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 2024年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 2024年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道德模范事迹材料【第一篇】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韦正雄

韦正雄,男,47岁,布依族,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教育辅导站教师。

韦正雄的家在平卜河边,附近的平卜小学宿舍较少,他主动把自家一楼腾出来让32名学生寄宿。2006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卜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洪水很快淹没了房屋。从睡梦中惊醒的韦正雄一家,赶紧抢救困在一楼的学生。女儿海丰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两个婶子和弟妹们肯定也在水里,“他们也很危险呀!”听到此话韦正雄顿时泪如泉涌。但情势已十分危急!他吩咐女儿:“快!快到后墙处喊叔娘和弟妹们,我去救学生!”说完就冲到楼梯口处下了水,摸黑向楼下几个房间游去。两个女生最先摸到门口出来了,有5个学生在水中挣扎着,由于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韦正雄急忙用嘴含着手电筒,往水里趟去,把这5个学生一个一个拉到楼梯口。之后他又撬开一间被泥沙堵住门的房间,把6个男生拉出来。

洪水还在暴涨,上气不接下气的韦老师不顾一切,立刻游到另一间快被洪水淹没的女生寝室里,两次拉出来4个学生并把她们送上楼。还有15个学生被围在洪水里。幸好韦正雄家楼房墙缝都用水泥和石灰糊过,大水来势太猛,里面的空气被挤压在天花板下构成了约20公分的空间,学生们站在床架上能够勉强呼吸。此时进去救人,会卷走空气,学生反而会被憋死,韦正雄只得俯下身鼓励孩子们坚持住。到13日凌晨1时许,洪水从二楼屋面消退,一楼大半截还浸在水中。韦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长竹竿游下楼去,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只有一名学生不幸遇难。

随后,筋疲力尽的韦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一墙之隔的弟弟家。然而,两个弟弟的家已经被洪水冲毁,两家7口人全部遇难。如果韦正雄先去救自家人,也许能救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但是身边学生的急切呼救声容不得韦正雄有过多思考和犹豫,在痛苦的抉择中,他舍弃了亲人选取了学生。

2006年,韦正雄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7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第二篇】

郭庆刚,男,46岁,山东省青州市东夏镇双庙村农民,2012年荣登中国好人榜,山东省第四届道德模范。

2008年,郭庆刚与戴某一起收购大姜的生意陷入市场困境,戴某卷走了100余万元货款,郭庆刚毅然选择了偿还本不应该由自己全部承担的巨额欠款。5年还债之路,郭庆刚依靠艰辛汗水还清了120万欠款,他用自己质朴的行动和不变的信念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诚信之歌!

自2006年起,郭庆刚与戴某一起做大姜生意。生意过程中,以戴某为主。为此,郭庆刚给了戴某最大的信任,资金和销售账目都由戴某负责。在当地农民销售大姜,都采取先赊后付款的模式。2008年,戴某与郭庆刚分别给302户姜农打下了欠条,其中,戴某打欠条万元,郭庆刚打欠条万元,俩人共欠万元。而戴某要回的姜款却始终没给郭庆刚,年底,对方不见了踪影。

消息不胫而走,上门送姜的农民变成了要账的债主。面对困境,郭庆刚没有逃避,“戴某走了,我还在!他留下了债,我来还!戴某欺骗了我,我不能欺骗姜农!”。他一诺千金:“所有的欠款我一个人还!”

突然变成百万“负翁”的郭庆刚,想重新起步,谈何容易。最初,姜农还担心他还不起钱,不敢把姜赊给他。经过短暂的困难期,人们发现,郭庆刚是讲诚信的,他不仅没有跑,反而想方设法凑钱还债,有好心,够实诚。于是姜农再度把姜交到他手上,甚至主动提出卖姜的钱不用着急还。

为了尽快还清欠款,郭庆刚没日没夜地干。生意忙时,晚上打通宵装集装箱,白天走村串户收大姜,很难睡上一个囫囵觉,一天的饭都忘了吃。他的妻子、女儿都在洗姜厂里忙生意,赚钱还债。去年10月,郭庆刚的妻子被确诊为乳腺癌骨转移后,一家人仍然偿还了15万多元的债务。

郭庆刚做一年生意能有二三十万元的利润,但他们一家人却过得极其清贫。想到妻子跟着自己吃苦受累,孩子连肉都吃不起,这位总是挂着憨厚笑容的汉子,深夜里,一个人经常是泪流满面。

几年来,他每天的饭菜总是煎饼、馒头和咸菜,没买过一件新衣服,郭庆刚用的手机还是6年前花100多元买的“老头机”,他最值钱的东西便是用了8年的旧款2轮摩托车。但是,洗姜厂每年2。6万元的租赁费,20多个工人的工资,他没欠过一分钱。

