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篇1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阶段性总结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结合学校实验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人在自己的数学教学中就如何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进行了尝试指导,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浅谈自己是如何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的。

(一)要让学生明白课前预习是一个自己主动学习的过程,要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它会对我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对以后自己各方面的学习很有好处。

(二)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的方法,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这就是教师指导的问题。我指导学生多读读学习的内容,如例题、概念等,认真填写我设计的《预习卡片》,不同的学习内容出示不同的预习方法。始终把预习的重点放在“例题的初步学习”和“概念的背诵”方面;其次是“我会做练习”及“练习题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把疑难问题提出来”,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疑难,鼓励学生把疑难问题提出来,把问题带到课堂上来进一步探究,学习就有目的性了。

(三)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作出简单的优、良、合格、需努力的评价。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探究、相互学习、互相纠正的过程。

(四)课前预习的展示不可忽略。展示也要效果,展示也讲方法。起初,学生的展示只是读预习卡片,慢慢地,通过指导,发展到学生

可以分析性地、探究性地进行展示,这个同学或小组展示后,其他同学或小组可以对比性地、补充性地展示,现在还会踊跃地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学习方法,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展示课前预习逐步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的效果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课前预习的效果好,预习展示的效果好,就会省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学习技能有所加强。

(五)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主预习,促进小组间的竞争学习。在小组合作、交流时进行评价,集体展示时也进行评价。小组内小组长评价组员,组员相互评价。集体展示时教师给予评价,学生同样参与评价。评价时,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好”字上。评价成为鼓励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是一个学习分析、讨论、探究的过程。可以是语言的称赞,更多的是奖励卡评价。

本文地址:http:///zuowen/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篇2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魏书生

一、问题的提出

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我把这段话抄给学生,让他们讨论莱辛为什么这样说,学生都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学习。他们举例说: “如果我们有了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那么没有老师时自己也能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而且是几

十、几百篇文章的。”学生的讨论说明,口子圣陶先生讲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话,决不仅是教者一厢情愿的教学最佳境界,更重要的是这话体现了学生们渴求获得自学能力的愿望。这是从理论上讲自己为什么培养学生的能力。

从自己的实际情况看,我尤感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可。我在接这个班前是学校副教导主任,分工负责全校 1500 多名学生的辅导工作。我再三请求当班主任,终于在 1979 年 3 月获得了校领导的批准:教初一.七班的语文课并做班主任,但有约法三章:第一,全校学生的辅导工作不能耽误;第二,其他兼职诸如党支部委员、校工会副主任、组织文科考古工作等不能推辞;第三,当班级工作与学校工作冲突时,即应放下班级工作。我答应了这三条,便想:如果学生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我自然可以腾出时间做学校工作,那就大致能做到班级、学校工作两不误了。

学生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 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是重点中学按 4 : 1 选拔之后剩下的。我们班级语文平均成绩 45 分,最低的 24 分。我和学生谈心,了解到语文成绩差的学生有几个共同点:一对语文课缺乏正确理解,怕学语文耽误其他科,而不愿做语文练习;二不自己写作文;三不看课外书;四不是为获取知识学语文,而是为了应付老师,不得不上语文课。

这些,从理论和实践上告诉我,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做法

自学能力从心理学上讲,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形成,都要经历知、情、行、恒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我也注意按照这个规律去培养学生。

(一)知。提高学生对培养自学能力的认识,我讲许多青年自学成才的动人事迹;讲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孩子们良好的自学习惯;讲爱迪生、高尔基自学的辉煌成就。最使学生们感动的是埃及自幼双目失明、后来顽强自学成为教育部长、埃及文豪地塔哈·侯赛因。听了法国自幼断臂用嘴叼着笔作画,成为世界著名画家的戴尼斯的事迹,学生们震惊了,他们在日记中热切地表达了要获得自学能力的愿望。

(二)情。使学生从感情上体验到自学的幸福和欢乐。直接兴趣固然能使人获得感情上的幸福和欢乐,但间接兴趣,即在理智指导下的行动的成功,同样能使人获得感情上的幸福和欢乐。人的生理欲望能够服从心理欲望;理智的满足产生的幸福感常常比本能的满足所产生的幸福感更为坚实、持久。我让学生要在获得自学能力的理智支配下,自己查字典;独立掌握1篇文章中的字、词;自己去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大部分学生都解决了这些问题。再一鼓励,学生感情上充满了劳动者收获自己劳动果实的那种幸福和喜悦。

