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校信息化建设具体实施方案范例3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2024年学校信息化建设具体实施方案范例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2023年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1
根据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和省卫生厅建立全省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决定,以形成国家、省、市、县、乡预防接种信息网络体系,保障我县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目标
到2008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和国家、省、市、县、乡免疫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
二、具体目标
1、2008年完成全县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2、已使用并将继续使用其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区,必须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安排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
三、系统的基本功能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两个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
(一)接种点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接种人员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当天接种的疫苗、冷链运转等情况进行登记,完成免疫服务基本资料的建档。每次儿童接种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对下一次接种进行预约。通过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下载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中,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对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还可以打印预约通知单、统计结果和接种卡证。
(二)国家、省、市、县级对接种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功能
各级通过国家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授权登录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儿童的个案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一、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流动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上传下载日志分析接种点上报的个案数、频率、及时率、成功率,及时发现接种点常规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具备用于辖区日常业务管理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开展日常预防接种服务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用于接种证、报表或其他资料打印的存折式打印机1台。
如果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磁卡或条形码等,乡级还须配有相应的数据识别设备。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至少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有一年以上免疫服务工作经验的人员。
承担此工作的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中专以上学历,执业医师(护师),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年龄最好在45岁以下。
(三)县级如需建立本地系统应用管理平台的条件
1、用于接入公网的2-10M光纤,至少2个公网IP地址;
2、PC机服务器、防火墙、3000VA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等各1台;
3、WindowsServer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市级平台可采用SQLSever数据库)、NET平台;
4、1名软件、硬件系统维护人员,2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
五、实施办法
(一)经费
1、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分为两类,一类系统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和读卡器,另一类是系统维护费,包括软件应用安装与培训费、每年系统维护费和硬件折旧费(硬件折旧期5年)。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预约通知空白单。有条件的地区如果使用条形码或磁卡等设备,应以县为单位统一部署。
(二)人员培训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才能保证系统的部署和正常运转,根据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卫生局、疾控中心将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端软件的安装、使用、系统管理、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等,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对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上。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均应参加考核,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须获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证,并持证上岗。
(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
儿童基本信息档案由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原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在系统启动后3个月内对所有在册200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历史资料进行信息录入,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并为每一名儿童建立唯一的编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条形码或磁卡等,以便系统自动识别和登录。
(四)职责分工
1、县卫生局
(1)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2、县疾病控制中心
(1)制定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施计划,指导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督导和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质量控制,开展考核和评估工作。
(3)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4)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5)承担本辖区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统计信息录入和上报。
