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毕业论文【优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医学生毕业论文【优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医学毕业生毕业论文【第一篇】

摘要医学检验对临床医学诊断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医学检验人员在检验工作中,不断暴露在含有各类病毒以及微生物的尿液、粪便、血液等环境中,职业风险日益增大。本文分析了引起检验人员发生感染的因素,并提出加强安全管理、有效消毒、规范标准化操作等预防措施,以期引起有关部门与相关检验人员的关注,保障检验人员的生命安全,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服务。

关键词医学检验人员;感染因素;预防措施

1.前言

医学检验人员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其为临床诊断提供坚实后盾,然而检验人员的健康问题却未受到人们的关注。据资料显示,我国各大医院检验科每年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关注检验人员的健康,进一步提高检验人员的防护能力,加强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是各大医院应的首要任务。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时间经验,对本院检验科检验人员自我感染情况以及防护情况做如下探讨。

2.引起医学检验人员自身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要了解引起检验人员自身感染的相关因素,必须要了解检验人员安全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人员对职业暴露方面的处理、对消毒技术及灭菌技术的应用情况、对医院感染概念的了解情况、对标准预防内涵掌握的情况等。检验人员感染的因素具体可以归纳为:

(1)职业暴露。在检验科室中,或是被各类钝器割伤,这些均是最为常见的职业损伤,多是由于在采血过程中或是接触生物因子时发生。职业暴露,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检验科室内的基础设施以及装置不齐全,或是安放管理不当,检验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高。

(2)接触传染。检验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医疗环境,通常较多物体的表面极易受到污染,例如检验报告单,由于各类送检标本在来回检验的途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污染,而这些受到污染的检验单又反复经过不同检验人员的手里,检验人员若在完成各种后不仔细做好消毒工作,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感染。

(3)环境污染。检验室里各种送检标本以及医疗用品在检验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检验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差,存在戴手套用手机等现象;各类废弃物造成的危害,例如,血液污染体、废弃的一次性检验用品、血液标本等,这些废弃物含有许多病毒、微生物以及有毒成分,若处理不当,会直接导致检验室的环境受到污染,也极易造成检验人员自身感染。

(4)粘膜受损。检验室是病患的体液、血液以及分泌物的集中地,是复杂的传染源。若检验人员在皮肤破损的情况下,在无隔离措施下接触患者的这些体液、血液等,极易造成自身感染。

(5)相关的预防感染制度不完善,督查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医院内部若未能建立健全预防医院感染制度,会直接导致医院难以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展开预防工作。监督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直接造成检验人员预防意识低。

3.预防医学检验人员自身感染的措施分析

验收检验室的规章制度:检验室内的每一种送检标本均应假定其含传染性物质,因而在采集、接受以及检验标本的每一个环节中,均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避免自身与室内环境受到污染。在操作时,应戴好手套、口罩等,在检验过程中,若出现被细菌污染到其它工作容器,则应立即进行消毒工作,一般可应用二溴海因消毒剂消毒,时间为30分钟即可,将容器侵入有效氯中亦可,时间较长,约为3小时。消毒完成后,还应再进一步清洗干净,最后烘干。整个检验室应时刻保持清洁,各类检验器材均应放置妥当。要强调的一点是,在每日结束工作后,工作台必须及清洁干净,有助于预防交叉感染。

规范各项操作的程序:检验室内德各类医疗废弃物要进行分类放置,在经过消毒后,卫生清洁人员方可取走。需特别强调的是对损伤性废弃物的及时处理,以避免致病因子发生外泄,造成污染外部环境。检验人员还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检验室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卫生防护制度。例如,在检验室内禁止吃东西、吸烟以及接听电话;进入检验室必须戴好口罩以及手套等,以防止皮肤受到各种液体的飞溅。若受到意外污染时,必须立即进行消毒,将液体冲洗掉。

