000多种,动物约600种,植被覆盖率达45%以上,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仍保存比较完好的半原始森林、次生植被和珍稀动植物。目前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的植物50种,动物30种,还划定36个部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3万余亩,为山水景色锦上添花。

3.钱塘江人文资源

钱塘江流域自古人杰地灵,文物众多,例如古塔寺庙、碑林石刻、名人故居、古建筑遗址等。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六和塔。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是吴越王钱弘应延寿、赞宁两个和尚之说,为镇服汹涌的江朝而建造的。六和塔初建时,塔身共有9级,高50余丈,塔顶装有塔灯,可供夜航的的船舶作航标之用。由于历史上兵燹不断,六和塔屡毁屡建,现存砖结构塔身系南宋绍兴二十六年所重建,外部木檐为清光绪二十六年改建修缮的。重建的塔身高米,八面七级,全部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六和塔造型优美,比例适度,虽经多次修缮,仍基本保持着当时的风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于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六和塔遥遥相望的是耸立在钱塘江边闸口的白塔岭上的白塔,它建成于五代吴越末期。白塔用白石建造,仿木构楼阁式塔的形式雕刻。外观八面九层,逐层收分,比例适度,出檐深远,起翘舒缓,轮廓挺拔秀丽。塔身四周遍刻经文,壶门两侧浮雕佛、菩萨像。每层有腰檐和平座,顶置铁塔刹。它是现在尚存的吴越末期仿木构建筑最精美、最真实、最典型的一座。

另外承载着先烈们的不朽英名和浴血蹈火的丰功伟绩的杭州解放纪念碑,“给我一天,还你千年”的宋城都是钱塘江两岸的著名人文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二、钱塘江景观资源挖掘的作用

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素来偏隅一方的钱塘江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将成为杭州“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的连接纽带。“沿江开发,跨江发展” 利用钱塘江的景观资源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将钱塘江成为杭城新世纪的母亲河。

1.延伸休闲空间

钱塘江及其沿岸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传统和现代的统一在原有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基础上,沿岸增加了江北的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江南的江南旅游度假区,这三个中心均位于钱塘江上游,应该以西湖风景名胜区为基础,以之江旅游度假区为龙头,以江南旅游度假区为呼应,成为具有江南特色和现代化气息的国际性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中游地段,结合商务区、公建区及生态区的开发和建设,开展两岸老城和新区的观光旅游和商业购物旅游。下游以观潮为特色,开展钱塘江水上旅游。

2.改善人居环境

在现代化的城市里,人口高密度聚居,耗能量剧增,城市街道宛如蛛网,机动车来往频繁,绿地、水面严重不足,以致空气污浊,噪音干扰,温度高,较干燥,在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声、光、热和空气的环境恶化,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与身体的健康。钱塘江周边有足够的绿化面积,为人们创造出了一个能健康、愉快生活的人居环境。 除了有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更吸引人的应该是亲水的环境。临水的环境最适合人类居住,这就为百姓的品质生活提供了条件。

3.提倡绿色生产

钱塘江沿岸的开发,也包括了第二产业在沿岸地区的合理布局。沿江地区工业带中游以高新技术以为主,江南的之江工业园区与北岸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遥相呼应。下游的下沙城则集中发展机械电子、家用电器、食品和医药化工等产业。在钱塘江及其沿岸的景观开发的同时要求工业园区提倡绿色生产,对其周边的环境实施保护政策。对工业污染的进行监控、治理,使钱塘江的水体免受污染,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

三、钱塘江旅游资源开发及对策

1.涌潮资源的开发

钱江涌潮尽管已经成为闻名古今中外的天下奇观,但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钱塘江在杭州市境内始终没有形成固定的观潮点,人们都是自发的组织观潮。有些在沿江公路上,有些则爬到了钱塘江的大坝上,混乱的场面不仅给交通和治安带来了难题,也增加了游客观潮的安全隐患。2007年8月2日杭州就发生了钱塘江潮卷走30人的可怕旅游非安全事件。可见杭州境内的钱塘江观潮的相应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了钱江潮涌不被人们所重视,尚未形成观潮的规模。相反,海宁的借用观钱江潮发展旅游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每年都有很多的旅行社将海宁观潮列入旅游行程当中,这不仅提高了海宁的知名度,也给海宁的旅游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所以钱塘江观潮点的规划和开发十分必要。只有基础设施跟上了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以此也可以增加钱塘江的知名度。当然完全可以借鉴成功的案例,再增添一些创新的成分,让钱塘江潮涌更加富有可看性。