(三)行。人的行动主要分两部分:第一向何处动(学什么),第二怎么样动(怎样学)。前者是定向的问题,后者是规则的问题。先说定向,即学什么 ? 越是学习不好的学生越不知如何学语文。讨论时学生发言说:“学习理科,知道从哪下手,掌握几个公式就可做所有因式分解题,理科是学什么考什么。语文从哪下手呢 ? 语文课天天分析课文,可哪次考试也不考分析课文。”是啊,从哪下手呢 ? 我让学生画其他科的知识树(即对各科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他们很快就画出来了。语文知识树却无从下手,有的画了一堂课,还是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后来经过启发、讨论,学生把语文知识列成这样几个大分枝:拼音、标点、难字、词汇、语法、修辞、文言文、阅读、写作。学生们感到自己看到的语文试题,基本都跑不了这样的程序。我们自学语文,就要学这几类知识。学生视自己对这几类知识掌握情况来决定自学时的侧重面。

我想,让学生定向,自己的教学必须定向,增强计划性,减少盲目性,少做无效的劳动。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时,我把这种系统的知识比成一棵有干、有枝、有权、有果实的树,叫作“语文知识树”,尽可能教给学生一点儿可以当“定理”、“公式”性的东西,教给学生钥匙。比如阅读这个分枝,按照传统教法,学生只是1篇篇的听老师分析课文,常常是听了几年课也没掌握自己读课文的钥匙。我告诉学生初中阅读分枝上有三个小枝:(1)分段归纳段意。(2)归纳中心。(3)分析写作特点。每一小枝又有几个可以当定理用的杈。比如分析写作特点这个小枝上又有选材、结构、表达、语言等这样几个杈。杈又生小权。如表达的杈上又分为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这样几个小杈。小杈仍可繁衍。如描写又分为景物描写、场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又分为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我之所以把语文知识比喻为树,只是为了取其形象之长给学生系统的认识,树的系统性远不及科学本身的系统性严密,人们是不应该用科学的尺子去苛求比喻的精确度的。这样可避免重复劳动,学生又学到了比较系统的知识。这样除字词(浸透在课文中讲)之外,一个个的分枝讲完了,学生就基本上掌握了初中语文知识。学生从初一到初三,6 次画语文知识树,一次比一次枝叶更繁茂,这说明学生语文知识水平提高了。

由于这样归纳、分类、整理,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有了比较明确的理解,再通过他们写(我的自我设计)、(中学语文知识简介)、(第 x 册语文教材分析)等文章,培养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学生就基本知道了自己在哪个分枝的哪个杈上知识薄弱。学什么的问题明确了,行动的方向就确定了。其次是怎样动,即怎样学。学生学语文大多有这样几个毛病:

一、效率低。1篇课文拖一两个月也不能按要求背诵,1篇作文写半个月还写不完。

二、初中学生看问题往往片面。不少学生认为要学文必然挤理。理由是时间是个常数,文用多了,理自然少了,因此不舍得花时间学文。

三、一暴十寒。语文考试成绩低时。他们也急一阵子,学一阵子,一阵子过后依然如故。针对这样的病,我开了这样的药方:(1)提高学习效率。教会学生把任务与时间紧密联系起来,研究提高大脑工作效率的办法。我让学生写过 < 三谈记忆力)、(三谈大脑的潜力)、(五谈注意力)、(谈大脑的最佳状态)、(效率最高之时)等文章。当学生学会研究自己大脑的时候,效率自然成倍增长了。(2)打消顾虑。即学文不一定挤理。在效率提高之后,按照定额给学生算账,即使每学期完成 10 万字的语文练习,8 万字的日记,20作文,除了课内,课外也不过用 1 小时时间。在一二年级科目不多的情况下,每天用 1 小时学语文,难道还算多吗 ? 这样一算,学生放心了。学起语文来心里觉得踏实。(3)制定严格的计划,防止一暴十寒。比如班级规定,每天早晨锻炼身体之后的 30 分钟,做“记忆力体操”,早自习用五六分钟抄格言、名诗,晚放学前 30 分钟写日记,回家 30 分钟做语文练习。每天都执行这样的时间表,再在每段时间内规定出必须完成的具体学习任务,既提高了效率,也防止了一暴十寒。这种规则运动,比起学生以前盲目学习的不规则的运动来,既提高了效率,又在心理上有一种轻松感。

