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论文 艺术教育论文范例(汇总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艺术教育论文 艺术教育论文范例(汇总8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艺术教育论文【第一篇】

职业艺术教育中的启发与引导

摘要对职业艺术教育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关系到职业艺术教育的质量,更是保证我国艺术传承的重要保证。

文章对职业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对如何正确引导职业艺术发展做了相应的探索,希望对实现职业艺术教育的正确引导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艺术教育;启发;引导

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对艺术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职业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艺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我国社会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尤其是在学校素质教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的情况下,职业艺术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所以,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有必要对职业艺术教育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

尤其是xx年12月11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艺术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高我国艺术职业教育支持文化建设能力为目的,以经验交流、讲座为形式来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引导和启发。

1为何要加强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

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对学生艺术兴趣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与引导对提升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不管是学习什么,只有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动力,而且在职业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启发和引导,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及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随着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社会思想的丰富多元化,学生的思想管理确实越来越难了,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方面。

如果我们能够改变上课时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势必会有提升,学生如果有了兴趣,其学习的积极性也必然能带动起来,所以说,实现对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正确引导,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都有着重要意义。

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对职业艺术教育课堂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职业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无非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教师层面。

提到教学效果不好,很多老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上课出勤率也不是很好,更多的把责任归结到学生层面,很少有老师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固然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但是老师如果能从自身方面发现自己的不足,去积极的探索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这比一味的去追问学生的责任而显得有意义得多。

所以,在这个方面,加强对职业艺术教师的启发引导就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其次,学生层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把专业知识学好,如果仅仅是老师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只有两者都引导好了,我们才有希望提升职业艺术教育的教学实效性。

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对职业艺术教育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艺术文化的追求,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

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事业的启发和引导,直接关系到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问题,引导好了,其必然会发展得更好,如果我们不加以引导,只是一味的任其发展,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完成了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学的效果并没有得到保证。

如果能从宏观的层面实现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与引导,就可以为职业艺术院校的发展方向上提供一定的引导作用,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长远的发展方向。

2加强职业艺术教育中启发和引导的路径

学生层面

(1)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艺德观念。

可以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德观念是加强职业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学业都没有信心的话,其很难在艺术的发展道路上有所作为,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会被社会所认可,可以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道德观念是做好职业艺术教育的基本前提条件。

要想做好这个工作,首先,教师就应该树立好榜样。

学生对艺术的了解和追求,一定程度上与老师的开发和引导有着直接的联系。

所以说作为职业艺术教育的一名教师,其审美素养、教育思想观念一定要有超前的意识和足够高的定位,因为这直接关系着学生认识美的内化过程以及对于创造性外化能力的发展。

所以说,作为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授课习惯,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对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进行熟悉,最好是同行业之间教师实现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形成与时俱进的艺术教育观。

这样,教师的技能水平和人格魅力都能实现相应的提高,进而在职业艺术专业的道路上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很好的榜样。

其次,还可以通过著名艺术家的先进事迹的宣扬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和教师对艺术的追求,让其认识到艺术事业的重要性和荣誉性,通过对他们灌输老艺术家的艺德让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艺德。

(2)对艺术热爱的启发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职业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学习,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激发其对艺术的热爱是极其重要的。

这里所提到的热爱,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学生的细心指导和关怀,在这方面,老师首先要实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不能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或者是出现其他的一些情况,我们就对其进行人身批评。

很多学生选择艺术,是因为他们从心理上认可艺术,喜爱艺术,教师应该在这个基础之上对学生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让他们能够更加热爱艺术、喜欢艺术,让学生认真对待职业艺术教育,学好本领,提高其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3)在教与学两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引导。

加强对职业院校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固然重要,但是实现对学生学的引导更是工作中的重点。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鼓励与学生进行合作教学。

让学生对教材的学习重点和要求也进行了解和熟悉,鼓励学生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这方面,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式的教学和引导,然后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这样大家为了整个小组的荣誉都会去努力完成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学习任务,而老师则在一旁进行指引和整体把控,从宏观上把控课堂的教学,让学生是自主地、主动地去研究,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高。

(4)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与学习相比,创作又使学生的学习提高了一个档次,如果说学生的学习阶段是为了摄取知识的话,那么创作阶段,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发挥,这对于学生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知识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发挥,对各艺术流派都进行熟悉和了解,以此来提升学生锻炼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设计创意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师层面

