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经济发展论文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疫情下的经济发展论文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疫情下的经济发展论文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抗“疫”期间,党中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秦岭深处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考察柞水木耳产业扶贫状况,指出电商在乡村振兴中可以大有作为。4月21日,人民日报直播间上线8万多包、吨柞水木耳,瞬间售罄。疫情发生以后,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受到影响,却始终朝前迈进。

危机中育生机

疫情给中国经济造成重大冲击,尤其是中小企业。抗疫期间,西贝餐饮业两万员工待业;海底捞停业20多天,损失近10个亿。餐饮、旅游、酒店、交通、民航、物流、教育培训、制造业等行业受到的冲击尤甚。

服务业遭遇重创后成功转型,线上经济、线上办公、线上教育兴起。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透露,截至5月8日,全国有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23亿人次。线上餐饮外卖、线上云会展纷纷推出。5月7日,上海贸促会与阿里巴巴共同建设“云展平台”,各汽车厂商纷纷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新款汽车。

线上经济的火爆,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的助力。2020年3月份,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国家发改委就“新基建”作正式阐释:一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信息基础设施;二是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三是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创新基础设施。

新基建成为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引擎点和增长点。相关人士预计,今年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将达到万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11%。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工信部将加大力度推进5G网络建设,预计今年将新建5G基站超过50万个。上海出台方案提出,到2022年上海建设100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建设2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带动15万家企业落户云上平台。

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新基建”顺势而为助力制造业全方位智能升级。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并提出新时代中国经济的三个关键词:“创造”“质量”和“品牌”。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新基建给传统制造业装上智慧大脑和智能中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信息化程度。

挑战中有底蕴

第一,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强大。在政策层面,疫情下能够迅速动员组织,制度优势突出。从武汉的暂时“封城”,到调动各方人员与物资驰援湖北;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快速建立,到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湖北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及县市,以及各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响应,这种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对于疫情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说,“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

国家治理能力背后是国家发展理念和国家制度体系。针对中美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美国学者福山提出了一个自相矛盾的观点,他不认为政体的类型与应对疫情的治理效果之间有任何联系。国家能力是关键。这无疑暗指中国模式的成功与中国制度没有关系,就像是否定一个学霸的养成与他的学习方式没有关系。

第二,中国底蕴深厚。首先,体现在全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在产业分布广度方面,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是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能够自主生产从衣食住行到航空航天、原料矿产到工业母机的一切工业产品,可满足民生、军事、基建和科研等一切领域的需要。2015—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占比始终保持在26%以上,2018年达到%,接近美、日、德三国总和。

其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初显成效。中国品牌腾飞:神舟飞船飞出“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中国深度”,中国高铁跑出“中国速度”,北斗导航展现“中国精度”。这些国家名片在推动中国发展的同时,也造福世界。创新能力方面,华为在世界5G领域一骑绝尘,领先世界,引发世界科技霸主美国的觊觎排挤。

再次,人口庞大,市场潜力大。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巨大购买力,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可靠保障和有力引擎,也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增长动力和活力之源。市场和顾客是企业的生命线,稳定的收入才有稳定的市场。据美联储的统计,美国40%家庭存款不足400美元。中国是高储蓄国家,储蓄率在37%-42%之间。人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14亿人不仅是市场规模巨大的消费人口,更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孵化基地。

最后,城镇化的发展效应。农民转变为农民工,农民工转变为市民,消费的升级是内需拉动的潜在力量。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据交通运输部估算,2020年需要返城的农民工数量在3亿人。

曲折中向光明

展望未来,对中国光明前途的信心来自两个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顺民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天助,共同打造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双循环。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疫情防控期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挥人民主体性和主人翁精神,保生命、保民生,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个患者。全国14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成功阻截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保护了14亿人民的生命健康,从而最大程度保护了中国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保护了中国制造业的生力军。中国经济虽然在疫情期间短暂停滞,但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中国的劳动大军、人才大军、工程师大军可以迅速投入工作岗位,恢复生产。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体现在“六稳”“六保”。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设定经济增长目标,聚焦“六稳”“六保”工作,“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稳外贸,保产业链供应链,“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中国经济双向发力,一方面维护底线,进行兜底操作;另一方面高处引领,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新的就业领域,支持“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加大“两新一重”建设,加大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力。同时要保粮食能源安全、保基层运转。“六稳”“六保”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

