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武汉日夜心得体会范文(优质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武汉日夜心得体会【第一篇】

我们的祖国能有今天的繁荣昌盛,与我们全国上下共同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就在20的春节我们的祖国“生病”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悄无声息地“袭击”了武汉。之后快速蔓延到了全国各地,随后各个城市传来了封城,居家隔离的消息,我们这也不例外,整个城市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大街上失去了往日的喧闹,药店的口罩早已脱销,这时人们才意识到病毒的严重性,都呆在家里自我隔离。

当人们都在家里忐忑不安的时候,一群英勇无畏的逆行者站了出来,他们逆流而上,毅然决然的奔赴武汉,美丽的白衣天使,众多的志愿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舍小家为大家”。还有我们84岁的钟南山爷爷,在人民,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再次“挂帅出征”,抗击病毒。他们逆行的身影是最美的风景线,是寒冷冬月里的一股暖流。

面对疫情,武汉在短短几天内就建成了火神山医院,堪称建筑奇迹,而奇迹的背后,有无数逆行而上,负重前行的建设者。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84岁的钟南山爷爷谈到疫情几次哽咽,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只能睡三个小时,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各地援鄂医疗队不顾风险,“最美逆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无数英雄勇赴险境,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稳固长城。他们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有钱捐钱,有物捐物,有力出力,大批物资从全国各地涌向武汉。许多明星、网红、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为武汉捐款,除了捐款外,还有很多企业提供各种物资,比如山东的蔬菜,黑龙江的大米,美的空调,京东的物资,马云连续三次捐款捐物,还有一些匿名的捐款者。

其中我最感动的是一位环卫大爷,在山东日照,一位头戴环卫帽子的大爷,来到东港公安局西湖派出所,放下一个纸包转身离开。派出所民警打开纸包,里面是1元钱,一张纸条写着“急转武汉,为白衣天使加油,我的一点心意,东港环卫”,网友们纷纷点赞,说这是佝偻的身躯,伟大的背影,高尚的心灵。就是有这样一些人,在平凡的岗位做了不平凡的事,为你们点赞。

抗疫无国界,患难见真情。湖北疫情发生后,国外的很多国家也纷纷向武汉伸出了援手。比如俄罗斯先后三次向中国捐款,还捐赠了许多医疗物资。还有巴基斯坦、日本、韩国等很多国家,其中日本在捐赠中国医疗物资时,在其中一款医疗包上写了“山河异域,风月同天”八个字,这几个字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大家感受到了来自日本人民的关心,验证了患难见真情。

感谢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感谢为疫情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交警叔叔们,感谢为疫情奔走的志愿者们,你们辛苦了!希望我们能够早日战胜病毒,这样又可以回到美丽的校园,快乐地学习和玩耍,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让我们期待着春暖花开时胜利的消息!

生命中总会有人成为一种指引,心中藏有大爱,不计回报,一心为别人着想,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你前行的路。苦难是一种盔甲,能让伤口结茧,让你释怀和坚强。生命有爱,人间友情。

武汉日夜心得体会【第二篇】

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春节,这个不同寻常的春节,疫情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三镇蔓延至全国各地,牵动着14亿中国人民的心。病毒来势汹汹,令人猝不及防;疫情事关你我,无人置身事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这句话给我们注入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已经在神州大地打响!疫情就是命令,“你我他”都是并肩前行的战士,战“疫”集结号响,我们一直在路上!

“疫”无反顾,医者仁心民族精神。在这次战“疫”中,我们看到在艰难困苦中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淮北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通告,全市所有游乐、娱乐、洗浴、室内运动等人群聚集场所(包括电影院、ktv、网吧、游泳馆、健身房、景区景点、培训机构等)暂停营业。让人无奈更让人骄傲,人民的配合是我们打赢这场战争的基本。这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民族精神,这是英勇无畏、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民族精神,才让数千名医疗工作者在举国团圆的日子里与家人道别,向着最危险的地方行进。他们不计得失,不论生死,秉持“逆行而上”的坚守与担当,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中国人。这世上,哪有所谓的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万众“疫”心,凝聚着中国力量。无论是哪一年的天灾人祸,我们都依然挺过,我们的山河一直无恙,从没有削弱国人的意志,更没有改变我们前进的步伐。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御困境的决心和意志最终让灾难“落荒而逃”。这次战“疫”中,我深深的看到、感受到、体会到、中国人民的团结一心和坚决意志。虽以“封城”但城为空心更满,中央一声号召举国上下自觉有序地采购商品;家家户户响应号召,停止聚会,积极配合相关检查;无数企业、个体户恢复生产,为武汉目前紧张的资源“雪中送炭”……尽管疫情来势汹汹,勇敢、智慧、团结的中国人民早已用自己温暖的举动汇聚成巨大的中国力量。

