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发展建议【通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发展建议【通用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最新政策【第一篇】

关键字 新农村建设 报道方法 社会责任

笔者曾就农民受众对新农村报道的态度问题到江苏省无锡市、苏州市和浙江省绍兴市、金华市等地农村,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进行问卷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农村受众对各级媒体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和满意)均超过50%,对中央级媒体新农村建设相关报道满意度达到%。从整体上说,新闻媒体的新农村报道还是令农民受众基本满意的,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一、新闻媒体要着力构建积极和谐的新农村建设报道体系,需要找准着力点

1 讲究宣传艺术,改进报道手段和方式

要改进报道的方式方法。新农村建设报道有别于以往的“三农”报道,必须跳出传统“三农”报道的单一思维,用新的视角审视新农村建设,找准角度,找准切入点。让新闻呈现出时代性和贴近性。改进报道方法,改进版面表现形式,改进文风,多用农民的语言,多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新农村报道的深刻思想内涵寓于通俗浅显、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之中,达到宣传效果。注意运用消息、通讯、评论、图片、图表等多种体裁进行组合报道,同时配以理论文章、文学作品等进行宣传。

要有长期意识,注意开展新闻策划。建设新农村的报道,是新闻媒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新闻工作者要有全局意识和长期的战略眼光,加强组织策划,把握进程,循序渐进,将建设新农村的长远报道与近期报道结合起来,将一般性的动态报道与典型报道、分类报道、专题报道结合起来,将单一报道与战役性报道、系列报道结合起来,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注意农民受众的媒介接受习惯。农民有自己接受媒介的习惯、水平,新农村报道必须紧紧扣住他们的利益诉求。许多媒体多以市民的趣味和喜好为标准选择传播内容,使得涉农报道得不到农民的有效认可与接受。传播效果不明显。

2 加强新闻从业者职业修养与素质,用真诚的心展示农村新面貌

要遵循“三贴近”原则搞好新农村报道。建设新农村的内涵丰富,题材广泛,但要写出农民受众所喜爱的报道,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转变作风,深入农村第一线;要求新闻工作者提高敬业精神,消除浮躁、厌烦情绪,改变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采访作风,深入田间地头、到农民家中,与农民交朋友,了解农村的真情实况,倾听农民的呼声和要求。新闻工作者要特别关注贫困村、贫困户生存状况及脱贫情况,越是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生活困难的地方,越要留下我们的声音和足迹。也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鲜活的新闻,写出有血有肉,导向性、可读性强的稿件。

实事求是地反映建设新农村的实际,不做表面文章,掌握报道的分寸和基调,力求真实再现农民的生存状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报道,首先需要对农村有一个准确、全面、深刻的认识。农民的生存现状、农村建设的实绩,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现代农业等,这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至关重要。

转变理念,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在国家实行媒介“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政策的前提下,要求媒介在市场上放弃盈利,这无异于取消其生存权、发展权,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但是,媒介在确保总体盈利的基础上,增办面对农村和农民、面对其他弱势群体的公益性节目和栏目,这又是完全应该做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媒介应当有这种公益意识和反哺意识。

3 以人为本,宣传报道广大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

农民既然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理所当然也应成为新农村报道的主体。农民最需要什么,农民自己最有发言权。所以。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性、积极性,是保障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扩大知晓权。从总体上来说,农民受众的知识水平与媒介素养水平较低,做为信息的接受者,并不具备完全解码的能力。因此,适当的选择宣传内容,合理安排比例以及借助哪类媒体,采用何种传播方式,直接关系到农民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与领悟。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和淡化一些信息,突出和强调另外一些信息,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剥夺农民的信息知晓权,相反,必须扩大政策宣传的力度,不留死角。在一些地方,政策信息资源封闭,政策信息的不对称和渠道不畅,造成农民不能准确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目标,因而缺乏对政策的认同感,不能对政策制定或政策调整发表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使农民参与的热情大大降低,从而影响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要以普通农民为报道对象。要注意采取平民化视角、体验式报道。采取平民化视角,需要媒体不仅要报道农民当中的优秀代表,更要报道那些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普通农民,讲述农民自己的故事。

