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第一篇】

1、大学生国防意识较为淡薄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际形势总体缓和。大学生们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对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认识不够,缺乏忧患意识,尤其独生子女体现得更加明显。他们往往只顾个人利益,缺乏对国际战略格局的认识和了解,思想麻痹大意,国防意识淡薄。

2、高校国防教育没有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虽然各高校都开展了军事理论课程和军事训练实践,并将军事理论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但是重视程度不够,缺少组织性和计划性。教育内容断断续续,教育形式也相对单一。学生对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及时得到提高和更新,只是处于原始阶段,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

3、高校国防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性不强;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基本设施建设也不完善

良好的师资力量有助于学校国防教育的加强。很多高校的国防教育课程都是由兼职教师完成。他们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没有全面的专业培训,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再者,高校国防教育的管理人员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只是将国防教育列为阶段性工作作为应急任务重视不够,使得国防教育一直处在低层次阶段,得不到提高。

4、非军事专业学生缺乏军事学习兴趣

非军事院校虽然也都开设了军事教程,但是学生对学习军事理论课程定位认识不清,缺乏兴趣。他们认为学习军事理论没有什么意义,对毕业后找工作没有帮助,现实生活中也无用武之地,上军事理论课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

再加上军事理论课的学分比较低,且考试比较简单,只要能修满学分,顺利毕业就行,这就更加淡化了他们学习军事理论课程的积极性。

5、高校大学生国防意识存在着性别、专业差异

高校大学生中男生关注国防建设的人数远比女生多,男生的国防意识也比女生要强。一般,男生尚武,喜欢军事,尤其对世界上高、端、尖武器的关注度高,他们常常将这方面的知识作为谈资。

然而,女生对军事知识比较冷漠,觉得战争好像离自己很遥远,国防意识淡薄。除此之外,还存在着文科生和理工科生的差异,理工科的学生比文科学生关注国防的多。这种性别和专业差异在一定时期内会长期存在下去。

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第二篇】

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发展的接班人,必须自觉将国家安全与利益放在第一位,肩负社会责任,自觉履行“主人公”的义务与责任。

一、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和意义

(一)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国防意识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国防的认识逐渐形成的。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国防意识关系和影响着国家现代与未来的发展。因此,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首先,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国防意识的内容除了军事科学领域外,还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因此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有助于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打破以往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式,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提高综合素养的有效方法。

其次,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防意识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因而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能够最大限度的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贴合。同时为支持和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尊严,奋发进取,刻苦磨练勇于献身不断创优的革命进取精神,为实现国家的安定与持续发展不断奋斗。

最后,为国家储备高水平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国防内容越来越丰富,包罗教育、科技、经济、工业及交通等方面,由此国防贡献也并非单纯的参军,而国防建设不仅是军队的事情,也是全民的责任。随着人才作为第一要素的理念影响,高校大学生作为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题,不仅是国家的未来,还是兵源的重点来源。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增强他们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和关注度,有效地提升整个国家的国防意识。

(二)当前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

第一,国防意识淡薄甚至缺乏。部分大学生未将自己定位于国防主体,片面的认为国防属于军队和国家,对国家领土权意识淡薄,将国家安全依旧停留于军事、国防、情报等区域,忽略了对文化、信息及网络等新领域的认知。他们认为国防就是防止外敌入侵,忽略了一些不流血战争对国家的威胁。对国家、国际形势缺乏清晰的见解,从而对国防意识消极,对国防的认知不能与时俱进,依旧停留于传统的状态。但实际中,现阶段国防任务更为复杂和艰巨。

第二,没有认识到军训的意义与作用。大学生在军训中往往抱着敷衍了事的心态,甚至有个别的大学生因为怕苦怕累,对军训持有抵触情绪,不仅躲避训练,而且还有学生不服从教官的安排。加之军训时间周期、训练场地及训练教官人数的影响,很多军训只是队列训练和方阵表演的单一形式,无法带动学生参加军训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军训效果并不明显。

