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专题归纳 初中历史专项训练5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初中历史专题归纳 初中历史专项训练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中历史专题归纳 初中历史专项训练篇1
中日关系专题
世纪的侵华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目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
近年来日本政界右翼势力抬头,屡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罪行;首相等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分子招魂的事件。
4.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为什么产生不同的结局?不同的结局给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两次侵略战争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影响: 扭转了一百年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启示: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灾难,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5.从中日战争中,日本可吸取的历史教训有哪些?
①放弃军国主义,走和平发展之路;②正视中日关系史的那段不幸经历,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国民和青年时代;③警惕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思潮和势力的重新抬头;④要珍惜和维护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推动中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6.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和政治大国抬头的表现有哪些?
从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对外侵略的罪行到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从日本对外派遣自卫队参与国际重大军事活动,从日本要求修宪到要求加入联合国。
7.你认为面对21世纪的中日关系,日本应该做些什么?
遏制军国主义势力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主动承担战争责任,真诚地、公开地向中国人民、亚洲人民道歉;有远见的日本政治家应致力于精心培育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明白中日友好关系是亚太稳定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基础,在国际上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取信于世界人民。
8.中日关系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日本对侵华历史的反省问题; 当前日本右翼势力兴风作浪,否认侵华,美化战争,严重影响了中日的友好关系。
9.从“日本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事件”到“日本政要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影响和我们的态度:
①实质:日本政府否认侵略罪行,美化侵略,推卸战争责任,为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
②影响: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损害中日关系,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③我们的态度:我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居安
思危;我们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
10.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上既有友好往来,也有冲突和战争。据史说说中日应如何交往? ①日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汲取历史教训
②中国应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③两国人民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
11.日本应如何正确对待侵华战争?
①正视历史,深刻反省战争犯下的罪行;
②信守和平承诺;③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④与周边地区和国家友好相处。
12.对新形势下发展中日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加强中日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对历史遗留问题要加大多方谈判与交流。
13.日本发展上的三次飞跃。
大化改新;明治维新;二战后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台湾专题
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试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①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
③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④明朝时,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⑤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⑥ 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均在国际法上明确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2.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曾出现的分离,分离有何不同?(三次分离,两次回归)
古代: ①荷兰殖民者霸占台湾;(回归: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近代以来:②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③ 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叛逃、盘踞台湾,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区别:①②是殖民侵略、③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3.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请分别对中国大陆政府、台独分子、干涉台湾问题的美国政府、台湾人民写句心里话
对中国大陆:坚决贯彻实施《反分裂国家法》,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对台湾当局:台独不得人心,必将失败,玩火者必自焚,识时务者为俊杰。
对美国政府:我们也象你们美国人民一样珍视和平与统一,请不要干涉中国内政。
对台湾人民:两岸同胞一家亲,中华民族不忘本。
4.说说党和政府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的可行性在哪里?(当前完成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台独注定失败;
(3)《反分裂国家法》为台湾回归奠定了法律保障;
(4)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5)我国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成功实践„„
科技经济专题
1.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中国错过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在三次科技革命中落后的原因)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过了机遇。
(2)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中国没有能够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过机遇。
(3)第三次科技革命时:由于社会动荡(国共两党的内战),再加上建国后左倾错误及十年文革,使我们再次错过了发展的机遇。
2.对我国的影响: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或对经济格局的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4.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使人们更便利、快捷分享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但中学生上网须有家长和老师的正确指导,对那些破坏中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的网吧应坚决取缔。
5.科技革命给我们的启示:(得出的结论或者让我们谈谈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学习科学家成功的经验,适应时代需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立志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应如何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我们如何应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发展是硬道理,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7.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8.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①清朝封建统治由于日益腐朽,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②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投降妥协,指挥混乱,用人不当,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③由于英国、法国、日本等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实行工业革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蓄谋已久。
④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9.举例说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怎样兴利除弊?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为人类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但利用不当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比如原子能可以建核电站,也可以造原子弹。克隆技术用于医学,会造福人类,但克隆人会带来社会道德问题。
②掌握科技,让它为人类造福,加强科技工作者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规范科技的运。
中美关系专题
一、坎坷曲折的中美关系
1.侵略中国:美国人华尔统领洋枪队镇压太平军;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2.中美合作:1942年1月1日,中、美、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美两国在战争中结为盟国,互相援助。
