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扶持计划(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创业扶持计划(优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创业扶持计划【第一篇】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日前,省政府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推出5个方面18条政策措施,大力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就业,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促进2014年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就业

今年,各地、各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的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对小型微型企业新招收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在6个月之内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具体标准由各地确定。各城市按照文件要求,要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提供便利。

今年继续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全省安排省级“三支一扶”计划招募500人,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计划招募1600人,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服务社区计划各招募300人。此外,继续为乡镇卫生院招聘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本专科毕业生,继续实施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和经济困难县补充农村教师资助计划。进一步落实服务基层期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逐步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比例;县及县以上相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也将安排一定比例,聘用符合条件的服务基层毕业生;加大乡(镇)事业单位对服务基层期满毕业生考核聘用力度,鼓励毕业生服务期满后留在服务单位或面向农村基层就业。从2014年起,参加省级“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生活补贴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600元提高至2000元,参加服务社区计划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生活补贴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4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800元。

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各地、各相关部门将依法简化注册登记手续、降低创业门槛,使毕业生能够高效、便捷申领证照;明确一次性开业补贴、带动就业奖励、创业场所租金补贴、社保补贴等具体标准和申领程序;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创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省财政投入1300万元由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我省今年继续实施万名大学生创业培训计划,按每人800元标准给予专项补助。各设区市、省级基地、有关高校根据年度培训任务,结合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类型等实际情况制订培训计划,通过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各高校校园网面向社会公布,符合培训条件的大学生均可报名参训。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继续遴选扶持一批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每个省级资助项目给予3万~10万元的资金扶持;支持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支持高校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省市共建福建省(福州)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孵化服务。

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

2014年全省将举办80场公益性大型专场招聘会,目前省人社厅已牵头举办了2014年全省大中专毕业生春季大型供需见面会和建设行业、交通运输行业、IT行业等6场综合性、行业性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2170家用人单位累计提供了近7万个岗位信息。毕业生可登录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各高校校园网查询招聘活动和岗位信息。省财政继续对举办毕业生公益性专场招聘会、为待就业毕业生提供免费档案保管、转递服务等就业公共服务的人才服务机构给予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专项补贴。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将启动三期建设项目,开发建设“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网上办事系统”、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系统、开发毕业生需求信息公开系统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各地将加强实名登记和就业跟踪服务,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专项活动,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活动,重点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全省将组织1万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活动,其中省级就业见习计划1000名。各地、各高校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数据库,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制定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女毕业生等就业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继续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 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帮扶。

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

各高校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基础建设,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继续实施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活动,建立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开展“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校园行”活动,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和解读力度,重点宣传自主创业、基层就业、参军入伍、困难帮扶等政策。2014年起,我省各高校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省人社厅与省教育厅将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机制,落实就业状况与高校发展相关工作适度挂钩的制度,将就业状况作为有关经费安排、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减就业率持续偏低专业的招生计划。各高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消除就业歧视维护就业公平

创业扶持计划【第二篇】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帮助扶持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为推动我省全民创业,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全省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如下:

一、全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情况

*年全省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亿元,完成确保发放2亿元计划任务的%,完成力争3亿元计划任务的%,其中:扶持个人创业贷款亿元,占今年发放总额的%;扶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亿元,占今年发放总额的%。全省11个设区市均提前两个月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3亿元工作目标任务。全省当年新增担保基金5556万元,完成年计划任务的%,9个设区市超额完成担保基金安排任务。但鹰潭、景德镇两市担保基金未按时足额到位。全省11个设区市有10个设区市开展了创建信用社区试点工作,共计创建信用社区58个,发放免除反担保小额贷款197笔、424万元。通过小额贷款直接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15155人,带动其他人员就业41153人。

至*年2月底止,全省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已达亿元。其中: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亿元,占发放总额的%;扶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展亿元,占发放总额的%。在累计发放小额贷款亿总量中,各设区市累计发放小额贷款情况分别为:南昌市,亿元,赣州市亿元,吉安市万元,宜春市万元,上饶市万元,九江市万元,萍乡市万元,抚州市万元,新余市5011万元,景德镇市万元,鹰潭市万元。全省累计设立担保基金亿元,累计直接扶持创业人数万人,带动就业人数万人。全省累计回收到期贷款亿元,小额贷款余额为亿元,2月末全省逾期贷款为万元。