要大力发展农民通讯员队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艰辛,新农村建设成就的取得,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改善,农民自身的感触最深,最真,也最具有感染力。用他们自己手中的笔,写下他们自己的感受,反映他们自己的生活,不但更加真实,而且更具吸引力。

4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精选报道内容,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突出重点。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点。新农村建设报道需要突出重点,要报道党和国家推行的支农、惠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各地贯彻落实的情况;要报道各级党委、政府在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过程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的一些相应的举措。新闻媒体搞好这方面的宣传报道,不仅让广大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从而激发出极大的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广大农民掌握和运用这些政策,使之成为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武器;同时,也有利于对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政策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使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真正落在实处。

要及时地报道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以及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密切关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既要报道其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新举措、新成果,总结新的经验,找出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推动这一进程的健康发展;也要报道其中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那些干扰和妨害这一进程的问题。找出值得吸取的教训,以便反思和鉴戒。

注重权威性,发挥言论的作用。言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农村报道要发挥公益性。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需要提高权威性和发挥言论的作用。

在报道题材的选择上,更加注重新鲜性、典型性,选择农民身边的事和农民关心的事。一方面是要报道农民的衣食住行的变化。媒体应该密切关注这些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变化,总结变化的规律,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要反映农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文化生活。新农村报道应展现与探寻农民丰富的感情世界,及时把握农民的思想动态,纠正农民中常有的封建迷信思想,弘扬优良的思想作风。新闻媒体要帮助农民群体提高个性修养,把个人目标与农村集体目标结合起来,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知足、乐观、自信,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关注农民心理健康,从而全面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媒体应担当的责任

笔者认为,新闻传媒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是新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这就需要新闻媒体扮演如下角色。

1 政策宣传者

在新农村报道中,新闻传媒尤其是党报在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贯彻党的农村工作方针,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由于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的数量以其传播的信息都极为庞杂众多,因此各级媒体在进行相关政策的宣传时,展开长时间、大篇幅解释、说明、引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使得新农村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广大农民可以及时透彻的了解到中央的政策。

2 社会协调者

在新农村建设中,新闻媒体不是简单的“传声筒”或者是“下情上达”的中介机构,新闻媒体可以发挥灵活的协调作用。由于社会角色以及所站角度的不同,政府政策与公众存在着某些分歧,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存在着矛盾与冲突,新农村建设中也不例外。新闻媒体对于农民受众,要起到“教化”的作用,提高认知水平以及对政策的理解度,防止政府的公权力对私人合法利益的侵占,从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充当减压阀和润滑剂。

3 舆论引导者

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是社会引导的强大力量,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要把握舆论规律,注意舆论引导的方向,明确舆论引导的目的。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报道时,大众媒介的舆论引导方向,就是要根据关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述,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文件为指针,把新农村建设的各个主体尤其是农民受众的思想意识和社会观念引导到建设新农村的方向上。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目的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新农村建设的各个主体的思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第二篇】

论文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社区的和谐程度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层面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现实价值,对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坚持农民主体,村委主导,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大众传媒和第三部门、各类高校和研究学者应正确定位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整体道德面貌有了很大提高,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新时期,面临着国内外急剧变化的复杂形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这一决定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既是主要建设者,又是最终受益者,其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农村社区的和谐程度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现实价值

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同时,新农村建设毫无疑问将是中国农村进行的一场新的革命,必然进一步推动农民整体思想的解放和道德素质的提升。而农民的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民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其行为取向和建设新农村的意愿与积极程度。对农民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现实价值自然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1)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道德支撑。道德教育对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文明乡风的培养以及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十分重要。新时期,特别是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关键性的政策被提出,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关注“三农”问题的解决。这为全面加强农民道德教育、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新农村建设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道德支撑,二者都不可缺少,都不应有所偏颇。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是三位一体的,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单方面注重农村经济发展,重视农业、农村问题的解决,认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其道德素质自然会得到提高,就可能陷入城市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道德困境。