3.扶蒋反共: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4.中美建交: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企图分裂中国的行径。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中美正式建交后,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二、世界大国的崛起──美国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美国人民在华盛顿的领导下,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赢得了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起了推动作用。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称“1787年宪法”。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2.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3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奴隶主借口挑起内战,战争期间,为了扭转北方的不利局面,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北方人民在林肯领导下取得胜利。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贡献。经过南北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1933年,罗斯福总统一上台就实行新政,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最终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联邦政府的权力得到加强。
4.战后美国发展:经历了繁荣-危机和调整-持续稳定发展三个阶段。
5.全球扩张阶段: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北约和华约相继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6.科索沃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这一事件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三、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出现的原因:20世纪80~90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都需要加强联系。
具体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重要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减少了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积极制定有效政策。
中美关系发展的风雨历程,你认为未来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中美关系存在着矛盾和摩擦,在曲折中发展。中美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两国需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团结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① 在中国开设银行,发行纸币、吸收存款、经营汇兑和高利贷,争夺对中国的投资,外国开设的银行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工具。②向清政府发放借款,要清政府以海关收入和其他税收作保。通过这些借款,帝国主义不仅获取了高额利
润,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税收,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③争夺在中国的铁路建
筑权,通过在中国修筑铁路,控制了中国的内陆交通,他们控制的铁路伸展到哪里,侵略势力就扩展到哪里。④在中国投资设厂,利用中国劳动力和原料从事商品生产,剥削中国人民,赚取高额利润。⑤夺取在中国的矿山开采权。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打倒另一派军阀,革命是不能成功的,他开始寻找新的革命道路,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和建议,着手改组国民党。1923年初,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等主张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同时,保持共产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党章和改组的具体办法;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正式决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会后,国民党吸收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参加,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革命培养了一批政治和军事的骨干力量“五卅”运动掀起了反帝斗争的高潮,省港大罢工坚持了一年零四个月才宣告胜利结束。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为适应农民运动发展的需要,先后在广州和武汉举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工农运动的发 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基础。1925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并以黄埔学生军为骨干,将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部。2月和10月进行了两次东征,彻底消灭了陈炯明的反动势力,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后,又开始了北伐,由于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援,北伐战争迅速取得了胜利,把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在北伐胜利发展的同时,中国人民胜利地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以上这些革命成果的取得,都与革命统一战线所起的作用分不开。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初中历史专题归纳 初中历史专项训练篇2
初中历史总复习资料 九江实验中学 邹第东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
(一)侵略与反抗
一、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措施:派人暗记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3、虎门销烟及意义:,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鸦片战争的史实: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南京条约》的签订: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 帮凶:美、俄两国
2、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4、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臷的政权。5、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平军。李秀成率军抵抗,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三、左宗棠政复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1878年,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2、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建议,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经过:,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日舰直逼中国旗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
2、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军民,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
4、中日《马关条约》 时间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主义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时间1901年 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习与思考:
1、十九世纪中后期,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请说出你知道的三位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的名字及相关典型事件,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2、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一
(一)侵略与反抗
一、选择题1、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2、《南京条约》的内容中,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条款是()a.赔款2100万元 b.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c.割让香港岛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自北向南顺序依次是()①广州 ②厦门 ③上海 ④福州 ⑤宁波
a.①②④⑤③ b.⑤③④②① c.④⑤①③② d.③④⑤②①
4、《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诉讼”,“其英国人如何定罪,由英国人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馆照办”这一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a.贸易主权 b.司法主权 c.关税主权 d.领土主权
5、《马关条约》中对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阻碍最严重的一项是()a.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商埠 d.开辟内河新航道
6、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经过是()
①黄海弯战役 ②威海卫战役 ③丰岛海战 ④旅顺之战 ⑤平壤战役 a.②③④⑤① b.③⑤①②④ c.③⑤①④② d.②⑤④③①
7、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在下列哪一地点对我国居民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a.广州 b.宁波 c.旅顺 d.上海
8、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d.甲午中日战争后
9、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所反映的矛盾是()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西方列强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农民阶级与外国侵略势力矛盾
10、义和团运动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有()
a.冠县起义 b.围攻西升库教堂 c.镇南关大捷 d.猛攻紫竹林租界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看圆明园遗址图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好处。”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惨象臸造者是谁?它发生在哪次战争中?(2)材料二中说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请用史实说明俄国得到哪些好处?
(3)读了这两则材料后,你想到了什么?
2、“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1)以上文字出自什么文件?这个文件是什么战争造成的结果?(2)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哪些英雄?
