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第一篇】

学实验是通过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来探索问题的过程,它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其独特的功能。而学生实验是让学生在实验中去完成探究,体验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小学生实验一般是2至4名学生组成一组,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共同合作完成的实验。这类实验一般以测量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实验的作用是让学生学习验证、探究科学规律,通过对实验仪器的规范性操做,提高观察技能,并尝试处理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写出实验报告或得出结论,使实验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目前,科学教学中的学生实验常常会出现一些偏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学生实验的实效性值得探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学校实验室建设不够完善,许多仪器、药品并不齐全,部分实验在实验室内无法完成,开出率较低。

第二、专业教师缺乏,农村教师的课时量大,顾此失彼。

大部分农村教师课时量较大,每位教师都担任三门以上科目,每

位教师一天少则三四节课时,多则六七节,教师忙于备课,研读教材,忽略了让学生认真预习实验教材的环节,不可能都准备充分,导致不少学生对实验目的、内容、操作步骤不甚明确。有的学生只是抱着“好玩”的态度来实验,到实际操作时,就形成盲目混乱的局面。 教师在课前没有准备齐全实验用的仪器和药品,到实验开始时,学生发现没有某种仪器或药品,或仪器有破损,就会围住教师要这要那,造成混乱的局面。上课时往往顾此失彼,陷于被动和忙乱。教师在实验前不断的讲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怕学生做实验占用时间多了,怕学生在实验中发生意外;实验时又发施号令,指挥学生统一的行动。没有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实验结束后,没有多余的时间做好实验总结,就要忙于下一节课的准备。

“光与色彩”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光的折射与反射现象,认识七色光的由来。上《植物的果实》可选择在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进行教学,发动学生到田野里收集一些各类植物的果实,然后带到课堂中观察,采用“开果实丰收报告会”的形式来激发对果实的认识。科学课中的很多内容,教师在教学时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随时而择。

三、就地取材,丰富农村科学实验课教学途径。 虽然农村小学配发了很多实验教学器具,但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仪器的短缺现象,仍然影响着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如何联系农村小学的实际,就地取材,既能丰富农村科学实验课教学途径,又能走出富有个性特色的地方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呢?我在用好现有科学实验室里的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配合相关教学内容开展教师自制教具,发动学生制作学具活动。这样不但解决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问题,而且为学校充实了大量的教具、学具,也推动了科学课教学器具的更新换代,极大地提升实验教学的开设率。比如:《肺呼吸活动模拟器》、《自动转臂吊车》等教具都可以自制。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更是同学们的喜好:到山野采集各种奇特的树叶标本;到山上寻找一些熟知的矿物标本;到小溪边捡鹅卵石、到石子堆中捡有植物及小动物化石的石片等有趣的事情。这些自己制作的“鲜活”标本教具学具和现代科学课教学具相结合,丰富了科学课堂实验教学多种教学途径。

《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有效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第二篇】

“有效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有效教学。关于有效教学,仁智互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的学者认为,凡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有的学者则认为,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发展良好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检验是否“有效教学”,当然是再正确不过的了,但这是最终标准。如果我们从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来看,则有以下观点。

一、抓精心备课,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认真组织语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实行“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专人整理、上课听课、反思修改”的备课方案,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一)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

(二)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资源。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其次是生活资源。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xdth/jxfs/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学生带进生活之中;第三是网络资源。搜集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并精编一部分,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三)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在备课中考虑问题的生成,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每一位学生。真心做到了“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四)精心设计训练。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作业练习,在“新”、“趣”、“实”上功夫。

二、课堂上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是战术问题,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

课堂上要突出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分清主次,把重点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致的知识内容,要下功夫,在课堂上花比较大的精力解决。要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不要孤立地讲授重点。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课堂上要集中精力抓好重点知识的教学,同时又不能忽视一般知识的教学。对一般知识内容少讲,花精力少些,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又理解一般知识。

2、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1] [2] 下一页。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第三篇】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强调了语文教学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它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性的。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将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课题及学生关心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起来,通过学生主体创造性来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它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谐统一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理念:“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却存在着种种问题。 问题一:综合性学习不姓“语”

