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报告汇聚精彩4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4年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报告汇聚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校工作总结报告【第一篇】
现将“七五”普法规划贯彻实施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2020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依法监督下,我县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服务群众、普法为民,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努力营造人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大富美强现代化东部新城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普法,齐抓共管快推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高位启动“七五”普法。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的“七五”依法治县普法教育领导组。认真制定了《中共肥东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规划》,相继提交县依法治县普法教育领导组会议、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为启动我县“七五”普法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规格召开了“六五”普法总结表彰暨“七五”普法启动大会,对“七五”普法工作作了全面动员部署。全县各级各部门普遍成立了依法治理普法教育领导组和办事机构,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领导责任机制。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机制,工作基础更加扎实。县、乡两级围绕“七五”普法目标任务,安排落实专项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全县普法经费从20__年起按照人均元的要求足额及时拨付到位,比“六五”期间经费上浮40%。各部门、各单位也根据各自职能不断加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确保“七五”普法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二)深化重点工作抓普法,筑牢根基促实效
一是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重点,成效更加巩固。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县政府建立了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年初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将领导干部学法融入“周六大课堂”,每季度举办一次专题法治讲座。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的考察、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的督查和年度考评,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等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领导干部任前宣誓制度,培养其忠诚、干净、担当和依法行政意识。编印了干部学法笔记本2000余本,发放到各地各相关部门。一年多来,共举办领导干部专题法律讲座(培训班)25期,有2000人(次)领导干部参加。
二是以青少年普法教育为重点,措施更加有力。全县120多名法制副校长深入校园开展法治讲座,教学计划、法律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的目标基本实现。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建设,确保在校生接受系统的法治宣传教育。20__年以来,司法干警、法制副校长、普法讲师团成员深入到各乡镇中小学,开展法律演讲比赛、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夏季防溺水讲座等系列活动80余次,共赠送书籍万余本,受教育师生达3万余人。20__年6月邀请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师生来我县开展系列普法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教师法律讲座等。
三是以开展主题活动为重点,作用更加突出。“七五”普法以来,为推动法治宣传向纵深发展,按照“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的思路,我县组织实施“法律六进”活动。与此同时,“国家宪法日”“江淮普法行”“春季宣传月”“禁毒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活动已经形成制度,使法律知识宣传进一步普及。20__年以来,共开展广场宣传活动50余次,送法下乡活动15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解答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800余件(其中现场提供法律援助100余件)。
四是以弘扬法治文化为重点,形式更加丰富。充分发挥我县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寓普法宣传于文化活动之中,打造“肥东法治文化”特色品牌。继续将特点鲜明的包公折子戏,纳入到“全民文化月”活动之中。春节前夕,利用城乡居民赶集购物的契机,在全县各乡镇义务为群众书写普法春联达2000余幅。“七五”普法启动后,连续两年在县法治广场举办“法治灯谜竞猜”活动,共组织制作灯谜6000余条,内容包含法律知识、法治人物、法治名言等诸多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五是以阵地建设为重点,活动更加多样。建设固定普法阵地,在广场、公园、集市设立固定标识牌、公益广告牌、标语宣传牌、法治宣传橱窗等普法设施,运用法治广场、电子显示屏、公交移动电视等载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打造大众传媒载体,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作用,在《肥东晨刊》开辟“七五普法”专栏;《与法同行》栏目共拍摄播放112期。拓展“互联网+普法”新阵地,“法治肥东”微博微信号开通以来,运用形象的法治动漫,向民众传递与之息息相关的法律和生活生产知识,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互动解读。目前微博发布652条,微信发布信息107条,赢得了受众的一致好评。抓好课堂教育培训,在党校主体班、函授班、临时班上安排法治课,共举办法治培训18期次,参训人数达3000余人次。创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妇女维权站、青少年维权岗等法治教育培训基地,全县现有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23个、维权岗(站)56个。完善法律服务阵地,充分发挥律师、公证、人民调解员、法官、检察官等作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警民联调工作室、诉调对接室、乡镇检察站等法律服务站所,为社会和广大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性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