武汉日夜心得体会【第三篇】

在武汉苏醒前的关键时刻(4月5日),武汉市委召开了一场“研究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有关工作”的专题会议。

假期开会,可见议题之重要。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在会议上强调,做到科学精准、防放并举、安全有序、确保稳定。

他说:城市封控76天后转向“重启”,对全国疫情防控大局具有标志性意义,市民期盼已久,但也为武汉市疫情防控整体工作带来新的考验。

王忠林还提到了几个要求:

要继续严格社区防控,统筹志愿者等常态化防控力量。加强公共场所防控,落实落细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导则,引导市民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管好进出城和市内交通出入口,用好健康码。科学联动防控,推进机场、铁路、交通、商务、卫健等部门无缝衔接,落实属地责任,确保及时就地处置突发事件,坚决杜绝社会面传播。“绝不意味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放松”

换句话说就是,“管控措施的解除,绝不意味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放松。”

武汉日夜心得体会【第四篇】

2020年春节之际,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湖北、武汉沦陷为重灾区。危难时刻,42000多名医务工作者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援,成为阻击疫情的主力军。由于防护需要,他们都戴着口罩和护目镜。

为了铭记白衣天使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救死扶伤的英雄形象,中央指导组宣传组策划并发起了“影像记录工程”:为每一个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拍一张摘下口罩瞬间的肖像。

国难当头,人人有责!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知明理懂感恩,要以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等为国出力奉献的科学家们、保家卫国的解放军、许许多多在平凡岗位默默为国献力的人为学习榜样,要永远铭记像李文亮医生、无数干警为抗击新冠肺炎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

教育孩子要从小热爱祖国,努力学习,树立长大报效国家的宏伟志向;宅在家的日子,我们要谋化开学工作,制定工作计划,规划自己新年的发展目标;宅在家的日子,我们要强化师生、家长思想意识,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出门、不串门、不聚集,加强自我防护,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把守护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为后期的停课不停学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为开学工作做好坚实的各项后勤保障。

我们宅在家的贡献不仅仅是做好自己和家人的防控,配合社区开展工作。宅在家的日子,我们要更多关心学生,认真、耐心坚持通过电话、钉钉、微信、家长群等渠道对学生家庭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推送相关信息,排查在外师生信息,做好各种役情信息报送;宅在家的日子,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役情过后如何育人教书,如何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取得信任,共同配合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我们坚信,只要人人坚持认真履职,共同携手抗役,时刻把疫情防控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我们一定会打赢疫情阻击战!

武汉日夜心得体会【第五篇】

武汉,一个历经磨难的城市,一个以决心和勇气闻名的城市。2020年底至2021年初,武汉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无疑,武汉人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而通过观看纪录片《武汉日夜》这一瑰宝,我对这个城市和其居民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我将从勇气、坚持、团结、希望和责任这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感和体会。

首先,观看《武汉日夜》,我被武汉人民展现出的勇气所震撼。在面对病毒肆虐的时刻,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医护人员奋不顾身地冲在前线,用他们的坚持和奉献为病人提供护理。普通市民们也积极参与到抗疫行动中,他们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家中,自觉遵守防控措施。他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只为了守护自己的城市和家人。这种勇气和担当精神是令人敬佩的,也让我深感自己应该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其次,观看《武汉日夜》,我对武汉人民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感钦佩。在漫长而艰苦的封锁中,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但他们没有丧失希望,而是坚持积极向前。他们通过网络学习、互相支持和分享,激发出潜在的创造力和智慧。同时,很多企业和组织也积极转变业务模式、扩大产能,为抗疫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坚持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并迈向胜利。

第三,观看《武汉日夜》,我看到了武汉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疫情的伟大力量。在这场抗疫战争中,社区、志愿者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力量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了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很多医疗队伍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与当地医护人员携手合作,共同为病人提供治疗和关怀。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令人动容,也让我明白只有通过团结一心、相互支持,我们才能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

此外,在观看《武汉日夜》之后,我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那片受病毒困扰的土地上,我们看到了奋斗的希望,看到了生活的曙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传来:病例数下降,患者康复出院,社区解封。通过武汉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战胜了病毒,重拾了生活的乐趣。这样的希望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困境,只要我们永不放弃,相信明天会更好,那么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来新的曙光。

最后,观看《武汉日夜》,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做贡献。在疫情期间,很多医疗人员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选择奋战在一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拯救生命。普通市民也无私地为社区的抗疫工作尽职尽责,做好手卫生、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每个人的举动都传递出一种责任感,那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都要承担起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的责任。

综上所述,《武汉日夜》通过真实且感人的镜头展现了武汉人民在疫情中的勇气、坚持、团结、希望和责任。这让我对这座城市和这些普通人更加钦佩和敬畏。他们的经历和精神,不仅是武汉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榜样。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刻体会到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力量,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信心。

武汉日夜心得体会【第六篇】

武汉把最坚硬的鳞都给你!

