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1

心理学中所指的压力,是指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是人体的一种内部反应过程。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广泛存在。本论文以辽宁的一家高等院校——大连工业大学为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抽取442名本科在校大学生,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期找出造成大学生压力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节;应对方式

1 大连工业大学大学概况

基本情况与发展历程

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学院之一,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

学校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设有14个学院(部),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辽宁省重点学科,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两个专业被评为A﹢级专业,进入全国相同专业前5%领先行列。

在校大学生状况与构成

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6000余人,研究生1500余人,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近400人。在校普通本科生中,各年级学生数大致相同,约为2,500人,男女生比例接近1:2。在校大学生大多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年龄层在19至24岁之间。

在校的普通本科生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来自东北,其他地区学生数相对平均。工学类专业14个,普通本科在校生5,630人;理学类专业10个,普通本科在校生3,695人;艺术学类专业2个,普通本科在校生420人;管理学类专业3个,普通本科在校生304人;经济学类专业2个,普通本科在校生210人,比例近似为28:18: 2::1。

2 调查背景、内容及方法

调查的背景与动因

当下,源于生活、工作、人际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作为当代大学生主体的 “90后”,思想开放、张扬个性,有着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面对压力时,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呈现多元化,个别学生容易出现偏激、极端的做法。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当务之急是搞清大学生的压力来源,探求排解压力的方法,改善大学生的心里健康水平,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本项调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调查方法与对像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样本涵盖大连工业大学六大学科门类,并随机抽取。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2份,回收率为88%。问卷调查于2012年10月开展,历时一个月。数据整理、录入时间为2012年11月。

调查问卷内容

《大学生压力调查量表》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基本情况统计量表、压力源调查量表、压力反应调查量表以及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量表。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统计量表

该量表主要统计被调查者的自然情况,包括性别、年级、学科门类、生源地、是否为学生干部或在学生社团任职、月平均生活费、自认为承受压力的程度等七个方面。

压力源调查量表

压力源,即造成人们产生紧张情绪的压力来源。本调查采用张磊、殷恒婵、吴晓路编制的5因素压力源结构模型量表。该量表采用Likert 4点记分法,包含5个维度,43个题项,分别为人际关系、学业、经济、前途发展、个人日常生活压力等。该量表RMSEA=,X2/Df=,CFI=,具备了科学的结构效度。

压力反应调查量表

殷恒婵、卢敏、苑文燕、陈雁飞等编制的简化版大学生压力测量问卷是本文的压力反应调查量表的主要用具。该问卷采用Likert 4点记分法,包含生理反应、行为反应、认知反应、情绪反应等四个维度,共计21个项目。该问卷一致性信度(Alpha系数)=,CFI=,RMSEA=,X2/Df=,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结构效度。

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量表

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量表采用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采用Likert4点记分法,包括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等两个维度,共计20个问卷项目。量表重测信度为,内部一致性系数为,积极应对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消极应对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这些都论证了该问卷的可信度。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在回收的442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基本特征情况如下:

男生200人,比例为46%;女生242人,比例为54%。大一160人,比例为36%,大二148人,比例为33%,大三122人,比例为28%,大四12人,比例为2%(大四学生毕业实习,抽取比例较少)。工学类问卷142份,比例为32%,艺术类问卷126份,比例为29%,理学类问卷76份,比例为17%,管理类问卷48份,所占比例为11%,文学类问卷50份,比例为11%。城镇样本人数320名,比例为72%。学生干部274人,比例为60%。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在800元左右346人,比例为82%。

根据统计,58人认为压力很大,比例为13%,136人认为压力较大,比例为31%,206人认为压力一般,比例为46%。从结果中看,虽然接近90%的样本认为存在压力,但压力承受基本处在可控范围内。

压力源

通过对调查数据压力反应度的众数筛选可见,在43个压力事件中,有42个事件调查样本所选答案的众数代表为:“没有压力”或“压力较轻”,比例超过65%。仅“毕业找工作很难”答案众数为“压力中等”,比例为36%。43个压力事件中被调查样本感觉压力较大的8项,其中,前途发展方面压力4项,学业方面压力3项,个人日常生活压力1项。

通过调查大学生的压力源,不难发现前途发展和学业压力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步入社会后能够学以致用,并实现较好的人生发展,前途压力排在首位是有理可循的。大学生在应对学业过程和日常生活时,产生学业压力、个人日常生活压力也不足为怪。由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经济方面的压力、人际交往方面压力相对较小。

4 大学生心理压力管理对策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学生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于前途压力和学业压力方面,且学生在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大学生在应对压力时,绝大多数以积极的态度加以应对。基于以上调查结果,要行之有效的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教育、学生本人、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缺一不可。