综合性学习的显著特点就是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方式选择等多个层面。目前课堂上的最突出的体现是,没有体现为字词句等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效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从而最终阻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些教师为了体现综合性,纷纷使出表演绝活,课堂俨然成了“星光大道”,语文素养的提高无从谈起,语文综合性学习最终成为表演的“大拼盘”。

问题二:农村学校物质条件不足

综合性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如信息技术设备,图书资料,良好的人文环境,还有走出校门开展活动所需要的经费等原因,严重困扰农村学校。例如我校的物质条件就根本无法满足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需要,不要说综合性学习必须的信息技术设备,常用的图书资料。就连最基本的教学设施都难以保证,学生家庭缺乏书刊,极少数学生才有电脑,这一切又怎么可能提供条件开展综合性学习呢。虽然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很好的,但在此也只能是“雾中花,水中月”了。

问题三:学习内容的局限性及教师认识不足

有些综合性学习内容与农村学生生活学习距离太远,学生既缺少理论基础又没有实际经验,根本谈不上什么兴趣,也就很难涉足。同时,综合性学习很多内容看着热闹,但考试基本不涉足,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走过场,没有认真开展。现在学生安全也让教师不敢带领学生开展校外实际活动。

解决综合性学习中问题的主要策略

(一)固本求源,突出“语文性”

尽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多门学科,但是它首先姓语。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

学生在课内学到知识在课外得到延伸,让知识形成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程标准在综合性学习的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所以综合性学习应始终凸显语文味道。在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上要体现语文味,要体现在学生自主探究中要贯穿听说读写的训练。

(二)根据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意图来开展活动

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并不是单指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水平,而是提出一些学习活动及其要求,实际上主要指“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把这种过程纳入了目标体系,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关注学习活动的结果,而且更应当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过程也就是一种隐性的目标,有人称之为长远目标。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比所追求的结果更重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重视学生的调查,访问,查阅和搜集资料等活动过程与策略,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搜集资料,使学生逐步掌握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流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学习模式,它打破了语文教学“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老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的场所”的封闭状态。相比传统的学习模式,综合性学习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知识,发展能力,合作学习,是一种带有自主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综合学习方式。

一、综合性学习的内涵、特征

关于综合性学习内涵的代表性观点,阐述对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认识。

1、课程标准中与综合性学习相关的主要表述。

(1)作为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2)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并提出阶段目标。

(3)在“教学建议”部分的阐述。

(4)在“评价建议”部分的阐述。

2、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的特点。

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 分三个学段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基本要求 。

第一学段

1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呈现出高度综合的特征。

一是重视听说读写技能的协同发展和综合运用。

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 三是能力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

综合性。综合性是包括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 探究性。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实施综合性学习,应“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开放性。首先体现在重视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学习空间向自然、社会拓展。

二、综合性学习教学建议

1、掌握几个原则。

(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2)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

(3)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4)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

2、抓好几个环节。

(1)组织策划。

(2)分组活动。

(3)交流汇报。

(4)总结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主要围绕三个层面展开:

一是语文知识、能力层面;

二是活动过程、方法层面;

三是参与程度和与人合作的态度层面。

征。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活动习得知识,充分发挥自主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提升创造力,怡养品格。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第四篇】

摘要:美术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美术课程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但是,现在小学美术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其难以实现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美术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该文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提出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实现小学美术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美术同音乐、体育一样,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在部分家长眼中,这只是一门“副科”。但是,在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美术与其他学科一样,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处于重要发展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更为关键。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学应该更加重视美术课堂的发展,真正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家长对美术教学存在误解,他们认为美术只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如果学生对美术学习感兴趣,其只要在假期时间通过一些兴趣班学习美术即可。部分学生缺乏对美术个性化的见解与看法,难以进行独立的美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寻找各种途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美术课堂的高效性,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1.寻找多元化的学习途径。

美术学习属于文化学习的范围,教师应利用多种学习途径和方式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美术从教学内容上可以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在各领域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创新绘画和手工制作形式以开展教学和评价,使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

首先是美术感受的多元化。人天生拥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神经,教师如果在美术课堂上能让学生在色、香、味的感觉中展开想象的翅膀,那么美术课将成为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课程,美术课堂也将是高效的课堂。