第二,“一带一路”等多种组织搭建团结合作共赢发展的新平台。中华民族向来憧憬“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抱守“和谐万邦,合和世界”的文化精神,奉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处事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疫情发生后,中国更是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使命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集中阐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类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等观点,向世界各国无偿分享抗击疫情的经验和做法,并向有需求的国家派驻防控疫情专家小组,为疫情困扰中的各国输送源源不断的医疗防护物资。

疫情下的经济发展论文2

近期,针对受疫情冲击较重的行业、中小企业和就业等领域,采取更有力有效的政策举措,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

加大对受冲击较重行业的支持。疫情扩散恰逢春节假期,餐饮、旅游、住宿、客运等大面积暂时停止运营,严格的隔离措施和限制人员流动直接影响线下消费活动,对部分服务行业形成较大冲击。这些行业恢复运营,关系基本民生,也关系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要根据疫情形势变化,畅通生产要素循环,打通地区间交通运输,积极协调用工问题,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帮助这些行业恢复运营。加大政策支持,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提供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缓解企业经营困难。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在疫情冲击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被打乱,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收入和现金流大幅收缩,但工资、社保、租金、利息、税费等固定支出具有刚性,复工复产还要增加防疫等成本支出,经营面临更多困难。要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政策,采取减免部分税费、延期缴纳税款、减免租金、设立扶持基金等举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引导银行下调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企业恢复生产。

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推迟,用工成本提高,就业压力增大。统筹做好“六稳”工作,首先要稳就业。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抓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鼓励用人单位利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企业招工、复工及就业动态等信息,采取线上职位发布、线上双选会、语音视频面试等线上模式开展招聘,促进劳动者与用工企业精准对接。疫情稳定后,对新技能人员用工需求可能会出现反弹,需要抓紧开展线上职业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加强用工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对接,帮助农民工返城就业。鼓励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增强就业弹性。

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新冠肺炎疫情给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的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挑战,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阶段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趋势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要坚定信心,以奋勇拼搏的精神状态和有力有效的政策举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宏观政策既要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又要对疫情影响有积极精准回应。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化预算支出结构,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增加疫情防控的资金投入,保障防控一线医疗等物资供应,增加结构性减税降费和保障民生支出。充分考虑应对疫情的增支减收因素和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当提高赤字率。研究发行特别国债,支持经济恢复性增长和医疗卫生、公共防疫、应急管理能力等补短板建设。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对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引导市场贷款利率下调、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挖掘国内需求潜力,既是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举措,也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要引导居民逐步恢复正常消费活动,营造更加便利的消费环境,扩大实物商品消费。鼓励汽车和大宗耐用消费品消费,扩大国内市场规模。鼓励发展广覆盖、便利化、人性化的线上服务,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推广绿色产品、健康卫生产品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重点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加快5G和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土地、环保、能耗等政策支持。调整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适度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加大有关医疗卫生、公共防疫、应急管理能力的项目建设。继续运用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调动民间和社会投资积极性。做好“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期研究和准备,适时启动一批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抓好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任务。脱贫攻坚现在已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阶段。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应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任务落实,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有效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措施,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以疫情防控为切入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这次疫情推动风险预警、信息溯源、智慧城市、远程医疗、无人配送、在线消费、自助零售、线上教育、视频会议、企业在线运营等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和消费模式创新,为新兴产业发展带来机遇。要顺势而为,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丰富5G应用场景,推进城市管理和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产业变革和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积极稳定外贸外资。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支持力度,畅通物流运输,稳定进出口贸易。加大力度促进外商投资,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更好保护外资合法权益,继续压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疫情下的经济发展论文3

今天,学习了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要求做到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让党旗飘扬,无疑是给群众吃下的“定心丸”。

党旗飘扬稳人心。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看一个干部“四个意识”强不强、“四个自信”牢不牢、“两个维护”实不实,就是看能否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疫情防控工作这个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抓好抓实抓彻底。我们看到,一些支援武汉的医疗工作队,纷纷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员们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出征信心,鼓舞士气。我们也看到,一些医务工作者中的老党员主动向党组织提出郑重申请,加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来,这都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最好实践。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必须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当旗手、做标杆,不能只挂帅不出征、只吹号不冲锋,群众在哪里,党旗就挂到哪里,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及时做好检查和防治工作。广大党员要冲锋在最前面,临危不乱,沉着应对,果断决策,迎难而上,成为群众抗击疫情的主心骨、贴心人。

