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人员调研报告精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人员调研报告【第一篇】

今年是我国进入“五五”普法的第4个年头。经过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与20多年前“一五”普法启动之时已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笔者通过对近年来基层执法部门执法人员学法用法现状进行多方调研,深入思考,发现执法人员学法用法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应。

一、当前基层执法人员学法用法总体现状。

近几年来,基层执法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完善各类学法用法制度,努力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大力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学法工作的落实。

一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五五”普法以来,每年组织的法律知识考试,领导干部都能积极带头参加,参考率达100%。二是完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三是落实具体任务,实行工作责任制。

1、学法方面:基层执法部门大力开展各类法律培训,积极探索建立并完善学法用法机制,如普遍建立了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法制讲座制度、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制度、学法登记、考试考核和任前法律考试制度。2.用法方面:为了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了错案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案件质量评查制度等,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突出抓好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五五”普法以来,基层执法部门着力从三个方面抓了执法人员学法用法工作:一是多层面抓好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工作的落实。从20xx年开始,对在岗执法人员进行了全员专业法律知识培训,开展了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培训。二是在行政执法窗口行业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把掌握专业法律知识的程度与岗位分工直接挂钩,不合格者不能上岗。三是把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与推行执法责任制、创建文明执法单位有机结合起来,奖优惩劣,推进依法行政。

(四)学用结合,整体推进依法治理工作。

学法的最终目的在于自觉遵守并严格执行法律规定,表现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等各个方面。一是“五五”普法期间,通过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行政执法人员越来越认识到法律是管理经济社会、处理各种疑难复杂社会问题最有力、最有效的武器。从调研情况看,执法人员从学法用法的具体实践中感受到自身法制素质增强了,办事效率提高了,群众满意度上升了,学法用法热情也越来越高,有些执法人员从不主动学法到主动学法,增强了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是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有了全面提高。许多同志形成了“遇到问题先学法、决策之前找专家”的工作思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少数执法人员对法律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法律学习摆不上议事日程,特别是对专业法的学习不够,还未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少数执法人员法治观念不强,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不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现象仍然存在。

3.学法形式较单一。学法用法考核监督制约机制还需加强,学法用法考核刚性不足。

4、学法环节存在形式主义。平时号召号召,检查应付应付,考试抄上一抄成为有的部门和公务员普法教育的“真实写照”。这就导致部分公务员法律素质不高,行政活动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和合法性。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如何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建议如下:

一是应把学法用法的意义看得更重一些。要继续下大力气抓好领导干部思想认识问题。应采取切实措施提高领导干部特别是部门和单位一把手对学法用法工作的思想认识。

二是应把公务员学法环节抓得更实一些。应进一步完善形式、充实内容、健全机制、强化培训、严肃考核,确保在学法环节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是创新学法手段,切实增强学法的实效性,提升学法工作的层次和水平。要打破以往常用的“集中式”、“灌输式”的学习方法,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单位,采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增强学法效果。

四是应把依法行政这根弦绷得更紧一些。时刻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逐步实现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和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法制化。

五是应把学法用法制度落实得更严一些。在将来的学法用法工作中,应重点在严肃现有学法用法工作制度上下工夫,同时,还要探索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一些新的学法用法工作制度。

六是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监督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和监督力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检查。

七是以用促学,学用结合。行政执法人员要把用法作为学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在“学”字上下功夫,在“用”字上出效果,做到规范执法,依法行政。

人员调研报告【第二篇】

阅读提示:提出推迟退休年龄,不能只看到少数国家退休年龄比我们高,还要分析人家的退休年龄与寿命和工作年限的关系等因素。我们按中国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为18岁计算,到60岁退休要连续工作42年,工作年限占预期寿命的。日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比我们长4年,同样是60岁退休,日本人只工作38年,工作年限占寿命的。

