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散文【参考20篇】
月圆之夜,明亮的月光洒在大地上,家人团聚,共享月饼,诉说思念。桂花香飘,灯火阑珊,浓厚的节日氛围温暖人心。团圆象征着幸福与美好。下面由阿拉网友分享的“中秋节的散文【参考20篇】”范文,供您写作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秋节的散文 篇1: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
一大早干爸就给我们送来了美味的苦荞月饼,干爸还说“晚上一起去裕昌火锅庆祝中秋。”晚上爷爷,奶奶、干爸、小姨、姐姐、妹妹、妈妈和我,我们一大家子来到了火锅店,走进店里,看见客人都兴高彩烈的谈论着,有的举起杯,说着祝福的话,有的拿着月饼,分给大家,我也被这浓浓的节日氛围所感染了。因为天气原因,我们没能看到圆圆月亮和会眨眼睛的小星星。
我的爸爸是一名边防军人,为了万家团圆,爸爸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回来和我们一起过中秋节。
我想念爸爸,中秋节真快乐!
中秋节的散文 篇2:
中国人早就注意到月到中秋有超乎平常之明,并产生心灵的感应。周人会在中秋举行仪式,以祭月迎寒。至魏晋以后,中国人兴赏月,唐人更是流行。也是从唐开始,中国人有了中秋节,千年既久,到现在已经成了传统和习惯,祭月也演化成为赏月,这标志着人从对月之崇拜发展到对月之审美。
祖父所主导的一次中秋节,留在了我儿时的记忆中。那天晚上,雨过云开,有月忽出,自行于天。院子种合欢树、桐树、德国槐树,枝繁叶茂,互相交错,荫庇甚大,遂只有庭中檐下干爽,月光透明。祖父净手整衣,搬出一张宽且矮的条桌,放在檐下庭中,并用瓷盘一一陈以石榴、柿子、月饼等果品祭月。我的祖父1973年西归,在他生前数年再未祭月。那次仪式虽然简陋,但它所传递的信息却自古而来,印象不可磨灭。
农历八月十五,三秋之半,依长安风俗,这天下午靠近黄昏之时,每户必烙月饼。这是主妇的事,在我家当然是我母亲的事。为了使月饼好吃,母亲要给面里放芝麻,往馅儿里加捣碎的核桃仁,也会加红砂糖或白砂糖,这种月饼是甜的,我等小孩特别喜欢吃。烙月饼要用雪蒿,是生长于土坎上或田垄上的一种野菜。掘雪蒿往往是我的活儿。有时候中秋节会下小雨,天地迷茫,我也不推辞,出门,出巷,出村,在地里采一把跑回去交给母亲。月饼会做一个大的,直径大约一尺半,做几十个小的,直径大约一寸半。大月饼和小月饼都贴雪蒿,一是装饰,二是提味。雪蒿一经锅炕,叶茎便绿淡黄渲,脆感毕现。
月饼在长安谓之团圆馍,因为中秋节也就是团圆节。八月十五夜,一边赏月,一边吃团圆馍,其乐融融。然而这一天也总有人在外羁旅,不能返乡而聚。不要紧,当给在外之人留下大团圆馍的一角,并留下几个小团圆馍,等其回家吃。全家有多少个人,便切大团圆馍为多少块,一人一份,不过当在中秋节以后食之,八月十五夜所吃的是小团圆馍。有一年中秋节,我父亲正在西府的扶风县做宣传工作,数月不归,属于他的那一份大团圆馍夹在几个小团圆馍之中,一直挂在厢房,也就是父母卧室的墙上。怕我偷吃,母亲故意将其高悬。
母亲烙好月饼后会将它们放在一个簸箕里,并置之于方桌或条桌上供一会儿,而后才把小月饼拿给祖父祖母和孩子们。大月饼继续供着,到第二天才收起来切成块儿。也许如此供一会儿,也具祭月的意思吧,然而总之是敷衍塞责了。到了我这一代,就连母亲都不如了。祖父是清人,母亲是民国人,我是共和国人,三朝巨变,在中秋节的规矩上,母亲不胜祖父,我不胜母亲,我的儿女更不胜吾。文化之变迁,文化在中秋节之衰,观之显矣!今之人,只剩下送月饼和吃月饼了。
在唐长安,赏月显然是一种盛举,充满了雅意。道士有传,唐玄宗曾经由天师引领进广寒宫,见宫娥,闻仙乐,流连忘返,并获得灵感,作霓裳羽衣曲。这显然是传说,不过唐玄宗携杨贵妃赏月无假。为延长赏月时间,唐玄宗尝令工匠在太液池西岸筑赏月台。所选地址甚佳,可惜安史之乱爆发,赏月台只建了半截。皇帝喜欢赏月,诗人也就喜欢。他们所去之地,往往是曲江池之岸、杏园之边,三五成群,彼此激发,遂多咏月之篇。有一年过中秋节,唐僖宗吃月饼,喜其油酥,十分之香。恰闻有进士在曲江开宴,便下诏御膳房包以红绫,送月饼给进士。月饼初入史书,大约便由于此事。
中秋节除赏月之外,也赏桂。目遇之,月光明,鼻嗅之,桂花芳,又有耳闻之,丝竹幽,真是何等趣味!当然还有故事,凡古贤者所创作的“嫦娥奔月”“蟾蜍变玉兔”“吴刚伐桂”,甚至“朱元璋以月饼递送起义情报”,都会在中秋节讲一讲。明清以来赏月,也会猜涉月谜语。“长安一片月,打一小说人物,经猜是秦明。”不是很有意思吗?这给中秋节增加了新的文化元素。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苏东坡的中秋节是在密州一个超然台上过的。有朋友陪伴,自夜至天亮豪饮,大醉。7年不见其弟,由衷怀念。缘于此,苏子作词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国咏月之文章汗牛充栋,苏子中秋节之词空前绝后了。
没有理想的生活,就不会在生活中审美,也不会使生活艺术化。中秋节对月之审美,显然是古人生活艺术化的表现,遗憾今人的中秋节,重以物质,轻以精神,或者说是生活粗鄙化,甚至退化了吧!
中秋节的散文 篇3:
在人们的心里是最好不过的了,不用上班了,可以和家人团聚,这一点是很好的。记得在外地上学的那个时期里,每到中秋佳节的那一天,因为是回不了家,自己总想着和家人的团聚,那个时候自己是在外地上学的原因。当自己看到本地的学生放完学之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自己却和其他的学生在学校停留,想想那是的情景,是多么的伤感。同学和老师再好也比不过家人的,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事实上人都是有同感的。一个人在外地上学是多么的孤独,白天有太阳的陪伴,夜晚有月亮的伴随,到了睡觉的时候,有着梦的点缀。但是在我看来,都是没有家人的体贴和温暖。
在结束了我的学生时代当中,我就能和家人团聚了。今年的中秋节我已经毕业了好几年个年头了,在今年的中秋节里,和家人过个团圆的节日,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有的在外地务工的人们,为了过中秋节和家人的团聚,从远方而回家了,这都是因为思家心切的。当然在乡村的街上可以看出来,人们都是在为了打酒买菜的,为着过节而准备着,这都是节日的气氛。在这传统的节日里,人们可以放松放松了。在自家开的店里,快到过节的前一天,乡邻买东西的就是特别的多。店铺里的人也不少,在街上买东西的人更多,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的热闹,你买我买,我想都是买。和家人的团聚是每一个人,最想要的,这不是别的,而是亲情。
人在外地的时候,每到放假的那一刻起,就为什么往家去,这就是为了和家人的团聚,思念家的感触。中秋节就是个团圆的节日,我想人在外地久了,便会想家的,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又想到了从前,想到了在外地上学的日子,想到了在外地过中秋节是那么的孤单。我的学生时代已经划上句号,不会再去东奔西跑的了。能安稳的过着自己想要的节日,和家人的团聚是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当然中秋节不是过年,这两者是无法相比较的,这是在我个人的眼里是这样的。在乡村里,过节是要放鞭炮的,只要在中午鞭炮声一响就可以吃饭了,这是我们这儿的乡村的风俗,同样要是在过年时也要放鞭炮的,这都是节日的气氛。
想想那些时光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些岁月带给我们的只是苍老,夺去了我们的时间,因为时间也是一去不复返了。而我们迎来的只是新的一天,新的开始,同样有着新的故事在发生。在今年的中秋节里,我不是很轻松的,为什么,因为我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做的。人都有思念的时候,当然人都有怀念以前的时候,这都是岁月和时间在作怪,只是把那些事情推向了很久以前了,在今天发生的事情,可是到了明天就成为历史了,成为回忆了,难道不是吗?我想是的。平日里在家的年轻人就是特别的少,等到了过中秋节的那一天,在我们这儿的乡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一部分。
中秋节的散文 篇4:
年年开花花相似,岁岁中秋秋不同~~记得那年中秋,我在武汉进货,他在厦门求发展。手机那端,无比柔情:宝宝,今天是中秋呢!不能一起过,辛苦你了~简单的话语,羸来我满心感动与憧憬!所有的辛苦与委屈都顷刻化解。 正好十年啊!今年的中秋,我们在一起, 憧憬成了现实,我们幸福了么? 天湛蓝湛蓝,云洁白洁白,风清凉清凉。一大早出家门,来到环岛路的海边。阳光在海面的涟漪上闪烁跳跃,好比不息的梭子在织着金色的挂毯。 我的身边没有他!我找了一块貌似洁净的长长的青石板,坐卧躺侧全由自己;一包瓜子一瓶水,插着耳机,貌似平静地眯着眼,听了半天的音乐。
我的身边没有他!团聚的日子呀!公园里人来人往,三五成群两人一伙,处处透着亲密与欢喜。 唯独我,一个人~~ 只是我,想要这样的安祥、自在、惬意! 不知道下一步要怎么走:去?怎么去?留?如何留?好些方案在翻江倒海一般胸中闹腾,我,需要独自思索! 几小时过去,依然拿不定主意。周边无处不是人,一位正靠着块大石,歇着脚的道士,突然径直来到我的面前,开口便讲:你是个既能内又能 外的人,你极有能量。可是急躁!别计较小事,你会非常非常幸福地! 惊愕!