他把“欠账”冲清了,却将“诚信”累积得越来越厚,替人还款的“诚信农民”郭庆刚,被许多人誉为“用一担担生姜挑起诚信的‘农民哥’”。都在说中国梦,他的梦想是让周围更多人讲诚信,从诚信中获得财富。

好人有好报,他的感人事迹经中央电视台等百余家新闻媒体跟踪报道,生意也越做越好。

道德模范事迹材料【第三篇】

会泽县迤车镇索桥村的主任陈友风如是说:“在基层工作的14年中,我一向持续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清醒,工作上有作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无限忠诚,时刻持续着思想上的纯洁和先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及时帮忙需要帮忙的人。生命不息,奋斗不已,为建设和谐迤车尽自己微薄之力。”

陈友凤以前是忙人,此刻毫无疑问更忙了,除了本来就很忙的农村事务外,还要准时参加会泽县礼貌办组织的“会泽县首届道德模范宣讲报告会”的报告。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刚好从会泽县乐业镇参加完报告会赶回来,在迤车镇西支沟索桥地段帮忙迤车镇水务所协调西支沟沟渠边界调整问题,迤车镇水务所所长朱知标说:“迤车镇西支沟三面光改造,全长10多公理,涉及到迤车的箐口、五谷、索桥三个村委会,其中最长的地段在索桥,人际关系最复杂的地段也在索桥村,边界调整难度最大的地段也就是索桥了,没有陈大姐的帮忙,我们可能根本就协调不了”,而作为承包方的老板胡小春也深有同感的说,涉及到的三个村委会中,最好协调的也就是索桥村了。一向等到日落西山,一个沟段划完了,并打电话通知下一个村民小组组长第二天带着他们小组涉及到沟段边界问题的村民到沟上实地查看并协调调整后,作为迤车镇索桥委会主任的陈友凤才有机会坐下来喝口水。

一、水润小苗平息怨气

年近50的陈友凤心直口快,在基层工作的14年中什么样的酸甜苦辣都遇到过。__年12月因工作需要,陈友凤服从党委政府的调配,由迤车镇中河村调整到总人口8000余人,关系复杂,矛盾突出,工作难度大的索桥村主持全面工作。调整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她来承担重任,解决矛盾的;调整的原因更简单,她在__年昭待高速路迤车中河段的征地、拆房、迁坟、挪树中,应对重重困难,顺利做好了中河村52户拆迁户的工作,而索桥村在这个方面进展并不顺利。

上任伊始,陈友凤立即召开索桥全村支部扩大会议,把握住了索桥村拆迁难、饮水灌溉难、计划生育难三个重点问题进行了反复细致的研究,结合多年做群众工作的经验,陈友凤理出了清晰的工作思路:要赢得民心,首先解决好春耕时节农田灌溉问题,于是陈友凤及时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实地踏看了公里灌溉水沟,发现沟里由于年久失修塞满淤泥、杂草,埂子多处垮塌。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是修不好的。难怪群众不但不去修沟还要骂人。经过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陈在凤向镇政府协调资金15000元用于修建垮塌沟段的挡墙。40天后公里沟渠全部清淤排障完毕。水滋润着田里的小苗也平息了人们的怨气。

二、亲人误解格外酸楚

回报是对付出努力的人的肯定,经过实实在在的水沟清理,水流进索桥村的田地,也流进了一部分索桥人的心田,总算有了点儿群众基础。但是另外一个难题又摆在了陈友凤的面前,没拆迁的那32户会顺利搬迁吗?据了解,在她来之前,索桥的拆迁户中就有多人多次上县、上市、上省,甚至到北京上访。陈友凤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发现了其中上访原因,一是上下的工作没有沟通协调好,二是没有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应对群众抵触情绪大,矛盾突出的实际问题,陈友凤挨家挨户详细了解拆迁户各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听取和记录拆迁户的合理要求。第一次了解完之后,陈友凤怕有疏漏,又挨家拚户进行第二次全面了解,陪着她去的村文书开玩笑说:“你还去起兴趣来了。”应对文书善意的玩笑,陈友认真地说:“做两道工作好,两次说的问题都一样就好整了。万一不一样,或者他反悔到时麻烦来了更不好整,这是我在中河村工作成功的经验。”陈友凤的这个做法太对头了,透过两次了解,发现确实存在口径不一样的,于是陈友凤带着她的班子成员又进一步入户核实,回到村委会及时召开班子会议,针对不同的问题一一研究,制定出不同的措施,透过深入细致的做思想工作,大部分拆迁户都执行相关政策,主动配合拆迁办做好拆迁工作。

