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汇聚4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第一篇】
在此写1篇长评也是想在这本书读完的时间里慢慢的与自己和解。
不知是不是迈入了21岁的年纪,我开始意识到读一些书很重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认为读书不重要,而是说在我以往二十年的人生中,我主要在读小说和教科书。由于自己读小说也写小说,大多数时候都是专项阅读。比如我最近写的角色是一个演员,那我就会去读很多表演本科要学的书籍。毕竟自己在大学生的基础上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只要学的是本科的知识,到底还是很基础的。只要用心去钻研配合网课的教导,总是能学个五六成。虽不能说精通,写小说总是够了。
也许你看到这里会觉得我是个很努力的小说作家,其实不是的。我的拖延症几乎到了可怕的地步,我的现实生活中充满了临时赶ddl和谴责自己不好好学习的严重自怨。我的书单里列满了要读的书,我的生活里充满了要做的事,可我整天像是醉倒在手机里出不来,无论是在墙上贴多少励志语句,我都难以实施。拖延与恶习和我的理智产生了极大的分歧,让我感到了痛苦。我意识到我很迷茫,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我问自己,我该怎么办,我管不住自己,我是不是废物。
我开始向寻求解药一样的开始读书,因为我知道,在我之前漫长的几千年,一定有人和我一样,饱受着相同的迷茫。就像我们现在创作的小说,总是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写烂了。
今天我读完了第一章,我似乎找到了我拖延的根源。
我得先用漫长的篇幅说说我的前二十年,我幼年时是个学习习惯很好的学生,我所有的问题都在上课解决,几乎保证高度的专注,因为理解能力非常强,小学老师又讲解的过慢,我在课堂上就能写完所有作业,然后回家看电视玩电脑睡觉,期末考一百,所有老师都夸我异常聪明。我在一所极差极差的公办小学中全年级唯一通过奥数测试升入一所市top初中。听到这里你会觉得,这个小孩似乎还不错。
我的家庭里有几个堂表哥哥,他们不同于我,他们从小成绩就没那么好,甚至有人考不上高中、有人考不上大学。我从小就像一个“家族的榜样”,他们认为我理应优秀,理应考满分,理应升入最好的学校。
我开始困扰,开始愤怒,为什么我比哥哥们优秀太多,结果因为我的小失误,一次两次的没有考好,就对我妄加指责,逼迫我成为优秀的人。我的哥哥们可以打游戏可以不认真学习,可我必须每时每刻出现在他们面前时都在认真的读书和学习,否则就违背了“家族的榜样”。我进入了叛逆的年纪,随着电脑的普及,我开始上课睡觉、不写作业、抄作业、聊天、混贴吧、混微博、追星。我考的一次比一次差,一次次破灭家长的希望,直到他们对我不再要求。
他们越是劝我学习,我就越想证明我不学习也能考出不错的成绩。我总是觉得,只要我不够努力,我的聪明永远看不到尽头。我害怕我努力就失去了聪明的标签。
——这正是最大的愚蠢。
这本书中的一句话如当头一棒打醒了我,“你想要的成功到底是学习和进步,还是证明自己聪明?”
我总是把人生中的每一次考试当作衡量我聪明的手段,只要我花最少的时间学到了不错的成绩,那我就是聪明的,我害怕我努力了结果失败了,我恐惧在别人眼中会因为一次失败而认为我“不够聪明”。“聪明”就像我人生的桎梏,将我狠狠的摁在了原地。
你知道吗,如果你想毁掉一个人,就夸他聪明。
因为长期的不努力,结果失败;不努力,结果失败;心态差,总觉得自己会失败,结果失败,产生了恶性循环,最后变成严重的拖延症。
我已经不再捍卫我聪明的标签,因为别人总是因为我的结果失败否定我,继而我自己否定自己,继而更加害怕下一次“测评”,我从拖延着不努力,变成了拖延着害怕失败招致下一次自我否定和他人否定。
或许是因为,我失败的时候,周围人总在否定我。或许是因为我没有选择艰难的习惯,或许是高中同桌天天抄作业带坏了我,人生太多太多的选择,但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果。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第二篇】
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
(百度百科)。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拖延"就是这种本能的表现。
推迟行为的背后,是对这种行为的后果及其所带来的影响的恐惧。
"拖延"的过程并不愉快,时不时的担忧,让你无法享受当下的闲暇。
"拖延"看似暂时延后了坏现象的出现,但是不能防止它出现(墨菲定理)。
导致拖延的原因最常见的是恐惧失败,最离谱的是恐惧成功。
拖延让我们躲开负面的感觉,它是很好的防御盾牌,但也会阻碍我们开始新的尝试(新的工作,新的语言,一种乐器)。
有时候,我们的思维停滞在过去,有时候我们的思维游离在未来,我们玩着时空的把戏,躲避着本应应对的压力。
虽然,拖延的行为看起来是个行为素养问题,但是,它的根源要复杂得多,“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刻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心理学家pierssteel认为拖延最可能的四个成因是:对成功信心不足,厌恶被人委派任务,注意力分散和易冲动,目标和酬劳太过遥远。
对完美主义的追求,或者从反面来说,对失败的恐惧,都有可能让我们在某个方面裹足不前。
一方面,就像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内心总是在犹豫。
我是不是就应列一个提纲,是不是就应准备好一些素材呢?我写出来的.东西有什么作用呢?从在学校的时候写论文开始,到了公司开始写各种文档、ppt等,我都会受到这种心理的困扰,内心想着要把文章写好,想着要准备充分的素材,要写得生动搞笑,但每每都是无从下笔。
通常都是这样,应对着电脑里面的空白文档,先快速敲下几个关键字,然后想到一些题材,之后开始上网、翻书去寻找,找着找着,最后都忘记了自己本来是要做什么的。
等到回过神来,却发现自己的文档里面仍然只有几个关键字。
此刻,回想这个过程,在上网、翻书查找题材的时候,在挖空心思想要一个好的题目的时候,我到底在做什么呢?表面上是为了让资料更充实,让题材更搞笑,让题目更加吸引人,但是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在拖延,在拖延进入文章的写作。
或者,我是想要提前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但最后往往是草草了账。
尤其是在做一些我们并不擅长的事情时,我们更容易拖延。
比如,数学作业、作文、手工课的作品。
拖延让我们延迟应对失败的恐惧,从而给我们带来安全感。
当最后期限降临,我们不得不应对时,我们会采取草草应付的手段,渴望早早摆脱那些令人厌恶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是作业本身,而是作业带给我们对挫败感,以及由此造成的烦恼和恐惧。
如同,开头所说,拖延只是一些深层次心理、生理问题的表现。
而对失败的恐惧也只是一种浅层的表现。