我脸上写着急躁还是能量呢?顶多孤寂吧?只是这不请自来的寥寥几句,竟然一语中的! 不知他是否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可他们常常无意中居然做了我的指路人。五月份回老家时,也有算卦的人这么指点我......突然知道了下一步,或者是我真的急躁了!生活时常令人纠结,无所适从。然而,爱还依旧,那就留!静下心来,理解,包容,支持支持,再支持,到我无力的时候~~ 起身,返家,买菜做饭。他在家等候,于是,安然相守。 仰望明月,今天格外圆。
中秋节的散文 篇5:
今年的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这个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由来已久,赋予这个节日的含义很多,也很深刻。
秋天的想象都很丰富,沉淀这一年的忙碌奔波,到了收获的季节。孩子们读书勤奋了一年,马上就要高升一年级学习新课程了。大人们种下的庄稼结下了厚重的果实。商家们虽还没到年底,但这一年的收成心中也有了底数。
树叶经历了这一夏天风风雨雨的洗礼,不再是初春时的翠嫩,长着深绿色叶子的细小枝杈,不再柔弱而变得粗硬起来。
没有特殊的原因,离家不论远点与近点,都要趁着节日赶回家看望老人。父母见到儿女们又围聚在自己身边,自然是最幸福最开心的时刻。中秋节是一个团员的节日。
中秋月圆,一家人桂花树下品酒赏月,秋风习习,冲刷了刚刚过去的酷暑,兄弟姐妹给老父斟满一盅杏花美酒,给母亲剥开一块稻香村月饼,老人心里想的不是那一盅酒和那一块月饼,而是这儿孙绕膝的心境。父母看到孩子们经历了这一年磨砺,不管这成就的大或者小,顺利或挫折,挺过来就是成长成熟与积累。
对于我来说,中秋给我的记忆就是母亲每年中秋节做月饼的事情了。
每年从春天开始,母亲就要收集葫芦花,玫瑰花,黄豆花,把这些花晾晒干了要倒成末保存起来。还要从城里买上一些?曲。临近中秋就要发面,和面用的面料主要是小麦粉,少许的豆粉和玉米粉,揉面时要在面粉里掺上少许的豆油,揉面最费力,揉出来的面不能沾手,劲道有劲儿。多半盆面揉出来手腕子揉的都疼。面揉好了还要醒上一个时辰,然后把面揪成一个个小面团。每个小面团要一个一个的搓,一直搓到面团光润了再用小擀面杖擀成约半公分厚四五十公分的直径大小,开始包馅儿。
月饼馅儿用煮的软软的赤豆红枣山药包在纱布里,用力挤压后挤出的豆沙末,豆沙里掺上炸干的花生碾压成的粹瓣儿,青丝,核桃仁,杏仁,花末,芝麻,?曲,砂糖,麻油等再根据水分的多少加入适量面粉做成。擀好的面皮摸上上等的麻油铺在制作月饼的模子里,也可以直接把麻油倒在模具底上,面皮儿上填充好月饼馅儿,用力把模具压实,打开模具,成型的月饼上还要铺上层麻油,就可以放在笼屉里用火蒸了。
蒸月饼用的火一定要用干柴烈火,蒸出来的月饼黄橙亮丽,晾去水分,就可以食用了。
想吃别样饼馅儿,可随意调制。用腌制的蛋黄做月饼馅儿,瘦肉做馅儿等都可以。
生活富裕了,才有了母亲这做月饼的习惯,我们小的时候条件不好,很少有做月饼的时候。因为每年中秋时分,秋天的果实还没收获,往往是比较拮据的时候,家里买点月饼,水果,大人舍不得吃上几口,兄弟几个分了份,每人一份。正是这个原因,这三十年来,每年的中秋节我给家里留下的零用钱是最及时最多的时候。
八月十五还是文人们表达感情的节日,嫦娥奔月广寒宫,吴刚砍倒桂花树,都是文人秀才们借着明月抒发情怀的好时光。
传说中元朝时期,中原地区人民不满朝廷的压迫统治,在月饼馅儿里包上纸条,掰开月饼看到八月十五起义的字样,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起义。从明朝开始就形成了这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
传说归传说,每逢这改朝换代,自然就免不了战乱。除了战乱,人类经历各种自然灾害,蝗虫,瘟疫,洪水,饥荒等等不时有出现,为了生存,要与这各类灾害抗争。经历了饥荒瘟疫多发的春天,经历这多变无常与洪涝相伴的夏季,与灾难抗争算是有了一个初步的结果,历史传留下来,用中秋节纪念这抗争取得的胜利,期盼的就是一家人的团圆。
八月十五赏圆月寓意着圆满,团圆。“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看着这中秋圆月,憧憬着明年的好年景。老百姓没有别的奢望,就是期盼着有个风调雨顺的平安日子过。其实,人们还有比这自然灾害更可怕的危害,就是人类自己的“邪恶”带来的残害,所以,我们需要建设和谐社会。
母亲包的月饼,其实包的是团圆幸福平安。
中秋节的散文 篇6:
这是一个不凡的清晨,一个本应该阖家团圆的日子--中秋节,我却骑着单车行驶在异乡的柏油马路上。宽广的马路清净了许多,偶尔有一两辆汽车驶过,行人不再象以前拥挤,远远望去孤零零地。路边的花草,也似这般的冷漠,肥厚的枯老的叶子上,落上一层尘土,我的心倍感凄凉。
我久违的故乡呵!在这样的早上,你又是什么样子呢?
我仿佛看到无边的绿野上,乡亲们正迎着出升的太阳,喧闹着、忙碌着,收获自家的玉米。那一个个健壮地玉米棵,随着丈夫举着明亮镰刀的起落,只听“咔嚓咔嚓”一片片玉米棵应声倒地。公爹拿起一个特大玉米,朝我举着,微笑道的说“你看这个玉米,个真大”黑红色的脸上,汗珠晶莹,那笑咧的嘴巴,分明就是一朵绽开的花。一双儿女嬉笑着,追逐着,踩在铺了一地的玉米棵上,弯腰抓蚱蜢。
仿佛看到婆婆站在院子里,看着栅栏里的公鸡,犹豫不决。“咱今天吃这个吧!这个最大了”她指着一个红红的公鸡问我。我摇了摇头说“这个太大了,恐怕吃不了,还是吃那个吧!”我顺手指着一个正站在石头上一根腿独立的、略带黑色羽毛的公鸡说,婆婆点了点头说“嗯嗯,好”,说着就走进栅栏里,追着抓公鸡。这下可好了,引起了鸡的反抗,所有的鸡都直着脖子“咯咯,咯咯”地乱叫,还扑棱扑棱地到处飞,吓得我后退了几步,看着婆婆满栏里转圈,笑得我弯下了腰。
一声刺耳的汽笛声把我从回忆的长廊里拽出来,吓得我不觉身子一摇晃,差点从车子上跌下来,凝滞在脸上的笑容也顿时消散。叶子还在低垂,高大的树上偶尔落下几片残叶,感觉起风了,凉凉的掠过我的身体,更让我倍感惆怅。我亲爱的人呵!你们在哪里?我亲爱的丈夫呵!你又在何处?你们是否听到我内心的呼喊:“你快回来吧!我一个人承受不了了!”泪水惨然飘下,这样的一个早晨让我心酸。
中秋节的散文 篇7:
每到中秋,心里总十分的渴盼着重温童年的梦,重温那座梦里的塔。那是一座用碎瓦片叠成的塔,高不过1米,也不大,但那却是我孩童时代的全部乐趣,至今想来情景犹在眼前。
中秋时节,家家户户便忙着准备过节的祭品,在我们农村这里,最喜欢的莫过于做油炸的酥饼,如同饺子般大小,所以也叫“酥饺”,因为它是油炸的,包的又多是糖,小孩子是很喜欢吃的,但同时蚂蚁也总是来光顾。为了消灭这可恨的蚂蚁,大人们早早的就教我们治蚁的绝招:建蚁塔,烧红蚁。
于是,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住在同一条巷子里的孩子们早早的便聚在一起,他们今天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建蚁塔。
因为每年我建的蚁塔总是最好看又最有用的,我自然便成了这一帮玩伴的带头人。接着便是分配任务,分为两组人:一组负责带着簸箕找寻碎瓦片,那当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还要找到三块完整的红条砖;另一组人留在原地负责勘察建塔的地形,有两个要求:一是蚂蚁常经的地带,二是平整而宽敞之地。
