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感动中国人人物事迹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样例(优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感动中国人人物事迹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样例(优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感动中国人人物事迹颁奖词【第一篇】

感动中国人物陆鸿有什么事迹?感动中国

2022年度

人物陆鸿颁奖词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实用感动中国人人物事迹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样例(优质5篇)”,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3月4日晚,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来自江苏苏州的陆鸿入选。陆鸿是残疾人创业者的代表,他背后的故事太励志。

01

招工时残疾人优先入职

源于他此前的经历

在江苏苏州吴江区平望镇,有一家相册工厂,招工时残疾人优先入职。这个特殊的要求始于老板陆鸿自己的经历。

陆鸿一岁时生了一场大病,从此成了脑瘫,他的小学和初中时光也因此在痛苦中度过。每次上体育课,同学们都去操场上开心地跑跳,只有他孤零零地坐在教室里。“同学都模仿我走路,每次体育课老师都不让我上,真难受,我想钻到桌子底下。”

初中毕业,陆鸿去找工作,单位负责人拒绝了他,“厂里那个人跟我妈妈说,你看看你儿子这副样子,他能干什么。”那时正值酷夏,陆鸿却感到浑身冰冷。他埋怨天、埋怨地,甚至埋怨妈妈,为什么要生下他。

万般无奈之下,陆鸿只能去叔叔的厂里学敲白铁皮。为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学会了骑自行车上下班,每天往返50公里。在路上,他不知摔过多少次跤。由于手不灵活,手指经常被敲出血,陆鸿也咬牙坚持着。渐渐地,陆鸿的手艺越来越好。

02

他从摆地摊开始创业

“不愿成为家人的累赘”

由于父亲病重,花光了家里的积蓄,陆鸿的收入不能给家里带来太大的帮助。父亲离世后,陆鸿决定撑起这个家,开始创业,“我不愿当家里的累赘”。

陆鸿的创业从摆地摊开始,他修过自行车,开过报亭、电话亭和碟片店,收入却依然微薄,直到他开照相馆。

刚开始,顾客看见是一个脑瘫患者给他们拍照,十个人里有九个都会转身离开。为了留住顾客,陆鸿承诺不满意就免费,并苦练了一手修图的绝活。凭借着技术与认真,陆鸿打动了顾客,照相馆的生意越来越好。

不少顾客问陆鸿,“你有照片,怎么没有相册?”这启发了陆鸿,他决定开始制作相册。

遗憾的是,这次创业并不顺利。陆鸿投入的几十万元打了水漂。但他没有气馁,这次经历让他懂得了怎么去面对对手、面对困难。

03

开办工厂、招残疾人

“想证明残疾人不是不行”

2017年,在苏州市吴江区残联帮助下,陆鸿开了一家相册工厂,并吸纳残疾人就业。短短几年时间,他的相册厂从家庭作坊,发展成为正式企业。

后来,陆鸿的工厂里有40多名员工,其中30多名是残疾人。“残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我希望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岗位,让他们把自己的光给发亮。”陆鸿想证明,残疾人不是不行。

疫情期间,陆鸿的工厂一度停工,独守空厂的他坚持给工人们发工资。

随后,陆鸿购置了近500万元的机器设备,在员工们不能来上班、人手紧张的情况下,这些机器保证了工厂的正常生产。陆鸿还带领员工做自媒体、开网店。

在陆鸿的带领下,工厂2021年的营业额约1000万元,2022年营业额近1400万元,比疫情前翻了整整一倍。如今,陆鸿的工厂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

未来,陆鸿希望能继续努力,“从被帮助转换成帮助,为社会作贡献。”

有人一生迟疑,从不行动;

而你从不抱怨,只想扼住命运的喉咙。

能吃苦,肯奋斗,有担当,

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

如一株小树在万木前迎来春光。

在阴霾中,你的笑容给我们带来力量。

陆鸿:人生贵自强

江苏小伙陆鸿,幼时因病导致脑瘫。埋怨过、消沉过,但不愿成为家人累赘的他,开始摆摊、开店、学影视后期,练就一手绝活。2017年,他带领残疾人做自媒体、开网店。如今,他的工厂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永不服输!”

感动中国人人物事迹颁奖词【第二篇】

张纪清事迹

张纪清,74岁,江苏江阴市市民。

20xx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0xx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0xx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0xx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xx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0xx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感动中国人人物事迹颁奖词【第三篇】

3月3日晚八点,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张顺东夫妇入选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名单。他们登上央视领奖,颁奖辞让人泪目。

20xx—20xx

《感动中国》

陪你走过了20年

感人的故事历久弥新

感动的力量经久不息

请记住这些

平凡却闪亮的名字

他们是故事的主人公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但他们用残缺的身体,书写了世间最美家庭的模样。他们用辛勤的劳作,把儿女养大成人,他们用坚强的意志,甩掉了贫困帽子,创造了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张顺东1974年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他6岁放羊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了右手,双脚重伤。19岁那年,他认识了邻村的姑娘李国秀。

1993年,张顺东、李国秀喜结连理。

庄稼人,有耕种才能有饭吃。两个人只有一只手,他们有能力、有决心面对以后的生活吗?

