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书育人故事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我的教书育人故事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我的教书育人故事范文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1995年又宣告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国政府在2010年颁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在2011年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指出:儿童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增加阅读时间和阅读量。90%以上的儿童每年至少阅读一本图书”,保证儿童发展的一项有效“策略措施”是“为儿童阅读图书创造条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广泛开展图书阅读活动,鼓励和引导儿童主动读书。”可见,倡导阅读已经成为政府行为,并由此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图画故事书是通过一系列有(或无)文字的图画,为儿童讲述故事或传递信息的一种书。《饥饿的毛毛虫》这本图画故事书是美国作者艾瑞克,卡尔专门为儿童创作的。1969年出版之后,被译成47种语言,全球销量已超过3000万册。2008年该书被译成汉语,在我国出版发行。为了解我国幼教工作者对这本图画故事书的喜好倾向和价值判断,以便为今后“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优化幼儿园的课程与教材,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提供科学的依据,笔者开展了这项研究。

二、研究的过程

1 制作评价资料。把《饥饿的毛毛虫》这本图画故事书,翻拍成13张照片。编成PPTl-13;把这本书的文字内容制成PPT14。

2 设计评价表格。针对这本图画故事书的内容,编制评价表,共有6个封闭式的单项选择题,每题由5个备选答案;把评价表制成PPTl5。

3 选择研究对象。随机向G省、H省、J省、S1省(市)、S2省、Z省的幼教工作者发放评价表:依次向他们播放PPTl-15;要求他们在看完这些PPT以后,完成评价表上的各个问题;分别对这些省(市)的幼教工作者进行集体访谈,交流各自的观感。

4 统计评价表。共发放评价表72份(各省12份),回收6l份,回收率为85%;去除未完全作答的评价表,获得有效评价表56份(其中教师16份、园长25份、教研员和科研员及师训员15份),有效回收率为78%;阁上机处理有效评价表,得出各项研究结果(见图1)。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教师对该图画故事书的喜好程度。从图1可知:我国98%的幼教工作者是喜欢这本图画故事书的,其中“很喜欢”的占63%,“较喜欢”的占35%,“一般”的占2%。“较不喜欢”和“很不喜欢”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喜欢该书,主要是因为:“书的设计独特”“制作新颖”:“图画书的颜色很鲜艳”“很美丽”“十分养眼”;“图画很精美”“亮丽”;“故事很有趣”“很有意思”“很吸引人”“很有创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毛毛虫很可爱”“很好看”:“蝴蝶很漂亮”“惹人喜爱”。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主要是从图书的外表和设计、色彩和形式、内容和情节这几个方面来说明自己的喜好的。教师对优秀童书的喜好是没有国界的。2007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所做的一项调查也表明,这本图画故事书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被推荐列入100本最佳童书之中。翻

2 儿童对该图画故事书的喜好程度。从图1可知:我国96%的幼教工作者推测儿童也会喜欢这本图画故事书,其中认为儿童会“很喜欢”的占73%、“较喜欢”的占23%、“一般”的占4%、“较不喜欢”和“很不喜欢”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为儿童也会喜欢该书,主要是因为:“绚丽的色彩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新颖的图画能吸引小朋友”;“故事很有童趣”:“一些画页按阶梯状排列。小朋友很容易翻动书页”:“每个水果上都有一个小圆洞,太神奇了,小朋友肯定会喜欢的”“会把自己的小手指头伸到小洞洞里去抠一抠的”“会用手去挖的”:“毛毛虫从洞里面钻出来,小朋友看了会感到新奇的”“会开心的”:“许多食品也都是小朋友喜欢吃的”。“好吃的食物会引起小朋友的兴趣的”;“毛毛虫胖乎乎的,很可爱的”,“红红的脑袋”“碧绿的身体”,“小朋友都会喜欢看的”。“毛毛虫后来变成了一只漂亮的大蝴蝶,小朋友肯定会喜欢的”。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非常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不仅意识到艳丽的色彩、新异的绘画能引发儿童的好奇心、注意力,而且还认识到别具一格的虫洞、多种多样的食物能激发儿童的探索欲望、创造行为。这本老少皆“爱”的经典童书也受到英国人的推崇。早在2003年。英国广播公司所进行的一项阅读民意调查就表明,该书被公众投票评为英国人最喜爱的书籍。在英国人看来,这本书是一个深受喜欢的经典形象,精彩故事吸引着一代代的儿童,延绵不断。