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害怕失败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会破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也可能是认为自己根本不擅长做这件事情,一切的发奋只是白费时刻。
如果,你认为自己根本没有学习数学或者音乐的天赋,而学校中学习的经历给你带来的只有伴随着让人寒心的分数,痛苦的回忆,那么毕业之后我们会庆幸自己最后摆脱了那些东西。
当有人声称自己很享受其中乐趣时,我们的反应就是“他有这天赋,而我没有”,或者,“哪有什么乐趣”!有时候,"拖延"是我们宣示独立,争取控制权,甚至报复的工具。
当更有权势的人物(上司,家长,更强势的朋友、配偶)要求你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表面上应承,内心却充满抱怨。
或者,你认为这种小事微不足道,让你去做根本就是杀鸡用牛刀,或者你认为自己落入下风,内心的感受没有得到强势人物的照顾,或者你早就不满对方的某些表现,因此一旦你找到这个机会,你就会透过拖延的手段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或者报复对方。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第三篇】
很多时候做事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的状态再开始,可是大部分时候很难发现有这样的状态。或许这不单纯是精神的问题,而且与身体有关。因为种种原因,血液流动速度过慢,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因此,意识上很懒散。这个时候,需要动一动,例如打会球,跑一圈,让自己出出汗,加快血液流动,把血液中的沉郁之气排出体外,然后投身自己要做的事情。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第四篇】
《拖延心理学》是由简・博克和莱诺拉・袁所著,简・博克和莱诺拉・袁,是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从1979年开始就为学生中的拖延者创设了第一个团体治疗课程,曾经出现在《奥普拉》和《20/20》等电视节目中,同时也是《人物》和《当代心理学》等出版物的专访对象。她们一直致力于为全美国的学生、公司组织和公众团体提供治疗的心理工作坊和专题演讲方面的服务,终年活跃在斯坦福大学、伯克利的讲坛。
通常一本书的可读性往往取决于作者的阅历,写书的人往往被认为对他们的写作倾向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确实,作者对拖延心理的了解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简・博克曾经说:“我们两个都知道对方的那些丑事,我们都经历过许多通宵开夜车的日子,也曾为写博士论文而挣扎了多年,经常要缴纳税收滞纳金,并常常为自己的拖延而编造种种故事情节(最为极端的例子是说自己家里死了人)。”除了作者两个人对此的个人亲身经验之外,作者也有多年与拖延心理打交道的职业经历。当作者还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咨询中心成员的时候,作者从1979年开始就为学生拖延者创设了据作者所知的第一个团体治疗课程。在作者的拖延者团体中,作者看到一些拖延的模式和倾向一再地呈现出来。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引人注目的共性。举个例子来说,作者原计划在周一上午九点开始作者一周的团体治疗课程,结果作者发现这根本不现实――在十点之前没有一个人出现在现场!当作者向公众开设拖延工作坊的时候,作者再次遭遇到了这个拖延怪兽。作者差点提前一周取消作者的第一个工作坊,因为在预订的时间内没有几个人报名。结果,几乎2/3的人是在截止时间的最后一分钟报了名,作者不得不搬到一个更大的房间里才能容纳下这么多的人。
作者不仅仅在文学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且在她从医方面的成绩也不容否认。30年来,作者在心理治疗和心理分析的私人诊所内也处理了很多个案,很多人因为常年拖延而积重难返,这让作者有机会在更深的层次上探索这个问题。作者感到幸运的是,患者们都勇于向作者敞开心扉,这使作者的研究工作从中受益良多。所有这些经验都再次坚定了作者的想法: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根本而言,拖延的问题是一个人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在自尊上的问题。
论和经验,对拖延作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通过鉴别和检查那些我们将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加上我们的时间概念问题和大脑的神经学因素――为我们学会怎样理解拖延的冲动以及怎样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动做了一件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并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方案来克服拖延问题,她们提供的方案极为实用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书中作者还还考虑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文化诉求,以及诸如注意力缺失紊乱症、执行功能障碍症等神经认知问题对拖延的影响。在书中作者甚至还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建议。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拖延就是懒惰的一种表现,但看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拖延并不只是懒惰,他跟很多因素有关,通过书中的描述,我也发现自己拖延的毛病,了解到了拖延对事情发展的影响。我深深地认识到拖延让我失去了太多的机遇和成功的机会,拖延不是单纯的懒惰,它的危害更甚于懒惰,我也意识到拖延必须改正。
一旦意识到拖延的危害,我们该马上制定相应的更正计划。
降低期望,设定具体的、可操作而非模糊的、臆想的计划。不是我要在一年之内学会德语,而是我要在两个小时内记住十个德语词汇。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现状,接受这个世界上没什么东西是完美的这个事实。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擅长点,更重要的是承认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上一篇:教师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