(2)促进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观念的树立。新世纪,在全球化、民主化浪潮影响下,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而具备公民意识、公民观念是一个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有效的道德教育使农民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和公民观念显得越发重要。我国9亿农民生活在农村,没有农民之现代化、农民之公民意识觉醒和公民观念树立,公民社会的真正建成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加强农民道德教育,要特别重视公民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农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这将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思想道德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是全体民众的共同意愿和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殊发展阶段的现实诉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强大的思想道德保障。新农村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其建设主体9亿农民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道德层次如何,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和质量。道德和信仰的力量,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十分重要的;对人的行为选择,对人的社会实践导向,都有着深层次的影响。通过加强农民道德教育,整体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必然为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保障。

2.促进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

道德作为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必然对经济基础产生巨大的反作用。通过加强农民道德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的道德素质,使农民具备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品质,能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行提供强大的道德力量。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需要法律规范,也需要道德约束。现在中国最大的市场在农村,农村的城镇化过程,同样是农村的市场化过程,农民的道德素质水准直接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程度。同时,从儒家学说及道家学说中寻求仍适用于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观念,并转化为一种现代意识,将对我国市场经济的有序性和规范化产生良好的影响作用,既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又可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极其深远ll1。由此可知,对加强农民道德教育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

3.丰富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内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时代所需,体现时代特色,起着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强农民道德教育,就必须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农民能够积极主动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地提升ih身的道德素质和道德选择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符合农民群体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道德规范,必须大力宣传和提倡。而现在还有许多农村群众对之闻所未闻,知之甚少,又何言践行呢?加强农民道德教育,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要内容,使农民懂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并积极主动、自知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农村优秀传统道德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农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进。与经济发展相比较,我国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长期落后,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习惯(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农民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在传统道德的影响下,农民既有勤劳、淳朴、诚信、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一面,也有宗族观念、裙带观念、封建迷信的一面。尤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又死灰复燃,各地区对传统道德的认知程度又良莠不齐,对农民道德教育提出了现实的、迫切的要求。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特别重视对具有乡土特色的优秀传统道德的传承与发展,重新提升农村优秀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对于农民道德素质的提升、精神面貌的改善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4.推动新农村建设和谐开展

新时期,“和谐”的理念已经深入民心,为普通民众所认可和接受。对于农民群体加强道德教育,能够进一步使“和谐”理念根植于农民心中和农村社会发展之中,从而进一步加快和谐新农村以及和谐社会建设进程。试想,如果农民的道德素质不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要求,又何言“和谐”,何言发展?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农村,农村的最大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农民问题的解决需要发展经济,也需要改变思想观念和提升道德素质。《淮南子·汜论训》中指出,“国之所以存者,道德也。”道德力量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对农民加强道德教育,使农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去为人行事,去建设和谐新农村。

二、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之下,加强农民道德教育,必须将务虚与务实相结合,个体与社会相结合;必须从多维视角出发,对现有的农村道德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促进社会多重角色作用的发挥,注重正确的路径设计和选择。

1.农民主体——道德认同与内化的重要性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提高农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有针对农民目前道德期望心态的调查显示,当问到农民:“您认为目前农村的道德教育应该怎样?”在被调查者中认为“应下大力加强”的高达75.6,认为应当“适当加强”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9.2,认为“任其自然”和“无所谓”的都只占1.9。可见,农民自身也认为加强道德教育十分重要和必要。没有这种正规的教育,不可能传递一个复杂社会的一切资源和成就。通过正规的道德教育,使农民看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对自身影响的直接性,自觉树立优秀传统道德和现代公民道德。农民自身对于各种道德观念更加敏感,处于不断地比较与选择之中。毛泽东同志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道德教育,实现农民道德主体意识的觉醒,从而达到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同与内化。

