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论文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绩效管理论文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绩效管理论文【第一篇】
目的研究信息化平台对于加强医院绩效管理的作用。方法以医院绩效管理为对象,总结信息化平台应用的必要性,分析信息化平台用于医院绩效管理的方法。结果医院绩效管理中应用信息化平台有助于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公平性,提高绩效管理效率和质量。结论信息化平台用于加强医院绩效管理价值确切,医院还应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以及绩效管理的创新。
信息化;绩效管理;医院。
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得到医疗行业的关注、重视,而绩效管理则是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1]。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医院的绩效管理开始从过去的定性管理走向如今的定量管理,通过定量数据的考核分析进行管理。因此,在医院绩效管理中,构建信息化平台势在必行。
计算机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被运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到90年代,部分医院已经结合本院经营管理实际情况,开发设计出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如: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以及医院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系统),主要是以财务收费和管理为主,而电子病历、优化医院放射科工作流程管理的软件(ris)、医院放射信息管理系统(lis)等系统则正在建设中。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推进,医院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掀起热潮,一系列的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开始进入到医疗卫生领域,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
在绩效管理方面,建立优绩优酬、多劳多得的薪酬分配体系是医院管理者的共识。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大量的医疗信息、经济信息处理还停留在手工层面,信息采集量严重不足,管理者无法深入到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绩效管理。这就使得许多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机制、分配体系缺乏公正性、差异性、没有量化到个人考核,故而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绩效管理的改革创新十分必要。
是顺应时代发展形势的必要选择。
从国家宏观管理层次来说,国务院要求事业单位均实行绩效考核,而医疗改革则提出建立基于公益性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综合量化考核。利用信息化平台完善绩效管理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是顺应时代发展形势的必要选择。
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方向。
利用信息化平台实行绩效管理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方向,其已融入到医院管理中,是医院发展管理理论的创新,同时也符合医疗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将会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2]。利用信息化平台在医院内部实现信息的自动传递、共享,且信息化平台能实现大量数据的规整管理,效率提高,从而解放劳力,提高工作质量。而且信息化平台披露的内容完整、准确,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可利用绩效考核数据参与相关决策的制定[3]。如:通过绩效考核数据分析科室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绩效激励机制是否起到激励医务人员的作用,从而迅速调整绩效激励方案,确保医务人员工作方向的清晰、目标的明确,及时发现隐患,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得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也提高,实现医院、医务人员、患者的三赢。
强化医院运营管理的需要。
医院的信息化平台积累了海量数据,并利用数据挖掘、分析处理、利用等,提高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关注医院的运营过程,并挖掘出医院运营的规律、发展趋势等,利用这些数据构建出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的指标库,实现科学的绩效考核,最大限度发挥绩效考核对于医务人员的激励作用,提高医院的整体绩效,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4]。
医院的绩效管理与普通企业不同,其基础是坚持医院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结合关键指标法、平衡计分卡等,降低财务维度权重,提高医院运营、学习成长等维度的权重,同时加入公益性维度,重视医院的服务内容以及服务过程,将医疗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通过绩效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信息的精细化。
第一,医疗项目的执行信息。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执行人信息的精细化程度决定了绩效考核的深度。若在医疗项目执行过程中没有准确记录参与各项项目执行的执行人信息,那么医务人员的个人业绩将得不到准确的显示、体现。例如:在对某一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有多个医生参与其中,如:初诊医生、主治医生、处方医生、手术主刀医生等,这些医生不是一个人。又如:在给患者做ct增强扫描检查过程中,参与其中的人员有注射护士、扫描技术员、阅片医生、审查医生等,这些执行员的工作绩效是不同的,准确记录不同操作的执行人信息有助于明确体现出不同医务人员的个人工作绩效,从而确保绩效考核的公平性、科学性。第二,医疗过程中的信息。过去医院的绩效考核指标一般是比较笼统的指标,并没有深入到具体的岗位制定指标,如:住院人次、门诊人次等,而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过程非常复杂,笼统的指标并不能准确衡量个人工作绩效,这就使得部分医生更加倾向于对病情简单的患者进行诊治,这不利于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在信息化平台下,医疗过程中的信息要详细记录,如:患者的病种信息、治疗方案、治疗技术、检查项目等信息。信息化平台将医院中使用的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病理信息系统、ris、lis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完整记录医疗行为信息,信息平台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最终服务于各种绩效考核报表、多维分析等。如:利用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对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进行计算,将合理用药、临床路径、可控成本、个人积分奖惩等作为专项考核内容,依据确定的绩效奖金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5]。而各种信息的记录完整、精细化则是保证绩效考核顺利进行的关键。例如:该院启动医师的医疗组长负责制的改革,医疗服务最重要,医生是关键,所以从20xx年建立了医疗组长负责制的。管理架构。所有的资源按照医疗组来配置,所有的质量指标、效率指标、费用指标全部按照医疗组、按照医生个人进行考核。奖酬金也逐步按照医院直接发到每个医生手里,依次分配考核。哪些医生能够做组长,这个非常重要,就是组长医生制。目前已在我院的消化内科、中医科、男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实行。由于我们医院有医疗、教学、科研等等各个职称系列,科研做得好,教学做得好,评了正高,不一定能作医生的组长,作医生的组长必须要有足够的临床经历,包括规培的时间、专科医师培训的时间以及在这个专业从业的时间,由授权委员会确认,必须保证足够的临床工作时间。组长做得不好,就可能被取消授权,被别人顶替。因此在这种医疗组长负责制下,全体医师的工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主动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医疗技术,提高自身的医疗技能水平,从而持之以恒地提高我院整体绩效。
建立信息联动机制。
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医院各类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并将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对数据进行统一维护。如:当某些数据资料需要更改时,在信息化平台实现与其相关所有数据的相关变动。而在绩效考核前,关于人事变动的相关信息,由人事管理部门进行维护,如:人员的科室间调动、人员的考勤信息维护、人员的工作量、人力成本等,对这些数据进行规整维护,为绩效考核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另外,信息联动机制还要及时进行核算单元信息、岗位信息、人员基础信息等的联动,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维护节点、信息审核部门和负责人、维护结构以及反馈等。
逐一对应考核单元与内容。
在信息化平台上,绩效考核系统连接到医院的各个信息系统中,准确核算出相关数据,将采集到数据直接核算到各个核算单元中,而信息联动机制则实现信息系统中数据的一致化,以免出现不同子系统之间同一类数据的矛盾等现象。先将医院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进行分解,如:分成护理组、医疗组、个人等,并对应相应的考核单元,在不同的考核单元中,针对岗位职责、任务、要求等设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绩效考核内容、规范、评估方法等,确保及时进行信息化的绩效考核。同时医院相关部门还可将某一时间段内的业绩、运营数据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对比研究,了解医院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而且,在信息化平台上,护理组、医技科室、医疗组等人员可查询自身的相关信息,了解自己以及本小组成员的个人绩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并进行个人与小组的业绩对比,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同事的帮助下不断进步。
建立科室考核指标体系。
第一,医疗服务质量指标。利用信息化平台对每个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各项信息进行采集,如:手术计划、治疗方案、住院时间、用药效果等,设置无菌切口愈合率、患者满意度等页数考核指标。同时对这些指标权重进行合理分析,确保绩效考核的科学性[6]。第二,医疗服务指标。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过程进行量化,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如:门诊首诊负责制、住院患者病情沟通机制、大处方制度、风险流程管理等[7]。第三,医德医风考核指标。由医院的人力资源部门、医务部、财经部等对各科室的医德医风进行考核,建立患者满意度测评标准,同时设立个人医德医风考核测评体系,分成德、勤、能、绩四个维度,每个维度设定一些条目,并赋予相应的分值,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则按照相应的责任条款予以相应的量化扣分,最后形成每个维度的总分,形成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核得分。
