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廉政警示教育素材【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关于廉政警示教育素材【优秀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廉政警示教育素材【第一篇】

据《光明日报》2005年1月29日报道文章介绍,1958年7月,周恩来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苦。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就在周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设宴送行。宴会地点,就安排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灶事员,而且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周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

朱镕基“罢宴”——不离开宴会厅,单独吃工作餐。

据媒体报道说,一次朱镕基开完会,被主人带到宴会大厅,他穿过摆满了美酒佳肴的不下百桌的酒宴大厅,先是来到他所应坐的首席座位,但他没有就坐,而是又走到宴会大厅的一个角落,要设宴人就在这个大宴会厅的一个角落里另摆一桌,由他和他的秘书,吃工作餐。由于朱不肯就坐大雅之处,而就坐在众人的一边吃工作餐,致使上千宾客都不再吃酒宴了。

温家宝“罢宴”——提前打招呼,谢绝摆宴自个吃。

据2004年7月21日《人民日报》网报道介绍,“十六大”之后,温家宝的第一站到了贵州。在吃饭的问题上,他对自己和随行人员要求特别的严格,谢绝基层同志的宴请。他对个人吃饭有“三条标准”,即:第一,不让任何人陪吃,自己默默地进食;第二,要求饭菜够吃即可,不得剩下;第三,关于饭菜的质量提出十二个字:“清清淡淡,汤汤水水,热热乎乎。”

廉政警示教育素材【第二篇】

“不要打着我的名义,干个人的事情。”这是刘少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刘少奇身边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他有许多的不准、不许。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一直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从不搞特殊,这一点在教育子女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刘少奇子女们的记忆里,家里的生活和普通百姓向来没有什么不同。三年困难时期,物资供应受到严重影响,国家粮食紧张,城市人口的定量都很低,无论是机关还是学校,大家的生活都很困难。刘少奇的几个孩子当时正在寄宿制学校读书,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一样,只能依靠很少的定量粮食生活,偶尔回家吃饭,家里的饭菜也是一样简单朴素。由于长期吃不饱饭,孩子们日渐消瘦。刘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看了不忍,便私下询问他能否偶尔给孩子们改善改善生活,但是刘少奇没有同意。他对几个孩子说:“现在全国老百姓都在受苦,我的孩子也要和老百姓的孩子一样。”

除此之外,刘少奇的家也是相当简朴。一次,孩子们的老师来家访,发现刘少奇的居所陈设简单,非常惊讶地感叹道:“没想到主席的孩子居住环境竟是这样简朴,简直和我们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在了解了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后,刘少奇和蔼地对老师说:“希望你们把我的孩子当作你们自己的孩子去严格管教,不要因为是我的孩子,就迁就他们,那样对他们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刘少奇严于律己,更严格约束自己的家人。他的大女儿刘爱琴曾在《我的父亲刘少奇》一书中写道,“不少人以为我们是国家主席的子女,肯定处处受照顾享福。殊不知父亲对我们都是从严管教,有时甚至严厉到接受不了的程度。”

1951年2月,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刘爱琴党员预备期满。一般情况下,党员预备期内只要没有犯错误就可以转正。然而刘少奇在得知此事后,却提出反对意见。他专门给学校写信,认为刘爱琴并未达到党员标准,不应该批准其转正。“不管什么人入党,都要坚持党员标准,严格要求。”他在信中说,对自己的女儿更应该严格要求。最终,组织部门没有批准刘爱琴转正。这件事对刘爱琴的打击很大,在她的心里,自己出身好,从小吃苦,经过艰苦环境磨炼,转正本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却没想到父亲这样不近人情。一时间,刘爱琴甚至有些埋怨父亲。然而等她冷静下来,认真反思自己,回想起父亲一直以来对于自己的教育,在父亲近乎无情的严厉中,她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和关爱。1958年,刘爱琴主动响应国家机关干部下放边疆的号召,去内蒙古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终于在1966年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我的孩子也要和老百姓的孩子一样。”刘少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直坚持要求家人积极参加劳动。在中南海居住时,除了日常的家务,他还让家人种植果树,甚至修建房屋时让妻子王光美带领孩子们去工地参加劳动。1958年,刘少奇觉得孩子们长大了,只在自家院子里劳动还不够,便要求孩子们暑假时半天时间复习功课,半天时间去公社同农民一起劳动,并且要像农民一样“不怕热,不怕累,不怕吃苦”。

殷殷教诲言犹在耳。

一句句严厉的话语,彰显的不只是刘少奇对于子女教育的一份苦心,更是对党和国家的一片深情。

廉政警示教育素材【第三篇】

反腐倡廉对我们来说似乎还过早,但我们正处在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最容易受外来不良思想的侵袭,及早进行廉洁教育,就如同提前为我们筑起一道“防腐墙”,让廉洁“植根”在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扬起敬廉崇洁之风,立下勤廉报国之志。