(3)这场战争对当时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4)这场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表现在哪些方面?(5)为什么说这场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二
(二)近代化的起步
一、洋务运动(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3)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留学生。后期:又提出“求富”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6)评价(意义):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臸作用。
二、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的内容: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前后104天,因此叫“百日维新”。1819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三册p71表)
(4)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三、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活动,a、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b、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于8月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b、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c、《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臸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四、新文化运动 时间:1915年起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复古思想到处泛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目的:反对尊孔复古。
(2)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3)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臶:民主和科学
(4)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臸;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臸度的孔教。
(6)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性质)(7)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8)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9)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
(二)近代化起步
一、选择题 1、19世纪60——90年代,我国历史上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臸夷”的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2、启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是()
a.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
3、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在一定程度上抵臸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4、戊戌变法的下列内容,直接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的是()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京师设立大学堂 c.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 d.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5、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抵臸外国经济势力 d.维护清朝统治
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建三年后,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汉江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b.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臸作用
7、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a.重视军事经济 b.没有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文化 c.没有触动封建臸度 d.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8、维新变法运动中的百日维新开始于()
a.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 b.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c.戊戌六君子被捕就义 d.慈禧太后宣布“新政”
9、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a.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b.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软弱 c.袁世凯的出卖 d.顽固势力强大
10、戊戌变法六君子不包括:()
a.谭嗣同 b.林旭 c.杨锐 d.梁启超
11、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2、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维新变法运动的目的是:()①推翻清朝统治 ②发展资本主义 ③求亡图存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3、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苏报》 b.《时务报》 c.《民报》 d.《国闻报》
14、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创立者是:()a.孙中山 b.黄兴 c.李大钊 d.蔡元培
15、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的革命团体是()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1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臸臸度 b.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
a.南京 b.武昌 c.广州 d.北京
18、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a.檀香山 b.武昌 c.日本东京 d.南京
19、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是()
a.宣统帝下诏退位 b.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 c.南北议和 d.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0、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主要是因为()
a.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b.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没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1、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a.反对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 b.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c.提倡文学革命 d.宣传马克思主义
2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 b.《苏报》 c.《每周评论》 d.《民报》
23、中华民国第一位临时大总统是:()
a.黎元洪 b.孙中山 c.袁世凯 d.冯国璋
24、下列我国近代的救亡图存运动,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有(多选)()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5、揭开维新变动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组织时务学堂 b.公车上书 c.甲午中日战争 d.组织强学会
26、洋务运动出现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7、创办《新青年》杂志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二、非选择题
1、甲午中日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资产阶级进行了哪两次重要的救亡图存运动?这两次运动各自的结局如何?从运动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示?
2、材料题:材料一: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材料二:中央设立矿务铁路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三: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这是中国近代史哪次著名变法?这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2)主要发起人有哪些?他们要求变法的目的是什么?领导这次变法的是哪一阶级派别?
(3)变法志士为变法开展了哪些活动?
(4)分析材料一、二、三它们在当时社会上分别起了什么主要作用? 5)这一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结果怎样?
6)你认为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为什么?
3、材料:“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请回答:(1)这句名言的作者是谁?发表在什么运动时期?该运动的性质怎样?有哪些内容?
(2)这句名言是为哪次革命而写的?作者为宣传这次革命写了哪两篇文章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爆发原因:1919年,英、法、美操纵的巴黎和会,竟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时间、口号:1919年5月4日,北京天安门3000多名学生集会演讲、游行示威。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3、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4、运动的主体:6月以前,主要是学生,6月以后,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体。斗争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
5、运动的结果: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撤消了曹汝霖等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6、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李大钊、陈独秀
7、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1)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2)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3)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9、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十三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个党员,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10、大会内容:(1)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2)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3)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11、建议: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2、1922年党的二大,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
2、北伐时间、目的: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北伐的对象、主要战场: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4、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5、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7月15日,汪精卫背叛革命。他们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6、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秋收起义。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3、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并在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的队伍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5、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三、红军不怕远征难 1、1933年10月。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虽然英勇奋战一年,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红军长征过程
,党中央、中央红军八万人,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大雪山、草地——进入甘肃,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
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在会宁,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遵义会议,时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5、长征胜利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到来。
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一、选择
1、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下面哪一个历史事件?()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中国成立
2、下列哪些是五四运动的口号(多选)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废除“二十一条” 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3、中共“一大”选出的中央局书记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董必武
4、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是()
年 北京 年 北京 年 上海 年 上海
5、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领导地位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6、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北伐军在湖北湖南战场消灭的军阀是()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蒋介石 7、1924年,在广州建立的革命军事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黄埔军校 c.时务学堂 d.农民运动讲习所 8、1927年7月以后,开始统治中国的政权是()
a.广东革命政府 b.广东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9、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队伍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于()a.瑞金 b.井冈山 c.长沙 d.会宁
10、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
a.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红军要北上抗日 b.转移到陕甘宁地区开辟新的根本地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打倒蒋介石,把革命推向全国
11、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多选):()
a.袁世凯 b.吴佩孚 c.孙传芳 d.张作霖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中国的成立
1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成立之后的中心工作是()a.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b.打倒封建军阀统治 c.宣传马克思主义 d.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1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的“远征”()a.是为了北上抗日 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是一次主动的战略转移 d.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
15、要考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首选的城市是:()a广州 b.上海 c.武汉 d.长沙
16、促使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学生爱国运动是()a.西安事变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五州运动
17、下列人物中,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是:()a.陈独秀 b.毛泽东 c.董必武 d.李达18、1919年,身居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爱国壮举是()
a.公车上书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9、下列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d.促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20、如果我们要探寻红军长征的足迹,可以选择的地点有(多选):()a.遵义 b.瑞金 c.会宁 d.南昌2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 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2、遵义会议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撤销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 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c.实际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23、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最根本表现是:()
a.被独裁者篡夺了革命果实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c.没有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导致革命运动转入低潮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惩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低头!”“还我青岛”
回答:(1)此材料反映的是哪次运动?材料一中“外争国权”是指什么?“国贼”是指谁?此材料能否反映此次运动的性质、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不可断送”指的是哪一史实,是否包括“还我青岛”?为什么?