好不容易终于找好的建塔的地点,刚好是在一块平坦而宽敞的空地上,面积说大也不大,因是厝地,还没建,大约有一百多平方大少吧。最妙的是在其附近有一个蚁窠,而塔就建在蚁队经过的道上。当然,我们是小心翼翼,唯恐惊动了它们,于是平整时便也格外的小心。万幸终于完工,看着这些忙碌照旧的蚂蚁,我们心里都乐滋滋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只有苦等了,这一天,找瓦片的小孩子特别的多,瓦片自然也不易寻,加上农村经济不好,建房子的也不多,瓦片更是金贵,小孩子因为争夺瓦片而吵嘴动手几乎每年都有。我们只得加派人手,先把找到的一些搬来开工,才能更快更好的完工。
工作紧锣密鼓的开张了。首先是建塔门,用的是三块条砖,直着并列放着,上面加一横条,便成一门框了。看着蚂蚁运输队从塔门穿越,我们心里乐着,更急着把塔建成。接着开始建围墙,瓦片因为高度大多一致,容易选;但宽度则参差不齐,也得把它们分别敲碎成条形。于是有的人整理瓦片,有的人递瓦片,其他的则分别在旁边观看着。眼看着蚁塔垒成一圆圈,一层,两层,三层……
这一群小孩子,蹲着看的,坐着玩的,他们正在为自己的伟大工程忙得不亦乐乎。
转眼间午餐的时间到了。直到大人催了好几遍甚至于威胁着要用棍子打时,方才回家吃饭,也有的把饭端出来吃,守着不肯离开,是呀,最难的就是封顶的工作,这可关系到蚁塔是否建成,也难怪他们这样的心急。
但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越是接近完工,工作越是难做,因为越往上建,面积越小,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前功尽弃。这项工作一直都是我在做的,因为几年来,只有我做的好,做的最棒,我也很享受这样的专利,享受着玩伴们众星拱月般羡慕眼光的关注。
我知道最重要的是要平衡,所以每放一片都得小心翼翼,不可下重力。其他的玩伴们更是紧张的用双手在空中围着塔,似乎想合力把它托起。
围着看的还有许多孩子的父母,其中当然也有我的妈妈。那时,我也总时不时的偷看母亲,母亲发现了,便对我说:“用心点!”然后给了我一个很满意的微笑,让我很是受用,我总是觉的,那时的母亲是最爱我的。
终于完工了!当最后一片瓦片封顶时,孩子们都欢声雀跃着,围着蚁塔跳着,庆祝着蚁塔的大功告成。突然间他们又都记起了什么,四散跑了,我可是知道原因的,他们急着去看别的伙群是否也建好了蚁塔,并趁机去夸耀一番。不久许多人便都回来的,有的跑过了几条巷,气喘嘘嘘的投入妈妈的怀里夸耀着,有的当场就说起了了解的情况,听了之后,大伙又是跳着唱着的再次庆祝了起来。
这时候的孩子才记得中午吃的不大饱呢,马上回家拿了“酥饺”,吃着吃着又不舍得吃了,大多把一半的“酥饺”从塔门轻轻的放进了蚁塔里,这是我们的计谋之一——引蚁。果然,蚂蚁越聚越多,孩子们围着看着,心里都是美滋滋的。
柴草也早就准备就绪了,现在孩子们最盼望的却是早点天黑,月儿早点出来。
中秋的月总是格外的明亮,银光把大地都照亮了。这时,孩子们围着蚁塔坐着,中间便是熊熊燃烧着火光的蚁塔,火光照亮了孩子们的脸,他们兴奋的坐着,开心的笑着。
蚁塔建成了,而且蚂蚁出人意料的爬满了每一片瓦,当我们把柴火烧起时,想像着蚂蚁急着四散乱爬的情形,想着我们消灭了如此多的蚂蚁的丰功伟绩,我们都是乐开了怀。
正在进行当然是我们的庆祝活动。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孩童游戏,叫做“放红巾”,游戏的规则十分简单,那就是孩子们围着坐着成一个圆环,找出其中的一个孩子,围着圆圈跑着,趁着其中的一个孩子一不留神便把红巾放在他身后,当他又跑回原地时,如果红巾还在,就用红巾打他的头,其他同伴则会异口同声的拍掌嘲笑着说:“小呆子,摔红巾;摔红巾,快快快!”如果不幸被他发现,则换人,还得挨他打呢。
孩子们就这样围着人圈跑着,闹着,玩着,笑着,乐着……欢乐如这银色如水的月光流泄着,充满了整个天地。
孩童的快乐总是那么的简单,又是那么的单纯。不知不觉间,月亮已是升起老高,月色如水温柔,晚风阵阵拂过,清凉中带着青草的清香。中秋的月啊,多亮!乡村的夜,多美!
曲终人散,只有蚁塔还在坚守着这轮皎洁的明月,并散发着蚂蚁烧焦的清甜味道。蚁塔,我们梦里再见了。
第二天,昨天累坏了的伙伴们又重新的生龙活虎了。他们早早的赶到现场,检查他们的战斗果实。
蚁塔依然矗立,只是瓦片很多都烧黑了,塔底还有余烟冒起,至于蚁尸却是早已化为灰烬了。
但对于给他们带来快乐的蚁塔,孩子们还是特别的眷恋,耐心的守护着它。直到一不留神,被公鸡或小狗冲倒了,或者也可能是其他不同群体的孩子的恶作剧,总之,它倒塌了,地上变成了一堆碎瓦片,孩子们还会围着它看,心伤不已,在孩子们的心里,它就是我们的玩伴,是我们的朋友。直到瓦堆被大人们挑走之后,瓦片再也不见了,孩子们才渐渐的淡忘了它,这个中秋佳节才算是真正的结束呢。
长大后,我才从姐姐的嘴里知道为什么我建的蚁塔瓦片上会爬满了蚂蚁,引得其他伙伴的羡慕。不是我建的好,而是可亲可敬的妈妈在我每次独自守着蚁塔不肯吃饭时,主动要求替我看着,原来是为了暗地里在蚁塔的瓦片上偷偷洒下了家里平时都舍不得用的蜂蜜呀!
如今,佳节又中秋,叫我怎么能不忆起孩童时代的快乐,忆起梦乡里的蚁塔,忆起母亲的温柔?
中秋节的散文 篇8:
孔子到洛阳拜访老子,进了洛阳城,天色已晚,几天的奔波,所坐毛驴饥渴交加,早已不堪重负,未到老子府衙,卧倒在地再也不肯起来,孔子手中鞭子绝不留情,街上路人愤愤不平,有好心者送来烧饼要给毛驴充饥,孔子打开口袋,统统纳进囊中,毛驴心有不甘,可身为牲口,作声不得,幸亏老子远道来迎,孔子才放下手中皮鞭。
老子,孔子双方相互作揖毕,也不管毛驴生死,两人携手漫步街头,时值农历八月十五,天上月儿正圆,街上花灯闪烁,树上银光如霜,老子也不带孔子到自家府衙,直奔驿站而去,听说孔子大驾光临,洛阳城的遗老遗少早早就在驿站摆好宴席,要一睹孔子尊容。
席设驿站花园凉亭,四周花木成林,月上树梢头,明月挂空中,真乃人间仙境,孔子手摸袋中烧饼,圆鼓鼓竟如月亮一般。
见礼毕,众人围坐在老子和孔子周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席间,老子暗叹世道日下,身为教书先生,至今两手空空,只能依靠各位学生家长出钱置酒相迎,不少学生家长有心相助,鉴于君王威严,也不敢多交学费,以免坏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名声,深感惭愧。
孔子听罢哈哈大笑,先生乃我父辈,如此迂腐,难怪一贫如洗,学生执教才三年,家中妻妾成群,财富成山,仅仅保险柜一项,每年开支就在五百两之多,里面每年的收藏,跟君王无异。
老子暗暗称奇,酒毕,送走各位学生家长,两人席地而坐,急问孔子资金来源。
孔子打开手中背囊,拿出里面的烧饼,问,先生是否尝尝,此物跟天上月亮无异,可里面的内容却比月亮要丰富得多。
老子不明,掰开一个烧饼,跟平常所吃烧饼并无区别。
孔子也不作声,再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只烧饼递给老子,接过外表跟刚才街上行人给毛驴吃的烧饼并无两样的烧饼,感觉沉重了很多,老子又轻轻掰开,只见里面滚出几块碎银,足有一两,忙问孔子何故?
孔子说,如今法律已经明确不能乱收费,但并没有反对暗中收费,学生家长多为盼子成龙之辈,我国已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与春节并列,并把烧饼改称为月饼,官场中人比你我聪明,以往只有春节收礼,这一年到头,中间颗粒无收,也苦了官府中人,把这八月十五定为节日,收礼的机会也就多了许多,而且这烧饼改为月饼,体积又大了许多,里面的内容也就丰富了许多……
老子听罢长叹,想不到贵国的月亮比我国的月亮要大如此之多,贵国的烧饼比我国的烧饼要重如此之多!真乃礼仪之滨也!
