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信仰方面产生的问题及原因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政治信仰方面产生的问题及原因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政治信仰方面产生的问题及原因1

政党是为了实现政治主张和政治任务而建立的政治组织。我们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立场坚定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做到政治立场坚定,就是承认党的纲领、章程,履行党员义务,严守党的纪律,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坚定党员的政治立场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切实抓紧抓好。

坚定党员的政治立场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党的先进性。党员的政治素质是党员最基本的素质,政治立场坚定是对党员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党之所以始终保持着先进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党员的政治立场一直有着严格要求。在党员的入党誓词中,明确要求党员“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当前,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强调坚定党员的政治立场,对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吸收新的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入党,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始终坚持政治立场坚定这一基本要求,才能确保党员质量,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处置不合格党员。列宁曾说:“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始终坚持政治立场坚定这一基本要求,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有助于维护党在组织上的纯洁性,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坚定党员的政治立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肩负着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不断坚定党员的政治立场,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变为广大党员和党组织的意志和行动,进而转变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行动,从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必然会对广大党员的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党员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没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各行其是、我行我素,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难以得到贯彻落实,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个别党员就是因为政治立场不够坚定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不够坚决。比如,有的对党中央的政策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有的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上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甚至在公开场合发表与党中央精神相悖的言论。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不断坚定党员的政治立场,使广大党员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从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坚定党员的政治立场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必然要求。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只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不断增强党的生机活力、有效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发展党内民主途径很多,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确保广大党员正确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敢于讲真话、讲心里话,共同营造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的良好环境,进而在党内生活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广大党员就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党员就难以自觉地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来考虑问题,自觉地同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行为作斗争。应当看到,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内民主搞得不好,固然有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民主作风的原因,但也与一些党员政治立场不坚定有很大关系。比如,有的党员遇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采取明哲保身的“好人主义”,丧失了正确的政治立场。因此,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需要坚定党员的政治立场,引导广大党员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把握好思想作风建设着力点

***在全军党的建设座谈会上强调,要以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各级党委班子建设。这一重要指示为各级党委班子建设指明了方向、重点和任务。当前推进各级党委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要着力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筑牢坚定的理想信念,解决思想庸俗的问题。思想庸俗是指一部分党员干部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员意识淡化,以及由此滋长的背离马克思主义和***员基本条件要求的思想倾向。思想庸俗是理想信念不坚定的表现。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要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打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基础,使之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教育党员干部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对上级的决策指示,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识大体、顾大局,对国际形势、社情民情、中央政策、部队建设,都要了然于胸、熟记于心、这样做工作才有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服务大局的工作,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推进部队科学发展和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

确立开拓创新的理念,解决思想慵懒的问题。思想一旦慵懒,必然缺乏开拓创新的动力。确立开拓创新的理念,则是治疗思想慵懒的良药。一是敢于创新。任何创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无论是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还是军事组织创新、军事管理创新,尤其是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不仅需要观念上的更新,还要涉及到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但要冒风险,还要不怕得罪人,没有一点勇气和闯劲,是很难做到的。二是勤于创新。就是要始终保持思想的活力,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不骄不躁、永不满足。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三是善于创新。创新是一种精神、一种勇气,同时也是一种工作方法、一种素质能力。要根据本单位的具体实际,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大胆行动。抱残守缺和一味蛮干,都不是我们应有的作风。

树立求真务实的观念,解决思想浮躁的问题。思想浮躁在工作中表现为:作风飘浮、工作不实;心态急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好大喜功。而浮躁的对立面是认真、踏实、深入。我们应当有高远的追求,追求的高度决定工作的态度,在工作中牢固确立坚定执著的精神是发扬求真务实精神的具体体现。事物的现象是错综复杂的,本质是深藏其中而不是自然显现的,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才能从中探求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见,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求真务实是一种人生追求,一种执着精神,更是一种现实考验。在工作中能不能做到求真务实,不仅是对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考验,也是对其毅力的考验。在一时一事上做到求真务实不难,难的是把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始终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因此,真正做到求真务实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能是长期坚持、不懈努力。

