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分析样例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分析【第一篇】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第1课时。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遭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术头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合汇报。

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请小组长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屉里。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练习:。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第2课时。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一、复习导入。

师:出示饼干盒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下面三幅图是谁看到的?

二、探究体验。

活动一:观察长方体找图片。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长方体和一些图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图片,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

每个小组的学生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画下来。学生汇报交流。3、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独立完成第三题,教师指名回答。

三、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教学反思。

学生能自主观察出长方体、正方体、球从三个面看到各是什么样的。但对于练一练第三题部分学生想象不出对面是什么图形,于是我让孩子们回家亲自拿一个长方体做上标记动手做一做,剪一剪,增强他们的空间想能力。

第二单元。

加减混合运算。

第1课时。

连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的估算、计算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2、能正确的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

3、在于同学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的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教学准备。

奥运录像片段或相应的故事图片。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的录像,请学生谈一谈对奥运会的理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新授。

出示27届至29届奥运会奖牌数的统计表。

请学生说说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合计是什么意思?

教师提出要求,计算一下,第29届奥运会我国一共活获得了多少枚奖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指名去黑板上板演并交流算法。着重讲授连加竖式和连加综合算式。结连加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练习与巩固。

出示第一题,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算法。

32人。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交流算法。

教学反思。

新授之前,有的学生能写出连加竖式的格式,有的学生写成两个竖式新授后学生能明白算理,加强学生估算意识、连加竖式的准确度及规范性。

第二单元。

加减混合运算。

第2课时。

加减混合教学目标。

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教材中“还剩多少个皮球”的情景图。

-,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景图中的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

首先问学生:从这幅情景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以复习口算的形式解决。最后引出:“还剩多少个皮球”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交流。

1、小组讨论如何列出算式。先自己动脑筋想,再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或小组听。教师应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完整表达自己意思的习惯和能力。在组织学生交流的时候提出适当的要求。先说自己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再说自己的计算过程。2、鼓励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

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做法。

让学生把自己-,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的算法充分展示出来,教师可以把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对学生的算法只要正确就要加以鼓励,不正确的方法在下一步做重点的讲解、指导和纠正。

教师加强指导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结合学生的算法,教师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比如书写格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等。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讲解帮助所有的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要注意加减混合运算竖式的书写格式,即加法进位和减法借位的指导。

三、练一练。

学生说说有哪些数学信息,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书。

板书设计。

减混合,新授后学生能明白算理,加强学生加减混合竖式的准确度及规范性。

第二单元。

加减混合运算。

第3课时。

连减。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包和鞋的问题情景,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

2、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

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例题。

师:小华带100元钱到商店买了一个书包和一双运动鞋,小华还剩多少元钱?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用竖式进行计算。

要学生说计算法-,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则: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减起。2、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

位。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52-。

交流计算结果时、重点比较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二、练一练。

板书设计。

这节课出现的间题和上节课基本相同。就是多出一项有的孩子总忘记括号。尤其是算式类似,就差一个括号这类题、错误率更高。这就更考验孩子们的细心与耐心,当然也考验老师的耐心与正确引导。

第二单元。

加减混合运算。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难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估计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情境图。

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提问:我用50元钱买了一件物品,还剩20多元,猜一猜我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

师先引导学生审题,题中关键词是什么、审题需要注意什么?生:关键词是一件,还剩20多元。

师:要想知道我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必须先知道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楚是怎么想的。

可能出现的结果有:生:可能买了一个书包生:可能买了一本《童话故事》。

活动2:小组几个同学一起,做猜一猜的游戏。再全班交流。

二、练一练。

1、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再请几名学生说一说他的答案。重点关注语言的准确与完整性。

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3、生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重点关注能简算的学生是否简算了。4、计时口算比赛。

5、数学冲浪,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一、加强计算的练习,提高正确率;二、教学多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第1课时。

认识乘法。

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的意义。

2、认识“×”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2+8+3=。

5+5+5=9+1+6=。

4+4+4+4=3+7+8-=。

2+2+2+2=。

师:咦?大门还没打开呢!原来是算式里面还藏着秘密呢!同学们观察左右两边的算式:你们发现左右两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找同学回答。

师小结:右边每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二、创造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1、观察图画,理解图意。初步感知几个几的含义。图一:。

师提问:我们来到了儿童乐园里,首先,我们看到一群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他。

们在跳绳)跳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数的?

