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创新创业论文(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大学生如何创新创业论文(优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如何创新创业【第一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培训;师资队伍

在此次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大规模改革中,创新创业课程成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程。这门课程涉及的学生至少是全校四分之一的学生,能胜任该课程的教师哪里来,高薪聘请企业的知名创业成功人士?还是直接把任务划分给学校现有的在职教师?这就是摆在高校领导面前两个活生生的问题,也是本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过程主要讨论的两点内容。

1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之“创业成功人士”创业成功人士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

就这点可以肯定地说,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创业成功人士的参与。创业成功人士的参与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讲座形式学校应该聘请各个行业的创业成功人士来学校给学生们进行交流学习,因为这样的成功人士往往才会被现代学生所信服。讲座交流学习方式不拘泥于课堂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别样的学习形式,现代的学生更喜欢这样的课堂。成功人士给学生往往传导的是他自身创业成功的事迹,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学生能够弄内心深处去感悟一些东西。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作为该课程的专职教师讲座形式的教学有利也有弊,创业成功人士往往只是在讲述各自的成功经验,并没有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去创业,他们是有保留地交流经验。如果学校能够把创业成功人士聘请过来作为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的专职教师,那就不一样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将会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们。既然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那么与之对应的教师就应该也因此孕育而生。因为创新创业作为一门课程、一个学科,要找专业教师没有比创业成功人士更加适合的人选了。

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之“本校各种专业的年青教师”敢想是年青人的特质

在没有创新创业课程的专职教师的前提下如何才能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年青老师让学校领导看到曙光。

一次尴尬的教学经验

一位电子技术专业的年轻老师的创新创业课程第一次课堂教学经验:“他走进教室自我介绍之后得到了学生的鼓励,才敢翻开创新创业导论的教材,第一堂课几乎是按着课程念完一些理论知识,然后跟学生们一起读完了课本上的相关案例,连跟学生们分析案例时自己都好几次词穷。”该教师对自己不自信源于没有创业的经验,可以深刻体会到没有创业经验的老师给学生上创业课程无疑是纸上谈兵。

教师培训

不管什么专业的教师都是要靠学习培养出来的,那么创业创新课程的专业教师肯定也是可以经过学习培养出来的。年青教师具有好学的特质,经过一定的学习培养肯定可以胜任该课程的教学。

网络课程培训

网络学习形式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网络学习关键在于网络资源的建设。缺少创业经验的教师们同样也希望网络学习资源能够有越多的创业案例越好。我们要从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中借鉴教学方法,而不能照搬教授们的教学方法。比如,网络大部分的学习专题都是以本科教学为主,理论研究偏多,但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而言,学生对理论知识是比较排斥的。若教学过程完全照搬各位专家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那么教学效果应该不会很好,甚至反而会越来越差。

专家学者面授教学

学校、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应该多组织安排专家学者来给年青教师或学生进行培训,特别是对教师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专职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学生比较了解,相信只要经过一定的培训,教学效果就不会很差。成功企业家的教学经验不足,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参与教学工作,所以若由他们来承担创业创新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一定就很好。

教师参与创业实践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在不耽误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参与创业活动。要想让学生们都有机会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锻炼,教师本身就应该先有机会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锻炼。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应该想尽各种办法来让负责该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能力的锻炼。

3结束语

面对于创新创业课程,我们希望该课程的建设越来越完善,学生能从课堂中学到实际有用的知识,更希望创新创业的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冯林,张葳。批判与创意思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大学生如何创新创业【第二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级 课外科技创新能力 环境工程专业

引言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它的主要职责是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环境工程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急需大批能力强、素质高、知识面宽、有创新意识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1.应用型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培育大学生课外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培养大学生课外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解决现实问题的创造性能力。鼓励和提倡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更好地激发科研热情,拓宽学生的专业面和知识面,逐步培养创新精神。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工程的学生将来走上岗位之后大部分从事生产一线操作和技术研发工作,所以培养大学生课外创新意识,能使其今后有效走上岗位。

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促进优良学风形成,提升学生竞争力的有效抓手。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开展,将引导同学们充分利用和合理安排时间,积极投入到课外科技活动中。在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的同时,他们的自由时间就会因为充实的学习和科研活动而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同时,积极从事科技活动的同学一般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成绩,使自己在今后的就业中有较强的竞争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应用型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大学生参加课外创新活动的主要形式。

通过举办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对环境专业的认同感,提高其学习兴趣,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新型应用型本科高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过举办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提高其学习兴趣。将第一、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将书本学习与动手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培养专业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整合、优化、建设实验室,加强对大学生科研项目的硬件支持。

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首先,改革实验教学传统模式,实行少台套大循环。教学经费对于一般高校来说都不宽裕,尤其对于地方性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更是捉襟见肘。为此应尝试少台套大循环的实验模式,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大大降低实验室的投入。其次,开放实验室。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改革实验室运行机制,延长开放时间,对一些利用率较高的实验室要求每天开放12个小时以上,学生还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做实验。

积极鼓励教师接收本科生进入实验室或课题组参加科学研究活动。

为了实现实验课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更高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个性化能力培养为重点,每学期安排一定学时,由专门的实验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拓展训练,另外,有科研经费和项目的教师、项目组、教研室和实验室接收优秀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工作,通过吸收,学生参加教师项目,这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

3.应用型高校开展学生课外创新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健全开展课外创新活动的合作机制。