外国养老保险制度一般都规定,所有公民只要有工作收入就要交纳社会养老保险,不管是受雇于政府还是私营单位,也不管是为别人打工还是自雇职业者,这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外国政府主导的社会养老金虽然叫法不同,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种养老金并存:基本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和补贴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全民统一标准,不管是农民还是工人,是军人还是普通公务员,也不管过去交没交养老保险,交了多少养老保险,到了法定退休年龄,都有资格领取基本养老金,这就保证了所有公民的“老有所养”。

补充养老金:根据个人养老保险的交费情况,对基本养老金进行补充,体现“多交多得”的原则,满足职工的个性化需求。

补贴养老金:如果退休人员赡养的家庭成员多,则根据家庭财产、收入和负担情况,给予补贴,使老年人退休后的家庭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很多,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不少国家规定了几个退休条件,只要符合一个条件就可以退休,法定退休年龄只是名义上的,如果工龄或养老保险交纳到了一定年限,照样可以退休,因此,实际退休年龄会早于法定退休年龄。

1.法国:法定退休年龄60岁,实际退休年龄岁。

人员调研报告【第三篇】

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石,社区党建工作是社区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花市南里西区社区党委换届后,社区党委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务实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区党建工作中,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平台,切实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作用,广泛开展社区居民自治,不断提升社区党建的党员和居民参与度。现将开展党员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党员队伍建设整体情况。

1、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西花市南里西区社区党委不断健全完善社区党委委员分工负责制、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党建协调分会工作制度、社区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工作制度、社区党组织学习制度、社区三会一课工作制度、社区在职党员活动登记和反馈工作制度、社区党员评优表彰激励机制、社区党组织议事规则。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贯彻落实,使社区党建工作,党员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社区党委每月15日分支部举办社区党员教育培训活动,每次活动立足社区实际,立足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挖潜力、强动力、重实践,努力增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力加强党组织和党员的自身建设,在活动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统筹安排,扎实推进社区党员和党组织建设。在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上推出新举措,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社区发展思路工作部署,重大决策执行等事先征求党员意见建议,增强了党员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

西花市南里西区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后,社区党委组织召开了“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在会议上,社区党委明确提出了要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在荣誉面前要退一步,在困难面前要上一步,在利益面前要让一步;思想上要讲境界,工作上要讲服务,关键时刻讲奉献,并制定了西花市南里西区社区工作人员守责。

社区党委采取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创办了社区“健康加油站”,健康加油站”下设调解组、心健服务组、活动策划组及评估组,发动社区力量,定期和家属沟通,开展老年人的心健服务。同时,举办棋牌、唱歌等社区娱乐活动,丰富社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社区组建了“帮帮团”助老志愿者服务队,筛选特困、高龄、空巢、有需求紧迫的30位老年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安排社区党员志愿者为之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和服务需求。同时按照不同需求组织各年龄段老年人活动,提倡老年人互帮互助,以“外出结伴、在家结对”形式,降低老年人独处风险。

社区党委以“六心”活动为服务载体,通过组织动员、宣传教育,引导启发等形式,使广大社区党员、居民群众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六心”活动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政策安民心。社区党委、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对法律法规,惠民政策进行宣传和咨询活动。二是转变作风亲民心。社区党委、居委会深入辖区单位、居民群众中开展走访调研,了解居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及时改进工作作风,改变工作方法。社区党委、居委会提出了以“四零服务”暖民心,以“六小政务”改作风。“四零服务”就是“服务群众零距离、社区管理零推诿、为民办事零积压、信访稳定零投诉”;“六小政务”就是“从小处想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困难抓起、从“小纠纷”排起,从“小隐患”整起,从“小节”改起。”使居民群众“进门办事顺畅、出门心情舒畅”,增强社区干部的亲和力。三是文体活动聚民心。通过社区文化活动提升社区的向心力、凝聚力。四是廉政建设赢民心。在社区不断深化廉政教育活动,及时将社区的党务、居务、政务向社区党员和居民公开。五是解难帮困暖民心。社区党委、居委会有针对性的面向社区各类群体,力求活动从形式到内容更加丰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六是办好实事顺民心。社区党委、居委会组织全体社区党员、社区干部认真学习、带头实践,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下功夫。