精准施策暖人心。在抗击疫情的阵地上,及时、透明、权威的信息失守,那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甚至别有用心的谣言就会去占领。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认清形势上做表率,要在坚定信心上做表率,要在宣传党和政府的决策上做表率,要在传播防治知识上做表率。要主动学习和掌握防范疫情的各类知识,积极宣传这次疫情是可防、可治、可控的,带动身边的群众积极投入到自我保护中来。要及时跟进转发各类经过证实的权威信息,对于看到的谣言和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要及时提醒、制止,营造起良好的舆论氛围。对于基层的党员干部来讲,在村、社区的防疫工作中,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能简单以封路驱赶、曝光隐私等方式进行全民防疫,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尺度,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合理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暖人心。

众志成城聚人心。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人人有责,需要人人出力。无私无畏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是在出力,保持从容心态生活着的普通群众也是在出力;坚守岗位、敬业尽职是在出力,延长假期、配合防治也是在出力;献出爱心、慷慨援手是在出力,洁身自好、保重自我也是在出力。这场特殊的战斗,我们每个人都是特殊的战士。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落实好各项联防联控措施,把隐患和风险消灭于未然。我们也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定能够带领群众汇聚起坚不可摧的力量,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下的经济发展论文4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是个“黑天鹅”事件。通过对疫情影响下的总供给、总需求及CPI的测算并综合自然走势和政策效果分析,预计2020年的中国经济增速为%-%,CPI上涨率能够控制在%以内。疫情对中国经济自然走势的负面影响很大,2020年增速目标的扩张性很强。为了实现目标,应采取扩张性需求管理为主、扩张性供给管理次之、扩张性市场环境管理为辅的政策组合。中国政府目前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如果坚持高目标,那么在相关的政策作用下。经济增速可能接近%;超过%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因为不需要那么高的增速;如果政府对其他政策目标考虑更多一些,则可能会容忍增速稍低,让政府有足够的余力应对其他问题,包括疫情处理、稳物价、稳杠杆等。

【关键词】疫情冲击 2020年经济 增速 CPI上涨 率自然走势 宏观调控 扩张性 政策组合政策结构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4769 (2020)03-0023-08

一、对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的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关于2020年的中国经济走势,在2019年末和2020年初学术界有过大量的研判。未来中国经济仍将面临国内外诸多挑战,国内方面,从金融领域看,房地产价格、地方政府债务、外资撤离和国际金融传导等方面均存在风险。从实体经济领域看,人口峰值、外资结构变化、能源价格波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也从供求两端施压中国经济。外部方面,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中美贸易谈判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等问题也对中国经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综合考虑中国经济的自然走势和可能采取的政策基础上。预计202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将延续下行趋势,经济增速预计回落至左右。

同时,分析了影响2020年中国经济的几个主要因素:

(1)人口峰值,中国的人口峰值可能已经或即将出现,人口峰值的到来、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无疑都将影响中国中长期的经济增长。

(2)中美贸易摩擦,虽然中美双方已正式签署第一阶段协议,但由于下一步的协议内容涉及关键领域,中美贸易摩擦的未来走向仍充满着不确定性,所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仍然很关键。

(3)世界经济趋弱,2019年10月,IMF在年内第二次将全球2019年和2020年的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下调了和个百分点至3%和%,预示着世界经济整体面临下行压力。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自然走势。所谓“自然走势”指没有政策干预情况下经济的走势。在总供给方面,技术进步、外资投资增加、能源成本可能下降等因素有扩张性作用,但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中国劳动力成本增加、中国采取反制措施提高了生产成本等因素对经济有紧缩性影响,其综合判断的结论是总供给应该是收缩的。在总需求方面,2020年中国的总需求大概率会收缩,扩张性因素主要是部分领域的投资增速可能会上升,但消费、总体投资和出口增速均有回落可能。经过综合分析,在考虑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自然走势基础上的预计是:在自然走势下,2020年的中国经济将出现供给和需求“双收缩”局面,自然走势下的2020年GDP增速可能为%-%,而总供给的收缩幅度应该小于总需求的收缩幅度,因此预计2020年自然走势下的CPI较2019年将有所下降。