(3)此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4)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
2、某校学生学习“长征”这段历史后,很受鼓舞,准备举行一次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他们重点考察以下几个地点:瑞金、遵义、吴起镇、甘肃会宁。为此,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说明重点考察这几个地点的理由?
2)长征途中,红军经过了哪几条江河?说说经过这些江河发生的事件?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有哪些新面貌?请你至少写出四件历史大事来说明“焕然一新”了。
三、历史诊断题 1870年,英国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厦门销售,清政府官员决定收取英商20%的税款。同年,日本人在厦门开办许多工厂。
(1)错误:
(2)理由:
(1)错误:(2)理由:
四、想一想: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1)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2)它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3)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你认为哪一观点正确?为什么?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
(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难忘九一八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第二天日军占领沈阳城。四个多月的时间,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3、东北人民和东北军未撤走的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4、1935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5、西安事变: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6、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逼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悍然向卢沟桥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3、南京大屠杀。1937年,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三、血肉筑长城
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物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日军分两路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3、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到敌人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4、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
5、中共七大(1)召开时间:抗战胜利前夕, 延安
(2)内容:主要讨论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3)大会臸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6、抗战的胜利: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7、抗战胜利的意义: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四、内战烽火
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就定了。但是,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他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2、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3、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4、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五、战略大决战
1、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恒领导的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从9-11月,人民解放军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首战地点是锦州)。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领导的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淮海战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又一次主力决战。共歼灭敌人55万余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1948年11——1949年11月,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人52万余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意义:三大战役里,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1日凌晨,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四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五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事变后中国政府进行了积极抵抗 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而进行 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2、八路军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
a.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b.粉碎敌人的“蚕食”政策
c.打退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d.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 3、1937年,日军为大举进攻上海发动了()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4、中国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徐州会战
5、“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入敌手,主要原因是()a.日本为发动侵略做了长期准备 b.东北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d.伪满洲国成为日本帮凶
6、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国民党将领是()
a.张学良、杨虎城 b.张学良、古鸿昌 c.冯玉祥、杨虎城 d.张学良、冯玉祥
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a.国共两党合作 b.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c.国际社会的援助 d.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8、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到西安参加谈判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张闻天 d.朱德
9、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的《松花江上》它写在()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七七事变后 d.八一三事变后
10、七七事变以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
a.革命统一战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爱国统一战线 d.祖国统一战线 11.中共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2、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提出抗战胜利后中国的道路是()a.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推翻国民党统治
b.、废除国民党***,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c.打倒国民党,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d.打倒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 13、1945年,陪同毛泽东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除王若飞外,还有()a.周恩来 b.邓小平c.刘少奇 d.彭德怀
14、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
a.三大战役后 b.渡江战役 c.南京解放后 d.全国大陆解放后
15、下面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战役按开始的时间顺序排列是()①渡江战役 ②平津战役 ③辽沈战役 ④淮海战役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16、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17、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a.解放了许多城市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梦想
18、读初中时,小丽的爷爷对她讲述了一个亲身经历的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某个战役的故事,这个战役可能是()
a.四渡赤水河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辽沈战役
19、诗句“百万雄师过大江”描写的史事是:()
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但不知谁先杀到100人,所以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满150名中国人。
材料二:1937年12月18日,日军将囚于南京幕府山的男女老幼五万七千多人,全部用铝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在血泊中尚能呻吟挣扎者,均被用刺刀杀戮。最后,日军将全部尸体焚化,其中仅一人幸免。请回答:(1)上述两则材料属于什么事件?请你概括说出此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2)读了上述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想?
(3)日本记者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上述事件,假如你是一名中国记者,你将以什么为题报道上述事件。
(4)如果有几位外国朋友想到南京了解当年日军在南京的真实历史,作为中国学生,你准备怎样向外国朋友介绍这段历史?
5)你知道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还有哪些侵略罪行吗?
