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汇聚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4年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汇聚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第一篇】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运动会排名次和购买体育用品等简单的生活实际情况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知识技能目标: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

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们经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1.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每年的六一学校都举行运动会,在运动会中你都参加了哪些体育项目?成绩怎样?(学生说)

2.老师收集了一张上次运动会的跳远成绩记录单,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表格

姓 名

小 明

小 红

小 莉

小 军

成 绩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结合老师的要求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我们先来看一下要求(出示要求:1.每个人在交流中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2.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汇报小组的想法,如果你认为小组代表说的不完整,本小组或其他小组可以给予补充。)

1.独立思考。

2.小组内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交流导思

1.学生汇报,反馈后问: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暂不评价)

3.学生汇报并说比较方法。

4.总结。现在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的经验总结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呢?

5.学生汇报后出示课件(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若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依此类推。)

(四)学以致用

1.按照惯例,运动会结束前学校要公布各班级的总成绩,你们想知道各班的成绩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年 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得 分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第二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的总分高呢?高多少?”的问题,随后呈现了常见的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用分步列式计算,另一种是用综合列式进行计算。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在研究的过程中,将计算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在探究的过程中,教材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让学生估计一下结果,渗透估计的思想。

对于情境中涉及到的一些专门用语,如“专业得分”“综合素质得分”,我要给学生稍作解释。当学生理解了情境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估算,再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练习的设计中“购物”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并且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基础良好,对学习数学抱有浓厚的兴趣。经过几年对新教材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敢于质疑,有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设计教学过程需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实况录像。

(播放本校田海燕老师参加全镇教职工声乐比赛的实况录像,学生看的十分投入,看完后一片掌声,并议论纷纷:“我们音乐老师唱的真棒!”“像名星!”“她得了第几?”“一定是冠军!”)

生:(急切的)“想!”

(多媒体出示两位选手及其成绩的画面,形式与教材基本相同,5号选手变为田老师,9号选手变为贾老师)

师: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谁能得第一呢?

生2:贾老师能得第一,因为它的专业得分比田老师的高。

生3:不对,田老师的综合素质得分比贾老师的高,所以田老师能得第一

生5:(非常自信地)我知道!我从电视上见过,专业得分就是演唱得分,综合素质得分就是音乐理论知识得分,把每个人的两项得分加起来进行判断谁是冠军。

师:你真是个用心的孩子!就像你说的人们一般是将两项得分加起来判断谁的成绩好一些,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判断她们谁表现得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

1.师:谁能估计一下她们的总分大约各是多少?

生1:(思考)她们的成绩差不多,都超过9分了。

生2:她俩的成绩很相接近,我们必须具体算一下,才能比出高低。

师: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谁的方法欢迎!(学生立刻行动起来)

师:谁想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1:5号选手的总分已经知道了,我要求出9号选手的总分,再和5号选手的得分进行比较。我的列式是:+= (分) =(分),田老师是冠军,比贾老师高分。

生2:我的想法和他一样,但是我是把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的,列式是:(+)

师:为什么要有小括号呢?

生3:因为要先算出9号选手的总分。

师:像这样的加减混合题,同学们会一步一步计算出得数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生:(+)

=

=(分)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生:在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在加减。

(三)拓展应用

教师展示购物清单。

新世纪超市购物清单

15:41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 小计

面包 2 元 元

酱油 1 元 元

应收:元

客付款:20元

找零:元

师:从这张购物单上,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想核对一下2个面包和一瓶酱油的总价对不对?

生2:我想给阿姨验算一下,看钱是否找对?

……

师:看来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吧!

(学生活动后汇报)

生1:第一个问题:++=(元),和购物小票上一样。

生3:第二题不对,结果应该是元,他忘记退位了!因为被减数是整数,小数点在个位的后面,所以我用竖式时,在20的后面点上小数点,然后补上两个0再计算。

生4:我们也是这样想的,这样退位时不容易发生错误。

生5:老师,我们没补写0,但我们心里是这样记着的。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在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少时,列竖式时,要给被减数的末尾添上0,如果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也可以不把0写出来。

2.自编自算

出示数据

师:用这些数能写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算式吗?

(学生编算式、交流)

生1:++

生3:他编的题我们现在没法算,应改成 .

生4:(+)

师:现在我们就来计算自己编的三道题,在计算时要注意同学们提醒的几个问题。

五、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与之联系密切、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田老师是我班的任课教师,学生十分关心田老师能否得冠军,这种心理促使学生急切的想知道贾老师的总分,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

练习的设计我尽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感到有趣味,而且也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我组织自己编题自己算,使枯燥的计算富有趣味性,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案例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注重为学生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实现了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本节课从课题的引入到教学过程都注重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中挖掘教学素材。例如:为学生创设了本校教师参赛的实况,学生关心自己教师的成绩,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使课堂充满了情趣,并且使学生真实的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了数学源于生活。

2.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本节课的教学不管是新知识的探究还是知识的应用。教师都能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去计算,去思考,去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空间。

3.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第三篇】

师:在旋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

生1:如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转到这个位置学具演示 两条边平平的,还是角吗?