(三)加强依法治理抓普法,维护稳定促和谐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法治广场系列活动。出台了《肥东县“法治广场”和法律服务宣传活动方案》,明确每月一次的活动主题及相关单位。一年多来,20多家单位开展法治宣传服务活动,更换20余期法治宣传橱窗。对“法治一条街”经营户开展了送法进户、进小区活动。二是认真组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工作。通过对法治宣传教育情况、“两委”干部和“法律明白人”的法治培训开展情况、农民普法学校和法律书屋建设情况等检查,进一步加强对“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动态管理。三是认真组织开展法治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法治县(市、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自上而下推动法治肥东建设纲要的落实。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县建立以案释法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的意见》《肥东县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行动方案(20__-20__年)》等文件,不断夯实依法治理工作基础。
(四)严格目标考评抓普法,目标定位责任明
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注重从政策、机制和制度层面上,推动普法工作由“主管部门独唱式”向“全社会合唱式”转变。20__年以来,先后出台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方案》《进一步加强媒体公益普法宣传的意见》,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深化“法律六进”活动,为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构建肥东特色的普法目标考核。一是细化考核标准。围绕“七五”普法重点,全面修订和补充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及时将上级的要求体现在目标考核中。二是细化日常工作在普法工作中的体现。各地各部门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认真对照普法考核指标,层层分解任务,严格落实责任,推动全县普法考核“硬指标”的全面落实。三是细化经验总结。通过法治建设考核,不断总结工作中的新思路、新问题,注重在今后的目标考核中加以改进和落实,夯实普法依法治理的基础,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补齐短板,为“七五”普法工作在全市乃至全省争先进位打下坚实基础。
(五)突出亮点工作抓普法,精准普法实效显
一是开展“七五普法巡回讲坛”活动。结合“法律六进”活动,通过对五类重点人群(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和青少年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的法治巡回讲座。计划到2020年“七五”普法总结验收前,在全县开展活动100个场次,全面落实全县“七五”普法规划。活动于20__年6月开始,目前已在马湖乡和县自来水厂开展两次活动,300余人聆听讲坛,受到了基层一线干群的热烈欢迎。
二是打造肥东特色的法治廉政文化。强化法治廉政文化建设,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纳入肥东县“七五”普法规划,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和协调,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教育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编印《肥东县廉政法治书画摄影作品选》。县委书记、县普法教育领导组组长耿延强同志为该书作了序。该书收录了全县“六五”普法期间和“七五”普法启动以来肥东各地书画摄影作品100幅,彰显了全县广大干群倡廉崇廉敬廉、尊法守法用法的精神风貌。将廉政法治文化融入音乐快板、庐剧小品、安徽大鼓之中,创作了音乐快板《包公故里共建法治县》,庐剧小品《秸秆禁烧促环保》,安徽大鼓《土地确权》等节目,纳入全市第四届法治文艺汇演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区域法治廉政文化品牌,受到人民群众及县四大班子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是推动法律法规宣传向法治实践全面延伸。主动适应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内涵新变化,出台了《关于在全县组织公民旁听庭审活动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县普法办加强与县人民法院的沟通协调,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按照“确定旁听庭审案件-案件公告-组织旁听-收集反馈意见”四个环节有序实施。20__年以来全县共开展旁听庭审活动12次,3000余名公民受到普法教育,基本实现“审理一个案件,宣传一部法律,教育一片公民”的普法效果。
二、存在问题
“七五”普法启动以来,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普法办对各地各单位普法工作督察指导不够到位;二是普法工作发展不平衡,工作开展的声势和力度有待加强;三是普法工作创新力度还不够,打造的创新亮点还不多,等等。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____年,我县将迎来全国“七五”普法中期检查,我们将继续按照“七五”普法规划以及上级要求,在抓好常规工作落实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是健全机制,确保普法责任落实到位。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机制,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督促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普法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督促各级普法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县普法办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各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宣传报道,确保法治宣传教育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二是示范引领,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努力推动领导干部当好合格的“关键少数”。完善日常学法制度,定期组织法治讲座、法治论坛、法治研讨等,深入推动经常性学法。开展以案释法、旁听庭审、警示教育等活动,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的覆盖面和吸引力。加强法治培训,把法治教育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入职培训、晋职培训的必训内容,确保法治培训课时数量和培训质量。在组织调训中设置法治类课程,明确最低课时要求。通过多措并举,推动政府工作全面迈入法治化轨道。
三是普治并举,全面提升社会法治水平。进一步深化部门、行业、基层组织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法治县(市、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创建活动,总结推广经验,建立健全制度。健全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积极推进法律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管理薄弱环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专项治理活动,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营造出浓厚的人人崇法、人心思法、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
认真做好“七五”普法,扎实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是建设现代化东部新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我们将继续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督促支持下,按照“七五”普法规划以及上级要求,对照规划抓落实,不断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针对性,提升法治建设水平,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学校工作总结报告【第二篇】