建立信息化平台维护机制。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绩效管理从绩效计划、沟通、考核、评价、反馈各个环节中均通过信息化平台完成,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的优势,提高医院绩效管理成效,还应建立该平台的长效维护机制。如:建立kpi指标库、维护库,为绩效考核提供数据依据,帮助相关管理人员动态化了解绩效考核状况,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到当前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并改进完善,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考核维度、考核指标等[8]。而且维度库、kpi指标库同时为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的样本。其中,kpi指标库的数据值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自医院业务系统,如:每个床位的业务收入、药品比重、门诊收费水平、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等,这类数据客观、准确、可信。另一个方面则是考核者的手工录入数据,如:科室综合管理、环境规范、执行规章制度等,这类数据存在较强的个人主观色彩,应尽可能以量化的方式采集这类数据,并利用信息化平台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客观性。通过这些数据不断充实、改进、完善kpi指标库,并结合本院各项业务运营的实际情况实时调整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提高医院的整体绩效。
信息化管理是医院绩效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当前各大医院提高绩效管理效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医院绩效管理的建议,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希望不断推动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发展,为医院绩效管理助力。
[5]徐春姣。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医院绩效管理分析[j].经济师,20xx(8):257,259.
[8]胡融冰。m县级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及实施[d].南昌:南昌大学,20xx.
绩效管理论文【第二篇】
绩效管理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方法,指为达到某个目标对企业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和使用,并实现顾客期望的过程,有效的绩效管理的核心是一系列管理活动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通过建立“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面谈与反馈——绩效结果的应用”的管理循环,将以往偏重考核的单一模式发展成为考核、反馈和发展员工工作绩效的系统模式。
1.绩效管理花费时间。有些企业不愿在绩效管理上花费时间,认为绩效管理就是“事后”讨论,目的是抓住那些犯过的错误和绩效低下的问题。这实际上不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它不是以反光镜的形式来找你的不足,它是为了防止问题发生,找出通向成功的障碍,以免日后付出更大的代价。
2.绩效管理得罪人。管理者之所以说绩效管理有困难,是因为他们害怕员工反击,从而将这个过程搞得很尴尬。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管理者仅仅局限于评判员工,责备员工,发现问题而不能正确分析问题,不能勇于共同承担责任,而应该和员工相互合作,鼓励员工自我评价以及相互交流双方对绩效的看法。达到解决问题,共同进步的目的。
3.绩效管理就是考评。绩效管理是一个外延比较宽泛的概念,绩效考评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不能简单的将绩效管理理解为绩效考评,也不能将绩效管理看作是一件孤立的工作,认为与员工发展、绩效改进、组织目标、薪酬管理等工作没有联系。
4.绩效管理仅仅是管理部门的事。绩效考核侧重于对各部门、岗位人员业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被考核单位疲于应付检查,考核部门只是简单地将考核与奖金挂勾,员工被动考核,不能发挥主观以动性作用。
1.绩效目标制定。首先确定组织的绩效目标,重点确定关键业绩指标(kpi),重点工作任务和监控类指标。
其次将组织的目标明确归属到各部门,各部门目标再明确的划分到各岗位,如此设定个人的绩效指标。主要确定岗位关键指标、主要工作任务、履职指标、能力提升指标等。
2.加强有效沟通,统一绩效管理目标。绩效管理缺乏上下沟通,达不成共识,即使任务分解得再清楚,由于缺乏对方案本身充分理解,并不能根据实际况部应变,目标也难以达成。
加强团队横向协调与沟通。让每个团队成员在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以及公司的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将自我目标与公司远景发展规划协调一致,有明确的方向感,促进管理者与员工达成一致目标,让主管对工作有明确的了解,以便后期执行阶段的监督、控制与协调。
3.评估方法的创新。绩效评价阶段,管理者不仅要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公正的评价,尤其是评估者还要科学地搭配绩效评估方法,运用合理的绩效评估标准和方法,根据取长补短的原则,评估者需要做的是根据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匹配不同的绩效评估方法。
量化评估指标的方法创新。企业在绩效评估时都会遇到评估指标权重如何确定的问题。可观测的指标常常具有相互冲突的多维特性,过于强调某一方面特性可能会产生不适当的激励作用,可观测的指标不仅为经营者的决策行为所影响,还受到许多非经营者所控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权重设置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不同的企业在同一指标下的权重问题,先对指标进行专家打分,然后将其放在典型行业以统计检验其准确性,再将其作为行业指标权重运用于相同或相近的行业,避免指标权重确定行为一刀切。
4.绩效管理的奖励机制。企业仅依靠评估并不能在员工当中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应该配备相应的奖励机制,通过对员工业务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的绩效评估,在员工职务晋升上给予照顾,根据评价结果而给予薪酬激励,对整个企业贡献突出的员工奖励,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同时激励其它员工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企业首先承认员工所具备的潜在能力,使员工清楚的看到达到公司的目标业绩能获得的报酬,无形中起了一个推动作用。
5.重视绩效面谈。对考核结果必须展开面谈,这是考核结果出来后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考核员工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有双方通过全方位的沟通,对考核结果有了一致的认识,并对改进目标与方向达成共识,员工接受了考核结果,并准备朝着改进目标去努力,考核才真正有效。当然,如何做好绩效面谈需要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和面谈技巧。
绩效管理论文【第三篇】
教育支出长期以来都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之一。伴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校内的经济业务也逐渐繁杂。自20xx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政府会计制度”)以来,各个高校纷纷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对本校当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了严肃的自查自纠。高校要想落实好新会计制度的预算管理要求,就必须深入剖析目前在预算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针对这些问题寻找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逐步改进和优化预算管理措施。本文以新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如何寻求突破这一命题展开讨论和分析。
:新政府会计制度;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措施。
近几年,教育部针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出在高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指示。所谓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是指为了对国家财政资源进行高效配置,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合理进行预算管理的规划工作。目前,各个高校正在不断探索实现“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新体制的发展路径。通过对高校财务会计各个要素的重新梳理与整理,可以清晰得出各个方面的数据,为核算成本提供制度保障,充分反映出高校预算绩效的执行状况。这不仅明显提升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并且能够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了预算管理的框架体系。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必将对原有的高校管理体系产生极大的影响。预算管理体系作为高校经济活动的前端体系,也势必发生变革。在将新政府会计制度作为重要依据的前提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必须尽快调整和改进,严格落实“双体系”的管理框架。所谓“双体系”框架指的是,在同一会计核算机制内同时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职能,通过双体系之间的对应衔接从而实现平行记账的目的。“双体系”框架的有效落实意味着要通过对高校的收支预算进行管理,只能安排资金的流入与流出账户。这样的方式可以倒逼高校主动将其他收支预算纳入体系中,在制度层面上规范了资金配置与预算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各种资金问题。这一变革从根本上转变了高校原有的预算管理框架体系,预算编制的工作内容更加详细,也为后续的执行与考核工作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依据。
(二)构建了高校预算项目库。目前,许多高校采用的预算管理模式是先资金、后项目的配置顺序。这一管理模式与新会计制度所要求的预算数据准确真实这一原则相违背。而努力推进新政府会计制度,有利于构建完善的高校预算项目库。在进行高校预算管理改革时,应当努力构筑互动式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预算管理的信息系统同政府会计的核算系统的信息对接。高校构建预算项目库后,可以将其同步到预算管理的信息系统当中。财务部门实时对预算项目进行全程动态监管、有效追踪,便于进行预算管理的监督管理,把控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执行进度。
(三)提升预算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方法来对经济项目的成本进行核算。这一方法将各类经济项目进行了严格合理的区分,便于后期进行核算工作。其中主要包括:管理费用、活动费用、工资福利、商品服务支出、各项补贴等。财务部门通过对预算项目的全程动态监控,实时追踪经济业务的资金使用进度。通过对预算项目的管理和监控,可以保证资金数据的准确性,为后续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保障绩效考核结果的真实有效。
