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年级体育教学总结人教版汇聚【优秀4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3年四年级体育教学总结人教版汇聚【优秀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四年级体育教学总结人教版【第一篇】
《渔歌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味优美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阅读中认识 “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其悠闲自得的心情。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古诗词,对古诗词有所了解并掌握了相关学习方法。 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习《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古诗词的学习应充满一种诗情画意的美,让学生尽情地徜徉在古诗词中,诗意地栖于课堂,别具一番情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络查找,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诗意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先放松一下,请你看看画面,猜猜是哪首古诗,背一背。(课件出示:《江雪》《忆江南》《小儿垂钓》)
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歌中其实有一首是不一样的?(词)那什么是词呢?(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课件出示古诗)
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回忆已学古诗词,说说对词这种体裁的了解 。
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1.利用学生已有的诗词积累,巩固诗与词的区别,进一步了解词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创建学习古诗词的氛围,初步入情入境。
2.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借助搜集的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诗人及写作背景的了解,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
课件范读,营造气氛。
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
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 词语的朗读教学是理解一首词的基础,每一首词都有自己的意境,这些意境正是由这一个个的事物组构而成的,读词语便是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这些事物,为下一步对诗词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检查、指导: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读词,师生正音。
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最后全班齐读。 利用多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自读自悟,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诗词之美。其实,这也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读通,读出节奏和韵味,不仅是让学生在读中去体悟,更是通过朗读、倾听、感悟等学习方法,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四)、读中想象,理解词意
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聆听,想象画面。
2.教师归纳,课件展示词意。
、探究设疑,领悟诗情
1、引导学生质疑、师发问:
(1)、词中那位渔翁为什么在这样一个雨天还不想回家呢?
(2)、词中描绘的渔翁到底指谁?
2.学生小组交流,自由发言后,教师点拨小结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指名说)
2、指名反馈学习情况。
3. 交流:自己眼前仿佛出现的画面,尝试用口头描述或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用画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4、精读,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能理解的诗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情况:a、学生自由反馈自己理解的句子;b、指名完整地说出词意。
学生小组交流,自由发言
教师入情入境的范读,可以感染到课堂里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尽情畅游在诗词所描绘的美妙画面中。
借助文本和多媒体课件,利用多种形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绘画能力。通过自己的想象再次真切地感受诗词背后蕴涵的感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诗词的认识,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这样始终都以学生为主体,人人有机会发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利于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紧扣“不须归”,引导学生质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讨,再由教师凭借课件进行小结,使学生释疑,从而升华主题,领悟诗情。
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现在就请大家带着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江南春色的赞美之情,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词中的意境。
(出示课件)
1.配乐朗读:指名朗读,小组轮读,全班齐读。
2.配乐有感情地背诵,感悟意境。
3.
4.欣赏歌曲《渔歌子》 这部分设计了“读、背、找、唱”四个小环节,环环相扣。前三个环节,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不自觉地了解了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以便课后查漏补缺。最后那优美的歌声又让学生情绪高涨,身心都体验到了最佳的轻松感、愉快感。
七、教学评价设计
青云分校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对象:_________
评价内容 评 价 等 级 评价目的
优
(60-0)
坐姿端正 养成良好习惯
能专心听讲,主动发言 认真专注,敢于表达
能积极参与讨论,善于与他人合作 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善于与人合作
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学会欣赏和赞美 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
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语 检查课时目标达成情况
理解诗词意思并会背诵 检查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培养学习兴趣
综合评价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校内示范课,所以,在备课时我百般研磨,精心设计,力求精益求精。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而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所以,我在讲授这首古词时弱化了单一的解释诗句的意思,而是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词画交融,进入意境,体会情感。我把诗词中的景物都呈现在黑板上,这副画成为学生脱离课本进行半扶半放式的背诵关键词,使学生迈出积累语言的第一步。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把词意说得很美,生动有诗意,我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已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然后再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此外,我注重学生对课内外诗词的积累,在教学中适时穿插相关诗句,丰富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以致用。
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及上课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力图体现“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参与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使学生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这节课亮点频出,高潮迭起。教学过程中的想象画面片段写作、师生唱和《渔父歌》等环节的设置,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参与度,将古诗词的美解析得淋漓尽致,而且升华了文本内涵,引起在座师生的情感共鸣。授课效果极佳,受到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本教案配套课件下载地址:/xiao/
[渔歌子 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体育教学总结人教版【第二篇】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体育知识及技术技能差,自控能力不强,组织纪律能维持。但他们活泼好动,非常乐意参加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本学期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合理处理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学习,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储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体育内容有走、跑、跳、体操及游戏等内容,以游戏为主,将其他内容穿插其中,使学生在娱乐之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体质,还学到了简单的体育知识。
.教材的重点是游戏教材,应突出课堂上练的教学方法,难点是队列的基本动作,使学生从小就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动作方法,但是对于一年级来说是比较难做的,可采用直观教学,利用互相帮助和课外活动的方式来突破这一难点教材。
三、
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常识和方法。
1、养成正确的身体坐、立、行、走姿势。 2、队列和队形动作。3、各种跑、跳动作。五、教学措施:
1、调动全体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按时上课。 2、遵守体育课常规,认真听讲,积极学习。
3、认真备课,做到深入了解教材与教材有关的书籍及材料。做好示范和讲解,使学生能有从客观和主观上学习。
4、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灵活性,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知识起到指导,纠正学生错误为主,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5、及时进行考评,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年级体育教学总结人教版【第三篇】
教学目标:(水平目标二)
1、运动技能:能试做出后滚翻动作,能模仿做出动作全过程
2、心理健康:对学习后滚翻感兴趣,乐于重复练习
教学重点:团身要紧
教学器材:海绵块若干块体操垫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练习
1、问题(1):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设计师把车轮设计成圆形而不是其他形状?