中秋节的散文 篇9:
从书中抬起头来,透过朝东而开的窗户,只见窗外一片淡淡的白色,一轮皎洁的圆月已经升起在夜空中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忽然想起今夜正是中秋,离家又是一年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缓缓从心底涌起,直上眉头。一个人的生活,每天忙于工作,不但把日子给过忘了,就连这朗朗的月光,也已久违多时。因屋里亮着灯,所以月光不能朗照进来,只能从窗户中看到她飘渺的丰姿。于是推开门出去,去享受这无边的中秋月华。门外是一块平地,再出去便是气象局的观测站,观测站四周的地里种了几畦碧绿的蔬菜。这是一个地处县城西南的山巅。
走到山边,阵阵山风从脚下的城里吹来,直凉进心底,心中的苦闷与忧愁,都被吹散了许多。小小的晴隆山城,像是半个环儿,拥着气象局所在的飞凤山,站在山边,便可鸟瞰全城了。月光像蛋清一样柔嫩,像山泉一样清幽,从空中轻轻地笼罩下来,给大地披上了一件薄薄的轻纱,神秘而又和谐。脚下的山城显得更加秀气了。放眼望去,白天密密匝匝的房屋楼阁,这时全都处在朦胧这了,只见无数闪烁的灯光;而当它摇曳着到达你眼帘的时候,已带上了一层淡淡的晕圈,显得柔和而恬静。在那盏盏的灯光下,此时一定是温馨而又甜蜜的,那欢聚在一起的家人,正共享着节日的喜庆。远处是一带远山,月光伸展上去,云与天起,把你的视线引向高处,引向茫茫的天际。
我的心化作了一只轻快的小鸟,在月光下的夜空中月飞越远……儿时在家,这是正是全家最欢乐的时刻:吃过晚饭,一家人欢坐在院子里,一边看着圆圆的月亮从天边升起,一边吃着月饼、花生,、瓜子,一边听父母说一些关于丰收的话题;或是与村里的小伙伴们在村子前后的田野间玩乐,在明亮的月光下跳皮筋,打夜仗,钻草垛,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可是这样的欢乐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好男儿志在四方”,我随着时间的列车浪迹天涯,一起玩乐的伙伴也为了生活四散而去,各有各的一片天地。
这一份童年的温馨和喜悦,只有深藏心底,孤独是时候翻翻,也足以慰情聊胜无了。不时从远方驶来一辆辆远行的汽车,强烈的车灯划破夜空,划破了月光的宁静也和谐,随之又消失在月光的宁静中。它那沙哑的嘶鸣,经过月光的洗涤,袅娜着到达你耳里的时候,已不再是原来那单调机械的哀鸣,而成了喃喃的细语,混合着月光的温柔和夜的蜜语了。愿想在这苍茫的月下,自己就是这世间最孤独的人了,这时才知道,还有很多的人和自己一样,在这“月圆人更圆”的中秋之夜漂泊异乡,独自咀嚼着心中的苦闷和孤寂。我想那远行汽车中的旅人,这时也和我一样,在想念着家乡的亲人。
一阵山风吹来,好象吹动了月光的轻纱,脚下的山城也好似随着月光轻荡起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吟唱千古的名作,虽说写的是九九重阳,但这时想来却倍觉亲切。在这中秋之夜的飞凤山山巅,一个人看尽万家灯火,山风为朋,孓影做伴,心中的孤寂向谁述说,有谁知晓,又有谁能理解呢?今夜的此时此刻,家中年迈的父母能否知道,在这万里之遥的山城之巅,我正在想念着他们呢?会的!我不是曾经写到过“当你想家的.时候,家中的亲人也在想你”的诗句么?……中秋月啊,请你把我心中的思念与祝福,带给家中的亲人,好么?这样想着,抬头间,月已当空,中秋的月色更加明亮了。一阵山风吹来,不觉有写凉。走进屋,夜已深深……
中秋节的散文 篇10:
又到一年中秋节,看着那轮皎洁的圆月,心头萦绕着万千思绪,翻腾不息。
回想起小时候,每年中秋节的夜晚,母亲都会早早地做好晚饭,饭后,父母会带着我们五姐妹,围坐在一张桌旁,一边赏月,一边讲着有关月亮、有关嫦娥的故事。有时,父亲还会拉着二胡,饶有兴趣地为我们五姐妹所唱的《彩云追月》伴奏。母亲这时多半会微笑着坐在桌旁,带着特满足的神情,看着我们父女在自娱自乐。
那时,村里还没有用上照明电,同村的伙伴们,晚上都爱来我们家玩。我想,他们一定是陶醉在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了。小时候,每年的中秋节,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让人怀念。
等我们几姐妹各自成家后,几乎每年的中秋节,都会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买上月饼和水果不约而同地带着儿女回到娘家,热热闹闹地陪父母一起过中秋佳节。记得女儿两、三岁大的时候,特别喜欢唱歌,父亲经常会用口琴和二胡为女儿伴奏,有一年,还饶有兴致地教侄女和女儿他们几个学唱《爷爷为我打月饼》,在中秋节的晚上,父亲拉起他心爱的二胡给几个孩子伴奏,爷孙几个一起为全家献唱助兴。一边赏月,一边开展我们家的庆祝活动,孩子们十分开心,父母的脸上乐开了花,我们也感到特别快乐。
那时,我们一来担心家里人多会累着父母,二来怕孩子多,聚在一起太吵太闹,于是大家商量了一下,就由姐夫提出,下一年开始,以后每年中秋节由我们几姐妹轮流回家陪父母过节,以免父母太累。父母听完后,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暗淡了下去,母亲忙连声不迭地说:“不累!不累!过节人多才热闹,再说每年也就是过节时,我们一大家子人才能整整齐齐地聚在一起,平时哪能聚在一起呢?况且,一年下来也就屈指可数的几个节日才能一家团圆……”母亲说着说着,眼眶都有点湿润了,大家连忙一起承诺:“来年还是会带着孩子们回家陪父母过中秋节。”之后,再也没人敢提这个话题了。
只是,好景不长,才过了几年,我们相继外出广东务工,差不多有十几年都没能聚在一起陪父母过中秋节,每年只在中秋节那天打电话给父母说声“节日快乐!”父母只能听到我们通过电话线传递的节日问候,却不能享受儿孙绕膝的怡然之乐。
我带儿子回到老家的这几年,几乎每年都有回家陪父母过中秋节,大妹一家有时候也会回家陪父母过节,虽说陪父母过节的人也不算少了,但家里在外的亲人占多数,就算有我们陪着父母,依然很难看到父母的脸上绽放出亦如从前的那种喜悦神情。因为,父母想要的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过节,在父母的心里,这个家少了谁不在家过节那都是不完美的。
这两年,二姐夫妇已回到老家,前不久,夫和小妹也已回老家了,小妹夫也准备回家了,而女儿和大外甥都在长沙工作,距家也不远,今年,我们这一大家有望团聚在中秋月圆之夜。前两天说起这事,母亲特别的开心。父母一年一年的老了,家里的人口增加了很多,但一家人齐聚一起的时日却是极少的,每次过节,母亲都会念叨,“今年,谁谁谁又没在家过节。”
随着日月的轮回交替,父母日渐苍老,每逢节日就愈发的想要儿女陪伴在他们身边,特别喜欢那种热闹的节日气氛萦绕在他们身畔。仔细算算,我们能与父母一起过的中秋节也不会很多了,真希望这个中秋节,母亲不会再念叨“谁谁谁又没在家过中秋节……”亲人们,赶紧回家过中秋节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愿每家每户,都能人月两团圆。
中秋节的散文 篇11:
农历的八月十五,在我们这个地区标志秋天到来,昨夜一场小雨让我猜想明天准是个好天,果不其然,一大清早太阳就把热情泻进来,让我毫无睡意,我悄悄地起来,洗漱完毕,我走进这个秋天里了。
啊,好蓝好蓝的天呀,好清新的空气呀,久违了蓝天,久违了清新的空气!我贪婪地呼吸着,别怪我贪婪,现代城市难得有这样的好的空气了呀!我随意地走,随意用手机拍下城市中秋的景色,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了,随手发到微信上,和我的朋友一起分享这美丽的金秋。
我站在一棵老银杏树下,在阳光照耀下,老银杏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让我喜出望外的是还结出了果实,哈哈,我平生第一次见到银杏果呢!我久久凝视这棵老银杏树,久久不愿离开……
中秋节,对我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天是母亲的生日,算起来,母亲健在的话,已是八十五岁的高龄了。中秋节出生的母亲,勤劳、善良、贤惠,能干。儿时每当过年时您不管多么忙,多么累也要为我们儿女每人做套新衣服,让我们在小伙伴面前神气十足。退休后本应在家享清福,却又找了份工作,和老姐妹开了服装店,一干又是十多年,为儿女吃尽了苦,落个腰腿痛的病,不舍得花钱看病只是吃点小药顶着。老说自己没事;你们年轻人忙吧!晚年的母亲爱为儿女操心,夜里常常失眠……
记得,每每中秋这天,家里是热闹非凡,中秋节是我们家最重要的节日。中秋节是母亲,母亲是中秋节,父亲总要准备一桌丰盛的酒菜,母亲早早坐在窗前,盼望我们儿女回家团圆,这一天的母亲显得格外高兴,格外漂亮,终于人齐了,酒菜也上好了,父亲眼晴笑成了一条缝,母亲也不会说什么;你们年轻,有牙有口的吃呀!吃呀!那情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切如同昨天!母亲常说;七十岁有个爸,八十岁有个妈,在您离开的日日夜夜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有时,梦想能时间穿越,可以回到从前,还能看到父母慈祥的笑,还听父母讲过去的故事,那该有多美好呀!多幸福的事呀!但现实告诉我这一切是不可能的,那我们就倍加珍惜当下每天每日吧,今天就是明天的回忆……
中秋节的散文 篇12: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关于月亮、关于月饼、关于中秋节的记忆,却已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在改变,唯有我还在深深的想着、念着、眷恋着……
我从小生活在黄海之滨的一个农村,那时家境还不是太好,父母整天忙着挣工分。我最盼望的事就是过年过节,只有在那时候家里才会买些好吃的东西,尤其是吃月饼,那甜甜的滋味至今令我回味无穷。记得小时候,在离中秋节还有一个月的光景,我就迫不及待地扳着手指等待着中秋,似乎睡梦里都在为那个只有中秋节才吃得到的红月饼而“魂牵梦萦”。好不容易盼到中秋节,那天就会早早把家里收拾干净,无比兴奋地等待去店里买月饼的父亲,看他买回了多少月饼以及早就垂涎三尺的水果、糖块。傍晚,望着父母在灶台边忙碌的身影,我兴奋之极,巴不得早点吃上丰盛的饭菜,美美地享受一次。
时间就这样一年年在我们的企盼、等待与笑声中过去。渐渐的我们长大了,童年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繁重的学业、工作,快节奏的生活,不再允许我像儿时一样腻在父母的身边,陪他们过一个像样的中秋节。偶然一次,我在父亲的黑发中间看见了丝丝白发,挺直的身板也渐渐弯曲了,那瞬间,我才发现我的父母已经老了。他们的肩膀已经不能再为我们扛起那一片天,我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依靠。但我却在五光十色的城市忙于工作,忙于应酬,把最需要我关爱的父母排在了最后。
现在,每次一到过节,父母总是早早地打电话问我回不回家,深深地流露出他们的渴望与期待。但每次都是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未能成行,在我的一声“忙”后就没有了续言。他们除了理解就是一声寂寞的叹息。妈妈也曾告诉我,每当中秋,爸爸总是一言不发的站在屋前的梧桐树下,守望着我回家的路,很久很久,直至月升中天。然后就在母亲的呼唤声中仰首望月,月亮是那么的圆润、光洁,但老人的心里呢?我不敢想象,也不愿想象,父亲那无奈的叹息至今仍在我的耳边回响……我想这就如我曾经依恋他们一样,父母同样充满对我的无限挂念吧!