然而,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了。随着疫情的扩散和感染人数的增加,引起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政府随之采取了严厉的防控手段,区别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封城、封省直至封村、封社区,到2020年2月下旬,疫情已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随着全国范围内隔离措施的实施,每个行业都受到巨大的冲击,一些行业的生产甚至陷于停顿,疫情的传染性、持续性、烈度均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而疫情究竟对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的影响如何成为目前各方非常关注且亟需回答的一个问题。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2020年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从中国第九大城市、国内主要交通枢纽武汉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国。为避免疫情进一步扩张,各地采取了严格的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延迟企业开工等措施。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等地甚至采取了严厉的“封城”措施。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中国经济的长短期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对于中国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是个“黑天鹅”事件。在2020年春节之前,没有人预计到这件事情的出现,当然也就没有人能预计到它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就这一因素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分析,我们拟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展开。

1.新冠肺炎疫情的走势分析

准确把握疫情走势是经济分析的前提。依据现有公开信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医生对此次疫情走势大致做了三类判断:(1)防控措施得当,两个月内将使疫情得到全面控制。(2)疫情严重性超预期,需要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时间才可以完全控制。(3)疫情完全失控,造成全球大流行。钟南山院士2月11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感染病例已经在一些地区出现下滑,疫情有望出现缓解,他预计峰值会在2月中下旬出现,4月前可能结束。综合多位流行病学专家的判断,预计疫情将会在二季度开始之前结束,至少二季度不会出现新增病例,确诊病例大部分得到救治,各地防控措施解除,基本实现全国复工,下半年经济状况逐渐回归正常。

基于以上对疫情走势的判断,本文就2020年四个季度中国企业界和居民户对疫情的自然应对方式(没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企业界和居民户的反应)分别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一季度完全处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阶段,企业开工率较低,居民户被居家隔离或自愿选择居家隔离,。

假设二:二季度是肺炎疫情由尾声到彻底结束的过渡期,劳动力大军逐步返城,企业界逐步开始复工,居民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假设三:三季度疫情彻底结束,企业完全处于加班加点的高开工率状态,弥补前面季度损失的产出,居民生活恢复正常,且在非常时期过后,在消费方面出现弥补性消费。

假设四:四季度企业生产恢复正常,并在某些领域继续处于加班加点状态,居民生活也完全恢复正常。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未考虑国际疫情传播对中国的反作用。接下来基于以上假设,我们进一步对每个季度、每个行业根据其特征先设定开工日期、开工率等,然后据此测算各季度的当季同比增长率和累计同比增长率。

2.总供给的自然走势测算

(1)测算方法介绍

由于疫情在2020年1月春节前爆发,为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全国各地采取了延迟开工开学、假期延长等举措。严格的封闭措施对各行业的影响明显,尤其一季度受影响显著。为了较好地测算供给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情况,我们先假定2020年若没有疫情,整体经济增长同2019年是一致的,然后根据工作日天数差异、开工推迟时间、开工率、行业特征等测算疫情对第二、三产业的影响,和第二、三产业的季度增长率以及全年增长率。第一产业因占GDP比重不大,受疫情影响后对中国GDP增速的影响应该更小,故未考虑。基于2019年相关行业的增速,我们构建了2020年各季度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当季同比增速和累计同比增速。其当季同比增速的测算公式为:

其中,n表示第二或第三产业可以细分行业的数量;qt表示第t个季度;(valuei2019,qt)表示2019年对应季度第i细分行业的产值;(ratei2019,qt)表示2019年第一季度第i细分行业的当季增长率;(daysi2020,qt)和(daysi2019,qt)分别表示2020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的开工天数,开工天数随情景假设改变。

根据同样的思路,可以得出累计同比增速的测算公式为:

(2)测算结果分析

第二产业方面,预计2020年四个季度的当季同比增速分别是-%、%、%、%,各季度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全年增速为%。其中,由于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国内企业开工推迟,且初期开工率较低,导致2020年一季度第二产业的增速严重下滑。二季度是疫情结束的过渡期,企业开工率恢复到正常水平且多数企业可能开始采取加班加点措施,所以整体增速得以企稳。三季度企业全面恢复生产,并采取加班加点措施弥补一季度的产出损失,导致三季度当季的同比增速迅速上涨,累计同比增速达到正增长。四季度第二产业企业恢复至正常生产状态,最终达到2020年第二产业%的增速。采取同一方法,我们测算了第二产业细分行业2020年的增速。其中,工业在2020年四个季度的当季同比增速分别是-%、%、%、%,累计同比增速分别是-%、-%、%、%,建筑业在2020年四个季度的当季同比增速分别是-%、%、%、%,而累计同比增速分别是-%、-%、%、%。

第三产业方面,预计2020年四个季度的当季同比增速分别是-%、%、%、%.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全年增速为-%。总体上,因疫情传染性强、治疗难度高,各地采取了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延迟企业开工等措施,尤其处于春节假期,对第三产业的影响也尤为明显,导致全年增速承压,但具体到各细分行业层面,由于没有详细的数据,只能通过参考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2019年统计年鉴等文献资料,再根据行业经营收入、资产状况等指标估计第三产业各细分行业的增加值占比,从而达到对每个细分行业进行分析的目的。具体测算方法是根据经营方式、工作方式、受疫情影响程度(假期推迟天数、行业复工率)等将所有行业分为三种类型,进而计算第三产业的季度增长率。

从第三产业细分行业同比增速可以看出,首先,受防控措施升级叠加假期延长的影响,住宿与餐饮业、批发与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开工率较低,分别下跌%、%、%、%、%。从细分行业看,住宿业、餐饮业受影响明显,分别下跌%、%。其中因受到与医疗医药批发零售相关的行业的支撑作用,批发业、零售业分别下跌%、%。而交通运输、邮政业受影响较明显,分别下跌,%、%,仓储业下跌幅度较小,仅%。基于行业特征、工作方式的分析显示,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开工率保持高位运行,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其中金融业将下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因线上办公、远程协助行业的推动作用,同比将上涨,%。根据对二、三、四季度分行业的分析,受防控措施解除、返程开学、上班等因素的影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等行业的复苏较快,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一季度的损失,但全年仍保持低位运行,分别累计增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金融业受一季度影响连累,全年增速不及2019年,分别累计增长,%、%.受下半年经济复苏的影响,租赁与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全年将分别累计增长%、%。

此外值得说明的是,以上测算的前提是企业不存在倒闭。但根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对,995家中小企业的联合调查结果,超过1/3的企业,24%)回答只能撑一个月,回答能撑两个月的占,%,能撑三个月的占,%。这意味着,,85%的企业账上现金只能撑最多三个月,即使二月份实现,100%的开工率,也有,34%的中小企业因资金流断裂而倒闭,由此进一步造成三月的产值下降。因此,考虑中小企业因资金流断裂引发的倒闭问题后,以上预测值可能会大于实际值,但政府采取的纾困措施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这一问题。

表12020年中国第二、三产业以及总供给增长率(累计同比/当季同比)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根据wind、第三次中国经济普查报告、《中国统计年鉴2019》数据测算。未考虑第一产业。

3.总需求的自然走势估算

预计2020年中国消费和投资的自然增速都将延续下滑走势,且总体看,中国总需求的自然增速是下滑的。疫情暴发对总需求产生的冲击显然远远小于对总供给产生的冲击,原因在于总需求决定于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意愿与购买力,而这两个因素是不会随着疫情的到来发生太大变化的。疫情对总需求的影响或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疫情对总需求的总量有抑制作用,比如,隔离措施限制了人们的消费可能性,以及人们对聚集性消费的恐惧,导致餐饮、娱乐等行业的消费需求萎缩。

