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2024年红色育人心得体会范文 红色育人文化心得体会范文500字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500字]2024年红色育人心得体会范文 红色育人文化心得体会范文500字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红色育人心得体会500字 红色育人文化心得体会500字篇1

育人心得体会

龙 阳 镇 中 王 玉 玲

育人心得体会

“教书和育人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教书是育人的前提,教书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所谓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师是不存在的。”大学教授曹连莆如是说。此语可谓一语中的,鲜明地道出了教学过程中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书与育人即该如此。

一、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把思想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要树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的思想,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

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实意时,学生产生了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把教师当作可信赖的人,学生对教师愈加信赖,教师的要求就愈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诲人不倦,教好学生。

而对做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光是会上宣讲,也不光是课余谈心,还应当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更有巨大的示范引导作用。教书与育人密不可分,教书育人与为人师表相辅相成。

二、爱岗敬业、严谨治学

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只有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教师,才能潜心钻研业务,乐于从教,勤奋工作,不断创新,取得成绩。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本职岗位上树立起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而教书育人是学校的基本任务,是教师的崇高责任,要在实践中要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和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探索新世纪、新时代的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掌握过硬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因此,在常规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切忌填鸭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促进教学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在任何课程教学中,都要认识到学生兴趣的差异,搞好教书育人工作。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是在物质需要与精神文化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一旦对工作和学习发生了兴趣,也就获得了搞好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听课专心,完成作业的态度好,钻研精神强,提出的问题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对待困难有足够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而学习兴趣低的学生,学习不专心,遇到困难时往往失去信心,有的甚至不能坚持学习。还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他们的学习兴趣已经形成或基本形成,但停留在期望和等待的状态中,缺乏推动力量,学习效率较低,效果不够好。因此,要教好书,育好人,不可不研究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建立起对课程的感情,激发其学习兴趣。教育、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味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应该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出其学习的动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培养出当今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工作的园侗,一定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做一个廉洁奉公的教育工作者。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是否有学生在场,是否与学生交谈,都要时刻不忘自己的教师身份,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切实做到严以律已,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动学生、带动学生,共创良好学习氛围。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时时刻刻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体现出真善美的形象,切不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见利忘义,迷失方向,出现为教不廉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玷污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只有这样,才能用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进而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这是我在教学当中的几点体会,总之,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常思为师之道,常存育人之责,常怀爱生之心,才能尽到一个教师的责任。要通过人类文明精华去影响学生,要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达到对学生的正向影响,要在教书中育人,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成人、成才!

本文地址:http:///zuowen/

红色育人心得体会500字 红色育人文化心得体会500字篇2

新时期我们对沂蒙精神的理解与如何弘扬

沂蒙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如何弘扬沂蒙精神,使其发扬光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年我们学校开展了红色育人工程“下基地”活动,几千人大一新生在校领导的指挥下参观并学习了一些革命老区和一些红色景点,先后参观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区诸葛亮和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九个地方。我们的第一站是新四军军部旧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仿佛重温了当年的战斗场景,那鲜活而伟大的战斗场面激励着我,扎根在我的内心。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似乎有一股无名的力量在推动着我,虽然在活动的第一天吓着大雨。走在人群中,同学们的激情并没因天气的异常而改变,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在鼓动着我,这种精神便是沂蒙精神。学校开展这次活动是很成功的,沂蒙精神虽然是革命战争年代人们所开创的,但无疑其已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一代。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弘扬沂蒙精神?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沂蒙精神,其次我们要了解在新时期沂蒙精神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最后我们才能够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沂蒙精神。