在融合中增强创先争优实效

基层正在做的各项工作,是创先争优活动的实践平台;各级在工作指导上一定要注意搞好结合融合,切实做到相互促进。这一指示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扎实推进创争活动深入开展,关键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贴实际、改进方法,切实把创先争优渗透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转化为广大官兵的具体行动。融入思想,在澄清模糊认识中激发内在动力,做到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作为开展活动的主体对象,必须把参与热情、创造激情充分激发和调动出来。从当前活动开展现状来看,尽管各级在抓落实上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认识不高、抓得不力等问题。有的机关党组织认为创争活动的主体在基层,带头创先争优的意识不强;有的对创先争优活动的实践性要求认识不清,缺乏以我为主抓落实的积极性创造性,等等。认识的高度决定落实的力度。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要求各级必须以狠抓思想认识提高为突破口,切实把思想发动工作贯穿始终。要廓清活动涵盖范围,通过宣传教育,帮助各级切实弄清创先争优不仅仅是基层的事,所有党的基层组织和每名党员,都应主动把自己摆进去,努力形成全员参与的生动局面。发挥组织自身功能,以各级党组织为主要领导力量,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基本单元,不断强化自建功能和抓建能力,通过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扎实做好“一诺三评”等工作,防止活动流于形式。持续搞好思想发动,结合年终工作总结等时机,认真搞好再学习、再动员、再部署,始终保持强势推进的政治责任感,保持经久不衰的创争热情。

融入工作,在统揽各项活动中丰富实践载体,做到相互渗透、互为促进。在结合融合中化无形为有形,把创先争优活动与部队当前正在做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是保证创争活动实效性的根本要求。只有坚持创在岗位上,争在工作中,活动开展起来才会更加便捷、更加务实。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结合起来,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创争活动的内在要求,积极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法,推动学习规范化、系统化,在争做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中,提高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实际本领。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把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推力,切实筑牢官兵的思想根基,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与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结合起来,把创争目标定在推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上,带头抓好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能力,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与党员个人本职业务结合起来,把干好本职工作作为创先争优的基本平台,广泛开展争当训练标兵、争做业务能手、创建“党员示范岗”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建功立业。

融入制度,在健全长效机制中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不同于其他任何一般性、阶段性、突击性任务,必须逐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使其尽快转入制度化、经常化的发展轨道。建立上下联动的领导机制,真正像抓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一样,整合领导力量,明确各级职责,切实形成党委高度负责、机关精心指导、基层积极投入、党员踊跃参与的生动局面。建立跟踪问效的帮带机制,团以上党委常委要与基层党组织建立联系点,与党员个人结成互助对子,坚持深入一线了解掌握情况,搞好具体指导,及时纠偏定向。尤其是对开展活动遇到的现实矛盾,以及影响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突出问题,要与基层共同研究,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建立科学严密的评估机制,尽快建立完善一套相对完善、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相应制定各级机关工作考评办法,切实为衡量创争成效提供科学依据,努力推进创争活动常态化。建立务实管用的激励机制,针对当前各类评比表彰过多过滥、标准程序不够一致的实际,要统一纳入创争活动范围,实行归口统一管理。对在创争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要大力宣扬,并在立功受奖、提升使用、选改士官等实施政策倾斜,不断激发官兵参与创先争优的精神动力。

政治信仰方面产生的问题及原因2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三、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政治信仰方面产生的问题及原因3

一、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理论分析

(一)信仰及政治信仰的科学内涵

信仰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及某种主张、思想的信服和尊崇,包含着知、情、意等极为丰富的内容,其中最根本、起决定作用的是与人们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念[1]。信仰有科学信仰和非科学信仰之分。非科学信仰是盲从和迷信或一种执着的认识,认为信仰是超科学的,是超自然和社会的,如各种宗教信仰。科学信仰来自人们的社会实践,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对客观世界和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认识和确信,如马克思主义信仰。

政治信仰,是人对理想的政治制度、政治目标或理想的政治境界所持有的态度和信念,是以某种政治价值为终极价值追求的精神生活模式,在对既定的政治形态的价值认同基础上,奉为自己言行准则并身体力行的精神支撑。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政治理性,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人的政治行为指南[2]。构建政治信仰体系可培养合格公民,增强社会凝聚力,维护国家的秩序稳定、和谐发展。

(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理论基础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指导地位,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崇高科学的信仰,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没有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它指导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三代领导人在关于青年政治信仰教育问题上,都作出了很多精辟的论述。如:毛泽东同志提出“青年学生们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3],邓小平同志提出“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4],江泽民同志提出“加强理论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就是要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打下科学理论基础,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5]。这些论述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问题及表现

(一)对政治理论认识肤浅

当今社会,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受到了多元化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的信仰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情感,弱化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甚至存在宗教信仰现象。很多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基础薄弱,认识肤浅,对党的指导思想缺乏深刻理解,片面认为马克思主义某些结论难以匹配和解释当下的某些实际情况,因此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等指导思想抱有否定或者怀疑的态度。