如,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我爱吃的水果》《切开的水果》《吃瓜果的人》等一系列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触摸以及品尝不同品种的水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鼓励学生对水果展开联想与组合。在这样的多元化感受中学习,学生对美术课堂必然充满期待,其创作的作品也会充满想象与激情。

其次是美术评价的多元化。有教育专家谈到:“今后的美术课,将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地与学生共享学习空间;未来的美术课中,教师的角色会有很大的变化,每个人都将同时是教师和学生。”这表明美术课业的评价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更多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2.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后,美术教学已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传授,教师要想高效地开展美术课堂教学,就必须使美术与其他学科产生联系。只有多学科的知识渗透,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造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烽火岁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美术有效地融入历史、语文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教学,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有关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及其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对战争与和平的想法,再通过油画作品《淮海大战》,让学生感受人民解放军的威武勇猛和雷霆万钧的战争场面,并使其从中体验解放战争的强大力量,让学生在充满爱国热情的情况下分析画面构图与动感。在六年级下册《会跳舞的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利用音乐舞台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制作外形生动、活动自如的提线小鸟玩具,并开展作品展示与表演等交流活动。让学生玩起来,美术课才能真正“动”起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各种节日、学校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美术时的自信心。

3.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能够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角色,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平淡的美术课堂教学变为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盛宴,让美术学习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使学习美术成为学生的习惯。美术创作的过程是充满美感的一次心灵的旅行,学生只有亲身感受到内心的充实与丰收的愉悦,才会更加热爱美术学习。

4.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小学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画家卢延光说过,他的启蒙教师并没有告诉他用什么技法作画,而是培养他哲学、文学、史学等方面的文化修养,这对他日后的艺术之路影响很大,受益匪浅。所以,美术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多涉及音乐、历史、文学、生物、哲学等领域。这样才能实现美术教学的多元化学习途径,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真正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保障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第五篇】

摘要: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进行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应看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仍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为数不少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观念、方法、方式上存在着偏差。本文就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和评价能力,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激发他们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还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本文结合个人体会和教学实践,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训练对策进行分析。

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是不尽如人意的,有意无意地指导学生“套作”,让学生仿写一些作文书中的优秀作文,造成有的小学生干脆把这类作文改名换姓,一套了之。大部分学生写作文都是无话可说,甚至有话也写不出。即使写出来,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这种情况基本上可以说还处于一种贫困状态,存在不少问题,归结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念陈旧,应试教育思想还未得到根本转变。

教师教学生作文,较多考虑的是使学生在期考中取得满意的分数,于是采取快迅速奏效的办法,有的教师甚至猜题押宝,并且教给学生“应试秘诀”,忽视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用的作文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连自己的真情实感都无法表达,更谈不上在作文上进行创新了。

2.形式单一,作文训练未能使学生有更多的写作兴趣。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写作技巧的指导,而且都只限制于在课堂中完成,即教师先指导,学生照框作文,最后是教师挑灯夜战,精批细改。这好比是农村大戏台上演出的戏目,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对于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毫无兴趣可言。

3.失去了自由情感,学生难以有新的创意。

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作文教学拔高立意,提倡虚构,背离了写作的根本宗旨。

1.注意训练的形式。

以往多数教师教学生写作文都限定在课堂上完成,题目固定,不考虑学生实际,缺少灵活性,学生在课堂上生搬硬套、苦思冥想,真正有创意的并不多。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创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训练: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农村虽然比不上城市热闹,但农村孩子从小就经常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更深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农村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要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就能发现丰富的写作资源。不妨让学生走出校门,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积累写作材料,更多地感受生活的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从生活中得来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从中选取能反映事物发展变化、揭示事物本质的部分,指导学生对零乱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类,并从这一过程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变化规律来,这就是选材立意。小学生知识面尚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与其生硬地教他们选材立意的“几步几法”,不如选些典型示例,由扶到放,使他们由感知到体会,掌握一些暂时不能言传的、选材立意方面的程序性知识。如“揭示白杨的精神实质”,既要引导学生对白杨进行全面观察――熟悉冬与夏、晨与昏、烈日下与暴雨中等各种状况下白杨的外部特征,还要引导学生将它与柳、松、竹、楝等进行比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各种不同的背景下,白杨有什么显著特征?哪些特征是白杨独有的?从而引导学生抽象出结论:白杨是一种高大挺拔,能象征坚强不屈的树。在以上观察、分析、综合及抽象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感知到一种程序性知识。作文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运用这种知识反复实践,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介入话题作文,让供料作文也变得开放灵活。话题作文是一种新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没有太大的限制,又几乎对学生作文构不上障碍,因此,开放性、灵活性就成了它的最大特点。此外,还可在课堂开展口头作文训练,可通过记日记的形式进行作文训练,还可以进行简短的提纲式训练、片段描写训练,必要时还可进行适当指导下的谈话训练。这些训练方式都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2.写作指导,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又必须精要、得法。

