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试卷分析方法汇聚优秀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数学试卷分析方法汇聚优秀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数学试卷分析方法【第一篇】
试卷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三个大题共120分。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整套试题来说,容易题占60%,中档题占30%难题占10%,主要考察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是全面的,难易也适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试题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学生普遍完成还算可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出题的目的是注重基础也就是本章中的重要的知识点一个也不漏掉,本次试题控制题目的烦琐程度,题目力求简洁明快,不在运算的复杂上做文章;整体布局力求合理有序,提高应用题的考查力度,适当设置创新考题,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应用。
参加考试312人,本次参加考试312人,优生98人,优秀率%。及格202人,及格率%。低差50人,低差率16%。从班级来看,7、8班成绩最好,其次为6班。一班、二班、五班低分较多。
1.考试结果简析: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2.各题得失分原因分析。得分率较高的题目有:一题的1、2、3、5、6、7、8、9、14、15小题;二题的1,2、4、5、6、7、8、9、11小题;三题的1,2小题;四、五题的1、2小题。这些题目都是基本知识的应用,说明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得分率较低的题目有:一题的4,10,11、12、13,二题的3,10,12、13、14、15五题的3、4、5、6小题。
1、两极分化严重。尤其一二班低差人数较多,低差的50人中,一班、二班占17人。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之差真是难以解决。比如说刘建梅、徐万灵、杜鑫磊、马立勇、王贺男、于艳玉等只考10多分。这部分学生可以说对数学一窍不通,始终不入门。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难度相当大,费很大劲,却见不到效果。
2、基础知识较差。从学生答题来看,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有部分同学不能找到同位角和内错角。解答过程中平行线的判定条件和判定方法混淆,解题格式不规范。
3、缺乏应变能力,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学的过死。题型稍一变化,就感觉无从下手。
4、审题能力不强,错误理解题意。从学生答卷来看,可以发现学生解题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结合学生的平时的学习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只停留在一听就明白,一看就懂,一做就错,一考就差状态。这也是在今后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1、抓好尖子生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尖子生作用必须得到重视。这样教师必须抓好尖子生,通过抓尖子生带动小组活动。带动全体学生进步。
2、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刚才说到那些后进生不仅影响到平均分,还影响到及格率,也就是影响到整体成绩。转化他们难度再大,也不能放弃。通过老师的努力,提高一点是一点,循序渐进。教师在讲课时要多关注他们,在辅导时更要不厌其烦的、耐心的讲。
3、通过抓优转差带动全体学生进步。发挥小组合作的有力条件,采取学生互帮、互学、互考等形式,尽可能的挖掘学生的潜能。
4、做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抓基础,保及格率。减少低差率。
5、坚持做好解题指导和训练。从分析问题、书写格式上严格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失误,确保解题格式规范,书写整洁,有条理。
初一数学试卷分析(二)
基本概况
这次数学考试,初一参考100人,平均分分,及格率17%,优秀率0,控制率25%,最高分95分,最低分8分。学生基础特别差,计算能力与理解能力都比较弱。
这次考试主要考察了初一数学第1章的内容。主要内容有,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
针对我校初一学生试卷的总体难度偏大,但是试卷在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的考查,注重基础,加大知识点的覆盖面,控制题目的烦琐程度,题目力求简洁明快,不在运算的复杂上做文章;整体布局力求合理有序,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应用,适应课程改革的.形势。
得分率较高的题目有:一、1—4;二、1,3;三、1,2这些题目都是基本知识的应用,说明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得分率较低的题目有:一、11-15;二26,27。
1、基础知识较差。我们在阅卷中发现,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之差让人不可思议。
2、概念理解没有到位
3、缺乏应变能力
4、审题能力不强,错误理解题意.
1、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
我们提出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要加强对学生“三基”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法则、性质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要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规范、准确、到位;要加强运算能力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算理,并选择简捷、合理的算法,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教学中要立足于把已学的知识弄懂弄通,真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网络,打好初中数学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强化全面意识,加强补差工作
这次考试数学的统计数据进一步说明,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生还比较多,怎样使这些学生尽快“脱贫”、摆脱中考成绩个位数的困境,以适应在高一级学校的继续学习和当今的信息时代,这是我们每一个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重视培优,更应关注补差。课堂教学中,选择好教学内容,合理地确定教学的起点和进程。课外要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小灶”,满腔热情地关心每一位后进生,让他们尽快地跟上其他同学,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强化过程意识,暴露思维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精编一些典型例题和习题进行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暴露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的过程;要让学生多说解题思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暴露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经常性地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暴露学生对复杂的数学语言进行分解与简化的过程.