社区党委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理顺管理关系,发挥优势,实现社区和辖区单位共驻共建。与审美造型西花市店、东城第二消防支队花市中队、西花市翰皇擦鞋店、新景社区卫生服务站、普仁医院等单位多次开展了便民、利民、惠民、文化等多种活动,为社区党员、居民服务,有效提升了社区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如组织审美造型西花市店美容美发学雷锋小组每月义务为社区老年人理发;组织东城第二消防支队花市中队与社区3户纯老年人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定期进行走访、慰问;组织新景社区卫生服务站、普仁医院、同仁堂崇文门药店开展健康大课堂、义诊等活动,即调动了辖区单位的积极性,增强了辖区单位共建意识,同时又切实解决了社区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

在实际工作中,针对社区党员构成的实际情况,社区党委对社区党员开展“三知三心”服务。即对社区党员做到“知思想、知去向、知现状”。及时开展组织活动,使党员思想“安心”;及时解决各类难题,使党员生活“顺心”;及时发挥党员作用,使党员工作“真心”。真正形成社区党委和社区党员一起共商社区事务、共抓社区服务、共育社区文化、共管社区稳定、共创精神文明的生动局面。

自20社区党委换届以来,社区党委为两名社区预备党员进行了转正大会,有2名同志经提名、考察为入党积极分子,有4名同志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社区党委定期与6名同志进行面对面的思想沟通、交流,了解她们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指出不足之处,6名同志每季度能够按时向社区党委递交思想汇报,能够及时与自己的入党介绍人汇报思想认识,社区党委定期召开会议,评议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现实情况表现和思想认知情况,确保社区党员的合理发展和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社区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不断壮大社区党建力量,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参与作用。一是建立民情收集制度。通过社区支部书记日常服务,了解居民需求,广泛听取党员意见,收集合理化建议,做到党员需求有答复,党员建议有反馈,充分调动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促进社区发展。二是坚持党员议事制度。通过党员议事制度,每月召开党员议事会,实实在在为居民解决困难,得到了社区党员的广泛认可。

二、党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形式。

西花市南里西区社区党委年换届后,社区党委根据党员居住情况划分为3个网格党支部,现有社区党员176人,其中女性党员81人,占党员总数的46%;男性党员95人,占党员总数的54%。其中65岁以上党员169人,占党员总数的96%,35岁以下党员4人,占党员总数的%,80岁以上党员19人,占党员总数的%。

社区党员中离退休党员占到了社区党员比例的96%,绝大多数社区党员因为年纪大,身体健康状况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能够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党员人数只占到全体社区党员的56%左右。有的党员认为退休了思想就可以不提高了,甚至有的党员的觉悟还没有普通群众高。为此社区党委提出了以“知民情、解民困、化民怨、保民安、聚民心”为本届社区党委的工作目标,号召社区全体党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关心社区建设,关心身边的人;带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带头倡导社会公德,带头参与社区建设,每个党员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社区党建是社区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党建承载着社区创建工作的'重任。希望在街道工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指导下协助社区党委把社区服务做深做细,让社区困难党员、群众最大限度地得到帮扶。

西花市南里西区社区是回迁社区,社区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社区党员、群众希望可以及时得到解决,但因为形成原因复杂,希望街道工委能够给予大力的指导、协助,支持社区党委的协调,共同把问题一步步的给予解决。

人员调研报告【第四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剧,如何在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中引入“精准化”理念,更好地为老干部提供更加精细、更具个性的服务,是贯彻十九大报告和全国、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精神关键所在,也是为广大离退休干部享受美好生活提供更多的服务保障的实际举措。如何更好地开展离退休干部精准化服务,成为当前老干部工作部门亟待探索和解决的新课题。