(四)推进高校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对于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很有助益。但目前很多高校的管理部门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而相对落后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无法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环境下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改革要求。同时,新政府会计制度也明确要求,高校紧跟时代发展进程,在信息化时代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助力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及时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调整和升级。因此,在推进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过程中,也同时推进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缺乏对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要校内全体教职工的深入了解与参与。要提升教职工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充分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改革内容和重点工作,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其应用到日常的预算管理工作当中去。只有全体教职工都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的'管理工作,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积极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教职工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正确认识,并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与自身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一现实情况导致教职工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积极的配合。再加上高校的财务部门本身还没有充分完成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工作,导致在日常的预算管理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错误。教职工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认识不足,严重阻碍了改革工作的落实推进。
(二)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落实,不能仅仅依靠高校财务部门的力量。高校还必须充分调动起其他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围绕预算管理工作进行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共同发挥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作用。但就目前的预算编制情况而言,高校各个部门的配合工作仍存在很大漏洞,在财务部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很容易出现纰漏,并且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资料和方法,并不能充分掌握高校实时的资金运用状况。这样就会造成最终的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缺乏科学、高效的预算编制方法,不利于发挥高校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这一问题极大地阻碍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预算管理工作缺乏执行力。新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如何得到有效落实是极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只有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要求来开展工作,才能够最大化地实现预算管理工作改革的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很多高校都缺乏较强的管理力度,在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过程中态度松懈,执行力较弱。在一些高校内部,由于预算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当项目预算与实际支出存在差异时,工作人员无法进行严格的管控,从而导致预算的编制非常不稳定,同时也失去了对执行环节的约束力。
(四)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体系上尚不完善。若要保证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不仅需要较强的执行力来强化落实,还需要完善的监督体系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只有在坚实的监督体系指导下,才能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发挥作用。但是,由于部分高校的执行部门缺乏针对预算管理项目的工作调配能力,导致部门之间缺乏有力约束,在工作运转过程中无法构建起完善的监督体系。同时,在持续推进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工作中,缺乏明确的管理要求和规定,也没有设置合理的奖惩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建设不完善,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逐渐削弱,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快速推进。
(一)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高校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的任务目标就是要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指导下,改革校内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形成完备的预算管理流程。其中,主要以预算的申报、编制、拨款、执行、分析、考核等几大项内容为主。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保证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可以在互联网中实现各类预算业务的申报和调整功能,并依据不同业务的性质和管理需求设置好具有规范性的标准模板。其次,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要明确各个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互通,共同协作完成预算绩效的管理工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以切实保证各个项目的信息能够实现实时共享,便于进行跨时间、跨维度的追踪考察,最大化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信息系统各自独立、缺乏实时数据沟通、流程复杂等问题,在细化预算编制的基础上,实现了会计核算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融合。
(二)构建全新的预算管理框架体系。各个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立足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来进行差异化的处理,努力构建具备“双维度”的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体系。比如,业务部门要以业务活动的实际需求作为基础进行业务预算的申报。财务部门也要综合考虑高校的筹资规模、投资计划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与此同时,高校将全部收支纳入到预算的范畴中,并对其内容进行细化分类,再将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资金项目进行严格区分,预留一定比例的资金来应对突发事件。通过构建合理的预算细化机制,将会计核算和预算绩效考核的要求进行综合考虑,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内容丰富化,资金指标细节化,从多个维度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体系的构建。
(三)搭建预算项目库。对于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而言,搭建预算项目库势在必行。项目库主要承担的职能,就是将高校的资金、业务、单位和社会相互联系起来。高校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预算项目库。首先,高校要进行论证筛选,生成备选的预算项目库,用以指导未来的资金支出方向。其次,高校要仔细评估资金项目绩效,合理规划预算项目,避免出现风险较大或效益过低的预算项目,以此来优化收支预算的结构。最后,财务部门在进行年度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在预算项目库的帮助下,避免预算项目的重复填报,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搭建预算项目库,不仅可以实现预算管理的规划化,还能实现对预算项目的全程监管。
(四)充分发挥预算绩效考核的作用。为改善目前普遍存在的“重支出、轻管理”的状况,高校有必要建立预算绩效考核体系。财务部门在设置考核指标时可以重点考虑资金收入、财政拨款、自筹资金的增长率,以及收支预算、政府采购的执行率等重点内容,结合多个维度的因素,并采用平衡计分来进行绩效考核。通过对预算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可以充分实现对预算项目的综合把控,为年度预算编制提供重要、精确的数据参考,帮助高校建立更加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切实将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落实到位。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指导下,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对其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水平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革,抓住改革的契机,进一步强化教职工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系统,搭建管理框架体系,利用现代信息基础搭建预算项目库,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完善,通过预算绩效考核强化监督问责管理机制。通过采取以上有力措施,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合理控制收支,更便于对其资源和项目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绩效管理论文【第四篇】
咨询顾问通过和融创高层深入地访谈,发现融创公司的问题有着以下的衍生逻辑:
首先,业务扩张导致岗位的无序设置,随着业务的高速发展,很多岗位都不是在规划范围内,都是“因事设岗”,岗位的无序设置和扩张导致很多关键岗位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及在主要工作流程上衔接的环节职责不清楚,处于一种被动式的自我管理状态,一方面业务高速发展带来大量的新问题要处理,与新的岗位要磨合,另一方面很多环节不知道谁负责,谁处理,致使公司管理的混乱。
岗位无序就导致无法准确科学地考评。由于岗位职责和流程环节界定得不清晰,因此部门领导无法对每个所辖岗位的员工做出准确的考核指标,只能采用一种平均式的绩效考核办法,伤害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缺乏科学的考评,于是只好制定相对比较稳定的激励方案,即低绩效比例、高固定工资比例式。
而拨开融创公司所遇到的问题的表面,我们能够看到“病因”:从表面上看是公司的绩效考评、岗位设置等管理性问题,再往后一层是对于组织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更重要的是战略目标实现的途径,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共识,也难以贯彻传递,更没有清晰的方向来规划设计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背后真正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不同股东的观念问题暨法人治理层次的文化问题。