4、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5、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6、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数学试卷分析方法【第二篇】
本次考试试题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关注了对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试卷以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教材为依据,特别在依据教材的基础上,考出学生的素质。突出的特点有:
1.知识点考查全面,让题型为知识点服务,每一个知识点无不被囊括期中,真正做到了覆盖全面。
2.形式灵活多样,并且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应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3.题量和难度都不大,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熟练程度。
学生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好多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在教学中对好坏的兼顾认识重中之重。
主要失分原因:一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到位;二是学生审题不清、马虎大意,导致出错;三是对知识的迁移不能正确把握,不能正确使用所学的知识,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
数学试卷分析方法【第三篇】
共八道题,期中代数题6道,几何题2道。6道代数题中3、4、7题较难,难度中等偏上。2道几何题中,8题难度较难。整体来说选择题的难度中等偏上。尤其是4、7、8题是对中等难度的选择题做出了变形,学生在处理这些题目的时候即使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较为熟练也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思考才能找到题目的突破口。而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即使找到了突破口也会在接下来的解答中犯错。以8题为例,作为一道几何题,解答过程中需要先找到角之间的关系,然后要用到等量代换。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来说这道题目很难顺利解答出来。
第二大题:填空题
填空题是这份期末考试中难度最高的一部分试题。共7道题,共6道代数题,1道几何题。11题是填空题中唯一的一道几何题,这道几何题也是在常见题型的基础上做了变形,需要学生在钝角三角形(图中显示的是钝角三角形)外部做出高线,即需要学生做辅助线,这是难点一。其次,这道题常见题型是求三角形的周长,而此题则要求学生求出三角形的面积。面积的计算需要用面积法。在运用面积法的过程中又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代数式的运算,是一道综合性非常强的题目。
对于代数题而言,9题12题相对容易,学生完成的情况也非常好,剩下的题目中13题属于超纲题,14题是新题型,题目本身并不难但是学生缺乏自主语言描述的能力导致部分学生能够找出规律但是不会写答案。15题是一道综合运用题,需要用到做辅助线,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点的坐标表示方法的各种知识。需要学生能够对以上知识熟练运用才能顺利解答出这道题目。如果某一部分知识欠缺的话,这道题就不能够解决。班级中能够对以上所有知识都熟练掌握并能够综合运用的学生非常少,所以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完成了这道题。
第三大题:解答题
解答题共9小题,16、17题属于计算题,18、19、20属于几何题考察的都是三角形全等的知识。21题是一次函数的应用,22题是一道数形结合的计算题,23题重点考察轴对称和一次函数的应用。
对于解答题,16题贴合实际,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与平常所见到的计算题有很大的不同。考察的知识都一样但是题目的呈现方式却不同。联系到了18大和世界末日谣言。
17题是仿照例题进行计算的题目。需要学生仔细观察例题进行计算。这道计算题的根本是用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难度也不是很高,但是由于是新题型,学生对于例题中的步骤给出的原因不能很好的理解导致后续的处理情况不理想。此题还考察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18题也是一道实际运用的题目,需要学生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这道题的完成情况良好,有少数同学因为对“内径”等术语不理解而放弃了这道题。
19题20题都是对三角形全等知识的考察,这两道题的完成情况也是良好,对于解答题中涉及几何的部分,学生完成的情况良好。
21题是一次函数应用题,是以电话收费为载体考察学生读图能力和一次函数的性质。题目难度正常。学生完成情况并不理想,跟学生在一次函数的学习的时候基本功不扎实有关系。
22题也是一道仿例计算题,这道题的难度中等但是计算量偏大,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错。
23题共3小问,前2小文课直接从图中观察出答案,但是第三问要求学生给出证明。在第3小问没有学生给出正确的证明,原因在于学生不理解这一问出题人考察的意图是一次函数的应用,都采取了从图中观察的方式得出结果。
整套试卷学生完成的情况不好,尤其是选择和填空,完成率非常低。选择题中3、4、7、8题的完成率非常低。填空题中除了9、12题之外的题目完成情况都非常不好。选择和填空题完成情况不良在于题目本身难度偏高,整体难度都高于正常选择和填空题的难度。导致学生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上花费的时间非常多,以至于在解答题中的时间非常仓促。
解答题完成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其中17、19、20三道解答题完成情况良好,其余的'题目完成情况不良。解答题整体的难度并不高,但是题型却是新题型,对于山区的学生而言很多题目中的术语都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在选择题和解答题中,本来选择和填空难度较高,解答题的难度虽然不是很高但是22题计算量较大,使得本来就不充裕的时间被进一步压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心理上的慌乱在所难免。
本套试卷的优点在于紧密贴合生活实际,题目本身脱离了数学题枯燥的描述。同时新题型的引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都有着推动作用。但是本套试卷也存在着一些个人认为的不足之处:
1、 题目分配不合理
在选择和填空一共15道题目中,几何题只有3道且难度都在中等偏上,代数题有12道设计了八年级上册数学后三章的所有知识点。几何题数量偏少。