3 该图画故事书对儿童的教育效果。从图1可知:我国91%的幼教工作者认为这本图画故事书会对儿童产生极好的教育效果,其中认为会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的占55%、“较好”的教育效果的占36%,“一般”的教育效果的占9%,“较差”和“很差”的教育效果的均为O%。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同该书对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主要是因为:“它是一本可以看也可以玩的好书”:“图文并茂”“简单易懂”:“能教给幼儿许多东西”,例如,能帮助幼儿认识“颜色”“数字”“食物”“昆虫”:“寓教于乐”,“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方式来描述自然现象:小毛毛虫怎么样变成了一只大蝴蝶。”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能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来全面认识这本书对儿童成长发展的表层价值,这是令人欣喜的。但还没有能从教育的核心和实质上,来深刻理解这本书对儿童生命教育的潜在价值。这是令人遗憾的。这本构思巧妙的图画书能把儿童带到童话般的世界里,儿童通过跟随毛毛虫自由自在地去旅行,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美妙、生命的美丽和珍贵。生命。实际上就是一段旅程。幼教工作者可以透过蝴蝶的生命周期(如从小小的卵到又小又饿的毛毛虫,再到又肥又大的毛毛虫,再到茧,最后再到漂亮的蝴蝶),来唱响对儿童进行生命启蒙教育的赞歌。

4 该图画故事书对儿童数学教育的作用。从图1可知:我国86%的幼教工作者认为这本图画故事书对儿童数学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中认为作用“很大”的占39%。“较大”的占47%,“一般”的占14%,“较小”和“很小”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可该书对儿童数学教育具有极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讲到了“星期的概念”和“数字”,“巧妙地包含了一周七天,1-7的数字”,例如,“有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从一到五”。还有“两个多星期”:它还“提到了一一对应的关

系”,例如,“星期一吃了一个、星期二吃了二个、星期三吃了三个、星期四吃了四个、星期五吃了五个”;此外它还“说到了许多量词”。例如,在星期六吃的许多东西中,就有“一颗”“一条”“一个”“一块”“一根”“一片”“一间”“一只”,等等。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能比较全面地认知这本书对儿童数学教育的具体作用:既能帮助儿童认识10以内的数字、各种各样的量词,使儿童理解“1”和“许多”及其相互关系,又能帮助儿童掌握星期的概念、时间的顺序,使儿童能知道一周有七天。哪天在哪一天的后面。数学概念虽然是儿童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但是这本书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使儿童的数学学习变得更为生动有趣,事半功倍。

5 该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健康教育的作用。从图1可知:我国80%的幼教工作者都肯定了这本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健康教育的作用,其中认为“很大”的占32%。“较大”的占48%,“一般”的占20%,“较小”和“很小”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可该书对儿童健康教育的作用,首先是因为它列出了毛毛虫一周的食谱:“毛毛虫每天都在吃水果”“每天吃的水果都是不一样的”:其次是因为它画出了毛毛虫的成长变化:“毛毛虫慢慢长大了”“越长越大”:再次是因为它写出了毛毛虫肚子痛的原因:“毛毛虫吃得太多了,肚子就痛了”,这样就会使幼儿明白“吃东西要适量”“要有节制”“不能吃个不停”“不能暴饮暴食”的道理;最后是因为它还开出了治愈肚子痛的药方:“要少吃一点”“要吃点蔬菜”“要吃一片树叶子,这样就会觉得舒服多了”。

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已发现了蕴藏在这本书中的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的多种因子,既有助于儿童理解生长发育与进食水果之间的密切的因果关系,又有助于儿童形成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肉类甜食的健康的饮食习惯。