20__学年初,党支部通过对工作的总结和调研,形成支部工作的思路:“承奉献进取之传统,创和谐务实之作风,扬奋发向上之校风,树规范敬业之师风,立勤奋踏实之学风,办群众满意校之目标”。以夯实支部基础工作,发挥党员核心作用,营建和谐发展氛围,创建学习型支部作为党支部的工作抓手。
一、建设学习型组织,促进校园可持续发展
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促进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策略。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学校管理层着重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
(一)是工作育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竞争环境,让老师们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让人生充满阳光思维。
(二)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学校在编、聘任教职工享受同等待遇,拥有公平机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活动。
(三)是知人善任,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知识能力和水平为组织服务,更大程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提高工作满意度,增强对组织的归宿感和责任感。
(四)是学用结合。通过“三种培训、三种课堂、三种交流”搭建好学习结果的应用平台,使老师们的专业技术才能能够有充分发挥的舞台。
(五)构建书香校园,引领成长境界。继续开展“点燃读书激情,营造书香校园”特色实践活动。我们与书为友,在读书分享中智慧碰撞,进行“经典古诗文诵”、“红色回忆座谈”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全体师生的读书热情和兴趣,老师们每天捧着至爱的书本,走进书的世界,心灵沉浸在书香中,读书成为了一种习惯。
(六)是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形成了一支专业素质强、教学热情高、团结协作好的教师队伍,使学校发展永葆生机与活力。
二、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升教师形象
师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校充分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各类相关政策法规,认真向教职工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要求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生活小事入手,从教学工作需要入手,全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上半年,学校组织多次业务政治学习,使全体教师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三、推进德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结合我校文化建设,坚持德育工作主体性和渗透性相结合,注重德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把德育渗透于教育的全过程。20__年我校的德育工作仍然围绕“四个一”即突出一个重点,开展常规教育工作;抓好一条主线,深化德育活动内涵;塑造一个亮点,使德育活动丰富多彩;找准一个支点,深化安全教育。围绕着这“四个一”学校德育少先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帮助全校少先队员深刻理解建党90周年的意义,积极通过升旗仪式、板报专刊评比、主题班队会、宣传栏等形式向全体少先队员广泛宣传“红色历史”,深入开展此项活动。
我校还坚持坚持升旗制度,抓好每周的国旗下的讲话,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开展学雷锋活动,学习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等。从多方面入手,深化德育活动的内涵。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学校将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校长直接抓。学校进一步制定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保障了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不脱节。再则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利用周一升旗、班会、晨会、天天讲,时时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常规安全检查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对周边环境进行检查,出现隐患,及时整改。由于措施到位、管理严谨,学校未发生安全事故。在德育少先队活动方面,我校德育少先大队先后组织了多项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极大地丰富广大师生的课余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培养全体同学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了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结合镇级“小学生运动会”,我校坚持大课间和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
四、优化支部工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1、加强廉政建设。党支部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做群众的表率。即要求职工做到的,党政领导要首先做到,工作不以权谋私,要勇于牺牲个人利益,顾全大局;要关心职工生活,给职工排忧解难;要带头讲奉献,苦干勤政并廉政。
2、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党支部要求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对成绩不夸大,对缺点不缩小,努力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3、加强服务意识。党支部要求班子成员要统一思想,本着“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教师的切身利益,有利于学校的办学声誉”的工作原则,把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放在首位,积极为教师搭设施展才华的舞台。
4、深化校务公开工作,做到真公开、真落实。
五、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充实党员队伍。
我校今年顾老师预备期一年满,学校按照组织程序对顾老师转正进行了民主测评和评议,其个人也做了工作总结,通过表决票,全体党员同意顾老师按期转正,并将表决情况进行公示后及时向教育党委汇报。同时,学校青年教师余老师和李老师积极上进,要求向党组织靠拢,希望成为党组织的一员。学校及时安排党员与他们进行谈话,这两位老师能严格要求自己,愿意接受党组织培养,党支部给予肯定得到上级党组织的同意下,转为预备考察期一年。同时,我支部还接受了赵老师和刘老师向党组织上交的入党申请书,学校将按照组织程序对他们的工作和学习表现进行考察和培养,成为下一批发展新党员的积极分子。
学校工作总结报告【第三篇】
富家小学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对创建“绿色校园”,推动社会环保工作非常重视。从校长到教师、学生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在创建“绿色校园”过程中,提高了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而且,促进了学校的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环境卫生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