生2:如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转到这个位置:学具演示 这还是角吗?

师:这两个问题很有价值,那么它们到底是不是角?先讨论第1个问题,请大家谈谈己的观点。

生1:我认为 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2: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好是一条直线。

生3:我反驳他们的意见,请问两位同学,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2: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生1: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就形成不同的角。

生3:那么这个图形不是这样旋转而成的?那怎么就不是角了呢?

师:你们为_的发言好不好?

生:好!

师:你们说好,不具体,好在那里?

生4:他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尤其是运用数学概念来分析、判断遇到的问。

师: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就是好!

生5:我还有理由说明它是角,我们刚刚学过量角器,我认为这个角是180度,大家请看,量角器上这个180度的角就是这样的。

师:你也朝这方面努力了,还有没有其他意见?(生摇头)对呀!面对“新生事物”,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小心别,不要因为人家长得比较特殊就拒之门外。

那么, 是角吗?认为是角的请举手。(大多数同学举手)认为不是角的请举手(有四五个人举手)好,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

生2:从定义出发判断是对的,但还是有点疑问,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怎么是角呢?(生1挠头思考)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很多学生点头)

生2:喔,我明白了!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意见,并将这两个角贴到黑板上。)

师:看着这么多的角,(生在下面窃窃私语)们在下面议论点什么?

生1:我们是在议论这么多各种各样的角,看着有点眼花。

师:很乱?你现在最想干的是什么?

生1:我最想把它们进行分类。

生2:我还想知道每个角的名、度数。

师:今天我们就通过角的分类来进一步解这些角。(教师板书课题:角的分类)观察一下,怎么分类?(学生陷入沉思)

师:我们每个人的信封中都有像这样的9个角,大家动手,按自己的想法进行角的分类。

教师观察分类情况。

b:(部分学生分成5类)将三个特殊角分为三类,再将锐角放一类,钝角放一类;

c:个别生将角从小到大排列,不知如何分类。

师:请a种分类的同学板演,并说明分类想法。

生1:我认为这几个角比较特殊,放在一起,还有的这些角比直角小,归一类,比90度大的也归一类。

师:刚才老师观察了一下大家的分类情况,发现大家都对这几个特殊角特感兴趣,这样吧,我们先来研究这几个特殊角吧。教师把三个特殊角移至黑板上方:

师:对这几个特殊角,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

生1:我知道他的名称:直角、平角、周角,我还知道直角90度,平角180度,周角360度。(同时教师板书)

板书:直角 平角 周角

1直角=90°1平角=180° 1周角=360°

师:知道的还真不少呢,谁还有补充?

生2:我还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平角是直角的两倍,周角是平角的两倍。

生响亮地回答:直角、平角、周角。

生1:两个直角加等于一个平角的度数,两个平角相加等于一个周角的度数。

生2:平角的度数是直角的两倍,周角的度数是平角的两倍。

生3:周角的一半是平角,平角的一半是直角。

师:哎呀!你们的语言真丰富啊!剩下来的这些角你准备怎样分?放在这个方框中哪个位置比较合适?为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交流情况反馈:

学生1上台演示:将锐角放在直角下面,将钝角放在平角下面。

师:(指着直角锐角一列)这些角叫什么?

生1:(挠头)错了,这些角不是90度,不能放在一起。(思考)

生2:将锐角放在直角左边,钝角放在直角右边。这些(指锐角)比直角小,放在左面,这些角(指钝角)比直角大,放在右面。

师:他分得好吗?

生:好!

生3:我知道他好在哪里了,他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很讲究次序。

生4:(一个迫不及待的声音)老师我还知道,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角大的角叫钝角。(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关于钝角、锐角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3:我有补充,钝角还要比180度小。

师:(指着上表格)通过同们的介绍和我的观察,我也发现了一个规律:直角、平角、周角每种角只有一个,而锐角、钝角每种角只有三个。

(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马上点头,大部分同学沉思片刻后叫起来:“不对、不对,不止三个。”)

生异口同声:比直角小。

生1:(一个兴奋的声音叫起来)锐角一共有89个!

生2:对呀!从1度数到89度,正好是89个。

(看表情,全班学都同意这个观点。此时,教师一声不吭,保持着沉默。课堂一下子沉下来。同学们反而认真思起来,过了一会儿---)

生1:我认为有无数个,我是这样想的,厘米下面可以分成毫米,毫米下面还可以分成微米,微米下面还可以分成纳米。所以我认为1度还可以分,如度、度……(生点头同意)

生2:老师,也可以把一度的角对半分,(师借助画图演示将一度角平均分成两份)再把一半对分。

:再可以分一半的一半,一半的一半,这样分下去看不清了,怎么办?

生3:可以用放大镜,放大镜不行了,用显微镜,显微不行了用电子显微镜……

生:老师会让我们先摆一个钝角,再摆一个尽可能小的钝角,但是最小要比直角大,再摆一个尽可能大的钝角,但是,要比平角小,我认为钝角也有无数个。

师:今天这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1:锐角、钝角有无数个。

生2:刚开始看到黑板下面那么多各种各样的角,都晕了,现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师:这要感谢谁呀?

生分类!