首先,在方案推进的第一阶段,在咨询顾问的帮助指导下,融创公司高管层开了连续5场“绩效驱动研讨会”,来自不同股东的高管对对融创公司业务发展前景做出判断和讨论,经过充分的沟通,高管层对于公司的业务前景和发展方向达成了一致性的判断,从而对公司未来的岗位设置和关键节点有了预期。
其次,在公司战略目标清晰和高层文化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将激励和授权充分地接合。对于融创公司的业务,要解决内部部门职责清晰的问题,首先解决高层管理边幅的问题。通过法人治理结构的梳理,清晰地定义高管层的管理幅度、权责幅度,同时和绩效考核充分接合,为推动融创公司的内部管理体系提升奠定好基础。
然后,由高层牵头,按照上列步骤设计整个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建立绩效指标-制定绩效指标-监控与考核绩效-应用绩效结果四步法,将员工的管理纳入系统,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设计了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财务与非财务奖励的充分接合,使个人的职业前途与公司发展的未来充分接合。
融创公司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公司经营和业务发展处于一个探索、变革的时期,管理层团队也在不断地磨合,在企业这个阶段出现这样的绩效管理问题尚属于正常问题;另一方面与不同股东的传统背景有关,传统国有企业“派任务”“讲奉献”的形式和外资企业“要指标”“讲绩效”在战略根源上没有本质性差异,但是体现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上却迥然不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同层面的理解不断增强,更多的治理观念应该从讲奉献到讲贡献,贡献和收获要充分挂钩,贡献和奖惩更要挂钩,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核心人员的能动性,真正提升公司的绩效力和执行力。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网。
绩效管理论文【第五篇】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绩效管理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的节约意识,控制运行成本。据了解,目前医院管理层对成本核算绩效管理仍然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偏重业务科室成本管理,对职能部门的成本核算缺乏有效管理,偏重直接成本管理,缺乏对间接成本的管理,重事后成本管理,轻事前成本分析等,从而导致成本核算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还有一些医院负责成本核算管理的人员缺乏相应的素质,没有真正认识到在成本核算中应担负的职能,只是充当“记账员”的角色,忽视了在决策咨询方面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成本核算的有效实施。
2、缺乏科学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
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绩效管理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就要有科学的技术方法,因地制宜地借鉴、采用适合医疗机构知识密集型组织特点和适合医务人员知识型员工特点的思想理念。医院成本核算主要是通过奖金分配核算形式进行的,这代替了以往按照成本进行核算的方法。这种简单的对成本分摊计算,会导致会计信息的缺失,即医院可能片面的关注科室医疗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而对职能部门的成本管理缺乏足够重视。如医院的水、电消耗、部分固定资产的折旧不完全计入成本等,造成成本核算的不真实。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权威性、规范化的成本核算软件,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计算机网络系统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成本核算的需要,从而影响了医院成本核算的效率和效果。
3、绩效评估标准缺乏科学确定。
在医院成本核算绩效评估中,由于医院的工作性质与企业不同,各个科室的工作性质也各有不同,科室的收入和结算并不能完全反映科室的真实工作量和承担的风险,用财务业绩指标衡量医疗工作,忽视非财务指标,会严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如果完全按照统一的成本核算标准对所有科室进行绩效评估,那么就会出现分配上的不公平现象,难以真正实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权、责、利相统一的绩效评估标准,使成本核算绩效评估做到因科而异。
医院绩效评估是通过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的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估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评估,对医院的经营效益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成本核算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成本核算进行绩效管理,既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激发医院内部活力,又可以促使收入结构优化。这有助于医院各科室以及职工意识到支出应与收入相适应,从而增强了职工成本意识。绩效管理工具在成本核算中的运用,既可以提高医院内部管理效率,成为医院内部管理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为医院成本核算以外的人事改革、质量管理等相关管理活动创建激励平台,也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使医院领导对各项开支心中有数,从而根据社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内部服务结构。
1、确定绩效评估的组织实施主体。
根据成本核算管理绩效评价层次的划分,确定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绩效评价的主体,是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相关成本核算的绩效管理组织由医院绩效管理委员会、职能部门、科室和个人四部分组成。其中,一级组织是由院长或主管副院长牵头,专家、科主任和其他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医院绩效管理委员会;二级组织主要是由质量管理科和经济管理科以及相关机关和职能部门组成;三级组织是由二级科主任、护士长、科内质控组长等成员建立的科内质控小组;四级组织是全体员工,即每个职工兼有考评者和被考评者双重身份。另外,也应该将医院的服务主体即病人的评估包括进去,应充分考虑病人的意见,重视病人的权益。
2、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绩效评估体系。
使用绩效评估的手段对医院成本核算进行管理,关键是要科学构建医院的`成本核算绩效评价体系。这一体系的设计要遵循公开、兼容、统一和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总体框架内容。其中,指标的选取是最重要的,对医院而言,主要是对其实施成果和所制定目标之间进行评价,评价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是否按时完成。由于医院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不同,医疗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因此,成本核算的内容是复杂多变,这决定了评价标准也应有相应的改变。
3、科学开展成本核算绩效评估工作。
对医院的成本核算进行绩效评估应从制定的角度上确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地位,建立医院成本核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具体法律制度和规范,使绩效评价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树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绩效评价机构的权威性。针对评价体系的具体使用,应建立适应于各类科室成本核算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标准值,为确保指标体系的正确性,可以采取试点的办法,先对一些重点的科室进行支出绩效评价,在取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再完善有关的绩效评价制度办法,最后在全医院进行全面推广。
三、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绩效的措施。
1、积极推行全成本核算。
全面成本核算是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将所有科室,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以及全部成本项目进行核算。这既包括材料费用、燃料动力费用、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等物化劳动,也包括体现医院人员劳动价值的活劳动,还包括诸如核心竞争力等影响。通过全成本核算工作:
二是促使各科室积极挖掘潜力,降低成本,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可以使医院对药品、医疗设备、卫生器材等采购公开招标制,从而减低成本。
2、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要统一科室代码,以便于数据处理。医院各科室代码要求一致,人事、财务和信息等部门代码的设置也应统一,积极开展资产清查,确保各科室的资产原始数据的真实、完整,完善各种原始记录,健全各科、班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医院在医疗活动中,要使原始记录正确,就必须有完善的计量验收、领用等制度。医院内部各种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都要认真计量,并认真填写材料物资流转凭证,严格办理好各种收发领退手续。对消耗量大的水、电、气,应由专职人员经常检修计量器具,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无误。同时,为了明确医院内部各科室、班组的经济责任,医院应对物资在各科室、班组之间的流动和相互提供的劳务,采取内部结算的形式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
医院财务科具体负责医院成本核算工作。财务科的建制,应按“医院会计制定”、“医院财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逐步配备、充实各级职称的会计人员,搞好培训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使医院全体人员认识到实施全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医院、科室、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必须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增强成本意识和效率意识。大、中型医院,应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加强对会计业务的指导与监督。对各科室,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核算员,组成医院、科室两级核算网,实行专业人员与职工群众相结合,搞好成本的管理与核算工作。
总之,成本核算的全面正确与否,不但会直接影响医院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还会对医院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对成本核算进行绩效评价,可以监督和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评价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从而提出相关措施以改进成本核算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林红路: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业会计,2005(9).