一、离退休干部基本情况及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干部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老干部队伍结构发生变化。一方面,离退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高龄、高发病期),数量逐年减少。另一方面,退休干部大幅增加,我县现有离休干部56人,副处级以上退休干部28人,乡(科)级退休干部1210人,退休干部队伍呈现出人数多,文化水平高,体力、精力相对充沛等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特点,文化健康养老需求较大,退休老同志参与学习、开展活动的意识比较强烈,尤其是近年来退休的老同志,他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转变也正在逐步显现,活动方式、内容、目的向文化健康养老方向转变。

二、为离退休干部提供精准化服务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针对离退休干部普遍进入后“双高期”的新常态,我们牢固树立精准服务理念,积极探索老干部服务新方法新模式,从离退休干部实际出发,树立老干部服务工作新理念,从离退休干部的实际需求出发,精准掌握需求信息,精准开展个性服务,精准推进文化养老,夯实服务基础、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深化服务内涵,大力提升离退休干部幸福指数。

一是深度调研,落实待遇。省委老干部局下发“为常年生活不能自理的离休干部增加护理费”的通知后,我们立即对全县离休干部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多次向县委县政府请示,紧密结合实际,及时调整了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将解放战争时期到建国前参加工作的所有离休干部的护理费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000元标准调整到2500元。使全体离休干部均提前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厚爱。

二是因人施策,精准帮扶。我们本着精细化、人性化、亲情化服务的原则,坚持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对因住房困难导致生活贫困的老干部,侧重给予解决居住问题,如离休干部张宝林家住偏远的破产企业省化肥厂、生活、交通、就医不便,而且居住的是年久失修的危房,我们就投入1万元,在县城为他租住的取暖楼,离休干部黄克荣家住棚户区,每逢雨季房屋漏雨,屋内渗水,我们就花6000元为他租住了楼房。同时为无房户樊德禄、褚玉贵租赁了楼房。对长年住院,医疗费及护理费负担过重(正常报销以外费用较多)的离休干部,侧重从“两费保障机制”方面给予帮扶,如居住丹东的离休干部腾卫,多次住院,家庭面临经济困境,我们就为他们解决医药费和住房补助8000元。对常年居住外地的离休干部采取每两年一走访的方式,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及就医方面遇到的困难。七一前夕,我们先后走访了15名特困离休干部党员,为他们送去了纪念t恤,党微,并送上500元慰问金。今年8月24至9月3日,我们组织县级退休干部开展了健康休养活动,休养期间,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会,举行了“我和我的祖国、我看71年“座谈会”。

三是人文关怀,精神慰藉。为使离退休干部晚年过得幸福、安逸、无忧、充实,我们侧重从精神方面提供人文关怀,建立了离退休干部生病探望、生日祝贺、死亡吊唁、年节走访制度,离退休干部住院第一时间买上水果、鲜花送到病床前,生日第一时间送上蛋糕、鲜花,死亡第一时间送去花圈和慰问金,年节第一时间登门送上慰问金、慰问品。使离退休干部切身感受到温暖无处不在,时处有人关怀。

四是登门入户,普遍走访。按照精准服务年活动要求,我们开展了离退休干部大走访活动,十一、重阳节前夕,我们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送学上门,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带着温暖、带着慰问金访遍每为离休干部和县级退休干部中高龄、患病的老同志。及时回应老干部的关切。我们为每位离休老干部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重点统计离休干部的自然情况、健康状况、配偶子女情况及住房情况等,并将这些信息全部录入电脑,建立离休干部个人信息库。针对长年重病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孤寡无助、住房困难、子女下岗、居住养老机构、异地居住、易地安置等困难类别,制定了“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具体措施。十.一及重阳节前夕,我们对8名高龄患病的副县级退休老领导和离休干部进行了普遍走访慰问。

五是建好阵地,就近服务。为使县城内居住的离休干部及时享受的“四就近”服务,我们多方调协,在县城朝阳镇8个社区建立了离退休干部“四就近”服务站,将居住县城的54个离休干部纳入了“四就近”服务圈,使这些离休干部在就医、活动、学习、生活等方面得到了及时、方便、快捷的服务,较好地满足了他们的各方面需求。今年,xx社区接受了省局领导查检验收,四就近服务做法受到了省局领导肯定。