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近年来,我校对创建“绿色校园”工作的领导,校长亲自部署,将环境教育列入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后勤、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会、共青团等,带动全校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工作,促进校园卫生工作和绿化环境工作的开展。首先,校长本人利用行政会议、全体教师会议进行环境教育;其次,各学科教师充分利用学科教学特点,对学生进了环境教育渗透、组织校园活动,渗透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的教育,我们在学生会成立校园环保组织“绿色使者”,他们以身作则。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开展课间保洁活动,举办环保征文活动、主题实践活动,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电、纸张等。形成自上而下的环境教育和校园环保、卫生工作队伍,有效地提高全体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全面落实《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全国环境教育行动纲要》等项方针政策。
二、学校的环境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
全校师生自觉养成爱护校园环境,文明卫生的行为习惯,环境保护工作深入人心,形成制度化。
2、校长在周立会上定期对全校师生进行环境教育,不断地把环境教育贯穿在课堂中;
4、加强对新生的环保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
5、校园广播、墙报定期宣传环保知识;
6、各班值日生做到每日一次搞好教室卫生;
7、学生会对全校的环境卫生进行多次检查、评分、登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学校工作总结报告【第四篇】
本人通过六天来的学习和实践,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也强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教师能否正确理解新课标的理念,把握新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成了顺利实施新课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新教材的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1、基本的数学思想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3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与教学归纳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一般化与特殊化,模型化与具体化,类比与映射、联想与猜想等。4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独创性。
二、具体措施和步骤
1、发扬教学民主
教师应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方位角”时,可让学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感知、体验各种方位角的大小和方向。先把全班同学分成红、蓝两队,分别坐于教室两边,在教室中间画上十字形,交叉点为原点,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出方向。然后由红、蓝两队分别派代表向对方提问并指定对方某一人作答,作答人要站到与所提问题相对应的位置上才能得分。如:红方要求蓝方的张三表示出“北偏东45°、距离原点100厘米”的位置,则张三就应站到表示该点的位置上。如此轮流提问,大家一齐评判,累计得分,决定双方的胜负。
2、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新教材在安排每章、节的时候,都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出新知识。
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联系实际探索。如学习“相遇问题”应用题,在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时,教师布置一个活动: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应用题中的情节作表演,并口头编应用题,再解答。在活动时,两位同学面对面地站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喊“预备走”,一齐面对面走来(同时相向),经过一定时间,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相遇)……那么,如果没有同桌帮忙,你一个人可以表演这个节目吗?学生兴趣很浓,纷纷举手示范:将两手掌竖直,掌心对掌心,慢慢靠拢,经过一会儿两手掌合在一起。经过活动,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
3、重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活动中,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类比、抽象等思维过程,完成知识的猜想和证明,使学生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学习到创造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激起求知欲望和创新的热情。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的试题都不是局限于对知识本身的考查,而是重在创设一个新颖的情境,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突出教学过程可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4、注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当前,对数学开放性题目的研究已成为数学教学的热点问题,认真研究开放探究性问题,无疑对转变观念、改进教学、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数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数学理论是怎样发展的,从中领悟数学中的辩证关系。近些年来,考试题中的开放探究型题目,对此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加强能力考查,注重知识的有机结合,注重探究能力和应用意识,促进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命题逐步走向成熟的要求。善于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科学地设计探究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要正确解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题意,特别是阅读理解题,由于所提供材料往往不是课本上的直接内容,因此,在中考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纵观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很多试题都是以图像、图表为背景展现在考生面前,这方面的试题不拘泥于大纲和课本,形式多样,有利于在人生智能发展的黄金时期—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适应时代需要。这类题目一般是通过观察图像、整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下一篇:学生道德之星事迹材料【热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