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

参照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近年来兴起的“员工援助计划”(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构成

新生入学,便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追踪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数据支持。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观念。

学校要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专兼职的辅导队伍体系,提高辅导人员自身素质,针对于不同大学生群体使用不同方式的解决办法。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使广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正确意识,了解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疏通就业渠道,缓解大学生首要压力

针对于当下社会就业大环境,学校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匹配社会需求,避免盲目培养导致的与社会用人相脱节情况。通过课程改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学校应帮助大学生做好自我定位,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并积极建立与相应社会单位之间的联系,避免“闭门造车”,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调节消除压力影响

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使他们明白压力的产生是正常的,要积极地、正确的加以对待。当遇到使自己压抑或焦虑的事件时,要建立自信,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同时通过合理安排课余文化生活,以排解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压力。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让学生学生自我调节,通过采用转移或淡化不良情绪、通过适当方式释放压力、自我安慰、等方法,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自我调适,使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最终克服困难。

其它保障措施

国家以及社会大环境方面,应继续加大现行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切实开展素质教育,同时加强社会舆论管理,树立真确社会舆论,避免因社会原因导致加大大学生心理压力。

最后,家庭也要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不应过多的给予学生压力,对大学生的教育要起到积极的正面影响,家长更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家庭层面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岚清,2003:《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斯蒂芬·P·罗宾斯,2005:《组织行为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殷恒婵、卢敏、苑文燕、陈雁飞,2007:“大学生压力测量工具的研制与检验”,《体育科学》,第6期(第27卷)。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2

中图分类号 R R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2-1141-02

关键词 就业;压力;精神卫生;教育,医学,研究生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研究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压力、个人情感、人际关系等各种因素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研究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退学、精神障碍、自杀等极端事件屡有报道[1-2]。本项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安徽省4所医学院校248名毕业班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以了解毕业班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选取安徽省4所医学院校2008届毕业班研究生248名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61名,女生87名;年龄最小23岁,最大38岁,平均(±)岁。

方法 参考有关文献,设计研究生就业压力问卷,并进行预调查,然后对问卷进行优化。内容包括毕业班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对就业压力的感受、对影响就业各因素的看法、对就业知识的了解、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以及对研究生管理部门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等。同时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研究生的心理卫生状况,因子分≥2分的即为有轻度心理问题(阳性),≥3分的为有中重度心理问题。

现场填写问卷调查表,当场收回。共发调查表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48份,有效回收率为%。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建立数据库,用SPSS 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性别、就业压力等因素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组,应用χ2检验对不同就业压力感受人群的SCL-90阳性检出情况进行比较。

2 结果

就业压力感受 对“你认为当前就业形势如何?”,%的学生选择了“形势严峻”;对“你对当前就业压力的感受”,%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大”(图1)。对“目前哪一方面给你带来的压力最大”,%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其余依次为经济(%),人际关系(%),情感(%),其他(%)。

心理健康状况 被试阳性检出率为 %,其中中重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见表1。

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联性 回答就业压力高的研究生有164人(%),回答就业压力低(一般或无)的有84人(%)。高就业压力组SCL-90各项因子阳性检出率均高于低就业压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见表2。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医学院校毕业班研究生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就业,且SCL-90各因子阳性和中重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均高于孟小平[2]的调查结果(%)。可能的原因是,毕业班研究生处于研究生学习的最后阶段,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学位申请、找工作等各项事务接踵而至,尤其是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对研究生过高的自我定位产生很大冲击,往往使研究生在心理上产生更多的困惑和迷茫,心理问题愈加突出。

本调查还显示,高就业压力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阳性检出率均高于低就业压力组,表明高就业压力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说明就业压力是导致毕业班研究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笔者建议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医学院校研究生就业政策的指导、就业形势的剖析、就业信息的提供和就业经验的传递,以疏解因就业认知缺乏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其主要途径,有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为医学研究生必修课,并保证足够的课时,以提高研究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定期调查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动态状况,根据情况变化,灵活地举办心理健康标准、人际交往、调整自我、健全人格等讲座。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增强医学院校毕业班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4 参考文献

[1] 杨秀兰,薛磊,汪娟,等.安徽省四所医学院校毕业班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 (9):620.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3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认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压力也称为“应激”“紧张”,是指个体的身心在感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如果个体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的应激状态,就会对身心造成严重损害。