师:角的分类上完了,你还有问题吗?

生2:比角还小的角有吗?

生3:比周角大的角还有吗?

师:你们的问题给老师一个启发,既然比锐角小的角,比周角大的角都是一个未知领域,我们就应秉着科学的态度,不能给它框死。(擦去上面表格中左右边线)知识无限延伸,像大海,我们所学的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真是学无止境。

师:同学们这种敢于质疑的态度真让我感动,关于角的学问多着呢!若感兴趣,下课还可以讨论,也可上网收集有关资料。

(同学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这节课的教学与以往相比,我作了“三个改变”、“一个突出”。

“角的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原课题为“角的和差”。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数和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能识别这角。通过对角的分类,能准确地认识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故改名为“角的分类”。同时也考虑到分类这一现象生活中到处可见,把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和经验基础上,让数学带上生活味,能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又渗透了一种分类的思想。

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与以往相比,我作了“三个改变”、“一个突出”。

“角的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内容,原课题为“角的和差”。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数和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能识别这些角。通对角的分类,能准确地认识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故改名为“角的分类”。同时也考虑到分类这一现象生活中到处可见,把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和经验基础上,让数学带上活味,能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又渗透了一种分类的思想。

“角的分类”一课改变了书本上角的认识顺序(先认识周角,再介绍平角、直角)。本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原有对角认识基础上,呈现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等图形。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殊角同时出现,形成了一个知识模块,通过模糊的一问:你们对这些角已经有了哪些了解?又形成了问题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这一模块中如鱼得水,充分展示和发展他们的思维与语言达能力。

“角的分类”一改传统课中学生没带问题走进课堂,不带问题走出课堂的状况。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转和位成一直线时,旋转一周时,是否是角?课的最后利用空白艺术,勾起学生提问的欲望,增强问题意识。学生经过学习讨论得出了角的分类表,在这张表中两边都空着,在周角与平角之间也空着,空白之处最能引起人的遐想,而且能够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问题。这时学生都按捺不住好奇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角的分类”一课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情境,突出让学生在思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学生已经认识了角,也认识了动态的角但平角、周角的出现还是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相冲突的。又如:认识锐角、钝角的个数是无数个又与学生现的知识(数的学习局限在整数范围)相冲突。教师紧紧抓住这些“冲突”要素,使学生的思维形成相互碰撞,使整个过程成为认真思辨、积极探究和自我建构的过程,成为情感体验的过程。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回顾上学期的数学成绩,明确取得成功(或造成失败)的原因。

2.了解本册数学书的内容。

3.了解有趣的数学小知识。

过程与方法:

1. 说说自己在寒假中的收获。

2. 说说自己对数学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自己本学期应有的学习态度,认真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2.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说说自己在寒假中的收获。

大家在寒假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在春节里的小插曲,也可以说说自己在自学中取得的收获。

二、明确取得好成绩或考试失利的原因。

1.回顾上学期的数学成绩。

2.由成绩优异的学生谈一谈自己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

3. 以不点名的形式向平时懒于学习的同学提个醒:不能将过多的心思花在学习以外的地方。

三、了解本册数学书的内容,认识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明确本学期的打算。

学生看书,师和学生一起说。

四、对学生的常规数学课堂进行要求:

1.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2)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

2.上课的要求:

(1)认真听讲,积极思考;(2)大胆发言、质疑。

3.课后的要求:

(1)课后复习;(2)独立完成作业;

五、观看课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件内容有数字的由来,生活中的趣味数学,养成好习惯的作用,及粗心的危害。

六、课堂小结:

通过开学的第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预习第一单元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第五篇】

教学目的:

1. 通过激趣,2. 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3.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4. 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5.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渗透实验——发现——验证学习方法的教学,7. 发挥学生的性,8. 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9.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设想:通过激趣,诱发学习动机,培养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突出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教具:长方形、红旗、课件等。

学具:学习纸、直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新居结构图,质疑:

2、出示4dm×2dm的正方形,用哪个面积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小正方形怎样去量?比较两种摆法。

4、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课件提示。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个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自己动脑,小组使用,共同来解决。

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提供材料,启发学生大胆去猜想。

1、课件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长方形。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课件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

3、质疑: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4、猜一猜: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拨: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的实验。

2、布置实验要求:用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摆任意长方形找出你们所摆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面积并记录下来。

3、课件出示实验报告单,各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测量结果后,现场在课件中输入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各小组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思考题开展积极讨论。(观察实验报告单)

思考: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系?它们有什么关系?

5、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6、引导学生发现方法(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激情鼓励。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引导质疑: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讨论验证方法。学生自主验证,交流验证结果。

三、整理归纳,提示学习方法。

2、归纳:实验——发现——验证。渗透学习科学方法的教育。

四、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应用公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两个同学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播放音乐让学生测量,然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1)回到导入题。课件出示新居的结构图,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新居各部分的面积。

(2)课件出示破镜子的画面,给出数据,让学生计算出长度。

五、深化拓展

学习了这个方法你有什么打算?

六、开放题:课件出示一幅设计图,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请你来当设计师为我们关山小学设计一幅新校规划图。

48 1847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