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实用5篇
【导言】此例“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调查1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品牌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有两个主要特性,一是“高”,二是“职”,其校园文化自然应既要有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又要有职业教育的特性,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融进更多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人文素质。对此,笔者于近期对浙江海运职业学院进行了一项校园文化建设调查。此次调查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设计了46道问题,共向师生发放480份问卷,回收460份,回收率约为%,期望找准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探索适合高职内涵建设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从此次问卷调查当中得出的数据可见一斑。如问卷对于“您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如何”的回答,有近%受调查者选择了“一般”和“不满意”选项(见图1)。
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调查发现,80%的师生对校园文化的概念认识不明确,存在一定偏差。具体表现为:一是十分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师生的行为缺少强有力的“引擎”牵引。二是对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仅作为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没有纳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轨道,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削弱了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意识不强调查发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全员共建意识不强,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度不高。有85%的师生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宣传部、团委等少数部门的事情。显然,此种想法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
此外,现实层面上,学校开展的很多校园文化活动与学校自身定位关联不大,个性化特色不明显,吸引力不强。从而导致校园文化的地位不高。据问卷结果显示:有高达%的被访问者偶尔甚至不关心校园文化活动(见图2)。
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精神缺失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精神缺失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体现在教学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忽视人文课程。调查发现,如最能体现人文精神的《大学语文》课每学期的课时缩水至28学时。其次体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缺乏人文精神的渗透,有75%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忽视了人文精神的有效传递;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之间缺乏文化衔接,开展人文社科类讲座的次数缺少,校园整体文化氛围不足。
进一步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校园文化是一学校别于另一学校的重要标志。从实践来看,校园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比如,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和内在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对此,职业院校应当给予正确的认识,与时俱进,找准突破口,进一步明确校园文化的建设主题。
加强校园文化主体意识作为职业院校而言,一是加强全员共建意识,统筹规划,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的蓝图之中,加强组织与领导体系建设,健全校园文化统筹、检查、督促和考核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二是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投入校园文化建设。三是不断强化人文与职业融合意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融进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此外,高职院校要建立继承与发展意识,在继承自身已有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广泛吸收国内外高职院校的先进做法,结合实际,勇于发展创新。
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除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应体现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等与职业相关的因素,丰富学生的职业感受和专业思想,提高其学习动力。二是不断创新、创设校园文化活动载体,提高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师生,学校可予以鼓励、嘉奖,使之成为学校的文化传承因子。三是着力建设优良校风,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优良的校风统领学校各项工作。要以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浓厚的学风、文明的班风来诠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体现学校的精神。四是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立足学校专业优势,把行业文化精神作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突破口,培养学生学习行业文化、企业精神,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同时,学校可开设地域文化特色课程,文化基础课引入地域文化资源,使地域文化内化于校园文化之中。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地的社会习俗概况,提升其文化修养和人文品质,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优质课建设,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加强与企业文化对接。高职院校与社会各行业、企业的关系恰似鱼和水的关系,其校园文化也应当与当前先进企业文化进行对接。例如,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广泛建立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还可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学生顶岗实习等产学合作的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紧紧依靠校企合作优势,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入对接。一方面,职业院校要把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例如,举办企业文化成果展览、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开展企业文化讲座、学校与企业文化技能比赛等。另一方面,要主动走进企业,吸收企业文化的精髓,丰富自身文化建设内容。例如,师生可以利用到企业实习、实训等机会,充分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借助诚信、守纪、敬业、团结等优秀企业文化实现自我教育,以帮助学生转变角色和树立职业意识,以此来拓宽校园文化的建设视野。
此外,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力抓创业文化。学校要对有志于创业的人员加强相关技能和知识培训,除提供场地和资金便利外,还应邀请企业人员和创业成功人士来校作指导,甚至可以与相关企业签订创业指导相关协定,以便学生更好创业,形成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要经历一个长期逐步定型、完善和深化的过程,需要不断沉淀、积累和提炼。作为高职院校而言,只有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智慧,不断去探索和实践,才能牢固树立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这5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2