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认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笔者希望通过对2007年京、津、沪、鄂、粤、陕、苏、赣、宁、云、新11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分析,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情况,为大学生自身调适心理压力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政治面貌)和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等。全部问卷回收经过检查核实后进行问卷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利用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7186份,回收有效问卷15660份,有效回收率%。被调查者中男生8515人,占%;女生7145人,占%;本科生占84%,研究生占%,专科生占%,其中学生党员占%。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1.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包括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等方面。有些研究把影响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进一步归结为竞争、经济条件、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独立生活能力、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专业方向等8个方面。本次调查针对“您在大学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在问卷中列出“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对学习环境不满意”“对教学质量不满意”“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找不到学习动力”“人际关系不和谐”及“其他”等12项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就业压力列第1位,占%;其次是学习压力和找不到学习动力,分别占%和%;经济压力居第4位,占%。这一结果与以往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在2006年同样的问卷调查中,经济压力排在第2位,这也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国情有关。但就业压力一直处在第1位,可见,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就业压力同时带来学习压力和学习动力不足两种后果。

2.不同地域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有一定的差异,农村大学生心理压力中经济压力所占的比例相对于城市大学生要大,农村大学生经济压力占%,基本上是城市大学生经济压力(%)的两倍;相对而言,农村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小于城市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学习压力占%,远小于城市大学生学习压力(%),这是由于农村大学生虽然经济条件不及城市大学生,但他们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因而学习压力小于城市大学生。

3.男女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的差异

调查结果还表明,男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也有一定的差异,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占%,比男大学生就业压力(%)多出10个百分点,这是由长期以来人们在认知上形成的一些偏见导致的。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虽然大学生心理压力种类繁多,表现也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源,不外乎大学生身心发展、心理品质和思想素质等几种因素。

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也已确立,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到我们的思想、观念、心理及行为。大学生作为较高知识层次的社会群体,常常是最先敏锐地感受到社会变革带来的冲击。但面对社会变革他们有时会迷惑不解、难以适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便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同时,从大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大学生属于青年期,生理发育基本完成。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矛盾性最为突出,他们面临的最基本的矛盾是自我意识的矛盾,他们所设想的理想的“我”总是滞后于现实的“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交错出现,内心矛盾冲突尖锐、激烈,心理和行为中易出现不协调现象。

另外,从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来看,学校教育还没有重视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然而,在讲德育时,往往重视的是思想品质的培养,却忽视了性格、情绪的调整;在讲智育时,重视的是智商的高低,却忽视了能力的开发;在讲体育时,重视的是身体素质的提高,却忽视了心理素质的提高。所以,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引导,心理素质不理想。对于问卷中“您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一项,统计结果表明,“心理素质很好”的占%,“心理素质较好”和“心理素质一般”的分别占%和%,而高达%的大学生认为“心理素质较差或很差”。对于较高知识层次的群体来说,这样的结

果令人担忧。

三、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对策

1.通过正面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使他们克服个性心态的负面效应

要想有效地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用科学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问题,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武断和感情上的偏激、固执,学会心理上的自我调节,实事求是地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正确对待周围环境以及生活挫折,从而避免沉湎于区区琐事或为无谓的烦恼所困扰。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对于问卷中“您对本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总体评价”一项,表示“满意”的学生有3289名,占21%;表示“比较满意”的学生有7908名,占%;表示“有点满意”的学生有1456名,占%;表示“不太满意”的学生有3007名,占%;其中,约30%的学生对本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不满意”或“不太满意”,这说明高校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还不够重视,工作力度有待加强。心理咨询教育是近年来在一些高校出现的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同时也具有预防的功能。心理咨询活动针对咨询对象在学生、工作、生活、疾病和保健等方面的心理危机与心理负荷,通过语言、文学等媒介,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启发教育,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和冲突。心理咨询教育对还未曾发生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也可起到预防作用。

3.组织丰富的课余活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对于问卷中“课余时间,您经常选择的娱乐休闲方式”一项,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娱乐休闲方式主要有“体育活动”(占%)、“看电影、听音乐”(占%)、“阅读书刊、报纸”(占%)3项。这说明大学生的娱乐休闲方式基本上是健康的、有益的。这项统计结果同时还表明,男女大学生的娱乐休闲方式有所不同,男生“体育活动”占%,几乎是女生(%)的3倍,而女生“看电影、听音乐”和“阅读书刊、报纸”分别为%和%,相对男生的%和%的比例高出了许多。

健康的课余生活可以愉悦身心、获得朋友、增进友谊,减少因压力导致的紧张感。因此,学校应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比如各种文体活动、学术讲座、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这样,不仅使大学生锻炼了能力、拓宽了知识面,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个体应对压力的信心和勇气,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4