古代有许多的廉洁官员,比如杨震:《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这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个人,从小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有人无人,都能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有口皆碑。

杨震高尚的行为表现在:他为官,严于律己,不贪不占,他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坚决拒收重金,其品德之高尚,堪称楷模。杨震做官清正廉明,从来不肯私下接见任何人,就是家里的人,也不准他们过问他的公事。他除了应得的薪饷之外,一丝一毫都归入公家。他常常教育家人要节省家用,出门的时候,也叫他们步行,不准乘坐公家给他准备的车子。有人见他这样清廉,做了大官,家里还是那样的清苦,就劝他添置产业。他却说:“让后世的人称我的子孙为‘清白官吏的子孙’,拿这个当作遗产,不是很丰厚吗?”由此,“清白传家”的美誉传诵至今。

廉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但是真正拒绝别人的贿赂,还是需要一点境界的。

廉政警示教育素材【第四篇】

周恩来(1898-1976),祖籍浙江绍兴。1921年春加入旅欧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英勇斗争,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浙江人民的衷心爱戴。

周恩来生前曾30多次回到浙江,在浙江度过了140余天。他严于律己,两袖清气,从不让乡亲们为他搞丝毫的特殊,坚持为国家用好每一分钱;他一身正气,严以律己,是克己奉公的典范。被誉为“人民的好总理”。

“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到杭州后基本上都住在杭州饭店,而且坚持同随行工作人员一起住普通的内宾客房,与接待外宾的贵宾楼分开。他每次到杭州来,总是自带铺盖和洗漱用品。虽然他住的饭店都配备了这些东西,但他从来不用。他对杭州饭店的领导说:我们要为国家用好每一分钱。周恩来在杭州时,一般都不单独用膳,总是坚持与随行人员一起吃。会议期间,坚持与会议人员同吃同住。除了宴请外宾外,他从不吃盛筵美酒,从不对下榻的饭店提任何要求,而且还再三嘱咐他们菜要搞得少一点,“不要超支,多了浪费。”他自己点菜,只要霉干菜蒸肉、芋艿、臭豆腐等就行了。

周恩来公私分明,严以律己,在浙江留下许多美谈。周恩来是有名的大胡子,每天早上都要刮胡子。杭州饭店内设有理发室,周恩来刮胡子,每次都自己付费。理发师傅告诉他:经理吩咐了不收费。他不同意。经理又对他说:这是两位省委书记说的不要收费。他还是不同意,说:“就是省委定的,我也要付钱。”他认为在公私关系上,不能“不拘小节”。他每次离开饭店前,总是再三嘱咐卫士长把这里住的、吃的、洗衣、理发等一切费用按规定结算清楚,不能少算了。1957年,周恩来陪苏联伏罗希洛夫主席到杭州,正值新茶上市,他关照送伏老两斤茶叶,并坚持要自己付钱,说:“以我名义送的茶叶,钱一定要我自己付,不能由公家报销。”周恩来还曾对省委领导说:“以后哪个中央领导同志来也不要送土特产,如本人需要,你们可以代买,钱照付,送礼不是好风气。”

1962年春天,周恩来到杭州开会。当时南方的青菜正上市。返回北京时,杭州交际处的同志把两筐蔬菜送到了飞机上,并再三向周恩来的卫士长解释,这两筐菜不是送给总理的,是带给中央首长吃的,而且也不是白送,发票都已经开好了。卫士长只好付了钱,把菜带回了北京,转给了供应处。供应处给每位领导人家中都分了一份,也是收钱的。卫士长把周恩来的那一份拿了回来。周恩来看到这些蔬菜时,很生气。卫士长向周恩来讲明情况,并告诉他已经付了款。周恩来一听更生气了,说:“付了钱也不行!我问你,北京的老百姓能不能吃到这样的菜?”周恩来十分严肃地教育说“这样做,会造成不好的政治影响。你们想想,总理和市民都是一样的人,我要不当总理就没有这个优越条件,就享受不到这种特权。”在周恩来的心目中,他和市民应当平等,不可特殊,这是多么高贵的品德!

新中国成立后,身为一国总理的周恩来,对故乡绍兴一直非常关心,对绍兴乡亲始终念念不忘。1956年,一位周家族叔独自到北京找周恩来。想叫周恩来给他在北京安排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周恩来教育他说:“工作要到绍兴自己去找,北京不能安排。共产党干革命,不能搞裙带关系。”之后,周恩来出钱,给他买了回程车票和招待所的几天餐券,要他好好回原地参加劳动。为这件事,周恩来专门写了《告亲戚朋友书》的10条家规。

70 4527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