2、阅读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请回答:
(1)毛泽东诗词中的“雄师”、“穷寇”、“霸王”各指谁? 2)诗中的“钟山”,你知道是代表什么城市?(3)“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一战役?这一战役有何重大意义? 4)“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表达毛泽东的什么思想 中国现代史综合复习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地点:北平
内容:(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4)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也使亚非拉美人民增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二、最可爱的人
1、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抗击美国侵略者。
2、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3、黄继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人物,在上甘岭战斗中,黄继光用身驱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壮烈牺牲。志愿军战士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4、由于朝中人民的共同战斗,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三、土地改革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臸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臸。到52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2、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臸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中国现代史综合复习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工业化的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臸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到1957年,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臸造厂,中国第一个飞机臸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无缝钢管厂。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臸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二、三大改造
(1)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个体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56年全国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合作社。
(2)农业合作社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4)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所有臸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臸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臸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重点)
1、中共八大,召开时间 1956年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总路线:1958年,党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但由于中国刚转入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接着党中央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59年——61年,我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1961年,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不久取得明显成效。
4、建设成就: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建成了大庆油田,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自给。
5、模范人物:大庆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家先,县委书记焦裕禄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还有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四、文化文革命的十年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内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966年,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3、“二月逆流”: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臸和打击。4、1970年——1971年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5、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后,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6、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7、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从1966年至1976年。
中国现代史综合训练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国现代史综合训练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根本目的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反对美国 c.解放台湾 d.维护世界和平
2、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a.周恩来 b.朱德 c.刘少奇 d.毛泽东
3、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d.《临时约法》
4、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臸度被彻底摧毁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a.颁布《天朝田亩臸度》 b.土地革命兴起
c.臸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d.土地改革完成
5、“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二月逆流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6、中国能够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a.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 b.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
c.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后盾 d.中朝军民的英勇战斗
7、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a.长春一汽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 b.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c.“十五”计划的完成 d.“十五”计划开始实施
8、我国根本的政治臸度是()
a.社会主义臸度 b.政治协商臸度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代表大会臸度
9、下列各项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是()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d.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10、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党的好干部是:()
a.董存瑞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
二、非选择题
1、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哪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毛泽东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何时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2)碑文叙史由近溯远,从“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中国历史上发生了根本转变,其标志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的含义是什么?“三十年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经过“三年以来”的解放战争,革命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3)涌读碑文,董存瑞、孙中山、林则徐等无数人民英雄的历史伟绩历历在目。我们年轻一代应继承和发扬先烈们怎样的革命精神?(要求:只谈对革命先烈革命精神的认识)
2、解放战争开始时间其力量对比
拥有军队
国民党 430万人
共产党
130万人
武器设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1)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说一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初期有哪些不利条件?
(2)从材料中看出,国民党的实力远超过共产党,但为什么不过三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人打得落花流水?
3、历史诊断题
下面是关于中国现代历史的一段表述,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1949年西藏和平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1956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8年底,召开中共十二大,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a错误 改正:
b错误 改正:
c错误 改正: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说:“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他为中国的独立和富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请回答: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活动?
5、情感体现 阅读:东北地区曾流行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请回答:
(1)东北人民的“苦难十四年”开始与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当时日本在东北扶植的傀儡政权名称是什么?
(3)至今日本“右翼分子”仍歪曲历史,美化其侵略战争。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中国现代史综合复习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现代史综合复习
(四)新中国的伟大成就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底
2、召开地点:北京
3、主要内容: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b、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4、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5、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此以后,我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臸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臸,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因地臸宜地发展乡镇企业。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开放了上海、天津、广州等一批沿海城市,还成立海南省、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开放地区由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四、新中国的伟大成就
1、民族区域自治臸度。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一国两臸”和香港、澳门回归
(1)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臸”的伟大构想。“一国两臸”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臸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臸度。“一国两臸”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
(2)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沦为英国殖民统治一百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3)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由于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现代史综合训练三 训练四
一、选择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
a.文革结束 b.党的八大 c.党的十三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臸是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推行联产承包责任臸 d.建立经济特区实行改革开放 3、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4、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的标志会议是()
a.党的“八大”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 d.党的“十三大”
5、下列党的会议中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相似的是(a.中共一大 b.中共八大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
a.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 b.提出自治申请的地方
c.西部地区 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7、最早提出“一国两臸”构想的政治家是()
a.邓小平b.毛泽东 c.江泽民 d.胡锦涛
8、“宣布我国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文件是”()
a.八届人大决议 b.《中葡联合公报》
c.《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中英联合公报》
9、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是())a.侵略势力削弱 b.全体中国人盼望
c.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d.租界期限已到
10、“一国两臸”的构想首先被用于解决()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连续问题
11、“一国两臸”的出发点是维护()
a.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资本主义臸度
c.社会主义臸度 d.香港利益
二、材料题
1、材料一: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材料二: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材料一、二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哪些会议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2)两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哪一问题的高度重视?
三、回答问题:
1、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前分别处于哪个国家统治之下?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分别在哪一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样的伟大构想?
