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战略格局的研究把握还不够深化范例3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对战略格局的研究把握还不够深化范例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对战略格局的研究把握还不够深化1
科学战略布局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至关重要。习近平同志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四个全面”明确了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
主持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之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能否走好这几步,关键在于能否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治国方略、发展战略。“四个全面”是我们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确立的治国理政战略布局,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这一战略布局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因此,它一经提出就得到我国社会各界高度认同。
肖贵清:《孙子兵法》中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所谓“伐谋”,指的就是运用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高度谋篇布局,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科学运用战略思维统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大局的创新理论成果。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之快前所未有,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我们党从全局高度对党和国家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
唐洲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格言,不但适用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尤其是关键时期的发展有着重要启示意义。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的内涵正在发生改变:由原来加快发展的机遇转变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同时,当前我国面临发展、转型双重任务,其难度之高、面临形势之复杂,可谓前所未有。我国要用几十年时间解决西方国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和挑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时而生、顺势而出,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际国内大势的科学判断、对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深刻把握、对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积极回应,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确立了新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冯颜利: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对于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来说,这种理论思维具体体现为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这种竞争既表现为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直接较量,更表现为国家战略思维、战略决策和战略能力的深度角逐。为占据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于长远和全局,把握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互贯通的历史纵深,对我们党治国理政作出顶层设计,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战略、大思路,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境界。
陈名杰: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能否解决时代问题、回应人民关切,是对执政党治国理政水平和能力的重大考验。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成长的烦恼”困扰着我们。同时,伴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对坚持和拓展中国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理论、坚持和完善中国制度进行全面探索与科学布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为解决时代问题、回应人民关切,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包含目标和举措的有机系统。习近平同志指出:“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主持人:“四个全面”不是简单的并列、平行关系,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整体,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既包含理论创新,又包含实践创新。推动“十三五”以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不动摇,紧紧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个战略举措不放松,使“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肖贵清:“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系统论的要义和精髓。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和层次性是系统的重要特征:整体性是指系统整体的特性和功能不能简单归结为组成它的要素的特性和功能的总和,而是不同要素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之后的产物;层次性是指系统中的每一部分同样可以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而整个系统又是更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同心圆”结构。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既是整体又是个体,既是系统又是要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宏图伟业。因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
唐洲雁:可以用一个比喻来描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架构。如果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幢宏伟壮观的大厦,那么,连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个“点”则可以构成一个稳固的“面”,为这幢大厦奠定坚实的平台和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堪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两者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和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前提,是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冯颜利:“四个全面”不是四个彼此独立的战略,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法治中国、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这四个战略任务为重点,辐射和带动的是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全局,勾绘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景图。从系统论的视野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两大系统的科学统筹:发展不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且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各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也是各国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陈名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激动人心而又艰巨复杂的战略目标。把一个人口比美国、欧盟、日本人口加起来还多的发展中大国带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改革是途径,法治是保障,党的建设是关键。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大力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强劲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建立健全规则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才有科学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锻造领导核心、提供政治支撑,实现全面小康才有根本保证。
坚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习近平同志强调:“在推进这‘四个全面’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
“四个全面”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主持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丰富的哲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落实好这一科学战略布局,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在每一个“全面”上下功夫,又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上下功夫,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系统工程发挥最大效应。
肖贵清:“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创造性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根本保证有机联系、科学统筹起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一战略布局既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在总体上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同时强调当前的重点和迫切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每一个“全面”也蕴含着两点论与重点论辩证统一的思想。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唐洲雁: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否则就会出现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问题。“四个全面”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运用,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矛盾运动辩证统一的观点。它坚持全面而不是片面地、系统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问题。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种很全面的观点,不是单打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强调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又注重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牵住“牛鼻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新形势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
冯颜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认识论的成果,也是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结晶,蕴涵和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强大现实威力。这一科学战略布局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的总体性架构,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是在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既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统一的辩证法;既源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又引领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体现了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陈名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立足新时期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精准把握与有效运用,包含丰富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四个全面”是一个整体,不可畸轻畸重、张弛失度,要全面把握、科学统筹、均衡发力。要从整体着眼,观大势、看主流,在全面把握中实现协调推进;同时从细节着手,捋轻重、分主次,在科学统筹中保持平衡,确保“四个全面”方向不偏、频道不换、目标不移,一以贯之,协调推进。