2.水上项目的开发

国际上许多大都市都是依托水景旅游来展现城市风貌的,如伦敦依托泰晤士河、巴黎依托塞纳河、上海依托黄埔江等。如今杭州市政府把创建国际旅游大都市作为发展战略目标,借杭州跨江发展的契机开发钱塘江水上旅游时机已成熟。

笔者认为钱塘江水上游船设计要体现特色,游船活动多样化。在钱塘江游览,游船与江水、风景、游人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一道道美丽风景线。在游船设计上,无论是体现流行时尚还是富有传统文化,只要是能展现特色,做到船、景、人的交融,都是应当去探索实践的。这其中,游船的设计应遵循大小适中、新颖美观、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的原则;着重通透性、景观性、主题性;同时,应根据旅游线路、航道和客源的情祝开发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长短途新型客船。在游船活动中设计多样式的游览航线,应根据不同线路的情况开展适当的旅游活动,这可包括杭州特色产品拍卖、旅游产品展销、越剧欣赏等,与游客搞好互动。

同时为了保证钱塘江水上旅游的质量,保护钱塘江生态环境,开发沿岸景观也是当务之急。钱塘江水上旅游系统应该成为杭州都市旅游系统、东方水都景观水系和钱塘江旅游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态环境是整个系统得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基础。没有良好的钱塘江生态环境,水上旅游开发就会成为无米之炊。因此加强钱塘江及其支流的水源治理,搞好两岸的绿化带,尤其是对目前旅游线路的两岸环境,更要做到科学规划、系统治理、合理开发。例如增加沿岸绿地、公共广场、城市雕塑群,并借鉴外国水上旅游经验,结合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在绿地系统和公共活动网络之间组织步行系统,使之连接各滨水绿化活动中心和城市其他特色地区,以提高滨水绿带的亲水性,创造具有身临其境效果的江岸景观带。

当然还可以推出浪漫的水上婚礼、时尚的水上茶馆和水上餐厅以及水上豪华商务会议等相应活动以丰富水上旅游项目。

3.跨江大桥景观的开发

钱塘江江宽潮急,两岸自古靠渡船沟通,直至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建桥,这就是著名的钱塘江大桥。大桥是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并自行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座在流砂严重的涌潮河段建成的立体公路、铁路两用桥,始建于1934年8月,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全长1453米,正桥16孔,15座桥墩。它的建成不但极大地方便钱塘江南北的交通,而且与六和塔一起构成钱塘江面和西湖风景区南线一处宏伟壮丽的景观。

钱塘江大桥建成54年后,1991年12月21日钱江二桥(彭埠大桥)建成通车。二桥是铁路、公路并行桥,北起杭州城东四堡,南连萧山盈丰,铁路全长2861。4米。1997年1月钱江三桥(西兴大桥)建成通车。三桥北起秋涛路和清江路交会处,南连滨江区西兴镇,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双塔斜拉桥,跨江主桥长千米,桥面宽米,双向六车道。2004年完工的钱江四桥(复兴大桥),结余钱江大桥与钱江三桥之间,北接中和路高架,南通滨江区,构成主城与滨江区便捷通道。钱江五桥(袁浦大桥)2003年低建成通车,位于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交叉口,地处江底三大断裂汇合处,地质构造复杂。大桥全长3126米,是一座向上游突出的弧形桥,半径大1100米,蜿蜒曲折的钱江五桥与四季更替的田园景色、秀丽的三江风光交相辉映,甚为壮观。2002年建成通车的钱江六桥(下沙大桥),南岸是萧山红星农场,北岸是下沙科技工业园,故又名下沙大桥。主桥长2400米,总长8230米,宽米,是目前最长、最宽、最高的特大型桥梁。另外,九桥、十桥和宁波杭州湾大桥已在筹划或开工建设中。

