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精编共产党员”周永开先进事迹【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公文资料““全国精编共产党员”周永开先进事迹【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周永开先进事迹【第一篇】

过去红军在这里保卫万源,取得重大胜利,牺牲那么多人,比他们那个时候,一天吃一个洋芋,都能打胜仗,为什么我们共产党人,现在在这山上搞建设(保护)我们就没有信心呢?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没有放弃,中华民族没有倒下,究其本源是历久弥新的自信发挥了鲜明的作用。时至今日,已到鲐背之年的离休干部周永开仍怀揣着自信本色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默默奉献,延续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彰显了一名老纪检监察干部离休不离志、退休不褪色的高尚品德及政治情怀。

莫过于忠的政治信心。“天下至德,莫过于忠”。有着74年党龄的周永开同志始终牢记为民服务宗旨,用言传身教把对党忠诚展现得淋漓尽致,用吃苦耐劳把舍己为人表达得清晰透彻。花萼山作为万源保卫战的主阵地之一,革命先烈的鲜血映照了当地林木苍郁,可解放后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持续破坏,周永开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下定决心要保护好这片红色土壤。面对旁人的质疑与不解,周永开说到:“以前穷,当地的老百姓就把树砍掉当柴烧,开荒种粮食,生态破坏严重。现在条件好了,我们要把绿色还给大山!。”周老坚定的政治信心感动了当地居民,乱砍滥伐成为了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守山护林的自觉习惯。25个年头,他彻底践行了对党的无限忠诚,把自己的后半生倾注在国家生态保护上,试问以如此一往无前的政治信心又怎能不改变花萼山的面貌呢?

老当益壮的担当信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994年,周永开已是一名赋闲在家的离休干部,本可以享天伦之乐而安度晚年,可他不甘心、也不乐意。“党是我一生的追随。”周永开说到。得知花萼山的生态面貌后,他拉上了自己的老战友,义无反顾地开展调研,一去就是两年,似乎忘记了自己已是一名花甲老人。2006年,他78岁,独自巡山时不幸跌落山坡,险些丧命。对此,他的回答是:“(我在)山上出了问题,这是我自觉去的,自愿去的。不找任何个人,也不找党组织,哪里死了埋在哪里,就在花萼山上,上面栽一根树,我在下面做底肥。”对于周永开而言,他没有光说不练的假把式,有的是即说又干的全把式;没有纸上谈兵的宏伟蓝图,有的是埋头苦干的靶向目标;没有夸夸其谈的信口开河,有的是言之凿凿的两年调研。可以说,他有的东西不多,但却足矣成就属于他自己的精彩人生。

创新实践的引领信心。“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花萼山盛产各种珍贵中药材,在守山护林的同时,周永开不忘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以野生繁殖的萼贝为突破口,先搞试种,成功后带领大家伙学技术——人工繁育。如今的花萼山面貌焕然一新,通电通公路,开上小汽车也不再是梦想,当地的人民群众有福气,遇到了这样一位好干部、好党员、好老人。多次举办“巴山渠水共产主义运动友好学校联谊会”,联手抄写《共产党宣言》,组织拍摄《巴山教魂》,周老用较为特殊的方式致力于革命传统教育,创新表达了对党的拳拳感恩之情。“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生在世,功名利禄的诱惑近在咫尺,可周永开却不以为然,他是出人出力又出钱,在母校倡导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自掏腰包用以资助困难家庭、植树造林、修建林区公路。他躬身实践,扎根大山,在坚守初心使命的道路上默默前行,以年老风干之躯赶考新时代!

桑榆未晚霞满天,人间最重是晚晴。党员干部是中国共产党的肌体细胞,新陈代谢源源不绝,直至凋亡也仍在发挥余热。周永开,不再是一个姓名,而是作为共产党人的代名词定格在时代的这一刻。在他的身上,看到的不是“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而是一天入党,终身为党的政治品格,我们要从中汲取那份纯粹、品位那份担当、坚守那份信仰,不断为党和国家事业凝心聚力、添砖加瓦,在逆境中砥砺前行、在磨难中茁壮成长、在风雨中解缆起航。

周永开先进事迹介绍【第二篇】

在四川达州,有这样一位老人,在离休后的岁月里,他坚持自费护林植树,把荒芜大山变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捐款助学几十年,把绝大部分离休工资献给公益事业,自己却节衣缩食,近乎苛刻;他93岁高龄,仍坚持每月亲自交党费,给大家讲党课……