6 该图画故事书对儿童科学教育的作用。从图1可知:我国80%的幼教工作者认为这本图画故事书对儿童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认为作用“很大”的占43%,“较大”的占37%,“一般”的占20%。“较小”和“很小”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同该书对儿童科学教育的巨大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画了苹果、梨子、李子、草莓、橘子”“有助于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水果”;还“画出了巧克力蛋糕、冰淇淋、黄瓜、乳酪、火腿、棒棒糖、樱桃派、香肠、杯子蛋糕、西瓜”“能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的食物”:此外它还“写了由卵到虫、再由茧到蝶的进化过程”“能丰富幼儿关于昆虫的知识”。然而,也有几位幼教工作者提出了质疑,“‘蝴蝶’不是从‘蛹’里出来的吗”?“怎么会是从‘茧’里出来的呢”?“是不是被作者写错了呀?”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已认识到了这本书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鲜明价值,例如,能扩展儿童关于食物和动物的知识;与此同时,还彰显了我国幼教工作者勇于质疑的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其实,早有读者对该书中“从茧到蝶”的说法提出过疑问,作者也给予了回应:我曾请教过昆虫学家。大多数蝴蝶的确都是由“蛹”变来的,但有一种罕见的帕纳塞斯绢蝶,则是由“茧”而来的。此外,作者还自嘲道:我有一个不科学的解释就是我的蝴蝶是独一无二的。我的毛毛虫是举世无双的,因为毛毛虫实际上是不吃冰淇淋等食物的。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饥饿的毛毛虫》这本图画故事书得到了我国幼教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其中:教师对该书的“喜好程度”高于其他五个方面,位居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是“儿童”对该书的“喜好程度”:排在第三位的是该书对儿童的“总体教育效果”是颇佳的;排在第四位的是该书对儿童的“数学教育作用”是很大的:排在第五位的是这本书对儿童的“健康教育作用”和“科学教育作用”是较大的。

(二)讨论

1 优秀图画故事书的选购与阅读。《饥饿的毛毛虫》这条从美国爬出来的奇妙无比的毛毛虫,一路畅通无阻地从一个国家爬到了另一个国家,已经“吞噬”了世界上无数个儿童的心。但访谈发现。我国幼儿园大多没有购置这本世界公认的优秀童书。图画故事书是儿童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我们能把这种受到教师和儿童喜爱的且教育价值极高的读物选购来,摆放在幼儿园图书馆或班级图书区的书架上。那么儿童就有机会打开图书,在知识的书本上爬行,在阅读中体验快乐。在“悦读”中获得成长。

2 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与维护。在访谈会上,许多教师抱怨,他们虽然喜欢这本图画故事书,但是他们却没有权利购买,因为只有园长才能决定幼儿园和班级图书的选购事宜。一些教师反映,他们不可能在课堂上把这个故事讲给儿童听,因为在指定的“教材”和“教参”里都没有要求讲这个故事。他们不能自说白话,增加这个故事,同时他们也没有时间去讲这个故事,因为规定的教学内容已占满了每天的日程。有些教师表示,他们会向家长推荐这本书,请家长购买后。读给孩子听。还有几个青年教师说道,这本书让他们爱不释手,他们会自己去买,在家里讲给孩子听。如果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不及时地加以纠正,那么势必会泯灭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导致幼儿园教育滞后于家庭教育的“怪象”出现。

我的教书育人故事范文2

摘 要“美女蛇”的故事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到底有何作用?我与我的同行多次探究过这个问题。有同志认为插叙的这个故事,本身无疑是虚妄的,可是由它引申出的“教训”却可以启发我们警惕美女蛇式的敌人的暗算。我认为这种看法与这篇散文的主题和实际是不符的。

关键词“美女蛇”故事;教学探究

“美女蛇”的故事本属迷信的,荒诞不经的妖异故事。从文中看,长妈妈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在于给儿童一个教训:“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这个教训是否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作者说:“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怎样理解这个“做人之险”?有同志说,这是“我”受故事的启发,认识到当时社会上处处存在恶势力对好人的迫害。这样显然不合符儿童的认识能力的实际。我们可以试想在封建时代许多成年人尚且处于蒙昧状态,何况少年儿童对社会生活是陌生的,又怎能从政治斗争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呢?这“险”应是少年儿童对妖异之可畏发出的惊叹,是“我”听了故事以后内心的反应。儿童的年幼无知,很容易轻信妖异的存在;应答一句话,都关系生命的安危,这不能不使幼稚的心灵感到人生的险恶。作品还具体描写了故事对少年产生的消极影响:“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迷信和恐惧,如象无形的绳索束缚着儿童的心灵,把天真活泼的儿童吓唬得拘谨、胆怯。这个故事还给百草园投下了一层恐怖的阴影,“长的草里是不去的”,这明显影响了“我”在百草园的欢乐生活和对自然的接触。不仅如此,作者对这个故事也是持否定态度的:“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直到现在”应指从听故事的童年起直到一九二六年写作品时的这段漫长岁月,这是用事实揭露了故事的虚妄性。作者还用亲身的战斗经历说明这故事不能引申出积极的教诫意义。“叫我的名字的陌生声音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这实质上是暗示读者,美女蛇故事是没有指导现实斗争的实际意义的。

