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护理诊断【参考3篇】
心理护理诊断关注个体情绪、认知和行为问题,评估心理状态,制定干预措施,促进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真是至关重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心理的护理诊断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心理的护理诊断 篇1
每个癌症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上癌症时,都会经历这五个阶段,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消极的因素比较多,并影响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无论是家属还是患者都有必要了解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过程,以便克服不利于治疗癌症的情绪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一、否认期。当拿到医院检查报告后,很多患者都表现出否认的态度,拒绝承认残酷的现实,以暂时维持心理平衡。认为是医生弄错,总是怀疑报告检查出问题,不相信自己患病。其实有更多的病人并非完全否认癌症的诊断,而是在压抑自己对疾病的强烈情绪反应,不主动要求亲朋好友的情感支持。
第二、恐惧期。当确诊自己患上癌症后,感到非常恐惧,心理很害怕,想想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就这样要结束生命,这个人情绪都不好,每天都坐卧不宁,惶惶不可终日。
第三、悔恨期。常与恐惧焦虑同时出现,也可逐渐演变为悔恨至妥协。病人在恐惧的同时,常会抱怨为什么肿瘤会长在自己身上,搜索自己以往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经历,责怪自己平时缺少体育锻炼,影响了身体素质;悔恨当时没有戒烟戒酒,不好好爱惜身体。
第四、失望期。在经过一段时间与肿瘤作斗争后,感觉治疗效果不大,从而感到失望,对自己是否还能活着感到失望,加上长期患病,体力衰弱,又牵累亲人,于是不免产生很多内疚、失望、消沉、沮丧和孤单感。感觉自己的病拖累家人和朋友,常常怀缅过去美好时光,对当下失去信心。
第五、接受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渐渐的接受死亡的到来,早点解脱对家人负担不重,而且自己也不那么痛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态度,不过更多的人都接受了死亡,对死亡不感到恐惧了。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心理都会阻碍治疗,作为病人要懂得放开心情,良好的态度对治疗有很大帮助,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而作为家人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更多的关心,注意要疏导患者,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心理的护理诊断 篇2
摘要:目的探索护理肿瘤晚期患者时安宁护理的应用。方法选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本院肿瘤晚期9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人数均等的观察组、对照组,前组安宁护理,后组常规护理,对两组在护理时的不适症状、幸福感、疼痛程度做好对比。结果在观察组及对照组中,前组的不适症状率更低、疼痛程度更低、幸福感更高,差距均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在护理肿瘤晚期患者时,安宁护理的应用,有利于其不适症状的缓解,降低疼痛,提高其幸福感。
关键词:临床护理;肿瘤患者;晚期;安宁护理
引言:在人体中,当正常细胞在分化异常、增生后,便会形成肿瘤,当肿瘤到晚期后,细胞会转移,让人体的各脏器受到损害,让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并使其出现食欲差、失眠等不适,对其生活质量、精神健康有着严重影响。在安宁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针对治愈希望渺茫的患者,做好生理、情感等的护理,让患者的各需求得到满足,使其疼痛得到合理缓解,提高其幸福感。在护理肿瘤晚期的患者时,安宁护理的应用意义显著,本研究对此做了详细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本院肿瘤晚期9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人数均等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23例男25例女,年龄47~75岁,平均(±)岁,病程6~19个月,平均(±)月。其中有5例胃癌、10例肺癌、8例乳腺癌、13例结直肠癌、12例淋巴癌;观察组29例男19例女,年龄49~76岁,平均(±)岁,病程7~20个月,平均(±)月。其中有10例胃癌、5例肺癌、12例乳腺癌、9例结直肠癌、12例淋巴癌。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可对比,且本研究已由院内医学伦理会所批准。