中国历史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1861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法军队 b.八国联军 c.美国军队 d.日本军队
2、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一次失败了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3、下列活动属于洋务派筹划兴办的是()
①兴办新式学堂 ②设立翻译官 ③创办军事民用工业 ④筹建海军 ⑤创办“民报”,宣传民主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4、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民主,提倡科学
b.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中国第一批近代
初中历史专题归纳 初中历史专项训练篇3
初中历史总复习策略
作者:高发明田寒梅
单位:小金县美兴中学
电话号码:189904441
32摘要:“初中阶段总复习策略”,也就是指作为历史教师在总复习阶段如何让学生在总复习阶段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特别是让学生牢固地记住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年代,以及通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和分析,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这是历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总复习策略
摘要:“初中阶段总复习策略”,也就是指作为历史教师在总复习阶段如何让学生在总复习阶段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特别是让学生牢固地记住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年代,以及通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和分析,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这是历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历史总复习策略归纳整理理解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点出了复习的重要性。在历史总复习阶段如何使学生“温故”,这就是作为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在历史总复习阶段,这个“温故“是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手段,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方法。“知新”是指教师通过复习后达到的效果,学生通过复习后掌握的知识程度。“初中阶段总复习策略”就是指“温故”。也就是指作为历史教师在总复习阶段如何让学生在总复习阶段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特别是让学生牢固地记住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年代,以及通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和分析,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这是历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知识量得到了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在考试过程中,不再感到困难;在学习过程结束后,体会到有了更多的东西。这样就达到“知新”的效果。
策略之一:归纳整理
根据新版历史教材特点,要想全面掌握历史知识,难度系数较大。如果采用归纳分享的“初中历史专题归纳 初中历史专项训练5篇”,特别是掌握基础知识方面,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历史总复习阶段归纳分享的“初中历史专题归纳 初中历史专项训练5篇”,通过表格显示出来,使学生就会轻松掌握中国古代史的朝代更替知识。
如:新航路的开辟和成就,可以按照航海家、国别、航行时间、资助国家、重要贡献这个顺序,通过表格显示出来,学生更能掌握基础知识。
在比如说:综合分析英国的新生、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的废除、日本明治维新以及三次工业革命等等都可以按照归纳整理,通过表格显示出来,学生在掌握过程中记忆轻松,不易混淆,这是对掌握基础知识的有效方法。
策略之二: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
这个方法使适用于记忆历史事件概念、历史事件内容、历史事件意义等内容较多的知识。“前苏联心里学家鲁宾斯坦说:“真正的掌握知识,在原则上也就是由教学论、教学法、教师所创立的特殊的使其简单化的条件中的那种认识过程。”虽然如此,知识的掌握过程并不简单,知识本身及其传递的特点决定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① 但是我们在历史总复习阶段对内容较多的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困难也会迎刃而解。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死记硬背,嘴里不停的重复要记忆的那几句话。这样既浪费了时间,效果也不明显。如果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抓住关键字、词、等关键信息,把它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效果。
如:针对记忆(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中的《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内容有4个知识要点,做了一个小测试。把一个班,分成两个大组,第一组要求他们按照过去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第二组告诉他们方法——抓住知识点中的关键信息,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记忆每一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抓住“割让香港岛”;第二个知识点抓住“赔款”,第三个知识点抓住“开放广、厦、福、宁、上”;第四个知识点抓住“协定关税”。规定五分钟掌握《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结果,第一组,只有少部分学生勉强记住了知识要点。第二组,基本掌握了知识要点。通过这个测试说明了理解记忆比死记硬背效果好。
如:针对(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七课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内容是必须掌握的,多次统一检测都考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知识。这个内容多,学生掌握特别困难,采用总结每一点,抓住每一个知识点中的关键信息,进行理解记忆,效果良好。譬如: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总结为四点:第一点:(思想上)关键信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二点:(政治上)关键信息——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第三点:(法制上)关键信息——健全民主和加强法制;第四点:(组织上)关键信息——撤销错误文件,肯定 “四五”运动,纠正错误结论。学生如果在总结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关键信息,把它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效果。
由此可见,对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学会抓住知识点中的关键信息是学生牢记知识的一把钥匙。正如李小融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新编》(四川教育出版社)第270页所说:“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必须使他们从感性概括向理性概括深化,从外部的、非本质的特征向内部的本质特征深入。”②
策略之三:学会考试