只有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才能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和蓝图。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以“钉钉子”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主持人:“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确立,使得“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保障。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崇尚实干、狠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肖贵清:毛泽东同志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有所趋赴”。可以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新时期我们党在实践探索、理论创新中高举的一面旗子,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我们要自觉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引领工作,努力提高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和人生出彩机会,每一个“全面”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以“人民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在实践中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组织者、有力推动者。
唐洲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了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擘画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是实现我们党和国家宏伟蓝图与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用以谋划改革发展大局、指导改革发展实践、检验改革发展成效,用以指引攻坚克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增强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引领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既要深刻认识它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解决好“为什么”的问题;又要深刻认识其理论渊源、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解决好“是什么”的问题;还要学懂、学透、学通,入耳、入脑、入心,解决好“怎么做”的问题。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汇聚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滚滚洪流和磅礴力量,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
冯颜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只有转化为全党全社会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的共同遵循,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各级领导干部应深刻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实质,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看齐,经常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经常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思考问题,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坚定支持者和拥护者;积极投身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带头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路先锋、全面依法治国的模范、全面从严治党的表率,真正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
陈名杰:作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我们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学习宣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到“三个新”。一是讲好“新故事”。既讲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又讲好创造性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办法等“新故事”。二是拓展“新阵地”。当前我国有7亿网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把握好时、度、效,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撑、道德滋养和文化氛围。三是构建“新格局”。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视野、层次、要求思考和谋划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牵头统筹、职能机构分头负责,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参与其中的大宣传格局。
对战略格局的研究把握还不够深化2
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供给与需求是宏观经济最为重要的两端,保持两者之间的大致平衡,是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重要条件。由于各种原因,国内需求长期不足,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的巨大优势、潜力和活力未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随着我国供给体系不断完善以及生产率不断提升,受制于国内需求不足,供给侧产能过剩的问题也逐渐突出,供需不平衡成为导致我国宏观经济结构性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尤为重要。一方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要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当前,必须把握消费升级趋势,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积极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推进城市和农村消费提质扩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硬件和软件、渠道和平台,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夯实消费升级和经济循环的基础。
另一方面,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体系完整、规模庞大、配套齐全的完备产业体系,成为世界上第一制造大国。但是,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诸多“断点”“堵点”,产业基础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性失衡等问题亟待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给侧,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种、质量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市场需求。因此,必须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满足能力,积极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用系统性办法解决产业链、供应链结构性问题。这就需要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优先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需求侧管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始终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集合起来,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处理好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
国内大循环是基础,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是统一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延伸,国内大循环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坚实基础。近年来,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加剧。一些大国的内顾倾向明显上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尤其是美国为分散和转移国内压力与矛盾,对我国采取一系列干预和打压措施,实施战略围堵。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不会改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也不会改变。顺应这一形势,我们既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用国内的稳定性、确定性对冲国际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又要积极引领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对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降至2020年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机会,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打造我国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遭遇过很多外部风险冲击,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大循环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自给自足,更不意味着什么都自己做,放弃国际分工与合作,而是要坚持开放合作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在此基础上,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扩大内需同扩大开放并不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要适应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比如,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在更高水平上引进外资;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和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次全新的对外开放,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开放发展。只有实施高水平、高质量的开放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国内大循环对国际大循环的带动作用,进而真正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处理好发展与改革的关系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问题,但本质上是改革问题,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建议》提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首要方面,是经济领域的重大战略性任务。目前,我国经济运行还存在一些堵点、淤点,使得国民经济循环还不够畅通,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存在一定失调。主要表现在国内统一大市场还不完善,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供给体系与国内需求不够匹配,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均衡,各主要产业门类间关系不够协调,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流通的体制机制问题较多,征信、支付、结算等交易支撑体系不够健全。