关键词大学生,非典压力,非典压力源。

分类号

1引言

压力,也称为应激,是医学和心理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现代压力研究的开拓者塞里(Seyle)认为压力有3种不同的含义[1]:第一,压力是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第二,压力指的是一种主观反应,是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紧张状态;第三,压力是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目前,研究者对压力所取得的共识是[2,3]:压力是一个过程,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包括压力源、中介变量和身心反应3个部分。而所谓压力源[4,5],是指能够引起内心紧张的刺激性事件或对某一事件的主观认识。一个人可能遭遇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各种生活事件、生活琐事以及灾害性事件等。压力源和压力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压力源是一种外部力量,是指能引起压力及应对反应的刺激或环境要求,而压力则是指在努力应对压力源时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6]。

2002年11月到2003年上半年发生在我国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对国家而言是一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而对于个人而言则是一种典型的突发性压力事件。面对非典型肺炎的流行,人们会产生明显的压力反应,进而会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处在非典疫区的人们,非典压力对人们的影响是更为明显且不容忽视的。只有科学地了解非典流行期人们的压力来源和身心反应,我们才能制定并进行切实有效的压力干预和心理疏导,帮助人们平静地度过非典危机期。同时,对非典这一突发性压力事件的研究本身也可以对压力研究做出贡献,丰富人们对压力的科学认识。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处在非典疫区的天津高校的大学生做被试,探究非典流行期大学生的非典压力源和压力状况。

2研究方法

被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选定天津高校在校大学生为适合样本。采用目的取样法选取了2所综合类院校、2所医学院校、1所师范类院校和1所理工类院校。然后采用方便取样法对6所院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被试总人数为723人。其中男生为268人,女生为455人;文科生为251人,理科生为472人。

测量工具

由于本研究是特定于非典压力的,所以没有可供使用的测量工具。为此,首先对8名大学生(每个年级2名)进行了半结构访谈,初步收集大学生面对非典所感受到的压力强度和压力来源方面的信息。随后,在2个班级(文理各一)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进一步收集大学生面对非典的压力强度和压力来源的项目。在此基础上,又参考了国内外有关压力研究的文献,编制了“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和“大学生非典压力状况调查表”,分别测查大学生面对非典的压力来源和大学生面对非典的整体压力状况。“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由34个项目组成,测查大学生压力的来源及各种压力源所造成的压力的大小。“大学生非典压力状况调查表”由3个项目组成,分别测查大学生面对非典所感受到的恐慌程度、压力强度以及非典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两个调查表均采用5级记分。

施测程序

本研究的施测时间为2003年5月中旬,施测地点为6所高校的课堂,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由任课教师担任主试,测试前集中对主试进行了关于测试注意事项的辅导。

统计分析

本研究的全部数据采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面对非典的压力来源

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对施测“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所得的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运用KMO指数和Bartlett球形检验对研究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适当性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的KMO指数为,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χ2=,p<,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对34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生成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5个,累积方差贡献率为%。随后剔除因素载荷小于的项目(第7项、第16项、第24项、第29项)和在两个因素上因素载荷都超过的项目(第2项、第13项、第25项、第30项)共8项。对剩余的26个项目再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因素分析理论提取3个因素,累积方差贡献率为%。具体的因素载荷矩阵见表1。3个非典压力源因素分别命名为非典疾病压力源(9个项目)、非典信息压力源(9个项目)和应对非典措施压力源(简称措施压力源,8个项目)。其中非典疾病压力源指的是非典流行期大学生所感受到的来自非典疾病本身的特点,如非典型肺炎的易传染性、强传染力、死亡率等特点;非典信息压力源指的是非典流行期关于非典的各种信息、传言、通知等;而应对非典措施压力源指的是非典流行期学校应对非典的措施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与家人、朋友的交往造成的影响等,如“非典”打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进而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的信度

根据“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的施测结果,本研究计算了各项目与所属因素的相关、各因素与总调查表的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以及Cronbach′α系数(内部一致性系数),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各项目与其所属的因素的相关系数≮≯的范围在~之间。各因素以及总调查表的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分别为、、、;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这表明“自编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具有较可靠的信度指标。

大学生非典压力源的一般特点

本研究对3大类非典压力源所造成的平均压力强度进行了描述统计,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三类非典压力源所造成的压力强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来自措施压力源的压力强度最高,来自非典疾病压力源的强度次之,而来自非典环境压力源的强度最低。