(1)要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

现在我国的职业艺术教育依然逃脱不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固定的上课时间,单一的。上课模式。

实际上,以现在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完全有能力对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关键是学校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这个方面,院校要积极的让老师参与到教学方式的创新工作上来。

首先,应该让老师充分认识到创新艺术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老师有了这个认识,其才会去积极的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这样才能为职业院校创新教学内容奠定基础,打好地基。

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老师就应该采取真正的行动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实行分组教学,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甚至以院系为单位,形成一种竞争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处于一种竞争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公共艺术教育论文题目【第二篇】

1、幼儿园美术欣赏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究

2、霍金森教育管理思想之再探析

3、信息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改革探索

4、“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院校基础教育教学

5、传统茶道与礼仪德育教育关系的探讨

6、艺术院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及管理探析

7、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微信平台的建设研究--以长春理工大学大学生艺术团微信公众平台为例

8、虚拟现实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静物摆放中的应用研究

9、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10、日本的书法教育传统

11、浅谈创意计算在教育类严肃游戏中的发展

12、论《傅雷家书》之家庭美育方法的现实意义

13、高职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14、用音乐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5、基于MOOC的影视艺术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16、论美育的本质及其当代使命

17、文化软实力视角下教师群体美育能力的培养与重构

18、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19、将音乐剧与学科教学嫁接能巧妙实现跨学科学习

20、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模式初探

21、高职动漫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22、艺术院校国防教育特色研究

23、试论教育现代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需求

24、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25、艺术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研究

26、艺术设计类课程借助慕课平台的大众化推广

27、论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法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积极意义

28、艺术类大学生优质健康心理教育研究

29、网络资源对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提升的研究

30、亚里士多德悲剧美学在教育哲学上的蕴义

31、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精神气象

32、论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33、高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变化及其对策--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34、大学生艺术类慕课课程学习现状抽样调查研究

35、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大学生深度学习研究--以“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为例

36、团体参与式音乐艺术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羞怯心理的影响

37、艺术院校团体辅导式教学在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38、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39、大理定制教育的实施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质性研究

40、高职院校艺术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思考

41、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教学艺术评价研究

42、浅谈信息技术下的中学美术教育

43、让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44、谈谈《再塑生命》中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

45、浅析初中艺术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46、人文素质的美育诠释--人文素质教育的美育内涵研究

47、浅谈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

48、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艺术

49、幼儿园多媒体美术教学实例探析

50、以西方现代设计史为例探索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翻转课堂

51、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探索

52、构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体艺特色示范校

53、改进美育的重点在基础教育阶段

54、用影视艺术启发教育者思考

55、如何让少儿艺术培训回归教育本身

56、青岛学生美育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57、河北民间美术现状及引入高校教学的思考

58、高职院校艺术类教育培训研究

59、东北地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途径研究

60、论翻转课堂与环境艺术教学

61、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当代艺术教育教学模式新思考

62、浅谈鼓励教育在教学中的艺术魅力

63、“互联网+”时代艺术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64、浅析当前高职艺术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发展制约

65、网络新媒体对艺术类课程教学影响

66、高等艺术院校在线课程开发的趋势研究

67、浅议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少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68、重视艺术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培养

69、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应用现状与思考

70、美术馆美术教育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案例开发

71、重建诗性主体:当代审美教育的独特价值

72、论高中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结合

73、视觉文化的视角:人文社科类网络视频课程叙事策略探究

74、职业学校教育不能缺少积极语言

75、关于艺术团训练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的调查研究

76、绘画艺术介入高职院校团体心理辅导初探

77、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问题与对策分析

78、艺术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79、构筑教学楼外部环境的公共艺术设计

80、艺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新定位与对位思考

81、民办艺术教育机构管理与发展

82、论素质教育视阈下艺术生的心理关注

83、谈新政策下的广播影视类专业艺考热的理性回归

84、卢梭的消极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新探

85、高校舞蹈教学融入多媒体教学研究

86、美术治疗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87、论中国现代美育思潮的理论起点与历史困境

88、虚拟卡通教师教学法的概念及意义研究

89、论当代美育实践:艺术与生命教育

90、当代网络环境下的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91、“三力”与媒体并驾打造情境艺术课堂

92、浅谈诵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93、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传统音乐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94、构建艺术院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