他就是四川省原达县地委副书记、地区纪委书记周永开。

“党怎么指挥,我就怎么走”

1928年3月,周永开出生在四川巴中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43年,周永开进入化成小学读书。当时的化成小学虽然处于国统区,但这所学校是典型的“白皮红心”,教师大多是来自延安和四川各地的地下党员,革命氛围非常浓厚。

周永开至今记忆犹新,他回忆说,在小的时候就感受到“共产党的队伍就是不一样”。国民党的乡长下乡,骑着马,前面有人开路,后面有人背枪跟着,不可一世。当时遍地土匪和鸦片,红军一来,打土匪,做事公道,不仅帮父亲戒掉了鸦片,还教了他很多知识。自此,革命的种子便在周永开幼小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1945年8月的一个夜晚,在化成小学背后的山坡上,周永开在老师王朴庵的见证下,高举紧握的拳头,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那年我17岁,从入党那一天起,我就立下誓言,要为穷苦人翻身求解放,我不怕死,绝不当叛徒,党怎么指挥,我就怎么走;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讲起自己入党的心路历程时,周永开如是说。

此后,周永开同当时的地下党巴中县工委副书记、奇章私立中学校长、原四川大学地下党委书记王朴庵一道,在原巴中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周永开把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看得比自己生命都重要,他的党员身份曾一度连妻子吴应明都不告诉。后来,他看到妻子积极追求进步,多番考察核实后,才介绍妻子加入了党的地下组织。当时周永开的小叔周一修也是地下党员,为了革命他们各自隐蔽身份,直到解放时,周一修才知道一个屋檐下竟然有三个共产党员。

巴中是革命老区。在巴州区化成镇梁大湾村,高高的石壁上,“中国共产党万岁”7个大字,在崇山峻岭中格外引人注目。当地老百姓告诉记者,这是2011年,周永开用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庆祝党的90岁生日。

怀着一颗对党至忠至诚的赤子之心,他出资近万元,雇请36名石匠,用錾子一锤锤地錾刻而出。每字高9米寓意党的90年华诞,宽米寓意党的生日。隔山眺望,七个大字清晰可见、气势磅礴。过往之人,无不驻足观望。

怀着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周永开还自费组织拍摄了电视教育专题片《巴山教魂》,组织编纂了系列丛书《热血》,倡议修建了英烈园,大力传承和弘扬红军的革命精神。

“手中的权力,就是一份责任”

周永开常说,“当干部,手中的权力,就是一份责任,一定要为群众办实事。”他先后担任原巴中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原达县地委副书记、地区纪委书记等职务。无论身在哪个地方、哪个岗位,他始终保持对党的事业的无限热诚和执着。

上世纪50年代末,大肆砍伐造成巴中县群众生活燃料极度缺乏。在周永开的带领下,全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运动。巴中的莲花山林场,也由此从砍树的林场,变成了植树造林的全国先进林场。国务院召开全国林业发展先进代表大会,周恩来总理亲自为莲花山林场颁奖。

植树造林,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燃料紧缺的问题,还助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尝到甜头后,巴中县各地积极响应号召植树造林,并大力发展林业经济。20世纪70年代,巴中县的奇章乡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不久后,整个巴中县也因林业发展较好成为全国先进。

为发动群众,周永开跑遍原巴中县大小上百个村落,穿烂10多双草鞋。因为田坎跑得多、草鞋穿得多,老百姓亲切称他“草鞋书记”。

周永开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纪检战线工作8年多,当过4年零40天的纪委书记。他说,纪检监察干部就是要为党执纪、为国执法、为民除害,“当纪委书记就是要办案,不办案怎么行?怕得罪人,是办不了案子的。”

他曾顶着重重压力,查办了当时影响全国的一件大案——原达县地区罐头厂厂长李作乾以职务之便,奸污本厂多名妇女案。当时流传出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李厂长打电话。”李作乾头顶光环无数,从中央到省、地、县奖状有50多张。当时还有人给李作乾“打伞”,认为能人要网开一面。

