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为要 生态为先实用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发展为要 生态为先实用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1

P键词: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可持续 小康 必然选择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也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只有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总体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所以说绿色发展理念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绿色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念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思想精髓

所谓历史的自然,是指自然不是与人无关的自然,人类的活动不断改造着自然;所谓自然的历史,是指人类的历史不仅仅是人类自身变化的历史,也伴随着自然变化的历史。所以说:“自然总是留下人类活动印记的自然”。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批判地继承了西方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其精髓体现于: 第一,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的活动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

总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就是要求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规则,进而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也“不能透支子孙饭”,否则最终都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所以说,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始终的一条主线。

(二)绿色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中国化

绿色发展理念是理性反思时代问题得出的科学结论。面对资源环境危机我们没有现成经验可搬用,从发展速度和财力权衡的角度我们也不可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所走的“西医疗法”。即以高技术高投入为支撑的外部治理和把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中医则会采用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机理去调理解毒。也就是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全面入手,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理论是我国的首创,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中国化。它开启了一个属于我们东方智慧治理工业文明病、化解文明危机的新时代,一个属于东方文明复兴的新时代。

二、绿色发展理念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递进关系,首先是由我国宏观生态现状的严峻性决定的,其次就是这两个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所决定。马恩的生态思想形成于19世纪,一百多年后马恩强调和忧虑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进步而消失。相反,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更为显突和严峻。

(一)宏观生态现状客观分析

我国生态环境尽管已全面进入治理修复期。但客观而言,我们的治理能力仍旧追不上我们的破坏速度,现状仍然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主要表现在:水资源开采过度,且污染严重。上世纪以来,我国的森林资源就已被大肆破坏。到本世纪初,森林面积和木材蓄积量已经减少到百年前的50%,草原沙化高达2/3,近乎90%的土壤出现不同程度板结;空气污染导致酸雨成灾 。我国大气污染长期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

此外还有射频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污染等等我们不能直观感受但危害性可能更大的污染源的存在。

(二)绿色发展理念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中的五大成员之间是相互作用和有机融合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同时也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而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融汇贯通的。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就是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也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培植生态经济新增长点

在新常态下,绿色发展是理念、是要求,是打赢绿色发展和生态经济战役的统领全局的重要方略。一条主线就是:“绿色要经济、经济要绿色”。要把绿色作为生产力,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转型的重要遵循;绿色生态是最响亮的品牌、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大的竞争优势。

(一)要依托本地优势,在“变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上做文章

推动绿色发展,必须坚守绿色底线,必须彰显绿色特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最有效的路径是绿色发展。换言之,留得住绿水青山,就是筑起了金山银山。这方面山西右玉精神所诠释的一以贯之、不忘初心干好植树造林这一件事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样板。

(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强做大做精绿色产业链条

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上对于脱贫攻坚、农民增收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关于在农村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放在了很显眼的位置。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管理、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更多更紧密地融入农业,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三)实现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

经济发展要兼顾生态保护,在发展中不唯GDP,而是要同时追求生态效应,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基于生态经济革命的新兴产业已逼近中国整个GDP的半壁江山。要把视角放在生态经济和新兴产业上,那就是新能源支持的低碳产业、改造的工业生态化产业、满足绿色消费的绿色产业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禀赋的民族产业等等。

(四)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构建旅游产业新格局

利用互联网+、旅游+等创新模式统筹推进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交通等协调发展、融合发展。以绿色人文旅游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锁得住乡愁,才能留得住客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事业,利用好乡村这个稀缺资源。

总之, 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的发展观。我们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主线,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上实现全面刷新和深刻变革。真正让绿色成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打色、流行色和健康色,共同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

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2

摘 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将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并将其纳入“十三五”规划建议之中。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以下三个方面需要加深理解和把握:一是绿色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念的新飞跃;二是绿色发展理念是从根源上解决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思路;三是绿色发展理念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的价值导向。

关键词:践行;新理念;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1-0007-02

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一道,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我国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新理念。在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过程中,全面理解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我们深入把握和重点关注。

一、绿色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念的新飞跃

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发展理念是直接关乎发展成败的思维,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的特点。

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既是对过去发展理念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理念的提升。近一二百年来,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新科技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资源环境负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大量消耗了地球亿万年形成的资源储备,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人类开始思考发展的理念问题。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从1972年6月联合国第一次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只有一个地球”口号并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到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从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直到2012年“里约+20”峰会,联合国先后四次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由此看出,联合国对世界环境与发展的重视程度。先后提出了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等理念,并达成了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共识,并转化为各国的行动。近两年,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为了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都提出了绿色发展战略。“绿色新政”、绿色经济发展成为国际发展的新趋势。

同样,如何做到绿色发展,也是我们党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时代课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了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坚持科学发展观,直到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这些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面临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持续恶化的严峻局面。为了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首先要求党在理论上有所突破,理念先行。有了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我们的发展实践才能行稳致远,越走越广。为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提升为指导我国未来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指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绿色发展之路,更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念的新飞跃。

二、绿色发展理念是从根源上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思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一直是这一历史进程的核心和主线。

纵观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到:在农业文明中,人民是以自然为中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维持着以局部性、阶段性不和谐,整个相对平衡为特征的融洽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适应关系。从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在近一二百年的工业文明时代中,发展是以人为中心,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资源环境负担。正像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工业文明一方面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巨大的解放作用,“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另一方面,人们也看到了工业发展对自然界的巨大破坏作用,恩格斯曾告诫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我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上百年间逐步出现的资源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我国在短期内就集中体现了。自然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问题日益严峻,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发展应该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避免重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探索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文明发展之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的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正像“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的那样: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要“推动低碳循环发展”;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要“推动低碳循环发展”;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这六个“要”正是我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思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绿色发展,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谐发展。

