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党建引领建强堡垒 夯实基础助推治理新格局
近年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夯实基础、深化创新工作为着力点,积极构建区域统筹、多方协同、以人为本的网格化治理服务体系,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这种新型的治理模式不仅提升了社区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也更好地满足了居民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切入点,打造“家门口”的党建服务品牌,推动工作下沉到网格、暖心服务送到“家门口”。
(一)推进干部下沉新模式
街道以推进干部下沉新模式为重点,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了“家门口”的党建服务品牌,让服务触手可及、温暖人心。街道常态化开展了“万名干部下基层”行动,积极推动642名在职党员干部到居住地小区报到,亲自投入到基层服务工作中。通过将干部下沉到网格,他们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居民的需求,也更及时地为居民提供了服务。这种“近距离”的服务模式,使得党的力量真正融入到了群众的生活中,彰显了党的初心和使命。
(二)构建网格管理新业态
打造“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网格化服务模式,将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类网格资源和治理职能整编入网,共形成47个网格体系,1277名党员干部、志愿者组成网格服务队伍。在去年“海葵”台风期间,号召15个基层党组织共300多名党员主动投身到抢险救灾各项工作中,*辖区28处地下室空间无一进水,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三)打造区域协同新动能
以2023年为节点,着力打造了金印村“金‘侨’印象”党建品牌,以党建带侨建,以侨建促党建,充分发挥了侨乡优势,不仅拓展了党建的广度和深度,也为侨乡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街道共创建党建品牌5个,培育五星级党组织2个,四星级党组织7个,福州市级五星级党校1个,各村(社区)党组织已与28家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联建汇聚发展合力。
积极做好“民情前哨”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一)搭建矛调平台
街道在派出所设立了“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这个中心不仅集合了多个部门的力量,还吸引了社会各界的人员积极参与,形成了以司法公证为引领的“1+5+N”调解团队。这个调解团队的成员涵盖了乡贤调解委员会、侨联等部门工作人员,以及老党员等社会力量,他们共同致力于解决各类纠纷。中心建成以来,已经成功调解了婚恋家庭、邻里、物业等各种纠纷52件,受理了大量的12345诉求件3027件,并且办结了信访案件71件,同时还全面化解了三批治重化积案件共6件。
(二)确保“民呼我为”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物业队伍建设和服务能力。他们积极培育了“红色物业”和“红色业委会”,这些组织不仅提供专业的物业管理服务,还注重党建工作,将党的优良传统融入到小区管理中。除此之外,街道还搭建了小区事务听评会、楼栋议事会等议事平台,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渠道来解决问题和表达诉求。这种参与式的治理模式有效地破解了“条块分割”难题,让居民更加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这种“民呼我为”的工作理念,让社区管理更加民主、透明,为建设和谐社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强化源头治理
针对村(社区)无法协调的矛盾纠纷与信访事件,街道采取了逐个进行研究的方式,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包案,明确时间、任务、责任三张清单。这种严密的工作机制有效地保证了问题的及时解决和责任的明确。尤其针对敏感复杂的矛盾纠纷信访件,街道实行了联动调节,确保了各方的利益得到妥善处理,遏制了矛盾纠纷的进一步扩大。通过源头治理,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街道治理的效率和水平,更重要的是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紧抓利民便民关键点,用心用情,让民生服务“升温”。
(一)抓细便民服务
街道致力于打造十五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让群众享受更便捷的服务。为此,街道制定了一张清单,“办到底”成为他们的工作原则。在实施过程中,他们遵循着明确的目标定位,合理选址布局,并科学规范地设置了功能和办公事项,确保了服务设施的高效运作。在这个便民生活圈内,无论是处理日常琐事还是重要事务,群众都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都可以在家门口或附近就地解决,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的目标。
(二)抓牢村财壮大
街道指导*村等八个村积极利用村生产生活留用地政策,在*片区成功回购了50994平方米的物业及258个车位,这一举措不仅为村庄增添了财政收入,还拓宽了村财收入的渠道。截止到2023年,所辖的11个村经营性收入大约都能达到20万以上,其中至少有8个村的经营性收入将达到50万以上,占比将达到72%。通过抓牢村财壮大,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改善生活条件的保障,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了积极力量。
(三)抓实民生工程
去年,街道成功出让了3宗土地,有效推动了龙江中上游河道的整治工作,高铁片区的开发,104国道的改造,以及*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三医院等项目的改扩建。这些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基础设施水平,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居民提供了更便捷、更舒适的生活条件。街道的努力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打造和谐宜居社区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街道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学习“千万工程”伟大实践,结合街道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走好具有街道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