可见钱塘江的桥资源十分丰富,不同形状的桥横卧钱江两岸,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但这些风格不同的桥目前还没被开发为旅游产品来推广。或许更多的游客知道车游黄浦大桥,车游杨浦大桥,的确上海对黄浦江上的桥的开发已经十分成熟,而且产生了很好的效果。那么拥有这么多桥的钱塘江也有优势就桥文化进行旅游推广,可以考虑在钱塘江桥边建一座以桥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让来到此地的游客体会每一座钱江桥的风姿。

我们应该认识到钱塘江已经成为杭州“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的连接纽带。实施两岸综合开发,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的同时,不能忽视旅游文化的建设。利用钱塘江独特的旅游资源景观,创造错落有致风貌,必定能提升大都市文化品位层次,打造杭州大都市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徐云松邓德智:杭州西湖旅游产品优化与升级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4

[2]潘圣明:山水探秘。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3]崔凤军: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钱塘江潮【第四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是中国文学史上着力写词的作家。他吸收了六朝小赋的表现特点,创造出层层铺叙、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为宋词的发展开创出新的局面。《望海潮》就是他采用长调形式,运用铺叙手法来展现杭州城繁华美丽的名篇佳作。

这首词上片的前三句,俯仰古今,从空间与时间的角度对杭州作了高度的概括,点明杭州自古就是形胜之地,气势雄奇,为下文张目。但"形胜"、"都会""繁华"仅是概括性的直陈,难以给人深刻印象。所以,紧接着,词人便围绕这六个字展开层层铺叙。"烟柳画桥"意为杨柳堆烟伴着街巷河桥,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优美环境;"风帘翠幕"是写居民住宅之雅致,微风卷起翠绿的帘幕,还使人不由猜想住家的生活情调;"参差十万人家"一句总括都市人口之稠密,侧面写出杭州都市之繁庶。这三句主要扣"都会",略带"繁华"。而杭州城之"形胜"得之于钱塘江和西湖。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所以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云树绕堤沙" 一句自然使读者的视线由市内转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树木茂密如云,环绕着迤逦曲折的防潮大堤。"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直接描绘钱塘江潮水的狂波怒涛澎湃激荡、壮观辽阔,所以用 "天堑"来形容钱塘江亦不为过。在我们惊叹钱塘江的气势时,词人又笔锋回转,再从另一角度铺叙都市之"繁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是写商业发达、家庭富足,"竞豪奢"既写出商品琳琅满目又暗示商人比夸争耀。这三句仍是表现都市之繁华富庶,完全可以接在"烟柳画桥"三句之后,但词人却在当中穿插"云树绕堤沙"三句写钱塘江景,使得场景密中有疏、富于变化,又显出词人笔法曲折多姿。

下片则集中笔墨来写西湖的美景和人们游湖的欢乐。上文提到杭州城之"形胜"得之于钱塘江和西湖。在上片中,词人已经着力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壮观。若不写西湖,就无法全面突出杭州城之"形胜"。"重湖叠清嘉"一句既写到了西湖本身又写到了其周围的山岭,湖光山影,清秀美丽,可用"清嘉"二字概括。"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高度凝炼,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秋日山上的桂子和夏季西湖的荷花,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勾画了出来。如此美丽的西湖,日夜都有人泛舟--"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这两句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悠扬的笛声和婉转的菱歌。"嬉嬉钓叟莲娃"中"嬉嬉"则栩栩如生地描画出吹羌笛的钓叟、唱菱歌的莲娃的欢乐神情。如果说"羌管弄晴"三句是写普通百姓之乐的话,那么"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游湖的声势浩大及风流潇洒,表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景象,是对上文描写的繁华生活的映衬和烘托。词人就是这样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事物,调动视听感觉器官,从湖写到山,从树写到花,从夏写到秋,从自然风光写到人物活动,层层铺叙出西湖之美及游人之乐。最后,词人由写景转入抒情。"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中的"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这里泛指朝廷。古代外任不如京官,故用"凤池"祝州郡长官也就是自己的好友孙何升迁。意谓当你被召还京城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于朝廷。

48 735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