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校本课程实施总结与反思(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校本课程实施总结与反思(汇总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校本课程实施总结与反思【第一篇】

本学期,根据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我们七年级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因此,在确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及内容时,印制了教师、学生、家长调查表,了解学生和家长的要求,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数学规律等校本课程体系。真正实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数学校本课程。

① 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② 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保证开足课时。

2、老师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校本课程的教育工作。保证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在实施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一是接受校本课程教研组每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总结前段取得的成绩,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二是我们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每期末,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师个人,都要认真收集好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4、遵循校本课程开发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在开发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区团体的意见,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改进充实与完善校本课程内容,使我校校本课程内容真正开发成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

回顾这一学期的校本课程工作,我们总结出不少经验,这与学校领导和很多老师的支持都是分不开的,我们会取长补短,让学生们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一代。

校本课程实施总结与反思【第二篇】

校本课程小组及部分相关教师共同收集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力争做到科学、准确,对其进行筛选,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选取必要的、有参考价值的知识理论,编制成对学生、教师可用的教程。在教程实施过程中尽量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爱看、乐学,并不断根据上课情况逐步调整、完整、补充教材的科学性与完整系列性。

校本课程作为课改的新生事物,又是学校自行选择和开发的课程,在实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学校硬件设施上的疑议;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不合理,影响实效等等,这时本阶段的校本课程执教教师能首先依靠本开发小组力量自行选择对策调控,同时,校本课程管理小组也对能其进行过程性指导。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校本课程对学生来说,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我校选择校本课程无论是形体礼仪、经典诵读、沐浴书香,还是漫溯常州、创新实践,都能唤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幽默的语言,精心的设计,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实施“不一样的我”教学策略,注意教法灵活多变,使学生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突显实小特色。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拘泥于以往的“课堂、教师与教科书”,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讲,动手练,再讲,亲身体验,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不断探索,使学生学有所长,更多的特长生不断出现。

任何学科的课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联系,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自行开发的课程同样与国家课程存在一定的联系。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它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利用好这一点,使它更好地弥补其他课程的不足。比如,经典诵读和沐浴书香教学中可以与语文学科联系起来,这样,使校本课程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起到补充作用,从而增强校本课程的实效性。

在校本课程实施到一阶段时,学校适时组织一些活动。比如,举办读书节、首届棋类大赛等,极大的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热情,同学们积极参加,尽显自身风采,把校本课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实施。

我校实施校本课程已二年多,我们开发了适合我校学生的课程读物。回顾前一阶段的工作,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对不足的清醒认识。具体体现在:

1、现已开设的校本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有更新的需求。

2、个别同学思想陈旧、保守,对开设的校本课程毫无兴趣,只注重语数等主科的学习。

3、有的同学只适应接受性学习,学习方式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4、评价管理体系未能有效实施。

面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准备在下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根据学生的需求、爱好,扩大校本课程的门类,以便更好的满足学生。

2、。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3、尽量加强课程间的联系,更好的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增强实效,帮助学生改变思想认识。

4、采取更为灵活的教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力,提炼“不一样的我”的特征。

5、有效实施评价管理体系。

总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面,我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但我们将充满信心,不断努力,让我校的校本课程更具生机与活力,让我们的校园百花齐放。

校本课程实施总结与反思【第三篇】

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就把《三字经》和“古诗文诵读”定为我们一二年级的校本课程。

并且针对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并认真实施,下面就对我们这个学期的实施进行总结。

由于以前古诗教材不统一,每个年级自选教材,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也给期末的总结及汇报带来了不便。为了使以后校本课程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本学期我们组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出适合我们学生背诵的古诗,编写了《一二年级校本课程》一书,确定了教学内容。

我们在进行古诗诵读教学中,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老师教为主,第二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采取“入境+吟诵”的方法:既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古诗画面的美,并让学生粗略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学习吟诵古诗,从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我们在指导学生学古诗的时候,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教学生一些朗诵技巧,比如朗读的节奏语音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以及朗读的语感情变化和朗读重音的把握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吟读的能力,强化记忆背诵。长此之后,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日益高涨。因此我们及时把课程进行到第二阶段,开展《我做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查找喜欢的古诗,理解意思,并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教给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形式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孩子们踊跃展现着自己的古诗才华。我校自开设校本课程以来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一年来,师生都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诵读活动已成为我校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活动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我班基本保证每天课前3——5分钟的诵读时间。每周背四句三字经,一首古诗。

2、为了使学生收获颇丰,我们利用板报、专栏,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唐诗宋词,为诵读创设了氛围。

3、校本课程的开设,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当然,我们在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4、对每1篇必背古诗文的通过,我们都经过自背、学习小组检查、全班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5、我们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模式,使我班校本课程开设比较成功。

如今,我班的古诗文诵读逐步走向深入,已融入学校的肌体,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引发着学校由内而外的变化,对学校儒雅风气的形成,学校文化的重建,学生的成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开设校本课程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将义无返顾地把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铸人铸魂的功德事业坚持下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王官营小学开出花、结出果。

校本课程实施总结与反思【第四篇】

紧张而愉快的一个学年就要结束了,回顾本学年的校本课程的学习和教学,是我和学生都受益匪浅,我们都从中学到了知识、经验。同时也学到了珍惜。感觉收获非常大,现总结如下:

搞好校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衔接,老师要在学生学习校本课程前,给学生介绍校本课程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同时介绍学习校本课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转变学习策略,做好各方面的精神准备。

校本课程在内容的编排、教学要求、教材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探讨、学会观察。我们教师也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教法。例如关于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学生能够闻得到、看得见,教起来也容易得多,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观察、探讨,就容易掌握。

通过校本教研,我深深地体会到,校本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教育是学生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学生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融进校本课程,重视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制作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4、学校、教师们更注重了通过开展校内外、课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道德情感。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作用。

近年来,随着县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

在大力发展工业和乡镇企业时,只顾短期经济效益,忽视对环境的保护,环境污染已达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工矿企业和汽车排放的废气,市城区环境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随意排入江河,是江河的水质变坏,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的噪音污染,破坏了人类的的生存坏境。居民生活的废弃物和工厂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过多,乱丢乱放,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危机人们的生存。环境污染造成的恶果还会影响到子孙后代,关系到人类的延续和发展。因此,解决坏境污染问题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学习,通过学生调查校园内外主要的环境污染源,了解了常见的污染的处理措施,通过学生的手工制作、家务劳动、生活安全的教育,达到了以下目的: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等诸多能力的发展,当学生看到自己用废弃物品制作的精美作品时,能感受到了废弃物品所能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同时既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情感上,学生们也感受到了变废为宝的妙处,利用这些作品来美化家园的这一理念也深深地渗入了学生的心田。

2、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学习收集整理信息、调查和实验报告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交往能力,调查研究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

4、在研究中,同学们的表现让人觉得非常欣喜,他们积极的查阅资料,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收集信息,进行实验研究,从中他们既学到了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又锻炼了自己实验、分析、整合的能力。

这样的校本课深受同学的喜欢,以后我们还会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48 1394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