三、绿色发展理念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的价值导向

人的含义有三层:横向指全体人;纵向指多代人;内核指多需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从横向来说代表的是全体人民,发展的动力要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要由人民共享。从纵向来说:发展要做到可持续,除了当代人之间的分配外,还应考虑跨代人分配和代际公平问题,从内核来说,发展不只是满足人民物质需要,还有人民的精神需要,发展既要考虑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还应考虑到人民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等方面的需求。总之,在发展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由谁享有、如何发展的问题。

发展为要 生态为先3

黔西县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既利于经济建设又益于环境保护的绿色小康创建之路,成功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强化布局 建立三个体系

组织领导体系。积极探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共同部署、共同推进。成立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委员会,由县委书记任第一主任,县长任主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委员会职责;全县乡镇(街道)均成立生态建设保护委员会或工作小组,乡镇党委书记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将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工作列为乡镇部门“一把手”主要考核内容。

资金投入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近两年来,共投入2亿元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从2014起,每年由县财政统筹安排1亿元以上资金,作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经费;由县财政每轮安排2000万元,支持五个乡镇抱团轮流承办县旅游发展大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找准路径 做好五个结合

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切实保护好山体水系和植被,搞好农村沟渠、堰塘整治及田园绿化,完善村庄建设管理机制,着重突出生态元素,构建新农村生态体系。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对辖区内山、水、林、田、路管护机制,做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目前,仅珍稀树木已挂牌管理109株,古树群已挂牌管理4个。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全县森林地面积达万亩。加快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小康路、小康房六个小康行动计划的实施,完善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整体推进农村改厨、改厕、改电、改猪圈及清路障、清淤泥、清污水、清垃圾“四改四清”工程,使村庄、街道的变化延伸到庭院,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截止目前打造“五园新村”示范村73个。

与宜居城镇建设相结合。按照“城在山中、山在城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生态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城镇。遵循“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的原则,注重河流、林地等既有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节约集约土地、保护水资源,做好项目环评,实施城区山头、主干道及周边山体和公园绿化工程,建成了杜鹃花、太极、湿地等一批生态绿地广场和占地13公顷的白龙森林公园,县城绿地面积达到131公顷,山头绿化面积达公顷,有效提高城镇绿化率。大力发展城市清洁能源,提高城市气化率。扎实推进“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开展县城周边环境、公厕卫生、农贸市场、街道沿线等专项整治行动。调整城市中心城区烟尘控制区,实现全县烟尘控制覆盖率100%。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建成了一批宜居特色小城镇。

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坚持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按照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生产产品无害化、综合效益高效化要求,发展节约型、循环型、生态型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以石榴、核桃等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建设,经果林种植达万亩,形成了以贵毕路、清毕路、黔织高速等沿线乡镇为主的绿色产业示范带, 市优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3个。投入资金5亿余元,建成了集生态观光与科技示范于一体的6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13年实现总产值亿元。

与新型工业建设相结合。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抓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坚定不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促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成了洪家渡、东风、索风三个水电站,正推进野济河梯级小水电开发。加快低耗能、轻污染的环保节能型项目,引进和发展了康原、黔蒜香等绿色食品项目16个,引进并培育了海军钢化玻璃、深圳市郎培锋LED、贵州学之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节能环保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积极推进煤炭产业链建设,打造煤炭循环经济。积极开展“矿山复绿”工作,完成了10个煤矿公顷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关停8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完成火电厂6台机组脱硫脱硝增容建设工作,建成机动车尾气检测站。

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统筹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旅游与城乡发展,借助杜鹃花都名片,坚持打基础、创品牌、树形象,把生态、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县内良好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发展以林下休闲、峡谷览胜、水上观光、田园游赏等为主的自然生态旅游。先后打造了化屋苗寨民族风情游、韦寨农业体验游、柳岸水乡亲水游、红色丘林桃李赏花游、新富林下体验游、荆江生态休闲游、乌骡坝民风体验游等乡村生态旅游点。柯家海子天然湖泊群旅游区、支嘎阿鲁湖旅游区、索风湖旅游区、沙坝河旅游区和水西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等生态旅游逐步走向成熟。走出一条“以生态引客源,以客源创收入,以收入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注重结果 呈现三个效益

生态效益。森林资源和植被覆盖度的持续稳定增长,使得森林生态功能不断发挥,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5%,森林覆盖率达%,城镇污水处理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30%。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比2012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经济效益。林业总产值达亿元,经果林产值达7000万元;工业增加值达亿元;发展农家乐120户,打造乡村旅游星级示范户26家,全年接待游客万人次,全年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709元,比2012年增加了800元。生态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社会效益。城镇的道路交通、农贸市场、供水供电等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城镇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成效彰显,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清洁能源使用率不断提高,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观,人民群众精神面貌得到提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示范村内无乱搭乱建、粪便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禽畜乱放现象,村风民俗和谐化,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启示思考 强化三个坚持

坚持加强对生态建设的领导。生态环境建设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才能协调各方,统筹推进。黔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决策,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不断加大投入,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强大合力。

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绿色经济是生态建设的中心。在工作中,黔西县牢固树立“发展为要、生态为先”理念,大力实施生态林业、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等工程,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既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又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资源的有序高效利用。

48 1141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