第三,忽略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国防事业与公民义务、国防和学好专业的关联。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具有统一性,两者相互促进和保障。但是实际很多大学生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对立,为加强经济建设发展,认为可以大力削减军费开支,这种观点是片面不科学的。国防事业与公民义务的紧密联系,当前国防事业并不只是军人的事情,而是每一个公民的事情。同时所谓的信息化战争,也并不是少数人掌握高科技尖端武器的精锐军队,而是全民共同努力实现。此外国防建设与大学生的专业具有一致性。大学生不管什么专业与国防建设都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他们毕业后都将参与到国防建设,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为祖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二、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的原因

关于影响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一方面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由对抗的紧张局势向对话的缓和形势转变,当前相对是一个和平的时代。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对国家和地区之间潜在的矛盾、冲突及摩擦认识不到,对国家面临的威胁也缺乏理性认识。另一方面来自国内,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将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提高上,再就受到裁军政策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将思想观念向经济领域转变,对现代国防的含义理解不到位。

其次,宣传教育薄弱。第一,大学生没有将国防教育与公民义务教育结合,从而认为国防与自己无关;第二,在学校军训期间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但是在其他时间与教学阶段中,却缺少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宣传教育;第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国防观念有待加强,强化对现代国防意识的全面理解与认识。

最后,大学生自身方面。现在大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活跃、知识丰富、对国际事务也充满热情,拥有一定的分析技巧与能力,但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下,不可避免的造成国防意识的淡薄,同时部分大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拜金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导致他们对“从军”认识片面。同时,他们缺乏政治经验与社会生活经验,对国际政治斗争的认识不到位,并为认识到自身在国防事业中的重要责任。

三、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解决对策

(一)借助新媒体平台,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树立正确国防意识的前提,就是提升大学生国防的认知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借助新媒体网络信息平台,有效提升大学生对国防的认知和了解,使他们全面认识国防事业。当前大学生除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教材书籍阅读之外,通过数字网络资源、手机电脑等多媒体平台,都可以获取相应的信息。新媒体平台即时性、快速性、互动性特点,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学习效果,有效扩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日常学习中,大学生借助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即时了解世界军情动态和国家周边安全形势,对此高校国防教育可以借助新媒体,开展军事理论课堂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国防认知度。

此外,新媒体平台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积广、传播速度快捷、形式新颖、成本低、随机性等特点,并以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的形式呈现,这种信息交互形式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突破时空限制的同时,增强国防军事课程的内容与范围,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充分認识到履行国防义务与承担国防责任是自己义不容辞的,并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感与警惕性。

(二)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强化大学生的国防责任与观念

为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学校应当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并主动整合校内外的资源优势,强化现有国防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采用理论与行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责任观念。

首先,以大学生为国防教育的中心,遵循大学生的成长与个性特点探索和创新现有的国防教育课程,对教学内容、手段及模式积极革新,挖掘有助于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元素。有条件的高校,除了现有军事理论课与军事技能训练的国防教育类课程外,还可以开设国防教育选修课和国防教育第二课堂等。加强高校教师的国防教育培训,引导和鼓励教师将国防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将国防意识融入到专业学科中,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同时提升国防意识。

其次,营造浓厚的校园国防文化氛围。校园文化的开放性特点,能够对课堂文化的体系性形成互补,两者相结合有助于在学习与生活中滋养大学生。由此,可从器物文化、精神文化充分挖掘国防文化的内涵,根据大学生情感的变化规律,在教学楼、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等不同的教学区域中营造国防文化氛围,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报刊、电视、公告栏等平台与渠道拓展和延伸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教育培养。

最后,充分利用社会国防教育资源,对此高校应当积极主动的与社会各国防教育部门、党政军师机关、部队及相关组织进行交流互动,协同当地教育、出版、新闻等资源,积极创设社会化的机制,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三)构筑国防实践平台,以理论与行为结合增强国防参与性

高校国防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对培养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和巩固军事技能起到巩固作用。但是单凭着两个课程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高校构筑国际实践平台,增强大学生的国防参与性,最终实现理论与行为的结合。

首先,开展丰富的国防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国防体育技能,并在他们的参与中提高国防意识和综合素质;其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支持大学生组建校园国防社团组织,通过正面引导与协助的形式,让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并在国防意识与政策的普及与宣传中,树立国防目标意识,强化国防责任感;最后,加强高校与当地部队的互动联系,设立国防教育基地,利用征兵宣传、军地互动等,让学生深入体验军营生活,近距离接触国防,在国防教育前沿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国防意识。