95、美育不能局限于审美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论文题目]

艺术教育论文【第三篇】

艺术教育论文

摘要:学校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的场所,更是育人的阵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对学生的行为有着非强制性的导向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学校对学生的艺术教育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本文就以钢琴艺术为代表,浅析钢琴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学校通过钢琴艺术教育,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陶冶学生情操,铸造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钢琴艺术教育;校园文化

一、钢琴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提升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包含了学校的校风、学风、人际关系等。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活动层面和精神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而校园文化的形成是校园中每个个体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总和体现,这就需要提高每个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内在修养,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本文以钢琴艺术为例,通过学生对钢琴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从而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不能单靠专业知识的灌输,还要借助于艺术教育的长期熏陶。学生钢琴艺术的学习能够直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社会文化的参差不齐对大学生的德育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学校通过完善艺术教育,比如大学生钢琴课程的开展,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钢琴艺术的学习能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辨明不同的校园文化中所蕴含的不同价值观念和人生信条,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校园文化的深层含义,并使其积淀为大学生深层的世界观基础。钢琴艺术教育的意义就是通过这种精神文化来引导、规范和激励大学生的行为。从人们的实践来看,钢琴艺术的学习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导向功能。校园文化除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外,一般不具有强制性,它只是一种无形的、道德范畴类的约束力。生活在钢琴艺术熏陶的良好的校园文化中,会使心灵得到净化、品质得到优化、人格得到美化、意志得到强化、情感得到深化。钢琴艺术的学习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凝聚功能。美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可以进一步增强学校凝聚力与向心力,更大层面上地激发师生员工的创造精神和工作学习热情。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有效保证,是学校教学工作高效运作的有力保证,是办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保证。除此之外,生活在钢琴艺术熏陶的良好的校园文化中,能有效地促进师生向更高层次的思想道德境界进取,对人的教育和影响它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它甚至对人的一生的成长发生着深刻影响,因此它具有全面性、长效性。这样的校园文化对人的教育和影响往往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发生的,它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乃至人的品格具有潜在的影响。

二、钢琴艺术教育有效提升校园文化的措施

校园文化建设的涵盖面极广,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钢琴艺术课程的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提升方面也需要遵循整合原则,在实践方面要作宏观思考,实际教学中要做到微观切入。首先教学的物质方面需要根据学校财力合理计划行事,教学制度上要制定相应的实施制度,学生对于钢琴艺术教育的思想接受则通过学习、教育、熏陶、内化,来逐步实现,不可操之过急。人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抓住核心问题、综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物质提供要满足精神建设需求。如前所说,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组成,两者缺一不可,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实践证明,艺术教育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可靠保证。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是主体性的要求,在参与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育与提升,只有学校的积极性和制度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而没有保证全体学生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难以持久,收效甚微的。钢琴艺术教育做到了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高品位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从培养高素质的、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流人才的高度上来认识,立意要高,而它的实现必须要充分注意物质建设的教育性、艺术性,给人以美的`熏陶,以美辅德、以美益德。

三、钢琴作品的赏析和与德育教育

钢琴艺术作品的赏析是在大学生德育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钢琴艺术是人类中相对古老和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符,用于表达演奏者内心感情,与听众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因此,钢琴艺术在人类的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向学生展示国内外经典的钢琴艺术作品同时也是在通过音乐的熏陶、知识传授等教育过程,将这种艺术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气质修养。钢琴作品的赏析教育教学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感受到对命运的悲愤和对生命热情的火焰和不屈于命运的精神,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让学生感受到曲子蕴含的气势磅礴的精神,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很多经典的钢琴作品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这就是钢琴作品的教育对学生的教化作用。在每一部优秀的钢琴曲背后都有其深厚的意义。在钢琴的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们通过对钢琴曲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通过学会赏析这些优秀的钢琴曲来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学生对于钢琴作品的赏析能力体现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而一个人的文化艺术的修养又直接影响着他的音乐欣赏的能力和水平。学生的欣赏水平层次不齐,对同一个作品的欣赏也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钢琴作品的欣赏,不仅仅受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还要受到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生活阅历的影响。因此,教师通过挖掘经典作品背后的意义,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学校通过营造文化氛围,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大对学生的钢琴教育,从而达到建设优秀校园文化,形成正确校园舆论导向的目标。

