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前景分析优推4篇
【导言】此例“教育行业前景分析优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文化教育行业分析【第一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产业结构;经济增长;VEC模型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DOI:/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25卷 第3期 陈晋玲: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VEC模型分析
一、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高等教育和产业结构之间直接关系的研究较少,大部分是定性研究,如刘瀑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耦合机理,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而两者之间的实证研究几乎是空白,大部分集中研究它们两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中关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舒尔茨、丹尼森等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简称CD函数)基础上尝试各种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如,崔玉平使用丹尼森和麦迪逊的算法,计算出了我国1982-1990年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值,并把数据同西方六国进行比较,结论是中国的高等教育贡献率非常低\[2\]。解垩通过建立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利用1998-2003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依次递减\[3\]。赵修渝,黄仕川对CD生产函数进行改造,用1985-2006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反过来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非常有限\[4\]。陈光、刘颖等设计出高等教育综合贡献率指标体系,利用四川2005-2009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四川高等教育的综合贡献率为7%左右的结论\[5\]。
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方面,威廉·配第、科林·克拉克、西蒙·库兹涅茨等论证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说明了随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变动是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国内一些学者也进行了关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纪玉山、吴勇民通过建立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模型,分析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反之不成立\[6\]。王立平、王健引入空间相关因素,建立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空间面板模型,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有较为显著的外溢性\[7\]。
从这些文献可以看出,它们对高等教育、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鲜有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从整体角度考虑它们的内在关系。本文尝试从三者结合的角度,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并且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协整检验分析实证研究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其内在传导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增长相互协调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二、数据说明和模型建立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高等教育仅指限于普通全日制专、本科高等教育,不包括研究生教育。(一)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①
基于指标代表性和可获得性的考虑,高等教育(HE)由每万人在校高校学生人数表示,产业结构优化由产业结构高级化值(IS)表示\[8\]。计算IS值分三步:首先要计算出我国三次产业比重,即三次产业增加值与我国GDP相比;其次将三次产业的比重作为空间向量中的一个分量,用Y0=(Y10,Y20,Y30)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向量表示为:Y1(1,0,0),Y2(0,1,0),Y3(0,0,1),分别计算向量Y0与Y1、Y2、Y3的夹角θj,计算公式为:θj=arccos∑3i=1yij·yi0(∑3i=1y2ij)1/2(∑3i=1y2i0)1/2j=1,2,3
(1)最后,通过公式:IS=∑3κ=1∑kj=1θj
(2)
计算出产业结构高级化值。产业结构高级化值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成正比,如果产业结构高级化值越大,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就越高。本文认为高等教育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经济增长传导的,所以我们选取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人均GDP(PGDP)作为变量。为了消除异方差影响,对这三个变量分别取对数,用in HE,in IS,in PGDP表示。样本选择期为1978-2010年,所有数据均来自于1981-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模型确定
考虑到高等教育、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因此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说明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在向量自回归理论中,要求其中的每一个变量都是平稳的,这就需要对每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在5%和10%显著水平下,变量in HE,in IS,in PGDP均小于其临界值,表明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而它们的一阶差分变量均大于其临界值,表明是平稳序列,即它们是一阶单整序列。可见变量不满足建立VAR模型要求,因此,本文选择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具体形式如下:Δyt=αβ''yt-1+∑p-1i=1ΓiΔyt-i+εt
t=1,2,…,T
(3)式中:yt=(in HEt,in ISt ,in PGDPt);α、β均为3×r矩阵(0≤r≤3),r表示协整向量的个数。
三、模型检验和估计
(一)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采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法之前,需要先确定VEC模型中的滞后阶数,一种是LR(似然比)检验法,即从较大的滞后阶数开始,比较LR统计量和5%水平下的卡方临界值,每次减少一个滞后数,直到LR大于5%水平下的卡方值,该阶数作为最优的滞后阶数;另一种是AIC信息准则和SC信息准则,即通过尝试多次建模选择AIC、SC数值最小的滞后阶数为最优的选择。综合考虑以上两种方法,经过多次检验尝试后确定,滞后阶数为2时最好。