[2]骆水娣、田佳:医院成本绩效管理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7(3).
[3]周良荣、肖策群:设计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
绩效管理论文【第六篇】
摘要:绩效管理是指为了实现员工和组织共同发展的目的,运用相关绩效指标和方法对员工的工作业绩、态度及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核及管理的过程。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先进绩效方法在商业银行员工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而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也为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发展契机。本次研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了当前商业银行的员工绩效管理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从而为未来的银行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银行;员工;绩效管理。
一、前言。
自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taylor)1891年创立科学管理理论后,关于企业绩效管理的相关研究就成为了管理学中的一个热点。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企业间竞争的持续加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的重要环节,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早已升级为人才的竞争。绩效管理工作是企业人力管理制度制定的基础,其评价结果的应用为员工培训、晋升等人事调动工作及薪酬制定等提供了客观的依据。通过将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于管理工作,可以很好地分析员工的特点和个性,为各个员工安排适宜自身能力的工作岗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二、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作现状。
1.指标现状。
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常用的绩效考评方法主要包括量表考评法、360度绩效考评法、关键业绩指标法及目标管理绩效考评法等。实际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特色来选取适宜的绩效考评方法。现阶段,我国多数商业银行都制定了适宜自身的绩效管理科学办法,并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制定了各具特色的考核指标。由于银行内部包括了管理、销售等多个岗位,因此考核指标也应结合不同岗位工作来设置。一般来说,管理岗位员工的考核应以组织绩效为主、个人行为能力为辅。专业岗位员工的考核应以个人绩效及能力为主,并与其部门绩效挂钩。销售岗位员工的考核应以销售业绩为主、行为能力为辅。
2.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以笔者所在的大连银行为例,银行内部成立了由人力资源部及其他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绩效管理委员会,对不同部门的绩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并对绩效日常事务进行管理。在确定各岗位考核指标后,由绩效管理委员会统一组织工作,并将评价结果应用到各类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基于绩效评价结果建立的绩效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了绩效的考核与激励作用,并综合考虑了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项因素,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并实现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加强。3.应用现状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是绩效管理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员工,可帮助员工分析和总结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更好地落实绩效考评工作的激励作用,并为银行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现阶段,大连银行制定了绩效评价结果沟通机制,通过银行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面谈,来引导员工关注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真实听取员工对工作的看法和意见。通过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员工岗位调动、晋升等人事管理工作,可进一步增强员工对于绩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三、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技术问题。
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的逐渐渗透,也为新形势下的银行员工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发展机遇。绩效管理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基础数据,如采用手工统计的方法势必影响效率与准确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深,一些国际知名商业银行也纷纷加入我国市场,并带来了先进的绩效考评制度与方法。国外商业银行拥有先进化的网络数据信息库,并可借助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等完善自身绩效管理工作。其工作效率、专业程度等都要优于国内的商业银行。
2.制度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作制度还不够完善,绩效考核的前期培训工作存在不足,员工对考核工作的内容、环节、方法和流程缺乏足够的了解。个别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一些员工甚至将绩效考核看作企业监督自身的工具,对相关工作存在抵触心理。多数商业银行的考核周期为一年一次。这种年度考核一定程度上会给员工带来“例行公事”的感觉,从而影响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绩效管理制度必须得到创新与突破。3.机制问题现阶段,评价指标的适宜性、考核工作的公平性、反馈制度的完善性、数据处理的专业性等因素还应进一步增强。对于一些难以详细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的指标因子,应加强其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此外,还应进一步搭建评价结果的应用——反馈机制。将考评结果全面应用于岗位设置、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从而发挥考评工作的激励效能。
四、新形势下绩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1.先进的技术保障。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数字化的考核信息录入、处理、存储平台,并借助先进技术构建绩效管理系统。通过为每位员工建立单独的绩效考核档案,来及时调整各个岗位的绩效目标。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动态的绩效访问系统,让每个人都能够通过绩效评分来查询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应学习国外银行绩效考评的先进方法、流程,从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
2.规范的管理制度。
在实施绩效管理工作中,应建立包括绩效考核指标、绩效沟通和监控措施、绩效考核与反馈激励机制的完整管理制度,并通过网络办公系统抄送至各部门。为了提升员工对绩效管理工作的环节等的认知,应制定各部门各职位的职务说明书,并适当地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介绍会。通过明确各个部门、岗位的责任与权力,使绩效考评中的指标设定、任务分配等工作有据可依。对一些需要合作进行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配,还应在工作和组织设计方面明确权责、工作关系以及工作流程。此外,还应结合各部门工作计划,灵活调整绩效管理的周期,从而使绩效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3.完善的应用机制。
