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总3篇
在脱贫攻坚中,积极投身基层工作,倾心服务贫困群众,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展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定信念,值得大家学习与铭记。这样的奉献精神是否能激励更多人加入扶贫行列?以下小编整理的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1
xx村委位于xx县桂江沿岸,属第三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自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启动以来,xx就带领该村群众积极投入到扶贫开发建设当中,他针对路难行、饮水难等,组织村民实施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村级道路建设,不断加大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实施资金捆绑、整村推进、综合开发,该村水、电、路、配套到村,特色产业建设初具规模,农户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扶贫开发工作,他经常走村串寨,深入村屯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龙田村委每一寸的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本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村委其它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全体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确立了本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出台了“xx村委扶贫规划”,科学合理的确定了龙田村扶贫工作的目标、规模、重点。全面改善本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龙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做好带头人,为民办实事
回想到以前,xx村的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支部活动室建设差,几间危房,摇摇欲坠,无法发挥阵地作用,村里致富路子差,虽然有搞种植和养殖的习惯,可小农思想严重,意识不够开放,支部又没能及时为群众致富当好引路人。
xxx为及时了解情况,进入角色,他深入群众,倾听民声,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走访,克服各种困难,走村串户与农民交谈,听民声、察民情。几年来,他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重点走访了村民代表、组长、党员骨干、种养大户、困难户家庭。除了直接走访农户外。他还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分片到村民家中召开多次民情恳谈会,直接倾听群众呼声,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会后,他又及时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在村委会中集中讨论,通过他的`积极反映,外出跑项目、筹措资金。新修村组扶贫道路3条公里,全村通机耕路率达到100%;新建人饮工程3处,解决全村饮水困难260户,100%的群众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
三、勤于学习、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能力
他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利用业余时间和岗位锻炼的机会,加强对党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善于洞察新的形势,具备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积极参与干部教育培训、作风效能建设等活动。同时,他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使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升华,使理论转化为生产力,表现出良好的理论功底、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以身作则,做群众的贴心人
xxx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处处以党员的标准对照、检查、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严于律己、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处事公正,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关心群众,对同志以诚相待,善于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把切实为民办实事当作转变工作作风的头等大事来抓,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的xx村委,伴随着一条条扶贫路的延伸,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交通状况明显改善,高效农业迅猛发展;特色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自觉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难怪xx村委老百姓都说:“扶贫使xxx村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而xxx更是“快车道”上的“领路人””。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2
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全镇上下共同努力外,也与该镇扶贫办副主任陈福刚的艰辛付出密不可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制定“作战”图
从事扶贫工作以来,陈福刚克服人手少等因素,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认真梳理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制定“作战”图,做到攻坚克难,一户不漏。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他都会定期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了解家庭情况。对所有的贫困户信息建立台账,分别制定详细的帮扶措施,针对性地开展帮扶,解决他们生产生活难题。
鲜花村建卡贫困户汪太中的配偶瘫痪在床10余年,这个不屈服命运的汉子,在照顾患病妻子的同时,不等不靠,通过自己的努力,办起了生猪养殖场。