(四)恒。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好,从感情上体验自学的欢乐也好,自学时的定向、规则运动也好,都必须持之以恒。反复加深认识,不断重复,才能由一次次单一的认识、情感、行动,最后形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从这样的认识出发,班级不但制定了每天的时间表和计划,还制定了每周、每月、每学期的计划。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多方面的兴趣以及在其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思维力,班级规定:每周一班会讨论思想战线的问题;周二图画课;周三游戏;周五音乐课(这天的语文课阅读欣赏);周六作文;星期日或节假日有目的地去观察、厨游,为下周作文寻觅素材。在阅读欣赏课,我们读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报告文学、通讯等。周六下午第一节,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第二节写作,在讲清基本要求、写作知识之后,重在写训练思维力(如 < 谈大脑的潜力)、< 自学好处多)、< 过犹不及))、观察力(如(月蚀)、(摸鱼)、< 炉长))、想像力(如(三十年后的班会)、< 站在月球上想到的)、(飞碟发射之前))的文章。星期日的早晨是同学们最愉快的时候,我们一起到野外开荒种地、摸鱼、抓蚂蚱,到苇塘里找鸟蛋,在结冰的河上跑接力,在冰雪地里寻找生命的踪迹……这些事情,由于计划时算清了所占的比例,学生谁也不觉得挤了学习理科的时间。全班学生每月都要对自己德、智、体等方面的 12 个数据进行统计,找出弱点,定出下月的计划。每个学生都有一张全年学习计划统计表,这张表上有 156 个数据。由于持之以恒,867 天来,平均每个学生完成了 25 万字的语文练习、24 万字的日记、104作文,读了 75 本课外书。学生初一到初三的试卷、练习本都在教室前面积攒着,累积起来有 26 米多高(单是语文)。班级日记记了 860 天。班级共积累了每个学生从初一到初三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学习、发育情况的数据 6000 多个。

三、效果

由于知、情、行循环往复,学生都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的事情,并初步具有了知识系统和自我意识的能力。学生在方向确定的前提下,掌握了利用生物钟的规律做规则运动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自学能力明显增强,成绩提高较快。初二时,参加县中学语文能力测验,我们班获第一名。初三时,参加全县 30 所中学听说读写竞赛获第一名。加强语文训练并没有影响其他科的学习,发展智育也没有影响德育和体育。这个班级是全县惟一能坚持从初一到初三一直利用星期天到社会上做好事的班级,共受到县、学校 33 次奖励。初二期末考试达标率98%;县内长跑比赛,录取人数占总数 1/5。学生体重年增长 斤,身高增长 厘米。初一时视力正常的 84 只眼睛,到初三只有一只减弱到 。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篇3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已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最显著特征。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与模仿者,而变成了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导者,这一切都要求学生要改变以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逐渐转变为自主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笔者凭借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近些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的积累了一定教育教学经验,从激发学习动机、培养科学方法及树立自信心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用于教学效果较好。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境教学

引言新课程理念倡导转变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切都要求学生改变以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进而强调学生自主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有目的的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这种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正文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 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备高效的学习策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说学生就可以在家闭门造车,而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化学学习的规律,有针对地指导学生。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体会。

一、巧设情景,激发学生“想学”的动机

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学习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巧设情景,激发学生“想学”的动机,学生自身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长此以往,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学习《钦差大臣》这篇课文时,我认为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不会很深刻。于是我让同学们采用表演的形式去学习,即:五个同学分别饰演文中五个主要人物,其余同学充当观众。饰演文中五个主要人物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一堂课下来,效果相当好,同学的表演比较成功且与文章的内容联系较紧密,五个文中人物的扮演者,不仅熟悉了课文内容,还额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人物的精神。像这样创设一定情境,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培养他们自主开发的意识,能提高他们自主开发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中要营造氛围,要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逐步让方法自动化为习惯,让习惯上升为能力。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经历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只有学生们真正的感悟了,他们才会产生愉快的体验,才会乐意充当成功的探索者。

二、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

学”,“授人一鱼,供其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其终生受用无穷。”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教给他们的一个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出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比如:字词学习的方法、语言积累

与运用的方法、阅读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内容,或用肢体动作演示理解,或动手实践等等,学生积累了这些学习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主动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对课文学习,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主题,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阅读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语文报》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可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创设情境,有针对性地帮助

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创造情景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课堂教学教师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进行