应建立完善的考评结果应用机制,将绩效考评的结果与招聘、选拔、薪酬、晋升、调配、辞退等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效结合。将绩效考核结果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其他工作挂钩,克服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走形式、讲人情等不良倾向,提升绩效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和公平性。通过制定《绩效考核工作标准》、《绩效考核方法与考核程序》、《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方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各个岗位的实际职能,并对考核工作的方法、标准、程序等进行规范,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借助上述工作,能够更好地保障自身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五、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内商业银行数量及规模的增长,同时也引发了不同银行之间的剧烈竞争。为了满足资本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探寻先进的管理模式。绩效管理是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对于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部门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模式在金融机构中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的员工绩效管理工作也迎来了崭新的局面。本次研究从指标现状、体系现状、绩效结果应用现状等三个方面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出相关工作中技术、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存在问题,以及新形势下绩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研究认为:商业银行应借助先进的技术保障、规范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应用机制,来加强自身员工对于绩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让企业和员工在共同受益的基础上形成高效的工作氛围,并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未来,广大管理人员应进一步提升对银行员工绩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大绩效考评与薪酬体系的内在联系研究。
参考文献:。
绩效管理论文【第七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出,国内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前那些仅靠企业老板正确的思想与方法决策,抓住市场机会而获利和发展的做法,如今已不再适用,现在企业间的竞争是核心能力的竞争,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向企业内部管理要效益。绩效管理正是通过提高员工绩效,从而增强企业效益、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方法。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制度确保企业的绩效成果能够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促进目标实现的过程,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所达成共识的过程,通过“目标制定、过程辅导、业绩评价、反馈改进”的不断循环,促进员工取得优异绩效并成功达到目标。整个过程的核心是沟通,高层管理者需要沟通来传达组织规划和目标设定等信息;中低层管理者需要沟通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宣贯企业的目标计划,一方面了解员工绩效并给予指导;员工需要沟通来发现不足并得到帮助,从而提高绩效。因此,绩效管理需要全员参与。
1.将绩效评价等同绩效管理。
绩效评价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只是对绩效管理的前期工作的总结和评价。如果只把员工钉在绩效评价上面,忽略辅导、改进等其他沟通和反馈过程,结果员工得不到应用的指导和改进意见,绩效和能力都无从提高,如同学生仅关注测试结果而忽视平时学习和知识提高一样荒谬。不仅如此,缺乏沟通和共识的绩效管理必然会造成员工和管理者之间认识的分歧。员工反对,进而产生抵触情绪,管理者难以管理,无形之间给双方带来压力,从而远远偏离实施绩效管理的初衷,甚至有越做越糟的可能。绩效管理没有真正得到实施,实际上从源头上就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一提到绩效管理,有些管理者总认为这只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这也是绩效管理得不到有效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绩效管理实施中主要扮演方案的设计者、流程/程序的制定者、工作表格的提供者和咨询顾问的角色。至于是否推行、用多大力度推行则更多取决于高层领导的意愿;推行过程中具体实施是否公平公正、是否坚持有效沟通、能否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改进等,又取决于中层管理者;员工能否理解并接受目标计划、考评结果以及管理者的意见和建议,也有一定影响。因此,绩效管理需要全员全过程参与。
3.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当。
设计考核指标时,一方面存在为了省事,力求能适用于所有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万金油”指标,导致考核指标过于粗放,仅片面关注某些工种或岗位的某一环节,从而使得考核指标缺乏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也存在片面强调考核目标的全面性,费尽心机寻求一切工作中可能涉及的指标,导致考核指标分得太细,失去考核重点,从而使得考核指标不能突出工作重点,达不到体现业绩、改进工作的目的。
4.重形式,轻实质。
不少管理者本末倒置,过分追求管理形式,反而忽视了重要的管理过程。总想试图找到一个完美的方案,通过他们解决一切问题,因此,绩效管理方法改了又改,绩效表格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结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终不得其法。频繁的调整反而增加了员工对绩效管理体系的不信任感,以及体系本身的不稳定性,而到真正的实施过程时,却轻描淡写,走马观花。
1.设定指标,建立体系。
开展绩效管理之前,应充分准备,进行规划和方案设计,明确指导思想,确定流程和方法,设定有效的考评指标和周期,规定考评结果如何运用等等,建立规范系统的体系,使绩效管理的执行有切实的依据和基础。
这个环节的重点与难点是考评指标的设定。设定前最好成立专门委员会,编写岗位分析说明书,明确各岗位的责、权、利及隶属关系等,然后再结合企业目标计划、生产特点等因素设定关键业绩指标。岗位职责不同,设计的考核指标也应各异,切忌面面俱到,从而导致员工把握不住工作的重点与关键。
当然,无需所有涉及指标都一一列出,因此,在列出重点指标后,再设“安全生产”指标囊括其他未单独列出而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工作,从而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了有责任却无从评价的空白。此外,还可根据企业管理需要增加相应指标,如为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加强培训,可增加培训考核指标等等。
发电厂有其特殊性,有些工作虽然重要,但在短期内却不能体现,比如设备运行状态分析和发现缺陷,正常情况下设备是安全运行,没有隐患和缺陷的,而一旦产生不能及时发现,进而引发事故时,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需要员工时刻关注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状态分析,以便隐患和缺陷能尽早发现,及时处理,从而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安全生产。为此,需设定“发现缺陷次数”、“设备运行分析次数”等指标激励员工。但这些特殊情况毕竟少有发生,如果每月考核肯定不合理,因此,又设有年度考核。为保持考核的延续性,年度考核指标是在月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增加短期内不能体现结果的重要指标。
2.实施前组织动员和培训。
实施前广泛组织动员和培训,让广大员工明白绩效管理的目的、意义、作用和方法等,他们才乐意接受,并积极参与和推动,这个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重要性甚至超过方案设计本身。尤其各级管理者,他们才是绩效管理实施的主体,起着桥梁的作用,上对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负责,下对下属员工的绩效提高负责,在整个过程中兼任“教练”和“裁判”角色。如果他们不能转变观念,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执行,其教练的辅导作用无从发挥,员工得不到应有的帮助,绩效改进和提高无从实现。而且,在“裁判”过程中,如果“误判”,轻则给员工造成利益损失,影响员工对企业的整体认同感,重则造成不公正的管理作风,给企业以后的管理埋下隐患。如此以来,再好的绩效体系,再好的绩效政策都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
3.全过程沟通辅导。
沟通是绩效管理的核心,贯穿于绩效方案设计、目标制定、过程辅导、考核结果运用的全过程。绩效方案制定前需要与员工沟通收集大量的信息。制定员工个人绩效计划时,管理者与员工充分沟通,计划才不会脱离实际,员工才乐于接受,才有完成的动力,否则,只能纸上谈兵。绩效计划设定后,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是辅导沟通,关注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进展及遇到的困难等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支持,实现预期的绩效目标,同时,也为接下来的绩效考评提供了考评依据,考核结果也会客观公正。最后是考评结束后的反馈沟通,肯定成绩,分析问题,寻找原因,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改进,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目的。
值得强调的是,沟通有正面沟通和负面沟通。员工表现优秀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扩大正面行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强化员工的积极表现。员工表现不佳,没有完成工作时,也应及时真诚地予以指出,以提醒员工需要改正和调整。
当然,沟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注意沟通技巧和方法,沟通前做好准备,沟通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采取有效的方式,尽量避免员工表达意见的机会少;肯定少,批评多;说服员工接受考核多,真正解决问题少;不顾员工感受;对抗和冲突等不良现象发生。
4.持续改进完善。