3、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1)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制度。
(2)负责本单位和村级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培训。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
乡级接种单位负责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有村级接种单位的乡级防保组织,还需承担辖区内村级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个案信息的录入和网络报告。
(4)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开展接种率报告。
4、村卫生站
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基本资料。
2023年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区有关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文件精神及我校发展的实际需求,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我校现有的校园网基础资源及人力资源,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坚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层发展,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
二、总体目标
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特色,充分利用本校现代化教育设施和教学特色优势,以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动力,以教学为中心,明确创建标准、强化创建过程、突出应用、注重发展,积极创建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
三、规划
(一)、硬件及平台建设
1、生机比达4:1,师机比达1:1。
2、学校建成一批多媒体网络活动室和网络教室,提高对学生的开放程度,努力做到人(学生)空机不空。
3、学校具有通用的管理、教育的学习的平台。
(二)、资源建设
1、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市、区、校三级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
2、加强本校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具有良好的质量,形成一定规模。
(三)、应用水平
1、建立学校网站,有高质量的学校主页、班级主页、教研组主页、师生网页等。
2、通过校园网络,实现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
3、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4、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专项研究课题,成效显著;在形成学校特色基础上,积极带动周围学校共同发展。
(四)、师资队伍
1、网管人员定期接受培训,坚持持证上岗。
2、中青年教师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网络学习和备课成为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重要手段。
(五)、网络安全与制度建设
1、及时建立网络管理制度,确保网络安全畅通;应用适当的软件,严防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害信息。
2、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判断和自觉抵制能力。
3、学校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等方式,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4、经费保证。
5、学校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制度。
四、推进策略
(一)、优化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信息化
1、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应用环境,提高使用效率。宽带教育城域网使学校获取外界资源变得非常快捷、方便,使教师手中的电脑提高其利用价值及利用率,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逐步投入,不断完善校园网络中心设施设备,添置专业web服务器与非线性编辑系统。另外,根据发展规划,要更新原来教师使用的办公用机。
2、抓好信息化教材建设。信息化教材(音像、多媒体软件)资料建设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将继续做好音像资料目录的编英借阅工作。开展好自制电教教材的评比工作,鼓励教师应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件。建好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音像资料、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等,实现网络化发布与管理,不断充实校园网络资源。
3、做好网络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站的维护与更新。加强对师生进行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教育,明确网络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对网络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畅通。网站制作者要精心建设好、开发并完善在建栏目;建立好各校、各科室通联队伍和信息送交制度,开辟教育教学信息专栏,让复合型网站成为教师信息库、备查处,展示学校素质教育的精品窗口。
(二)、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1.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35岁以下青年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及具体网络的基本技术。
2.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工作。
3.明确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要求,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计算机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和实验。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4.以学校为基地,在教师制作课件的实践中、在运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及能力。促进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大面积地提高教师的能力,为全面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奠定人才基矗。
5.科研先导,开展区域性教改实验研究,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
6.寻求教育信息化新的突破口。开展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的实验,在已积累的相当数量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整体规划、校本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思路,通过“自创课件、网上下载与市场购买相结合”等措施,系列性地、专题性地集中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
7.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
(三)抓常规,充分发挥装备设施效益
1、进一步抓好电教器材的保管和借用。抓好现有设备的维护、保养,技术室定期进行维修、保养。鼓励教师借用,及时做好登记,期末进行检查、考评。