什么是沂蒙精神?沂蒙精神发源于革命战争时期的沂蒙老区,是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在沂蒙老区的一种具体展现和升华,她不只是仅限于临沂的地域精神的概念,是与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伟大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反映。沂蒙精神被浓缩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十六个字。其中,“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表达了沂蒙人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舍生取义、追求执著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是沂蒙精神的主题,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先进思想意识;“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体现,展示了沂蒙人民自力更生、坚韧不拔、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明确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价值取向。沂蒙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表现出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的高度一致性。沂蒙精神不仅仅属于临沂,也是山东的、中国的。把沂蒙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赋予她新的使命和时代内涵。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沂蒙精神又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沂蒙精神,必须发扬沂蒙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沂蒙精神,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元素,赋予新的内涵。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沂蒙精神表现为党和人民戮力同心、浴血奋战、生死相依,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斗不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峥嵘岁月,沂蒙精神是在自然面前不低头、不泄气、不气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冲天干劲;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沂蒙精神突出地表现为敢想敢干、敢闯敢冒、敢为人先,为过上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半个多世纪以来,沂蒙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以其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独特精神品格,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丰富内涵,表现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植根人民,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为夺取革命胜利而奋斗;人民群众信任党、热爱党、紧跟党,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自身利益而斗争,这些特质在今天更具现实意义。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确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充分汲取中华民族的精神精华,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立场坚定、爱党爱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自力更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沂蒙人民留给我们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沂蒙精神的伟大意义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胡锦涛同志到临沂视察时指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临沂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创立了光辉的业绩,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后,临沂人民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把发扬革命传统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沂蒙精神。”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沂蒙精神已经超越了时空,具有普遍的意义。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弘扬沂蒙的时代意义可大体表现在五方面。

一、弘扬沂蒙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保证。

二、弘扬沂蒙精神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

三、弘扬沂蒙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四、弘扬沂蒙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弘扬沂蒙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沂蒙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只有了解它的意义和内涵才能更好地弘扬和继承。

如何弘扬沂蒙精神? 在前面的阐释中我们了解什么是沂蒙精神和它的时代意义,这些都为我们如何弘扬沂蒙精神作了铺垫。当今时代,弘扬沂蒙精神,对于解决信仰、信念和信任问题,树立群众观念,加强群众王作,密切党群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历史充分证明,这种精神,用在抗日战争,我们能够赢得民族的独立;用在解放战争,能够使人民当家做主人;用在脱贫致富,能够很快地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可以说,沂蒙精神战争年代需要,和平致富年代需要,全面奔小康更需要。

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了沂蒙精神的伟大意义,也充分证明了弘扬沂蒙精神的必要性。新形势下,我们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分发挥沂蒙精神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弘扬沂蒙精神,要坚持两个基本“支点”和一个“落脚点”。两个支点:一是信仰,即人民群众对党和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的一种坚定追求和无比信赖。人民群众信赖党、热爱党、紧跟党:二是群众观,即我们党植根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一个落脚点:即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相结合,与“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相结合,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弘扬沂蒙精神,要立足于我们山东,放眼全国,突破时间和地域界限,赋予沂蒙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山东精神、民族精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注重加强沂蒙精神的学习宣传和研究,注重内涵的挖掘、理论的概括、高度的提升。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积极解答一些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创新形式、丰富手段、活跃载体,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上讲坛、网络行、巡回展等活动,扩大社会效果。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形成学习宣传热潮,在更高层面上把沂蒙精神学习宣传研究引向深入。弘扬沂蒙精神,也要不断破解发展道路上的新课题。沂蒙精神几十年来积淀下来的遇难而上、永不服输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精神、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巨大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攻克这些发展难题,就要紧紧抓住沂蒙精神不畏艰难、奋勇直前的优秀品质,鼓足干劲、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奋勇争先。

回顾沂蒙精神孕育、发展的历史,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发展环境如何变迁,其精神核心永远不变。活动虽然已经结束,它的精神已常驻我们的心中,这是沂蒙精神在我们内心的弘扬。

红色育人心得体会500字 红色育人文化心得体会500字篇3

1.临沂大学“红色育人工程”的基本内容

一是“三进”——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进校园”就是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做强红色馆、图书馆和博物馆“三馆”建设,做精电影院、大剧院和音乐厅“三院”建设,做大临沂大学学报、临沂大学报和校园网“三媒体”建设。“进课堂”就是从教材,到课时、到学分、到考核体系,全面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进头脑”就是利用灌输式、熏陶式等各种方式,让红色文化在学生头脑里生根,能讲出来、写出来、演出来。

二是“三下”——下基地、下农村、下工厂。“基地”就是我们这次挂牌的“一个中心、八个组团”临沂5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我们的的教学实践和红色育人双基地。这“三下”不能少于一个月,下基地安排在第一学年,下农村、下工厂要结合学生的实践课程来安排。