六是开展活动,文化养老。精神文化养老是老同志安享晚年幸福生活的新需求,我们把准需求建平台,大力推进“文化养老”活动,注重提升老干部的精神获得感。首先是依托局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资源,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需求。老干部活动中心设置了会议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书画室、健身房和门球场。老年大学常年开设书画、舞蹈、声乐、器乐等课程,满足广大老同志学习、娱乐需求,引导老干部科学健身、文化养老、延年益寿。我们始终把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实践、娱乐活动结合起来,促进价值实现。其次是围绕中心工作,抓好老干部价值实现。把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作为老干部精神文化养老的价值取向,扎实开展正能量活动。今年,我们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开展了“我看71”年、“感受新生活”、“欢庆新时代”、“致敬老前辈”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十项大型庆祝活动,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正能量。即举办了“中华颂·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老干部书画展;组织原县级老领导及部分离退休干部参观了我县近年来城市建设、新农村发展变化;会同老年体协举办了“庆祝xxx国成立71周年”大型文体展演;举办了迎国庆“吉视传媒康乐杯门球赛;举办了老干部大学艺术团吉林农商行--“奋进新时代,颂歌献给党”广场文艺汇演;举办了“江山多娇--新中国71华诞成就”图片展;开展了“红色记忆——离退休干部回忆录征集”活动;组织机关及离退休干部代表队参加了全县红歌演唱会;组织老干部大学艺术团赴延吉、梅河口市进行了迎国庆交流演出。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表达了广大离退休干部对祖国、对党的无限热爱,展示了老干部风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精准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思维观念有待更新。对新时期离退休干部的服务工作认识不足,意识不强,重待遇轻服务现象较为普遍。服务管理工作的许多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工作思维模式里。

2、工作方式有待创新。目前,离退休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主要由主体单位负责,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单一。老干部养老管理服务机制多局限于家庭养老的单一模式,社区、单位、家庭“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尚未健全。

3、个性化服务有待创新。由于离退休干部年龄逐年增大,自理能力逐年减弱,子女又多不生活在一起,离退休干部对个性化精准服务的需要逐年增加;就近看病的需求增多;精神服务需求增强。因此,他们特别期盼精神、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在实际具体服务工作中,往往只注重大众化、单一化、抽象化服务管理方式,缺少个性化服务。

四、关于进一步为离退休干部提供精准化服务的几点思考针对离退休干部“双高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真探索进一步为离退休干部提供精准化的服务的方式方法,思考如何努力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1、加强对深化离退休干部亲情服务工作的领导。

老干部工作无小事,我们要把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老干部工作协调机制,及时了解掌握老干部工作的动态,使老干部亲情服务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2、进一步实现离退休干部基本信息动态化管理。

人员调研报告【第五篇】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活动,是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也是世界刑罚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对于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体系,推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推进我区社区矫正工作,通过座谈、走访相关部门、各街镇、社区(村),询问社区服刑人员代表对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形式,对全区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区全力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经过四年多的时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管理体系。全区共有社区矫正试点街镇x个,无脱漏管、不服从管理和重新犯罪情况。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一是在区司法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科,落实工作人员x名。二是x个街镇都建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司法所。三是社区(村)针对每名矫正对象分别建立矫正小组,安排2名矫正人员和1名监护人员进行矫正管理。四是各街镇广泛动员和吸收热心矫正工作的社会人员,经过培训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现我区共有社会志愿者xxx名。

(二)强化队伍机制建设。

一是x个街镇专门配备专职的社区矫正工作协管员x名,配合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二是分级分类培训。我区x名司法助理员参加了市司法局举办的为期x个月的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取得证书;区司法局组织全区司法助理员和社区矫正工作者就社区矫正的意义和人性化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培训;每季度各街镇司法所组织辖区社会志愿者进行社区矫正管理工作培训,全年共培训xxx人(次)。