下面我们对各变量采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的结论来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一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其中高等教育发展并不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因,而产业结构优化变动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因。二是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即高等教育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同时经济增长又促进了高等教育发展。三是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即我国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反之则不成立,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动力。
(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
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基础上,可知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因,但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强度的大小,这就需要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
1.脉冲响应分析。为单独考虑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两者对高等教育的冲击反应,见图1,图2。
由图1可见,变量 ln PGDP的正向冲击对ln HE都产生正效应,而且冲击趋势将越来越大,表明经济不断增长将会对高等教育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积极影响。变量ln IS对ln HE冲击影响却呈现出周期波动性,在短期内产业结构优化会带来高等教育正向发展,即高等教育规模会扩大,但从第3期后对高等教育规模影响就会呈下降趋势,下降到第5期后就开始产生负影响,即高等教育规模缩小,到第8期后又开始回升,一直到10期冲击影响就变为正方向。这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国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的同时,产业部门划分越来越细化,相应地会增加一些新产业部门,但有些专业发展过快,超过产业需求的数量,而有些专业满足不了产业的需求量,出现了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一致的问题,因此不能一味盲目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要注重调整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规模可能随着产业结构优化暂时缩小,但长期来看,当调整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时就又呈现出高等教育规模增长趋势。
2.方差分解分析。基于进一步确定各信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为此采用方差分解法给出对模型中高等教育发展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扰动的相对重要性的信息。见表3。
从表3中的高等教育变量(LHE)的方差分解值分析,高等教育的波动主要是来自其自身惯性的冲击,第1期-10期的冲击都在70%以上。其余的由经济增长(ln PGDP)和产业结构( ln IS)解释,其中0%~%的波动由经济增长来解释,0%~%的波动由产业结构优化来解释,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冲击影响大于产业结构优化对其影响。
(三)特征根迹协整检验并构建模型
通过以上ADF单位根检验可知,in HE,in IS,in PGDP都为一阶单整变量,为此选用Johansen协整检验中的特征根迹检验法对三者之间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迹检验统计量在最多0个和最多1个协整向量个数情况下显著,而最多2个协整向量个数不显著,表明in HE、in IS和in PGDP三个变量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进一步取标准化协整向量后,得到如下协整模型:
in HEt=
+++ecmt
(4)
( 3) ( 8)
式中:ecmt为误差修正项。
从模型(2)式的计算结果来看,滞后1期的产业结构优化值每增加1%,高等教育规模就增加%;滞后1期人均GDP增加1%,高等教育规模增加%。表明从长期来说,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影响大于产业结构优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这与前面的分析相符。进一步对残差项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是平稳的,可知以上协整关系是正确的。因此得到如下的VEC模型: Δin HEt
ΔinISt
ΔinPGDPt=-
-+
-
+
ΔinHEt-1
ΔinISt-1
ΔinPGDPt-1
(5)从模型(5)中的高等教育方程来说,滞后1期的高等教育、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对其影响显著,系数分别为、和,可见短期中产业结构对高等教育发展影响是最大的;从产业结构方程来看,滞后1期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其影响是显著的,系数分别为和;在经济增长方程中,滞后一期的高等教育和经济增长对其影响显著,系数分别为和。以上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短期内产业结构的影响要大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反过来短期中高等教育发展并没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不明显。
四、结论与建议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不显著
从理论上讲,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优化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协调关系,即互为因果关系,但上述实证研究的结果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主要可能的原因是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一方面是因为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不尽合理,普通本专科教育比重过大,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所占比重过低,而研究生层次的人才目前仍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较多,而属于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的研究生培养相对不足。另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高等学校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但忽视了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的问题,高校设置新增专业趋同化,一部分专业人才过多,而有一些专业人才紧缺,致使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二者呈现不匹配的状态。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以产业结构优化为主,优化各产业品种结构,改善品种质量,提高产业效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将来必然大量需要这些专业方面的人才,这就需要高等教育必须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主动适应全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最大限度地满足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二)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具有双向因果关系
