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办一件实事简短事例范例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为群众办一件实事简短事例范例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为群众办一件实事简短事例1

社区是基层服务居民的第一线。我们****社区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志愿服务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成立“爱心超市”。为了调动社区居民做好人好事的积极性,社区采用公益事业奖分制,居民每做一次好事,将据实记录一定分值,之后居民凭借积分到社区爱心超市可兑换相应的物品。这一举措极大程度上调动了社区居民做好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助推了文明、和谐、美丽社区的创建。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防范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我们社区开展了防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工作部署会议,利用现场、微信等宣讲方式,向群众普及防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的相关知识。这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防诈骗能力,营造了“人人识诈,人人防诈”的浓厚宣传氛围。

入户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居民居住安全

为不会使用手机操作民生山西资格认证的老年人进行资格认证,为老年人就近提供认证便利。

为了有效防控新冠疫情,使社区居民提高对新冠疫苗的正确认识,我们社区开展了新冠疫苗接种知识宣讲活动,在做好常规防控的同时,加大疫苗接种宣传力度。

通过向社区居民分发相关健康知识资料,进一步向社区居民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包括职业健康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等400多份。同时向社区居民宣传社区的托幼机构,从而解决社区居民儿童“无处可托”的难题。

我们社区将继续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积极了解社区群众的难事,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办一件又一件实事。用心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向建党百年献礼!

为群众办一件实事简短事例2

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我县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推行“点线面”工作法,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现将系列活动总结如下:

一、找准“落脚点”,办好群众“急事”

依托五级示范引领、“五百”工程,围绕春耕生产、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内容,动员部门机关党员干部、村(社区)干部、楼栋长、双联户长、农牧民党员代表等成立79支党员民意调研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小巷,采取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基层调研,收集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诉求。借助家庭党校、说事点、“红色和事佬”工作室等平台,运用网格微信群、办事服务窗口、宣传公示栏等载体,收集居民困难诉求、意见建议900余条,按照轻重缓急、主次难易进行分类排序,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台账,限时进行动态更新,打通社情民意“直通车”。

二、厘清“连接线”,解决群众“难事”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结合调研结果,召开县委常委会议,研究确定XX景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旅游要素、农区畜牧业实现重大突破、建成XX集团冷链物流基地和综合性农贸市场等10件民生实事,抓紧抓实抓好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冷暖的民生实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依托600万元“小民生、大民心”党建惠民资金,组织“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村(社区)干部、双联户长、网格员等力量,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沟通、微信联系等方式,梳理小区房屋漏水、加装护栏、暖气改造等困难诉求460件,确定“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等项目65个,切实帮助群众纾难解困。

三、拓展“服务面”,做好群众“小事”

针对一般困难诉求问题,以“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载体,根据辖区单位实际、在职党员个人特长、职业特点以及居民群众的需求,认领政策法规宣传岗、矛盾纠纷调节岗、解难帮困致富岗位等10类服务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困难群体、残疾人等帮扶、慰问活动300余场次,为群众送去党的温暖解民忧。结合“六诺双评”,组织党员开展“亮身份、当先锋、树形象”行动,通过采取党员承诺

践诺、设立党员先锋岗、成立党员服务队等方式,引导党员在环境综合治理、乡村振兴、矛盾纠纷化解等重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为群众办一件实事简短事例3

参加工作已有三年,所内群众工作各项经验做法使我受益颇多。现本人结合在边防派出所工作的实际,就边防派出所群众工作谈谈自己的认识。

首先民警与群众打交道,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绝不能以为自己胜人一筹、高人一等。如果我们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与人沟通的时候就处在了一个个性不受欢迎的位置。大家都厌恶你,你还怎样与人相处?杜绝高人一等的官本位思想,是警民沟通的前提。

其次要营造适合沟通的氛围,中国人讲话很少开门见山,都要寒暄一番。的确如此,我们平时与亲友一齐吃饭还要先等“门面酒”下肚才开始介绍宾客们相互认识。这个嘘寒问暖的过程之所以必不可少,是因为双方在沟通前需要表示友好、充分释放善意。民警在与群众沟通的时候也需要利用一个提前的环节来了解对方脾性,稳定情绪、缓和气场,营造适合交流的氛围,以此来拉近距离。那么如何营造适合交流的氛围呢?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与群众交往能从对方最关心的事、最着急的事、最苦恼的事入手,讲礼貌不去摆谱,说实话不绕弯子就行。“你爱人身体恢复得怎样样了?”、“你家的水管修好了没有?”、“家里此刻还有什么困难?”――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站在群众角度替人着想,多关心一下别人的事,沟通便成功了一半。

再次,不要随便“为民做主”谚云:“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而在当今的法制社会,封建时代那种事事想着为民做主的“父母官”已经不值得我们提倡。尊重民意、关注民生,都要求我们要把决定权留给群众。事实上无论是谁,你让他做决定,他都会觉得自己很受重视,反之你替他做决定,他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往往有着相同的苦恼:“自己明明是为他好、替他着想,孩子却总是好心当成驴肝肺,一点也不领情。”这就是因为我们惯于越俎代庖替人做主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同样,群众在与公安交往时也有自己的期望和选取,民警就应更多地倾听群众心声,真诚地给予帮忙。在工作、交往中,如果我们的民警能站在群众身边给他们提提推荐、帮帮忙,远比直接替他们决定什么更容易让人理解。

最后要多听多想,少说后说,给足群众话语权。民警要主动把话语权让给群众,“少说”是沟通的美德,“后说”是工作的需要。路上的车多了,就容易出事故,交流时讲话多了,也容易有摩擦。群众与我们打交道必然有话要说,大家都七嘴八舌就容易吵架。只有我们自己少说一点,群众才能多说几句,得到提想法、表达意见的机会,此外“多说无益、言多必失”;后说,是指我们要在多听群众讲话的同时也为自己腾出一个思考的空间,以便把经过大脑加工的东西妥当地表达出来。

70 1311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