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七年级数学每节课教学反思5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七年级数学每节课教学反思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七年级数学每节课教学反思篇1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崔家桥镇一中
我在上数学常规课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精神不集中、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数理知识不愿多做思考、不愿回答。面对这个现实,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办法吸引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我有以下的几点浅显的认识:
1、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应该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教师要多说“你真行!”“你讲得真棒!”“大胆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励赏识的教学评价语,使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产生他们创新的欲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2、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潜力,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结合起来,不妨讲讲一些课外知识,比如历史、时事、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共同讨论分享,增长学生的知识;
3、教学过程可以由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性探索实践转化。《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应当走过这样的过程,“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用在哪?”学生要学习新事物,除了自身对新事物的兴趣外,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价值。
如教学数轴这一课时,传统的教法是直接介绍数轴的三要素,然后应用这些特征进行相应的练习,而新的教学方法却从问题出发,研究数轴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利用已有经验,把数轴类比生活中的道路,温度计等等方式对数轴的特征进行研究;学习了其特征;再把学到的数轴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学习的成功,体会学习的功效,整个过程让学生动口,又动手,适时地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而教师只从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只以学习主人的姿态、使其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
4、课堂提问由问答式教学向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转变。
传统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师问生答的问答式教学。教师问得浅显直露,有时候会觉得价值不大,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师问生答,似乎是启发式教学,实际上是灌输另一种表现形式。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探索性思维就泯灭了,哪里还有创造能力?在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等问题状态之中,这其实很不容易。学生就能用不同的眼光观察事物并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才会在不同意见或见解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才能因自己富有创意的做法或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与成就感,才能在学习互动的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增强团队互助合作的精神。
本文地址:http:///zuowen/
七年级数学每节课教学反思篇2
《数轴》教学反思
——郑春景 教完《数轴》这节课后,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比较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意之处有以下三点: 一是温度计引入,创设情境.上课时我拿了一支温度计,学生看到后就好奇了:老师这节课要干什么呢?上课后,我说:“请一位同学来观察一下这个温度计,并报出具体度数.”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起来了,把手举得高高的,希望被老师看到。接下来我挑了一位学生上台做,其他同学也在密切的注视,完成这个小活动以后,我又向学生们问了两个问题:(1)温度计里零上几度与零下几度和正负数有何联系?就有学生迫不及待的发言:“零上对应正数,零下对应负数”,进行到这里,我就发现学生不仅积极性高涨,而且对正负数的理解也变得清楚了.(2)你能把这个温度计画下来么?学生就想:画画啊!我会.都认真的画了起来.画完以后我就告诉他们,他们画温度计的示数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知识---数轴.那么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降低了学习新课的畏难情绪.二是结合温度计的具体形象来了解数轴.引入新课以后,我让学生自学课本,在自学数轴的具体画法时,让学生回想刚才画温度计的示数过程,并让学生思考温度计怎样放时的形象最像数轴?学生就这样边自学边对比,然后长出一口气:原来这就是数轴啊!这样学生就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形象结合了起来,对于数学概念有了一个生动化的认识,就加深了理解和记忆.三是在习题的配备上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效果很好,尤其是正分数和负分数的表示上练系的很到位,使学生突破了难点。由这三点我悟出:教师在课下要多研究教材,多做准备工作,找出数学知识与生活事例的结合点,以具体化的事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觉得数学有用,那么他们肯定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是对学生情绪的调动不能做到张弛有度.在利用温度计时,虽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可是在前期学生的积极性过于高涨,以至于很难平静下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很难投入进去;二是时间控制把握不准,活动前期耗费过多时间,以至于后期时间不足,没有灵活有效的把握好课堂,这就需要我在课下时间多研究学生的心理,学会利用一些合适的语言来收放学生的情绪, 争取尽快弥补自己的不足,早日解决这些问题。篇2:7上《数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数轴
“数轴”这堂课在教学的引入部分,我主要是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呈现建立数轴的相关知识.数轴要沟通有理数(数)与直线(形)之间的联系,这涉及两个知识.“直线”作为原始概念没有提问,但出现在引例的位置关系图中或温度计中.“有理数”进行了提问,一方面是上节课的自然复习,另方面是本节课的有意铺垫.这里还特别作补充,整数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以备后面将“有理数对应到直线上”使用.
为了建立数轴的概念,本节课我提供了两个知识基础:其一是日常生活中的“数轴”实物——温度计;其二是数学中非形式化的“数轴”知识——位置关系图.它们都是通过复习有理数而自然地提出来的.这些生活实物与数学实例的共同特点是:①具有数轴的必要因素与必要形式.这主要是指具有引入数轴时要提炼的数轴的结构.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总结温度计可准确展示温度让人们方便地读出度数与其笔直的柱管、0刻度和正方向的规定,还有均匀的刻度分不开.②温度计、位置关系图是学生生活常见的,展示了教学由实际引人,学习了知识最终应用于实际生活,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数学知识(转载于:数轴教学反思)来源于实际并应用于实际.这能激发学生产生问题解决的必要性与启发性.从温度计、位置关系图中提炼出数轴,具有接受性、障碍性、探究性,这正是问题解决中所要求的问题的基本特征.③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与学习目标的完成.