本研究显示,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存在短期内的促进作用,而长期效应未能有效体现;反过来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教育,所培养的专门人才将直接进入社会各个职业领域从事专业工作,教育投资所产生的外溢效应也最明显,对经济的增长作用更为直接。高等教育规模相对经济发展还较滞后,迫切需要经济快速增长作为增加教育经费支出投入和教育投资的主要基础。同时,为了高等教育和经济相互协调发展,政府需要发挥重要作用,结合实际的情况,不能盲目地扩大规模和新增专业。要制定针对性政策,确保教育资金的投入,鼓励更多的各种形式的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为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提供资金保障。
(三)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但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我国从1978年以来,经济不断快速增长,第二产业产值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下降到2010年的%,第三产业产值在我国GDP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上升到2010年的%①,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1990年以来,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过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我国1978年以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还主要以粗放式发展为主,经济总量增长在前,产业结构优化在后。因此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各产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劳动效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持续增长同时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1978-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由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
[1] 刘 瀑。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基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视角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1115.
[2] 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教育与经济,2001(1):15.
[3] 解 垩。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5):7480.
[4] 赵修渝,黄仕川。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52156.
[5] 陈 光,刘 颖。高等教育贡献率研究的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3):1216.
[6] 纪玉山,吴勇民。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之协整模型的建立与实现\[J\].当代经济研究,2006(6):4751.
[7] 王立平,王 健。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分析——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7):9297.
文化教育行业分析【第二篇】
关键词:教育科学 量化研究 文献研究 思辨研究 质化研究
教育学科理论和体系的建构,依然是今天教育研究者的一项重要使命。教育学学科界限的模糊性,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则是教育科学理论建构的根本有效路径。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及其分类
如果将教育学科归为社会科学范畴的话,那么,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即量化研究、质化研究和文献研究方法,理应成为教育学科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和手段。而思辨研究依然会是教育学科研究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因为教育研究者面对的是一个有意义的、价值关涉的教育世界,教育学科所蕴含着的人文精神和人性特质,使它与人文科学有着天然的联系。
因此,教育科学研究方可归纳为四大基本类别:量化研究方法(实验法、定量调查法、数理分析和测验等)、质化研究(人类学方法、定性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思辨方法(注重纯粹的逻辑推理的一种哲学思辨)。虽然,量化研究与文献研究、定性调查法等一样,都具有一定的科学属性,具有可积累性、可修正性等特征;都强调对资料数据的科学收集和有效占有,通过严密可靠的数据资料为寻求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和科学性结论提供必要的事实和依据(当然,量化研究通过观察、调查和测量所得出的相关数据属于第一手资料,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中的数据则主要来自于文本,属于第二手资料),但由于研究技术、手段、方法的差异性,决定了它们属于不同的研究方法类型。
二、量化研究的广泛使用是教育科学研究日趋成熟精细的标志
广义上的实证研究包含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学者张红霞认为,实证研究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比如,个案研究如果能把每一步操作都详细地记录下来,就可以认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重复性。而我们这里所指的量化研究属于狭义上的实证性研究,即主要以实验、调查、测验和数理分析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的实证性研究。实证性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一种研究范式,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主张从经验人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
20世纪初,德国学者梅依曼和拉伊力倡把教育研究从哲学思辨传统中脱离出来,走科学化、实验化的路径,要求通过科学的验证来发现和陈述事实,提出只有通过实验与观察,在有意识地简化要素条件下研究教育现象中各种复杂的因果关系,教育学才能成为一门科学。
