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农村党支部建设存在问题及群众影响力弱化的思考

天天 分享 时间:

关于新形势下农村党支部建设存在问题及群众影响力弱化的思考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党支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农村党支部对农村社会的控制和动员能力正不断下降,影响力也不断减弱,这直接影响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形成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群众影响力弱化的根源,采取有效途径,加强和提升党的领导力,不断提升农村党支部的影响力,充分有效的发挥农村党支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已经成为目前农村党支部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提升农村党支部群众影响力的意义

提升农村党支部的群众影响力,既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也是消解党脱离群众危险的重要法宝。提升群众影响力,就意味着在开展基层工作时,需要深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去,熟悉了解人民群众的情况,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涉及切身利益的相关事情中来,建立融洽的干群关系,这是增强农村党支部能力的重要方面。现在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全面启动,得到群众的拥护,也必然会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

二、阻碍农村党支部影响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部分村干部文化偏低,官本位思想严重

当前,部分村干部文化偏低,思想观念保守,具体表现为一些村干部知识面窄,政策水平不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部分村干部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陈旧,工作方法简单,习惯于等上级党委安排部署,工作没有新思路、新举措,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跟不上形势,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推进步伐,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些村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工作飘浮,作风不实,官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有些村干部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把一些可以通过思想工作解决的问题复杂化,导致积怨增多,形成隐患,不利于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缺少致富办法和敢闯敢干的魄力

部分党支部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职责不明、思路不清、路子不宽,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学决策能力、开阔的视野、自主决策和决断能力,带领群众致富的办法也不够多,既无魄力也无能力带领群众闯市场、谋发展,办事捉襟见肘,干事动力不强。部分村“一把手”年龄偏大,综合素质偏低,年龄老化和文化程度不高,难以发挥“领头雁”优势,难以胜任领导转型发展期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责。

(三)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严重

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问题、性别结构问题普遍存在,致使每村都有部分老党员不能参加组织生活,从而失去了党员应有的作用。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的老龄化队伍,更使得部分村的党员干部在广大党员群众中无法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服务和动员群众的能力连年下降,是导致农村党支部号召力式微的集中表现和重要原因。村级组织换届后,由于年轻后备干部缺乏,导致没能从根本上改善村“两委”干部老龄化的问题,仍有部分同志年龄超过60岁,严重制约了农村党支部在群众中号召力的发挥。

(四)农村党支部的宣传服务能力不足,导致群众号召力式微

部分农村党支部的党员干部能力不足、凝聚力较弱。面对上级下发的政策文件,他们快速学习领会的能力欠缺,对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的宣传,往往采用开大会,念文件等老旧方式,既无法很好地宣传,也不能很好地执行,这就导致对上级政策的执行落后于其他年轻的党员干部,在上级党委安排的各项工作中难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终导致该村党支部无法凝聚多数年轻党员直接参与农村各项工作。

三、造成农村党支部群众影响力下降的原因

(一)农村社会出现了“空心化”和“原子化”

乡村社会的衰落与式微体现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人口等各方面,导致农村两委干部公众权威降低,公共性衰落,公共服务不足。部分村庄由于人口大量减少,乡村“空心化”和“原子化”趋势明显,特别是大量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对村里的事务和国家的政策不清楚,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弱群体,即老人、妇女、伤残等农村弱势群体,他们无法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依靠力量,更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日趋减少,党组织对村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大为降低,村庄治理表现出一定的“失序”状态,村组织“说话没人听”,村民“听了没反应”,参与积极性低。此外,村庄“空心化”的另一个后果是少数村干部的贪污腐化、“四风”问题严重和组织软弱涣散,一些村干部任人唯亲,处理事务缺乏公正。

(二)乡村难以留住优质人才,青年入党积极性不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大量的外来文化开始冲击乡村社会原有的传统价值规范,再加上农村党支部人才储备和培养机制不完善,农村部分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年农民认为党员身份并不能给他们带来荣誉感和归属感,对入党的态度不明朗、不积极,不太愿意向党组织靠拢,认为当党员“工作上要带头,经济上没甜头,政治上没奔头”,导致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渐趋下降,甚至主动放弃入党机会,造成人才流失,从而造成发展党员困难。

(三)村支部的政治领导力较以往有一定程度削弱

新的支部书记上任后,部分村出现了班子内部不和、互相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在某些村中,新上任的支部班子无法领导好党员队伍,也不能吸收更多的新党员,青年党员。体制不顺,两委关系不明确,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被削弱了。由于主观方面的原因,不少村民对村民自治和村委会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村民自治就是村委会说了算。而有的党支部成员却认为党支部必须领导一切,加上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个人素质方面的原因,使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分工互不认可、办事时互相推诿扯皮,都想“少干活多拿钱”,导致党务与村务均有懈怠办公的问题。

(四)党员模范作用不够突出,缺乏较强的影响力

部分农村党员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生活淡化,纪律观念松驰,理想信念缺失,缺少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比如,有的党组织党务公开不及时、不透明,导致群众对村务、党务缺乏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使群众缺乏凝聚力。有的党员干部自身要求不严,甚至存在处事不公、优亲厚友的现象;有的农村党员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不强,放松了自我约束,甚至出现了一些违法乱纪的现象。在党建巡查时,个别村“两委”连续出现两次无人值班坐班现象,体现了村干部责任意识、规矩意识不强,影响了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和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五)部分农村党组织“有组织无力量”,缺乏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