四、大学生钢琴演奏学习与思维培养

钢琴音乐教育也是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钢琴演奏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并不是机械地完成乐谱上的每个符号,真正的音乐精神是无法记录的,因为作曲家在创作的作品中包含了无限的精神和丰富的感情,演奏钢琴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再现作曲的精神和情怀。大学生在钢琴的演奏中能影响思维活动,并通过动脑筋和用感情出发掘隐藏在乐谱行间的内容,使乐谱中的每个符号真正复活。对于钢琴曲的演奏是个人感知到再现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演奏背者具有敏锐的内心洞察力,而且具有表达作曲家内心世界的演奏技巧。从科学的角度讲,在学生学习演奏的过程中,通过改变神经冲动频率的方式来调节肌肉的收缩速度,反复的练习指法可以提高大脑皮质的机能,从而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作用,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达到高度协调统一。随着钢琴演奏的不断深入学习,就能逐渐掌握技巧,熟练手指动作和力度。增强手指的敏感度,这能让大学生对空间事物微小变化的分辨力会逐渐提高,为保持与演奏所需要的相应的兴奋程度,神经系统建立响应的调控功能,从而使人脑思维更加敏锐、反应更加灵敏。总而言之,钢琴艺术教育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尤其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按心理学、教育学的观点,人的创造思维有两种思维在起作用,一是聚合思维,二是扩敞思维,而学生的扩散思维是关键。心理学家认为,扩散思维的特点是流畅、变通、独特。这种思维正好与聚合思维相反,它需要离开问题的中心然后向多方向扩展,以便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不受已有知识的束缚,也不受传统舭念和思维方式的制约,因此,在大学生学习钢琴演奏的同时,要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不断发现,从而提出新的认识和思想,并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思维。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如一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正是一个从中不断发现、不断创新,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

五、大学生钢琴艺术学习与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近几年来,大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的限制,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差,尤其是在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适应性差,适应周期长,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开拓型人才的培养。而大学生的钢琴艺术的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其实践能力。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在其演奏和欣赏中理解并学习音乐,通过作品的理解、对作者人性在精神上的触摸,更能使得大学生理解并包容他人的感情,并用合理和谐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感情,使得在交流的过程中更能让他人或自己接受对方的想法,这对将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对校园团体生活的和谐健康的进行也有着极大帮助。艺术普及、钢琴教育促进着大学生的情商提升,也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健康开展。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高校音乐教育及钢琴教学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钢琴教学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有效解决大学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

六、结束语

钢琴艺术教育通过学生对经典钢琴曲的学习和鉴赏,让大学生接触到优秀的钢琴作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德育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总之,通过学校对钢琴艺术课程学习的加强,能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巨大能量。

参考文献:

[1]张国圣。论艺术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作用[J].科技展,(21).

[2]齐霞。校园文化建设中音乐艺术教育的作用[J].魅力中国,(33).

[3]梁庆东。浅谈音乐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音乐大观,(11).

初中农村美术教育教学论文【第四篇】

初中农村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一、农村发展存在问题

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困难重重,绝大多数的偏远地区无专业美术教师,教学硬件更无从谈起,偏远的地方连彩色纸,卡纸,水粉颜料,浆糊都买不到。教师只有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学校才给准备必需品,学生才可以尽情享受美术课堂的乐趣。本来想动员家长支持学生,但是家长大都不乐意把更多的钱用在“非主课”上。美术课作为一种文化,依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有美术爱好的学生,他们对美术课的喜爱有时超过其他学科。但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有因地制宜地去挖黄土,自己做泥塑来替代陶塑,自己种葫芦以备雕刻使用。英国著名艺术家赫伯特里德提倡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成长,认为儿童具有许多与生俱来的潜能。美术教学应按不同类型分别予以指导,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少年儿童自发创造力与人格的自然成长。大多数的农村美术教育工作者感到力不从心,个人的努力杯水车薪,然而工作还得继续做,我们要有信心去慢慢地改变这种现状。

1.改变观念,提高对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认识

首先开好课、开足课,让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成立美术小组来带动其他的同学一起参与美术创作,像一起出黑板报,海报,宣传画等。这无形之中在改变着校园文化生活。美术可以提高整体观察力,让你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校对面有一个生意不错的`老板,专门做广告门市牌,海报等,镇里的多数设计都是他在做。他跟我说“我学过美术,就在第十一初级中学,那时我学了一年的素描,它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学会了整体观察,这对我的工作终生受用。”