其次。疫情可能导致重新调整消费和投资的季节配置。某些可延迟的消费和投资需求由于在疫情期间被抑制。待结束后则可能会释放,从而导致后续季节的需求增速大幅度上升。

第三,由于疫情的影响,出口增速在疫情期间会下降,但后续季节应该可以回补,除非疫情导致国外客户永久性地转向其他国家的产品。

本文认为,全年出口形势会因疫情变差,但差别应该不会太大。自然走势下2020年的GDP增速预计可能为%-%,这个预计显然没有考虑疫情的影响。据估计,仅春节假期,全国旅游、餐饮、电影放映等行业的收入便减少1万亿元,这相当于2019年全年GDP的1%。虽然部分消费在疫情结束后会有所回补,但春节过后的二月和三月上旬各地实施的更加严格的隔离措施,继续抑制着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消费。总体而言,我们预计疫情对全年总需求自然增速的影响应该在2-3个百分点,也就是在预计的基础上下调2-3个百分点至%-%%。分季度看,2020年一季度总需求的自然增速应该很低,可能会降至-10%,甚至更低。虽然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仍然在,只是隔离措施使其无法消费,企业的投资意愿可能也还在,但由于隔离措施导致无法复工,所以投资需求无法实现。况且仅春节期间餐饮、旅游等行业需求减少1万亿元已经大约是2019年一季度GDP的4%,如果再加上春节后二、三月份隔离措施造成的需求下降,一季度的总需求增长率大约为-10%。随着疫情减弱,2020年二季度的总需求应该会有所恢复,社会生活和生产逐步回归正常,但疫情的负面影响仍在。我们预计,二季度总需求的自然增速可由负转正,疫情结束后,2020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生活和生产将完全恢复正常,且随着前半年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被释放,总需求的自然增速将大幅度回升,最终导致全年总需求的自然增速达到%-%。

年中国经济自然走势预判

回顾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延续下行趋势,其中GDP增速再创新低,人口峰值、中美贸易摩擦、世界经济形势趋弱等成为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因素,经济的自然走势则呈现供给与需求“双收缩”的局面。而2020年1月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对总需求与总供给形成负面冲击,预计疫情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将高于2003年非典时期。

按照我们的预测,2020年总供给的自然增速为%,总需求的自然增速为%-%,二者的增速都是正的,所以供求两方面都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但是,GDP的自然增速取决于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弹性。如果总需求曲线的弹性为0(总需求曲线为竖直),总供给曲线的弹性正常,则GDP自然增速为总需求的自然增速,即%-%,如果总供给的弹性为0(总供给曲线为竖直),总需求曲线的弹性正常,则GDP的自然增速为总供给的自然增速,即%,如果二者的弹性均不为0,那么GDP的自然增速最低为%,与总供给的自然增速相当,而最高为总供给自然增速与总需求自然增速之和,即%-%,但一般情况下会远远低于这个最高值且远远高于这个最低值,我们假定为%-%%最后一种情形出现的概率应该更大一些。

上涨率测算

上一部分测算了GDP的自然增速,但跟GDP相对应的物价上涨率为GDP平减指数的上涨率而不是CPI上涨率,由于两个指数的构造方法不同,其走势一般而言不会完全一致,今年的形势尤其如此。鉴于CPI上涨率的重要性,接下来将做单独测算。我们认为,疫情会从两方面影响2020年全国CPI的自然走势:疫情导致食品供给扰动,特别是打断猪肉扩产周期,CPI显著上升,疫情结束后,由于消费餐饮需求后置,CPI继续上扬。基于以上的影响机制。

根据2003年非典时期的经验,疫情对非食品需求端的冲击也是不可忽略的。假设此次疫情期间非食品价格随着需求收缩,而在疫情解除之后,餐饮、零售信心恢复,需求扩张,届时二、三、四季度的非食品价格会反弹。因此,在模型预测的基础上,我们对CPI预测值进行了微调。预计,考虑疫情后,2020年CPI各季当期的同比增速分别为%、%、%、%,全年增长率达到%。即前半年由于聚集性消费等下降导致CPI上涨率降低,下半年由于消费等需求恢复并出现补偿性消费,导致CPI上涨率上升,全年的CPI上涨率跟没有疫情时相差不多。

三、中国的应对措施

1.政策目标

预计,中国2020年的经济增速为%左右。他们选择这个目标,是基于中国政府需要兑现其GDP和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但在疫情影响下,今年能否实现这一经济增长目标成了各界忧虑的问题。2020年2月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要求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同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综合起来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所以中国2020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完全有可能维持在%左右。