张顺东:生活不是说等出来的,是靠干出来的,夫妻同心,黄土才能变成金。

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健康的孩子是安慰,更是这个家庭的希望。李国秀说,别人的孩子用手抱大,而我们的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

一双儿女渐渐长大,原本仅够填饱肚子的生活,越来越捉襟见肘。

每天天不亮,村里人还在睡梦中,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就开始忙碌了。想让日子好一点,就要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李国秀练出了绣花的本领贴补家用,他们养殖的鸡鸭猪仔也越来越多。

张顺东:勤劳奋斗去干活,是一个丈夫应该去做的,更是一个父亲应该去做的。

懂事的女儿没有辜负父母的厚望,考上了师范大学。但同时,张顺东原本受伤的两只脚因为过度劳累而溃烂,不得不先后截肢。命运再次给这个不幸的家庭以沉重打击。

截肢后的张顺东没有倒下,装上假肢继续耕作于田间地头。夫妻二人更加珍爱对方,你就是我的手,我就是你的脚。

坚强,自信,乐观的张顺东、李国秀,没有向命运屈服,在困苦中相互扶持,相亲相爱。

李国秀:我觉得人再苦再难,不能没有希望。

在乌龙镇,张顺东夫妇身残志坚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只要有需要,村民们都会来搭把手,国家又给报销了两万多元医药费。20xx年,在国家危房改造资金的扶持下,家里盖上了新房,年收入逐步提高,张顺东家成为村里最早一批脱贫户。

张顺东:汗水不是白流的,总有收获。

如今,他们的女儿大学毕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也有了自己的宝宝,四世同堂,尽享天伦。对张顺东、李国秀而言,因为加倍努力了,所以倍感幸福。

感动中国人人物事迹颁奖词【第四篇】

我看了20xx,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心中是一片激动与期待。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神,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并善良而有质量的活着的时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气。

“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陈晓兰,她无私无畏地坚守医德,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良知。陈晓兰曾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超过20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在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陈晓兰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良知,这是白衣天使的良知,一个医生所具备的基本良知,然而我竟惊讶地发现,在中国,这种良知竟少得可怜。陈晓兰现在已经不能再穿上白大褂,不能她当她喜欢当的医生,不能帮助人们救死扶伤。然而这个勇敢执着的医生,却拥有着高于常人的品质和精神。在全中国人的心中,她是我们最负责,最好的医生!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也许我们身为人民教师,无力是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

感动中国人人物事迹颁奖词【第五篇】

感动中国人物杨宁事迹颁奖词(一览)

感动中国人物杨宁事迹你知道吗?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杨宁颁奖词是什么?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实用感动中国人人物事迹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样例(优质5篇)”,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3月4日晚,央视播出《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留在城里,还是回到小山村,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我彻夜难眠。大苗山养育了我,或许我可以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出一份力呢?”

2010年7月,大学毕业的杨宁在收到南宁市一家农资公司录用通知的同时,也了解到家乡正在选聘大学生村官。几经思考,杨宁下决心回村里当一名大学生村官。

到村任职的第一天,杨宁就换上了一双解放鞋,走村入户、了解民情。纾困解难,只能治标,无法治本,杨宁开始思考怎样帮助村民彻底摘掉穷帽子,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杨宁(右)到田间地头与村民谈心。柳州市纪委监委 供图

咬住产业不放松。杨宁尝试种植葛根,搞养殖,一番折腾下来,有赚有亏。2017年一次下村入户走访时,她发现一位阿嫂家里有一种紫色的糯米,询问得知这是苗家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一种叫紫黑香糯的独特品种。后来经过了解,种紫黑香糯的收益是普通糯米的两倍。

为发展特色水稻紫黑香糯,杨宁把婚房卖了。全村60多户贫困户跟进,大力发展“稻+鸭+鱼”共作模式。一年下来,每亩增收1500多元,极大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身处大苗山,目光却投向山外。2016年7月,杨宁看到村里的西瓜品质好,但没有销售渠道。她灵机一动,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泉水灌溉的高山西瓜”,很快就帮群众卖掉了西瓜。

杨宁(右)带领苗阿嫂种植泉水西瓜喜迎大丰收。柳州市纪委监委 供图

跟着市场走,杨宁创办了“苗阿嫂”品牌,通过品牌销售农产品,实现户均增收3200多元;带领农村创业青年成立了“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三年来销售贫困户特色农产品900多万元。

杨宁在“苗村倌”电商服务中心里摆放货物。廖子渊 摄

在上级党委领导下,杨宁带领全村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江门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8000多元,全村实现整体脱贫摘帽,杨宁也被村民一致选为村党总支部书记。杨宁也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广西勤廉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成为大苗山的骄傲。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杨宁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代表登台领奖。

党的会议期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党代表通道首场采访活动上,杨宁讲述了自己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故事,让人不禁称赞:“这个广西女孩子家家,得!”

此外

杨宁还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当过北京冬奥会火炬手

上过春晚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杨宁的颁奖词是:连就连,连上书记结对子,莫看女娃年纪小,敢卖婚房种新田。连要牢,担子虽重娃敢挑,苗乡今年多喜事,紫了糯米撑荷包。牢又牢,党和乡亲我作桥,后有党员千千万,不怕弯多山又高。

2010年,杨宁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安陲乡江门村,当起了大学生村官,在村里一干就是6年,用心为村里的老人、残疾人、瘫痪病人、留守儿童等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赢得了群众的真情拥护。

她在6年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后选择留在基层,带领村里94户326人成功脱贫,实现整村摘帽。她带领贫困户发展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特色产业,成立泗维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销售农产品900多万元。

48 2426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