接到群众举报后,周永开拍案而起:“必须要一查到底,这都处理不了,我宁可不当这个纪委书记!”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查取证,最终让李作乾认罪伏法。当李作乾被移交司法执行逮捕时,罐头厂内的鞭炮声响彻云天。

“当纪委书记是党交给我的光荣任务,这个任务很考验人。”周永开说,虽然得罪少数人,但让大多数人满意,让党和人民满意,就行了。

“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

“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1991年6月,周永开从原达县地区纪委离休。离开工作岗位后,一直惦记着再为老百姓做点事的周永开,把目光投向了万源市花萼山。

为了纪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打响的“万源保卫战”,上级有关部门来万源策划拍摄电视剧《血战万源》,离休后的周永开主动参与外景地选择,由此关注了花萼山。

为收集资料,他跑遍了花萼山,山上有几条沟、几道坎他都清清楚楚,山里的风景也让他驻足留恋。但因生产生活条件匮乏,当地村民不得不砍伐、放牧、打猎,花萼山一度被破坏得不成样子。

1994年,周永开带着退休干部余世荣、退伍老兵楚恩寿两名同志,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保护花萼山的征程。他用自己的积蓄租用了两间茅草房作为办公用房,出资聘请当地老百姓作护林员,正式成立了民间保护组织。他立下誓言,“一定要把绿色还给大山。”

经过摸索,周永开总结出一套保护自然环境的“土教材”。他不让人上山采松子,说那是松鼠野猴的粮食;他不准人上山砍树,说那是森林的根基;他不许人上山修房建屋,说那是动物的领地。乱砍滥伐者、盗猎者只要听说周永开来了,就躲得远远的。

护绿水,保青山,周永开开启了他的巡山护林之路。他先后走遍花萼山11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51个组。有时巡山一整天,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山泉,晚上只能睡在垫着棉絮的木板上。他日复一日的坚持感动了当地村民,大家纷纷加入护林队,成为义务护林员。

护林行动,周永开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功夫不负有心人,花萼山上捷报频传:山上种下了一批中药材,村民自发造林上百亩,林业部门也在花萼山实施公益林项目500亩,栽植了适应当地气候生长的华山松;2007年4月,花萼山成功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0年8月,周永开又回到花萼山,他看看那两间茅草房,又看看已经绿树成荫的“清风林”,高兴了很久很久。走时,他再三叮嘱当地村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定要把花萼山保护好。”

“用最低的物质生活,追求最高的精神富足”

“我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理应知恩图报,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这句朴实无华的承诺,既是周永开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他一生真心为民的生动写照,他把群众当亲人,几十年捐资助学、扶贫济困。

蒋宁聪是周永开曾经资助过的一名学生。童年时期的蒋宁聪,因为视力的原因,只能看清几米远的地方,周围的人都说他是个没有出路的盲人。就在蒋宁聪暗无天日的时候,周永开带着他去当地最好的医院,找了最好的眼科医生,检查发现只是高度近视。周永开便掏钱给他治疗,配了眼镜。

“当我戴上眼镜那一刻,虽然有些眩晕,但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可以清晰地看到街道对面的人,甚至能看到香樟树叶上的纹路。”蒋宁聪说,周爷爷是那个为他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人,也为村里孩子带来了希望。

后来,蒋宁聪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如愿以偿考上了公务员。他立志,自己也要成为和周爷爷一样的人。

为资助困难师生,周永开在母校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化成小学倡导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现已颁发20余届,先后奖励师生近1000人。2018年,他一次就向奇章中学、化成小学捐赠奖学金10万元。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捐献10万元支援疫情防控;多次主动交纳大额特殊党费……多年来,为了公益事业,周永开累计捐款上百万元。

很难想象,这么多捐款,都是周永开夫妇平时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省出来的。夫妇俩都是离休干部,住的房子还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家属院,家具都非常老旧,一套搪瓷杯、搪瓷盆一用就是四十多年,一部小电视、一台挂式空调才让简陋的房间稍显现代感。周永开孙女周婧说,“爷爷是在用最低的物质生活,追求最高的精神富足!”