1-2月份全省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万元,完成确保发放5亿元计划任务的%,完成力争6亿元计划任务的%。其中: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贷款万元,占当年发放贷款总量的%;扶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2100万元,占当年发放贷款总量的%。通过小额贷款直接扶持个人创业人数527人,带动就业人数1499人。当年新增担保基金667万元,完成年计划任务的%。小额贷款工作进度较快的有:赣州市、南昌市、吉安市,分别完成了确保年计划的%、%、17%,进度比较慢的有新余市、抚州市和九江市,完成确保年计划均低于2%。1-2月回收到期贷款万元,比05年底增加了28万元,全省小额贷款还款率为%,比05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二、各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发放情况

我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各级人民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各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截止到今年2月底,各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小额贷款情况为:各地农村信用合作社亿元,占全省小额贷款发放总量的%;全省农业银行发放亿元,占全省总量的%;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信社亿元,占全省总量的13%;全省中国银行发放万元,占全省总量的的%;全省建设银行发放万元,占全省发放总量的%;全省工商银行发放万元,占全省发放总量的%,交通银行南昌分行发放2421万元,占全省发放总量的%。

三、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财政、金融等部门的支持下,我省自2002年底启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以来,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一直位于全国前列,有力地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全民创业活动的开展。但是,在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发展不平衡。由于小额贷款政策在认识上和政策宣传方面还不到位,一些地方领导和基层部门对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认识不一致,感到小额贷款工作责任和风险大,在推动小额贷款工作方面措施不多,力度不够。有的地方工作进展缓慢,担保基金不落实。今年1-2月全省发放小额贷款只有5300多万元,平均每月发放2700万元,虽然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加,但只完成确保任务的10%,离省政府下达的目标计划所应该达到的工作进度还有很大距离,除赣州市、南昌市和吉安市进展较快外,大部分市均低于进度要求,全省有54个县区今年还没有发放贷款。

目前我省各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开办了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但是从全省累计发放的亿元贷款中,农村信用社就有亿元,占54%。由于担心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和还贷可能存在风险,加上小额贷款的工作量大、成本高,一些国有商业银行不愿意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有的在放贷规模超出担保基金后,不愿继续发放新的贷款。

二是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手续仍然比较繁琐,反担保手续门槛过高,限制了一部分人申请贷款。由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下岗失业人员贷款要经过申请、担保人担保、贷款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担保、商业银行核贷等程序,需要经过很多部门,层层审核审批,贷款手续较为繁琐。特别是反担保各地对申请贷款人员都要求他们提供反担保,使相当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由于找不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提供反担保,导致他们申请不到小额贷款,享受不到小额贷款政策的扶持。

创业扶持计划【第三篇】

摘 要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三支一扶”计划很好地发挥了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示范作用,有效缓解了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是,“三支一扶”计划在积极推进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本文就当前就业困境下的“三支一扶”计划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三支一扶 就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加之2008 年全球金融风暴的波及和影响还未消除,就使高校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国家也相应的为大学生出台了一些就业扶持政策。2006年2月,原国家人事部等8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三支一扶”计划),同时启动了《2006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方案》。所谓“三支一扶”计划,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其目的在于为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工作时间一般为2到3年,工作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工作期满后,自主择业,择业期间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

一、“三支一扶”计划的现状

“三支一扶”计划一经推出便引发热烈反响,很好地发挥了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示范作用,有效缓解了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三支一扶”计划经过几年来的实施,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乡村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扶贫大学生自身锻炼成长也创造了机会。但是,“三支一扶”计划在积极推进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既有来自地方各级政府层面的,也有来自大学生本人的。因此,理性分析当前就业困境下“三支一扶”计划的现状,并及时找出存在的弊端就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三支一扶”计划存在的问题

(一)扎根基层人数不多,创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从当前服务期满“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状况来看,大学生在乡镇基层自谋职业的人数并不多,而真正扎根乡镇农村自主创业大学生的更是寥寥无几。目前,对于“三支一扶”大学生来说,在多数基层乡镇自主创业条件尚不充分,“三支一扶”大学生在自主创业道路上仍旧面临无项目、少资金、没土地、缺扶持等问题,因此,以项目带动创业促进更多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辐射作用还没有实现。