其实,作者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我们必须紧扣作品的主题思想才能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批判了矛头是对着封建教育的,其锋芒则是对着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儿童教育。作品描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生活场景。有关百草园的描写,反映了学前期的儿童生活情趣和那个时代儿童接受的一些学前教育;有关三味书屋的描写,则再现了十九世纪末期中国封建启蒙教育的情景。作品回忆了三位曾经教育过“我”的人:长妈妈、闰土的父亲和私塾先生。写了与这三个人有关的三件事: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的活动,问“怪哉”虫的故事。作者描写的这些人和事,都是反映封建时代的儿童教育,都是从他们怎样教育儿童这个角度来写的。“我”问“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表现了儿童热切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私塾先生不仅回答“不知道”,而且“脸上还有怒色”,这说明塾师只是强制学生整天死读硬记,容不得学生独立思考,探讨问题。作者借此批判了读死书,死读书的封建启蒙教育。闰土的父亲对儿童的教育却不同,雪地如何捕鸟,他是身教,亲自示范,要他说明“得失的缘由”,他指点你,中肯地分析毛病之所在,态度亲切和善,这正好与塾师形成鲜明对比。据此,我认为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也是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鲁迅儿童时代是由长妈妈管带的,她是鲁迅的首任教育者。我们从《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得知,长妈妈曾经教导他遵循许多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习俗、规矩,讲了许多歪曲了的“长毛”的故事,不言而喻,也讲过一些教诫性的怪异故事,而美女蛇故事仅是其中之一。对于这些充斥着封建和迷信的说教,鲁迅当时就颇为反感。他在文章中写道:“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应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鲁迅对束缚儿童思想的封建习俗、规矩尚且有所抨击,对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荒诞故事必然会予以批判。作者笔下的百草园,确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乐园,其中种种绘形绘色的描述,充分表现了儿童的心理、爱好和情趣。百草园快乐的生活情景与三味书屋那种囚笼似的枯燥生活构成鲜明的对比。但是,插叙的这个美女蛇的故事却没有这种对比和衬托的作用,因为这个故事是无法使“我”“乐”的。因此,作者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在于反映封建时代一种学前教育,是为了揭露封建迷信教育对儿童幼小心灵的毒害,同时也是对这种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批判。总之,我认为要正确认识美女蛇故事在文中的作用,应紧紧抓住作者批判和否定封建的教育方式和内容这个意图,结合这篇散文的主题才能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我的教书育人故事3

关键词教学;德育结合;思想教育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育和教学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另外,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一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而现在的学生与原来有很大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既突出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渗透德育教育的因素,是每个有责任感的教师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我想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依据学科特点,挖掘德育因素

任何一门学科都蕴含德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突出学科重点的同时,要善于找出德育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我利用学生事先准备好的小国旗,让学生量出国旗的长与宽,然后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小数的加法时,根据统计表中出现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赛中,中国队两名运动员获得了冠军这一事实,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呈现出领奖的那个时刻,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经常学习,积累素材,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育部即将出台的《教师教育标准》中确立的“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原则,充分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当然,这里的学习,不仅指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包括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的学习。教师需要经常自觉地学习,积累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穿插这些故事,既可以让枯燥的数学知识有趣,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教学了有关圆周率的知识后,借助课本中有关对祖冲之的介绍,再补充一些祖冲之发奋学习的故事,既丰富了数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更主要的是激起探索的欲望。这对于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再有,教师在拓展计算,如,1+2+3…+10=?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这类题简单方法的由来,这自然就少不了对高斯的介绍。学生在对高斯的了解中,慢慢就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喜爱和探索的欲望。还有,适时介绍陈景润、华罗庚等的故事,加强孩子们对数学的热爱。