“武汉加油!”“湖北,我们来了!”“一起抗,一起扛!”……自疫情暴发以来,我们凝聚起全国上下守望相助的力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声援与帮助。武汉,把最坚硬的鳞都给你,我们一起渡难关!

最硬的鳞,一曰团结。

最硬的鳞,二曰坚守。

最硬的鳞,三曰信念。

疫情从武汉到全国,救援从全国到武汉,这场疫情,给了我们阴霾,也给了我们感动,这世上并没有什么超级英雄,只不过是无数普通人散发着光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战胜疫情,重归美好生活!

武汉日夜心得体会【第七篇】

当我们正在迎接喜庆而又悠闲的新年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消灭病毒的过程中,当然离不开人们的爱,就在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医护人员们顾不上吃口热乎乎的团圆饭,抛下妻子和孩子,冒着生命危险,纷纷驰援武汉!除夕之夜,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的身影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人,她们用那一颗颗仁爱的心,用那一个个敬业的动作为中国14亿人保驾护航!在疫情面前,他们顾不上给家人们打电话报平安,都全心全意地坚守在临床一线!

时间就是生命,许多医护人员一天都喝不上一口水,吃不上一口热饭,有些人在面对疫情的1个月里,几乎都没脱下过守身的白大褂,而有些人已经被病毒感染!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面前冷静、迎难而上的人影,令人感动!他曾经说过:“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还有我们73岁的李兰娟院士,她在前的“非典战疫”中,李兰娟院士也做出了卓越贡献,如今仍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都是国士,也都是我辈楷模!

抗击病毒的一幕幕情景,都会让我们泪流满面!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人人奉献担当,做好自我防护,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武汉日夜心得体会【第八篇】

1月25日20时许,武汉绕城高速北湖收费站,一名年轻人将2500个口罩交接给工作人员。这批口罩,一共万只,由江登临、张豪、张帆自费购买。23日起,他们开始免费发放至武汉城区医院、社区、高校、部队、收费站,以及郊区乡镇等地。在他们带动下,超过200名志愿者,加入了爱心配送队伍。这支行动小组取名“武汉精神”。

“爱心”即“初心”,关爱在行动。江登临、张豪、张帆三位青年,都是扎根武汉的创业者,虽然来自不同的岗位,但他们的“爱心”一样,那就是“服务他人,快乐自己”。我们常说“志同道合”,没有相同“初心”的人,是很难走到一起的。他们的“初心”,就是一片滚热的“爱心”。由他们三人组成的行动小组“武汉精神”,不仅要出钱购买口罩,还要出力配送。这样的“苦差事”,又是在本该休闲娱乐的除夕、春节,越是此时,越是考验“初心”的时候。他们将关爱他人的“初心”落实到不折不扣的行动上,让人感佩。

“志愿”凭“自愿”,公益更规范。志愿,代表一种愿望,包含志气与心愿,同时更代表一种责任。但是,“志愿”肯定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支“武汉精神”的志愿者队伍,无论是发起者和组织者,还是后来陆续的参与者,都没有任何的硬性要求,完全将“自愿”与“志愿”融合起来。正因如此,他们才能步调一致。他们要求,所有志愿者必须全程按统一规定做好防护;志愿服务的同时,传播科学防护知识。这样,就全面避免了那种各自为政,有好心而办不好事的现象发生。

“小爱”成“大爱”,生命更精彩。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本打算回老家成都过年的包德宏说服了老人,自己与妻子却留在了武汉,就在餐厅门口向没戴口罩的市民免费发放口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6名同学,凑了元,捐给了行动小组;一位昵称“萝卜”的网友捐助了500元……这些素不相识的志愿者,将对亲人、对朋友的爱,转化为抗击疫情的无疆“大爱”,“大家各出各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家”,朴实的话语中满是爱的力量,这样的人生新体验让生命更精彩。

人类最崇高的行为是“奉献”,世间最温暖的力量叫“关爱”。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组建的志愿者队伍“武汉精神”,是一个“奉献”的团队,“关爱”的团队,从中展现出的“武汉精神”,是灾难中的希望,是奋斗中的鼓点,是前进中的号角……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是撑起华夏铮铮脊梁的伟大精神。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正向我们走来,由“武汉精神”凝聚起的爱,必将战胜疫情,迎来一片春暖花开的新天地。