2.营造氛围,感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0xx年以来,我们学校把美术设置为特色课程,我们学校的美术课成为第一个校本课,学校在教学楼二楼特设教师作品展,学生作品展。每年十月份艺术节之季,我们为剪纸爱好者举办个人作品展,书法作品展、绘画作品展。大家欣赏作品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高着自己的审美能力,慢慢地从内心去接受并喜欢它,自然就会动起手去创作了。还有更好的事是,自从有了特色班,学生辍学率明显减少了。因为我在上初中的时候也曾经“误入歧途”,所以我倍加珍惜这些中下等的学生,我甚至试图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我告诉他们“只要你想来,我就愿意教,美术画室一直招兵买马,无期限。”这是我在画室门口的标语。看着初一的同学踊跃报名,初二的同学积极加入,初三的孩子欣喜到来的时候,我感到欣慰极了,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绘画的经历,并为之一直坚持,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

3.调整心态,迎接挑战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美术教师,只要美术教育对农村学生有所帮助就行,也许他们谁都成不了艺术家,但有一天回忆起初中的美术课起码是快乐的事就好。当没有创作材料的时候,我们一起从生活中寻找创作材料,如草编、泥土、葫芦、废纸壳、塑料瓶等。只要能利用上的材料,就是好素材。

二、结语

因为农村中学特定的教学环境限制,美术教育状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但我们不能对它丧失信心,只要我们心存真诚和希望,美术教育会慢慢前进。就像七年前的第十一初级中学一样,它正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应当把胸膛挺起,衣袖挽起,带领那些喜欢美术的,不喜欢美术的学生们一起畅游美术世界。既然选择美术之路,我们就有义务去奉献。有时候觉得学生就是我责任田里的小树,我希望每一株都茁壮成长。

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第五篇】

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以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使学生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从而达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 新课程标准 体验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一、注重各学科的渗透性

美术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有特色,但不孤立,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说许多理念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的内容,了解事物的本质问题,只用语言文字符号是难以表达清楚的,如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而且图像从视觉上、意识上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了美的教育。因此,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配合各科教学,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是拓宽审美教育的一条良好方法。 由于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美术教师也大多固守在自己的思维空间里,千篇 一律的上课,这与教师的教法有关。对于新课程的改革,使教师随之走进不同以往的课堂氛围,美术教师将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改变而重新寻找自己的教学方法。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我结合了许多其他课程,涉及到音乐,文学,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能在美术这一学科里学到除了画画以外的东西。

二、注重情感与审美能力的协调性

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课程标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性是人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具有指向性、协调性和绩效性。它包括认识的活跃、情感的兴奋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种心理成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的。当人的需要具有确实的目标并呈现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目标期望时,需要便转变成动机推动人积极行动。在这一过程中,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所以,学生个体积极性结构的心理分析,包括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方面。基于这几个方面,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之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有力的调动。

三、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学习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一对矛盾。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 如在“谁画的鱼最大”教学中,创设学生捉鱼的机会,体验鱼的活力与手感;通过观看海洋热带鱼的视听体验,丰富了学生对各种美丽的热带鱼的认识;通过动手绘画漂亮的'大鱼的体验,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口语交流的体验。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拥抱知识,认识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体验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而获得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四、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如在“滚动乐园”教学中,学生在把玩、抚摸水果的过程中,通过手的触觉,体验到水果圆的实体,果皮的细嫩、光滑、舒服;通过鼻子对水果的嗅觉体验,闻到了水果的清秀与芬芳;通过滚动水果的观察、视觉体验,不但认识了圆,而且发现滚动的水果与静止的水果的区别;通过动手绘画体验,才发现平面上的圆与生活中的圆有很大的差别,但又互相联系。开展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在感知觉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知识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再进一步获得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五、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按人体的功能可分为感触觉体验,视觉学习体验,动手实践体验,思维想象体验,情感审美体验。按认知客体内容可分为,对物体媒材性能、特征的体验,对双基知识的认知过程体验,对作品塑造的体验。按体验性学习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情感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评价交流体验,审美体验等等。学习的方式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和谐地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如“让我的飞机上蓝天”的教学,教师利用送一件看不见、摸不着的礼物给学生的悬念,吸引学生,创设了听声音猜礼物的体验,学生从声音中辨别是飞机,于是进行了动手制作飞机的体验,最后让自己做的飞机在蓝天上飞翔。在和谐的体验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不仅仅获得了学习的兴趣,还获得了制作飞机成功的喜悦,当飞机在蓝天翱翔时,也放飞了孩子们的理想。身心愉悦,神物交融,这是多么鲜活的生命体验。