我们来观察一下:有几组小朋友在跳绳?每一组里面是几个人?

师:所以我们就可以—3个3个的数。师生一起数:1个3,2个3.师生共同列出算式。板书:3+3=6师生一起数算式中的3。板书:2个3}图二:。

玩儿碰碰车的小朋友有几组?每一组里面有几个人?

师:所以我们可以2个2个的数。师生一起数::1个2,2个2,3个2,4个2。谁来列算式?板书:2+2+2+2=8师生一起数算式中的2。板书:4个2。

小结:像刚才这样的情况,每一组碰碰车里的人数是相同的,每一组跳绳的人数也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几个几个的数。2、摆小棒,加深对几个几的理解。

4个2:请同学们摆出4个2。

2个4:请同学们摆出2个4。

3、引出乘法。理解乘法意义。

师生一起数算式中的5。板书:4个5。

运算方法也可以计算5个4是多少。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齐读题目。

5个4用乘法就可以表示为5×4=20或4×5=20板书算式。

师:5表示的是什么?4表示的是什么?〔相同的加数)教授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你们知道表示乘法的符号叫做什么吗?乘号前面的数我们就叫做乘数。乘号后边的数也叫乘数。这个算式我们就可以读作:5乘4等于20。板书下面一个算式就可以读作:4乘5等于20。

小结:现在我们就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课件出示。

学生回答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第2课时。

认识乘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进一-,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能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能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下列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吗?3+3+33+3+25+4+3+3。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情景和问题,让学生根据教材要求试着列式计算。

2、交流各自的算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边交流边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3、让学生观察、讨论列出的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对于“一共有多少梅花鹿”这一问题,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列成的加法算式也不同。但用乘法算式表示时都可以写成4×3或3×4。4、告诉学生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二、完成练一练。

三、数学游戏。1、“送信”游戏。

游戏目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乘法的意义,学会将加法改写成乘法。

游戏准备:制作4个信箱和若干封伺。游戏过程: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4个信箱。

2、要求学生根据信封上的“地址”。把信送到信箱里。3、游戏:找朋友。

活动目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的意义活动准备:一些写好算式的卡片。活动过程:。

1、将卡片发给学生。

2、请拿着得数相等的两个卡片的学生站在一起。3、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

33×2。

4、根据乘法算式肩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6。

5×2。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教学反思。

学生会列乘法算式了,但对“几个几”的理解困难,需看图让学生多说一说这幅图表示几个几,体会几个几表示的意思。

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第3课时。

2、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通过摆花片、摆三角-,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形等数学学习活动,经历2、3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2、熟记2、3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计算。

3、通过“身边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计算有关乘法。教学难点。

乘法口诀的结构,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法算式:6+6+6+6=24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8+8+8+8+8=40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4+4+4+4+4=20乘法算式:2、口答填空。

2×3这个算式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3×2这个算式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4×3这个算式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3×4这个算式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3、师生比赛。

-,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分析【第二篇】

(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

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

2、两位数减一位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整理和复习。

我长高了。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2、3、4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

复习和整理。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整理和复习。

看一看摆一摆。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课本p1、1,例1,练习一1、2、3题。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4、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

第1。

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分析【第三篇】

《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分析【第四篇】

教学流程。

复习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东面)。

你能指出教室里其他七个方向吗?师问,生答并用手指一指。

请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分别请坐在他东面、西面、南面、北面的小朋友听口令起立。

辨认教材呈现的场景里的方向。

小朋友们能辨认出各个方向,你能辨认出平面图中的方向吗?(能)。

出示场景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些什么?指名说。以往我们看到的平面图,按什么规定绘制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看看这幅图中的正北方向和我们以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这幅图中的正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观察后,指名答。(正北方向指向平面图的左上方,从指南针和小朋友的话中都能看出来。)你能说说图中学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思考,指名交流。

在校园里定方向。

平面图中的校园已经会测定方向了,你们想不想到我们的校园里去辨认一下方向?(想)。

师说要求:请大家尽量保持安静,每一组带一本书、一枝笔。每五人一小组,商量一下,那么这组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测定方向,然后分工测定,把表填好。看哪一组测的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回班,整理表格。汇报测定结果,大家给予评价。

全课总结。

请学生说一说测定方向的体会。

教后记:

48 1768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