一个多世纪以来,社会科学的各种理论、方法与技术蓬勃发展,研究方法日趋精细,并陆续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促使教育研究呈现出不同的取向和形态。从西方教育科学的发展历程看,教育科学对实证研究方法的借鉴、吸收是其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教育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实践中各种数据的调查、分析,通过对文献研究、质化研究、思辨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对教育实践中的众多实然问题给予问答,并进行了理论上的有益探索。
以教育管理学的发展为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教育管理理论的兴起,教育管理科学论成为美国教育管理研究的一个主流性理论学派。“教育管理科学论将自身奠基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基础上,强调教育管理研究立场的价值无涉,强调教育科学理论的描述、解释和预测功能,强调教育科学理论的可应用性、可操作性,强调量化研究,重视测量、数据统计,强调观察、实验的重要性,偏爱用图标和模型说明问题”。尽管教育管理科学论在20世纪70年代后遭到了教育管理主观论和价值论的挑战,然而,纵观今天美国和欧洲的教育研究,量化研究方法依然占据着研究方法的重要地位。
马尔科姆·泰勒在分析了欧洲2000年出版的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17种英文高等教育专业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后得出结论: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占主导的只有三类研究方法,分别是:文献分析(37%)、多变量分析(26%)以及访谈(17%),这三种研究方法占到文章数的80%之多,即文献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质化研究分别占据了发表文章的37%、26
%和17%。马尔科姆还认为,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在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像文献评论、问卷调查和访谈这些方法都非常普遍。
从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看,国内主要教育类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大多是马尔科姆所指的诸如概念分析、批判和现象学等思辨类型的研究方法,而关于量化研究方面的文章内容比较单一,比如,调查问卷类文章主题主要集中在学生经验方面,诸如大学生就业、创业、学习等。有学者在分析《教育研究》所发表的文章后指出,它共登载的165篇研究论文中,主要以思辨、历史文献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完成的论文为主,占%,其中思辨类论文达115篇,又占有绝对优势(70%)。采用“定量方法”或自然科学方法完成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数理分析研究论文共计22篇,仅占%。
三、量化研究的运用与效用范围
在教育领域中,量化研究要求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立各种关系变量,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使用经过检测的标准化工具和程序采集数据,同时将事物在某一时刻凝固起来,对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建立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必要时使用实验干预手段对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进而检验某种关于事物客观规律的理论假设。在研究过程中极力排除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影响,尽量做到价值中立。由于量化研究所具有的客观性,以及具有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等特征,它在宏观研究、因果分析、规律性和趋势性问题的分析、描述、预测及验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马尔科姆对高等教育文章研究方法特点的总结看,采用量化研究的文章主要集中在系统政策、课程设计、高等教育评估和评价、学生经验等研究层面和主题方面,关于教学质量、院校管理等研究则较多采取了混合研究方法。由此可见,教育科学中的量化研究适用于下述研究。(1)适合于宏观研究。即比较适合于教育政策、教育规划和教育预测方面的研究,适合在宏观层面上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趋势性的特征预测,通过教育现象的平均情况和抽样总体的代表性,以求发现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2)适合于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的因果分析和相关分析,发现趋势性的因果规律和相关规律。例如,研究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与gdp之间的数量关系、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等。(3)适合于课程改革、教育评估和评价、学生发展等方面的评价、描述和预测性研究。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将数据加以分析和归纳,发现和推断具有代表性的、可推广的特征和模型。(4)能够证实或证伪已形成的理论假设,并不断地修改或完善已有的理论假设。比如,学习心理领域的许多理论就是通过验证或证伪方法发展起来的。
信度和效度是关系到量化研究结论准确和普遍意义的关键性要素,而无论是观察、实验、测量、数据统计,还是用图标和模型说明问题,其设计和研究难度都比较大,对研究者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因此,研究者除了需要具有严谨规范的求实精神、较强的演绎归纳分析能力外,还需要对研究问题能够给予合理假设,需要具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字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研究者不仅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样本或者选题值得进行大样本调查,同时在问卷设计、样本选择、信度和效度检验、分析工具、分析深度、合作沟通等诸多方面都应具备科学的态度和较高的专业水准。
四、基化研究的优缺点辨析
实际上,教育科学中的量化研究虽然强调事物的“量化”,即通过对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而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但其根本意义依然在于寻求一种规律性认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只是量化研究更追求和强调科学的程序、手段和步骤,依靠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和相关关系进行调查、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一定把握。一般来讲,在研究阶段上、对问题的认识程度上,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更高阶段。从这个意义上看,量化研究方法有以下优点。(1)量化研究方法符合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教育研究可以定义为对数据(用于分析和研究的各种数字、文字、图象或其他形式的资源)的系统收集和分析,其目的是对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概括、预测、干预和说明。”(2)量化研究有利于数据资料的有效积累,有利于对研究问题的深度解决,有利于克服教育研究中的主观性和各种偏见。如果我们想对大学的教学改革评头论足,必须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型大学和普通大学的教学现状,否则难以令人信服,而这很难通过思辨或文献等方法来完成目的。大学教学的实际状况和学生对教学质量的真实想法,只有通过