大学生的整体压力感受

本研究分别测查了大学生面对非典所感受到的恐慌程度、总的压力强度以及非典给大学生造成的影响的程度,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在非典流行期,大学生所感受到的恐慌程度、压力强度以及非典对其造成的影响均是中等程度的。相对而言,非典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要比非典给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更大。进一步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恐慌程度、压力强度和压力影响程度进行了χ2检验。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所感受到的恐慌程度(χ2=,p<)、压力强度(χ2=,p<)以及压力影响程度(χ2=,p<)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女大学生的恐慌程度、压力强度和压力影响程度都显著大于男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和理科大学生所感受到的恐慌程度(χ2=,p<)、压力强度(χ2=,p<)以及压力影响程度(χ2=,p<)都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说,文科大学生的恐慌程度、压力强度和压力影响程度都显著大于理科大学生。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所感受到的恐慌程度、压力强度以及压力影响程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4讨论

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提供了3种信度指标,即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的Cronbach′α系数、非典压力源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以及总调查表各因素的分半信度。其中3个压力源因素的Cronbach′α系数都在以上,总调查表的Cronbach′α系数、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分别为和。以上信度指标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所认可的标准。但由于非典型肺炎的突发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以及非典压力和压力源研究的时效性和特定性,本研究没有收集非典压力源调查表的重测信度。

本研究在调查表编制的前期进行了半结构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以此收集大学生面对非典的压力源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压力研究。最终编制出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非典压力源调查表,从而确保了调查表的内容效度。而且,本研究经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并根据因素分析理论提取出3个因素,分别是非典疾病压力源、非典信息压力源和应对非典措施压力源。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期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中发现,尽管本研究旨在探索非典流行期来自非典的压力源,但从访谈和调查结果看,非典压力源可能不是单一维度,而是多维度的。它既包括来自非典疾病本身方面的压力源,可能还包括诸如来自非典的“副产品”方面的压力源,如非典给大学生造成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影响等。而因素分析的结果证实了上述推测,这也表明“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大学生的非典压力状况

如前所述,非典流行期大学生面对非典时,其恐慌程度、压力强度以及非典压力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都处于中等水平,即是说,大学生的恐慌程度和压力强度均处于一个较正常的反应水平。这有助于大学生有效地应对非典压力,理智地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具体说,以下因素影响到非典流行期天津大学生的非典压力水平:第一,尽管天津也是非典流行的疫区,并且离非典的“重灾区”北京很近,但天津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并不是很高,因此大学生感受到的来自非典的压力不是很大;第二,自非典侵入天津以来,天津各高校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非典流行期的大学生几乎所有时间处于封闭状态的校园内,大学生没有近距离感受非典的直接威胁,所以其压力水平相对不高;第三,大学生是一个知识群体,他们更容易接受和掌握非典的科学知识,对用科学战胜非典可能抱有更坚定的信心,持有更乐观的态度。所以,他们的恐慌程度和压力强度较为适度,因而不会对其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当然,非典给大学生造成的影响的程度相对要高于恐慌程度和压力强度。但这种影响不仅包括非典本身对大学生的影响,而且包括社会、学校以及个人针对非典所采取的严密的防范措施所造成的影响,即是说,非典疾病本身的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因其未被传染上非典或未与非典患者近距离接触而表现得相对轻微和模糊,而学校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对大学生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是他们感同身受的,所以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大。总之,大学生面对非典,他们的恐慌程度和压力强度处于一个可接受的、不会对其造成较大影响的水平。而非典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亦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应对非典措施压力源作为非典压力源的重要成分,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看待当前所面对的非典压力。我们不仅要重视非典型肺炎本身给人们带来的恐慌和紧张,更应该重视非典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进而带给人们的压力。而且后者的影响可能更大、更直接、更深远。进一步说,对非典压力的干预和疏导不仅要针对非典疾病本身带来的压力,而且要着眼于非典的间接影响和波及面。这启示人们,不管是突发性压力事件如非典、地震、空难等,还是日常性压力事件如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都应采取全面评估和多管齐下的干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压力承受者快速有效地缓解压力。

5结论

(1)“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理想的结构效度,信、效度指标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所认可的标准。

(2)大学生的非典压力来自3个方面,分别是非典疾病压力源、非典信息压力源和应对非典措施压力源。

(3)非典流行期大学生对非典的恐慌程度、所感受到的非典压力的强度以及非典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的程度均是中等水平的。

参考文献

1 Coyne J C. Social factors and Psychopathology: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process. Annual Review Psychology, 1991, 42: 401~425

2 Lazarus R S. From psychological stress to the emotions: A history of changing outlook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1993, 44: 2~19

3 Lazarus R S & Folkman S.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4 陈仲庚。 实验临床心理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444~473

48 17939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