2、 选择题、填空题难度分布不合理
整套试卷最难得部分集中在了选择题和填空题的3、4、7、8、11、13、14、15,导致学生在处理题目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以至于后面9道解答题的时间不够用。并且13题朝纲。
3、 解答题难度设置不合理
9道解答题难度几乎一致,没有层次性。
4、 题目考查知识点单一
18、19、20三道几何题考察的知识都集中于三角形全等判定的应用,虽然19、20题涉及到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但是一个作为结论来证明,一个作为条件来应用,试题的主干还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道题考察的知识点重叠。
22、23题虽然题目的形式不用,但是考察的都跟点的坐标有关,而通常此类题目并不作为解答题存在。22题意图考察数形结合的思想,但是学生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题目大量的计算上面,数形结合本身考察的知识点非常简单。复杂的计算在耗费了学生本来不宽裕的时间。
5、问题设置有歧义
23题题目本身设置的非常好,但是第3小问题目设置的有问题。此题意在考察学生的一次函数,但是此题也可通过观察图像中的网格图利用几何知识得到结论。所有此小问设置的问题有歧义。
次套试卷难度中等,但是难度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在处理次套试卷的过程中时间分配上出现失误。并且,难度较高的题目出现在非常靠前的位置,在学生把握整份试卷的难度方面设置了障碍,使学生对试卷的难度评估出现偏差。解答题的设置使得学生在处理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考察到应当考察的知识点,其他的无关干扰因素限制了学生对题目本身的理解和处理,例如22题题目本身的运算量掩盖了题目本身要考察的核心知识点。
当然这套试卷本身还透露出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例如:16题,21题,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如何是学生在冗长的描述中准确找出有用的信息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类似的新题型会日趋增多,如何使学生的能力与时俱进,在面对这些新题型的时候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应该思考和学习的。
数学试卷分析方法【第四篇】
(1)学生成绩达到预期目标,优秀率及格率不高,不及格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较大。
(2)从卷面情况来看,选择题总分24分,大部分学生能拿到18分以上,其中,第3、5、6、8题得分率较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及选择题解题方法尚存在缺陷和不足。填空题总分24分,大部分学生都能拿到18分以上,其中第10、15、16得分率较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与理解不到位。解答题总分72分,大部分学生都能拿到45分以上,其中14题的第四小题、第19题、第25题、第26题得分率较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存在一定的缺陷。
命题质量评价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的来讲,该份试题相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对所考的知识点都把握不到位。
展开与折叠得分率达到;三视图得分率达到;绝对值得分率达到;数轴得分率达到;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得分率达到;科学记数法得分率达到;整式得分率达到;整式的加减得分率达到
(1)部分学生审题能力较差。
(2)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强。
(3)学生的应考能力不强,这次试卷的部分试题有点难度,部分学生在答卷时把时间花费在了难题上面,而没有自习检查自己会做得题目,导致难题没有做出来,能拿分的地方没有拿到分,这一点在今后训练中要培养学生。
(4)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整式加减相对而言学生掌握不怎么好。六、教学改进措施
1.在课堂上下功夫,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参,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指导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
数学试卷分析方法【第五篇】
本次数学试卷,卷面分110分,共七个大题和一道附加题,题型和数量符合小学数学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形式,在考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察基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覆盖面比较广,灵活有创新性,是一份不错的试卷。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比较简单的计算题、解比例得分较多,部分学生答题思路比较清晰,书写规范整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比较好,不同程度的得分。
(一)、填空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答题情况整体比较好。有个别学生不能准确的运用知识,由此看出有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二)、判断题
判断题的2—5小题有90%学生做得较好,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导致出现差错。
(三)、选择题
选择题第4、5、6、题失分较多,反映学生基本概念及运算技能较差。学生的分析问题和知识的运用能力,没有掌握好,没有到位。
(四)、判断成比例从卷面反映出学生答卷时缺乏认真仔细的态度。
(五)解比例这道题的得分率高,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的好。
(六)、操作题学生答题整体差,50%学生做的较好。50%的.学生失分较多,学生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不明确。
(七)应用题
这题共有6个小题,学生答题整体差,没有一个得满分,特别是1、3、5小题失分最多。主要因为学生审题不认真,分析题的能力差。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内容没有掌握。
(2)、学生知识太死,对稍有变式的题目解答不了。
(3)、养成教育不到位,学生养成习惯不好。
(4)、平时缺乏培养能力题和综合性分析题的训练。
1、教师要注意做题格式规范化,要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要求和训练。