问卷调查等量化研究方法才能够真实地得以反映。以张红霞、曲铭峰的《研究型大学与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差异及启示——基于全国72所高校的问卷调查》为例,该文章通过对研究型大学与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差异性的问卷调查,通过大量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客观真实地为我们揭示了不同类型高校的大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情况和影响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其得出的结论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研究型大学(北大、清华除外)的教学质量问题普遍严重;教学经费不足是质量问题的首要原因。由于研究者客观中立的研究立场和科学求实的科学态度,由于问卷内容的严谨规范和数据资料的真实可靠,尽管结论令人意外,但却很难否认该结论的真实性。(3)量化研究能够通过清晰易懂的图表、数字或简短的文字说明事实、实质和趋势。比如,马丁·特罗通过相关数字对高等教育精英阶段、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15%以上)和普及化阶段(50%)作出了科学论段,形象说明了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数字特征。
量化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量化研究除了对研究者的技术性有较高要求外,还需要研究者秉持一种客观中立的立场,尽量坚持价值与事实的适度分离。但是,当研究者因某些原因想用自己的研究支持某种观点时,就有可能产生偏见,这势必会影响结论的真实性。虽然研究者应坚持价值无涉这一原则,但真正将价值与事实分离却很难做到。(2)作为量化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问卷调查法,其抽样误差总会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使研究的总体效度受到影响。问卷调查和结果往往会受到经费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而且,大多数问卷往往比较浅显,不能深入到引出应答者真实意见和情感,也就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一文为例,研究的主题是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的调查,但调查的人群却只有在校大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反映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创业意向与家庭背景关系、大学生赞成创业或不赞成创业原因、大学生创业知识等问题方面,而有些结论与问题内容不构成必然关系。比如,结论对策中的“政府应优化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与问卷内容无法呼应。(3)基于访谈法的量化研究结果的效度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访谈者的观察能力、反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4)发现趋势性的因果规律和相关规律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研究者在对复杂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的因果分析和相关分析时,不同变量的选择会对结论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如政策等变量因素在实证研究和数据预测中很难得以体现。预测与实际的不符使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对宏观预测的科学性提出质疑。比如,关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预测方面,20世纪90年代相关实证性预测文章对我国2010年的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的最大胆的预测也没有超出1000万人,而2008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已经超过2 700万人。在对教育现象的相关分析中,有些相关分析显得比较牵强,令人难以认同。有时从一项相关研究的结果中获得有关原因和结果的推论是困难的。当变量a和b相关时,研究者不能明确地推断出是a引起b,还是a和b是由第三个变量c引起的。
要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准入、资助、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这些方针和政策,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为教育科研机构的转型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教育行业前景分析【第三篇】
自中央一系列文件颁布后,各个高校都对文件内容进行了深化的研究与开展,使得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加强,虽然取得的一系列的进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其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地方高校重视程度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落后,与现实脱节;二是部分高校教师本身创新创业能力较低,在课堂教学上不能很好的传授创新思维和创业方向;三是部分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尚未健全,满足不了新时代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在高等教育的教学中,实验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的关键课程,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实验实践教学必须达到相应的要求。但在许多高校中,许多实验课程都多年“顽固不化”,每年都“按部就班”的按照之前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上课,忽视在实验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学生们在按照书中的方法和内容做完实验后得不到什么收获,而实验和实践教学是对理论课程教学的验证和补充,方便学生对理论课程的深入理解,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故我们面对现在的部分高校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的现状,我们必须在实验与实践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对原有的“老化”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二、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一)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实验教学改革基础创造
对常见实验和基础实践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列出可创新项目,并遴选出部分代表性项目,对其进行创新性改进。使得实验本身具有创新性,抛弃原有的固有思维,才能逐步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性思考。
(二)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方式