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实施环境的不断变化,执行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因此,绩效考评结束之后,需要定期做绩效管理诊断,进行有效分析,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办法。只有持续地改进和提高,绩效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才能持续不断地推动企业管理向高水平、高效率方向发展。否则,就像人得了小病“讳疾忌医”,最终危及生命。
比如,某发电厂利用绩效得分在全厂范围内分配绩效工资,执行一段时间后,发现由于不同部门管理者考核尺度把握不一,使得绩效得分差距较大,从而导致员工收入差距较大,与实际业绩差距不符。员工因此愤愤不平,部门管理者只有纷纷抬高各自员工的评分,结果部门间相互攀比,使得考核不但无法体现员工实际业绩,而且增加了部门间的矛盾,不利于工作的协调开展。经分析,调整为先按照统一标准将绩效工资划分各部门,然后在部门总额不变的基础上,利用员工绩效得分进行分配的方式。如此以来,即便部门间员工得分差距增大,也不会因此加大收入差距,而部门内员工间的收入差距仍然存在,从而既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又合理避免了部门间因主观原因造成的差距。
总之,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要想充分利用其功能、发挥其效能,必须从前期的准备、制度的建立,到有效地实施,从目标的制定、过程的辅导,到结果的运用,环环相扣,节节入手,有效地将绩效管理过程中目标制定、过程辅导、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四个阶段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过程的辅导与沟通,逐步形成促进员工良好作业、激励管理者与员工共创佳绩的绩效管理模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绩效管理论文【第八篇】
战略绩效管理系统不但包括战略kpi考核指标的设计,而且包括这些指标是如何运行的,我在从事咨询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很多公司在设计战略绩效体系的时候,非常重视战略kpi考核指标的设计与计划,却忽略了运行系统。实际上,运行系统能否得到落实执行是战略落地的重要保证。
战略绩效管理运作内容主要包括五个环节,分别是:
五、绩效回报主要是对员工进行货币性奖励和非货币性奖励,
这五个环节是一个不断pdca循环的过程,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企业业绩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
绩效管理论文【第九篇】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激烈竞争的严峻局面,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提高竞争能力,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实现经营目的是每个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绩效管理作为现代管理方法之一,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绩效指在特定时间内,岗位任职者的工作过程与工作结果。绩效管理是对一个部门或对一个员工工作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通过绩效管理,可以理顺管理者、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持续改进员工工作能力,促进员工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因此,企业实行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将会制定反映多层次、多方面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及结果绩效管理体系。这些绩效体系经过优化,通过横向协调和综合平衡,分解和落实到各个管理层次和部门,向所有员工传达了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企业期望他们采取的行动。它使每个员工都明确其在总体活动中以及在每一个阶段担负何种任务、何时完成,它使职责在时间上、时空上明确化和具体化。同时,还体现了员工“责、权、利”的密切结合,从而形成一种立体的多维新的经济责任体系。管理者在明确工作范围和工作业务的前提下,找出成绩和差距,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绩效管理可以注重员工的能力和个人规划,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员工隐藏的潜力尽量发挥出来。明确、具体、客观和公平的绩效考核结果不仅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还把个人成果反映到人事考核上,作为晋升的依据。这种把企业的业绩提高和职工个人晋升等个人利益结合起来的做法,必然会成为激励职工积极争取更好的成果的推动力,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通过设计多维度的业绩考核目标过程中,将与本企业历史水平、先进水平、标杆企业进行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销售额、市场占有率、质量合格率、盈利水平、资产回报率、创新能力等价值方面。从多方面了解和判断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发展潜力。同时,企业在总结过去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分析现有的优势和劣势,预测未来企业经营活动与业绩发展趋势,使管理者更好地进行决策和控制。
当前在企业实务中,很多企业实施的绩效管理,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完全失效,这主要是由于以下问题所致。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公司战略目标没能做到内容和要求具体化,不能安排实施战略和行动计划的具体工作程序,也没有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自下而上层层保证。因而,无法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员工。各部门、各员工从本位角度出发,各自为政,来适应绩效管理,缺乏长远观念、全局观念。导致员工的日常行为与公司战略相脱节。
绩效管理能提高开发能力,改进工作,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力。绩效考核不仅仅是对员工做得如何等进行考核,而且要指出员工存在的弱点和不足,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基本素质、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工作经验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具有对员工潜能开发的目的,其作用也从单纯的绩效考核扩展到对员工绩效的日常管理上。通过评价找出原因,明确下一个考核期改进目标和措施,使每个员工工作一年比一年做得好,能力一年比一年提高。
绩效管理是一项异常复杂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想面面俱到是一件困难的事,也往往是不可能做到的。有些企业制定了很多制度、设计很多表格,考核指标面面俱到,也运用了先进的工具和技术,认为这样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但却忽视企业存在的关键问题,没有突出工作重点,分散了工作精力,这样会使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其结果不尽如人意。
在企业中,各级主管都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但在执行中,员工未能对绩效管理本身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会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在体系设计时,往往只注重物质上的激励,只考虑如何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利益分配,忽略员工的差异化需求,特别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此,员工难以把自己的多元化需求和发展与绩效管理结果相联系,致使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绩效考核结果与预期出现偏差,往往是因为考核过程不合理或没有及时调整,在现差异时,要积极沟通,及时改进,事后公开,使企业、部门和个人能达成共识,让员工能真正体会到绩效管理的益处和优越性。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优秀员工组成的部门绩效并不优秀,部门绩效好但综合在一起的企业整体绩效水平很低;有时部门绩效水平高,个别员工绩效水平低;相反则个别绩效水平高的员工出现在绩效水平低的部门。因而,无法实现企业、部门和个人的三者联动。
考核标准模糊,甚至会产生歧义,可操作性差;考核者对与自己相似特征、爱好、专长或同校、同事等的被考核者给予较高的评价;考核者只依据被考核者的近期行为表现好坏,进行考核,导致考核者对被考核者在整个考核期间的业绩做出相同结论;考核者将绩效考核评定在两个极端的倾向,不是标准过严就是标准过宽;考核者在进行考核时容易受到周边人的影响。这些都会导致绩效管理无效或完全失败。
绩效管理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绩效考核结果能否得到正确的应用。很多绩效管理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就是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不当。传统上,主要应用于涨工资、发奖金、评优秀、职务的晋升等。但现在看来,这些做法很显然是片面的。
显然,当前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因此针对性地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以加强企业绩效管理,保证其有效实施。
对于企业战略目标予以具体化、系统化的分解和落实,通过专门的设计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一级接一接分解到各部门。然后,在部门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员工个人的岗位职责使命,将部门业绩目标落实给员工个人。在企业战略目标引导下,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也影响企业战略的转变与实现。