三、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里讲过很多这样的问题:教育的奥妙就在于,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能够及时的出现在他面前;他还讲过,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要走近他,帮助他进行分析,给他创造条件,努力使他成功,并且使他产生成功感。因此,教师只有经常和学生交流,才能及时了解他们心中的问题或困难,从而给予适当的方式帮助解决。如:在我教学的班级中,有一个女生,平常学习不错,发言也积极,可一段时间上课时这女孩比较反常,课堂上心不在焉的,作业完成也不好。下课后,我把这个孩子叫到我家里,了解了情况后,得知原来是因为这孩子的妈妈在外地上班,已经很久没有来看她了,她太想妈妈了。我当时安慰了这孩子,然后告诉她,把对妈妈的思念化作努力学习的动力,妈妈一定会知道的。孩子走后,我与其父亲取得了联系,告知了这个情况,不几天,女孩的妈妈回来了。孩子的学习也恢复到和以前一样了。作为老师,看到孩子们因为我的关心,渐渐有了进步,我感到欣慰。……

四、有一颗公平的爱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谈到了教师要关爱学生,爱学生是符合教育对象心理需求的。因为从个人角度来看,人的本质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一个人生活在被别人尊重和信任当中,他的心里是充实的,是不恐慌的,他的自信心就能够表现出来;而一个人在他的生活氛围中如不被人尊重,不被人关注,他的内心是痛苦的,久而久之,他的内心是恐慌的。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实际他们每天也有这样一种心理需要,渴望别人理解,渴望得到别人尊重,渴望别人来欣赏自己。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包括老师在内。假如在教育中,一个孩子不被关注,不被老师理解,长期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他的心理就会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有些这样的孩子,他往往从反面来表现以便获得班级和别人的关注,这样的问题经常表现在所谓的一些差生、淘气的学生、落后的学生身上。有的孩子在班级捣乱,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心理。因此,教师具备一颗公平的爱心是多么的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和调皮的学生,应该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所有的孩子,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爱他的。如,难度大的问题由好生来回答,简单的问题由差一点的孩子来回答。特别是对于调皮、淘气的孩子,更是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时的给予鼓励或表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形成了师德的有机整体,三方面缺一不可。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只有有了高的师德修养,才能兼顾好教书与育人的密切关系。才能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 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

[2]张晓乐 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我的教书育人故事4

我1984年7月大学专科毕业以后即被分配到茅山老区的乡镇完中工作。这里四市(县)交汇,交通便捷,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一些五六十年代本科毕业的老教师在全县赫赫有名,也有许多八十年代的新教师在当地出类拔萃。面对他们,我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敬畏,也不由自主地闪现出无以名状的惶恐和忧虑。当面对两个班一百多个只比我小三四岁的高一学生的注视和惊疑。我更是找不到做一个好教师的感觉。第一节课的“语文学习方法漫谈”便如同开会作报告一样草草收场。怎么办?怎么办?我在内心一遍遍地问自己。第二节课开始总不能再“漫谈”下去了吧?内心的焦灼与矛盾使我寝食难安,夜里躺在床上不由地回忆起实习时听王永昌老师上《祭妹文》的情景。王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细致入微的分析,融情感、趣味、哲理于一体的教学风格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让人神往,使人钦佩。课后讨教时,王老师说了一句既经典又普通的话:读书,读书,再读书;实践,实践,再实践。好在读大学时省吃俭用买回的《论语》、《战国策》、《史记》、《汉书》、《三国志》、《十三经注疏》、《说文解字段注》、《广雅疏证》等古代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虽未来得及仔细阅读,但200多本书却跟着我来到了学校。排列在宿舍里。我的心稍稍安定了一些。从此以后,我便悉心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写好教案请同行斧正,邀请教研组长去压阵听课。渐渐地,我找到了一些做教师的感觉,也有了一些做教师的底气,慢慢喜欢上了教师这个普通的职业。

工作以后,我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读书的好机会。1987年我第一次任教两个高三毕业班并担任班主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却依然报考了本科函授,读了三年的书。后来又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镇江市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江苏省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工作25年。读书、学习一直没有停止。每次背回一大袋一大袋书籍。我的内心总感到既自豪又神圣。