眼看日子渐渐有了起色,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爆发的非洲猪瘟,汪太中家养殖的生猪全部感染,被迫捕杀,让他损失惨重。陈福刚积极为他争取了小额贷款,购置了鸭苗,发展起了家禽养殖。同时动员他和女婿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并向县农业农村委畜牧生产站争取项目资金,完善汪太中生猪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设施建设。如今,汪太中正在逐渐恢复生产,向着小康生活迈进。
开展“志智”双扶
扶贫先扶“志”,只有从思想上根除贫困,才能在生产生活上摆脱贫困。
工作中,陈福刚开展了“志智”双扶培训、榜样面对面宣讲,典型案例宣传等活动,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内生发展动力,让贫困户由“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
双堡村村民廖正龙身体残疾,住在破烂不堪的房屋里。镇村通过走访摸排,将其纳入建卡贫困户。陈福刚联系镇建管办为其改建房屋,让他住进了安全、整洁的新居。
考虑到廖正龙身带残疾,外出务工不切实际,陈福刚细化帮扶措施,将其纳入低保兜底,鼓励他种植玉米、水稻和榨菜,还养了2头猪,当年廖正龙成功脱贫。
为了持续巩固脱贫成果,陈福刚和县交通局联系将廖正龙纳入公益交通岗,成为永平镇第一个拿“财政工资”的建卡贫困户。如今无论是下雨还是酷暑,总能看到廖正龙坚守在岗位上。
鲜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沈某,他和儿子都不勤快,通过多次教育、引导,如今儿子已在重庆沙坪坝区广达电子公司就业,沈某本人也在家种上了3亩水稻,养了30余只小家禽,同时利用鲜花村发展垫江晚柚的机会,帮助他种植几十株垫江晚柚“摇钱树”,家庭收入大幅增加,一家人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温暖送到心坎上
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陈福刚敢于担当,切实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摆脱贫困,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光辉村建卡贫困户严守尧,过去因某种原因,造成住院不能报账。了解这一情况后,陈福刚协同县卫健委、扶贫办解决了严守尧住院不能报账的难题。
罐石村建卡贫困户李和荣的父亲过世了,母亲因为一级残疾常年卧床不起,他本人也是二级残疾。在20xx年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时,通过本人申请、入户了解、镇村社评议公示,将其一家纳入建卡贫困户。将他一家三口纳入低保兜底,20xx年该户也顺利脱贫。
陈福刚在走访时,发现了李和荣会制作简单的平面广告这一特长,就鼓励他在网上招揽广告业务,在政府和联通公司的帮扶下,让他承接了一些简单的广告制作业务。随着李和荣广告制作水平的提高,他的业务走出了永平,通过帮扶干部和扶贫办的引荐,到县某广告公司就业,每个月有近3000元的工资。
喜讯频传,xx的妹妹考入了长江师范大学,免费就读师范专业,毕业后可实现稳定就业。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3
为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及非贫困户“眼红病”的思想,鼓励贫困户提高自身发展能力,找准出路,争取早日脱贫。那楼镇先后召开班子成员、全体镇、村干部、扶贫队员干部会议,决定每个乡领导蹲点一个村,利用乡村大课堂为载体,面对全体村民、贫困户开展精神扶贫:即思想教育和感恩教育活动,增强贫困户自强、自立、感恩意识。
xx率先垂范,结合开展贫困户集中遍访活动,亲自向所遍访的1250户贫困户开展感恩教育,不仅仅面向农户,更是要求所有村的村党支部书记、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到场聆听。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传国家惠农助农政策,鼓励贫困户克服困难,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通过自身努力奔小康,过上幸福生活。同时让他们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深切帮扶,感恩党在扶贫路上一个不落,让他们在思想上走出“深山”,消除极少数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学会感恩,抓住机遇,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创收致富。目前,那楼镇组织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已覆盖所有行政村(社区)。
最朴实的语言群众讲给群众听
在那楼镇那盆村的“感恩教育”宣讲活动中,因为前来听讲的村民人数太多,原先预计在村委会议室召开的宣讲会改在村委会楼前的小广场举行。脱贫户杨泽登在听完书记的宣讲后自告奋勇的拿起来话筒,分享他生活的美好变化。他说:“之前我家里真的很穷,前几年好不容易取上了老婆,生下了两个儿子,小儿子才刚满两岁,前妻因为嫌我太穷就走了,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儿子……”这时,在座的几位年纪稍大的妇女,眼眶已经湿润。“精准扶贫来了,党和政府不仅帮助我发展产业,帮扶干部介绍我到镇上的龙头企业去打工,教育资助解决了我小孩上幼儿园的问题。通过产业帮扶资金发展鱼养殖,种植甘蔗、水稻、板栗南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每月打工有多元。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又娶上老婆啦!”此时,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贫困户用他们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漏雨的房子住了大半辈子,感谢我的帮扶干部,为了危房改造的事情帮我不知道跑了多少趟,让我现在住上了新房子。”“我要感谢政府,有了教育帮扶资金,解决了我小孩上学问题,现在也毕业找到工作了。”道路通了、住房好了、产业多了、辍学少了,群众感受到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吃水不忘挖井人。忆往昔比今朝,一句句朴实的“感谢”发自肺腑,溢于言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最有力的带动群众带着群众干
同样在那盆村,脱贫户周其包演绎着一个不仅自己脱贫致富,更要带动乡亲脱贫致富的'精彩故事。周其包的两个儿子都在上大学,仅靠种地供他们上学让周其包的负担十分沉重。年初,政策的帮扶给了他希望。扶贫教育资助解决了两个孩子上大学的问题,让他放下心来发展产业。20xx年,他第一次领到了5000元的产业帮扶资金,他全部用于购买西瓜种苗、地膜、化肥等农资,种上了10亩西瓜。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周其包当年的收入就有近5万元。因为种西瓜,第二年他就建起了新房。不仅如此,附近的村民都看到了他种西瓜赚了钱,在他的带动下纷纷加入西瓜种植大军。目前,周其包带动了12户农户一起种植,其中有一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近两年,这12户都陆续新建、加建了房子,大家都亲切地将这些房子称为“西瓜楼”。
那楼镇党委宣传委员李焕鳞说:“周其包对于政府的帮扶非常珍惜,他没有等靠,而是用自己努力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他还不忘反哺乡亲,带领了一批村民一起走上了产业致富的道路。”,周其包的家里又传来了好消息,他的大儿子大学毕业在深圳的一家高新企业找到了工作,每月的工资有1万多元,他们家也真正走上了小康之路。
上一篇:版检讨书的(精彩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