养育的儿女,长大了振翅高飞,这是父母用无言的寂寞为代价换回的骄傲!自从在城市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我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在家陪父母过中秋节了。今天,父亲给我打电话,欲言又止地问我,今年中秋回不回家?我使劲地对着话筒说:“回!爸,今年我们一定回!”话音刚落,眼前一片模糊,泪珠顺着脸颊滚落下来。
月缺了,又圆了。今年,沉寂了很久的乡村老屋门前的那棵梧桐树下,或许能少掉一个痴痴守望的老人的身影。
儿时的中秋节是我心里最美丽的节日,我长大了,独立了,它却离我越来越远……
中秋节的散文 篇13:
晨醒,睡眼朦胧,收索着右边,已经空了,老公走的时候竟是全然不知。今天中秋,远处的司机都回家过节去了,公司留下几名家居本地的留守,他入围,早早的去了码头。这个节日于我俩已经毫无意义,孩子远在他乡,我们又不在父母身边,过与不过,真的没那么重要了。
夜里,秋的寒意已经很浓,身子在薄薄的夏凉被里,难以抵挡的瑟瑟。梦里一直在找寻暖身的东西,却一直没有找到。醒来,嗓子眼有些许的痛感。
时光,走的不动声色,一阵风一场雨,好像还没来得及充分的品味一下葱茏的夏意,它就如一颗陨星一样,划下一条弧线,忽而就不见了。此时,夏的热烈与繁华,全部隐进岁月的深处,安静的时光里彰显着一种纯粹的孤寂。
拉开窗帘,推开窗,有大朵大朵的阳光扑进来,尽管其间也携带着丝丝的凉意,有阳光的普照还是感到了温暖。阳台上几棵夕颜花的叶子在阳光里青碧葳蕤,只是昨天晚间开放的花朵已经零落,落花的枝头上光秃秃的,已近寂寥。一些枝头上的花苞,饱满欲破,像在储蓄着力气,等待着月华的光临。
没有为自己做早饭,没有心情,也没有胃口。给母亲打电话,问候中秋快乐。母亲略显沙哑的声音从电话里传过来,连声说着:“快乐!快乐!”
竟然觉得母亲的声音已是如此的苍老了,心在蓦然之间就拥满了伤感。是源于沧桑的岁月夺走了母亲圆润的声音?还是源于一份绵长的牵挂?还是源于这个孤单的中秋节?或许兼而皆有之吧。
母亲却是快乐的,那无法掩饰的欢喜顺着电流流淌过来,在我的耳边一朵一朵的盛开。其实母亲快乐的理由很简单:源于她的孙子孙女从学校赶回家中,一家人过了一个团圆节。我并没有被母亲的情绪所感染,心情反而愈加的沉重起来。老人原来多么容易满足啊,他们想要的幸福实在不多,一个团聚,一个陪伴,就足够了。可是自己竟然连这么简单的幸福都不能给予母亲,便有愧疚涌上喉头,声音在喉咙里有些的哽咽,怕被母亲察觉,便匆忙和母亲道了别。
和母亲的电话刚撂下,还沉浸在刚才的情感里,女儿的电话已至。那亲切柔美的的声音从遥远的京城飘过来,是那么的亲近,又是如此的遥远,那种触摸不到的亲近,让我的心里又填满了疼痛。却是不敢流露半点,怕女儿担心,就那么隐忍着,和女儿聊了二十分钟。
在这容易伤感和怀念的日子里,一个小小的触碰,都会引发人的情感泛滥。放下电话,我的泪水已经溃不成军,
早晨明媚的阳光不知不觉中被涌上来的云收敛了锋芒,天阴了下来。“八月十五云遮日”,这句谚语总会在这一天得到应验,它铺垫了那个遥远的与它有着血脉相连的节日——元宵节。“正月十五雪打灯”,飘飘落落的雪花,唯美了璀璨的花灯,也给了看灯人一份浪漫的情致。
中午,细细的小雨来袭,屋子里光线暗下来,感到一种孤寂的压抑。撑起一把小伞,走出了房门,漫无目的的信步闲游。又是过节又是雨天,街上行人稀少。在城市冷酷的外表上,感觉不到丝毫的节日氛围。在一幢幢紧闭房门的楼房里,或者高朋满座,或者酒至酣然,不得而知,全然不似乡里,每一种的渲染都是绝对的透明,无遮无掩的淳朴,正是这钢筋水泥垒砌的城市所缺少的。
一家门市的橱窗里映着我忧郁孤苦的脸,在这样的氛围里,绝对有情感受创之嫌,便情不自禁的苦笑了一下。處眉凝眸店铺里,正巧将一双窥视的目光收进眼里,忙躲开,信步而去。
路旁的一处空地上种着一方菜园,串起的篱笆上开着紫的红的白的牵牛花,在这静秋的细雨里,丰盈饱满而热闹的绽放着。想这时节,已无更多的争相斗艳,牵牛花却不管不顾的欢,像一场无法遏制的暗恋,饮尽了孤寂,却又开的那么销魂,那么张扬,那么一意孤行。不由得为她停下了脚步,近了身,沾了衣衫。
滴滴雨珠缀在花朵和叶片上,凝聚到负荷,滴滴答答的落于脚下的泥土之中。花儿和叶儿水亮的晶莹,纤巧,于这静谧素雅的空旷里,是入心入魂的喜欢,一任自己在它的盅惑里碎了那份孤寂。
空气里有无法抵挡的微寒,敷在肌肤上,感觉每寸毛孔都凉凉的通透了。几近残忍的掐了几朵紫色的白色的花朵,藏于伞下,紧着步子往回走。深知牵牛花的娇弱,只想快些回到家里,给她充分的供养,让她多鲜活一些时辰。
回到家里的时候,衣服已经被雨水淋透了,顾不得这些,先找来瓶子,注满水,把花放进去,放在电脑桌上,赏了一会儿它娇柔水鲜的样子,才去换掉湿衣服。打开电脑,看到群里有消息发来,点开,是群友早晨贴上去的祝福图片,还有各种各样的月饼图片,形象而又逼真。看到图片,才蓦然想起今年过节忽略了买月饼。其实并不喜欢吃,只是图个喜庆和吉利。现在的月饼是越做越高级了,包装华丽的近乎奢侈,像一件件艺术品,令人不忍食之。内馅,花样繁多,凡是可以填补其内容的都尽在其中,干果类、水果类、蔬菜类、肉类,云云。吃过,却怎么也找不到小时候月饼的味道了。
记得小时候的月饼,样式是一成不变的,馅也只有两种,青丝玫瑰和五仁的。没有包装,就那么光着身子躺在小卖店的纸箱子里,买多买少无所谓,售货员会用包装纸包起来,然后用与包装纸一样颜色的纸绳,打个十字捆绑起来。那种包装纸和现在市面上出售的上坟用的烧纸很相似,但在当时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母亲每年买月饼是按人头买的,绝不多买一块。在过节的前一天母亲把月饼买来,然后藏起来。第二天,等到月上东天,母亲会在院心铺上几条麻袋,放上一些垫子,然后叫上我们。我们知道要分月饼了,都乖乖的坐在那儿等着,包括父亲。母亲把月饼取出来,打开包装,像做着一件非常神圣的事似的,郑重而温情的把一块月饼放在我们的手心里。托着闪着油光的月饼,慢慢的咬一口,又香又甜,满嘴都是人间美味!感到好幸福好快乐好满足。因为不是所有人家的孩子都能吃上月饼的。那时候母亲很节俭,节俭的近乎吝啬。但是,每逢过年过节,母亲给与我们的总比其他人家的孩子们多。
记得那时候家乡的月亮是最亮最圆的,家家门前都长着高高大大的杨柳树,觉得月亮就挂在树梢上,你歪着头看它,它也歪着头看你,你跑,它也跟着你跑,永远懂得你的心思似的,你往往累得气喘吁吁的,回头一看,它还在你的头顶,不离不弃的看着你。
一家人坐在院心里,賞着月亮,吃着月饼,听着父亲给我们讲故事,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七仙女等等,那天的故事都与月亮与天庭有关。父亲讲着,我们听着,都沉浸在美丽而凄婉的故事里,这时候父亲将半块月饼悄悄的不为人知的放在我的手心里……那个温馨的中秋月夜从此根植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以至于以后每一个中秋的夜晚,都会在心里无数次的重温着那种幸福的感觉。思念便是生了翅膀的蝶,桑田沧海的飞翔,无论身在何处,心总会飞回父母双亲的身边。
想到这里,我已经泪流满面了。父亲离开我已经三载有余了,那个真心疼我的人已经彻底的走出了我的生活,无论我怎样的祈求,哪怕梦中一见,父亲也没有应允我。曾经承诺一定好好的孝顺他的晚年,皆因残酷的现实,到底做了一口头允诺,陷在尘世,一个转瞬便再也拾不起来。那半块的月饼像那半弯的月亮,我用思念一点点的把它填满,当我幸福的把它张望的时候,它又慢慢的残缺,周而复始,我终于知道,那是我永远也填不满的乡愁啊!