排除标准:3月以下生存期限的患者,精神疾病或表达障碍的患者;纳入标准:经病理学、影像学,确诊是肿瘤晚期患者的患者。
护理方法
两组均实施3个月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如健康宣教、药物镇痛、心理干预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安宁护理,如下:
①病情告知;在治疗护理的方案拟定后,参考各患者真实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合理方式,将真实病情、预计的生存期限告知患者[1];②思想引导:引导患者、家属,使其正确认识死亡及病情,将生老病死观做好传递,让患者能对此现实尽快接受,使其保障死亡观的正确,尽量降低如恐惧、愤怒等情绪;③饮食干预:让患者摄入高营养的食物,在对其饮食喜好考虑后,对其食量合理控制,避免其每顿过多摄入[2];④生活干预:确保病房的舒适环境,保障病房的温馨及整洁。定期帮患者完成头发、指甲的修剪;⑤不适症状护理:对患者在服药后的状况及时观察,处理其不适症状,让患者能更换更为舒适的如棉质等衣物,帮助其做好皮肤清洁,促使其不适得到改善;⑥心理干预:主动交流于患者,保障病房氛围的和谐,对其做好关怀,参考其心理做好疏导情绪的工作,对其临终愿望及时倾听,并确保能尽量满足;⑦疼痛护理:从患者的个人痛感出发,通过针灸、给药、播放音乐等各类形式,使得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
评价指标
在护理中,对两组的不适症状做好记录,包括如头晕无力、食欲不振或恶心犯呕等;对两组干预前后的幸福感、疼痛程度做好记录。幸福感以幸福度量表完成评估,分值在0~48分内,分值、幸福感为正比关系。疼痛程度以疼痛数字评价量表作评估,即NRS量表,分值在0~10分,分值、疼痛程度为正比关系。
统计学方法
处理数据,非独立样本t对计量资料组件比较作检验,组内比较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X²检验计数资料,P<则差距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疼痛程度
不适症状
在干预时,观察组的不适症状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在观察组中,头晕无力15例(%)、食欲不振13例(%)、恶心犯呕17例(%);在对照组中,头晕无力8例(%)、食欲不振8例(%)、恶心犯呕7例(%),差异明显。
幸福感
3.讨论
当患者的肿瘤发展至晚期时,其生存期限往往在6个月左右[3]。在临床上,在尽可能让患者生存期限得到延长的同时,针对患者做好一定的临终护理,使其能降低负面感受,也是十分关键的工作。在护理时,应将重点放在缓解患者不适、降低疼痛、幸福感提升的几点上。
在传统护理中,对患者当时的疾病症状更为关注,而在安宁护理时,对患者更为尊重,要对其归属、爱等的需求尽量满足,使其提高生存质量及幸福感。在本研究时,通过干预,观察组出现的不适症状更少,且组内疼痛程度相对更低,幸福感更高。而究其原因可知,在安宁护理时,医护人员能从患者的承受能力出发,对其高职预期结果,让患者能对疾病有所心理准备,且在对家属的思想干预后,患者、家属能对死亡提高认识,避免其对死亡有着较大恐惧,让患者心境保持平和;在病房环境的改善下,患者的身心均能感到舒适,最终能心情平和,在护患间的沟通下,患者能减少孤独感,感受到被呵护及被尊重的感觉;在干预患者饮食后,让患者能食用所喜爱的食物,在保障其营养的基础上,也确保了患者的一定幸福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增长。经此表明,在护理肿瘤晚期患者时,安宁护理的落实,能让患者充分缓解痛感,减轻不适,提高生存幸福感,最终使其得到安宁,在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安宁护理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结束语:结合以上,在护理肿瘤晚期患者时,安宁护理的落实,能促使患者有效缓解痛感,避免存在强烈不适,导致其幸福感受到影响,具备推广应用的较高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娟,徐枭喻,黄焜."一核多元"团队照护模式在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20,(03):63-68.
[2]曹明英.肿瘤晚期患者安宁疗护的护理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20):
[3]田娟.晚期肿瘤患者实施安宁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7,30(003):236-237.
