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的名人例子范例精编3篇
【参阅指引】朋友以下是由阿拉题库范文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写作资料,“不忘初心的名人例子范例精编3篇”帮您减少加班熬夜,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不忘初心的名人例子篇1
医之大者,忧国忧民。
宋金名医成无己,乃“医之大者”。
成无己(约1063年——1156年),聊摄人(今山东省茌平县洪官屯镇成庄)。成氏家谱记载:“先祖为摄国臣民,世业医。”中国宋金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伤寒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严器之曰:“聊摄成公,议论该博,术业精通,而又家学。”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成无己风雨飘零,不忘初心,一生追求与践行。
成无己,出生于中医世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耳濡目染,及弱冠之时,便已精通药理诊病开方,闻名乡里。家贫无钱抓药治病的乡亲以及附近村庄的村民,年纪轻轻的成无己怀有仁爱之心,免费给他们诊病抓药甚至登门看病送药,深受乡亲们和附近村庄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成无己,不满足只给成庄以及附近村庄的百姓看病,于是把药铺开到远离成庄正南三十余里之外的聊城古城,药铺取名为“成颐堂”。成颐堂,取其“成至人无己,颐正气有道”之意。成无己坐诊成颐堂,望闻问切,治病救人。前往成颐堂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排成一里见长的队伍,为聊城古城区一大奇观。前来看病的人,无论富贵贫贱,成无己皆一视同仁。即便你腰缠万贯富甲一方,也要排号侯医,按市价收费,不多要一分一文;即便你穷困潦倒饥寒交迫,成无己号脉诊断一丝不苟,无偿送药甚至施舍粥饭并奉送救济之资。成颐堂,名传千里;成无己,誉为“神医”。成家花园,于聊城古城区一隅占地50余亩,民国时期其迹犹可寻,依稀可辨的残垣断壁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当年的盛况。
民间盛传成无己医术高超,遂召进东京汴梁太医院,成为一名国医。身为御医,成无己谦恭谨慎,虚心向太医院同仁学习,聆听他们的教诲,医术日渐提高。在太医院每四年例行举办的诊病识药大比武中,出身乡野的成无己技压群雄,拔得头筹,令行医多年的众御医刮目相看,纷纷折服,一致同意并且推荐其为太医院的领军人物。成无己,深受王公大臣皇亲国戚的青睐与信任,有病找成御医蔚然成风。当朝皇帝宋徽宗赏识成无己精湛的医术,时常宣召成无己入得寝宫,与其促膝长谈,讨教养生长寿之道。成无己,不负众望,在京城医治了很多王公大臣皇亲国戚的疑难杂症,一时传为佳话。
成无己,“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身处皇宫高墙之内,但是其时刻惦记着高墙外黎民百姓的疾病痛苦。有时,成无己偷偷溜出太医院,无偿给京城百姓号脉义诊,并对症开方,分文不要,乐此不疲。在京城民房集中的某条小街巷里,一位仙风道骨精神矍铄的短髯长者,坐于一简陋的木桌旁,面前排着长长贩夫走卒白翁老妪的队伍,谓之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的《满江红》道出了一件重大历史事件。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汴梁。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同时金军掳掠皇族妃嫔朝臣等三千余人北上金国,过着非人的生活。身为御医的成无己,难以幸免,遂入北国。
在金国,徽钦二帝以及三千宋人,如在炼狱一般,受尽金人的凌辱,命如草芥,稍有不慎,便招来杀身之祸。成无己,每天都遥望南方,心念故土,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大宋,继续行医造福大宋子民。有一年,北方金国遭受前所未有的瘟疫,金人死于瘟疫数以万计,人心慌慌,金国统治阶级寝食不安,金国医人束手无措。成无己,悲天悯人,阴阳辨证,寻遍高山草地,终得一剂草药,煎熬汤液。病人服之,气色好转以至康复。时日不长,瘟疫根除,金人举国欢腾。
成无己,在异国他乡,凭借高超医术,救人无数,做到“百无一失”,得以保全性命,并且赢得金人的信任。公元1156年,回国无望、93岁高龄的成无己心怀遗憾客死异国他乡。
成无己,尽管一生风雨飘零,但是“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学医初心未有丝毫动摇。为了不让毕生所学以及行医几十年积累的临床经验断送于自己手中,即使在金国过着凌辱命悬一线提心吊胆的日子,不顾自身年事已高,相继编撰了《注解伤寒论》(10卷)、《伤寒明理论》(4卷)、《伤寒明理药方论》(1卷)等医学书稿。
在成无己之前,研究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的已有药王孙思邈、朱肱、庞安时等人,但是他们均未对《伤寒论》原文进行注解。成无己以《内经》、《难经》的理论为基础,对《伤寒论》条文逐条加以注解。由于前无他人可鉴,难度很大,前后长达四十余年,几易手稿至八十高龄才得以成书。成无己为了不使毕生心血著就的《注解伤寒论》(10卷)等医学书稿流落异国他乡,秘密委托一位老乡把书稿带回大宋,辗转交给王鼎,得以刊印流传于世。成无己博极研经,深造自得,以经注论,以论证经,开创以注解的方法研究《伤寒论》的先河,使后世能明伤寒之理、知伤寒之用,推动了伤寒学说的流传与发展。其所撰《注解伤寒论》(10卷),是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注本。成无己是第一个全面注解《伤寒论》的医学家,同时又结合临床应用,明辨伤寒常见症状之理,以便于临床诊断之用。在中国医学的伤寒学研究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伤寒学派诸家产生很大影响。
成无己,风雨飘零、不忘初心的一生,忧国忧民,“医之大者”当之无愧,并且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又一位医学大家,后人称其为“医学亚圣”。
不忘初心的名人例子篇2
有时候,不敢太过抱着美好的幻想去憧憬某件事或某段情愫的最后的结局,有多少事情因为一些突如其来的外在因素而改变了它原有的进程;在不预定的步伐中得到了不一定的结局。有多少感情太过浓厚,本以为会继续美好地演变下去,直至所谓的天荒地老;可是结局却出人意料。因为即便这段感情太强烈,太刻骨却永远无法沉淀下来!那漂浮在边缘的境界会让人难以看透,一直朦胧下去.