天,不知啥时已经晴了,月亮终是没有辜负人们的美意,已在东天落脚,清亮而澄澈的月辉,就那么广大无边的覆下来,一颗星子孤单的在西边的天上与它遥遥相望。我伫立在窗前,凝望着它,它真的比以往圆满时更圆吗?更亮吗?它还是挂在家乡树梢上的那轮月亮吗?它还记得很多年以前,在那个农家小院里,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倚在父亲的身边,听着父亲讲着嫦娥奔月的故事,父亲把半块月饼悄悄地放在她的手心里,然后用那只大手轻轻的覆盖……
范仲淹说:“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此时我独倚这六楼之上,无酒燃愁,已是愁楚满肠,形只影单的对着那轮明月拾起一个个恋而难舍的醇醇的念想,心,夹着痛楚,夹着酸涩,已经飞回故乡,与母亲一起赏着家乡那轮与众不同的月儿……
那几朵牵牛花,在月亮升起时收起了鲜活的模样,愿望终归是愿望,它还是去了。倒是那些夕颜花在月光里已悄然含英绽放,素白的花朵,小巧玲珑,洁雅纤婉,娇嫩含羞,只是明天太阳一经升起,她依旧还会零落。
这朝颜和夕颜,在这静秋时分,顺意着轮回,盛开着,零落着,不管你如何的惋惜,如何的挽留,依然留不住你想要的……
中秋节的散文 篇14:
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在老家过中秋了,以至于今天下午打电话给母亲时,才记起老家的中秋节是八月十四。
按照今年中秋节放假时间,如果我八月十三回老家,十四正好可以在家陪父母,十五返回岗位。可是我忘了。我下午以后还在纠结要不要回去,最后认为如果去了,八月十五要返回,中秋节只能在路上,于是决定不回去。一经决定就立即打电话告知母亲,说我今年又不回去了。母亲说,她今天早上就已经推好豆腐,还以为我要回去的。并说,今年如果来,正好来一天,去一天,中秋节在家过。于是我才想起老家是八月十四过中秋。
我在老家读书的时候,山里没有电视,每逢中秋,大人们吃过晚饭就坐在院子里聊天,说的都是当年的收成如何,以及这家的猪那家的羊什么的。
由于没有电,室外也不便点灯,大家聊天时是互相看不见的,偶尔能看见的是对方萤火虫般忽闪忽闪的旱烟。
在大人们聊天的时候,孩子们则聚在寨中的一个大院坝里玩。玩的多是《拍芝麻》和跳绳之类的。《拍芝麻》是一首童谣,由四个孩子背靠背,各出一只脚搭在一起,分别用一只脚在地上跳,边跳边拍手,并唱:
月亮光光,芝麻香香,先推豆腐,再煮莽莽,莽莽没熟,我要腊肉,腊肉没耙,我要糍粑,糍粑还没打,我要去耍,北京在开会,毛主席万万岁。
跳绳的时候是两个甩绳子的人唱,跳的人按照节奏跳,跳错或者被绳子套住就换人。诸如:
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解放军,砍柴要砍青杠柴,挑水要穿解放鞋,乒,乓,叉。
他们在院子里追来打去,叫喊声打闹声从对面山的缺口处飘到山外,传得很远。直到月亮渐渐西沉,山村暗下来的时候,才满头大汗地摸索着回到各自的家去。
有三五个贪玩的还在躲猫猫,于是就听到这边大人在喊,冬生,你还不回来,老子就拿棍子来请你了嘞!那边大人在喊,腊狗,你还不回来睡觉,明天早晨起不来放牛你就晓得“锅儿是铁捯的”!
随着人们的呼喊声,寨中的狗叫声又一阵此起彼伏,然后恢复宁静,整个村子都进入梦乡了。
在老家,中秋节是必须推豆腐,打糍粑的。而且,家家都是一样的,菜是豆腐,饭是糍粑。
我是读中学后才走出大山。有一年中秋节,语文老师叫我们写作文,题目是《中秋赏月》。我们都没有什么体会,无从下手。老师就开导我们说,你们想想,中秋节的时候,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你们拿着月饼,在院子里边吃边看月亮,此时你们有什么感想啊?我说,没敢想!老师说,我是问你们有什么感受。我就问老师什么是月饼,月饼像什么样。在我问的时候,好多同学也瞪大眼睛看着老师,等着老师解答。那时我们的老师多数是乡里招的民办教师,他们也没有吃过月饼,任他怎么想象,我们还是一头雾水,那篇作文我至今还没完成。
现在乡场上有月饼卖了,但是乡亲们过中秋节依然是推豆腐,打糍粑。一来是风俗习惯难改,二来是舍不得花钱。
这些年生活条件好了,大家不必等到逢年过节才有好东西吃,习俗就淡了很多。加上这些年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在家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没有力气大糍粑,中秋节也就只有煮饭吃了。倒是哪些在外打工的人回来过了年又要出去的时候,往往要打糍粑一家人吃了再走,既是孝敬老人,也是表示“吃糍粑,一家人粘在一起,不分开”,寄意吉祥。
打糍粑是力气活,通常一人打,一人在手上沾了水去按,相互配合,我父亲和我大哥配合就很默契,我在旁边看过好几回。我们兄弟姐妹五人都在外面,我的父母也是多年的中秋节没有吃上糍粑了。今天我在电话中问母亲,她说准备用我给她们买的汤圆面做汤圆,于是我也感慨起来。
此时她们应该熟睡了吧,今夜的月已经沉下去了,等她再次升起,月光照到床前的时候,就又是老家的中秋。
中秋节的散文 篇15: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儿少时学唱的这首歌,便知道了八月十五月儿明,八月十五吃月饼。想起那个年代,好像还没有吃过什么月饼,亦不知道中秋节是怎么过的,记忆里对“中秋”还是一片空白。后来,等到渐渐长大记事时,对“中秋”便有了印象。于是,一年又一年的中秋节,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时代的变迁,中秋节的味道,亦年年不同。
脑海里最初记得中秋节的时候,已是30年以前。那一年的中秋节,青藏高原的气候仿佛提前进入了初冬时节。傍晚放学后,天色已暗了许多,背着父亲发的军用书包,踩着地上飘落的树叶,伴着微寒的清风,和伙伴们结伴同行,一起回到了各自的家中。
回到家里,看到桌子上放着两包纸包装的食品,外面用咖啡色的线绳绑着“田”字形。母亲说,那是父亲单位里发的月饼。我迫不及待地解开线绳,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那月饼上的油迹,已浸到包装纸上,为之感到有点可惜。两包月饼,两种不同的图案。向阳花的图案,是百果馅;菊花的图案,是豆沙馅。当然,这是我后来打开吃的时候才发现这一不同之处。百果馅的月饼,我专挑着吃,里面有核桃仁、松子仁;有芝麻、花生;有红绿丝;有膘肉;还有亮晶晶的冬瓜糖,亦很甜。
父亲工作了一天,坐在单人沙发上,听着那台能放唱片的收音机。大哥二哥在隔壁的房间,不知他们在做什么。小妹和她的小伙伴们,在门前嘻嘻哈哈玩着打沙包的游戏。我围在母亲的身边,闻着饭菜香。过了片刻,母亲说,去叫哥哥他们来吃饭。摆好了母亲烧的菜,房间里飘着诱人的香。叫来了大哥和二哥,贪玩的小妹进家就拿筷。母亲对她说,乖孩子,去洗手!我瞪了小妹一眼,没有理她。那个时候,不知道为啥,我们总是打架。当然,我打她,母亲打我,常常搞的我满肚子的意见。
一家人围着方桌吃着母亲烧的菜,不敢说话,也不敢吧唧吧唧地吃出声。因为,父亲管教我们很严格。为此,小哥经常忘记吃饭不扶碗,挨过很多骂。所以,我们都一一牢记。那个时候,父亲严肃又严厉,对我们要求很多,吃好饭我们赶紧撤离。