各种体验学习方法既是独立的,又互相联系,学习的主体本身就是一个利用视觉、听觉、手感触觉和大脑进行学习的复合体和共同体。各个器官的学习功能既不能互相替代,也无法割裂分离。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从而达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新课程的改革使原先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决,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将会有一些困难,我相信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将在新课改中谱写更美的篇章。

美术教育论文【第六篇】

通过开展群众美术教育活动能够为群众打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群众能够更好的将自信、快乐和健康的一面展示出来,通过发现和观察美好的事物,利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出心中的美好生活和精彩,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当前我国群众美术教育工作还十分薄弱,因此在今年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加快美术教学资源的整合,努力提高群众美术教育的水平,使群众美术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1群众美术教育的特点

继承、借鉴与创新

同其他艺术一样,群众美术教育更重视创新性,而且创新需要与继承和借鉴共同存在,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和促进。在群众美术教学中,需要以美术理论作为基础,并与创作的经验相结合,还要从民间美术珍藏中汲取宝贵的滋养。近年来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开始涌入我国,并在艺术教学领域中进行有效渗透,针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中吸取有益的因素,并与我国文化精神有效结合,从而实现美术教育的创新。在具体创新过程中,还要与内容和形式进行统一和结合,不仅要对内容和形式进行不断创新,创作者还要在创作中与自身的。真实感受相结合,从而进行大胆的尝试。

实践性

美术教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需要在群众美术教育中重视培养参与性和动手能力,即强调群众美术教育的实践性,即在绘画过程中重视技巧和方法。群美术教育工作中,需要弱化专业美术技能,针对每一个人的差异性来使其运用所掌握的绘画技巧和方法来表现个人的情感和意愿。这其中群众学员可以自由的发挥,只需要利用画笔表现出个人情感即可。在具体教学中,再与一般性的美学规律进行有效结合,从而进行适当的修正指导,创作出一幅幅充满个性的画。因此在群众美术教育中,绘画技巧和方法需要为美化生活和转达情感服务。

愉悦性

愉悦性旨在体现美术学习活动的感性、愉悦的特征。将美术教育变成一种有趣的活动,在美术教育中群众能够自由的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获得愉快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不仅具备更加健康的人格,而且有利于自身品质的提升。群众美术教学这种愉悦性特征的体现,需要不断激发群众内在的学习兴趣,让群众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性,从而更热爱美术,实现对美术艺术的有效传播。

2推动群众美术教育的措施

通过免费开放普及群众美术教育

随着艺术馆免费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需要充分的利用免费开放的这个过程,以艺术讲座之类的活动来使群众接受美术教育,使群众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思想,为群众美术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基于人民群众的角度来考虑,虽然艺术馆免费开放后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但对于艺术艺术来讲,普通群众自身审美十分有限,因此要推动群众美术教育的工作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艺术馆在免费开放过程中,需要多举办各种形式的艺术讲座,促进美术教育知识的普及,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的深刻的认识到美术教育。而且在日常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积极向人民群众分享艺术知识,并鼓励群众对参观展览时对艺术作品的意义进行解释,更好的倾听群众对艺术的看法。另外,艺术馆还要利用媒体讲座的方式和专家学者展览交流等来加快推动美术艺术的传播。

充分利用美术活动进行群众美术教育

群众美术教育的优化是美术馆的传承和发展艺术的重要途径。在艺术馆转型发展时期,要想给群众提供具有精神营养的艺术,将公共文化艺术传播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就应该在免费开放过程中认真探索群众美术教育优化方略,将艺术馆展览、群众美术教育、公共文化服务等功能集中起来进行美术教育。群众美术教育是和人们群众密切相关的,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的不可割裂的内容。所以,一方面需要积极进行免费开放,吸引群众参与到艺术欣赏中,一方面又有要加强群众审美接受能力的提升。通过美术活动的开展来传承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将抽象的美术教育转变成形象、活泼的艺术活动,提高群众的美术鉴赏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有仪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美术教育。每年都开展一些形式不同的公共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让群众了解美术作品,了解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并引导他们从独特的视角去理解艺术作品。或者和街道社区合作,以宣传的方式让群众走进艺术馆,以多元化的教育服务活动获得群众的认可,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