2.村委主导——农民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村民委员会在农民道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对农民加强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引领农村道德风尚的重要平台。现在农村社会正处于特殊的转型期,部分农民价值观念模糊,善恶标准迷失,是非观混乱,在道德评判和行为选择上无所适从,从而导致部分农村社会道德失范,道德水准下降。农村社会原有的道德自律机制正在失效。村级党员干部要自觉承担起对农民进行道德教育的责任,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将以德治国的理念贯穿于农村治理当中,灵活、妥善地解决好农村出现的道德纠纷问题。同时,积极依托“文明村”、“文明户”、“五好家庭”、“道德模范”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努力实现农民道德教育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形成新时期具有农村特色的道德教育体系。

3.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组织者和执行者的角色

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加强农民道德教育中扮演着组织者和执行者的角色。道德教育是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尊重农民、教育农民是当前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分清权责,根据各地区具体实际,制定具体可操作的道德教育任务。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一指导思想,把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道德规范作为农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加道德教育投入,增强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将务虚与务实有机结合起来,克服过去说得多,做得少的问题,解决“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乏力现象。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实质上是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同思想道德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大力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而且也要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道德实践活动[5]。

4.大众传媒和第三部门——宣传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大众传媒和第三部门在加强农民道德教育中扮演着宣传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有研究得出,农民对农村以外世界的了解,对国家方针、政策的了解,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刊物次之。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这些大众传媒在反映社会发展进步和引领社会道德风尚,为农民树立道德楷模,宣传和引导农民树立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一些反映新型农村道德建设的影视作品、地方戏曲等,为农民所喜闻乐见,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农民的道德素质,拓宽了农民道德教育的空间。

第三部门,即非政府组织(ngo),在加强农民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同样十分重大。改革开放以来,第三部门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发展壮大起来,为社会提供了很多政府无法或无力提供的服务,承担了很多政府和企业无法、无力承担的工作。在加强农民道德教育方面,第三部门作为重要参与者,同样大显身手,大有可为。第三部门直接走进农村,步人农户,了解农民的道德疑惑和道德需求,有效地宣传先进道德观念,帮助农民解决道德纠纷,受到农民的良好评价。

5.各类高校和研究学者——推动者和咨询者的角色

各类高校和研究学者在加强农民道德教育中扮演着推动者和咨询者的角色。加强农民道德教育是各类高校和相关研究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应该根据地区特点,利用自身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三下乡”活动这一重要载体,组织教师与学生到农村去,既宣传社会主义先进道德,又虚心向农民学习,实现双方受益,促进双方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关注农村发展和农民道德教育的研究学者,既要加强理论研究,探讨符合农村社会和农民需求的道德教育形式,又要注重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注重理论对农民道德实践的指导意义,使农民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价值选择。作为真正的研究学者,不应该为研究而研究,应该主动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切实了解农民群众的道德需求,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群众提供有价值的咨询,使自己理论研究的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

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第三篇】

(一)编制范围。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实施方案编制范围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发改办农经[20*]743号文件中确定的“*”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范围县。

(二)编制单位。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实施方案以县(市、区、旗)为单位进行编制。各省(区、市)应在各县(市、区、旗)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汇总全省“*”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项目库。

(三)主要内容。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前言、指导思想和原则、建设目标和任务、项目建设方案、投资及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管理体制和机制、保障措施及有关附件等。

(四)审查审批。县级实施方案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批,省级电气化建设项目库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备案。

(五)上报时间。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在对各县编制的实施方案审批后,连同本省的电气化建设项目库于20*年6月底前联合报水利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具体要求

(一)前言

1、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电气化水平及农村水电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等。

2、规划的目标任务及主要内容。

3、实施方案编制依据。包括已编制的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和各省(区、市)要求编制实施方案的文件等。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坚持与农民利益、地方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相结合,走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道路,创新体制和机制,强化管理,不断提高农村用电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和谐社会建设。各县要根据以上要求提出切合本县实际的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实施方案的编制要紧紧把握电气化建设与农民利益、地方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把握电气化建设与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关系,把握电气化建设与解决缺电人口用电问题关系等。各县要根据规划提出的基本原则,细化提出实施方案的基本原则。

(三)建设目标和任务

1、建设目标。主要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目标和管理目标等方面。建设目标要根据规划目标,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确定。