多年以后,我才有机会向已成为江苏省资深特级教师、镇江市中语会理事长、镇江市十大藏书家之一的王永昌老师表示自己深藏内心的谢意。阅读伴随着我成长。在乡镇中学工作5年,我送走了3届高三毕业班,第一届高三毕业班语文高考成绩就超过了重点中学。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我于1989年被抽调到当地的县中工作了11年,任教了6届高三毕业班,也逐渐摸索出了语文教学的门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书育人的风格。床头的几百本书像一双双眼睛,每天注视着我,使我不敢懈怠,只有把它们读深、读透、读完,心里才能安稳。现在走进我的办公室,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桌上摆放的各种书籍,在办公桌右边的一排高大的书柜里摆满各种图书。在我家中的书房里,背墙而立的三大排书橱里也排列着上千册图书。我每年都订阅十几种教育教学类的报纸、杂志,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教书育人水平。这也许正是我在教育教学方面走向成功的捷径,是我攀登上教书育人高峰的阶梯。1997年我被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被推选为镇江市中语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阅读使教书绽放美丽

工作了一段时间,我观摩了一些名师的公开课教学,扩大了视野,感觉到多年教学高三毕业班,虽然在教学上成熟了一些,但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教学的套路,特别是语文教学习题化的应试教育模式比较严重。我便大量阅读教育教学理论著作和报纸杂志,认识到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读写这个中心。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形成了“语文素养是基础、语文能力是核心、语文思维是关键”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努力处理好“喂食”与“觅食”的关系,不仅仅给学生备上干粮,更要让学生带上猎枪,去获取自己的胜利果实。宋代大诗人陆游的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使我悟出,语文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便是语文学习的外在功夫。

语文教师要把书教好。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学养,更要做一个“杂家”。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广泛的阅读和吸收。正是由于博览群书,我的课才深入浅出、丰富多彩:正是因为博采众长,我的课才高屋建瓴、别具一格;正是因为博闻强识。我的课才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我有时讲解课文会“跑题”,甚至跑得很远。这时我总要叫学生记一下关键词或把“跑题”的内容概括为一句话,或者作好自己的个性化笔记。学生说,我的课如果当作故事听,仅仅得到一点趣味,可是一旦学生想办法把我所讲的内容与书本、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就会受益匪浅。我认为要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首先要做一个教学的专家,学科的行家里手。而这一切也都源于广泛的阅读和吸收,而且只有做到师生一起阅读,共同成长,形成教和学的呼应和共鸣,教学才能达到高山流水、琴瑟谐鸣的境界。虽然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技巧,如讲解文本的技巧,组织学生阅读、讨论的技巧,教授写作的技巧等。但是语文学习更需要实实在在的功夫,博览群书的功夫,融会贯通的功夫,由此带来的语文教学超越了知识、能力而进入了素养、文化层面。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老师如何能培养出一批喜欢读书的学生呢!我让学生博览群书,既有精读的指定书目,又有泛读的自我涉猎,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近几年,我指导的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级作文大赛获一、二等奖达60多人次,指导学生发表作品80多篇。在我的组织下,学校荣获江苏省第七届高中生作文大赛优秀组织奖、首届江苏省“我与经典有约”读书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江苏省第一届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团体奖等省、市级奖励。我自己也获得了镇江市高三语文复习课一等奖,多次被邀外出开设公开课或讲座。毕业多年的学生说,老师,有一节课让我们永远记住你,你上《荷塘月色》是那么的令人享受和陶醉!

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统一,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教师要力争使自己从“教教材”进入“用教材教”的境界,充分挖掘、整合课程资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当前的一些语文教学中,学生读书的时间少了,做题的时间多了:学习的时间少了,考试的时间多了,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的时间少了,教师包办灌输的时间多了,这就好像练武不练功。对于这种“短、平、快”的教学现象,我也深表忧虑和反对,并在教学中大力纠正,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真功夫,加强阅读,扩大视野,融会贯通,形成语文能力和素养。把语文还给语文,让语文成为语文。我的教学可以用“诚、实、朴、活”来形容,所教学生的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近几年我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教研论文也围绕语文教学的本体进行探究。我先后有30多篇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论丛》《当代教育科学》《教育探索》《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上,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10多篇。我还参与、主持了5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努力用自己的实践来印证“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