2、进一步抓好班级设备的使用。宣传发动全体教师用好网上电教课登记系统,科学、合理、规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每次用后及时做好记载。定期公布使用情况统计,教师完成电教课的数量将与教师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挂钩。
3、进一步抓好专用教室的管理。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室管理。实验室要做好实验器材的保管,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制定好各年级实验计划,认真填好《实验纪录》,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图书室除了要做好借阅记载外,要开展各种评比活动,加强校、班两级图书室(柜)流通,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信息技术教研组要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认真上好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学习和使用上网浏览、收发邮件、文字输入等技能,组织兴趣浓、基础好的学生开展电脑作文、电脑绘画、网页制作等趣味活动,培养和发展特长学生。
4、根据学校工作整体计划要求,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在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中,对信息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健全信息化设施使用、管理、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机制。
(四)抓科研,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化对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教学的尝试实践则能加快现有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能为教师进修和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便捷的工具与场所,使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上来。我们要利用好江阴教育区域资源的优势,利用好全国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的优秀资源,大力研究,敢于尝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结合课程实际,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积极尝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2023年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3
**市特殊教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为改变残疾儿童受教育状况决策建设的民心工程,并列入市政府为市民办的实事之一。主要办学功能为盲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项目规划占地100亩,11个单体,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预算投资7500万元,一次性建成投入使用。
整个校区分为运动区、教学区、生活区、办公区;教学区分为盲教学区、聋教学区、康复教学区、职业教育区;每个教学区又分为普通教室区、辅助教学资源共享区;运动区分为盲运动区、聋运动区、共享风雨操场。学校基本建设按国家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实施。
一、学校信息化工作思路与目标
(一)工作思路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残疾学生的生存发展能力为目标,借鉴普通教育和国内外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做法,从残疾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一标准,分步推进;人性化设计,人本化实施”的原则。
坚持“骨干引领,科研带动,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的推进策略。
坚持“典型引路,合理配置,机制推动,效益优先”的工作方法。
(二)工作目标
1、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的生存发展能力。
2、创新教学模式,变革教学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3、建立教学资源中心和教学资源库,满足课程教学和学习需要,满足随班就读学生需要。
4、实现信息技术与康复教育、职业教育的整合,提高康复教学效果和职业教育效益。
5、多渠道整合,提高网络环境下特教学校德育与学生课外活动的有效性。
6、实施教师多层次培训计划,建立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机制。
7、实施信息化校园管理工程,实现九大管理系统的融合,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效益。
8、建立“教师专业成长、学生自主发展、学校自主管理”信息文化环境及惯性运作机制。
简称“161目标”:一项核心素质、六项应用、一个机制。
二、实施内容
(一)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
1、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校园主干网络
学校校园网络设计的目标是提供一个高速率、安全、可管理、具有高可扩展的网络,满足数字、语音、图形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以及综合科研信息传输和处理需要的综合数字网。校园网络按“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结构进行设计和建设,实现全千兆到各室内的高速网络。
(2)提升校园出口带宽,多通信营运商接入
争取将对外出口带宽提升到100M,将联通、电信、移动等通信营运商接入,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关于网络出口带宽的需求和全国需求者的通畅访问。配备高性能的流量控制设备,保证为用户提供一个具有比较良好质量的网络出口。
(3)建设覆盖主要区域的无线网络
作为有线网络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段,利用成熟的技术构建无线的校园网络环境,使得在重要但不适宜布线的建筑物内、户外空间能随时随地使用校园网络。在学校多功能厅、会议室、图书馆阅览室、运动场等位置安装无线AP,解决上网需求。采用成熟无线网络接入认证管理技术,保证信息安全。
(4)多VLAN的应用
校园网正在向高速、宽带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多媒体通信应用的发展,对网络的带宽及传输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虚拟局域网手段把校园网划分为办公、教学、学生、图书馆、校园广播、数字监控等虚拟网,以提高网络安全性,减轻校园网的负担。
2、完善基本网络服务系统建设
(1)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体系
在网络维护方面解决校园网资源管理系统、运行监视系统建设问题,配备高档的路由器和核心交换机。在管理方面完善网络服务的规章制度和服务流程。配备防火墙、入侵防护系统、上网审计系统,升级网络防病毒系统,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2)建立数据存储中心
校园数据存储中心的建设,配备万G容量的存储4台,为各种信息化应用(包括信息发布、一卡通、教学资源库、监控录像、E-mail数据、教学中控等)提供高容量、高可靠、高性能的存储能力,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数据备份制度,使各种校园信息化系统具备一定的数据灾难恢复能力。
(3)建设完备的服务器中心
根据我校发展需求,建立完备的服务器中心,配备WEB服务器3台(学校网、齐鲁特殊教育网、中国视障教育网、特教教研博客)、E-mail服务器1台、安防监控服务器1台、校园广播系统服务器1台、教学中控系统服务器1台、盲用软件服务器1台、FTP服务器1台、远程教育及远程会议服务器1台,为各种信息化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