注重手部的清洁:医院感染病原体多是通过手部的传播。因此,在检验室内,最基本的规定是,检验人员必须戴好医用乳胶手套,其虽不能避免针刺类的机械损伤,但其可尽量避免皮肤和血液、体液等的接触。再有,乳胶手套可在遭受针刺意外时,其到封闭和阻挡作用,减轻手部受到的伤害,进而降低了感染。临床上,规定医护人员在洗手方面,应用普通肥皂与清水混擦20s以上,可有效减少手部的细菌。通常,搓洗20s,即可使手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下降79%,洗1分钟则降低88%。搓洗20。便可使铜绿假单胞菌下降82%,搓洗2分钟,便可去除98%。

重视消毒工作:检验室内废弃物及各种化验单的消毒要求较高。一般微生物类的检验类用品要进行高压灭菌,废弃液体则应放进密闭容器内。剩余的其它污染物品则应用消毒液浸泡2h,浸泡后才可送往医疗废物收集车内,做无害化处理。而化验单则应进行紫外线照射,半个小时后即可发放使用。此外,由于检验室属Ⅲ类环境空气消毒,按照我国卫生部《消毒法》的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500cfu/ m3,检验室内的物品表面的细菌总数≤10 cfu/cm2,对检验室进行日常的紫外线消毒时间应控制在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内。完成消毒后,要打开门窗,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臭氧浓度,减少对人的危害。

4.结束语

总之, 医学检验人员极易受到各种自我感染的危害,要切实做好防护工作。防护工作的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检验人员自我感染多是缺乏防护意识,操作技术不够规范、对各类针刺损伤不重视等。因而,检验室应建立健全安全防护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加强检验室内的消毒管理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璧岑。医学检验人员个人防护及医用废弃物消毒管理 [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8,(08).

[2] 胡颖,石华。医学检验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06).

医学毕业生毕业论文【第二篇】

摘要医学检验对临床医学诊断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医学检验人员在检验工作中,不断暴露在含有各类病毒以及微生物的尿液、粪便、血液等环境中,职业风险日益增大。本文分析了引起检验人员发生感染的因素,并提出加强安全管理、有效消毒、规范标准化操作等预防措施,以期引起有关部门与相关检验人员的关注,保障检验人员的生命安全,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服务。

关键词医学检验人员;感染因素;预防措施

1.前言

医学检验人员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其为临床诊断提供坚实后盾,然而检验人员的健康问题却未受到人们的关注。据资料显示,我国各大医院检验科每年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关注检验人员的健康,进一步提高检验人员的防护能力,加强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是各大医院应的首要任务。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时间经验,对本院检验科检验人员自我感染情况以及防护情况做如下探讨。

2.引起医学检验人员自身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要了解引起检验人员自身感染的相关因素,必须要了解检验人员安全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人员对职业暴露方面的处理、对消毒技术及灭菌技术的应用情况、对医院感染概念的了解情况、对标准预防内涵掌握的情况等。检验人员感染的因素具体可以归纳为:

(1)职业暴露。在检验科室中,或是被各类钝器割伤,这些均是最为常见的职业损伤,多是由于在采血过程中或是接触生物因子时发生。职业暴露,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检验科室内的基础设施以及装置不齐全,或是安放管理不当,检验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高。

(2)接触传染。检验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医疗环境,通常较多物体的表面极易受到污染,例如检验报告单,由于各类送检标本在来回检验的途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污染,而这些受到污染的检验单又反复经过不同检验人员的手里,检验人员若在完成各种后不仔细做好消毒工作,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感染。

(3)环境污染。检验室里各种送检标本以及医疗用品在检验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检验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差,存在戴手套用手机等现象;各类废弃物造成的危害,例如,血液污染体、废弃的一次性检验用品、血液标本等,这些废弃物含有许多病毒、微生物以及有毒成分,若处理不当,会直接导致检验室的环境受到污染,也极易造成检验人员自身感染。

(4)粘膜受损。检验室是病患的体液、血液以及分泌物的集中地,是复杂的传染源。若检验人员在皮肤破损的情况下,在无隔离措施下接触患者的这些体液、血液等,极易造成自身感染。

(5)相关的预防感染制度不完善,督查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医院内部若未能建立健全预防医院感染制度,会直接导致医院难以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展开预防工作。监督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直接造成检验人员预防意识低。