四、结论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其国防意识直接影响到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对此本文论述了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指出其当前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第三篇】

一.营造社会氛围,提升大学生参与国防的社会成就感和历史使命感

笔者曾经看了1篇无法忘记文章,这篇文章是一名日资企业老板的中国司机所写,“这位司机在一次去幼儿园接老板9岁的孩子时,因堵车迟到了十多分钟,当他赶到时,看见这名9岁的孩子正在顶着小学门厅里的一副世界地图看。司机上前问,孩子你能看得懂吗?谁料想,孩子的回答犹如晴天霹雳,“炸晕”了这位中国司机,孩子说,你看中国和日本离这么近,你们中国这么大,却我们日本那么小,而且又是岛,四面是海,你说我们不打中国打哪儿啊?……”可见日本民族的忧患意识是何等强烈,他们国防意识教育如何在开展,令我们深思!因此在开展国防教育中,各级政府、军事机关和高校应携手共享资源,共同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分析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性,唤醒他们的忧患意识,使他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居安思危的紧迫感和民族复兴的责任感。

二.落实监管机制,加大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

(一)完善高校国防教育体制,提高国防意识教育成效

要依法建立切实可行、保障高校国防教育有力开展的“三级”领导体制。应按照“领导机构军地一体、组织协调以军队为主、保障工作以地方为主”的原则构建三级领导体制,即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应成立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联合领导小组,军地分管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省军区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任成员。其主要职责是统一协调国防教育资源,保障国防教育需求,检查监督国防教育工作落实。各县(市、区)也应参照省(市、自治区)的做法成立相应的国防教育工作联合领导小组,由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和军分区领导任组长,由涉及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军分区、武装部及各单位主要领导任成员,办公室可设在人民武装部,军地要有专人分管,使军地各部门形成保障军训工作的合力。普通高校必须成立武装部,专职开展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只有构建虚实结合的三级领导体制,才能真正实现国防教育工作的全方位领导,才能充分利用地方国防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国防教育社会氛围,确保国防教育成效。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

高水平师资力量是保证高校高质量国防意识教育的有效措施。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的国防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人员缺编、少编、职级职称待遇低等问题成为严重制约和影响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第一大难题。因承担高校军训任务的教官没有上级领导部门的统一部署,出现驻军少或没有驻军的地方高校教官难请,外市承训部队抬价为高校军训增加巨大成本压力,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军训的积极性和社会怀疑军训目的的现状。同时,也为一些人借机组织社会闲散退役军人,利用部队废弃营房大揽军训任务,从中谋取利益,严重挑战了人们对国防教育严肃性的认识,挫伤了他们支持国防教育的积极性。因此要加大投入力度培养校内国防教师队伍。

三.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大学生参与国防教育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参与国防活动的积极性

在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中,网络以其渗透性强、覆盖面广、时效性高、教育效果明显等独有的特点占有不可取代的优势。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充分利用好地方志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部门和单位的信息资源优势,发挥已有的宣传平台的作用,拓展信息化宣传的途径和手段,另一方面用以国防知识、民族精神、经济建设和传统文化教育为体裁的节目取代充斥人们视野的广告、言情和暴力等只为赚取收视率、获取个人利益的低俗节目,发挥媒体弘扬正气、教育民众、舆论导向的真正职责,扩大国防教育的覆盖面。同时由国防教育权威机构建立官方网络平台,开发具有战略战术、先进武器介绍、主权与领土交涉、外交谈判、地理、历史文化等国防教育意义的网络游戏,让布满挑斗文字和诱惑图片等下三滥内容的网络从此洗新革面,回归它传递信息、教育民众,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纯真使命。

(二)准军事化管理,巩固军训成果,培养大学生良好习惯

学生在短暂的一个月的军训期间内,严格的军事训练,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和卫生习惯。而当同学们谓之的“军训精神”逐渐开始在他们身上开始表现出来时,军训结束了,教官离校了,军训的氛围从些在学校里荡然无存,自由和散漫又慢慢将学生们身上那点脆弱的好习惯侵蚀怠尽,如何将这种精神发扬广大呢?唯有准军事化管理,逐年交替,培养出一批不走的教官,这支学生教官队伍即可以在次年的新生军训中配合部队教官施训,也可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承担学生干部职责成为老师们的左膀右臂。这支由学哥、学姐们组成的教官队伍不仅可以受到新生们的青睐,同时也可为其他高年级学生做出榜样,起到提高师生国防意识的效果。军训结束后,这支队伍还会经常出现在校园中,活动在师生眼前,持续将这种军训精神传递下去,从而将军训成果得以有效巩固。