学校是用来传承和发展文化的,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应该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使教育教学工作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那么如何才能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呢?我认为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孟母三迁”正说明了文化环境对人成长的熏陶作用。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为此,我们可以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花坛,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还可以设两个宣传栏向社会、家长进行宣传。校园内可以设置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学校规范图等,意在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再依次是教风、班风、学风建设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的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此外教室的黑板上方应悬挂国旗,国旗两旁书写班训,寓示着中华儿女应胸怀祖国,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一一上墙,明确规定教师的职责。要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黑板报内容定期更换,装贴名人画像及名言,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等,使师生无时无刻不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同时,我们学校上下操场栽种了柏树,开辟了一条绿化带,创设了两个园型的花坛,栽种塔柏树,真正做到了阳春葱笼滴翠、盛夏鲜花似锦、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置身其中,给人以秀丽清雅、生机勃勃、意气盎然、四季皆春之感。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二、师生精神文化的营造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产生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为此,学校要善于运用学校的种种设施,活用教学资源,以增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的机会,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前瞻性的名言、古训,均为我们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开展作文、数学、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作文课外活动等,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学校开辟的栏目里,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可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等,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一股正气尉然成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教师中要成立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辟问题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进行研讨。再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班队活动是主要的育人载体,这种育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扩散和渗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较易为学生接受;不仅丰富了校园课余生活,而且对于稳定同学情绪、陶治情操、培养健康心理、开阔眼界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形成祥和宽松的校园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校园处处皆文化,要把我们的学校装扮得如花园一样,要让学生置身其中犹如走进游乐场一样,让学生在玩中长智、在乐中爱益、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推动我们的素质教育不断向新的层面迈进。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3
一、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过于追求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文化精神
精神文化建设隐含在物质文化建设之中,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新建本科院校往往都是从零开始建设的,因此,非常重视物力、人力、财力投入,以及校园规划、环境美化、教学设备、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形成了现代化的校园环境,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然而,对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多数学校在校园规划中,并没有考虑校园文化的问题,至少说没有实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校园建筑没有体现和反映独特的文化风格,可谓“只见其形,不见其神”。有人说,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与其说是课堂教出来的,不如说是校园文化氛围熏出来的,一语道出了校园文化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制度文化不健全,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制度文化是一门隐性德育课程,从更深层面上说,制度文化能给师生带来严谨、独特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新建本科院校在制度文化上还处在建设阶段。特别是那些合并转型而成的本科院校,在合并组建前,原有学校都有自己的制度文化,但合并后,根据本科院校办学要求,在教学、科研、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定、经费管理以及招生就业、奖惩机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还需不断完善。新旧学校规章制度不一致,合并升本后,需要统一,重新制订和规范,建立一套能用以提升和引导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并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管理制度。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缺少结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建设,要么暂用原有的规章制度,要么照抄照搬其他本科院校的管理制度,缺少针对性、适用性和创新性。
3.多种文化交织,融合和认同不够
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办学定位和办学类型的转变,新建本科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系列的文化冲突,如精神文化冲突、制度文化冲突和物质文化冲突等。这些冲突,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将会对校园文化的实质性融合产生影响,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诸多文化冲突中,精神文化方面的冲突尤其明显,主要表现在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和情感的冲突上。首先是学校定位和办学理念的冲突。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高等专科学校经过合并、升格而来的,这些学校原有的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都是以专科为主,甚至是中专层次,学校合并或升格后,必然面临学校定位、办学理念的调整。然而,不少新建本科院校成立后,并没有意识到或解决好这个问题,有的合并院校校名改了,但学校定位和办学理念并没有做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没有实现实质上的融合,因而,不能满足本科层次的办学要求。其次是培养目标的冲突。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以及学科、专业的调整,原有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前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二者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冲突。而且不同性质的高校在校风方面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第三是情感冲突。新建本科院校合并升格后,在教学传统、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等方面很难统一。原有的学校建制被打破,学校内部按学科专业对院系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教职工思想和情感上的强烈震动。新建本科院校合并成立之初,打乱了原来的管理体制,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学校历史等,被重新组合,部分教师、干部在情感上一时难以接受,难以割舍,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感。对于原来办学条件较差、办学基础处于弱势的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价值观、归宿感等方面可能会发生暂时的错位,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和排斥感,难以融入到新的学校环境中。这就要求整合师生员工的思想,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共同命运感。