3.预防医学检验人员自身感染的措施分析

验收检验室的规章制度:检验室内的每一种送检标本均应假定其含传染性物质,因而在采集、接受以及检验标本的每一个环节中,均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避免自身与室内环境受到污染。在操作时,应戴好手套、口罩等,在检验过程中,若出现被细菌污染到其它工作容器,则应立即进行消毒工作,一般可应用二溴海因消毒剂消毒,时间为30分钟即可,将容器侵入有效氯中亦可,时间较长,约为3小时。消毒完成后,还应再进一步清洗干净,最后烘干。整个检验室应时刻保持清洁,各类检验器材均应放置妥当。要强调的一点是,在每日结束工作后,工作台必须及清洁干净,有助于预防交叉感染。

规范各项操作的程序:检验室内德各类医疗废弃物要进行分类放置,在经过消毒后,卫生清洁人员方可取走。需特别强调的是对损伤性废弃物的及时处理,以避免致病因子发生外泄,造成污染外部环境。检验人员还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检验室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卫生防护制度。例如,在检验室内禁止吃东西、吸烟以及接听电话;进入检验室必须戴好口罩以及手套等,以防止皮肤受到各种液体的飞溅。若受到意外污染时,必须立即进行消毒,将液体冲洗掉。

注重手部的清洁:医院感染病原体多是通过手部的传播。因此,在检验室内,最基本的规定是,检验人员必须戴好医用乳胶手套,其虽不能避免针刺类的机械损伤,但其可尽量避免皮肤和血液、体液等的接触。再有,乳胶手套可在遭受针刺意外时,其到封闭和阻挡作用,减轻手部受到的伤害,进而降低了感染。临床上,规定医护人员在洗手方面,应用普通肥皂与清水混擦20s以上,可有效减少手部的细菌。通常,搓洗20s,即可使手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下降79%,洗1分钟则降低88%。搓洗20。便可使铜绿假单胞菌下降82%,搓洗2分钟,便可去除98%。

重视消毒工作:检验室内废弃物及各种化验单的消毒要求较高。一般微生物类的检验类用品要进行高压灭菌,废弃液体则应放进密闭容器内。剩余的其它污染物品则应用消毒液浸泡2h,浸泡后才可送往医疗废物收集车内,做无害化处理。而化验单则应进行紫外线照射,半个小时后即可发放使用。此外,由于检验室属Ⅲ类环境空气消毒,按照我国卫生部《消毒法》的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500cfu/ m3,检验室内的物品表面的细菌总数≤10 cfu/cm2,对检验室进行日常的紫外线消毒时间应控制在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内。完成消毒后,要打开门窗,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臭氧浓度,减少对人的危害。

4.结束语

总之, 医学检验人员极易受到各种自我感染的危害,要切实做好防护工作。防护工作的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检验人员自我感染多是缺乏防护意识,操作技术不够规范、对各类针刺损伤不重视等。因而,检验室应建立健全安全防护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加强检验室内的消毒管理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璧岑。医学检验人员个人防护及医用废弃物消毒管理 [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8,(08).

[2] 胡颖,石华。医学检验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06).

医学毕业生毕业论文【第三篇】

[摘要]针对医学影像专业超声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从转变教学模式,依托先进的信息系统进行教学,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及技术开展教学,广泛开展PBL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五个方面对超声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超声教学;教学改革