“党是我一生的追随”,这是周永开的无悔誓言。

“我已经93岁了,无法再为党做需要出力气的活。”周永开说,今年他准备了几百棵树苗栽在蒲家镇中心校,“让革命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把红色基因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永开先进事迹【第三篇】

鲁绍辉,今年48岁,一个极普通的农村无职党员,有人说他:“爱操闲心,爱管闲事,好了别人,亏了自己”。他自己说:“人一辈子就几十年光景,多做点对大众有益的事,无论对人对己都是值得的”。

板桥河村共有共产党员28名,其中农村无职党员22人。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农村无职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进取精神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党员先进性标准之间呈现出较大差距。不能、不会、不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促进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实施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新举措,板桥河村党支部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会稳定等实际情况,以村党支部为单位,设置村务财务监督岗、科技带动致富岗、外来人口管理岗、精神文明建设岗、社会治安岗、民事调解岗、义务志愿服务岗等岗位,以村党支部为单位,采取自我认岗、支部定岗、群众荐岗等方式,为无职党员定岗定责。

在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则制度推行以后,板桥河村先后涌现出十余名先进无职党员代表。鲁绍辉就是其中一位,他自从上了该村“科技带动致富与民事调解岗”后,充分发挥着作为一名党员的积极模范作用,主动、积极投身于板桥河村的科技致富,科学种田建设当中。老鲁曾慷慨的说过:“作为一名党员,我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最怕的就是有事不便管,有劲使不上。设岗定责制度的推行,使我成为了一个无职有岗,无位有为的人,让我们这些农村无职党员能够结合自身特长发挥余热作用。”

人生观:把爱心献给群众,把丹心留给党

鲁绍辉曾在板桥河村任科技副村长4年,通过多年的历练,老鲁已从一个年轻、冲动、充满热情的青年,逐渐成为了一个沉稳、果断、责任心强的老革命。

他在自家责任田开始引种繁殖野生天麻、党参等多种中药材,为了掌握种植技术,专门到外地种植区参观学习,经过一年的潜心钻研,他成功了,当年收获了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附近农户也开始种植起来,并逐年扩大规模。同时,他率先种植魔芋,几年中,他成了魔芋大户,随之,板桥河村的魔芋逐渐走上规模,批量流向市场,并成了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产业。 ,板桥河村针对当前农村部分党员党性观念退化、组织观念弱化、宗旨观念淡化、知识和年龄结构老化、精神状态消极化等问题,从教育引导入手,在不计报酬、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让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协助村、组开展工作,并在农村积极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使农村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并在全村进行广。老鲁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认为应该为村内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事纠纷调解出份力,所以第一个就积极报名上任“科技致富及民调岗”。在汶川地震发生后,老鲁听到报道又积极组织该义务服务队的其他成员捐资自发奉献爱心,在老鲁的宣传带动下,虽然每个人捐献的不多,10元、20元、50元的都有,仅板桥河村在一天的时间内就集中捐集了一万八千余元,还有很多未来得及赶上的,或者在外地通过其他方式捐献的还不计其数,尤其有几位残疾人手拄双拐,一只腿行走几公里路将自己本来就不多的部分生活费都送了上来,其情景真是叫人感动不已,有的队员自己献了爱心,也交了特殊党费,还让家中其他成员也另行捐献。 农历腊月二十六,春节将至,考虑到还有居住偏远,却拒不入福利院的孤寡老妇人彭远梅,无儿无女,年岁已高,恐怕生活上有困难,于是,老鲁请示村支部后,又商议组织慰问,一行无职党员队伍共8人,年纪最大的已有六十岁,不辞跋涉几十里,冒着冰雪严寒,将凝聚着整个队员及村委干部的一份温暖和爱心,亲自送到彭老妇手中。

上岗后,老鲁为了大家出行方便,能够早一点发家致富,他多方协调,奔波带动全组人民修组级公路,当有很多人不愿出钱出力,老鲁通过自己每天在工地上辛勤的劳作,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终于在他的坚持和带动下,历经两年多时间,这条公路已通往全组的每家每户,正积极的发挥着效益。大家都认为,鲁绍辉最大的精神寄托,是他给予别人的帮助和快乐。“有人说我傻,尽做亏本的事,但我觉得我是共产党员,有义务为群众服务。”老鲁坚定地说,“我付出了那么多,也什么都得到了。只要村里的建设好了,爱护环境的人多了,建新房的多了,富起来的人多了,我就高兴了。”

作为一名普通农村党员,他身上体现的是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他是一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缩影。