同学:(因为圆形好看、圆形物体滚动的快……)
同学:球形物体滚动时的摩擦力比较小,所以滚得远
师:我们在练习后滚翻时一定要使身体团得像球一样,只有这样才干把动作做好,练习时大家可以好好的体会一下。
2、提出问题:在后滚翻练习中怎样使身体团紧?
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让同学提出方案
2.教师提供器材
3.分组进行练习得出可操作性的方法
三、优化评讲
1.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将本组的练习方法展示给其他小组观看
2.教师提出要求:(1)平安性(2)可操作性(3)简便易练性
3.从中可以得到几种最理想的练习手法
a.利用海绵块分别夹在下颚、两膝之间、两踝之间
b.利用红领巾将膝盖、两踝捆绑起来(合作学习)
c.双手抱膝连续团身起练习
四、同学自我诊断与矫治
1.分组练习体会这两种方法究竟是否合适
2.相互协助
3.得出结论:这三种方法都很适合与团身练习
五、发展性诊断练习
1、讲解:我们光学会了团身练习还不够,这只是后滚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我们还要借助推手翻掌贴肩等辅助动作。
2、教师示范着重让同学看清预备姿势(两脚两膝要并拢,低头含胸必需要)
3、同学尝试性的进行练习
4、教师巡回指导
六、自主性学习诊断(课堂小结)
师:在今天的'练习中大家得到哪些东西?
生:为了解决后滚翻团身问题我们想了好多种方法,通过实践我们也知道了哪些方法可以使用,哪些方法有危险。
[评析]
1、学会利用生活化的内容进行诊断
课始,在做完准备活动以后,教者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宣布课的内容,而是举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话题很简单却很吸引同学们兴趣,都迫不和待的想回答这个问题,这时候课堂气氛开始升温了,再通过做砖头和篮球的实验,一方面激发了同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课所学内容。“大家可以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也最大限度激活了同学在其他科目中所学到的知识的运用。师生可以此进行诊断,也为下面的练习做了个伏笔。
2、“降低、提高难度”、“缩短、拓展距离”,让诊断与矫治走近同学发展的真实世界
我们知道,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目前教学要求往往高于或低于同学发展实际,“好同学吃不饱,差同学吃不了”的情况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教者首先要熟透教材,要有驾驭教材的身手,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的采用“教教材”,而是要实现“用教材”的教学新理念。在《后滚翻》这课中,教者就采用“降低、提高难度”的教法,在进行团身练习时,教者没有直接让同学看完示范后就进行模仿练习,而是降低难度采用辅助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使用夹海绵块来达到“团身紧”这个目的。在同学基本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动作,将推手翻掌贴肩示范给同学看,让学得较快的同学进行练习,这样“好同学吃不饱,差同学吃不了。”的情况就大为转变,使差同学恢复学习的积极性,使好同学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只有考虑到这些,才干真正让诊断与矫治走近同学发展的真实世界里去。
3、以“胜利阶梯”为载体,提高同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胜利阶梯”强化我们同学直面学习、生活的态度,唤醒了同学自我认识、自我诊断、自我矫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意识,减少同学失败后的灰心,强化和增加同学自我诊断、自我矫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胜利后的信心。在“后滚翻练习中怎样使身体团紧?”之后,教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几种练习的方法,而是让同学根据老师所提供的器械提出各种练习的方案,他们在小组练习时,得出几种可操作性的练习方法。从中使同学懂得理论的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实践来证明这一道理,教者布置小组交流也是为了发展同学自我表示的能力。同学由于受到海绵块作用的影响,有的同学就解下自身的红领巾,利用红领巾将膝盖、两踝捆绑起来进行练习,发现同样能达到要求,虽然老师没有说,但这是他们自身想出来的方法,说明小朋友具有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引导他们。
四年级体育教学总结人教版【第四篇】
《渔歌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味优美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阅读中认识“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其悠闲自得的心情。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古诗词,对古诗词有所了解并掌握了相关学习方法。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习《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古诗词的学习应充满一种诗情画意的美,让学生尽情地徜徉在古诗词中,诗意地栖于课堂,别具一番情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络查找,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诗意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先放松一下,请你看看画面,猜猜是哪首古诗,背一背。(课件出示:《江雪》《忆江南》《小儿垂钓》)
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歌中其实有一首是不一样的?(词)那什么是词呢?(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课件出示古诗)
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回忆已学古诗词,说说对词这种体裁的了解。
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1.利用学生已有的诗词积累,巩固诗与词的区别,进一步了解词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创建学习古诗词的氛围,初步入情入境。
2.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借助搜集的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诗人及写作背景的了解,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
课件范读,营造气氛。
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