(二)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大部分的“三支一扶”大学生都希望通过2到3年的“三支一扶”工作后能够在服务单位顺利“转正”。但是,当前的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再加之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对于新进人员的有限的吸纳能力,不可能让这些“三支一扶”大学生都顺利的“转正”,这就造成了很多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不能积极认真的工作,而是整日对2或3年后的就业问题忧虑重重。另外,书本知识与农村实践存在着一定的脱节,“三支一扶”大学生很难很快的进入自己的职位角色。

(三)舆论环境尚未形成,就业市场困难重重

(四)政策执行流程笼统,服务水平还需提高

目前国家、省、市已经陆续出台了促进服务期满“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总体效果很好。但从工作实践来看,首先,一些政策还过于笼统,部分承办单位职责不清,执行性不强,承办单位也没有相应公开办事流程。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服务期满“三支一扶”大学生对于享受的优惠政策不清楚要去哪里办,或者应该怎么办的情况。其次,在落实优惠政策的服务中有关单位对服务期满“三支一扶”大学生所需提交材料标准不一,同时部分承办政策单位也没有及时做好工作人员培训,出现了工作人员既不清楚“三支一扶”的优惠政策,也不熟悉落实政策的办理流程的情况,并且,部分工作人员官本位意识严重,服务态度不佳。最后,部分承办政策的职能单位和各地区“三支一扶”办公室之间在落实相关政策及工作配合中,还没有建立起完善、顺畅的沟通机制。

三、“三支一扶”计划的对策研究

“三支一扶”计划既是一项战略工程,也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仅靠政策引导远远不够,还应该从大学生自身、政府及服务机构和高校三方面进行努力。

(一)高校大学生方面

1.走出就业观念“误区”,转变就业观念

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着毕业生到基层和农村就业。一些毕业生和学生家长对到农村就业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到农村就业,对岗位的选择视野会比较狭窄。大部分人仍存在“终生一次就业”、“学而优则仕”、“唯城市论”、“唯专业论”、“唯薪酬论”等陈旧观念,缺乏参与竞争、参与市场和扎根农村的意识。因此,面临严峻就业压力的大学生要尽快走出就业观念误区,转变就业观念。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高素质乡村干部和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的现实,“三支一扶”计划无疑是一项双赢的伟大创举。基层和农村是当代青年人重要的成才之路,作为一种新的就业理念应该被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接受和选择。

2.树立全新学习理念

要树立主动学习理念,即使离开大学校园,也不会放弃对知识的索求。同时,要树立全面学习理念。学习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学好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和实务。学习不仅是掌握课堂知识、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基层同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并且要在实践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协作。通过全面而主动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以后的就业积蓄能量。

3.扎根基层的理念

作为大学生,应该有扎根于基层的理念,那么对于“三支一扶”大学生来说,就要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始终对工作充满激情、对农村和农民群众充满感情;要勇于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要立足岗位,甘于奉献,努力在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要勇于接受实践的锻炼和考验,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最重要的是要从思想和行动都能真正做到一心为民,以更大的热情为农民办实事、谋利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尊重和支持。只有更多扎根于基层的大学生的存在,才能更好的带动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二)政府、服务机构方面

1.加强对“三支一扶”大学生的领导。首先,要组织召开好“三支一扶”扶贫大学生分配派遣会,向扶贫大学生介绍本部门业务职能、县情、乡情、本地资源优势,使“三支一扶”扶贫大学生熟悉县情、乡土人情,进入工作角色。其次是组织召开好“三支一扶”扶贫大学生座谈会,交流工作经验,谈心得体会,起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最后,要组织召开好“三支一扶”扶贫大学生联谊会,联谊会的开展不仅能增进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相关部门和服务单位人员之间的沟通、了解,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扶贫大学生紧张的心理压力和不必要的顾虑。

2.强化对“三支一扶”大学生的培养。第一,要落实帮带责任。首先,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中选择1到2名工作能力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干部作为导师配备给扶贫大学生。其次,对帮带人和被帮带人建立“帮、传、带”考核机制,制定严格的帮带制度、用制度保障帮带工作出成效。第二,掌握帮带方法。在思想方面,要求被帮带人定期和不定期汇报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在具体操作上,帮带人逐步放权、放手、放心,通过逐步放手让扶贫大学生独立完成工作,并且采用一系列的激励方法,对做的好的要表扬,对出现的错误应及时进行批评指正。第三,落实培训责任。对于到任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应针对乡镇村的工作和业务主管部门业务范围为扶贫大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以弥补扶贫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的情况。同时要丰富培训内容,加强扶贫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农村政策法规知识的培训。通过系统的培训,让扶贫大学生学会处理农村复杂社会问题,学会和农民打交道,增强为农民服务的本领。