4.院校文化建设呈现浅表化和形式化,层次和品味不高
大学是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阵地,因此,校园文化应当表现出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品味。当前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把校园文化活动归结为学生的文化活动,只重视形式,而不注意内在精神文化创建;强调娱乐文化,但又缺少学校层面的统一管理和规划,一般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团委、学生处等主管学生工作的相关部门的职责,建设内容也仅局限于学生的课外活动、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种种因素导致了很多高校在文化建设上的浅表化和形式化。
二、新建本科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1.研制文化方案,做好顶层设计
校园精神的形成、丰富和发展是一个文化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文化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科学的总体方案,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新建本科院校在实质性整合过程中,要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办学思想大讨论,注意提炼和形成符合自身情况、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核心思想,制定校园文化发展规划,努力形成团结一心、上下一致的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2.培养大学精神,建立共同愿景
世界知名大学均有其独特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大学发展中积淀的创造性的灵魂和精髓,是学校的文化核心和精神支柱,是大学进一步前进的动力。它通常以校歌、校训、校风的形式表达出来。大学精神一旦形成,便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感染力,能发挥巨大的能量,对学校中的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一个新的整体,要依照自身特有的、优秀的文化传统,提练为全校师生认同和共享的独特的学校精神,激发、感染全校师生员工向着同一方向共同努力。因此,大学精神的培养,应从学校的性质和实际出发,具有切实可行性、鲜明的个性,不要流于形式。培育大学精神的过程,就是为全体教职工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共同愿景”是一种让人觉得团结一致、和谐发展的精神力量,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体现了学校的凝聚力。它通过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赋予人们高于现实、凝聚鼓舞人心的使命感,并遍布到学校的各个方面,从而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会起来。所以,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锻造学校的共同语言,建立共同愿景,使“共同愿景”成为广大教职工的共同追求和自觉的实际行动,从而以学校主人的身份来参与愿景的管理,增加凝聚力和吸引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校改革、发展、建设事业之中[3]。
3.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文化自觉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一个新大学,有必要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整合与创新,强化制度文化的内涵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建立有利于学校新的目标任务和长远发展的规章制度,用新的制度来促进师生员工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引导、规范全校师生员工的行为,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科学管理的重要目标、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使之成为一种被广大教职员工所自觉接受的文化,并把它作为文化现象纳入发展规划。此外,新的规章制度要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进行适时的修改和创新,才能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观念和措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使校园文化建设经常化、长期化,并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4.发动全员参与,形成文化合力
营造持久的、积极的、稳定的、大家认同的、真正发挥作用和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的大学校园文化的过程,是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这三大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4]。
首先,学校领导是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和推行者,要重视并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管理与引导。学校领导塑造了学校文化,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学校领导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勤政廉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师生员工的博爱精神等理念和品质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并在广大师生员工中有效内化,形成一种强烈的认同感,方能成就一所好学校。可以说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学校领导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是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
其次,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教师将校园文化的建设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学校提炼实践经验、弘扬科学精神和升华思想理论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积极的高层次的教学、科研活动,在这些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着人才的成长和培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主要载体[5]。相对于学生群体的流动性而言,教师群体是校园文化中比较稳定的主体,他们本身的职业角色决定了在主导、引领、保持与巩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要提高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和对教书育人工作的认识,建立激励机制,升华教师的道德修养,提高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凝聚教师的力量,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向高层次发展,为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
