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第一篇】

1.个人原因

(2)缺乏积极心,认为当上了老师就可高枕无忧。受到社会上就业难情况的影响,一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较为安逸的教师职业,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逐渐增加。但一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师这职业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选择这职业犹如捧上了“铁饭碗”,课堂上随便应付,课后就可放松休息,容易自己满足,缺乏积极心。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没有加强重视,缺乏一套完整的教学激励机制,青年教师在安逸的教学环境中缺乏奋发上进的精神。

2.学校原因

(2)高职院校生源素质较差,打击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我国一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学校转变而来的,办学时间不长,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所招的生源也都是分数较低的学生。到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在学校得过且过,缺少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面对懒散的学生,青年教师根本提不起教学积极性,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不良的影响。

3.社会因素

虽然国家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但受到多方面不良因素影响,教师地位始终无法提高。在社会上公众舆论中,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比较看好普通高等院校,而对高职院校存在着偏见,导致高职院校在招生、资金或者审批各项设施等都较为困难。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审、岗位考核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压力,而且由于工作时间不长、职称和工资都较低,面对这些现实问题的影响,大大打击了他们教学并不断自己提高的积极性。

1.对自己重新定位,对教师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青年教师要面对各种困难,让自己全身心适应并投入这项工作,首先,就要对自己重新定位,对教师这一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师范院校要改变教育方式,加大教育力度,在青年教师尚未踏入职业生涯前,在师范院校学习时就让他们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避免他们在步入职场时不知所措;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相关教育培训,青年教师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高职院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定合理的奖赏制度,对青年教师多鼓励、多支持,在教师面对困难时,要尽量帮助他们,让他们真正融入职业院校这个大家庭,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树立自信心,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更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勇于探索,奋发向上,让理想的职业生涯得以实现。

2.有计划地制定目标,让院校和教师共同发展

高职院校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办学目标,带领广大青年教师共同努力,激发起他们的职业生涯动力,鼓励青年教师以院校大目标为方向,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人发展目标,激励自己向着这目标不断学习,不断自己完善,将自身发展目标和院校的总体目标互相结合,以共同谋求更大的发展。院校要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找到归属感,也让他们的职业价值得以体现。

3.根据青年教师自身特点,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和制定目标相同,要立足于现实,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来完成。院校要从青年教师所学的专业、他们的性格、兴趣及职业目标出发,对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一份和院校长期发展目标相符合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总而言之,让整个社会都共同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地位。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要在多方面对他们进行鼓励和支持。从入职到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是高职教师重要的转折时期,院校要对这个时期的教师群体多给予关注,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设计并有效管理,从各方面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让他们顺利步入职业生涯的成熟期并向良好方向发展。

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第二篇】

从20xx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城沙二小从事体育教学工作。

为能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活动,并通过参与活动,努力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合格和优秀人才,本人特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做一名有思想、有见地的教师;做一名师德高尚、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被学生和社会称道的教师;做一名有一定理论功底、科研能力、专业技能的教师。

特制定以下学习计划:

发展的模式:“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的学习和准备——实践和行动研究——总结提升”。

1、学习理论,主动积累。

“乘机安全小贴士”安全出行要重视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好好想想,看哪里做的不对。这样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也会让自己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会有深层的认识。另外,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因而经常做好读书笔记、写教学反思可以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每学期结束自己检查,落实情况,作为教师业务学习的目标之一,以促进学习深入。

2、制订计划,自我规划。

立足个人发展,通过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做到有目标、抓落实。根据自己制定的目标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把握教师的整体发展方向。根据所教学科和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研究目标,按照规划努力进行自我培训和科学研究。

3、精于思考,勤于笔耕。

每学年撰写至少1篇论文、1篇好教案、1篇案例分析,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市区各部门组织的论文、教案等评比。

4、认真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

通过《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教育报》等刊物的认真学习,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在集体备课、课堂观摩、小组交流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中领悟适合现代教学的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