晚上的时候,母亲说,你们吃月饼吧!喜欢母亲,喜欢听她给我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得知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你想想,十个太阳多热啊?烧死了所有的庄家树木,人们不但没有东西可吃,而且还有很多妖魔鬼怪侵害百姓。再想想,这是多么的可怕啊?后来,好像一个叫什么帝的,命令一个叫什么名的人,把多余的那九个太阳射下来......吃着月饼,听着母亲讲着神话故事,感觉这个中秋节真好啊!不但有香香甜甜的月饼吃,而且还可以想象着嫦娥姐姐漂亮的摸样。中秋节,是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月饼听着故事的节日。
后来啊,哥哥他们都参加工作各自成了家,母亲家也搬居了新楼房。中秋节的时候,大哥与二哥,一家三口、一家三口地回到母亲家。他们的工作单位不同,发的月饼也各异。此时市场上的月饼,口味不仅仅只有甜的,也有咸的。甜的有:百果、五仁、豆沙、枣泥,还有各种果铺类:水蜜桃、草莓、苹果、菠萝香蕉。咸的月饼有:椒盐月饼、火腿月饼等等。还有蛋黄月饼,不知算甜还是算咸。风味繁多,各式汇聚。包装亦是五花八门,除了纸盒包装,还有铁盒精装。
看着一家又一家的人,带着妻儿,都回到了母亲家。母亲在厨房奏响了锅碗瓢盆交响曲,已忙的不亦乐乎。父亲,与哥哥的孩子在玩耍,她们天真的笑容,把我可爱的老父亲,亦逗的笑容满面。我帮着母亲张罗好饭菜,此时的一家人,亦成了一个大家庭,围坐在较大的圆桌前。哥哥家的两个小不点,早已不像我们之前规规矩矩的样子。父亲的严肃,早已成了慈祥。这个时候,饭桌成了家庭会。小妹,成了两个小不点的娃娃头。中秋节,是团聚的节日,家和万事兴!
再后来,我去了南方,也成了家。中秋节的前夕,我家后院的桂花树,开满了黄色的小碎花。我把它们一簇簇地小心摘下,摊放在竹椅上,晒在屋檐的下面。等到桂花晒干时,连同礼物,一起寄给西宁的父母。这时,才发现,中秋节,已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一种对家的思念,对父母的想念。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环境的变换,中秋节,由“吃”变成了“思”。一个是嘴在动,一个是心在想。吃东西是美妙的,想事情未必如此。中秋节,有了思念的味道。
现在啊,身处异国他乡,中秋节将至,不再看到各式的月饼,不再感受到节日的气息,只是被回忆一层一层地包裹。然后,再把它一层一层地揭开。渐渐觉到,心开始慢慢疼痛。不知是岁月催人老,还是人奔波在路途的脚步无法停止。当自己回头看时,突然发现,这年轻的脚步怎么走的这么远?一颗跳动的心,为何没有想一下年迈的老父亲?中秋节,一个团圆的节日。然,一家人,永远少了一个老父亲。若是有再多的月饼,现在也吃不出它的香甜来。我想,其实这都是心里的原因罢了。月满中秋的时候,一家人能够团聚,是人生中多么幸福的事情。家和,才能万事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天国的父亲,再也不能和我们过中秋了,我也与亲人分隔的这么遥远。那一家人曾经团聚的幸福,也不会再有了,唯有那段记忆还完美地珍藏在脑海里。中秋节,一股乡愁在升起。它是那么的浓,那么的愁。中秋节,是思乡的味道,是游子想家的味道。
中秋节的散文 篇16:
中秋节将致,面对超市里包装精美、种类繁多的月饼,我不再有儿时那种欢愉的心情,那种甜蜜的期盼,那种简单的快乐,但让我更加怀念儿时的那种月饼。
儿时的月饼,没有现在精美的包装,薄薄的一层黄草纸,包着一个如拳头大小的圆饼,既庄重又大方,打开黄草纸,月饼就露了出来,烤得焦黄油的饼面上,一般都打上了长条形的合家团圆,花好月圆等一些祝福图案,月饼古色古香,让人赏心悦目,掰开月饼,青红丝像藕丝一样缠缠绵绵舍不得断开,馅里面的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冰糖时不时从断开处掉下来,那花生、冰糖做的馅,那面粉做的坚硬的皮,那皮上稀疏的几粒芝麻,几乎都是人间至美之味,轻轻地用舌尖舔着味儿,慢慢地咀嚼着,享受着,感觉着嘴里香浓甘甜的味道一点点的迷漫开来,幼小的心里便横生出无限的满足和甜蜜。多年以后,只要回想起这个情景,舌间似乎还留有余香。
但现在,在月饼堆里很难找到儿时吃过的那种月饼了,尽管现在的月饼越来越好,精美的包装,繁多的口味,但却再也吃不出以前的那种感觉了。人们的眼光不知何时从欣喜变成了挑剔,在不知不觉中已没有当年吃月饼的那种冲动,当古老的风俗没有了,淳朴的心灵改变了,花钱买来的精美月饼,除了送礼,也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应景食品罢了。但每当中秋节来临时,我总忍不住在超市摆满各种品牌的月饼架前流连忘返,老觉得我与它之间有种不解的情结,即便不买,也要多看它几眼。
中秋,它承载了一段儿时的回忆,一种醇厚的味道,一段由月饼串联的记忆。尽管我自始至终对月饼有一份独特的情怀,但我依然怀念儿时简朴的月饼,那种用黄油纸包着,用纸绳扎成四方块的那种月饼,最起码它真实,表里如一,没有太多的掩饰。
中秋节的散文 篇17:
秋雨打着我的脸,我站在占全听雨楼台上。
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我知道这是深秋。村庄周围,一望无际的树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掩住它身上的皱纹。
无情的秋雨剥下它们美丽的衣裳。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个个拎着月饼。
今天是中秋节。
记得去年的今天,月光洒满我这小小园庭,在这里,绿茵和花草接受月光柔软无声的戏闹,大自然的精神,月光的精神,豪迈的饮酒精神和谐的混合起来。
童年时候,在我的故乡杞县最南部,望着北斗拖着长长的尾巴,微红的,丰润的,带笑的面容,在那上方浮动!母亲给我们弟兄四个发月饼,一个月饼切成四半,每人一块儿,又发了爹爹种的菜瓜,每人一个,小小的,细细的小瓜。大概那一斤重的菜瓜打算换钱,我们吃不到 ……。
那时候,天上的星星是亮晶晶的,多的象是被人用那些光明的颗粒向着漫无边际的太空作了一次播种,头顶着天,想摘下几颗星星当月饼吃。爹爹让我用哥哥自制的板胡拉了一曲《家乡的喜讯》,学徒水平吱吱呀呀,没有优美的旋律,但琴声悠悠,传遍整个乡村。
秋雨,泉水似的尽是落着,勾起我的串串回忆。今夜没有月光,也没有残月,只有秋雨……。我和可爱美丽的小女儿唱唱、小歌一起听雨,还有东京诗友醉吟秋诗!秋雨,是一首不老的诗篇,是一曲优美的歌曲!是一杯丰收美酒。
中秋节的细雨,沾湿了我的精神和衣服,并不是倾盆的大雨,它却缓慢而顽固的下着,淅沥的雨声神秘的响着,远处的雨声已变成了一片大的声音,象一把大刷子在干地上擦着一样。
如此秋雨令我有了多情的怀旧:
相去万里远,披星岁已缓。
思乡令人醉,时光渐已晚
中秋节的散文 篇18:
中秋之夜,一轮圆月渐渐升了起来,像一个银盘高悬在天幕上。皎洁的月光如水银般倾泻,给大地万物披上了银灰色的纱裙,呈现出朦朦胧胧的美。透过朦胧的月光,沉思在轻柔朗清的月光下,与月光轻盈慢舞,与月光皎洁相映,发现这平静如水的夜晚竟是如此美丽。
我停笔推笺,伫立在窗前,眺望远方。月是那样的清明,它那圆圆的脸盘上,挂着慈祥温和的笑容,静静地望着大地,月光照在我的窗前好似覆盖了一层白霜。月的光铺满幽静的小路,凉爽的风飘来淡雅的清香,树梢轻柔的摇曳着月影。几度月圆月缺,聚合离散的情思缠绕心头,他乡明月怎有我乡月明?种植一片相思园林在心中,芳香在梦中家园相聚。
一缕清风载着我的思念,推开期盼你的窗。夜幕中的繁星挂满了我的思念,凝望中我知道你也在想念着我,动情中遥望,思念在繁星中闪烁。在心里同唱一曲缠绵的歌,我陶醉在你的歌声中,甜甜的梦境里和你忘情的舞美着明天的浪漫。酿一坛女儿红,装满琥珀月光,捧一杯美酒飘香。悠悠琴声诉说岁月沧桑,红裙水袖穿云间,风清云淡月夜飞花,醉眼妩媚我青春的舞动,泼墨抒情天与地,留下真情温暖你我心。