对于陈友凤来说,最考验她最令她伤脑筋的是娘家人所在的索桥陈家村。陈家村总共因调整公路修建需要安置的有17家,其中娘家人就占了11家,娘家人在看着她,陈家村的人在看着她,整个索桥村的人也在看着她,她对娘家人安置工作的处理态度、处理方法、处理结果将严重影响着她在整索桥村的安置处理工作。

陈友凤说:“那个时候头痛啊,虽然已是快50的人了,但我在老后家,字辈小,许多长辈是抱着我长大的,你说我……?在开始做工作的时候,说听有人就不屑地说,‘北京我都去过,你算什么东西。’所以,做起工作来,难度就大了。之后我想,在我老后家,我最好是先不出面回避一下,让其他村干部先去做思想工作,做通了,那是再好但是的事,做不通,我也好明白做不通的原因,然后再出面做工作。”

事实果真如陈友凤所预料的那样,其他人去了,不但没把工作做通,而且,还让娘家人找上门来了,这下,想要回避也不可能了,于是只好硬着头皮耐心听长辈们的意见。陈友凤让娘家长辈一个个地说,各家提各家的问题和要求。陈友凤说:“认真听了半天,我归纳起来,娘家人带共性的就是三点:一个是无住处,要我找;二个是房子拆了,安不下去咋办?三个是房子量的不合咋个办?我当时就对他们说,‘第一,你们房子拆了,无住处,我去借或者买灾蓬来给你们住;第二,房子量得不合理,我去找拆迁办再量;第三,我小友凤是你们看着长大的,拆了安不下去,没地盖房子,你们盖到我家小太阳5亩地去。’这下,娘家人总算吃了颗定心丸,同意进场开工。

拆迁的问题解决了,最后就是计划生育的事。陈友凤说:“别的人家就不说了,就我的两个姑子因我‘不顾情分’让她们去做了手术,很长时间不理我,被亲人误解的滋味想起来就格外酸楚,但是我的工作如此,国策如此,也只好不怕得罪人了。我坚信当优生优育给家庭带来不尽的好处时,结扎了的人们会感谢这个强制措施,并逐渐自觉履行,这是我的期盼。就应也是所有人向往的。”

三、真情奉献赢得民心

2011年,陈友凤用心响应迤车镇党委政府发展烤烟种植大户的号召,凭着之前三年种植烤烟的经验,陈友凤承包了200亩地,新建了新型烤房,5月无比干旱,刚浇上的水很快就被蒸发了,应对这种奇热天气,请工浇水入不敷出,况且遇灾还有保险公司,许多人都无奈地放下了给烟苗浇水。但陈友凤仍然坚持天天请三四十人从周边的吊井和大河里抽水泼烟,为此陈友凤消瘦了十多斤。当市烟草公司的领导来视察时夸赞道:“全市长势最好的烟苗就在你这了。”

7月是烟叶成熟的季节,新型烤房的优势很快被烟农们认可和羡慕,当零星种植烤烟的邻居们试探着提出要来试试时,陈友凤爽快地答应了,而后悄悄地嘱咐自家请来的工人当天少掰一炉烟叶,不要让邻居觉得过意不去。在四五天的烘烤时间里,陈友凤不但为乡亲们带给无偿的技术指导,而且不收任何电费和炭钱。虽然自己还欠着十多万的贷款,但陈友凤总觉得自己无论怎样艰苦也要让邻居们亲身体验一下新型烤房的好处,以更好地引领他们共同致富。

作为一名老党员,多年来,陈友凤一向默默地实践着带头致富和扶贫帮困的座右铭,当需要帮忙的村民进入陈友凤的视线,也就必须进了她的心里。陈友凤一向实践着一个党员的起码要求,曾为索桥下街婚姻坎坷的卯昌会捐了100元;组织全村党员义务为侯家凹子被火烧了房子的徐华芬盖起了3间房屋;协调供电所为官厅陆玉芝三奶孙免费栓电;帮忙从国民党军队里逃回乡的陈树民老人办理了户籍手续,并将其送进敬老院。今年五月的一天,索桥中街的孤寡老人张顺富,年轻时好吃懒做,以偷盗为生,屡教不改,以前三次入狱。如今已年过半百,一无所有,张顺富找到了陈友凤家里说他想进索桥村委会的敬老院,陈友凤没有嫌弃他过去的经历,耐心地对张顺富说:“你还有劳动潜力,就不要再去加重政府的负担了,自己劳动挣钱会过得更舒坦。”张顺富在她的劝说下,同意了自谋生路,但是提出没有住房,于是,陈友凤带头捐了100元之后,迅速组织了索桥中街支部14名党员捐资1000元,又向民政申请,协调资金3000元,党员们义务劳动,帮张顺富在小太阳村民小组建起了一间20平方米的住房。此刻,张顺富浪子回头,改过自新,靠帮人家下面粉,栓电挣钱,一个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2011年5月,会泽县礼貌办在各镇提名推荐“会泽县首届道德模范”候选人,迤车镇陈友凤,经过层层选拔推荐,在基层推荐的147名道德模范候选人的基础上,进入从中海选出22名候选人名单,又经过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投票评选,从10万余份选票中,按照得票高低,最终根据会泽县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和评审委员会的最终评定意见,一路高歌当选,获得“会泽县首届道德模范”五类道德模范中的“敬业奉献模范”表彰奖励。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第四篇】