教育箴言,把阅读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基础工程。

阅读、研究是我教书成功的法宝,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语文兴趣、语文意识和语文习惯的养成。我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语文习惯,从多方面督促学生习惯的养成。教书是我的一份工作,阅读是我教好书的法宝,我有责任把它们做得更好。

阅读使育人走向崇高

李雯、孙叶卉是我教过的两个学生。当年读书时她们家境比较贫寒,至今还记得我当年对她们的帮助。我对她们的帮助不是仅仅从物质上、学习上予以关心,更主要是从精神上、思想上予以引导。我充分地考虑到她们的各种困难和感受,定期、多次去家访,了解她们生活上的需求,学习上的困难,思想、心理上的困惑,特别在人生的规划发展上给她们以指导,在做人的基本要求上给予她们慢慢的熏陶,这些都是通过阅读来使她们的思想、精神健康地成长和发育。我所任班主任的班级,每到毕业临别时,我都要送学生每人一本书,以作纪念。在我的关心下,他们变得坚强而理性,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八十年代初期,我在乡镇中学工作,在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也没有放弃对教书育人事业的追求,不敢轻视阅读的作用和效果。当年,这所学校每年高考只能考取3―5人,而我担任班主任的首届毕业班一个班就考取了15人,在当地影响很大。在当地的县中工作的11年里,我多年担任班主任,所带班级也多次被评为省、市文明班级和优秀团支部。若问教育学生成功的秘诀,我认为就是阅读二字,阅读使我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看待,尊重他们成才成长的身心发展规律,等待倾听花开的声音;阅读也能使学生的心智更健全,心理更健康,明理懂事,和谐共生,用艺术化的眼光来看待人生和挫折。育人讲究的是将心比心不折腾,春风化雨暖人心,这一切皆源于阅读的支撑,科学而和谐地把握育人的规律。

阅读不仅仅让学生获得知识,更使学生获得智慧、哲理和做人的道理。我担任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为了使学生遨游在知识的天地中,自己出资为班级图书角订阅报刊,购买书籍。我还经常给班级里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做辅导,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奋发向上,向着人生的目标奋进。阅读促使他们成长,让他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并且在长大成人以后也能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关爱他人,回报社会,这也是教育的价值追求,是真善美的人性在教育中的体现。如此言传身教之下,我所带的班级学风正、班风纯,学生们团结互助,关心他人。我在班级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所带班级始终走在年级和学校的前列,其中我所带的2007届高三(10)班成绩在同年级20个班级中名列第一,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在2007年高考中,该班学生高考分数全部达本二线以上,其中本一达线47人,1名学生获大市文科第一名,被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提供奖学金提前录取;达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5人,有2名学生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三好学生,该班级也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班集体。

育人是一项精细的工作,班主任是一个言传身教的召集人。我觉得要把学生当作班级的主人,必须用爱心浇灌,用诚心辅助,牢记自己育人的使命而且不辱使命,而阅读能够使育人变得崇高而有品位。

我的教书育人故事范文5

可喜的是,中国教育学会编写的《教师人文读本》修订本隆重出版了!

这是一套由名家编写的名家理论荟萃,名家教育故事,名家哲理故事和名家情感故事。书中篇篇文章不仅可读性强,而且极为耐人寻味,许多文章还令人激动不已、启迪匪浅。我不由自主地连读几遍,觉得遍遍有新意。书中描述的不独是名家们,也巧妙的穿插了些许平凡者的不平凡的经历和故事,读起来更是别有一番寓意,更能让人立体化的了解教育的真谛。

《教师人文读本》一套四本,一本百余篇。本本有自己的特色,篇篇有自己的味道。以下谈谈本人读后的粗浅感想,与读者分享。

一、《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

全书精心概述了近百名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精华,适当引述了相应的名段、名句,并做了深入浅出的解释。

该卷的特点,其一,覆盖面全。古今中外有较大影响、有代表性的教育名家,几乎都囊括其中。像我国的孔子、孟子,及其近代的叶圣陶、朱智贤等大家都熟悉,但像古代的老子、墨子、商鞅、董仲舒、张载、王安石等,我们可能更多是了解其政见、政绩,但对他们关于教育的观点还不甚了解。如,老子的“行不言之教”,墨子的“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的“不叩必鸣”的主张,商鞅的“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的法治教育思想。董仲舒的“目不能二视,耳不知二听,手不能二事。”的贵一贱二的教育思想,等等。还有类似这些很少被介绍的古代非教育家的教育观点,不禁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对我们现代的教育仍有很强的启发性。对于国外古代教育名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可能知道的多一些,但对奥古斯丁、洛克等所知就少一些,甚至没有机会了解。本书中对类似这些国外古今的教育名家思想的简介,让大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既概略又明确地了解世界级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的精华。