三是“三研”——研编教材、研究课题、研发产品。我们研编的红色文化教材,不仅仅是临沂大学的红色教材,也要成为全国老区大学的教材;研究课题方面,要成立沂蒙文化研究所,作为独立设置的研究机构,同时挂省里批准成立的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红色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的牌子,还要把省里的沂蒙山文化研究纳进来,共同推进红色文化研究;研发产品就是要研发具有沂蒙老区特色的旅游纪念产品,这正是目前我们临沂旅游市场所缺乏的。

“六个一”活动: 1.一场军训。高度重视新生军训工作,开展为期两周的新生军训活动,2学分。2.一场红歌会。每年在新生中组织开展一次红歌合唱比赛,强化红色记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整体“精气神”。3.一场红色运动会。每年举行一次规模适度的红色运动会,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体育等竞赛中,为师生打造一个喜闻乐见的运动参与平台。4.一场红色演讲比赛。鼓励学生进行红色文学与文艺创作,通过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思、学、讲红色文化,在学生中普及红色文化理念。5.一次红色文化高端论坛。每年举行一次全国红色文化高端论坛,广泛邀请全国各地红色文化研究专家,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的育人价值,不断完善红色育人工程体系。6.一次红色育人评先树优。每年评选表彰一次红色育人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或红色文化建设精品,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典型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

2.井冈山精神的内涵、现实意义及当代启示。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现实意义: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必须保持的信念。

2、“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创新气概,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气概。

3、“艰难奋战而不溃败”的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必须保持的良好作风。

4、“唤起工农千百万”的群众路线,是新世纪必须坚持的党的生命线。

启示之一:无任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发展工作。

启示之二: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在破解发展难题、探索发展新路中与时俱进,走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启示三: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始终牢记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井冈山道路是不朽的,井冈山精神是永恒的。中华民族的崛起,依靠的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历史文化传统,依靠的是井冈山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并推动伟大的事业。历史造就了井冈山精神,时代需要井冈山精神,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说的那样,“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迎难而上,奋发进取,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3、雷锋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今时代如何发扬雷锋精神。

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雷锋精神是产生于50年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人们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也越来越具有时代的特色。现代的雷锋的精神内涵非常丰富,包括 雷锋精神的实质内涵,集中体现为:爱国爱人,助人为乐的大爱精神,谦虚谨慎、自强不息的人生精神,刻苦钻研、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当前,我们应该发扬雷锋精神?

第一,雷锋精神的发扬应该共同参与。任何一种广泛的学习活动,都离不开倡导者、宣传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的倡导、宣传和组织工作对于活动的发起和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虽然就活动的开展而言,其承担了与参与者不同的角色,但是,在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方面,他们却同参与者一样,承担着相同的职责和义务,甚至更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如果将自己抽离于学习活动之外,要求别人学得热火朝天,而自己却在一边袖手旁观,不仅会打击参与者的热情,而且会引发其对活动价值和意义的怀疑。长期以来,中国形成了一种“政治驱动型社会道德教化模式”[1],它主张欲“治民”先要“治官”。为政者的道德行为直接影响着民众道德行为,二者是一种“风”与“草”的关系,“草尚之风,必偃”[2],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不仅成为雷锋精神的倡导者、组织者,更应该成为学雷锋的自觉践行者,这样才能顺应时代要求,不负群众期望。

第二,雷锋精神的发扬应该发自内心。雷锋精神的发扬要付诸行动,但是,德行与德性之间并不存在绝对一一对应的关系,良好的德行可能恰恰出自于不良的动机。因此,我们在看到德行对社会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更应该思考如何使德行的展开成为一种个体的内在自觉。雷锋精神虽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是,它的价值和意义却可以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它留给我们的不是空洞的政治符号,而是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因此,雷锋精神的发扬,绝不是一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模仿,也不是一种短暂的表演,更不是一种当下的政治任务,而是一种生命的自我充实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只有真正认识到雷锋精神与人的生活的本真联系,才能褪却浮躁之气,戒除邀取功名之心,使雷锋精神的发扬成为一种内在的自觉追求,从而避免“雷锋三月里来,四月里走”的尴尬。