陈叶翠,女,58岁,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第四届山东省道德模范。

1988年,她服从组织安排到基层社区工作,一干就是25个春秋。25年来,她以社区为家,把全部心思投到社区工作中,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带领社区党员群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赢得了各界的高度赞誉和群众的拥护爱戴。她有60多本写满家长里短的笔记本,记录着她如何践行“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座右铭。下岗女工杨国云遭侄儿夺房,陈叶翠帮她打官司找证人;社区矫正夫妻无力从农村接回孩子,她求人把孩子转学到济南;低保户王景山生病,陈叶翠组织居民为他捐款,去世后,带领大伙为他送行……

陈叶翠这位社区“管家婆婆”,以对群众的一片深情和敬业之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她的努力下,这个平方公里的小社区,拥有了17支社区文体活动队、13支志愿服务队、3支党员服务队、2个俱乐部,拥有自己的社区养老院、社区诚信就业促进会、知心畅语工作室;他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上了中央电视台;他们组织的“金婚银婚夫妇重温庆典”活动,吸引了数千人参加。在她的努力下,这个拥有2744户、11400多名居民,困难住户多、下岗人员多、居民文化程度低的大社区,多年实现辖区居民零失业、计划生育零超生、群体性上访零案例。在她的努力下,这个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嘈杂混乱的老社区,变成了环境整洁有序、居民归属感强、人们安居乐业的优美宜居家园,成为香港中文大学、山东大学等5所高校的社会实践基地,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典和香港、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专家来社区参观考察。

陈叶翠创造性地总结出以党建为龙头、以文化为灵魂、以服务为核心、以居民自治为方向的“四位一体工作法”。她狠抓社区党建,建立了流动党员联络站和在职党员活动站、党建工作联席会和党员议事会、党员责任区,组建了老党员环境卫生服务队、老党员治安巡逻队和在职党员互帮互助服务队,30多名党员与17个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社区43位楼长、112位居民小组长中90%以上由党员担任,党员成为社区群众的标杆和依靠。她常年坚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成立了上善若水俱乐部、好妈妈俱乐部、青少年成长俱乐部,开展家庭教育课堂等系列讲座,让居民在教育中提高素质,懂得感恩奉献。她探索出“四议三评两公开”自治工作法,凡是社区重大事情,都要经过社区党委会提议、社区党员议事会商议、社区居民议事会建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代表大会决议四道程序,每季度、半年、一年组织党员群众对社区工作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向党员和群众公开,形成社区社务大家议、大家定、大家评的民主氛围,社区也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社区建设信息直报点。

陈叶翠的工作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她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2012年还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

道德模范事迹材料【第五篇】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李明素

李明素,女,55岁,中共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2007年7月17日

清晨,回龙坝镇梁滩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状况万分危急。

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一旦坍塌,群众生还的可能十分渺茫。李明素毅然决定带领一家三口,立即展开营救。李老师用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楼之间的四幢房屋屋顶,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家屋顶。当30多名群众爬到隔壁王孝伦家楼顶时,由于两家间隔太大,群众被困在了王家楼顶上。李明素来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绳索拼接在一齐,将楼梯搭在两屋之间,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们顺着梯子一个个向李明素家转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李明素的指挥下,老人、小孩、妇女、男人,依次爬了过来。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2岁小孩,一共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就在最后一个人离开不到10分钟,王孝伦家的房子轰然倒塌,顷刻消失在滚滚洪水之中。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情绪很不稳定。李明素又安抚大家说,要相信党,相信政府,必须会来救我们的。不久,救援队来了,用绳索搭起一条滑道,惊慌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透过。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后是年轻小伙子。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

李明素说,“在这次洪灾中,虽然我的损失很大,但受灾的群众还很多,需要党和政府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决心和信心与党和政府一齐共渡难关,困难只是暂时的。”朴素的话语,表达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

2007年,李明素先后被重庆市妇联、全国妇联评为重庆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

70 2739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