2、对照课标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从平时的每节课抓起,学生没有学会千万不能赶进度。
3、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注意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法则、性质等结论的推导过程,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
4、每次考试前老师都要给学生讲一讲考试的方法,考试后要注意总结失分的原因。要让学生反思,要给学生补做试卷留下的疑难问题,要让学生自己独立补做,补做后教师要认真批改,改的时候更要高标准,严要求。
数学试卷分析方法【第六篇】
xx年普通高考山东数学卷,继承了以往山东试卷的特点。试题在具有了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更具有了山东特色,适合山东中学教学实际,对山东省平稳推进素质教育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不仅如此,试卷还体现新课程改革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探究能力考查的理念,丰富了数学试卷的内涵品质,在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的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评价功能,同时还有利于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
试卷形式保持稳定,主要体现在大纲理念、试卷结构、题目数量以及题型等方面与20xx年基本相同,保证了试题年度间的连续稳定。另外在全国20xx年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作为首批进入课程改革的实验省,20xx年的试卷在保持“稳定”的基调下,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改革的渗透,既体现了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又兼顾了试题的连续和谐与稳定发展。
一、遵循考试说明,注重基础
试卷紧扣我省的考试说明,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贴近教学实际,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无论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内容,许多试题都属于常规题。部分题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做足教材文章。如文、理科的选择、填空以及解答题的入手题(17)和(18)题,均侧重于中学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这对正确地引导中学数学教学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考查全面,注重知识交汇点
20xx年山东省高考数学文理两科试卷全面考查了《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内容,具有较为合理的覆盖面。集合、复数、常用逻辑、线性规划、向量、算法与框图、排列组合等内容在选择、填空题中得到了有效的考查;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数列等主干知识在解答题中得到考查,构成试卷的主体内容。同时,文、理科试卷都注重了考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知识点的交汇处设计试题,如理科第(20)题,将概率知识和实际背景相结合;如文科第(21)题和理科第(22)题将函数、导数、方程和不等式的知识融为一体。
但是,在本套试卷中还有我们经常关注的知识本次没有涉及,是否会说明一些问题,三视图在经历了新课标必考的阶段之后,今年没有涉及,另外抽样方法、频率分布直方图、二项式定理我们复习时认为重要的点也没有涉及,特别是二项式定理已经连续两年没有涉及,这也值得我们注意。
三、注重能力立意,体现文理差异
20xx年山东高考数学文理两科试卷突出以能力立意,强化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综合地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如理科第(15)、(17)题,文科第(16)、(18)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如理科第(19)题、文科第(20)题;考查了推理论证能力,如理科第(19)题、文科第(20)题;考查了抽象概括能力和创新探究能力,如理科第(12)、(21)、(22)题,文科第(10)、(12)、(22)题。试卷还充分考虑到文、理考生的差异,在难度要求、设问方式、知识点的考查等方面都对文理科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考查要求,符合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四、重视创新意识,凸显新课程理念
20xx年高考山东数学文理两科试卷,非常重视对考生的创新意识的考查,注重对未来继续学习的能力考查,如文科第(6)题、理科第(12)题以及文科第(22)题、理科第(21)题等采用了开放性的设问方式和对新定义的阅读和理解以及应用。试卷还凸显了新课标的理念,对新课程中新增知识和传统内容进行了有机结合,考查也更加科学和深化。如算法与框图、向量、均数和方差、概率和分布列,理科的绝对值不等式等都充分体现了我省支持课程改革的命题取向。两份试卷强调对思想方法的考查,尤其是对图形、图表语言的运用,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与整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都作了重点的考查。
总之,20xx年山东省高考数学文、理两份试卷,均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有效的区分度,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
(一)高考数学试题共三个大题,22个小题。分值150,时间120分钟。
(二)如果想考进大学,数学高考成绩应该在120以上,特别是想考重点大学数学成绩应该在130以上。
(三)答题时间:第一第二大题应该在30-40分钟,一般不能超过45分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后面大题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作答。最后,无论能否做完,都要留出一些时间来复查前面做的试题。
(四)试题内容分析:
1.三角函数。试题中是一个大题一个小题。十八分左右
大题主要是考察三角函数的化简,计算及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三角函数的各种诱导公式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一定要记下来。特别是降次公式几乎每年都要考到。再,就是解三角形,主要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应用。