教学中我由温度计的结构,再对照横躺的温度计类比引出我们可设计一条直线,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对于它上面的点,我们也可方便地读数,指出这就是数轴,并结合三要素展示画法,整个概念的教学流畅自然,而且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思考和积极地探索,使学生对于数轴的要素理解深刻,突破了难点.学生在画数轴时容易出现一些画法上的小错误,所以作为教师在示范时要同时附上几点说明: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三要素缺一不可;直线一般画水平并非只能画水平;原点可取直线上任一点但一取定就不再改变;正方向用箭头表示,一般取从左到右但并非只能;单位长度取适当应结合实际需要但一取定就不再改变,要做到刻度均匀.但简单的说教所达到的效果并不显著,所以,设置一些典型的错误画法,有针对性的对注意点进行判别和纠错,让学生辨别及时纠错、深化理解,效果好多了.
我想,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生可能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和疏忽,我们要有所准备,及时预防和纠正.但另外,我又想,如果先放手让学生自己画,让他们犯错,然后把学生自己画的数轴(特别是有错误的)展示,相互指正,以示警戒,是否效果会更好呢?我们有时侯是否也需要学会适当放手,建议下次大家都可试试.
本节课,当学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时,应让学生了解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点所表示的数并非都是有理数,以及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唯一表示出来,这点教学中有所疏忽. 1篇3:数轴教学反思
“数轴”教学反思
[日期:2009-06-19]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这一课时学习的数轴概念是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的起点,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在教学与学习中注重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与学习的重要指导思想,以后学习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和运算都是结合数轴进行的,由此可见这一课时学生学好数轴概念的重要性。
“数轴”这堂课我在教学的引人部分进行了一些修改和细化,我从“射线→数射线→数轴”一步步引入。先在屏幕上出示一个点,再从这个点引出一条射线,在射线上等距离地标上数,使之成为一条数射线,接着把数射线向另一方向延伸,就成了一条数轴。有了这样动态的过程,学生对数轴的形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1、怎样用数学语言描述数轴?
2、说说数轴有哪些要素?
3、画数轴有哪几个步骤?
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非常认真,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整个概念的教学流畅自然,而且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思考和积极地探索,令学生对于数轴的三要素理解深刻,突破了难点。学生在画数轴时容易出现一些画法上的小错误,所以我在屏幕示范画数轴的过程中边画边附上几点说明: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三要素缺一不可;直线一般画水平并非只能画水平;原点可取直线上任一点但一取定就不再改变;
正方向用箭头表示,一般取从左到右为正;单位长度取适当应结合实际需要但一旦取定就不再改变,要做到刻度均匀。这一示范和说明使他们对自学的内容进行了纠正和有效的强化,但简单的说教所达到的效果并不显著,所以,我设置了一组典型的错误画法让学生辨别及时纠错、深化理解,帮助他们真正领会了数轴的含义。我想,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生可能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和疏忽,我们要有所准备,及时预防和纠正。我又想,如果先放手让学生自己画,然后把学生自己画的数轴(特别是有错误的)展示,相互指正,以示警戒,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
本节课,当学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时,学生不但要知道数轴上给定的点表示的数,还要能把给定的数用实心点表示在数轴上。在整个数轴的教学中始终注重数与形的结合教学,在最后设置了一个实际问题,如:上海杨浦大桥主跨602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在1994年建成时居世界斜拉桥跨度之首,现名列第三。它是中国大跨度桥梁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桥梁强国之列。①上海杨浦大桥中孔跨径a、b点的距离为602米。如果以ab的中点0为原点,向右方为正方向,适当的单位长度画数轴,那么a、b两点分别表示什么数?②如果以左塔a为原点,那么塔b所表示的数是多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轴上的点表示的大小与点的位置有关”,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篇4:《数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数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5:《数轴》教学反思 《数轴》教学反思
-------木头营子中学:于占江 本人对其中《数轴》这一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悟:
一、问题的引入
在问题的引入上,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采用了以计算机为辅助手段,设计以下三种情境:a、一只老虎和一只狮子从同一地点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跑去,比较相同时间后它们所在的位置(奔跑速度不同)b、放风筝c、温度计。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并且在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情况,做出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明白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我感觉在问题的引入上问题有些简单,使学生思考的范围过于局限。没有出现比较热烈的学习气氛。所以问题的引入应加大深度,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问题的探索
在问题的探索上,我采用了师生双边活动。通过师生双边活动产生一种动态效果,使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状态下,在老师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但在整个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概念的得出上学生的总结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再处理时由于怕时间不够充裕所以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做出了解答,其实这里应由学生自己来解决,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三、习题的配备
整个习题的配备大致是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多种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并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对数轴任意两点之间的大小关系理解进一步的加强以及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在讲解完例题后,让学生互相提问,以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最后的习题配备上,让学生对两个数大小关系作出判断,并且对各种情况做出讨论,达到本节课的一个高潮。促使学生的思路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但我总体感觉习题的量不够充足,学生的练习机会较少。
四、设计思想
本课之所以这样设计,理由是:
(1)从教学目标看,数轴是数形结合的典范,也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初次出现,抽象性较高,同时它也是重中之重的概念,所以老师必须提供足够生动的背景,使学生获得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2)从教学艺术的需要看,运用生动活泼的场景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愉快地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在这种教学情景中,学生理解最深刻,记忆最牢靠。特别要强调的是:深刻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在理解、记忆、应用等思维活动过程中的强有力的支撑点。(3)在动态的演示与多种情况的归纳,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态解决问题的意识,建立运动的观点,同进也有利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4)一些感性认识的建立,也有利学生学习下一节“绝对值”的概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七年级数学每节课教学反思篇3
《数轴》教学反思
数轴是学习绝对值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数轴上的点建立其对应关系,可以用它揭示数与型之间的关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基础。此外数轴还能反映数的性质,从数轴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某个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数轴还能解释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还可以使比较大小变得更直观。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准确的画出数轴,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适当的创意,并采取了学生动手主动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的。
成功之处:
1、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布置学生预习。认真观察已准备好的温度计,是否有刻度?刻度是否均匀?所标出的温度是否有方向性?零上的温度是在温度计的上方还是下方?零下的温度呢?然后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工具,自制温度计,对比看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什么不足,能否制作出更长的温度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了激情。从而导入新课,自然得出数轴的概念和三要素。
2、根据一些学生的操作,进行了以下几点的强调:
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2)要画直线。(3)原点可以是数轴上任意一点。(3)正方向用箭头表示,一般是从左到右。(4)单位长度选取应适当,但刻度要均匀。
3、学生辨析,及时纠错。设置了一些典型的错误画法,让学生辨别及时纠错。同时让学生动笔画图,尽量让他们出现错误,互相纠正,加深理解。
4、在教会学生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同时,利用数轴得到了互为相反数的概念及几何性质,进一步强调“只有”两字的意义及零的相反数的规定。在本节的教学中始终注重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5、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动手画,解决实际的问题。如利用数轴表示据我校东300米的食杂店,西500米的车站。体验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及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并应用实际的现实。
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不会利用数轴比较大小,有时把方向标错。
2、个别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有欠缺。
3、在数轴应用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
4、若有时间再给学生一定拓展思维的空间,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七年级数学每节课教学反思篇4
“数轴”教学反思
[日期:2009-06-19]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这一课时学习的数轴概念是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的起点,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在教学与学习中注重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与学习的重要指导思想,以后学习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和运算都是结合数轴进行的,由此可见这一课时学生学好数轴概念的重要性。
“数轴”这堂课我在教学的引人部分进行了一些修改和细化,我从“射线→数射线→数轴”一步步引入。先在屏幕上出示一个点,再从这个点引出一条射线,在射线上等距离地标上数,使之成为一条数射线,接着把数射线向另一方向延伸,就成了一条数轴。有了这样动态的过程,学生对数轴的形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1、怎样用数学语言描述数轴?
2、说说数轴有哪些要素?
3、画数轴有哪几个步骤?
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非常认真,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整个概念的教学流畅自然,而且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思考和积极地探索,令学生对于数轴的三要素理解深刻,突破了难点。学生在画数轴时容易出现一些画法上的小错误,所以我在屏幕示范画数轴的过程中边画边附上几点说明: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三要素缺一不可;直线一般画水平并非只能画水平;原点可取直线上任一点但一取定就不再改变;
正方向用箭头表示,一般取从左到右为正;单位长度取适当应结合实际需要但一旦取定就不再改变,要做到刻度均匀。这一示范和说明使他们对自学的内容进行了纠正和有效的强化,但简单的说教所达到的效果并不显著,所以,我设置了一组典型的错误画法让学生辨别及时纠错、深化理解,帮助他们真正领会了数轴的含义。我想,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生可能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和疏忽,我们要有所准备,及时预防和纠正。我又想,如果先放手让学生自己画,然后把学生自己画的数轴(特别是有错误的)展示,相互指正,以示警戒,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
本节课,当学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时,学生不但要知道数轴上给定的点表示的数,还要能把给定的数用实心点表示在数轴上。在整个数轴的教学中始终注重数与形的结合教学,在最后设置了一个实际问题,如:上海杨浦大桥主跨602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在1994年建成时居世界斜拉桥跨度之首,现名列第三。它是中国大跨度桥梁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桥梁强国之列。①上海杨浦大桥中孔跨径a、b点的距离为602米。如果以ab的中点0为原点,向右方为正方向,适当的单位长度画数轴,那么a、b两点分别表示什么数?②如果以左塔a为原点,那么塔b所表示的数是多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轴上的点表示的大小与点的位置有关”,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七年级数学每节课教学反思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别强调数轴三要求。
从游戏中学数学 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如果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 学生游戏体验,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寻找规律
归纳结论 问题3:
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2,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教师可结合教科书给学生适当指导。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请学生
总结
:1,数轴的三个要素;
2,数轴的作以及数与点的转化方法。
本课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第2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教学反思: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