5、坚持参加中小学继续教育学习。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要想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通过三年对规划的逐步实施,应达到如下预期效果:

1、学习专业化知识、提高专业化技能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

2、能够产生比较强烈的自我提高欲望。

3、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开端。

4、努力争取成为学科带头人或骨干。

5、成为思想素质高,改革意识强、专业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水平高的教师。

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第三篇】

2006年9月

一、教师职业生涯

要了解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是生涯、职业生涯、教师职业生涯。

何谓“生涯”?就是人一生发展的综合性目标,它是以职业为中心,但又不仅仅限于职业层面,还包括所有人生角色(情感生活),如家庭:子女、配偶、父母;学校:领导者、学习者;职业:管理者、生产者;社会:公民、消费者、休闲者、退休者等。是对生涯的自我认知、自我了解、自我肯定、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

生涯规划即一个人生涯过程的妥善安排。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职业经历过程,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承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

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作为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因此,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有关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对教师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设计,对成长阶段步骤以及环境条件的考虑。

二、教师的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的关系: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现代流行的概念。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它既指专业素质各个方面(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一起成长,也指一个有步骤和阶段性的成长过程。教师职业生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上位概念。它们的区别,只在于生涯包含的内容更广,它不仅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目标,还是从心理、生活、精神的层面提出目标,使发展目标带有情感和价值性。

霍利(holye)曾明确地把教师专业化界定为二方面的内容: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以及与其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景中。“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纬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和技能

林崇德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可分为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本体性知识有四个要求:一是对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二是既懂得本学科的历史,又掌握该学科的新进展;三是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四是能够把本学科知识变成自己的一种学科(学术)造诣,并能清楚表达出来。教师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的基本保证。

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它能满足每个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的学科知识;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科知识,如学习教育哲学就需要思维哲学、伦理学、社会学、认识论、社会哲学等学科的知识基础。从而提高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现实(发展中最新的)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师知识面的宽窄有关。关于教学的传统研究常把教学看成是一种程式化的过程,忽视了实践知识与教师的个人特点。实践性知识的积累需要教师有反思型思维和教学能力的具备。

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这种知识必须是广大教师所补充和发

展的。包括: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定的知识。

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是不够的,教师要研究和更新自己知识的性质、范式、组织和内容,以保证教师这“一桶水”不是“死水”,而是源源不断的流水,给学生的“一杯水”也是长流不息的“新水”。

教师的专业技能:

教学能力、教学技巧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监控能力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教学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方法策略、分析判断、掌握处理、了解设计。

教学操作能力语言、非语言表达、选择运用媒体,教学过程、组织管理、教学评价。

四、教师生涯发展的影响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比较大,主要表现对学生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具有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同时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同时具有职业的认同感,有职业精神,有积极的心理取向。能接受一定时期的继续教育和参加各种在职进修活动,不断增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使自己能灵活的运用最适当的教材、教法,提高职业素养,让学生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因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生理反应。

职业倦怠有多方面的症状和表现。首先,精力耗竭。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早晨去上班常常感到畏惧。其次,人格缺失。对学生抱消极态度,有意减少甚至断绝与学生的联系,见到学生也不理睬。第三,成就感降低。对自己的工作常常看不到成就,对困难不愿努力去克服,甚至产生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

职业倦怠不是由某一个事件造成的,而是由日常工作中的挫折、焦虑、沮丧日积月累造成的。职业倦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难以突破的恶性循环。我们发现,在教师中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种:

1.职业因素。3.个人因素。

2.工作环境。4.社会因素。

第三,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关注人的优秀品质,也就是关注健康的人格。

幸福与财富无关。幸福的人不一定是富人,一个穷人也可以是很快乐的。积极状态的人不一定富有,但一定是幸福、快乐和乐观的。

五、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

费斯勒依据多年研究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提出了一套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论。