3.完善激励保障政策,建立竞争择优机制。在充分发挥人才智能作用上,要引导和保护扶贫大学生干事创业的激情,给他们压担子、分任务,让他们有事干,帮助他们干成事,鼓励和支持他们做创新创业的带头人,真正感受到农村是施展抱负、增长才干的广阔舞台。既要完善激励保障政策,又要建立竞争择优机制,使扶贫大学生队伍充满生机活力,源源不断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输送来自工农一线的后备人才。

4.努力营造“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的积极舆论氛围。大力宣传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通过召开巡回报告会等形式邀请各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的标兵或典型人物献身说法,使“三支一扶”计划项目被就业市场所熟悉,使“三支一扶”计划被更多的企事业单位所了解,以此来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那么,“三支一扶”大学生在就业时就存在一定的优势,不必面临重重的困难。

(三)高校方面

在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时,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的“促成、引导、帮助、激励、和动”五大引领作用,才能形成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局面。就业指导的创始人弗兰克•帕森斯曾在1909年出版的《选择职业》一书中提出:高校的大学生通过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能够很客观的评价自己,从社会需求的实际出发择业,不盲目地选择高薪和大城市就业,大学生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下基层社区锻炼。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尤为重要。与此同时,也要制定相关改革及奖励措施,激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高校可以通过制定《关于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奖励办法》,设立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专项经费,授予“赴基层就业毕业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对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进行专项奖励。

参考文献:

[1]杨娇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就业能力培养。吉林广播大学学报。2009(1).

创业扶持计划【第四篇】

一、领导高度重视,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我办非常重视文明创建活动,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扶贫办主任覃唯波同志为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文明创建办公室,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做到了主要领导把文明创建工作拿在手上亲自抓,班子成员负责抓,文明创建办公室具体抓,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上下联动,层层落实责任,确保了文明创建活动正常开展。为了使文明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按照领导高度重视、创建氛围浓厚;开展经常性思想教育、单位风气好;有良好的学习风气,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内外环境优美,环保工作达标;业务水平领先,工作实绩显著的标准,确定文明创建措施,实行目标量化,把文明创建活动与各项工作的硬指标一并列入单位目标考核之中,做到文明创建活动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积极参与和支持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积极参加县文明办组织的“打造文化品牌”的创建活动,并制定了创建“六型”机关的工作方案。

二、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县扶贫办每月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每次集中学习要求全员参加,不准无故缺席。重点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政策法规、上级重要文件,特别是认真开展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2—2020年)》、《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2—2020年)》、总书记七一讲话等重要文件的学习,人人撰写学习心得2篇,通过学习“讲话”,大家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更加坚定“永运跟党走”的信念;通过学习《纲要》,大家明确了今后10年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定期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的培育民族精神,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提醒大家,自学抵制拜金主义思想,认真查找腐败风险点,健全制度,强化措施,减少腐败风险。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建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单位人员无违法违纪案件及刑事案件发生,无重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无“黄赌毒”等现象,无活动。认真开展行风政风评议回头看工作,深入开展学习、自查自纠、全面整改,干部职工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作风纪律明显加强,大局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

三、完善体制机制,使各项工作制度化

文明创建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要。一年来,我们一是组建工作专班抓创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工作格局。围绕文明创建要求抓督导,立足文明创建内容抓载体,突出文明创建实效抓特色,较好地在服务基层方面显现了成效。二是建立服务基层公开机制。加强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抓好项目申报、经费审批使用、基本建设、政府采购等行政管理重点环节的监控,全面公开人事、经费、行政管理相关事项,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对税收管理事项的监督。三是建立文明创建激励机制。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引导,把文明创建寓于人的管理之中,抓好年轻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形成学用结合、实绩奖励的工作机制。对有突出贡献、有创新工作的优秀干部到重要岗位进行实践锻炼,促成年轻干部岗位成才。四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实行以制度管人共建立和完善各类制度10多个,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机关印章管理制度、机关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值班工作制度、机关学习制度、机关考勤制度、机关接待管理制度、机关例会制度、机关争先创优奖励办法、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小车及交通费管理制度、机关信息调研和扶贫开发宣传奖励制度、退休干部工作制度、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制度等。五是建立文明创建考核机制。严格执行创建工作绩效考核、工作督查督办和通报制度,把文明创建管理纳入科学、规范化运行的轨道。同时加强对基层规范服务、结对共建、学习实践等方面的督导检查,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创建运行机制。