加强群众美术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

通过强化群众美术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可以有效的促进美术活动的开展和传播,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重视群众美术组织核心骨干人才的培养,以此来推动群众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在美术专业知识讲座和基本功实践训练中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艺术工作者,同时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展览,为群众美术爱好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加大对美术创作成果和美术遗产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进一步丰富群众美术活动的内涵。另外,政府还要加大物质投入,有效的推动群众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投入专项经费,可以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吸引社会资金的支持,为群众美术教育的开展和艺术的传播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在建设投入的同时还要重视管理投入,重视基层公共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工作,落实好各项保护群众美术教育的措施,为公共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结论

随着人们对社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加大对群众美术教育的倡导,正确引导群众美术活动的开展显得格外重要。群众美术教育不仅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从经济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通过提高文化活动质量从精神层面上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当前艺术馆的免费开放需要和群众美术教育有机联系在一起,从群众文化素质提升、传统文化弘扬的角度出来,想方设法地加大群众美术教育力度,提高群众的审美能力,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所以,要更好地构建免费开放理念下的艺术馆群众美术教育方法体系,充分利用艺术馆的群众美术教育作用,创新艺术馆免费开放体系,优化群众美术教育,将艺术美和文化魅力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

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第七篇】

1、南充市农村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生存状况对比分析

2、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探微

3、巧妙创设幼儿园精神环境,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4、幼儿语言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讨

5、基于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

6、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教育水平的有效形式

7、浅谈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8、浅谈绘本故事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9、幼儿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10、刍议有效矫正幼儿任性行为实践与研究

11、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分析

12、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研究

13、在添画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4、谈幼儿常见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与矫正方法

15、浅谈幼儿快乐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16、关于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17、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8、对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思考

19、家庭中幼儿安全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方法及理念培养

21、浅析多媒体教学对于提高学习效率的积极影响--以幼儿教学为例

22、谈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教学的影响

23、有效开展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对策

24、溺爱对幼儿的危害及调整策略

25、民族舞蹈在幼儿文化教育中的应用与传承

26、探析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民间工艺课程的意义及策略

27、幼儿基本体操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28、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探究

29、论新时期幼儿的金钱观及其财商启蒙教育

30、幼儿直觉思维的教育意义和培养策略

31、幼儿早期阅读困难的预测性因素及教育对策

32、幼儿成语情景剧创编初探

33、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运用的做法和体会

34、敦煌文化及艺术在幼儿教学具中的运用研究

35、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36、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7、小学教师教学拖堂的危害及对策研究

38、在小学高年级运用赏识教育的个案分析

39、在小学语文开展成语教学的研究策略

40、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方式的探讨与研究

41、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42、对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43、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44、让情感教育成为小学英语和谐课堂的催化剂

45、对小学数学赏识教育的研究

46、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改革

47、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的实现策略

48、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研究

49、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50、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艺术教育论文范文2:艺术教育视角下核心价值观培养【第八篇】