超声医学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X线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构成了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1]。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在一些临床学科诊疗疾病过程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在某些方面发挥着其他诊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临床对适应超声医学影像需要的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医学影像专业的超声医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①超声医学相关课程设置较少,目前广泛开展的课程仅有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设备学、超声诊断学等,超声医学课时比例仅占所有专业课课时的15%左右,比如一本厚480页超声诊断学仅有不到100个学时,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②教材的内容相对比较滞后,可供医学影像专业使用的超声医学相关教材数量较少,一些关于介绍超声造影、三维重建、弹性成像、血管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药物治疗等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教材也较少[2]。③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采用基于PBL、案例式、导学式、多媒体以及PCAS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也较少。④学生动手能力训练较少,学生的考核重知识而不重能力,学生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还有待提高。⑤超声医学理论教学师资和实践教学师资都相对不足,其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综合能力都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以上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迫使笔者有责任在超声教学中有所思考。笔者从积极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开展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等入手,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转变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均采取“4+1”的教学模式,即前四年进行公共课、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最后1年进行实习。这种模式由于专业课与实践教学时间跨度较大,导致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学效果欠佳。同时,由于最后1年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还将面临就业,有很多实习生因为就业准备及参加招聘或公招考试使实习的时间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把医学影像本科专业“4+1”教学模式改革为“3+1+1”教学模式,即前3年进行公共课、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第4年所有学生均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专业课教学,第5年实习。这种模式的亮点在于第4年把学生集中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直接接触临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诊疗,加深学生对临床超声诊断工作的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为了做好学生在第4年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笔者还专门配置了4台B超仪器,成立了超声技能培训中心,并指派1名超声专业老师负责超声检查操作技能培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操作和得到带教老师的解惑,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无缝衔接。

2 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开展教学

在超声医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超声典型图像信息系统、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教学。近2年来,笔者把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典型病例图像进行了整理保存,现已积累了各系统有价值的超声影像资料近5 000例,所选病例图片均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笔者充分利用学生在医院进行第4年学习的时机,由带教老师的指导,学生通过工作站调阅并查获感兴趣的病例,并进行系统的比较、学习。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该患者的ID号从医院“军惠一号”电子病历系统中,查阅该患者的其他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指导学生“对照解剖认影像,分析影像找病变,依病理分析病变,结合临床作诊断”,体会“同病异影、异病同征”现象,既达到了回访的效果,又促进学生把超声检查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我院还建立了影像教学网络教室,可以利用网络教室的服务器直接调取影像数据,教师无需像以前准备大量的图片、患者病历资料等,就可直接在网络教室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 利用先进的设备及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医学的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如三维超声技术、超声造影技术、腔内超声技术、超高频超声技术、高强度聚焦超声导管治疗技术、超声靶向药物治疗技术等[3],这也给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充分利用我院新引进的先进设备及开展的新技术开展教学,如我院引进了实时三维/四维B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专门安排了一次实时三维/四维超声检查的体验课,系统讲解实时三维/四维超声的技术原理、仪器的功能、可以开展的项目等,并在临床诊断中选取较为典型的案例,利用实时三维/四维B超仪的动态录制功能,把检查的整个过程录制下来,让学生学习观摩,学生较为直观地观摩到老师操作的手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再如笔者在超声造影技术的讲解中,利用一节课进行超声造影技术的课堂教学,讲解超声造影技术的原理、超级造影剂的使用、造影前需要准备的事项以及需要临床科室做哪些配合等,再利用时间组织学生分批进行现场观摩,让学生更为主管地了解超声造影技术。此外,笔者还积极邀请部分学生参与本科室关于超声造影剂制备的省级科研项目,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超声造影及造影技术的认识。

4 积极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PBL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以学生小组为载体学习,发展学生自我认识学习内容、寻找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在消化系统超声诊断科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以急腹症送入院的一名中年男性,自述 4 h前吃火锅饮酒后,逐渐出现上腹部疼痛伴腹胀,进行性加重,疼痛难以忍受,呕吐两次。患者回忆近年来有间断性右上腹隐痛,但未正规就医。患者身高165 cm,体重70 kg等,接诊医生申请腹部超声检查。笔者要求学生设想自己是超声医师,首先进行1次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学习的问题,成员分工收集相关问题的资料。第2次讨论时,大家把收集的资料信息向小组反馈,通过交流讨论、互相质疑等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见。讨论结束后,还要求由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书面材料(通常为文字材料和PPT幻灯),再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以上步骤,使学生对超声诊断在急腹症中的运用,胆系急腹症和胰腺炎的病因、病理改变、特征性临床症状、体征和临床诊断,超声检查方法和检查内容,典型的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以及其他相关影像学的知识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教师也参照学生的问题不断完善PBL教学中的问题,形成良性反馈循环。