(三)创新国防教育形式,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国防教育活动

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可将国防教育课程与学生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结合起来,做到“广而有用、宽而适度”,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将专业知识与国防知识相联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提高学生的国防观念,增强国防意识。

2、结合最新形势,开展国防时事教育讲座。开展国防教育要结合最新国防时事动态,如“台湾问题”、“钓鱼岛”等国防时事焦点,邀请军事专家或地方部队专业人员到校开展专题讲座,通过专业的国防知识讲座,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培养超前意识以密切关注未来战场的变化,不断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和不断提高现代国防意识。

3、丰富和创新国防教育手段,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结合国防日、国庆节、建军节重大节日举办讲座、报告会;开展国防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组织参观历史遗址、革命纪念馆的方式等形式;组织学生参观军营,参观不涉密的先进武器装备;开展“军营一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军营一日生活等。通过这些日常活动,营造高潮的国防教育氛围,把国防法规、国防科技、国防军事等变成学生关心的时事,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尚武精神和民族自立自强精神,提升国防意识的目标。

四.构建奖惩机制,提升国防教育成绩优异者在社会活动中的“待遇”

为广泛提高大学生参与国防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可将国防教育列入评价毕业生成绩的硬性考评指标,同时将国防教育结果纳入参与公职考试和任用考核指标。

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第四篇】

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发展的接班人,必须自觉将国家安全与利益放在第一位,肩负社会责任,自觉履行“主人公”的义务与责任。

一、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和意义

(一)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国防意识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国防的认识逐渐形成的。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国防意识关系和影响着国家现代与未来的发展。因此,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首先,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国防意识的内容除了军事科学领域外,还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因此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有助于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打破以往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式,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提高综合素养的有效方法。

其次,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防意识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因而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能够最大限度的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贴合。同时为支持和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尊严,奋发进取,刻苦磨练勇于献身不断创优的革命进取精神,为实现国家的安定与持续发展不断奋斗。

最后,为国家储备高水平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国防内容越来越丰富,包罗教育、科技、经济、工业及交通等方面,由此国防贡献也并非单纯的参军,而国防建设不仅是军队的事情,也是全民的责任。随着人才作为第一要素的理念影响,高校大学生作为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题,不仅是国家的未来,还是兵源的重点来源。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增强他们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和关注度,有效地提升整个国家的国防意识。

(二)当前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

第一,国防意识淡薄甚至缺乏。部分大学生未将自己定位于国防主体,片面的认为国防属于军队和国家,对国家领土权意识淡薄,将国家安全依旧停留于军事、国防、情报等区域,忽略了对文化、信息及网络等新领域的认知。他们认为国防就是防止外敌入侵,忽略了一些不流血战争对国家的威胁。对国家、国际形势缺乏清晰的见解,从而对国防意识消极,对国防的认知不能与时俱进,依旧停留于传统的状态。但实际中,现阶段国防任务更为复杂和艰巨。

第二,没有认识到军训的意义与作用。大学生在军训中往往抱着敷衍了事的心态,甚至有个别的大学生因为怕苦怕累,对军训持有抵触情绪,不仅躲避训练,而且还有学生不服从教官的安排。加之军训时间周期、训练场地及训练教官人数的影响,很多军训只是队列训练和方阵表演的单一形式,无法带动学生参加军训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军训效果并不明显。

第三,忽略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国防事业与公民义务、国防和学好专业的关联。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具有统一性,两者相互促进和保障。但是实际很多大学生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对立,为加强经济建设发展,认为可以大力削减军费开支,这种观点是片面不科学的。国防事业与公民义务的紧密联系,当前国防事业并不只是军人的事情,而是每一个公民的事情。同时所谓的信息化战争,也并不是少数人掌握高科技尖端武器的精锐军队,而是全民共同努力实现。此外国防建设与大学生的专业具有一致性。大学生不管什么专业与国防建设都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他们毕业后都将参与到国防建设,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为祖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二、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的原因