但是,若按本文结合疫情进行的测算,中国经济2020年的自然增速可能只有1%-%。最高在%-%,要实现%的增速需要采取的扩张性政策力度应非常大,对经济的负面效应也会非常大,甚至有可能加剧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提高经济的总体杠杆率。所以,我们建议政府调整2020年的经济增速目标波动区间,合理确定稳增长必保的下限和力争达到的上限,最好不设立固定的增长率,以稳就业、稳物价、防风险为主要目标。如果设置经济增长目标,则建议为%-%。这一增长区间既可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对经济增长的要求,也是在更加扩张性政策下可能实现的目标。而鉴于2020年的经济形势,继续维持%以下的CPI上涨率已经不太现实,建议提高CPI上涨率目标至,%左右。

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包括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市场环境管理三大类。在三大政策管理中,市场环境管理是治理宏观经济问题的治本之策,主要目的在于消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失灵,以及存在于转轨经济中的市场不完善、产权不清晰等问题,从而恢复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如果能够充分消除市场失灵,便无须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政策,只有当市场失灵且在短期内无法被彻底消除时,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才有发挥作用的价值。

不管2020年的增速目标是%还是%,都是扩张性很强的目标,必须认真贯彻习近平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的要求。从定性的角度,政策组合都是扩张性的。差别主要在于具体的政策结构,体现在政策回旋余地的大小、对长短期经济形势的偏好、对其他政策目标的照顾程度、政策力度的大小、政策节奏的快慢以及政策支持点选择等方面。针对目前比较严峻的短期经济形势,尤其是在一季度、二季度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情况下,依靠后半年的高增长实现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需要强刺激且见效快的政策组合的配合。总体上应采取高强度的扩张性政策组合,以扩张性需求管理为主,扩张性供给管理次之,扩张性市场环境管理为辅。扩张性需求管理政策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刺激经济在后续季度中弥补一季度的经济损失,如消费、投资和企业产出等,以此达到维持经济增长6%的目标。

(1)扩张性需求管理政策为主。第一,货币政策应充实流动性,并采取较大幅度的降息。建议先降息个百分点,以达到降低企业开工成本和政府负债成本的目的,同时通过降准、定向降准、MLF等手段实施精准滴灌,并引导资金“脱虚向实”,让资金回流到实体经济,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缓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企业的贷款意愿,继而再根据经济形势决定后续政策。在直接融资方面,建议进一步放松对直接融资的限制和对非法集资的认定,放松对企业在海外发行债券的限制。第二,财政政策应加大扩张力度,建议将财政赤字率由2019年的%上调至3%或更高,用于基本建设、教育、研究开发、文化等领域。改革个人所得税,增强企业和个人的获得感,提高个人的消费能力,同时、财政支出应向民生项目倾斜,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第三,废除计划生育政策并鼓励生育。现在养孩子的成本很高,这本身就是消费需求,而且是优质消费需求,鼓励生育即扩大消费。第四,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适度放松房地产行业的限购、限贷政策、激活房地产投资、刺激汽车消费、放松各城市对汽车购买的限制,取消限行措施,降低汽车消费相关的税收和燃油税等。

(2)扩张性供给管理政策次之。第一,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首先是减税,包括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等,其次是将社保费率减少1或2个百分点,降低企业负担。再次,住房公积金可从强制缴纳改为企业跟劳动者协商后自愿缴纳或不缴纳。另外,适当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实施扶持,避免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困难。第二,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国有企业的权责利三要素,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同时打破财政兜底、刚性债务偿付制度,提高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独立自主性。第三,深化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科技在产业中的作用,扩大高质量供给。一方面,继续改造传统产业,促使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业逐步退出,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新兴行业的支持,通过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第四,加快高新技术的自主研发。主要应在政策和资金支持、科技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本培养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继续发力。