在绩效管理实施之前,各级主管就经营目标、年度绩效计划、预期目标等各方面与员工进行沟通,真心诚意地去倾听员工的意见,员工才会把真实的想法和需求说出来,取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还可以使员工熟悉自己的工作,感到其工作安全,在精神上感到满意,让工作更有成效。在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上级主管人员评价其下属对企业、部门所作的贡献,并将此评价传达给下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有利于下级了解自己的地位、了解上级对他们完成任务的看法,以及了解他们未来的前途等。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才能使企业内的成员彼此了解、互相有感情、配合默契,大大激发员工的士气;只有各级主管共同努力、全体员工集体参与,在互动沟通中进行知识共享和系统学习,并围绕核心价值观共同努力,最终才能齐心协力实现绩效管理目标。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评先进、发奖金、涨工资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激励手段,但这并不是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对此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
1.做好思想工作。思想工作对改变人们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把个人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联结起来,从而把企业的发展目标纳入自己的个人目标。个人的目标结构改变了,就有可能消除或减少因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个人利益得失所带来的情绪影响。从而树立起新观念、新标准,这样就可以缓解不满,保持和提高积极性。
2.运用奖惩制度。用奖金、提升、晋级、福利和表扬来引导和激发人们的期望行为;用责罚的手段包括精神的、经济和行政的手段来制止和纠正非期望行为。适当的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有时是更实际更深刻的教育。正确地使用惩罚手段,如奖惩比例要适当、要言行一致、从善意出发等。这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3.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工作设计的目的是明确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个人成长和增加个人福利的要求。结合绩效管理的岗位分析与设计使之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提高员工的情绪,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4.参与企业管理。鼓励员工参加一些能所及的企业管理事务,让员工对工作和企业具有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并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换位思考,提出绩效管理的改进意见,从而改善公司的总体管理水平。
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子系统,须与其他各项人力资源开发紧密衔接和有机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分析。工作分析可以为工作考评和升职管理提供标准和依据。工作考评和职务提升如果缺乏科学依据,将影响员工的积极性,最终使工作受到影响。工作分析结果可用来制定各项工作的客观标准和考核依据,也可以作为职务提升和工作调配的条件和要求。
2.对员工的综合评价。在工作分析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明确工作岗位的近期和长期目标,掌握工作的静态和动态特点,结合员工自身心理、生理、技能、专业等,与其岗位相匹配、相适应。
因此,应当在尊重个人对工作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针对每个人的能力和特点安排工作,尽量把每个人安排到最适合于他工作的岗位上,以便充分施展其聪明才智。调动员工工作、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员工的工作逐年改进,能力逐年提高。
为了建立量化的考核体系,以便使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有衡量标准。在考核标准的设计时通常遵循smart原则。它体现了绩效考核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有时限的。smart原则反映了所确定的考核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或是可计算的。由于财务指标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能完全预测未来,因此需要引入非财务指标进行补充。非财务指标被认为能反映未来业绩的指标,其无法量化,包括反映企业技术进步、员工管理、客户意见、经营过程等。良好的非财务指标的设计和应用有利于绩效管理的实施。
绩效管理通过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使员工成功达到目标并取得优异绩效,从而改进与提高公司绩效水平,以保证企业以最佳途径和方法完成特定的使命和目标。因此,绩效管理在现代管理制度中,所体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绩效管理论文【第十篇】
一是绩效意识淡薄,绩效理念尚未树立。无论是预算单位还是财政部门业务科室对于“绩效”一词的认识不够,理解不足,他们认为财政资金的使用只要做到合法、合规、合程序,不挪用、不挤占就无可厚非,而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往往不加关注,这使得预算单位在填报绩效目标时应付差事,业务科室审核绩效目标也得过且过,在我们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尤其是整体评价时或多或少遭到相关部门的不配合与不理解。
二是整体评价难度较大,今年晋城市选择十个预算支出进度缓慢的单位开展部门整体评价,由于这项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首先是预算单位的不配合无法深入展开;其次对于整体评价所涵盖的内容理解不透彻以致于出现“走偏路”现象,在评价中只重点关注单位财务状况而没能从全局着手进而发现部门存在的实质性问题;最后整体评价报告的撰写,没有模板可循,没有格式可依,全靠自己摸索,很难形成系统性。
三是第三方力量薄弱,晋城市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没有充分利用第三方的力量,绩效目标与自评报告的审核完全有财政部门去完成,而重点项目评价和整体评价虽然实行第三方评价的方式但并不是完全的独立评价,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一方面晋城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起步晚,还处于发展阶段,完全依靠第三方进行不具备现实条件;另一方面晋城市属于小型城市,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人才资源匮乏,有专业素质和水平的学者专家寥寥无几,因此对推进晋城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推进晋城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晋城市预算绩效管理已初步成形,所有工作都已覆盖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考虑到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运用一套覆盖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并与预算和国库对接的软件系统已势在必行。这样不仅有助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同时还可以使晋城市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更加系统、规范、高效。还可以将县市两级工作联合起来,便于市级财政部门对县级财政部门进行工作指导,也便于两级相互借鉴,共同促进晋城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是实现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再造,积极借鉴和吸收一些先进省市的经验,首先建立项目备选库,实行项目申报全年无时限,项目申报不再受预算编制时间限制,只要项目申报时进行绩效目标填写并审核通过即可进入项目备选库,只有进入项目备选库的项目才可纳入预算,这样绩效目标的'填报和审核将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避免在此环节草草了事;其次积极探索事前评估,对每年预算单位申报的项目在预算编制前进行评审,对于不合理的项目进行取缔或者核减项目资金。最后,探索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的多样化,新修改的预算法提出编制预算要参考“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预算绩效管理的所有工作都是以“评价结果有应用”为落脚点的,结果得不到应用,那么无论绩效目标还是绩效监控以及绩效评价都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不仅要把绩效结果与预算编制紧密结合,还应实行绩效问责和绩效奖励。
三是充分利用第三方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绩效管理如果直接由财政部门对预算部门将有失公平,第三方参与则有助于预算绩效管理的公开、公平、科学。所以晋城市应逐步实现绩效目标和项目自评以及重点评价由第三方独立进行,财政部门只负责引导和监督。此外,晋城市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聘用外地高素质专家对晋城市申报的绩效目标和项目自评进行书面评审并出具评审报告,以弥补晋城市人才资源短缺的不足,使评审结果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