2、建设任务。包括新建和改造电源、配套电网及辅助工程等,要明确具体建设项目,切实落实建设任务。

(四)项目建设方案

分项目描述各项目的具体建设方案,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实施主体、建设进度、项目的目标任务、资金筹措及建设的保障措施等。项目的目标任务即解决缺电无电人口用电、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就近供电等。

(五)投资及资金筹措

1、投资。根据建设任务,提出“*”建设期内电源、电网及辅助工程总投资和分项投资规模。根据年度建设任务,提出分年度投资计划。

2、资金筹措。电气化建设投资构成包括中央补助资金、省级补助资金、农民入股资金、贷款及其他资金。资金筹措方案要切实可行,各类资金构成要分项列出,要求比例相对合理,要尽可能吸收当地农民投资入股。中央投资比例可参考近几年中央电气化补助资金规模确定,不宜定得太高。

(六)效益分析

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分析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重点从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地方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效益分析。

(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完善电气化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电气化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研究提出适应“*”电气化县建设任务和要求的管理体制,要充分发挥各级水利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注重发挥当地群众参与和监督的作用。

2、结合实际,研究提出确保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顺利开展的运行机制。如政府引导、组建项目法人、建立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保证国有水电资产保值增值等。

(八)地方拟出台的政策措施

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开发农村水电促进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政策措施。如减少审批程序、减免地方税费、规范农村水电开发等。出台的政策措施要有可操作性,并落到实处。

新农村建设的【第四篇】

关键词新农村 社区 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新农村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农村发展模式的一种新体现,是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社区文化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度体现,对农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整体精神风貌的改善具有深远影响。

社区文化是社区共同的文化认同,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社区活力、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社会学认为社区建设包括卫生、治安、服务、文化等多个方面,每项内容都有着各自的功能,文化建设就是其中的一项任务,影响着其他方面建设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对整个社区建设乃至社会建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我国新农村社区文化现状

新农村社区文化是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中国特色的重要内容。就目前而言,我国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党和政府领导有方,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成果显著

我国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党和政府的号召和指导下,我国已树立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新农村建设典范,形成了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特色文化。新农村文化的不断推广逐渐影响着广大村民的意识,逐渐参与到了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浪潮当中,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农村文化呈现了“群众参与,特色鲜明”的格局,对带动整个社会文化建设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社区文化建设差异很大,参差不齐

由于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起点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水平也呈现参差不齐的特点。部分地区新农村的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社区整体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促进和协调作用,真正做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与这些地区相比,在偏远农村国家政策普及较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加之对社区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农民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新农村建设中社区文化建设成果不明显,相应地也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三)文化资源开发不到位

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科学文化教育、开展大众文娱活动等方面,缺乏对自身传统文化的挖掘,没有找到传统民族特色文化与现代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契合点,导致许多带有鲜明地区特色、民族风情的文化现象丢失。另外,对现代文化资源的普及利用力度不够,有的地区社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失衡,没能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四)农民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参与程度不高,缺乏积极性

现在新农村的社区文化建设还没能真正让农民自己意识到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加之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和物质生活的满足,农民主动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观念淡薄,缺乏对文化建设的渴求,因此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农民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未能成为新农村中文化建设的主体。

二、我国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增强居民归属感、提高群众精神水平,促进农村社区繁荣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一)新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不仅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国家的硬实力固然重要,但是软实力也要跟上经济的发展步伐才能保证社会全面协调的发展,才能缓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文化的繁荣是经济繁荣的重要保证。社区文化作为整个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其它方面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文化水平和文化氛围的提升可以起到活跃社区的作用,激发农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为社区的生活和建设增添新的活力。农民积极性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中社区服务的提升、社区卫生条件的改善、社区治安的稳定都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农民理智地看待农村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加快新农村实现繁荣的步伐。

(三)新农村在经济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社区文化的建设可以使群众得到更高层次的满足

社区文化建设包括政治文化、文娱文化、体育文化、饮食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社区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增添社区的活力,提高农民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运动健身、健康饮食等方面的认识水平。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村民的社区归属感会逐渐增强,激发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从而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三、我国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面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我国新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要明确主要任务和目标,在任务的引领下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与完善新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注重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农民的头脑