(4)建设高性能自动录课系统
建立录课室。通过采用先进的流媒体及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实时将教师教学讲解视频声音、手写板书、教师讲课的计算机VGA屏幕画面、多媒体课件、学生问答视频记录成标准流媒体文件,形成单画面电影模式或多画面资源模式,自动上传到学校任意指定服务器,分类生成网络教学课件,同步实现在校园网或internet上视频直播并实现远程互动教学功能,成为网上可实时直播、点播的学习资源,全真再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5)建设公共基础数据库
开展校园信息管理系统所需的公共数据库建设,并逐步扩大到学校的各种资源。根据进入系统的用户身份来分配不同权限,提供查询相关数据服务,为实现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
(6)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及目录服务
它是校园信息化、数字化的重要核心基础,尤其在校园应用类型多的情况下,用户通过同一个账户访问各种应用系统的意义尤为重大,此项内容也是诸如校园一卡通等关键应用的核心基础。基本实现校园信息化系统所需的统一认证、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等基础平台。
(7)建立永久服务师生的基础服务平台
这些基础服务平台包括:远程访问虚拟专网VPN和面向全校师生的E-mail永久服务平台等。
(8)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安防与日常管理系统
在校园的教室、公寓安装安防与日常管理系统,实现:突发事件报警、起床唤醒、开门呼唤、学校110等功能。
(二)学校信息化应用方案
1、学校教育教学应用方案
(1)普通教室:把38个普通教室全部建成多媒体教室
在每个普通教室配备成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终端、投影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视频展台等,实现信息技术与所有学科整合,满足学科老师对信息网络资源的需求。同时中高年级配备适当的网络终端,给低视力学生配备电子助视设备,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2)学科教学用房:把30个教学辅助用房设置网络终端
在各专业教学辅助用房配备网络终端、音响设备、显示设备、相关软件等,满足学科教学需要。
(3)电脑教室:建设4个多媒体电脑教室
每个教室配备14台电脑、多媒体系统、视障听障专用软硬件设备等,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4)康复教学应用方案
建设低视力康复教室。在聋儿康复部,设置4个大语训室、8个小语训室。并且把康复设备与学校信息化进行合理配置。
(5)职业教育应用方案
开设聋生电脑应用、动漫专业课,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创办**市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就业培训中心网站,满足职业教育需要。
2、学校德育应用方案
(1)创建德育工作平台
主要做好班级学生管理工作。发布各种信息,对各班计划、主题教育、班级创新活动等实时发布交流,建立网上沟通交流渠道,提高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益。
(2)开展网上心理咨询
主要是针对学生实际,通过网络邮件、聊天室及其它方式实现交互式的交流,以避免面对面交流所带来的问题。
(3)开设学生博客
为学生提供一个思想、学习、生活交流的网上平台。
(4)建立主题教育园地
主要是文明礼仪教育、社会适应能力、爱国主义教育、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家政教育等内容。
3、学校资源中心建设应用方案
(1)教育教学资源制作:
一是应用好教育部统一开发的教学资源库;二是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开发好校本教学资源库;三是建立教学数字资源制作中心;四是建立教学学具制作中心
(2)随班就读资源中心管理应用:
为全市各类随班就读学校和老师提供资源支持。同时与社区资源建设融为一体。
(3)继续建设好三大网站:
随着市特殊教育中心的组建,要建设好校园网;同时要继续做好《齐鲁特殊教育网》和《中国视障教育网》,充分发挥其在全省特殊教育和全国视障教育中的信息中心作用。
(4)为特殊学生提供资源支持:
做好盲文制作、低视力汉文制作等工作
4、教师专业化发展应用方案
(1)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
分学科、分类别、分层次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提供模式和资源。
(2)提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
网络管理师、课件制作师、学科骨干教师分类培训,并且把校内与校外培训、走出去与请进来培训结合提高培训效益。
(3)提升教师专业化应用
按照学科、学段、类别及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制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满足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4)建立网络教研模式
在盲教学部,继续做好《中国视障教育网络教研》平台开发、应用及网络教研联盟的相关工作;在聋教学部,依托省教研室,做好全省聋校网络教研平台开发、应用及聋教育网络教研联盟的相关工作。
(5)教育科研应用
主要是课题申报、研讨、实验等相关管理工作。
5、学生课外活动应用方案
(1)建立数字图书馆
在盲校有声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更新技术,充实内容,满足师生需要。
(2)建立学校电台和学校电视台
主要有学生主持制作。
(3)设立校园网影视厅和校园网音乐厅
在校园网上设立影视厅和音乐厅,满足师生业余生活需要。
(4)学生博客
6、学校管理应用方案
(1)办公系统:建立学校OA系统,实现校园OA无纸化办公;
(2)安全监控系统:建立学校监控安保系统,并与公安110联动。
(3)学生公寓呼叫系统:在盲公寓安装有声对讲系统;在聋生公寓安装振动呼叫系统与显示系统。
(4)教务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教务常规管理,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5)学籍管理系统:根据学段和各类残疾学生的特点,设计学管系统,并与学生发展性电子档案系统
(6)人事管理系统:设计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系统、教师职称评聘管理系统、教职工绩效管理系统,其它按照上级人事管理系统做相关链接应用。
(7)图书管理系统:建立开放、共享图书报刊阅览模式,形成盲文阅览、汉文阅览、音视频阅览等阅览系统。
(8)财务管理系统:按相关规定要求做。
(9)财产维修管理系统:依据学校特点,建立后勤保障系统、校产管理系统。
7、校园一卡通系统方案
学校一卡通系统:一是用于消费类应用系统:主要是食堂就餐系统、校内购物消费系统、水电智能控制系统等;二是身份识别类应用系统:考勤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校内就医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电梯管理系统、会议签到管理系统。
同时学校一卡通系统与市民一卡通系统相联结。一卡多用。
三、实施保障
1、组织保障。成立市特教中心信息化实施领导小组,同时从国内聘请相关专家组成咨询委员会。
2、规划保障。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做好学校信息化超前规划工作。
3、资金保障。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方案的实施。
4、队伍保障。按照“校长要懂、骨干要精、全体教师要会”的要求,分层次、分类别做好各种人才的选拔培训工作。
5、管理保障。从方案的组织实施,到建成后投入使用,要设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学校管理模式、课程管理模式、教师管理模式、学生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
6、评价保障。建立网络环境下学生评价改革,建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学生辅导、学生作业等评价改革,并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
上一篇:2024年马原课外实践4篇
下一篇:大学职业规划书【汇编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