可是所谓的沉淀,又如何做得到呢?说实在的,我不知!我只知道没有彻底沉淀的感情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分道扬镳。时间的流驶,距离的变迁等等都会让我感到心里发寒。或许经过了太多这类的事情了吧!仿佛都已经看透了这其中所包含的那可笑的天长地久吧。
曾经的曾经,我从小学过度到初中,那时候的年少无知,却多多少少也体会到挥手离别的感受吧!那时候并不会哭,只是心里有一道结被绑上了,很难受。毕竟那时我们到了初中还是会在同一间学校,只是某些成绩名列前茅的考上了外边的大学校。
到了初中,相处了三年建立了自以为深不可摧的友谊,可还是逃不了毕业这个魔爪,到了毕业那天。我们互唱班歌,互相拍照,互相拥抱!到最后双双流泪说永不忘记彼此!承诺说就算分开了也要永远保持走下去!并说着天方地潭的未来的梦。
可是到了高中,来到陌生环境,眼见昔日陌生的人现在已成为生命中无法磨灭的一道光时,才发现故人在心中的位置仿佛逐渐被取代或变淡了!半年不够的时间仿佛就改变了故事的发展。那原本浓厚的感情逐步以曲线运动的形态持续下去!也因为多个力的作用下变得无人提起,只曾记得有那么一班人,可是当初发生的事情却已经想不起了!打算埋葬过去珍惜现在,可现在又一个文理分科,那可恨的生活又想让我用两年的时间来维持这半年感情的桥梁,我已不敢打包票说我能做到!因为到了此时此刻,彼岸花开已多季,落叶横扫已多次,我心已经逐渐疲惫!唯一能做的只是顺其自然,不忘初心!
故事的发展我们无法阻止,唯一能做的只是要控制好自己的心!
不忘初心的名人例子篇3
我很小就开始读书了,先是父母要求我读,之后我被书中的世界迷住了,慢慢地喜欢上了读书。
你先看看我书桌玻璃板下的名言吧:“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它告诉我,时间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务必珍惜时间,珍惜时间就是珍惜这天,珍惜此刻;“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要紧紧抓住此刻,不让光阴虚度。
我明白了时间的宝贵,就身体力行,做事不拖拉不松懈。我国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多次科考都名落孙山,之后专心创作,为了激励自己,他在铜镇尺上刻了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正是用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和勾践卧薪尝胆最后灭掉越国的历史故事来激励自己埋头写书的。由于他从不懈怠,最后创作出传世佳作《聊斋志异》。蒲松龄的故事,给我很大启发,立下志愿,要努力奋斗,争取成功。人们做事情,开始时热情高涨,劲头十足,但往往是虎头蛇尾,不能坚持到底,圆满结束。“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句名言时时鞭策我,做事不要惧怕困难,要坚持到底。
书籍给我力量,教我如何做事,教我如何做人。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诗句,使我明白了:人要有所作为,人能有所作为;孙膑修兵法、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告诉我,做人要自尊自爱,力争上游,不甘落后。这样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变耻辱为光荣;齐桓公重用以前是自己对手的管仲,告诉我对人要宽容大度,更需要的是理解与信任;东汉太学范式不远千里探望朋友,它告诉我“言必信行必果。”
名人给我力量,名言伴我成长,人类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与智慧,在知识的彼岸在等待着我们,等待我们去采撷去吸收。而到达彼岸的航船就是读书。开卷有益,让这些名人名言作为我们心中的灯塔,为生命之舟导航,让我们在生活的波涛中不畏困难,劈波斩浪,驶向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