第三,雷锋精神的发扬应该得到社会环境的有力支持。德行的展开,不仅需要人们内在德性的完满,更需要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持。在一个民风纯朴,信任度极高的社会里,人们不需经过什么内心的纠结,也不用担心会遭致什么风险,就会义无反顾地伸手扶起倒在路边的老人;然而,在一个出手相扶反而可能会被讹诈或诬陷的社会里,人们则可能会选择视而不见,躲之唯恐不及。因此,要使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社会伦理氛围的支持非常重要。首先,要为雷锋精神提供各种社会支持(例如精神上的鼓励、赞许),使其得到应有的肯定;其二是建立相应的代价补偿机制,使因践行雷锋精神而遭受损失的人得到相应的补偿;其三是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使那些欲图因一己之私利而消解、打击甚至毁灭雷锋精神的人忘而却步。总之,“在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中,道德义务的无偿性、超功利性和非权利动机性,恰恰应该用道德主体的幸福和欢悦作为最起码的酬报。”[3]全社会要怀着善意、感恩的心,营造出一种尊重雷锋、爱护雷锋的氛围,才会使得雷锋精神无所顾虑地得到发扬,淋漓尽致地得到体现。第四,雷锋精神的发扬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雷锋精神的发扬让社会充满了温情,但雷锋精神不应该承载过多的负荷。我们在尊重和爱护雷锋精神的同时,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在他人发扬雷锋精神的基础上坐享其成,从而放弃了自身应尽的责任。我们在赞扬爱心人士拾捡垃圾以保持清洁的行为的同时,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有过随地丢弃垃圾、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环卫工人也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因有了雷锋的善举而推卸了自己的责任。我们在感动于某些年迈

老人倾情奉献,供养一些素不相识的学生上学时,更应该反思社会在资助体系建设上是否已经做到位。总之,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雷锋精神的发扬,但是,一个分工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其有效运转更离不开各个个体、各个部门的各尽其能、各司其责。如果将社会发展的希望完全寄托于雷锋精神身上,那么,不仅可能会背离雷锋精神的初衷,甚至可能使得社会成为一个养懒汉的社会。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雷锋精神不可或缺,但是,雷锋精神的发扬也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3.沂蒙精神的内涵、特征、价值功能和时代意义,且结合自身谈如何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沂蒙精神的科学内涵。“爱党爱军”,集中展示了沂蒙人民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这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宝贵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精神的主要特征。一是地域性。二是人民性。这是沂蒙精神最为突出的特征。三是时代性。

1、政治信仰。

2、价值取向。

3、价值标准。是非曲直、善恶美丑、荣辱得失。沂蒙精神就是一面镜子,经常拿 来照照,就能找到答案。

4、行为和职业规范。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很明确、很具体,就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5.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沂蒙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既有丰厚的历史意蕴,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别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形成渊源、基本内容和价值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而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形成渊源的一致性 沂蒙精神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必须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构建。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因而了解和认识沂蒙精神的形成发展历程,对于理解和把握必须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沂蒙精神的形成发展是历史经验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样如此。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认识到其长期性、渐进性,自觉地进行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时代精神的提升,同时反对急于求成和消极等待两种错误倾向。

二、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基本内容的一致性 沂蒙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基本特征,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群体意识和可贵革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必须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体系。沂蒙精神,其本质是一种红色精神,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样,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将国家意志、社会意志、个人意志凝聚为一体,倡导核心价值,形成核心力量,从而引领社会思潮和社会风尚。

三、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价值目标的一致性 沂蒙精神的价值目标是保家卫国和富民强国。沂蒙精神的基本特征是“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但其终极目标和价值指向仍是一种家国观念。由爱家而爱国,由保卫家乡而保卫祖国,由艰苦创业而福泽四方,这就是沂蒙精神的核心价值和目标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必须实现保家卫国和富民强国。由核心价值到表层价值,由日常生活到行为规范,由思想文化到政治经济,由个人伦理到国家意志,这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初衷和归宿。

红色育人心得体会500字 红色育人文化心得体会500字篇4

用红色德育文化育人

——坞根镇中心小学 张文华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坚强自立、勇往直前。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暨是提升民族精神,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对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优势,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红色德育文化传承优秀的革命文化。以红色德育文化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小公民。以红色德育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依托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文化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逐步形成具有老区特色的小学红色德育育人的新模式。

一、让红色环境育人

校园环境是师生赖以学习、工作、生活的外部条件,是校园内在精神的外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红色校园环境建设,让学生耳濡目染,实现环境育人。