一、艺术教育对核心价值观中的培育功能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阵地,校报、网络、多媒体等是主要宣传方式。但笔者在走访调查部分高校时发现,40%的大学生认为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平台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的大学生对所在学校“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喜欢,认为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课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重“教”轻“学”。%的大学生认为核心价值观的讲授较为抽象,更希望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及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来开展教学。%的大学生希望通过直观形象的视听资料、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社会实践,体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式,应当更加重视教育主体的内在需求,注重发挥自我教育能力。引导大学生主动接受、践行“三个倡导”,在自我认知、参与体验过程中,不断提高认知能力、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将理论学习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艺术教育,又称为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是以艺术美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的审美教育,是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即通过艺术实践来提高自身美的感受、理解、创造能力,从而提升修养、完善人格的教育。艺术教育可以看作是一种隐性的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采用的灌输、说教、制度化、纪律化等方式相比,更具实效性和感染力。其一,艺术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优秀的艺术作品通常是经过作者对客观形象的艺术加工,使原形更加生动、典型,从而更真实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陶冶情操、浸润心灵。如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奔马反映了不屈不挠、奔腾昂扬的民族气节;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曲调慷慨激昂,令人振奋鼓舞。艺术教育正是通过这种艺术美和自然美的陶情喻理,寓教于乐,是一种以美动人、以美感人的教育形式。将艺术教育作为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途径之一,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其营造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情境,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从而使广大学生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教育和启迪,使核心价值观培育更自然、和谐,效果也更为持久、深刻。其二,艺术教育更具直观形象性。黑格尔曾说过: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无论是无形的音乐作品或是有形的美术作品,都是通过最直观、最直接的艺术形式来反映客观现实,使学生通过看和听来理解、感知作品的主题形象,深化内在情感体验,引起情感的共鸣。鲜明、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具有迷人的魅力,会唤起人们强烈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欲望,吸引人们去感受、领悟美的真谛。比如,通过鉴赏中国绘画、陶瓷、丝绸织锦等优秀的艺术作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之情和振奋之志;通过聆听欢快悦耳、生机勃勃的音乐曲目,欣赏优美的舞蹈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可见,艺术教育不同于理论化、抽象化的传统教育模式,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可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鲜活的艺术形象彰显其思想的力量,更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其三,艺术教育更具自由实践性。艺术教育是通过情感体验认识美、感受美。“美感是和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需要个体的亲身实践,强调个体体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同时,单向的、灌输式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模式并不能满足艺术教育的教学需要,而是需要师生间的共同参与、互动合作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成果则更多是看重学生的自主参与以及在参与过程中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教育,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状态下,通过亲眼看、亲耳听去感受美的存在,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促使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艺术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用艺术教育创新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综上所述,艺术的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艺术“以美导真、以美引善”“润物无声”的独特价值,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艺术教育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实现课程艺术化,构建艺术育人新课程

“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是艺术。”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情的感染和美的教育,是艺术教育课程的目标所在。课程的关键在设置,各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从思想上统一艺术类课程的设置理念,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及其在激发学生潜能、修养德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构建艺术教育特色课程。首先,整合校内艺术教育资源,发掘地区文化艺术特色和人才资源,开设具有本土特色的综合性艺术课程。其次,教学内容要广泛,让学生了解、感受多种艺术形式,用健康的、大众化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确立积极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最后,加强艺术教育课程的实践环节,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内化为艺术素养。可以结合组建艺术社团、送艺术下乡、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等开辟第二课堂,通过艺术课程、艺术活动,使学生了解优秀的文化艺术成果,培养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进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融入校园文化,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艺术育人环境

校园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校园文化是高校群体心理和行为方式的独特反映,它属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环境构成中的“软环境”,具有浓厚的学术性、哲理性、人文性等色彩。丰富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人,教育人,是一种隐性的价值观培育方式。正如陶行知所言:“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而加强“软环境”建设,通过艺术的形式,将核心价值观精髓融入校园文化,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艺术育人环境,以某些优秀的大众化艺术成果作为当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载体,熏陶、滋养大学生,使其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学生把价值观的精髓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形象、生动的艺术育人环境,寓教于乐,具有较强的感召力,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性”弊端,从而提升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三)以学生社团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

大学生社团组织活动是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实践将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融入社团活动。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作品展示等,将符合核心价值观标准和规范的行为习惯进行更大范围的宣传和弘扬。社团活动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术讲座、影视鉴赏、音乐赏析、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赏析等各种社团活动,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注重发挥学生社团活动的辐射作用。社团活动可以把课堂内外有效联系起来,加上活动内容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因而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能浸润学生心灵。最后,加强学生社团的服务育人功能。社团活动可

(四)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拓宽艺术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覆盖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网络传播的形态是多样的,兼容文字、声音、影像、数据、图片,其内容丰富,兼具便捷性、时效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在校园传媒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近年来,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并已逐� 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资源优势,有效整合校报、电台广播、户外显示屏等多种媒体资源,构建以校园网� 借助这个平台,可开设影视鉴赏、音乐赏析、艺术作品鉴赏、民俗民间文化展示等多种栏目,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和动画等媒介整合、重构,将语言、表演、造型等塑造手段相互转换,使所传播的形象更为生动逼真、内容更丰富多彩,更易为大学生群体所接受。

48 31732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