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赤壁杜牧范文1

先看第一首诗《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这是讲赤壁,当时是曹操带着战船跟东吴的孙权作战,后来周瑜跟诸葛亮联合,说是“借东风”,火烧战船,就把曹操给打败了。所以他说“折戟沉沙”,“戟”是一种武器,当年赤壁大战的时候的兵器都折断了。是后汉三国时代的折戟,沉在长江水底的泥沙之中;虽然沉在沙中,但是因为戟这种兵器是铁做的,铁没有销蚀,所以等到过了几百年之后,到了唐朝的时候,有人从水底的泥沙中挖掘出一块废铁,说那就是当年的戟。“自将磨洗”,于是他自己就拿了这个折戟把它磨光,洗去上面的泥沙,“认前朝”,认出来这是后汉时候赤壁之战的折戟。“东风不与周郎便”,他的意思就是说当时曹操带着八十万大军来攻打东吴的时候,本来在军事上东吴是很难抵挡的,而东吴居然胜利了,所以历史上说这次战争的胜利是因为“借东风”,火烧了曹军的战船。赤壁之战本来发生在秋冬之际,秋天是西风,冬天是北风,那时没有东风,刮的应该是西北风,而那个时候居然有东风来了,所以他们要说这一次的胜利是幸运的胜利,历史上把这个神话归之于诸葛亮,说那是诸葛亮借来的东风。在这首诗中,杜牧的意思是说:周瑜是东吴带兵的领袖,如果当时东风不给周郎这个幸运的方便,那就“铜雀春深锁二乔”了。“二乔”是孙吴的两个美丽的女子――大乔跟小乔,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而铜雀台是曹操所筑的一个台,台上的楼里边居住的都是曹魏的妃嫔。所以杜牧的意思是说:如果不是有东风给周郎幸运的方便,那么孙吴说不定就亡国了。孙吴要是亡国了,那周瑜的妻子和孙策的妻子这两个美人,就都会被曹魏俘虏去,关在铜雀台里。他所讲的是历史上的成功人物有幸有不幸,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就是说历史上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有的是由一种时势的机运所造成的。这些话他没有说出来,而他的意思是如此的。

我们再看第二首《泊秦淮》,秦淮就是秦淮河,南京城里现在还有这条河。南京是中国古代六朝的名都,从孙吴开始,历经东晋、宋、齐、梁、陈,都是在建康这里建都的。到唐朝的时候杜牧来到秦淮,他说“烟笼寒水月笼沙”,那秦淮河一片流水,在秋天的时候,寒冷的水面上有一层迷的烟霭,月光笼罩着水边的岸沙。“烟笼寒水月笼沙”说的是烟月在水上的那种迷的景色。接着,“夜泊秦淮近酒家”,他晚上将船停在秦淮河上,而秦淮河附近有很多歌伎酒女。“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就是那些歌女,卖唱的女子,她们不知道亡国的痛苦,所以在秦淮河的那一边,隔江仍然在唱《花》的歌曲。《花》是一首歌曲的名字,刚才我说从东吴、东晋到南朝的宋、齐、梁、陈,都是建都在建康的,南朝最后的一个君主是陈后主,陈后主作了一支曲子就叫《玉树花》。他整天耽溺在歌舞的享乐之中,所以陈后来就亡国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他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朝廷中的人都耽溺于歌舞的话,那么国家就危险了。不过他杜牧之有时也是耽溺于歌舞的。

(节选自《叶嘉莹说中晚唐诗》,中华书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4篇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赤壁唐杜牧的相关认知。

赤壁唐杜牧2

2016年成人高考作文范文大全

2016年成人高考考前预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专题

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真题及答案专题

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专题

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专题

环球网校课程推荐:2016年成人高考考前冲刺班,不能错过的得分秘籍!!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1、大量创作“无题”诗,并对后世特别是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很大影响的诗人是(D )

A. 王昌龄 B.王维 C.李白 D.李商隐

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C )

A.岑参 B.白居易 C.韩愈 D.柳宗元

3、主张文章应“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家是 ( A )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4、 下列诗歌中属于绝句的是 ( D )