1、创建校园红色宣传阵地

橱窗、宣传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将进行全新改造,使之成为学校红色教育宣传阵地的一块亮点。围绕“红色教育”这一主题,把活动中评比出来的优秀作品,定期展出,如:手抄报、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优秀作文等。让每一道墙壁会说话,让每一道墙壁能育人,教学楼的墙壁布置成“红色画廊”,悬挂红二师的相片及相应的故事,无声地述说革命故事。教室“红色”环境的营造,如:教室一角开辟出“红二师烈士角”,定期刊出红二师的革命事迹的黑板报,建立“班级红色图书角”,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历史,感召革命精神。

2、组建校园红色活动阵地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李萍在《浅谈小学生道德教育》一文中指出“民族精神教育 的培养应从培养学生的社会化入手,社会化是一种过程,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融于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学校成立“红二师文化”少年工作室,以学生为主体,融入社会,研究红二师的文化,设立专题研究组,如:解说员组、宣传组、故事组、采访组、时事报告组、好人好事组、网络负责小组。在校园网中开辟出“红色专栏”,由网络负责小组成员把活动中积累的材料发布出来,发动全校学生点击进入察看、交流。

3、营造校园红色文娱阵地

佛山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勇新在《充分发挥业余文艺作用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在现实生活中,长期接受优秀文艺作品薰陶的人,大多数人都能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潜移默化正是文艺活动主要的固有功能,它在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的过程中,具有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为了营造校园红色文娱阵地,学校规定每月的第四周为“红色主题周”活动,校红领巾广播站利用晨会和午间播放红色歌曲或讲述红色革命故事,每个班级学唱一首“红歌”,观看一场爱国主义题材动画片或电影。在此基础上,每学期组织一次“红色歌曲班班唱”、“红色小歌手”比赛,发挥文艺活动团结、鼓舞的作用,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让红色精神融入课程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重视德育,从中渗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为了把红色精神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学校以红二师烈士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编制校本课程《红色热土》。

1、校本课程的教学

校本课程《红色热土》纳入到课程的建设中,在时间上保证每周一课时。在教学质量方面,学校出台一系列的措施,加强教学管理,如:编制校本课程《红色热土》的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撰写教学反思,组织校本课程的教学研讨会,举行校本课程《红色热土》教学设计比赛,编制“《红色热土》优秀教案集等。把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召开主题班会,如:“手拉手、心连心,我为烈士添光彩”、“清明时节忆先烈”等,除此以外,在思品、社会、语文等学科教材中都有蕴涵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的课文,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民族精神教育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给学生。

2、校本课程的课外实践

社会实践是人的品德形成的关键,我们变被动地接受社会影响为主动地利用社会的作用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因此,校本课程《红色热土》的教学,要与课外实

践紧密结合。在各种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时,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如:清明节,开展“弘扬先烈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在庆祝“七一”建军节时,开展“老区儿童心向党”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建队节时,“光荣入队,做革命接班人”活动。在学生学完整套课程,了解整个红二师的战斗全程后,组织六年级学生“沿着红军的足迹,重走红军路”,进行一次全面地实践尝试。让学生沿着当年红二师的足迹,从坞根游击大队党代会旧址到红十三军游击大队成立旧址,从黄湾至玉环海门直至乐清,重走红军路,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三、让红色实践活动育人

红色德育文化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教会学生学会爱、感受爱、奉献爱是学校红色实践的基点,更是学生培养目标之一。学生主动性发展,最高水平的能动、自觉的规划自身的发展,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我们从“讲——写——画”着手,把对学生红色精神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让学生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

1、我口述我言——小小故事家擂台赛

讲故事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弘扬红军精神,民族精神、革命精神,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举办讲红色故事擂台赛之前,首先让学生融入社会,走访老红军,听老红军讲红二师战士的故事,收集“红色故事”。

从“班级红色故事家”擂台赛到“学校红色故事家”擂台赛,选出“小擂主、金奖、银奖”,这样的活动定期举行,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通过讲红色故事,感受到民族精神。

2、我手写我心——小小作家明星赛

由“红二师文化”少年工作室的队员发布征文启事,征文可以安排在清明节扫墓结束后,或观看电影后,或听故事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或是观后感。挑选出了其中的优秀作品并进行了表彰,再在学校橱窗里展示。学校发挥学生的智慧,在各班学生中广泛征集班级感恩格言,经筛选后,统一制作成标牌,悬挂在各班教室门口。美化校园环境,优化班级文化,让感恩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我手画我想——小小画家图片展