1.从事教师职业前的准备阶段准备期

2.引导与自我调适阶段适应期

3.建立教学能力阶段发展期

4.热心成长阶段

5.生涯挫折阶段创造期

6.稳定停滞阶段

7.生涯低落阶段

8.生涯引退阶段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主要阶段及特点

教师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

1.准备期(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阶段。)

这个阶段教师的素质的特点

第一,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

第二,知识和经验具有一般化和表面化特点。

第三,形成做教师需要的一部分独特的优势素质。

2.适应期(最基本、最起码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素质的阶段。如:工作环境和工作常规,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备课,上课,带班当班主任,等等。)

这一阶段教师的素质特征有:

第一,在知识上,开始形成实际的、具体的、直接的知识和经验。

第二,在能力上,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开始初步形成。

第三,在素质上,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项目还不够全面和平衡。

3.发展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后,继续锻炼自己能力和素质,使达到熟练程度。)这一阶段教师的特点是:

第一,在素质水平上,向熟练化、深广化发展,专业化水平提高。

第二,在素质项目上,向全面化和整体化方向发展。

第三,在素质倾向上,从注重教的方面向注重学的方面转变。

4.创造期(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自动化的工作进入到探索和创新的时期,是形成自己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

这一阶段教师的特点是:

第一,在素质上,发展创新性素质。

第二,在活动上,具有探索性。

第三,在成果上,注意理论总结的工作,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六、影响教师生涯规划的因素来自三个方面: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社会行为,它既是有目的的行为,又是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进行的行为。

1。来自主观方面,如个人的人格、个人能动性的发挥等。主要是个人的智力、性向、能力、兴趣、成就、价值观、学历、资格、经历。

2。来自客观方面,即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机遇、机会等。

3。不可预期的因素。

规划的基本框架:

确定个人的生涯目标

反思自己承担的工作

确立实践与探索方向

乐在工作

享受家庭生活

安排正当休闲活动

参与社区服务

准备退休生活

七、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能力状况:哪些能力强?能力弱?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缺乏哪些能力而感到困难?

学校环境。学校给我的工作和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有利的条件,我利用否?对不利条件我能否克服和避免?(物质环境、人际环境、信息环境)

第三、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反思

反思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较长时间的反思,比如一个学期或者一周;一种是对一节课的反思。教学活动的反思是自身素质反思的具体化,同时,教学活动的反思,能及时地进行教学的调控,矫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很有价值的。

反思的内容包括:

教学的经验、优点、成功之处。

教学的教训、问题。

教学的类型和风格特点等。

第四、成长历程的反思

有助于增强自己的生涯意识、成长意识、发展意识,了解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反思的内容可以包括:

我现在在成长阶梯的哪一级?我的成长历程经过了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各自解决了什么问题?有哪些成长的经验?还有哪些成长的问题和障碍?有哪些关键性因素影响了自己的成长?自己未来成长的可能性有哪几种,各自的可能性有多大?我的终极的愿望和需要是什么?我要到哪里去?什么道路最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等。

自我反思的方法:

日志和日记

与同事或领导对话

填写问卷调查表

召开学生座谈会

定期听家长的意见

检查学生的作业

出席会议与研讨

参观考察与观摩

听课、教研、培训

成长自传

八、自我定位与目标设计

自我定位(符合实际又有挑战性的定位。)

目标设计的内容,可以从两个角度分:

一是时间角度,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目标是不同的,也就是要设计阶段目标,阶段目标主要是各个成长阶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当然,除了阶段目标,还首先要有一个总的目标。

二是项目角度,在教育工作中(德育、教学、科研),有许多方面和项目,比如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教材开发、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革新、课外活动指导、某个问题的实验或科研等。生涯主要目标设立:

工作目标:在工作或职位上所努力追求的理想。

生活目标:有的以桃李满天下为生活目标,有的追求良好人际关系;有的想「教而优则仕」等。进修目标:学位进修和一般培训、研讨计划,以增进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