中秋的月光清如水,它的清辉到处倾泻,倾泻在悬崖断壁上、山坡上,倾泻在建筑物上,倾泻在像手臂一样伸展着的树枝上,使一切都分明清晰,一切都成了活生生的了。轻柔的晚风吹拂我思念的发梢,却吹不散我对你的情思缠绕。明月窗外高悬,清凉舒爽,清辉柔波,竹林飘来心灵的醉音。星空璀璨,摘得一颗暖在怀中,看到的是你深情凝望的双眼。
窗外的夜是沉静的,没有春的奔放,没有夏日的激情。凉风与秋雨结伴,黄叶与晨露相依,大雁也打点南归,温馨的中秋飘然而至。只有缤纷的落叶在静悄悄地飞舞,闪烁的霓虹灯给飘飞的叶片抹上了五彩的斑斓,也给了朦胧的夜色增添了些许的魅力。叶片时而静卧在大地,时而荡漾在水中,一片片地飘飞,又一片片地落下。听着草丛中虫儿的呢喃,笔中摇落层层思念,如果今晚的明月能传送此时的思念,是否已到达你秋景的窗前?明月水中映照着你的影子,那一分静静的美,也会守来凉爽的秋风阵阵轻抚。
一轮皓月高悬在夜幕之中,天空是那样的深邃,宇宙是如此的广袤无垠,遥望夜空,不禁使人们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更忍不住要吟诗作画。我把自己浸润于寂静的午夜梦回中,聆听心之低语,你能感受到这份平静如水的心情是如此的惬意。倾听音响里缓缓流淌出来的如水音乐,怀揣着真诚,用竹笔描摹平静的模样,感受平静的召唤。生命恰似涓涓流淌的河流,我更像一汪清泉,静静地流淌,任凭鱼儿畅游,仍旧波澜不惊。
中秋节的散文 篇19:
又将近中秋佳节,身为一个在外四处漂泊流浪的游子,总是不停追逐天空裡朵朵的云彩,追逐沙滩上一波波的浪花,追逐年少层层叠叠的梦想,离开故乡走到遥远的异乡,在这茫茫的人生道路上,不知走过了多少苍凉的道路,也不知经历了多少沧桑的旅程,有谁曾为我浪迹天涯过,有谁曾为我在旅途上迷醉过,想想这世上又有谁不曾年少过,有谁不曾年少轻狂,不知愁滋味过,又有谁对感情世界裡的柏拉图式故事不曾痴恋过,茫然若失的我,让我在这段感情故事裡,不知有多少次给自己留下数不清的恩恩怨怨及是是非非,然而,就在这一条茫茫的人生道路上,让我一直不停在我生命中一次次地上演着,更不知有多少次的时光轮迴在我岁月裡掉过泪,心瘁过,伤心过,憔悴过,忧鬱的心愁和疲惫的思绪最终,最后,还是让我无怨无悔地要自己选择走回茫然不知的世界裡,我这一生迷途中已不知走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也不知穿越多少个山山水水,千迴路转的路途裡,让我敢于问着天涯,也敢于问着海角,何处是我最后落脚的地方,何处又是我最终的故乡和一个小小的避风港,太多的疑惑!太多的迷茫!总是让我一次次自我迷失,总是让我无所是从的去找寻,去追寻人生最后一次缠绵悱恻的梦。。。
天空裡夕阳馀晖渐渐披上夜幕,天际间的月光撒向大地,天上寥寥无几的星辰依然是暗澹闪烁着,深秋的风一阵阵轻吹着,秋风总是给人一种莫名凄凉的感觉,彷彿是在黑夜裡等待寂莫的来访,祇有给人更多的寂寥,更多的无奈和孤独,昔日那种快乐幸福的感觉还是就只能待有心人去追忆,去回忆!孤单的身子陪伴着孤寂的影子这似乎只能永远伴随微亮的灯光,孤单的身影似乎也只能像一首无法结束的歌,一首唱不完的歌,这一首凄美的歌,一直在我耳际边迴响着,荡漾着,沉默无语地闭上双眼,不知!心想的红颜何时能归,昔日的妳为我落泪,为我心伤,为我牵挂,为我爱过,现在我看不懂!也看不清!妳的心是什麽时候开始变了如此之残酷无情,不知妳的心是什麽时候被谁所蛊惑,我犹如候鸟一样,如此坚决的守候着妳,如此执着的等待,如此执着爱着妳,如此执着盼望着妳,但妳?是一次次地无情伤害着我,原以为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原本是一个美丽将要划下句点的故事,如今真的已变成过往云烟,感慨的心不由涌上心伤处,内心无限的伤感不觉又让原本已化成灰的眼泪又变成两行的泪水划下脸颊,想起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邂逅,让我们相识,让我们相知,让我们相爱,最后妳选择离开,上天更是给了我们从陌生到熟悉,也从熟悉又回到陌生,过去的日子裡我们真的不知是已经历了多少个爱爱恨恨,恩恩爱爱,我们也不知已经历了多少的分分合合,最终还是选择以最难过的悲剧收场,现在想想真的好笑,我真的不知是上天愚弄了我,还是我愚弄了上天。。。
中秋节的散文 篇20:
晚风习习,吹散了头发,吹乱了思绪,漫步在葱茏的绿树红花间,久久不曾离去。
明月当空,清凉依旧,可心境却不平静。
又是一个皓月当空,守着圆月话温情的时刻,可却找不到眷恋的理由,记忆中的温暖却只是停留在外婆的怀抱!
一晃外婆去世近三十年了,我过了近三十个中秋,可年年中秋赏一样的圆月,吃一样的月饼,唯有我的记忆深处的中秋有着无比的甜蜜和温馨!
我妈是外婆最小的女儿,从小她就不会做家务,理所当然就更不会带小孩,以致婴儿时的我有好几次在他们手中险些命丧黄泉,外公外婆看到小小的我遭遇如此的危险,就让父母把我送到他们那儿,所以我是瞎眼外婆用衣服兜大的!
从记事起每个中秋都是在外婆家过的,七十年代中期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外婆总会变戏法似地给我们变出许多平时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东西,每个中秋都是我们姊妹几个最盼望的节日!
当那一轮皎洁的盈月将它的光辉满满洒向大地时,我们早已稳坐在葡萄架下的小桌前等待外婆给我们变出的惊喜!在那略有些清凉的夜晚,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当外婆摸索着从屋里拎出一个小竹篮,我们就开始沸腾了,吵嚷着要自己去拿,瘦高个儿的外婆将竹篮高高地举过头顶,要我们安静下来,经不住诱惑,只得举手投降,平常吵闹惯了的我们立刻安静下来,要知道尽管只是那么一点少的可怜的食物,可在那个年代却足以让我们这些小馋猫幸福好久好久!
外婆依次发给我们:一人两粒水果糖,一个苏式的冰糖月饼,还有舅舅晚上刚从院子的葡萄架上摘下的葡萄……
那时还没有我的两个小妹,所以我是最小的,于是享受着比哥姐们多的优待--可以躺在外婆的怀抱里一边吃着零食,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外婆重复了不知多少遍的鬼故事,听着听着就在外婆的怀抱中进入梦乡……
尽管是一样的东西,但对于顽皮的我来讲,总觉得别人的肯定比自己的好,于是我会趁着哥姐们专心听故事时,偷偷地去舔一下他们手上的糖果,直到完全确定我的和他们是一样的甜!那水果糖的甜蜜滋味渗进梦里,让我甜醒了还在笑!
那边吃边掉渣的冰糖月饼,让我们非常珍惜地享用它,双手捧着放到嘴边一小口一小口地咬着,小心翼翼地生怕掉下丝毫零星碎末,如果一不小心掉下一点便会马上拾起,吹吹上面的灰,然后十分享受地放进嘴里,细细地品味……
现在生活好了,孩子们再也不会因为少吃一口而争得不可开交,丰盛的美味在每天的餐桌上一遍遍轮番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而我却再也找不到那种中秋月圆时一家人团聚赏月的温馨……
如今还不到中秋节,超市里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月饼,吃着那些制作精美,包装华丽,价格不菲的月饼却犹如嚼蜡,再也找不到当年那种感觉——
如今中秋的月饼怎么也吃不出从前的那个味,不知道是做月饼的人变了还是吃月饼的心境变了?华丽的包装,却如何也代替不了平实本质——一块冰糖,几粒芝麻,少许桂花,却令我甜蜜许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