武汉日夜心得体会【第九篇】

疫情给我的感觉就好像天空中突现一片巨大无比的乌云,赫然笼罩在我们头顶,来势汹汹且久久不散,使每个人都猝不及防,但却又不得不直面现实。深入疫情之中后我发现,这场“意外”不仅仅是“意外”,更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在这场残酷的全民阻击战中,中华儿女们的同心同德,成为了夺取全面胜利的最核心力量,在跨步走上抗“疫”一线之后,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种力量的磅礴与伟大。

我以选调生的身份考入武汉市分配于湖北武汉江夏区法泗街道办事处是我在武汉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今年春节后2月7日我结束14天的居家自我隔离从河南回到武汉下车后站在空无一人的高铁站台旁边看着继续南下列车的背影想起临行前父母的殷殷嘱托:“记得做好防护!”不禁鼻子微酸转而昂头走出车站。在站到这座城市天空下的一刹那我发现天还是蓝的树还是绿的鸟儿的歌声依然清脆……我回到了这座“英雄的城市”。我知道自己即将近距离地参与到疫情这场大考之中与无数冲锋在一线的战士们并肩作战在一道道“必答题”面前我也成为了“执笔者”之一。

回到街道,立即下村。当时全国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武汉的疫情态势正处于高位运行期,基层防控工作也在白热化阶段。村内正在紧张落实卡口建设、24小时值守,需要一丝不苟做到严防死守,牢牢把住人民群众的“健康关口”;同时重点对村民们的日常需求、物资供应进行由点到面地全方位保障,摇身一变成为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管家”;再者还要“兼职”成为一名宣传员,及时向村民们解读上级政策与规章制度,科普科学防疫知识,把出现的谣言扼杀在摇篮里,努力做一只在邻里坊间传递战“疫”信心的“小喇叭”。第一天下村时,听村书记说,“村里的干部的年都是在村部里和卡点上过的,但没有人有怨言,都在默默做事……”很多年轻人也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成为了村里疫情防控中一道靓丽且坚固的特殊战线。

2月22日,根据街道防疫工作安排,我当晚便前往并入住到街道设置的密接留观隔离点内,成为“攻坚小分队”的一员。隔离点由我街一所希望小学改造而成,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生活条件也有限,我在每天在做好对接上级防控指挥部进行数据报送之余,还要实时根据隔离群众的需求来协调后勤物资保障,并配合同事照料入住人员的日常起居,有一家来得比较急,控制高血压药物忘在家里,便急忙帮助联系取回;有一家娃娃需要做作业,屋内灯光不够,便想办法找来桌椅台灯,照亮孩子的求知路……2月27日,隔离点中有三名成员检测出核酸呈阳性,当即联系医院,送往城区安置治疗。送走患者后,我们工作人员不约而同地笑着并互相鼓励彼此,然后立即开始对转出患者的房间进行消毒处理、床上用品更换等清洁工作,为下一名隔离人员的顺利入住创造条件。在隔离点参与值守的十天内,我看到了大家伙快然的乐观与动人的坦诚,感受到了暖心的温情与坚定的信念,这十天的值守经历,不亚于一段令人难忘的旅行,收获的足以使我回味一生。

3月3日那天,全国新增确诊病例已经降到119例,武汉疫情防控形势也在积极向好发展,我结束了隔离点的值守工作,再次回到村里开始了新一轮的下沉。

武汉日夜心得体会【第十篇】

自从新冠疫情开始肆虐以后,影院、剧院等娱乐场所陆续关闭,人们也开始转向线上平台来获取娱乐和消遣。在武汉,市民们也开始了一项独特的活动:线上观影。

武汉市文化局为市民们提供了许多优质的线上观影资源,如纪录片《大江大河》、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等。人们可以通过部分视频网站或者手机APP进行观看。这些资源不论是从制作质量还是观看体验而言都非常出色,因此深受市民们的喜爱。

以往我们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常常受到一些不便的因素影响,如交通、天气、人流等等,这些都可能影响我们的心情和观影体验。但是在线上观影中,这些因素可以全部消除。我们可以在家中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并且可以反复观看。

线上观影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观影环境和氛围很难完全与电影院相媲美,无法体验到大荧幕的震撼感以及共同观影带来的社交体验;其次,一些观众网速较慢、设备简陋,影响了观影质量和观感。此外,一些观众也陷入了一个消费思维,过度依赖线上观影,但是却可能失去了观影的初衷和价值。

第五段:反思与展望。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线上观影,我们可以感受到线上娱乐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但是也应该注意,在享受娱乐的同时,我们还要记得观影的初衷和目的,不要被消费思维和便利性掩盖,这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同时,线上观影也可以结合线下观影相结合,让观影变得更加多样化、全面化,带给人们更加丰富多彩的观影体验。

总结: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线上观影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既带来了便利,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在将来,线上观影和线下观影的结合将成为一个新的趋势,影片的制作和制式也将随之发生改变。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最终所追求的,都是那份简单的快乐。

48 1939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