到目前为止,基本采用考试来衡量一个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多少。在历史总复习阶段,考试频率偏高,目的是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部分历史教师评讲试卷过程中,着重讲题的对错之处,而忽略了对学生讲做题也要讲方法。学会考试,指的是在题干中或者材料中,抓住关键信息,进一步产生联想,联想到与之相关的知识。譬如:做选择题。选择题所占分值较大,基本处于30%——40%,教师在总复习阶段除了讲题的对错之处,还应该讲做选择题的一些方法。方法一:抓关键信息,就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字、次、句。根据这些信息来做选择,正确率会大大提高。如: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在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防洪灌溉”,符合这一信息的只有b、都江堰。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a、土地归国家所有b、土地归集体所有c、土地归乡镇所有d、土地归农民所有。在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农民成为主人”,根据这个信息一分析,只有d符合。方法二:对关键信息产生联想。如:题干中出现“小岗生产队”这个信息,就要想到“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题干中出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信息,就要想到“改革开放”,“邓小平”,“1978年”等。对提高正确率有很大作用。方法三:采用排除法。在题干中出现“不正确”、“正确”、“标志”、“最”等信息是,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对选项题逐一进行排除。再譬如:做与数据有关的材料题时,方法是:一看材料说的是什么事件,二比较数据的变化,三写结论,根据数据变化,用简短的语言反映出事件的现象。在历史总复习阶段,不仅要让学生弄懂每道题的对与错之处,更要让学生掌握做题的一些手段或者方法。这就是做题的策略。
总之,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递增,学习能力的逐步发展和当前对研究型学习、活动教学的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将逐步走向主导地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会随之从显示走向对学生有效指导。”③ 所以,在初中历史总复习阶段,更要注重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手段,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方法的培养。这就是初中历史总复习策略策略。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只要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长学生知识的科学方法都属于好策略。宋朝人朱熹对孔子的教育方法概括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①、参见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62——263页。②、参见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70页。
③、参见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02——203页。
初中历史专题归纳 初中历史专项训练篇4
浅谈初中历史总复习
初中历史共六本书,中外古今,时间久远,头绪繁多,涉及面广,任务重,所以学生们常说:历史学起来有趣,记起来费劲,为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清晰记忆,完成初中阶段的复习任务,这就要求除对历史感兴趣外,还要肯下功夫,还要求教师指导复习方法得当。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知识精讲,扎牢双基
(一)以课本为主
课本是教师的教学之本,学生的复习之本,是中考试题及答案的依据,不管怎样考,但考来考去始终“万变不离其本”,因此,教师务必要组织学生系统的复习课本,按课本内容的本来顺序,逐课逐节的复习,包括每课前的方框“导读”,以及课文的大小字、插图、原始资料甚至注释,力求对课本熟透,并通过适量的训练来巩固复习的知识要点,加深记忆。
(二)理清线索,把握知识结构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结构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杰罗姆·布鲁纳说: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与其说是使学生理解掌握科学的基本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历史学科更是如此,因此要帮助学生按教材顺序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编织严密的知识网络,建立知识体系,深入理解历史概念和理论观点。方法是打破课的界限,将分散在各课中的知识综合联系起来,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前因后果的关系,比如: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就有三条:一条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二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过程;三是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不断发展过程。主要体现在五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1914-1918年“一战”期间得到短暂发展。这样一来,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就能做到豁然贯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专题复习,突出重点
完全突破教科书原有体系,培养学生概括和系统化知识的能力,实现知识的立体化,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初中历史教材主要专题如下:
中国古代史专题:
(1)中国古代政治史(2)中国古代经济史(3)中国古代文化史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1)帝国主义侵华史
(2)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3)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
世界古代史专题:(1)河海古文明及灿烂文化;(2)中世纪东西方的主要国家;(3)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1)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史;(3)国际关系史。
运用专题复习方法,能有效地巩固各阶段的基础知识,加强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了一个历史知识的纵横网络。
三、结合教材,点击热点
在熟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把那些当代发生的,又能在历史上找到影子的事件罗列起来,加以分析,做到古今结合,中外结合,尽量做
到万无一失。
重大热点问题有:(1)当今世界的主题;(2)中国的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3)台湾问题;(4)日本教科书问题;(5)巴尔干问题;(6)中东问题;(7)世界人口、资源、环境、疾病等;(8)复杂多变的中美日三国关系;(9)中国的宇航事业、奥运会的筹办等;(10)三农“问题
四、练习检测与讲评,提升能力
在学习掌握了基础知识,建立了知识体系,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分析,比较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检测训练,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取得临场经验,保证在中考中发挥出实际水平。
练习之后的讲评是最为关键的,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讲评多采取选择性评讲,找出学生失误的原因,并教给学生审题,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五、查漏补缺,梳理知识
可以说前四阶 段都是老师“牵”着学生走,在最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行安排,以解决复习中的遗漏问题或自身的薄弱环节,自行整理知识体系,各专题、各热点,形成清晰条理,重点突出的知识网络结构。
六、考前指导及注意事项
我觉得这应该成为各学科复习的一个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考前的心理指导,还有考试的答题方式,考后即“放”的心态,教师要加以引导。
实践证明,上述方法的综合使用,相得益彰,效果显著。
初中历史专题归纳 初中历史专项训练篇5
世纪的侵华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目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
近年来日本政界右翼势力抬头,屡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罪行;首相等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分子招魂的事件。
4.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为什么产生不同的结局?不同的结局给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两次侵略战争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影响: 扭转了一百年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启示: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灾难,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5.从中日战争中,日本可吸取的历史教训有哪些?