党员观:无职应有为

作为一名农村无职党员,鲁绍辉收获的除了快乐,还有党和政府对他的信任。老鲁上岗两年多来,一直兢兢业业,村里有什么事都跟他商量商量,村民家里有什么事,也都会找他出谋划策。想起这一年来付出的艰辛和收获,他笑着说:“别人赚钱,我‘赚’的是信任与人心,金钱也许会成为过去,但信任是不会远走的,所以我还要继续 努力,争取‘赚’得更多。”板桥河村党支部始终这么觉得:尊重农村无职党员的精神需求,通过设岗定责,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力,激发他们全身心投入到为村民服务。只有把农村无职党员的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党组织的凝聚力才能大大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才能快速扩张、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大幅提高。通过让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定岗定责,不但给了农村无职党员荣誉,也赋予了他们责任感和使命感。“引”着农村无职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走在群众的前列,“逼”着他们在发展经济、科技致富、遵纪守法、计划生育、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模范作用,“促”着他们必须做一名合格的政策宣传员、共同致富的战斗员、维护稳定的安全员、依法治村的监督员和热心群众利益的服务员,进一步增强了他们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进一步激发了党组织“细胞”的活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永开先进事迹【第四篇】

李威同志,1957年1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xx年参加工作,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村治保主任,现任党支部副书记。

在工作中,他积极主动、精神饱满,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信念,想百姓之所想,解百姓之忧,急群众之所急,排群众之难。他坚持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设和谐新村为目标,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工作作风扎实,工作成绩优异,在各方面都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一、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思想作风建设,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等活动中他都率先参与学习、讨论。在工作中,他积极学习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为村“两委”决策和群众致富建言献策。

二、抓好党建,加强组织建设

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 同志同志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认真落实三项制度活动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和凝聚民心重要抓手,以争创 “五个好” 先进基层党组织为指南,在组织、队伍、活动、制度、保障上做文章,积极带领党员干部学习党的新精神、新动向,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把党员、群众思想统一到发展本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致富的思想上来。积极开展了“创先争优”为主的党性实践活动,进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通过实现无职党员设岗定全覆盖、公开承诺全参与、群众监督全过程,确保争创活动取得实效,使广大无职党员“无位有为”,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较好体现。

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20xx年,共培养了4名年轻有文化的致富能手为中共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村级后备干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促进发展,带领群众致富

养殖业是 村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该村有很多养猪、养牛大户,在乡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他积极组织群众参加了养殖技术培训班,共开班3次,培训养殖专业户150余人。

为了打好经济发展根基,增加农民收入, 同志大力扶持和培育村里的特色产业发展烟叶种植。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今年群众种烟积极性不高,烟叶种植难度大,针对这一情况,他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工作,宣传新的烟叶收购政策,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他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努力协调烟田,带头把自己耕地作为烟田,20xx年全村共完成烟叶种植1000余亩。

三、深入群众,踏踏实实工作

村里有事, 同志总是吃苦在前,以身作则。他经常深入到农户,田边,地头,带领群众种植高产经济作物,指导群众科学施肥、科学管理,以达到丰产丰收。他还坚持每月都走访老党员户、老干部户,向他们取经问策,走访贫困户、“五保”户,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村里的公益事业需要资金,他就组织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复村组道路,保持村庄清洁。工作中,他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做好涉农资金发放和民政物资发放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政策落实农村低保户、五保户评定工作。

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前头,把群众的难处放在心头。对于难于解决的矛盾和难题,他多次召开两委会、支部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严格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坚持做到措施出台让群众放心,事务处理让群众称心。

四、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在农村,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解决好农村土地纠纷,是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衡量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关系农民对党的信任。他在处理土地纠纷时,通过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给予解决和解释,把大部分的矛盾都被化解在了萌芽状态,使干群关系得到好转,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称赞。

为了保一方平安,构建社会和谐, 同志经常带领村干部走访村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地宣传党和国家政策,让村民们以大局为重。对于出现的矛盾,也不回避,一遍又一遍地和村民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决不让矛盾扩大化,为政府减轻了工作压力。

同志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用科学发展观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做为一名村干部,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世人皆知的名誉,他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无声无息的奉献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所做的每一件事虽平凡又普通,但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塑造了一种不平凡的就业精神,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付出了满腔热忱、捧出了全部真诚,处处折射出党员的先进性,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光辉理想。

67 1681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