传授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的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并对完成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在考虑高校实际情况下,逐步把创新创业教学从实验实践教学中推广至其他专业,以达到提升学校和学生的整体创新创业能力,满足新时达需求。
三、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一)准备阶段——改变传统模式,激发学生思维
此阶段利用调查法,收集相关的实验和实践资料信息,调查高校学生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和实践课程安排。适当的降低了验证性实验和模式化实践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和创新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激励学生对实验进行大胆的改进,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思维能力。
(二)实施阶段——参加两创比赛,提高两创能力
此阶段利用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相关的文献内容对研究进行改进和分析,结合相关的创新实验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目前,主流的创新创业比赛较多,主要存在创新、创业和创意大赛等,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有助于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普及。
(三)结尾阶段——总结方法经验,推广两创教育
此阶段采用检验总结法,利用此方法对创新的实验和实践项目进行合理性分析,对创新创业申报项目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对二者进行总结,在考虑到高校自身情况,把在实验和实践教学上的教学改革映射至其他专业,在全校推广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师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教育行业前景分析【第四篇】
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应用情景教学法的意义是突出的。本文分析了情境教学应用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作用和意义,并分析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步骤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效果,实现教育创新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旅游管理;情景教学法;应用
旅游管理专业必须要突出实践环节,要能使学生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理论进行理解、吸收消化和应用。如果缺乏实际应用,学生就很难真正学好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把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融入到所设计的活动中,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提升使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一、情景教学法应用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意义
1、情景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情景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方式应用中,教学的形象感极强,具体生动的情景可以对学生形成一种感官刺激,这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为了在活动中表现的更为出色,学生会积极编写导游词,会积极掌握相关导游解说方面的知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能够被有效调动起来,学生的会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
2、情景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求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能够使学生通过准确的表达有效开展旅游方面的工作。而传统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听讲,看教师表演,学生参与课堂表达的机会很少,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也很少,这种传统教学方法,不仅制约了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生发,同时,学生的口语表达交流能力培养也是缺失的。而情景教学法应用,教师需要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的情境,在这种情景中,学生需要就专业知识点进行分析交流,需要进行角色扮演,学生需要就某一个景点进行讲解,需要与游客会话,为游客提供相关的服务。在这种情景表演过程中,学生始终要保持积极服务的热情,要能够认真倾听,认真回答游客问题,耐心对游客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更多,在实践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3、情景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实践性极强,在教育中,教师要能够积极培养学生面对游客进行景点导游解说的能力,要能够培养学生应对各种问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职业素养才能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从而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采用情景教学法,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这样,在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时候,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应变能力会得到有效培养。
二、情景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的应用步骤
1、创设情景进行角色分配。创设情景,进行角色分配是情景教学法应用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旅游管理教学大纲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确定教学主题,根据每一个主题目标要求的不同,选择设计适合主题内容的教学情景,根据内容的量,具体设计一到两个情景。在情景设计之后,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分配好角色,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方式,开展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角色分配中,要使学生意识到情景问题在今后工作中是可能会出现的,是必须要解决好的。以此方式提升学生分析解决情景问题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情景,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用生动的实例对问题进行阐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进入到角色扮演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2、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情景教学法应用效果如何,与课前准备工作做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要能够在教学活动开展自检,就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在课前准备环节中,教师需要分析情景需要的材料,情景场所,积极做好场景布置工作。