A.陶渊明《饮酒》 B.李白《行路难》

C.王维《山居秋暝》 D.杜牧《泊秦淮》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B )

A.初唐 B.晚唐 C.中唐 D.盛唐

6.《将进酒》的作者是( C )

11、《行路难》中,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的是( C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反诘与比拟 B.设问与比拟 C.反诘与比喻 D.设问与比喻

13、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 ( B )

A. 欧阳修 B. 苏拭 C 陆游 D、辛弃疾

14、“满地黄花堆积,惟淬损,如今有谁堪摘”诗句的作者是 ( A )

A、李清照 B.李白 C.李煜 D.李商隐

15、“中原干戈古亦闻”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用典 B.比拟 C.暗喻 D.借代

16、在盛唐诗坛上,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B )

A、王昌龄 B.王维 C.岑参 D .杜甫

17、下列诗歌作品属于七言律诗的有( D )

A、陶渊明《饮酒》(其五)B、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C、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杜甫《登高》

18、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A )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19、下列诗歌中,属于格律诗的是 ( A )

A.《泊秦淮》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D.《短歌行》(对酒当歌)

20、《蜀相》一诗是一首 ( B )

A、乐府旧题 B、律诗 C、古风 D绝句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李商隐

7、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C )

A.曹操 B.李斯 C.诸葛亮 D.王安石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D )

A.山水诗 B.乐府诗 C.田园诗 D.边塞诗

9、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C )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牧

10、《前赤壁赋》行文内在情感变化的线索是( C )

赤壁唐杜牧3

赤壁

唐 ·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赤壁杜牧范文4

关键词怀古咏史;客观性;自我关照性;社会关照性

咏史怀古之作,在中国诗史上源远流长。它肇始于《诗经》,束漠班固首以“咏史”标目,虽有“质木无文”之讥,但毕竟开一代新体。随后,左思、陶渊明、颜延之等人都有名篇传世。梁代萧统编《文选》时特立“咏史”一目。入唐以后,日臻成熟,兴盛发达,则在晚唐。

晚唐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共3卷150首。其特点是在每首诗的下面, 标出一个地名, 以通俗之语,状眼前之景,咏过往之事,发怀古之思,刺披靡之事,将该地发生过的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写入诗中。这些咏史诗以历史陈迹为线索,歌咏该地发生的历史故事,虽然语言表达浅白直观,但具备统治者极力提倡的美刺功能,“美盛德之形容,刺衰政之荒怠”,将历史上的忠奸善恶以及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与历史故事相结合。如《褒城》:“恃宠骄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鲁城》:“鲁公城阙已丘墟,荒草无由认玉除。因笑臧孙才智少,东门钟鼓祀鶢鶋。”;《荆山》:“抱玉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空山落日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

从纵向来看,胡曾《咏史诗》的内容广泛,时空跨度很大,将上古至隋发生过著名历史事件的山川湖泽、关隘城池、营垒津渡、亭园宫阙如乌江、函谷关、赤壁、洞庭、阿房宫等尽收其中。同时以地名为题,歌咏在该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长平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鸿门宴等,将历史情节与地理环境融合为一。此外,《咏史诗》中汇聚了众多历史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侠客隐士、贞烈妇女,如唐尧虞舜、秦皇汉武、张良韩信、诸葛孔明、褒姒、王昭君等。据统计,胡曾《咏史诗》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多达五百余位,容量之大,包蕴之丰,令人惊叹。