最后,要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大的群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学校要积极支持与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一是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二是组织各种学术交流和学术讲座,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专家、教授、英雄模范人物进行学术、文学、艺术等讲座,重视高雅文化的宣扬。三是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阵地,弘扬社会正气,引导校园热点,疏导学生情绪,搞好舆论监督,进行良好校风的传播。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锻炼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彰显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任道重远。它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需要办学者的高度重视,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对校园文化进行合理的定位,避免在校园文化认识上的误差,立足自身实际,在不断总结、探索、提炼的基础上,将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培育具有时代特色的富有个性特色的大学文化,把学校办成校园和谐、特色鲜明的大学。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4
摘要:学校以沙地文化为背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达成“文化润德”,最大程度地催生和壮大学生自身的品德成长力量,升华理想追求。
关键词:沙地文化;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动因
一、沙地文化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动因
每一个学校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启东市第二中专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坚持“文化引领,立德树人”的理念,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充分依托家乡的地方文化资源,以沙地文化为背景,积极构建一个地方乡土文化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
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现状与困惑
(一)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现状
相对国内,国外更加注重校园文化的人本性质,从多方面考虑人的发展,考虑学校的长远战略发展。日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多的是坚持“人化”,以人为中心,适应人的精神需要,注重开放性;德国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依法治校、学术自由,趋向国际化交流,吸引世界优秀人才,注重实践性,实行人性化教育;美国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确立、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国内,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城乡教育失衡,尤其农村职中校园文化建设面临严峻挑战。我国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蓬勃开展起来,苏州等地学校有“开发丝绸文化地方资源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的研究”、“丝绸文化背景下培养少先队员创新精神的研究”等课题活动;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以学校文化引领,推出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湖州自古传承骆驼与丝绸文明,该校弘扬“骆驼文化”,旨在弘扬湖州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但是校园文化(尤其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系统性研究还不够,特别是建设目标、思路、保障和评价体系还比较少见,所以本课题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借鉴其他地方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我校以沙地文化为背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必将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中职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困惑
1.中职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较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尤其是中职生,表现尤为突出,他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严重缺乏自信心。此外,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家教的缺失也给学校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学校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全新的挑战。2.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教育的缺乏。职业学校的生源优势明显不如普高,然而学生自身问题是一个方面,传统文化教育的缺乏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中职学生文化知识贫乏,人文素养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方面,他们对于自己国家、民族、历史、社会、家乡的基本文化知识缺乏了解,对于社会生活中要遵守的文明礼仪知之甚少,甚至对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事件张冠李戴。另一方面,受不良影视文化的影响,他们对于历史上存在巨大争议、有负面影响力的人物那些胡编乱造的故事熟稔于心,津津乐道。基于以上困惑,我们提出沙地文化背景下农村职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符合时代性和现实性。
三、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背景分析
1.地域背景
我们启东是无数优秀儿女围涂开垦、艰苦卓绝,勤劳俭朴、励精图治,用自己的双手围垦起来的,所驻土地都是沙质土(是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征)。这块沙质土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沙地人。从围涂造田起,到现代农业、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再到现代化工业区的形成,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这块沙土之上。
2.历史背景
启东海涂变化的历程,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用“翻天覆地”并不为过。从原来的茫茫一片咸碱地,逐渐发展成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无不凝聚着启东历代建设者的汗水和心血、魄力和智慧。由此诞生的沙地文化是启东改革开放伟大成果的一个缩影和历史见证,人们是不会忘却先辈为此作出的努力和牺牲的。我们把纪念和弘扬这一文化,作为我们全体德育工作者的责任。
3.人文背景
沙地文化遗存极为丰富,江海交融的自然风物、弥足珍贵的人文景观、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独具风韵的乡音俚语、古老而年轻的历史文化,所有这些都物化在沙地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传承于沙地的时令节俗、民俗文化风情。沙地学子每天生活在此、学习在此、嬉戏在此,学生对周边的事物相当熟悉,以此为载体开展学校活动,尤其是德育活动、实践活动,不仅会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会给学校沙地文化的研究带来许多便利。陆欣先生编写的《沙地风情录》为我们研究沙地文化提供了丰富而详细的一手资料。
四、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价值取向