自主探究学习,并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与和谐竞争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方法上因势利导,为学生做好正确的指引。作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的去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有意识地贯穿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告诉学生“是什么”,学生照

单全收,但不知其“为什么”,告诉学生“为什么”,学生可以有所领悟,但最重要的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思维过程却给忽略了。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这些问题的提出改变了学生接受式的学习心态,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活动与探究特别强调“体验”这一心理过程,我们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权利,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后,再给他们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让他们相互质疑、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做到生生互动。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个体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强化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确保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

具备良好意志品质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自觉地控制和调

节自己的行为,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意志品质欠佳的学生,一旦遇到困难或考试不理想,则丧失信心,半途而废。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一方面,要让他们明白,任何学习过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另一方面,要让他们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教师还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学习需求。对学习上一时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格外关怀和呵护,真正确立起“偏爱差生”的教育观念,尽最大的努力去扶助与感化他们,使其逐步踏上自主学习的阶梯,与其他同学一道分享求知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当今社会是发展中的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新的时期,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自主课堂的各个环节,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使课堂变成有效的合作学习的舞台,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当然课堂也应该根据具体的内容而做相应调整,不能为环节而环节,为模式而模式,为时间而时间。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学模式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适用的,它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既要走进模式,更要跳出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最终实现“教学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学习策略,形成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文升、方天培著:《现代教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叶立群主编《教育学原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23页

3、于远光著:《素质教育三要义》,2007年第2期

4、马淑霞: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构建和谐化学课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篇4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因为人的一生中接受教师教育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可以说人的学习绝大部分是来自吸取外界的信息进行自学。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可见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能培养出学生的自学能力。现在新课标中同样也提出了,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成为自觉的求知者。可见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要尽快建立他们初步的自学意识,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粗浅地谈一谈。

一、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乐于模仿,遇到新鲜事物也愿意试一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顺应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投其所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欲望。低年级教学中要积极开展一些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创设愉悦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唤起学生自主创新的欲望。例如:二年级的课文中有1篇《问银河》,学生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所以学生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的感兴趣,他们急于想要了解银河。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就像在学习“‘大鼻子’的货船,‘大鼻子’是指什么呢?”通过多媒体出示“大鼻子”货船的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认识了,无需老师多讲。从而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整堂课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中,积极参与,主动地去学习、探索和研究。

二、留给学生探索的时空,放手自主学习,形成自学氛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思考,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共同讨论。教学时,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去说,让教室成为学生探讨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去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因为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新知的能力不同,我就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来当小老师,在小组中帮助其他同学。老师做巡视指导,起到一个督促鼓励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法的确取得了一点成效。现在的新教材识字量增大了,我采取了课前布置预习,课上让学生当小老师,教给识记生字的好方法。给学生多一点相信,多一份鼓励,定能激励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鼓励学生质疑、自评,开发自主学习潜能

“授之鱼不如授之渔。”社会在发展,知识也在发展。今天的知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过时的东西,人必须重新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因此,人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要掌握自主学习的本领,所以学习不应是着眼于知识的掌握获得而更应着眼于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欲望。学生有质疑,这样可使教师掌握学情,提高教学针对性,又可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内容,培养创造性思维。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时,通过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解疑,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其思维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

四、创设表演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每一个人都有表演的欲望,也都有表演的天赋。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表演欲特别强烈,他们都渴望有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只要因势利导,善于挖掘他们的潜能,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练习上的《学用字词句》时,首先是请学生观察几幅与手有关的图画,问他们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一下就能说出图上画的分别是拍皮球,拿筷子,打电脑。“那这些都是用什么来做的?”“手。”“谁愿意上来做一做这些动作呢?”有了表演的机会,小朋友踊跃举手,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做的很好。接着,再问他们手还能做什么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积极举手表现,边说边做,大家对手的作用理解的更多。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提高了学生的资助学习的能力。

五、亲自实践,动手操作,调动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小手亲自操作,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练习中,需要学生借助太阳的方向来辨别东南西北。课上,我就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面对太阳,这时就告诉他们现在是早晨的太阳,我们现在面对的方向就是东面,背后就是西面,右手边是南面,左手边就是北面。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亲身体会。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

低年级学生的可塑性强,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最佳时机,我们应该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反复训练,持之以恒,尽力帮助学生养成这个自学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的终身受益。只要我们能给孩子们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们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们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给孩子们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他们的潜能是无穷的,大胆放心地让学生们去尝试,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方式。

48 2030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