(3)扩张性市场环境管理为辅。在市场环境管理方面,应进一步放松管制,激活市场活力,调动一切积极性发展经济。第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为了实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建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需要加快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包括对行政体制、企业体制、创新体制以及财税金融体制等的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从营商环境看,首先,应加强依法治国,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监督机制,减少人为干预,其次,应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贯性,避免在短期内频繁地改变政策,再次,注意引导市场预期,防控好因扩内需引致的风险,重点防控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加剧。从消费环境看,首先应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其次应完善基础设施,鼓励消费,特别是鼓励旅游消费,增加消费供给,扩大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再次应完善消费者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整顿并规范市场秩序,对假冒伪劣和价格欺骗等行为零容忍。第二,改善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一方面,完善和规范用工的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减轻就业市场对弱势劳动者的歧视,另一方面,继续改革户籍制度,加速城乡融合,为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和居住提供便利。第三,放松各行各业的市场准入限制,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各行各业。加快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实行所有制中性,让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享受平等待遇。第四,在农村实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投资。第五,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在增加需求的同时也能增加资本积累、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供给,要加快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综合以上各项政策组合,短期内虽然可以实现使宏观经济提升见效快的效应,但容易产生较强的副作用。根据我们对价格的预测,在强刺激的政策组合下,宏观经济很可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而且靠强刺激出来的经济是一种虚胖,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此外,基于当前政府和居民债务率已经处于高位,未来债务违约风险或将进一步提升,对经济发展构成风险的因素正在积累。

3.应对CPI上涨率过高的政策建议

在货币政策方面,由于疫情期间政府实施了纾困贷款政策,使货币供应量高于其自然走势。参考“非典”期间的M2环比增速变化后,我们发现:“非典”疫情公开防治期间(2003年4月—2003年6月),货币流通量环比增速显著高于2002年同期,疫情结束后,为了避免信贷过热,货币管理当局对货币供应量有所收缩,个别月份的环比增速相对前一年同期出现了下滑。直观起见,我们将2003年4月后的M2增速相对2002年同期增速的偏离解读为货币政策对“非典”疫情的干预力度,并将货币政策对“非典”疫情的干预力度加入2020年2月后的M2增速的自然走势分析框架,从而得到2020年货币政策预测,再将2020年政策干预后的M2增速更新到CPI预测模型中,得到政策干预后的物价预测。经过测算,2020年各季当期的同比增速分别为%、%、%和%,全年增长率达到%。

鉴于GDP平减指数跟CPI的构成不同,应对CPI上涨率过高的措施与应对宏观经济的措施也不完全一样,需要针对CPI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政策。主要包括:第一,通过免除高速公路过路费等措施降低货物运输成本,保证疫情期间产品以及原料的正常流通。第二,确保禽肉类产品的正常生产乃至扩大生产。对于因运输受限导致的库存高企,政府应当给予积极采购,保障农户的利益不受损,疫情过后复工复产能够正常地开展生产活动。事实证明,政府在疫情期间采取的储备肉投放政策取得了有效平抑肉类价格的作用,后期仍应积极开展投放。第三,鼓励居民在疫情期间,采用电商平台等没有聚集效应的零售市场进行平滑消费,避免疫情结束后出现拥挤性消费,同时应保障厂商利益不因存货上升而受损,避免企业倒闭、供给收缩。第四,建议简化进口商品报关流程、加快进口商品的流通速度,通过鼓励进口弥补疫情期间国内产品供给的不足。第五,对于季节性较强的行业,如餐饮、服装等,政府应给予优惠税收以及贷款方面的政策支持,保障相关企业渡过难关,待疫情结束后仍有正常的生产能力。第六,有效利用国际原油价格下调机遇期,积极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同时建议调整成品油调价机制,取消国际油价40美元以下中国成品油不降价的限制。

采取上述积极的平抑物价政策后,2020年CPI上涨率有望回落到4%以下。

四、中国2020年的经济形势展望

综合分析自然走势和政策效果,我们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为%-%,这一判断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应该承认,中国政府目前是有足够的政策工具的。如果坚持高目标,那么在相关的政策作用下,经济增速可能接近%,超过%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因为不需要那么高的增速,如果政府对其他政策目标考虑更多一些,则可能会容忍增速稍低,让政府有足够的余力应对其他问题,包括疫情处理、稳物价、稳杠杆等。我们预计中国2020年的CPI自然上涨率会在%左右,虽然扩张性供给管理政策和扩张性市场环境管理政策会压低CPI上涨率,但扩张性力度很大的需求管理政策会将CPI上涨率拉到4%以上。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一些专门针对CPI上涨率的政策,结合这些政策,我们认为全年的CPI上涨率应该能够控制在4%以内。

70 757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