(三)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了《xx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就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如何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二是全面推广社区矫正工作“xxxxx”xx模式,将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x%以内。三是试点开展心理测评,目前,建胜司法所和八桥司法所共测评社区服刑人员xx名。四是创新矫正人性化管理,八桥司法所选取x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手机定位系统试点管理,拟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控,做到人性化服务管理。

(四)矫正管理工作规范化。

一是严把“五关”,即严把接收关、请假关、矫正关、教育关、解除关,使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二是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评估、分类和委托制度,制定个案。八桥镇司法所对目前接收的12名社区服刑人员,根据学习情况和心理测评等进行综合分析,分为严管类x名、普管类x名、宽管类x名,针对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管理。三是坚持“日记录、周报到、月学习、月劳动、季总结鉴定”的“五个一制度”。四是制定“身份意识、制度规范、认罪服法、思想道德、法律常识、禁毒拒邪、心理健康和政策前途”的“八个主题教育”。五是实地走访。对全区x个街镇xx个社区(村)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核查,资料档案齐全,无脱漏管和重新犯罪。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员流动性增强,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的社区矫正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法定职责与教育管理责任有脱节。

1.立法滞后。全市的社区矫正工作经过5年试点现正逐步转入全面推行阶段,工作主体由《刑法》规定的公安机关转变为司法行政机关,目前依据只有两院两部《关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和市公检法司等12家部门联合下发的《xx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工作开展缺少法律支撑,使社区矫正工作在衔接、责权划分等环节上存在困难。

2.工作主体目前不适宜。按照两院两部的通知精神和《xx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的要求,由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管理、教育的一线工作,是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但现行的《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未赋予司法行政机关执法主体权,与公安机关现有的执法主体权产生法律冲突,容易出现部分社区服刑人员不参加矫正活动、不向司法所报告、对司法所的考核奖惩持无所谓的态度,使得司法行政机关在开展工作时处于尴尬和不力的地位。

3.程序上存在一定问题。目前,我区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管理工作,由各街镇派出所直接通知辖区司法所接收,各司法所按照“两个要素”(法律文书齐全、人员到位)的要求予以接收。由于实际工作中,常常存在矫正对象已报到登记,而相关法律文书、材料未送达或遗失的现象,司法所因不符合接收条件不予接,而派出所又认为应当属于司法所管,最后出现两不管的现象。

4.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管理,社区矫正组织特别是负责具体操作的司法所缺少法律赋予的强制性手段,对那些拒不接受矫正或在矫正中表现不好的社区服刑人员,往往因有责无权,不能及时予以惩戒;而对那些积极配合矫正、表现良好的社区服刑人员,也因程序过于繁琐、规定较原则等因素,实施难度较大,不能很好体现出奖惩结合的矫正方针。

(二)就业安置难,部门和社会资源有待整合目前,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安置渠道窄、资源少,在我区的xx名社区服刑人员中,有xx名就业、xx名待业。

1.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社区矫正对象中的困难人员,目前尚未纳入困难群体进行帮扶,涉及落实低保、住房和社会救济政策以及就业、养老、医疗保险时,主要靠基层司法所与相关部门反复协调,实际落实较难。

2.社会包容度不够。部分居民认为将大量的罪犯放于社区内服刑,给社区内的居住环境埋下安全隐患,增加社区内的不安定因素,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开展困难。社会对社区服刑人员存在歧视和排斥,90%的已就业社区服刑人员在参加每月学习请假时,都怕用人单位知道自己是服刑人员后而被解雇,出现学习请假难的问题,不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3.安置对象技能差,就业难度大。有的社区服刑人员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匮乏,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例如:目前正在我区服刑的社区矫正对象小学文化的xx名、中学文化的xx名、大专以上的xx名、在校读书的xx名,基本上无一技之长,就业相当困难。有的就业愿望不强烈,一味等待政府救济安置。