学校举办“民族精神代代传”宣传画册的征集活动,让学生发挥奇思妙想设计出自己心中美妙的图案。可以使用手绘素描稿,也可以是电脑绘画作品。画面内容是:红二

师当年的战斗画面,坞根的发展变迁,坞根经济发展的现状、未来发展方向和重大举措等,让学生在“画家乡”中感受家乡的巨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实践证明,将红色德育文化运用于学校教育,既是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的统一,也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革命传统的精神内涵和教育魅力,深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红色育人心得体会500字 红色育人文化心得体会500字篇5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进入校园作为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有利于学校形成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承。

一、红色文化的内容与红色文化育人的意义

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是革命传统教育。革命先辈在老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为我们留下丰富的革命传统内容。它既包括各类与革命运动、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英烈人物有关的史实及遗物;还包括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纪念地、标志物、标语、文件文献等;也包括革命历史照片和图片、革命文学、革命歌曲、革命精神等等。

校园红色文化育人主要意义就是通过对历史的重新认识,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们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勇于创新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并以这样的革命精神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弘扬红色文化是时代的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人们特别是部分未成年人的心灵深处却出现了“荒漠”。父母在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在想什么?干什么?要什

么?孩子审美观点在变“味”。说的是一些低俗的语言,唱的是媚俗的歌曲;沉迷的是网吧,玩的是搞笑刺激游戏;生活讲排场、摆阔气,刁蛮、任性,怕苦怕累,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这样的孩子实在难以沟通与管教。当这些孩子进入到校园后,同样状况又呈现在校园中,老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道德等层面的问题多是束手无策。这种状况如果不迅速改变,将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何教育引导培养好孩子成了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

从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需求出发,用红色文化来满足学生的内心渴望和心灵需求是一条可行之路。通过红色文化的洗礼,以先辈为榜样,将革命先辈的风范、情操、气节“种”在孩子们的心田。培养青少年勇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品质。从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出发,融红色文化于诚信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荣誉观教育等于一体,用丰富的德育内涵推动校园多样性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形式多样性红色文化活动,吸引了各层次学生的广泛参与,在活动与交流的过程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逐步养成爱党爱军、诚实守信、艰苦朴素、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优良品格。通过红色文化熏陶不断增强学生报效祖国的成才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学生如何全面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由此可见,红色文化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改变学生管理现状的呼唤。

三、开展校园红色文化的主要形式

(一)用先烈的英雄事迹打造红色文化。用先烈的英雄事迹来打造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红色情结,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制定发展计划,发展红色文化。在优质教育需求日益高涨,学校质量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每一所学校必须思考的课题。我校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传承革命传统为主线,以激发爱国情怀为核心,以激励进取精神为宗旨,高起点策划,制定文化育人中长期计划和校园红色文化育人亮点方案。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发展计划,发展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焕发长久的生命力。

(三)建设凸显校园红色文化的硬件设施。文化育人,离不开特定的校园环境。在良好的环境中,通过目濡耳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这样的影响往往比教师的苦口婆心更具有教育效力。在教室、走廊、宣传栏等处张贴、书写具有红色革命色彩的格言警句等。

(四)经常组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文体活动。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源泉在于各种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国防知识讲座、封闭式军训等一系列活动,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爱国意识、国防意识。使孩子们初步形成军人般的意志品质。与此同时开展读“红书”、唱“红歌”、讲“红色故事”、清明祭奠革命烈士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将红色文化精髓内

化为自身的思想情感、道德修养,使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自觉传承和践行红色革命传统。利用学校图书馆、校史展览室等功能场室,开展革命史书画展览,让学生见证无数革命者进行的长期的革命探索和斗争,并为之流血牺牲的不屈不挠精神。用鲜活的历史告诉青少年,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是建立在他们对祖国深厚的爱之上。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学生了解和熟知历史才能展望未来。

几十年来,散中虽经风雨,上坡下坡。但散中人始终秉承学校的红色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为国家建设输送了成千上万的红色人才,彰显了红色革命学校的特色和个性。有红色文化育人的良好机制,有“忠于人民、艰苦奋斗、勤教苦学、报效祖国”的散中红色精神的激励,红色学校的品牌将会打造成功,散中红色文化育人之花将会越开越红。

48 21704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