增强农民对中国共产党主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政策的认识和领会。指引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按着正确的思路进行新农村建设,把握社区建设的基本方向。

(二)开发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社区文化

新农村建设中要注意保留带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的文化遗产,鼓励继续发展特色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同时加强对现代新型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为农民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拓展社区文化的内容。平衡社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形成传统文化、地区特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与共同发展。

(三)激发广大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加快新农村的建设速度

通过社区文化的大力发展促进农民观念意识的改进,调动农民进行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同时在进行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觉悟,充实农民的精神世界,建设村民素质整体较高的新农村社区。

(四)通过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

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培养和睦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增强社区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和集体意识,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我国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在认识了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意义、明确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任务的基础上,我们应按照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加快新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与普及,笔者认为主要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增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意识

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动员力度,推动农民群众广泛地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要做到了解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将各种有益文化融为一体,让农民群众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对自身的益处。

(二)加强社区硬件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和进一步整合社区文化资源

加大政府对社区文化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和建设的力度,包括图书阅览场馆建设、文化娱乐场所建设、体育活动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内容,为社区文化全面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充分利用农村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资源,使社区各种文化活动资源实现村民共享,满足居民的需要。同时发展特色文化,继承和发扬本民族和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

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要注重进行多种形式的全方位文化建设,充分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相结合,外来文化与乡土文化相结合,广泛吸收适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与文化项目。以能够使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依托,通过开展包括文艺活动、科普教育、思想教育、体育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得到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并形成社区文化认同。

(四)加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专门人才的培养,使社区文化建设走向正规化、专业化、组织化的轨道

加强社区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创建专门的社区文化建设组织部门,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中国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人才完备、特色鲜明、组织领导到位的新局面。

(五)通过政策导向或其他方面的措施平衡地区之间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差距

通过文化建设成绩突出地区帮助指导文化建设落后地区等方式加快新农村社区文化同步发展;政府通过给予落后地区更大的帮扶力度,缩小地区文化发展差距,推动整个社会社区文化建设的平衡协调发展。

(六)突出新农村社区文化的地区特色和传统特色

在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发掘地区特色和传统特色,将地区特有的文化色彩和传统元素加以发扬,使其成为与现代时尚相互补的新农村社区文化景观。

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文化具有教育、娱乐、信息传播、社区整合等多方面的作用。要通过开展有计划性、针对性、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以实现农村社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提升,带动地区文化发展和传播,推动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参考文献

①冯燕,《浅谈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措施和建议》,《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6期

②王艳艳,《浅谈和谐社会建设中社区文化的建构》,《民主》,2007年第2期

③戴一山,《创建和谐家园,构建多元社区文化》,《工程与建设》,2006年第7期

④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⑤夏建中:《社区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最新政策【第五篇】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力量 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它不仅与农业农民农村息息相关,而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息息相关。因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农村的事,而是中国的大事。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要动员在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积极投身到这一伟大实践之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政策力

政策是政党和国家实现其领导和管理的根本性环节,是政党的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决定性手段。邓小平曾经说过,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并将其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力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首先,要发挥已有政策的作用。中央近年来出台了许多扶持“三农”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对粮食主产区和财政困难县的扶持政策、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支持政策,以及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政策等,对于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增加农民收入,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受到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对于各项惠农政策一定要落实好,应当稳定、完善和强化。

其次,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创新政策。政策目标是政策的核心和基础。政策目标可以分为战术性的短期政策目标、战役性的中期政策目标和战略性的长期政策目标等层次。在政策创新实践中,必须以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来统帅,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进展,制定相宜的政策,发挥政策的导向、控制、协调、管理、规范、监督、创新和动力等作用。新农村建设需要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一方面是惠农政策。随着国家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财政收入的逐步增加,相关农村政策的支持力度将会相应增强,对“三农”的支持政策应主要是在增量上做文章。除了中央政策外,地方也要根据当地实际和财政状况,尽可能地出台支持政策。另一方面立足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制定政策。早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起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因此,制定政策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这是创新政策的根本目的。