休闲目标:以调剂身心,减轻工作、生活中的压力等。

退休目标:届临退休年龄时,应事先规划好退休后的目标,参与社会服务,或是培养其它专长,以防止老化现象。

良好的教师生涯规划,主要目的在于增进教师的持续发展和成长,终极目标是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和愉悦,并建立教师的教育专业地位与形象。

从社会的角色期望而言,身负教育下一代的神圣使命,一位能做好生涯规划的教师,必能有目的、积极主动并快乐地投入教学,使学生学习具有效率,促进健康发展。

每个教师都需进行生涯规划。这样才能把握自己的生命,做自己生命的设计师,真正为学生和自己的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活力!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教师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由于压力和挫折,使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甚至有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专业发展及家庭的和谐,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发展。

提出了专业化过程的14个特点:

掌握理论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实际运用知识;能进行超越专业的自我提高;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获得正规教育;对能胜任实践工作的人授予证书或其他称号;专业亚文化群的创建;用法律手段强化专业特权;公众承认的独特作用;处理道德问题的道德实践和程序;对不符合标准的行为的惩处;与其他职业的关系;对用户的服务关系。

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第四篇】

(三)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角色适应

第一节 教师角色 角色的概念

角色是指处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对他提出的要求,借助自己的主管能力适应社会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它包括三种含义:作为一种行为模式,每一种社会行为都是特定的社会角色的体现;作用一种社会地位或身份,角色行为真实的反映出个体在群体生活和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作为一种社会期望,角色是符合社会期望的,按照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责任和义务去行动。角色理论包括角色学习、角色知觉、角色扮演、角色期待、角色冲突和角色技巧等。

教师角色

新课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期望,课程改革必定引起教师角色的巨大转变。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面对学生时,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在面对课程时,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变成课程的研究开发者;在面对同事及家长时,由孤军奋战变为教育协作者。

第二节 教师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角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个人不能同时满足对其有意义的多种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的角色时所出现的矛盾称为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的形式有:角色间冲突、角色内冲突、角色混淆、人格与角色的冲突。

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

由于教师角色责任的弥散性、社会对教师角色期望的多重性、教师角色行为的复杂性与教师角色承受外在压力的脆弱性等因素,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职业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

教师角色冲突的广泛性及造成后果的严重性,不能漠然视之,要客观分析、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探讨恰当解决教师角色冲突的对策。

第三节 教师的角色适应

所有的社会角色,都由特定的时代和具体的生活方式赋予,这意味着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化,社会中各种角色也必须随之发展变化,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动的社会,这就是角色适应。

教师角色适应的内容

教师对角色的心理适应分为三个层面:角色形象适应、角色职责适应、角色的自我人格适应。

教师角色的发展

早在80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想国际教育局提出的报告就揭示了教师的角色转换一般趋势: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履行多样化的职能,更多的承担组织教学的责任;第二,从一味的强调知识的传授变为着重组织学生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区内部的新知识资源;第三,注重学习的个性化,改进师生关系;第四,实现教师之间更为广泛的合作,改进教师与教师的关系;第五,广泛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必需的知识与技能;第六,更密切与家长和其社区成员的合作,更经常地参与社区生活;第七更广泛的参与校内服务和课外活动;第八,削弱加于孩子们身上特别是大龄孩子及其家长身上的传统权威。

教师角色训练

角色训练是角色适应的一种有效方法。角色训练是指按照角色期望,设立模拟情境进行训练的过程。教师角色训练的主要目的是矫正不符合教师角色期望与要求的心理与行为,加强符合教师角色期望与要求的心理与行为。教师角色训练应注意的问题有:教师角色训练应以真实、时效为主,不能流于形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角色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也要有训练结果的检验及过程的反馈;角色训练时要避免新的角色混淆,尽可能使角色行为与自己的个性特点大致接近。

教师角色实现的条件

教师角色的转变的实现,实际上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它受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是教师角色转变实现的外在环境条件,社会是间接地大环境,学校是直接的小环境。个人因素是教师角色实现的内在条件。

48 725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