(二)政治责任意识淡漠

大学生政治责任意识淡漠、政治观念模糊,体现在学习、交往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上趋于世俗和实惠;在奉献和索取之间更加强调索取;在理想问题上,抬高个人的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而淡化社会理想;在政治取向上表现出实用性,把参加政治学习、向党组织靠拢以及参加各项团队活动当作一种实现个人利益和目的的手段。他们更关注现实物质问题,注重实际技能的学习和经济利益的实现,不关心国家大事,不愿意参加政治活动,信仰迷茫。

(三)对共产主义信心不足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人们往往盲目地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比。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艰难性,但有些大学生用消极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的曲折,悲观地分析收入差距、下岗失业、大学生就业难等社会现象,片面地分析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如党内存在的索贿受贿,贪赃舞弊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他们不能客观地评价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了怀疑,对共产主义信心不足,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

(四)入党动机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多数的大学生能客观实际地评价党的历史地位和贡献,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党的组织理念及先进性有很高的认同度,但并不是所有要求入党的大学生都具有端正的入党动机。部分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表现在有的学生为了个人的政治前途,如找到好工作、考公务员;有的是为了评优、谋取个人好处;有的是随波逐流;有的是为了完成家人的精神寄托等等。这些问题表明大学生的入党动机面对现实社会有一定趋利性。

三、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的原因

(一)改革开放的历程带来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人们生活水平飞速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达,中国人的视野逐渐开阔,中西文化交流在不断加强,大量西方文化涌入,其中也包括少数敌对势力乘机进行和平演变的思想。中国年轻一代的传统价值观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价值观以及各种迷信思想、邪教活动的巨大冲击。在先进发达的资本主义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对比之下,少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这给大学生信仰教育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社会转型期的变革包含着弊端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的自主、求利、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培养大学生自主、自立、自强和求真务实精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市场经济强烈的趋利性也影响到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同时,由于社会转型期的民主法制、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相对滞后,形成许多在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存在“权利商品化”、“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社会现象,对党领导的正确性和政治权力的人民性本质造成严重消蚀。虽然在青年学生中开展了很多政治教育活动,但缺乏长期、系统的计划和运行机制,没能牢固占领青年学生的思想阵地。

(三)高校政治信仰教育存在着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理论联系实际不够。不同程度地脱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苦恼,使信仰教育失去了针对性和实效性;2、注重管理学生遵守纪律和制度,忽略了教育的效果。学生工作队伍忙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很难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3、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实效性。面对学生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教学方法仍沿用传统的理论灌输,疏于思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引导。在理论与现实的反差面前,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由困惑走向怀疑,甚至反感和排斥。

(四)大学生自身不够成熟造成的阻碍

在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多元化价值观影响下,大学生自身也表现出许多不足之处:1、大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新颖,但思想成熟度不高。由于年龄、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欠缺,对社会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表面和理论层次,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政治态度和观点;2、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强,但社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欠缺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对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现状的基本了解和认识;3、部分大学生由于理论基础薄弱,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应用于学习、实践过程,在政治信仰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不正确的态度和认识。

四、解决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的对策

(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高校育人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动摇。1、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用这一思想基础武装大学生,使他们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牢固地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把握的基础上;2、要加强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同奋斗之中[6];3、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理解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性,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培养健康的法律心理和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正确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坚决维护国家利益;4、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不断创新,使其更富有时代气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用贴近生活的讲解替代传统的理论灌输;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不断加强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的提高,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专业教师队伍。

(二)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是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有力保障。1、要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加强立法监督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推进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高效、协调、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提供政治保障;2、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不断缩小收入差距,规范收入分配,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为大学生政治信仰建设提供物质保障;3、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文化,发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消除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把握网络媒体等舆论阵地,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有效抵御西方腐朽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渗透,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提供思想保障;4、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青年大学生对党的信任。要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素质和拒腐防变、抵御风险能力,整顿党内不正之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支持与信任,增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有效性。

(三)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能力。1、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通过学习弥补知识结构的欠缺,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袭;2、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对所学的、所接触到的知识去伪存真,获得科学真理,树立科学信仰,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客观理性的对待一些社会问题,逐渐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同;3、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践履。鼓励他们根据自身实际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社会阅历,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过程,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不懈努力是紧密相联的。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指导自身实践真正内化为自身素质,做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才能全面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70 6707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