心理的护理诊断 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已经成为直接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锏,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其生理及心里遭受的打击是难以想象的,晚期癌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是在生理、心里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痛苦,而安宁护理作为一名新兴护理学科,强调一种组织化的医护方案,注重团队精神照顾,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缓解性及支持性照顾[1]。
1安宁护理的含义
安宁护理(HospiceCare)原意为欧洲中世纪用作朝圣者或旅行者中途休息、重新补足体力的驿站,后来引申为帮助那些濒临死亡的人及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生理、心里等方面,以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受到尊重,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能够较平静的认识和接受死亡,同时使病人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它强调的是一种身、心、灵三方面的全人护理,让病人在有限的生命里得到充分的满足和安慰,享受生命的最后阳光。
2安宁护理的意义及作用
安宁护理是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
安宁护理意在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倡生命尊严。根据医学人道主义核心,尊重人的价值,其正是对医学无法治愈的濒临死亡患者给予心理关怀和温馨护理,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痛苦,消除临终病人与家属之间的怨恨,使其享受到人生最后的爱。
安宁护理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的要求
死亡是人生命的一部分,是人生的必然,当生命走向终结时,安宁护理正是摆脱人们对死亡观的传统误区,让患者坦然面对死亡,使其尊严、无憾的离开人间,符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真正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生死观,是社会发展的进步。
安宁护理适应了新的医学模式
新的医学模式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要求,生、老、病、死贯穿于生命的整个过程,全程满意的服务体现在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人格与尊严的关心,从而构建出连续的护理服务,使护理层次得到提高,从而适应了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
3晚期癌症患者的安宁护理
疼痛护理
大部分癌症晚期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因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疼痛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疼痛的程度,分析原因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药物疗法
镇痛用药按照WHO提出的三阶梯止痛方案,要做到以下几点:口服、按时、按阶梯、个体化治疗,密切观察病情[3]。由于晚期癌症的特殊性,国家已放宽其使用麻醉药品的控制标准,护士要密切观察用药后有无呼吸抑制,便秘、嗜睡、谵妄等副反应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缓解措施并报告医生。
非药物疗法
评估患者疼痛性质,根据个体差异,有些患者可采用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心理安慰、冷热疗法等,以此缓解精神因素造成的疼痛。
心里护理
对于癌症晚期患者,需要的不仅是医生精湛的医术,更需要护士的全面照顾,因而护士的工作上升为主体。根据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特点适当给予心理支持,增强信心,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愤怒和悲观情绪。根据临床统计表明采用安宁护理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使患者生存期延长一倍[4],因此医护人员在拥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同时,应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能将情绪带到工作中,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不同患者、不同心理变化发展,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如倾听患者的诉说、转移患者心理活动、增加心理暗示等手段,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接受客观事实,树立健康心态。
提高安宁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精湛的技术水平
熟练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和抢救技术是一个护士必须掌握的技能,癌症是晚期患者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个专业技术精湛的护士会给患者带来最大的安全感和责任感。
全面的业务知识
安宁护理是新开展的一项护理学科,它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多个学科,尤其以护理为主。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以更好的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积极开展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是安宁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人们认为死亡是不祥和恐惧的象征,对死亡采取否认、蒙蔽的态度,在言语中避免谈及,不敢面对死亡,所以也是现今临床护理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根据患者年龄、民族、生活环境、文化层次、人生经历、宗教信仰及社会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对患者进行适时适当的死亡宣教十分必要,其教育目的在于帮助濒临死亡患者树立正确的死亡观,突破死亡的恐惧和不安,高质量度过生命的最后一程。
提升社会支持系统
获得家庭成员支持
良好的家庭支持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和行为,家庭成员的精心照护是患者信念、勇气和战胜疾病信心的主要来源。家属的不良情绪也往往给患者治疗带来负面影响,作为医护人员在关心患者的同时,也要了解其家属的心理状态,了解其顾虑和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全面支持,力求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注重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在安宁护理系统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他可以改善家庭护理中的薄弱环节[5],患者不是一个孤单的个体,在患病前他每年都有自己的人际交往关系,积极促进患者家属、朋友、同事共同参与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从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中解脱出来,使其感到自己并不是孤军奋战,帮助其缓解死亡带来的心理压力,理解生命的更高意义所在,使其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施永兴,主编.安宁护理与缓和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
[2]霍忠超,王雪玲.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的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0,72:84285.
[3]刘传凤.癌症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J].护理研究,2003,17(9B):105821059.
[4]孙燕,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5-17.
[5]胡雁,陆箴琦。实用肿瘤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4.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