农村党支部“有组织,没力量”成为部分农村党支部运行的真实写照。以“三会一课”制度为例,在部分农村党支部中“三会一课”制度在形式上如同摆设,敷衍塞责、被动应付,镇党委没有布置就不组织,有布置就组织,漠视忽视群众的关切和呼声,陷入封闭式的“自娱自乐”和“自我循环”。部分农村党支部“等靠”心理严重,不愿深入了解农民群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多样化诉求,不清楚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能为农民提供精准服务;在为农民和农村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上不作为、少作为,甚至出现侵害群众利益,与群众争抢名额的现象。因此,农村党支部需要动员群众做一项集体性或公共性事务时,往往因为群众对党组织认同度不高而出现无人响应的境地。

四、提升农村党支部影响力的基本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党支部影响力弱化的现实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提升农村党支部影响力的内在要求,要紧密结合当前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从多层面大胆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一)加强农村党支部的班子建设

党支部书记要把控方向。党关于农村的各项政策、方针、路线需要支部书记来传达,并且带领党员同志一道组织、号召全体群众积极贯彻落实。村党支部书记是村支部和村委会的核心,在村组织班子的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一名合格的村党支部书记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品质:首先,政治素要质好、思想作风要正;其次,要有群众基础,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再次,农村的工作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党支部书记需要公平公正,依法办事,能够化解农村各种矛盾;最后,需要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勇于突破旧观念,接受新事物。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村党支部应根据村情实际,将农村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吸引到队伍中来,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给党员队伍增添生机与活力。选拔的范围可以适当公开扩大,在全村青年、妇女中开展“推优”入党的同时,可以重点向年轻、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退伍军人、能够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私营企业老板、务工返乡青年等优秀人才倾斜,并对其实行“三优先”,即:优先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优先培养,优先发展。特别对在农村党员设岗定责中提前上岗的积极分子和经过党员、群众、群团组织“三推优”上岗的,做到早成熟,早发展。对暂无合适人选的,可以采取公开选聘或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党员干部任职或挂职的方式选拔村干部,并注意搞好传帮带,培养当地的干部。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特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让他们有机会在组织建设,群众工作和发展经济过程中施展才干。针对在农村党员中专门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销售业的党员情况,组建以支部牵头,党员和经济大户为骨干,农户为基础的各种产业协会。通过合作社,推动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不断向优势产业流动集中,使农村生产力要素不断得到合理配置。

(三)以合理配置权力资源为重点,巩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必须加强对党支部和村委会两个权力主体的权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必须明确党支部作为农村的领导核心,对农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拥有领导权,对本村负有政治领导责任。党支部的职责就是抓大事,把握和驾驭全局;村委会主要是负责处理具体事务,主要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村委会要自觉地维护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重大村务要及时向村党支部汇报,争取党支部的支持,同时还要定期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接受党组织和村民的监督。

(四)结合村情实际,建立关怀老人帮扶体系

关怀帮扶弱势群体,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农村党支部通过建立帮扶关怀体系,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部分人民群众的需求,凝集人心,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顺民屯党支部高度重视关怀帮扶老人活动,村“两委”负责调查核实全村内生活困难的老人总数,利用好日间照料中心,为村中365位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优质午餐,每人仅需自费5元。每逢周六日、传统节假日,党员志愿者都要到老人家里走访慰问,做到吃穿有人管、生病有人看、夏防暑冬保暖、基本生活有保障。通过精神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物质上帮扶,使老人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其他农村亦可结合本村实际开展符合本村实际的有特色的关怀老人行动。

(五)利用好党群服务中心各项功能

目前各村的党群服务中心是党员群众聚集活动的主要场所。各村的党群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基本完善,可以满足群众的办理事务,休闲娱乐的要求。下一步需要做好硬件设施的维护和软件的更新。进一步建立健全村两委干部值班接待群众的制度,利用远程教育丰富群众学习娱乐活动。村两委干部要自觉负责起整个阵地的有效运作,各功能室的管理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保证每天的正常开放,真正接待好群众,服务好群众。

(六)广泛发动党员和村民代表,发挥好上传下达作用

农村党员和代表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沟通对话的桥梁,一方面他们向人民群众传达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另一方面则向党反映人民群众心声与疾苦,发挥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提升农村基层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有助于巩固党在农村地区的领导,保持农村基层党员先进性,更好地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进行生产活动,是提升党支部群众组织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七)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民群众,要让他们有真正的获得感,那么,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拉动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更是提升群众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村党组织要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互联网等,搭建高效工作平台,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只有实现了产业振兴,才能真正为乡村长效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实现产业兴旺、人民生活富裕。而村集体经济是有力推进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这就需要农村党组织提升经济发展力,要将政治优势转化为组织优势,引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要统筹城乡资源,凝聚社会力量,为乡村发展产业奠定资源基础,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输血”主要是通过吸引外来的资金和企业,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造血”是要根据当地的特色和优势发展产业,吸引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入,打造专属“名片”,尽力做到一村一策、一村一方案,做长乡村经济发展产业链,增强产业的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进而增强农村发展经济、致富增收的功能,夯实村党组织的经济基础。

(八)进一步重视、弘扬优秀乡村文化

提升农村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力,要避免乡村文化断裂等现象的产生,就不能忘记乡土文化、农耕文化,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一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继承。农村党支部要善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乡情习俗,使其入脑入心。对农村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使其对农村各方面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吸收其中的勤劳务实精神、踏实简朴的作风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等。此外,要做好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可以积极开展村民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增强村民思想道德素质,修建完善村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如图书阅览室,经常放映关于核心价值观的影片等。三要培育农民集体主义精神,在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的推动下,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强化农民的合作利益观和对党的信任度与文化认同度。

67 2918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