在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过程中,要对各类科技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形成学生科技工作合力。注重发挥各自专业的优势和长处,共同合作,力求实效。如在竞赛中,既要发挥环境工程学科的优势,加强相关业务的指导,又要发挥各级组织的组织优势、活动优势,形成互补,更好地促进活动的开展,合力打造能在校外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科技活动和项目,通过健全课外科技活动合作机制,促进学生掌握多学科知识,为应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开展学生课外创新活动要注意“点”、“面”结合。

在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过程中,要盯住几个“点”,给他们进行精英化教育,力求使他们能在科技活动中有所创造和发现,同时也要注意,以点带面,做好示范,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活动中,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受益。

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大力发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是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一个方面,不能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狭隘地等同于全面素质的培养。在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积极加强人文素养的培训,如社会道德、社会责任感、良好心理品格的培训和意志、品质的历练,这既是学生全面素质的内在要求,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和促进。

结语

应用型高校的环境专业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必须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一课堂离不开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必须以第一课堂为载体,二者缺一不可,方可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生如何创新创业【第三篇】

关键词:双创时代 互联网+ 教师

中图分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77-02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通过传播知识、传播科技、传播文化,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创造知识、创造科技,以自己的基础和敏感,努力站在科技前沿,不断向社会输送新知识、新成果,同时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

与此同时,互联网飞速发展,相对于产业界对互联网+响应速度之快、之深、之广,教育界对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培养可以说尚在起步阶段,目前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急需转型。

针对双创时代职业院校如何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展开,包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综合职业素养如何提升。互联网+背景下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如何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如何改革创新?如何进一步提高新时代下职业院校师资的水平与能力?个人觉得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理念更新与能力提升应兼顾,在学生培养方法方面突出模拟体验与实战演练,人才培养过程中主抓理念、创新、创业、素养4个方面。

1 双创时代,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1)应意识到双创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急需转型,应不断思考双创时代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如何开展。

(2)应思考如何通过模拟体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

(3)应思考如何通过创业项目实战演练,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新意识。

(4)应思考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进行专业调整、课程建设,树立新知识、新技术引入课堂的思想。

(5)应思考双创时代下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训练项目如何开发,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提升职业素养引导能力。

2 双创时代,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提升培养建议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可以使每位教师“回归课堂”,融入教学培训中,切身感受新型的课堂形式,调动每位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了解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

(1)理念引导。通过培训等形式传授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开放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何构建、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2)实例解析。双创时代,互联网+背景下如何进行专业建设转型与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以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物流管理为范例,帮助教师树立新知识、新技术引入课堂的思想。

(3)模拟体验。通过企业经营管理模拟体验项目,感受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的培养过程,提升教师的创新引导能力。

(4)实战演练。通过移动电子商务创业项目的实战演练,感受学生创业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提升教师的创业引导能力。

(5)素养训练。针对现代学生特点,贴近企业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的企业要求,开展多个职业素养训练项目,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能力。

(6)企业讲解。通过企业专家讲解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创意+CtoB实战平台建设、到创业基地现场感受等方式,深化改革创新意识。

3 预期效果分析

通过一系列培养培训活动,可以提升教师能力,教师会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方面有所进步;会在研究学生能力、组织教学活动方面有所进步;会在新知识、新技术引入能力方面有进步;会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引导方面有所进步。总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具体细化为:掌握和运用课程标准的能力;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选择、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说课的能力;选择教法和指导学法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检测能力;教师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文章主要针对教师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进行研究与讨论,该能力同其他能力的获得一样,是在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创新思想、创业精神在当今社会十分重要,在职业院校中加强“双创”教育势在必行,要从思想认识上、教学实践上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倡创新精神,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大学生如何创新创业【第四篇】

6月10日~11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率南京市党政代表团赴北京,重点考察了清华北大自主创新的成果以及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的经验。杨卫泽在考察中指出,当前南京市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聚焦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上来,把北京“园区先行、制度先试、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四条经验学到手、做到位,以更加开放开明的理念,将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一切创新资源为我所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省委省政府“两个率先”带好头、转型升级作示范的要求,完成争当全省科学发展第一、改革创新第一、和谐稳定第一的目标,真正成为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而努力奋斗。

解决新一轮发展的“五个疑问”北京考察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南京新一轮发展的“五个疑问”。疑问一,大学科研院所有没有东西,有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对我们有没有用?疑问二,科技教育人才创新资源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真正为我所用,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疑问三,如何对待市内市外两种科教人才创新资源,要不要并如何把内外两种都利用起来?疑问四,把科教人才创新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政府要不要有所作为,如何有所作为?疑问五,如何看待GDP总量速度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如何看待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的关系?例如,清华北大科技创新的成果有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一旦转化,就是能够爆发式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极大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南京自身有丰富的科技教育人才创新资源,但不能因此走封闭的道路,要有开放开明的理念,让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所有创新资源充分为我所用。再如,中关村国际孵化园和清华科技园的成功经验表明,绝大部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转化的通道、环境、导向和氛围,要为充分利用科教人才创新资源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政府必须履行职责有所作为,要发挥政府“有形的手”的作用,通过政策推进、制度创新、环境文化氛围营造,为市场“无形的手”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基础作用奠定基础。

坚定新一轮发展的“三个信念”这次北京考察让我们坚定了“三个信念”,即:坚定不移只有聚焦“四个一”才能实现争“三个第一”目标的信念;坚定不移以推进自主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知识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的信念;坚定不移学习首都北京“园区先行、制度先试、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先进经验的信念。因此,南京要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人才创新优势,大力引进发展充分需要科技教育人才创新作为支撑的产业;通过转化、孵化、育成转化,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都需要政府有所作为。关键是要把北京的经验学到手、做到位,为科技创业企业孵化为高新技术企业、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发展空间和卓越的服务。

48 884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