然后,教师对情景主题和任务进行进一步明确,对情景过程中,对学生角色扮演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进行研究,寻找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之后,教师要要求学生按照自己所选择的角色做表演前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对角色和情景进行研究,对自己在情景中需要需要说的话,做得动作及表情做好设计。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角色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情景表演中,才能完全适应自己的角色,融入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情景教学法才能按照预先设定的方向正常运行,教学才能得到预期的目的。
3、开展角色表演活动。角色表演活动是情景教学的主体部分,在整个环节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演情况,对学生在表演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随时的记录,如果学生在表演中出现问题,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醒,使学生能够将表演活动进行下去,完成任务。比如,在模拟导游内容教学中,教师要求一个学生能够扮演导游,要求另外一些学生能够扮演游客,以此方式开展情景表演,在表演中,导游手持导游旗,用准确清晰的语言为游客进行景点介绍,而其他同学扮演游客,需要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问题,在导游与游客相互交流中,完成这个部分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导游遇到一些问题是难以回答的,教师要能够及时参与进来,就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保证活动能够进行下去。通过这种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不能要求每一个角色扮演者在整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应对不同的问题,这种要求是不合理的。问题具有突发性,即使学生准备的非常充分,也会有一些问题是学生难以回答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能够走出打破尴尬,活跃气氛,使活动能够进行下去。在角色表演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角色体验,通过体验不同的角色,这样,学生对旅游管理各种知识和技能要求会有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全面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4、重视对课堂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在学生的表演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能够与学生一起对课堂活动过程进行总结,对相关情况进行汇总。通过课堂分析总结,能够积极发现情景教学法应用的问题,并能够进一步完善的情景设计,完善角色扮演活动,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效果的提升。在学生评价之后,教师要对学角色扮演活动情况做进一步总结,明确出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关键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况,明确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并能够与学生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表演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问题较多的地方,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要通过课堂分析与总结,能够发现情景教学法应用于旅游管理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够进一步解决问题,完善这种教育方式的应用过程。
三、情境教学法在旅游管理教育中有效应用的条件
1、学校支持教育创新。情景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有效应用离不开学校的支持,比如,在教学场地设置上,需要学校能够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设置教学场地,安置情景教学所需要用到的桌椅及相关器材。在师资力量上,学校也需要能够做好安排。学校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多对情景教学法认识不清,在应用上就会存在困难,因此,学校需要能够聘请一些专业人员到学校上示范课,对教师进行指导,以提升教师应用情景教学法的能力和素养。这样,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这种教学方式才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2、情景创设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多缺乏进行情景表演与情景锻炼的能力,学生对情景教学法的认识是不足的。作为教师要能够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情景设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学习模式应用的畏难心理,才能增加学生参与情景活动表演的积极性。在学生适应这种角色之后,能够大胆面对众人致欢迎辞职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一步设置较长的导游词,里面包括欢迎词,导游解说词等,引导学生在设计之后,进行表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设计表演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畏难心理。
3、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情景教学法在旅游管理教学中有效应用,作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必须要高,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关方面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素养,同时教师的实践能力要强。作为教师要能够积极地到企业中参与实践锻炼,到相关企业中挂职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素养,在实践中,教师重视收集实践素材,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有效的情景,才能对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进行有效解决,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参与表演活动,促进学生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作者:陶小沙 单位:江西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上一篇:迎元旦国旗下的演讲者范例优秀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