小题主要是考察三角函数的性质,比如求值,求周期,求单调区间等。
2.数列。试题中也是一个大题一个小题。十八分左右
大题主要是考察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如果试题难过增加最后一问就可能和不等式联系起来。前n项和主要是裂项求和和错位相减求和。山东高考数学试题有这样一种现象:从新课改以来05年,所有的奇数年份重点考错位相减求和,偶数年份重点考裂项求和。小题主要是考数列公式的应用和性质的考察。
数学试卷分析方法【第七篇】
从整体上看,这次期末测试基本上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本次测试结果与学生平时的表现状况相贴合,学生在测试中基本发挥正常。但是我认为这次学生的测试成绩只属于良好状况,不是最理想的。测试成绩反映了教学中的得与失,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将有效提高我们得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下面我对试卷上的试题来进行评价分析。
1、试卷资料覆盖面全各资料所占比例合理,贴合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2、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教学革新的理念。试题贴近教材,试卷的标准值定值恰当,既关注了双基,又能考察潜力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相应的成功喜悦,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教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新理念。
3、题目类型全面,呈现形式多样。试卷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填一填、算一算、统计表等结合起来编入试题,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熟悉的事务和具体的情境中解题,提高学生解题的兴趣。“我会填、我会算、我会做、我会用”等话语体现着对学生的鼓励和赏识,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
练教学基本功的教学风气,是我们以后工作的主要突破口。我相信,我们以后必须会做得更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试卷分析方法【第八篇】
失分原因:大部分学生完成较好,部分学生第6题2867千克o2867000克。中失分较多,没认真审题,本题单位不统一,应去统一,然后比较。
第二大题选取。
a等11人b等43人c等5人d等0人。
失分原因:学生完成状况还能够,但也有部分学生因不认真读题即导致本题失分,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多次强调,今后要个别辅导,争取人人过关。
第三题我会算。
第1小题a等38人b等20人c等1人d等0人。
第2小题a等55人b等4人c等1人d等1人。
失分原因:计算题是平时要求学生过关的,但也有些学生因马虎而导致失分,还有学生没有按照题中的要求完成而导致失分还有些题没有按照此题中的要求而失分。
第四大题。
a等51人b等8人c等0人d等0人。
失分原因:大部分学生完成较好,个别学生没认真读题而失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
第五大题。
a等48人b等11人c等0人d等0人。
失分原因:学生完成较好,但还有少数学生马虎以致失误。
第六大题:。
等43人b等10人c等6人d等0人。
等53人b等6人c等0人d等0人。
等39人b等20人c等0人d等0人。
等39人b等16人c等3人d等0人。
等53人b等16人c等3人d等0人。
等48人b等11人c等0人d等0人。
等44人b等15人c等0人d等0人。
失分原因:第1题较灵活,应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然后再完成以下填空,这题就考学生分析问题的潜力。本题考前已训练过很多,但还有学生失分。第题学生完成较好。第题学生分析潜力还是有些问题,而导致本题找不出间接条件,而到达最终解决的目的。第题学生没认真读题认真看图中的对话找出与解答有关的数据进而解题,学生完成不是很好,还有部分学生只用540÷15=36(人)没看清下面的问题。7题学生的理解潜力较差,计算太复杂,学生错题较多,今后有的加强。
透过本次的试卷分析,发现学生基本的概念基础知识还欠缺,另外学生的分析问题的潜力有得加强。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弄清条件和问题,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试卷分析方法【第九篇】
本次命题从教材出发,体现新课标理念,全面的考察了学生对教材的掌握、应用情况。整张试卷难易适度,覆盖面广、形式灵活多样,既有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了平时的训练与应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准确把握了本册教材的知识点,而且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体现新课标对学生知识、技能及生活中应用的监测目标。
1、计算题。口算9个小题、笔算6个小题、改错3小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有:
(1)由于马虎数字抄错,计算错误。
(2)忘记写得数,出现丢分。
2、填空题:本题面广量大,分数占全卷的1/5。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掌握情况。很多学生不能根据书本上知识灵活处理问题。错的较多的题是3、5、7、8小题。
3、选择题:共12分。其中4、5题考察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出现失分。也有一部分同学对概念性的知识掌握的不太明白,还需教师的讲解。
4、图形部分.(16分)错误主要集中在第3小题,应根据长和宽计算出周长,再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最后画出正方形。题型新颖,学生无从下手。
5、解决问题。共6题,其中第2题错误率达60%以上。第4题出现错误主要是由于计算错误。
6、附加题。只有少数同学做出来。
1、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局限性,缺少拓展,不能活学活用。思维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的判断出现失误。
2、注重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同时却忽略了常识性的东西。
3、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审题不认真,爱凭感觉做。粗心大意、审题不清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经常让学生与完美擦肩而过。计算马虎的现象也“随处可见”!