四、强化工作措施,积极参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

积极参与和支持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在办公室内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倡健康生活、快乐工作。扎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100%。成立了以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的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每月一次的人口变动零报告制度,宣传计划生育政策,落实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对计划生育对象在生活、工作上的困难给以更多照顾。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扶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为减少学生上学安全隐患,我办积极筹资帮助村委会改造王家棚大桥。积极参加每周一次的责任区域大扫除工作,确保责任区域干净卫生无垃圾。加强办公室内部管理,做到桌椅柜、办公用品摆放整齐,窗明几净,地面卫生,无脏、乱、差现象。积极参加禁烟活动,定期进行健康知识培训,深入宣传吸烟对身体的危害,减少抽烟人次,成功创建无烟办公室。也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五、创新扶贫机制,业务工作成绩突出

我办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被评为全省雨露计划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扶贫开发先进单位。今年全省贫困村互助资金暨扶贫项目贴息管理培训班在我县举办,共有160多人参加,长阳扶贫办负责会务工作,并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会务服务及经验交流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各项业务工作开展顺利,圆满完成了任务。

(一)充分整合资金资源,启动了新一轮整村推进和重点老区村建设。按照“先难后易、增加资金总量、捆绑涉农资金、合力攻坚”的要求,争取财政扶贫资金1237万元,启动了2012年实施的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十二五”期间每年启动9个村共45个村)和5个重点老区村建设(“十二五”期间每年启动5个村共25个村),办公室主要领导带队到村逐村办公,确定项目,制定方案,落实规划,现正在抓紧实施;到2009年启动的14个整村推进村逐村自查初验并精心筹备迎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全面考核验收;到2010年启动的15个整村推进村和5个重点老区村开展调研,进行跟踪督导,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认真对照扶贫规划开展查缺补漏工作。县扶贫办以文件形式将“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发函到发改、财政、水利、水保、林业、国土、民宗、民政、移民等有关部门,商请、倡导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协作,充分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酵母”作用和“放大”效应,致力彰显整村推进的效果。

(二)推行“实名制”扶贫搬迁,打造“民居改造”亮点。完成扶贫搬迁1000人以上是县政府今年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按照省扶贫办推行“实名制”扶贫搬迁的要求,整合资金资源,确定建房标准,创新安置模式,截止6月20日全县已签约372户1508人,并完成了向省办实名制申报备案工作,分别占省下达计划数的%和%,已完成搬迁253户1046人,分别占省计划的%和%,切实解决了生存条件恶劣地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积极探索特殊贫困群体叠加享受搬迁扶持政策机制,严格标准,推行差别式扶持,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按照县委、县政府“抓好民居改造工作,加快生态走廊建设,促进旅游扶贫发展”的思路,结合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积极参与“沪渝高速——清江画廊码头”大通道“民居改造”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具有浓郁土家风情特色的“民居示范走廊”,推进“旅游扶贫”快速发展。

(三)规范管理48家扶贫互助社,赢得了国家检查组高度赞誉。以5月19日在镇玉宝村举办“扶贫互助社开业典礼暨业务观摩现场会”为标志,我县新增35家扶贫互助社正式开业运营。至此,长阳的扶贫互助资金试点遍及7个乡镇、组建互助社48家,入社社员近7000人,占全县贫困总户数32600户的21%,互助资金总量达94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25万元,社员认购入股金223万元。互助社总数占全省201家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村的近四分之一,占全县119个贫困村的40%。今年3月,长阳代表湖北省接受了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全国扶贫互助资金试点交叉检查”。检查组对我县的主要做法、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县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有章法,有亮点,有特色,有经验。由于我县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起步早、数量多、管理严、经验好,国务院扶贫办今年拟将长阳纳入“贫困村互助资金软件管理示范县”。

41 1184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