其二,画龙点睛。铸就真正意义上的优异的教育工作者,其必要条件之一,即必须尽量多的了解并熟知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并将其适当运用到教育实践当中,以期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地变成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教育实践工作者,毕竟不是专业教育理论工作者,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必要了解所有教育名家的所有教育思想。该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画龙点睛的勾勒了近百名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启发性。

该书读来,如同翻阅大家们的光辉思想的素描图册,很快捷,很突兀,很效果

二、《启迪教师心灵的哲理美文》

毋庸置疑,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人。职责使然,教师们的全部注意力和精力,几乎全聚焦到了如何育人上面,致使自己的心灵空间长出了太多的空白。从付出这个角度说,这是令人感动的忘我,而从负责这个角度说,又是令人遗憾的欠缺。道理再浅显不过,只有育人者的心灵活跃、丰富、自信和不断上进,特别是教师的心灵的幸福感常常溢于言表,才有可能将这些宝贵的东西传递给受教育者们,而这一些,又是当今受教育者们所迫切渴望得到的!

书中《“慢教育”的思考》留给人的思考是,着眼于真正的素质教育的教育,其结果应试教育理所当然的赢;《剑桥大学的气质》的气质“叛逆、自由和自信”,或许让我们反思我们校园里整齐划一的意识流的危机;《成功的秘诀》的秘诀其实并非秘密,就看你做不做的问题;一个成名的教育工作者,竟然得不到别人的崇拜,看一看《越谦和越接近高尚》或许能有些启发;《我的葬礼》中的爸爸的出人意料却收益奇特教育方式方法,你绝对会在吃惊中更有收益;当我们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当我们遇到一些所谓多余的累赘和负担不断抱怨时,品品《天空因尘埃而蔚蓝》,对我们的世界观将会有改变和升华的可能。

如珠的动人故事,让人不断掩卷沉思。

三、《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

上好每堂课,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们孜孜不倦的追求。能上好每堂课,能够上令学生终生难忘的课,这不仅是工作态度问题,也不仅仅是工作能力问题,抑或就是个教师人文修养的程度问题。

书中选取了若干令现在已经不是学生的各类名人和常人们,却至今仍念念不忘的的精彩授课记述。

有的独具匠心,发人深思、令人终生启迪,如《大师的最后一课》。有的从情感入手,达到教师与孩子们的心灵息息相通,让情感这个无可替代的师生纽带时时刻刻发挥着教育的作用,而成效显著,如,《我这样当班主任》。教师育人的智慧和技巧,有时就在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抹明亮的微笑,一次诚挚的夸赞。如,《夸夸你最讨厌的人》等。批评和表扬,是教师教育孩子经常运用的方式方法,但要运用得当,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书中列举的几十个真实例子,让新老教师都受到启发。尤其是美国作者兰昵﹒麦克穆林的《独享“体罚”的秘密》,讲述的出乎意料的“体罚”方式,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让我们也出乎意料。青春期孩子如何教育,一直是令教师们特别是班主任闹心的问题,读了书中的实例,你绝对会有很大启发;还有,如何让家长积极主动的与学校和教师配合、联系,等等。而所有这一些,既令人大开眼界,老师们却都能做得到。

四、滋润教师心灵的情感美文

很显然,教育是个事业型的行业,这个崇高的事业要求教育工作者们不仅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而且要有奉献的思想和行为。但这并非意味着教师们要放弃自己的美好生活为代价!事实恰恰证明,只有教师的情感世界饱满、健康、昂扬、美好,才能带出素质“高而全”的好学生,才能将自己的崇高的教师事业完成好。教师的情感世界理应比任何其他的人的情感世界丰富多彩,因为我们就工作在情感世界里!

那么,怎么才能将教师自己的情感世界建设的绚丽多彩呢?该书中的近百个动人的故事,将会给你耐人寻味的答案。

48 2017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