①放弃军国主义,走和平发展之路;②正视中日关系史的那段不幸经历,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国民和青年时代;③警惕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思潮和势力的重新抬头;④要珍惜和维护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推动中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6.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和政治大国抬头的表现有哪些?
从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对外侵略的罪行到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从日本对外派遣自卫队参与国际重大军事活动,从日本要求修宪到要求加入联合国。
7.你认为面对21世纪的中日关系,日本应该做些什么?
遏制军国主义势力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主动承担战争责任,真诚地、公开地向中国人民、亚洲人民道歉;有远见的日本政治家应致力于精心培育和发展
中日友好关系;明白中日友好关系是亚太稳定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基础,在国际上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取信于世界人民。
8.中日关系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日本对侵华历史的反省问题; 当前日本右翼势力兴风作浪,否认侵华,美化战争,严重影响了中日的友好关系。
9.从“日本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事件”到“日本政要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影响和我们的态度:
①实质:日本政府否认侵略罪行,美化侵略,推卸战争责任,为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
②影响: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损害中日关系,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我们的态度:我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居安思危;我们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
10.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上既有友好往来,也有冲突和战争。据史说说中日应如何交往?
①日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汲取历史教训
②中国应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③两国人民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
11.日本应如何正确对待侵华战争?
①正视历史,深刻反省战争犯下的罪行;
②信守和平承诺;③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④与周边地区和国家友好相处。
12.对新形势下发展中日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加强中日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对历史遗留问题要加大多方谈判与交流。
13.日本发展上的三次飞跃。
大化改新;明治维新;二战后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台湾专题
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试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①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
③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④明朝时,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⑤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⑥ 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均在国际法上明确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2.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曾出现的分离,分离有何不同?(三次分离,两次回归)古代: ①荷兰殖民者霸占台湾;(回归: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
近代以来:②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③ 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叛逃、盘踞台湾,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区别:①②是殖民侵略、③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3.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请分别对中国大陆政府、台独分子、干涉台湾问题的美国政府、台湾人民写句心里话
对中国大陆:坚决贯彻实施《反分裂国家法》,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对台湾当局:台独不得人心,必将失败,玩火者必自焚,识时务者为俊杰。
对美国政府:我们也象你们美国人民一样珍视和平与统一,请不要干涉中国内政。对台湾人民:两岸同胞一家亲,中华民族不忘本。
4.说说党和政府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的可行性在哪里?(当前完成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台独注定失败;
(3)《反分裂国家法》为台湾回归奠定了法律保障;
(4)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5)我国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成功实践„„
科技经济专题
1.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中国错过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在三次科技革命中落后的原因)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过了机遇。
(2)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中国没有能够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过机遇。
(3)第三次科技革命时:由于社会动荡(国共两党的内战),再加上建国后左倾错误及十年文革,使我们再次错过了发展的机遇。
2.对我国的影响: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或对经济格局的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4.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使人们更便利、快捷分享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但中学生上网须有家长和老师的正确指导,对那些破坏中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的网吧应坚决取缔。
5.科技革命给我们的启示:(得出的结论或者让我们谈谈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学习科学家成功的经验,适应时代需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立志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应如何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我们如何应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发展是硬道理,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7.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8.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①清朝封建统治由于日益腐朽,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②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投降妥协,指挥混乱,用人不当,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
③由于英国、法国、日本等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实行工业革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蓄谋已久。
④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9.举例说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怎样兴利除弊?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为人类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但利用不当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比如原子能可以建核电站,也可以造原子弹。克隆技术用于医学,会造福人类,但克隆人会带来社会道德问题。
②掌握科技,让它为人类造福,加强科技工作者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规范
科技的运。
中美关系专题
一、坎坷曲折的中美关系
1.侵略中国:美国人华尔统领洋枪队镇压太平军;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2.中美合作:1942年1月1日,中、美、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美两国在战争中结为盟国,互相援助。
3.扶蒋反共: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4.中美建交: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企图分裂中国的行径。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中美正式建交后,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二、世界大国的崛起──美国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美国人民在华盛顿的领导下,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赢得了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起了推动作用。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称“1787年宪法”。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2.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3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奴隶主借口挑起内战,战争期间,为了扭转北方的不利局面,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北方人民在林肯领导下取得胜利。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贡献。经过南北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1933年,罗斯福总统一上台就实行新政,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最终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联邦政府的权力得到加强。
4.战后美国发展:经历了繁荣-危机和调整-持续稳定发展三个阶段。
5.全球扩张阶段: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北约和华约相继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6.科索沃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这一事件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三、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出现的原因:20世纪80~90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都需要加强联系。
具体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重要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减少了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积极制定有效政策。
中美关系发展的风雨历程,你认为未来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中美关系存在着矛盾和摩擦,在曲折中发展。中美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两国需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团结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