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词语的朗读教学是理解一首词的基础,每一首词都有自己的意境,这些意境正是由这一个个的事物组构而成的,读词语便是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这些事物,为下一步对诗词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检查、指导: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读词,师生正音。
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最后全班齐读。利用多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自读自悟,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诗词之美。其实,这也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读通,读出节奏和韵味,不仅是让学生在读中去体悟,更是通过朗读、倾听、感悟等学习方法,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四)、读中想象,理解词意
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聆听,想象画面。
2.教师归纳,课件展示词意。
、探究设疑,领悟诗情
1、引导学生质疑、师发问:
(1)、词中那位渔翁为什么在这样一个雨天还不想回家呢?
(2)、词中描绘的渔翁到底指谁?
2.学生小组交流,自由发言后,教师点拨小结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指名说)
2、指名反馈学习情况。
3.交流:自己眼前仿佛出现的画面,尝试用口头描述或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用画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4、精读,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能理解的诗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情况:a、学生自由反馈自己理解的句子;b、指名完整地说出词意。
学生小组交流,自由发言
教师入情入境的范读,可以感染到课堂里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尽情畅游在诗词所描绘的美妙画面中。
借助文本和多媒体课件,利用多种形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绘画能力。通过自己的想象再次真切地感受诗词背后蕴涵的感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诗词的认识,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这样始终都以学生为主体,人人有机会发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利于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紧扣“不须归”,引导学生质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讨,再由教师凭借课件进行小结,使学生释疑,从而升华主题,领悟诗情。
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现在就请大家带着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江南春色的赞美之情,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词中的意境。
(出示课件)
1.配乐朗读:指名朗读,小组轮读,全班齐读。
2.配乐有感情地背诵,感悟意境。
3.
4.欣赏歌曲《渔歌子》这部分设计了“读、背、找、唱”四个小环节,环环相扣。前三个环节,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不自觉地了解了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以便课后查漏补缺。最后那优美的歌声又让学生情绪高涨,身心都体验到了最佳的轻松感、愉快感。
七、教学评价设计
青云分校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对象:_________
评价内容评价等级评价目的
优
(60-0)
坐姿端正养成良好习惯
能专心听讲,主动发言认真专注,敢于表达
能积极参与讨论,善于与他人合作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善于与人合作
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学会欣赏和赞美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
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语检查课时目标达成情况
理解诗词意思并会背诵检查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培养学习兴趣
综合评价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校内示范课,所以,在备课时我百般研磨,精心设计,力求精益求精。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而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所以,我在讲授这首古词时弱化了单一的解释诗句的意思,而是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词画交融,进入意境,体会情感。我把诗词中的景物都呈现在黑板上,这副画成为学生脱离课本进行半扶半放式的背诵关键词,使学生迈出积累语言的第一步。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把词意说得很美,生动有诗意,我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已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然后再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此外,我注重学生对课内外诗词的积累,在教学中适时穿插相关诗句,丰富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以致用。
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及上课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力图体现“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参与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使学生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这节课亮点频出,高潮迭起。教学过程中的想象画面片段写作、师生唱和《渔父歌》等环节的设置,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参与度,将古诗词的美解析得淋漓尽致,而且升华了文本内涵,引起在座师生的情感共鸣。授课效果极佳,受到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本教案配套课件下载地址:/xiao/
[渔歌子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