4.教育管理方式相对陈旧。公益劳动形式单一,教育方式靠谈话、人格感化和念读法律法条等,教育的效果难以抵消社会歧视的负面效应。

(三)专职队伍人员不足,基层工作力量薄弱。

1.人少事多任务重。司法所承担普法教育、法制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社区矫正、帮教安置等多项职能,其中仅社区矫正每月就要完成召集学习、思想汇报、组织公益劳动等多项工作,有时还要承担街镇拆迁、安全、综治等临时性任务,司法所人员工作任务繁重。

2.专业化程度不高。除了日常监管、掌握动态,司法所还要疏导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心理、指导解决其生活、就业。目前,我区各街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中有法律专业文凭xx人、其他专业xx人,取得心理咨询师证1人;社区(村)矫正工作者中法律专业占总人数xx%,从知识结构、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还不能达到社区矫正工作需要。

(一)提高认识,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把宣传工作中的重点放在利于罪犯改造、降低国家刑罚成本等积极方面,对社区矫正的专业知识、工作业绩、成功典范等及时进行报道,紧紧抓住社区(村)这个平台,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宣传画、制作光盘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真正让每位居民(村民)了解社区矫正工作。建议在全区创建公益劳动基地1个,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让人民群众逐步接纳社区服刑人员,相信社区矫正这种管理模式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

(二)总结经验,推动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出台。

针对当前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不健全的现实情况,建议首先保证社区矫正工作按照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和两院两部试点工作意见、通知及市级12家部门联合下发的《xx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的要求规范运行。同时,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总结我区社区矫正工作试点以来的工作程序、监督管理措施、公益劳动、日常奖罚等方面形成的经验,为将要出台的《社区矫正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完善机制,加强各职能部门工作的沟通衔接。

将信息沟通工作贯穿于犯罪嫌疑人审前、审中、判后,建议建立“核查脱漏管理专项行动小组协调联席会”平台,互通各种接收渠道、互补各自没有的社区服刑人员档案和底数。建议人民法院在判决前加强与社区矫正机构的联系沟通;人民检察院介入社区矫正所有环节,对涉及社区矫正的案件严格把关,及时查处社区矫正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公安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紧密合作,保证社区矫正移交衔接关口的顺畅、监督考察关口的严格,对违反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对象,及时依法处理;司法行政机关做好与有关部门的联络,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研究,及时提出工作建议,依法监管社区矫正对象,及时将矫正期满的社区服刑人员转为帮教安置对象,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与帮教安置工作之间的无缝对接。最终形成政法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

(四)整合资源,探索创新社区矫正工作措施。

建议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协调,以司法行政机关为主,整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资源,重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细化分解成员单位工作任务,定期召开例会,研究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建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三个层次的心理矫正模式,探索建立不同形式的心理矫正工作室。建议区民政局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和管理,指导基层组织参与矫正工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将帮扶工作延伸到社区服刑人员家庭中的子女就学、亲人就医等困难上,帮助其稳定家庭安心接受改造。各群团组织协助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政治、法制、文化、技术辅导。建议司法行政机关与人社部门密切配合,将社区服刑人员纳入就业创业培训计划,举办专门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服务工作,适当安置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服务、后勤保障、清洁、绿化等面向公共服务的岗位上就业谋生。

(五)重视基础建设,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保障机制。

建议在各街镇司法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站,配备2-3名具有扎实法律专业知识和一定心理学知识的人员。建议财政部门做好财力保障,在司法行政机关设立社区矫正临时救助资金,用于无家无业无经济来源社区矫正对象的临时生活救助。建议聘用专职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组成专职社工队伍,并招募一些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充实志愿者队伍和邀请律师、法律援助工作者、法律服务工作者加入到社会志愿者的队伍中,弥补司法所人才资源不足。加强业务指导培训,通过邀请法学、心理学教授讲课、实地观摩学习等方式,增强基层工作者的法律政策水平和对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的掌握,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能力。

48 1841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