关于影响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一方面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由对抗的紧张局势向对话的缓和形势转变,当前相对是一个和平的时代。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对国家和地区之间潜在的矛盾、冲突及摩擦认识不到,对国家面临的威胁也缺乏理性认识。另一方面来自国内,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将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提高上,再就受到裁军政策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将思想观念向经济领域转变,对现代国防的含义理解不到位。

其次,宣传教育薄弱。第一,大学生没有将国防教育与公民义务教育结合,从而认为国防与自己无关;第二,在学校军训期间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但是在其他时间与教学阶段中,却缺少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宣传教育;第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国防观念有待加强,强化对现代国防意识的全面理解与认识。

最后,大学生自身方面。现在大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活跃、知识丰富、对国际事务也充满热情,拥有一定的分析技巧与能力,但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下,不可避免的造成国防意识的淡薄,同时部分大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拜金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导致他们对“从军”认识片面。同时,他们缺乏政治经验与社会生活经验,对国际政治斗争的认识不到位,并为认识到自身在国防事业中的重要责任。

三、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解决对策

(一)借助新媒体平台,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树立正确国防意识的前提,就是提升大学生国防的认知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借助新媒体网络信息平台,有效提升大学生对国防的认知和了解,使他们全面认识国防事业。当前大学生除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教材书籍阅读之外,通过数字网络资源、手机电脑等多媒体平台,都可以获取相应的信息。新媒体平台即时性、快速性、互动性特点,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学习效果,有效扩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日常学习中,大学生借助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即时了解世界军情动态和国家周边安全形势,对此高校国防教育可以借助新媒体,开展军事理论课堂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国防认知度。

此外,新媒体平台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积广、传播速度快捷、形式新颖、成本低、随机性等特点,并以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的形式呈现,这种信息交互形式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突破时空限制的同时,增强国防军事课程的内容与范围,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充分認识到履行国防义务与承担国防责任是自己义不容辞的,并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感与警惕性。

(二)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强化大学生的国防责任与观念

为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学校应当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并主动整合校内外的资源优势,强化现有国防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采用理论与行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责任观念。

首先,以大学生为国防教育的中心,遵循大学生的成长与个性特点探索和创新现有的国防教育课程,对教学内容、手段及模式积极革新,挖掘有助于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元素。有条件的高校,除了现有军事理论课与军事技能训练的国防教育类课程外,还可以开设国防教育选修课和国防教育第二课堂等。加强高校教师的国防教育培训,引导和鼓励教师将国防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将国防意识融入到专业学科中,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同时提升国防意识。

其次,营造浓厚的校园国防文化氛围。校园文化的开放性特点,能够对课堂文化的体系性形成互补,两者相结合有助于在学习与生活中滋养大学生。由此,可从器物文化、精神文化充分挖掘国防文化的内涵,根据大学生情感的变化规律,在教学楼、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等不同的教学区域中营造国防文化氛围,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报刊、电视、公告栏等平台与渠道拓展和延伸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教育培养。

最后,充分利用社会国防教育资源,对此高校应当积极主动的与社会各国防教育部门、党政军师机关、部队及相关组织进行交流互动,协同当地教育、出版、新闻等资源,积极创设社会化的机制,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三)构筑国防实践平台,以理论与行为结合增强国防参与性

高校国防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对培养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和巩固军事技能起到巩固作用。但是单凭着两个课程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高校构筑国际实践平台,增强大学生的国防参与性,最终实现理论与行为的结合。

首先,开展丰富的国防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国防体育技能,并在他们的参与中提高国防意识和综合素质;其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支持大学生组建校园国防社团组织,通过正面引导与协助的形式,让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并在国防意识与政策的普及与宣传中,树立国防目标意识,强化国防责任感;最后,加强高校与当地部队的互动联系,设立国防教育基地,利用征兵宣传、军地互动等,让学生深入体验军营生活,近距离接触国防,在国防教育前沿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国防意识。

四、结论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其国防意识直接影响到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对此本文论述了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指出其当前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70 13674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