受此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中产能过剩与需求外流并存,资金“脱实向虚”问题较为明显,全社会交易成本和要素成本偏高,经济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必须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集合优势资源,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必须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发挥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作用,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必须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均衡协调发展,特别是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打通经济循环堵点,解决资金“脱实向虚”问题: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对金融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完善金融支持创新的政策,发挥资本市场对于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改善供求关系,抑制投机炒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重视保持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主要产业门类间的合理比例关系,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必须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和流通体制改革,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结算体系建设,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认真审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把安全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既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维护安全的物质基础,又善于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形成发展和安全协调共进、互促双赢的良好局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要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确保安全发展。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安全工作协调机制逐步健全,经济安全相关政策制定出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保和污染防治力度明显加大,经济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是,经济领域风险挑战不容忽视,重大突发事件等“黑天鹅”现象需要高度警惕,潜在矛盾积累等“灰犀牛”现象必须加以防范,经济生活中的短板效应和瓶颈制约亟待化解,改革发展进入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中等收入陷阱”现象应当加以防范。构建新发展格局,尤其是在参与国际大循环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经济安全工作,确保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的安全。
一是要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既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经济稳定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产业链在国际产业链中总体上还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不少关键技术、高端装备和元器件依赖进口,研发设计的竞争力不强。面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复杂多变的形势,必须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促进产业链与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二是要确保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安全。目前,我国部分农产品、能源、矿产资源的生产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为此,必须确保粮食安全,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维护金融安全,健全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确保生态安全,防范民生领域、新型领域可能产生的风险,防止这些风险向社会和政治领域传导。
三是要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近年来,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形成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大,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迅速增加,而国际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安全风险日益增加。必须主动适应我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海外利益不断拓展的新形势,加紧研究、加大投入、加强防范,构建彰显影响力、突出行动力、具有塑造力的海外安全保护体系,健全风险预警防范机制,保障海外中国公民、组织和机构的安全和正当权益,把我国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防范落到实处。
需要注意的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是把砝码只放在安全上、把发展摆在次要位置,而是要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了发展而不顾及潜在风险挑战、为了安全而在发展上裹足不前,都是不对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处理好各种关系,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对战略格局的研究把握还不够深化3
1【单选题】关于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
B、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C、面对否定领袖、诋毁英雄、歪曲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应该做“理性”的旁观者,听之任之
D、要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
2【单选题】1981年6月,(D)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影响的重要文件。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3【单选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历史的学习,(A)曾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发出号召:“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邓小平
4【多选题】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ABCD)结合起来。
A、党史
B、新中国史
C、改革开放史
D、社会主义发展史
5【判断题】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6【判断题】历史虚无主义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学史力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单选题】习近平提倡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其第三境界为(D)。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干部队伍读书学习的不乐观现状的有(ABCD)。
A、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
B、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
C、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
D、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
3【判断题】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学习百年党史感悟初心使命(上)
1【单选题】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运动的历史大潮中,以(B)为指导、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A、黑格尔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
D、实用主义
2【单选题】(C)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3【单选题】“四史”学习要以(A)为重点,重点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A、党史
B、新中国史
C、改革开放史
D、社会主义发展史
4【多选题】学习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就要(ABCD);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打败国民党,创建新中国的伟大斗争。
A、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B、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洪流中的成长
C、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创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D、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
5【判断题】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6【判断题】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学习百年党史感悟初心使命(下)
1【单选题】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B)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
2【多选题】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ABCD)。
A、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
B、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
C、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
D、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3【判断题】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学习“四史”知伟大成就来之不易
1【单选题】(B)从时间跨度上说,就是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中国历史。
A、党史
B、新中国史
C、改革开放史
D、社会主义发展史
2【多选题】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极大改变了(ABCD)的面貌。
A、中国
B、中华民族
C、中国人民
D、中国共产党
3【判断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单选题】“十四五”规划指出,在“十四五”时期,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要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C)。
A、25%
B、45%
C、65%
D、85%
2【单选题】“十四五”规划指出,在“十四五”时期,全民受教育程度要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C)。
A、年
B、年
C、年
D、年
3【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的有(ABCD)。
A、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B、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C、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D、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4【判断题】在“十四五”时期,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5【判断题】在“十四五”时期,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
奋力实现“十四五”宏伟蓝图
1【单选题】在2020年的严峻复杂国内外形势下,(B)认真细致落实防疫措施,争分夺秒复工复产,全力以赴创新创造,成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
A、美国
B、中国
C、英国
D、澳大利亚
2【单选题】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是美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跨过(C)美元。
A、五千
B、七千
C、一万
D、一万五千
上一篇:新年你好朗诵稿范例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