二、政府力

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要切实发挥好党委的领导作用和政府的导向作用,这不仅体现在政策措施的制定、舆论宣传和组织动员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资金投入上。首先要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目标出发,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把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重点切实转到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实现财政政策转型,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一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大力加强农村“六小工程”以及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二是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实现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同时,设立农民技术培训专项资金,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三是整合“三农”资金投入渠道。将目前分散为15个渠道的政府支农资金,按使用性质和方向进行调整。四是大力支持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增加农业科技及科研成果推广的投入。五是逐步完善粮食生产补偿机制。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六是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投入。积极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投入,建立疾病防疫监控体系,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七是推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方式,以有效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三、组织力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目前,中央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建设新农村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取决于农村基层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尤其是取决于他们创造性的工作。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迫切要求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已涌现出不少这样的致富带头人。他们思路开阔,文化素质较高,市场意识和自主能力强,善于捕捉信息,能起到外接广阔市场、内联千家万户的桥梁作用。因此,不少地方的农民都有这种体会:“给钱、给物,不如选个好的村干部”。建设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村党支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村党支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村党支部软弱涣散,村领导班子战斗力不强,是一些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社会治安不好、矛盾纠纷不断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村班子建设就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前提。

千千万万分散的农户如何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这是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三农”问题之一大难。各地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协会等组织,为解开这一难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些组织发展仍然不足,所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自愿组建的合作组织,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草案)》的制定和实施,预示着国家将大力推动和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长和发育。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中央制订惠农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农民缺少提出诉求的机制。而目前所谓“农民的诉求”,往往不是由农民提出来的,而是由当官的提出来,这样利益取向当然会有分歧。因此农民亟需具备集体诉求、集体谈判、集体博弈的能力。这都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注重农民合作组织培养与建设。

四、农民力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更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把农民看作是帮扶和受益的对象,而要把农民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也就是说,建设新农村伊始,我们就要注意防止可能出现的“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农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对于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已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所证明。

把农民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把以人为本落实到新农村建设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以农民为主体,把农民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依靠力量,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农民为主体,也是由建设新农村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和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只有使亿万农民认识到建设新农村是他们自己的事业,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要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又要教育和引导农民。一方面,发挥农民的决策和行动主体作用,采取农民容易接受的方式,从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而又有条件做好的事情入手,不刮风,不搞形式主义,不劳民伤财,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农民自觉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

五、城市力

带动农村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大责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略,既是建设新农村的可靠保证,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有利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利于不断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我们的体制是“市管县”,实行这种体制主要是有利于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近几年,不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拉大,而且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差距也在拉大。在这种情况下,要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农村,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农村。各个大中城市都要切实履行市带县、市帮县的责任,通盘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加大市级财政性建设资金对郊区和县域的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的延伸,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形成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

六、社会力

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开放式的建设,必须把坚持自主发展与利用外部条件有机结合起来,依靠内生力量与外部力量双轮齐驱,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社会各界应形成共识,自觉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去,为新农村建设出智出力。一是要发挥社会各界的帮扶作用。包括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等各界对农村的帮扶。二是要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化经营,要加强引导龙头企业把原料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与参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三是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兴办农村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继续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浓厚氛围。四是由于新农村建设内容多、难度大、任务重,因此在实际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包括学术界在内提供巨大的智力支持。

七、教育力

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型农民,新型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力和本领,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领军带头,发挥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型农民的培养靠什么,主要靠教育。要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民的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作为主导力量的作用。同时,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一是夯实农村教育这个基础,尤其是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农村整体文化水平,同时须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的力度;二是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培训,充分开发和调动农民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三是积极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形成培养新型农民的良好环境。

八、文化力

乡风文明,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如果把新农村建设仅仅视为物质化的盖别墅、修马路,那未免贬低了中央这项决策的战略意义,能否在农村地区造成一种新的文化,能否让广大农民成为具有自主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的现代公民,这才是衡量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指标。

70 29537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