5 积极开展超声实践教学改革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相关临床科室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对临床疾病的认识不足,在超声诊断实习中,应该注意弥补这一缺陷,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做好诊断与鉴别诊断。我院从2008年开始,在影像专业学生超声实习教学时,设计了“三周满负荷实习教学”新模式[4],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模块,以具体病例为线索,实施案例式随访教学,强化超声与临床知识整合,提升学生横向思维能力,挖掘纵向知识深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的实习教学模式安排3周时间,培养学生“三周满负荷学习”的习惯,即正常上班、见习急诊,下班后的学生在科室自学、复习相结合,3周内持续工作,以达到所学疾病种类和数量的满负荷。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对右下腹急腹症患者,笔者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有无阴道出血、停经、疼痛特征等临床表现,结合尿、血化验检查,再根据超声征象,分析诊断是否为宫外孕、阑尾炎、输尿管结石等病变,并结合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游宇光,葛贻珑,叶军,等。临床医学超声分流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9):1161-1162.

[2]张万蕾,李建国,周庆环,等。超声医学的发展趋势及超声医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8,5(3):13-15.

[3]尹立雪。超声医学高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5):4-8,49.

[4]宋晓琴,吴少平,刘亚斌,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三周满负荷综合影像学实习教学模式[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99-101.

[5]查晓霞,常山。PBL教学法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4(2):152-154.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第四篇】

试谈医学免疫的中医理论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免疫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和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人,中医药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同时,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崇尚回归自然潮流在全球范围的悄然兴起,中医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状态而在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中所起的作用倍受人们关注。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第五篇】

关于医学护理毕业论文

1 药品抽样问题

药品抽样的数量要求,一般为3倍的全检量,分成3等份,用于检验、复核(备份)、和留样。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乡镇卫生院、医疗诊所、零售药店等基层单位,购进药品数量少,达不到规定要求抽样品的数量。如有的单位检查某社区卫生服务站,抽取乳酸左氧氟水利星氯化钠注射液24瓶,20瓶包装1份,2瓶包装2份,指定要求检验可见异物项目检查。由于数量不足,不能进行复核检验,造成出具检验报告的困难。上述问题存在主要原因:一是没有完全按照《药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工作管理暂行规定》执行。二是与追求抽样不合格率和查案率等指标有一定的关系。

2 药品检验标准不统一 索取药品检验标准困难

基层药品检查以药品监督抽样检验为主,为避免盲目和无效抽样。尽可能抽取有质量可疑的药品,扩大抽样点和药品品种的覆盖面,抽取的药品有部分不在《中国药典》和成册的国家药品标准之中。药品检验机构需向有关部门或药品生产企业索取检验标准十分困难。据统计,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近三年中,向药品生产、药品批发企业等单位索取药品检验标准计321份,每年平均107份。有的单位以种种理由借口拖延或拒绝提供药品标准。其原因是:由于上述同品种同规格的药品标准,只是药品生产厂家的不同,其标准内容大同小义,没有新的。提高等级上的差别。有些药品已载入《中国药典》,又有新的标准出现,药品标准审批环节是主要因素。

3 药品检验对照品供应不足

药品检验对照品短缺已成为制约药品检验开展全项目检验的瓶颈。

2010年我市药品检验对照品共备有2336种,但还是有因无对照品而未全项目检验的药品有191批次,占抽样检品总批次的19%。其原因:一是药品对照品为中检所统一采购,统一标化,统一供应。二是基层药品监督抽样随机性较强,难以事先制订抽样品种计划,药品检验机构每年需使用对照品的品种和数量难以准确估算计划采购。

4 药品检验报告书应规范统一

当前,各地药品检验报书的书写格式,没有规范统一书写。如头孢呋辛酯片规格为:(C16H16N4O8S)计算,则写成,阿莫西林颗粒规格为:按C16H19N3O5S计则为;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规格为:按C18H18N8O7S3计则写为。药品的包装方面:同药品品种、同规格、同包装材料,各药品生产厂家描述混乱,使检验报告书写难统一。如藿香正气胶囊,规格为:每粒装克。药品的包装:四川某制药厂写为:铝塑包装,每板装6粒,每盒装6粒。

48 429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