4、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加强。
5、学生应用题分析能力差,稍复杂点的应用题就显得吃力无从下手。
1、夯实基础。创新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教学。
2、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教师要善于观察、思考。适时转换和优化知识结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热情。
3、力求让知识“活”起来。多开展活动,为学生搭建实战的舞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基础的题型入手,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5、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有充足的知识、能力储备。
数学试卷分析方法【第十篇】
数学是一门应用的学科,如果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得扎实,巩固得好,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必定能在考试中考出优异的成绩。在这份考卷中,就是几道稍稍灵活的考题使学生拉开了分距。
1、从整体上来讲,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是还不够灵活。特别是填空题第5题和第9题,要求圆周率取3计算,学生由于过于熟练“圆周率通常取”,所以没看完题目要求便直接计算,导致方法正确,答案错误。从这个现象中,不仅能看出学生做题时不够仔细,也说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够透彻,也是我平时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2、学生运用所学数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但是中下生的能力明显还是不足。尤其表现在操作题的第2题,“已知一个底面直径5分米,高12分米的圆锥,请学生画一个与它体积一样的圆柱”。由于是底十二册的教学内容,教学中这样的习题练习得不多,学生掌握得还不透彻。这题的错误率也很高。
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在教学中继续贯彻课改精神,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特别是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加强计算教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2、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是学生最薄弱的,也是最需要提高的。
本次试卷共六大题,试卷覆盖面广,难易适中,既有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覆盖了这学期所学习的所有的数学知识,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是一份不错的试卷。
综观整张试卷,应该说试题的难度、深度与课程标准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了。而且与所学内容的教学要求非常相符,根本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只是从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不同的题型,从不同的角度来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差异,所以监测的结果起伏较大。
本次六年级的试卷符合了新课程的一些基本的理念,针对这,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道题来分析:
新课程中对图形提出的目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试卷第四大题动手操作第1题(1)在长方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最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梯形;(2)如果图上的比例尺是1:2000,这个梯形的实际面积是( )平方米。第2题:画出1:400000的线段比例尺。( )这两小题既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第六大题应用题的第4小题:把长方体铁块熔铸成高为12厘米的圆锥。它的底面积是多少?(长方体:长49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圆锥高12厘米;用方程解。)本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本次试卷中学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主要有:填空题的第3、5、7,这三道题都是基本概念题,中等以下的同学基础知识较差,对概念的掌握模糊不清,应变能力较差。第四大题动手操作,有部分学生不能按要求将长方形分成一个最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导致测量的数据错误,因而也就不能正确计算出梯形的实际面积。第六大题解决问题第1题的第(2)小题,这是一道分数应用题,大部分学生都是将360对应的分数理解成11/8,也就是把题目中的单位1理解错了,导致列式错误。第3题问题是平均时速提高了多少千米,很多学生误将问题理解成现在的平均时速是多少千米,从而导致少了一步计算。
1、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习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复习分块章节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上进行记忆。比如:基础概念、法则、性质、公式这类。在课堂上在系统复习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地背诵;但是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比较相对的单位,理顺关系。
2、强化能力培养。在复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复习四则运算,在学生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
3、加强反馈,注意因材施教。复习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加强导优辅差。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同时开小灶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4、要关心学困生,对他们应多鼓励、表扬,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多和他们谈谈心、说服教育,改进他们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应降低学习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加强校本培训和镇内教师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是仅有一桶水就行,而是要有长流水,通过学习交流,引导教师用新理论武装自己,实践新课程,将我镇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