我们沙地文化蕴含三大精神:一是沙地精神:1.大浪淘沙,经得起考验的励志精神;2.融于大地,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3.个体渺小却善于融合,凝集众力的集体主义精神:4.出污泥而不染,坚硬无比的廉洁自律的精神。二是围涂精神:围涂人(先辈)百折不挠、人定胜天、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永不言败的围涂精神。三是开拓精神: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科学发展的精神。学校以沙地文化这个地方特色文化为基石,为引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活动,不仅会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化教学的平台,更为家乡文化精神的提炼、挖掘和传承提供了保障。本沙地文化背景下农村职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以沙地文化为背景,以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为目标,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感悟生活、体会成长,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德育素质,在文化教育活动中理解生活、锻炼心智,实现德育内涵的“落地”。以沙地文化为背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活跃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构建灵动的校园文化体系;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有“魂”(精神)可守,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建构起农村职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体系,带动学校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5
一、新时期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当前在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上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一)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清,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要求。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是从中专院校和中职院校升格而成,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两大误区,一是沿袭老路,没有达到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和内涵;二是走上翻版的普通本科院校之路,过多地模仿,缺乏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往往脱离实际。
(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正确认知,不能达到以人为本的要求。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师生。不少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对建设主体认识不清,认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某个具体部门的工作,或者仅仅认为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认为活动数量多了就是校园文化繁荣。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过多反映的是学校一些具体部门的要求,或者学院工作的配合,不能真正体现学校师生的需求,更不能很好地实现师生的意愿。校园文化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保障,不能达到学校发展战略的要求。一些高职院校在制定学校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片面强调学校基础建设、招生就业和科技创新,对于校园文化这种软实力缺乏必要的保障,往往在组织支持、人员配置、政策保障和经费投入上相对缺乏,使校园文化成为空谈。
(四)校园文化建设不重视新媒体建设,不能达到校园文化信息化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网络、手机报、QQ、飞信、微信和手机网络客户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不使用新兴媒体这一工作载体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
二、新时期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要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就必须清晰地认识新时期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把不足内化为动力,并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加以改进。加强高职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使师生具备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以及艺术审美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推动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使之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格品质,这些对于高职教育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是通过潜移默化去实现的,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相同和相近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养成了与他们专业背景相匹配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新时期高职教育正是要努力改变这种与素质教育要求不协调的育人方式和育人环境,使大学生获得与个人身心发展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使大学生逐渐完成了个人社会化的转变,并从校园文化活动活动中完善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个性和特长得到了升华和完善,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时候,校园精神的作用以及校园文化行为的后续力量使得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能够作用于社会主流文化,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
(二)校园文化的约束作用。校园文化的约束作用主要反映在它的文化制度建设上。主要反映在,第一,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形成优良学风、教风以及建设制度对学生产生了必要的约束机制。良好的校风学风、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能够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素质教育,这种约束作用能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社会、学校、他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和勇于担当的意识。第二,校园文化还是矛盾的调节器和中和器,它通过舆论评价、习俗、道德观念等形式,调节师生的行为认知和个人评价。第三,校园文化有很强的评价重要,它弃恶扬善,对周围的事件有明显“善”与“恶”判别,从而使大学生个人认知和评价得到加强。
(三)校园文化的凝聚作用。优良的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可以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校园主流价值观凝聚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尽管在校园中师生个体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现象,但校园主流价值观仍然影响着个体价值观,并使之趋于一致,这其中校园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心理发展等来实现,具有较为鲜明的教育性、发展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内在的补充和发展,在更高面使学生成为文化人、智慧人、社会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它的育人作用。从无意识地形成校园文化,到有意识地营造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不断积淀使师生的个人发展和道德评价得到加强。同时,人文艺术类学科的体验性、教化性和评价性的统一,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升华。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和取代的。校园文化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正是由于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作用,才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三、结语
总之,新时期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关乎社会和谐和民族复兴。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上一篇:五分钟竞聘上岗演讲稿范文3篇
下一篇:失恋伤感个性签名【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