从横向来看,胡曾《咏史诗》在纵向梳理历史人物的同时,多维度加以咏叹,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的丰满度。对于同一历史事件或人物,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审视。如楚汉之争这一历史题材,在《阿房宫》、《鸿门》、《鸿沟》、《荥阳》、《垓下》、《乌江》、《沛中》等多首诗中予以歌咏和表现。《阿房宫》描写刘邦率军攻入咸阳,秦国灭亡;《鸿门》写项羽不用范增之计,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致使垓下大败;《鸿沟》写刘邦用缓兵之计,与项羽划鸿沟为界,示意平分天下,随后即穷追不舍致使项羽兵败身亡;《荥阳》写楚汉两军相持之势;《乌江》表现项羽垓下战败之情景,多角度再现当年楚汉之争的过程。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看,胡曾的《咏史诗》语言通俗明快、浅易,不用冷僻生涩的语句和典故,多用白描的笔法再现历史。以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为例,在胡曾《咏史诗》中的《赤壁》写道“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而杜牧的千古绝唱《赤壁》则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同是歌咏赤壁之战,胡曾所写的侧重于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以及战争的最后结果,语言通俗易懂。而杜牧所写的赤壁则具有更高的艺术抽象性,将历史要素与文学要素相结合,将咏史与抒怀相融合,把情、景、事、理融为一体。再如《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直言隋亡这一史实。而李商隐的名篇《隋宫》则写道“乘兴南游不,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构思精巧,韵味隽永,寓意深刻。从这个角度来看,胡曾的咏史诗对于历史事件的处理在语言艺术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注重语言的通俗易懂,音韵和谐,旨在普及史实。

而一般的怀古咏史诗多以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为触发点,其歌咏的历史并不仅仅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其中还寄托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更多的关注这个历史事件对后世的影响和带给诗人自己的心灵上的震撼及感触。与胡曾语言直白浅显易懂的咏史诗相比,在讲述历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诗人的情感体验、艺术想象和哲理感悟,在语言的处理上也使用大量的艺术手法。

从自我观照性和社会观照性的角度来看,胡曾的《咏史诗》多以传统儒家理论道德作为衡量选择史料素材的出发点,突出的是其社会观照性与现实指向性,很难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

然而,咏史诗首先是诗,虽然咏史诗因事而感的特点使其不能离开必要的叙事描写和抒情议论,但是,意境的典型化与意蕴的深刻化对于咏史诗来说是艺术上成败的关键,是由“史”跨入“诗”的要旨。晚唐名家杜牧、李商隐的咏史诗多借物起兴,有一唱三叹、余音袅袅之妙,深合古典诗歌“象外之旨”、“言外之意”的内在审美规范,做到了史为我用,以“我”为主,超越具体史实本身,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上形成对历史的纵览,立论精警深刻,达到对现实的思索、生活的感悟。

在胡曾的《咏史诗》中更多看到的则是史料素材的堆积,尽管承袭了以咏诗批判现实的传统,借历史进行道德评判,但是历史与现实之间往往呈简单而直接的类比关系,如《乌江》中写道:“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只是对《史记》中记载的史实以诗的形式进行概括性再现,和司马迁所记史事表现出的观点完全一致,除了对史料的熔裁取舍,并无自我观照感的体现,与一般的怀古咏史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胡曾的咏史诗表现出较强的客观性。在胡曾的咏史诗中,对刘邦的评价有《沛宫》这样歌颂他求贤若渴的诗句:“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也有批判他成就大业后猜忌忠臣的篇章:“汉祖听谗不可防,伪游韩信果罹殃。十处辛苦平天下,何事生擒入帝乡?”与之相应,一般的咏史怀古诗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有着较强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在歌咏项羽的咏诗怀古诗中,有对项羽霸业未成而感到叹惋的,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也有对项羽刚愎独断、不能受挫的感叹:“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还有对项羽暴烈恣睢的批判:“沛公百战保咸阳,自古柔仁伏暴强。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在作用上,胡曾的咏史诗与一般的咏史诗都具备“鉴世资治”的现实观照性,它们都以过往为参照物,选取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作为歌咏对象,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探寻兴亡的规律以鉴当世。在胡曾的咏史诗中提到“积粟成尘竟不开,谁知拒谏剖贤才。武王兵起无人敌,遂作商郊一聚。”来提醒统治者要虚怀纳谏,选贤任能,方能安邦定国。与之相应,在李商隐的咏史怀古诗《贾生》以一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讽刺了统治者不重视人才,一味求仙问道的可笑,提醒当世统治者要重视人才。

胡曾的咏史诗以通俗质朴的文字客观公允地歌咏着历史,在唐末重声律、竞绮靡的诗风中虽略显格格不入,但其强烈的现实关照性和社会关照性描绘出了漫漫历史长河的真实样貌,对后世历史小说和童蒙读物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望秦,潘晓玲。咏史诗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8 534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