(1)作文指导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德、文风。叶老曾说写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就是力求学生在写作时做到不说假话。为达此目标,命题必须切合学生实际,知道必须根除所谓的“立意深远,深层开掘”指导。如果不重视培养良好的文德、文风,对作文说假话的现象熟视无睹,甚至有意无意地鼓励作文造假,那么将会重走封建八股教育的老路,学生作文是一套,内心是另一套,这与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目标相悖。

(2)作文指导要培养学生不同的写作个性。人的艺术视角历来是多样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观,且因人而异。语文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其学习动态,为其语文思维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条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来。

3.让学生灵活掌握写作时间。

为避免学生养成拖拉的坏毛病,作文要及时交、及时改,以保证教学进度。那么,作文时间该如何设置呢?笔者认为,限时作文、不限时作文二者应当结合进行,要使两种作文训练形式都充分发挥应有的功用。具体来说,时间不同,要求的程度也不同。限时作文要求不宜全、细,应该允许有一些小毛病,如过渡、照应、字词搭配等。不限时作文是相对于限时作文而言的,它并非完全不限时,只是在时间的要求上比较宽松些,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查阅资料、调查研究、修改完善。事实上,写好不限时作文相对要难些,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如布置要求十天内完成的作文,第一天就得让学生列好提纲,做好安排,第二三天就得让学生寻找所需材料以便作文时用,四五天内要写好草稿;剩下的时间则完全用于修改和完善,力求将自己的写作水平发挥到最高层次。这期间如没有教师的督促和指点,有的学生在收作文本的前一天晚上才去写,那不限时作文也便毫无意义了。

总之,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改进教学方法;要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谙熟门径。此外,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坚持积累,打下作文的基础。笔者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定能顺利地带领学生走入快乐作文的殿堂,使学生快乐作文。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第六篇】

我国是个农业国家,农村人口占了大多数,农村人口的素质是我国人口素质的主体,但是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地区的体育课更多的是以一种活动课的形式呈现。课时量得不到保证,课堂上无明显的教学目标,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也影响到新一代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我通过对重庆西部地区几所不同层次的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情况的观察与了解,分析农村体育课堂教学的现行的状况,并从中寻求解决的方法。

1.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普遍存在。

农村的体育课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器材条件,周围环境等实际情况的影响,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更是敷衍了事,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体育课往往被认为是玩耍课,在学生的潜意识里,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在走访的10所学校中,有80%的老师上课都是敷衍了事,上课是集合跑两圈然后自己活动。往往的自由活动,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去活动,而是在旁边三五一群的说话,根本没有达到体育课的.效果。

2.体育教师师资力量缺乏,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新课改强调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构造者,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多数的农村中学的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学生在主课之余“玩一玩,耍一耍”的不重要学科,由于体育课得不到学校普遍重视,加之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一部分体育教师得过且过,教学不备课,上课自由化。上课时间到了教师到了操场才“想一想”我这一节课应该上一些什么,有的老师干脆“一个口哨两个球,学生高兴我自由”,教学随意性很大,不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体力量,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的、基础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员,由于其担任课程的性质和工作环境与其他任课教师的差异,需要更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4.学校组织管理部重视程度不够,应试教育影响根深蒂固,体育课不受重视。

学校体育教育面临的工作现状是,体育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来上“主课”,体育课不受学校的重视,老师也失去了上课的激情。体育教师的地位偏低,严重影响体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个别教师懒散怠惰,贪图安逸,不钻研业务,得过且过,拿不出过硬的本领,致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停滞不前,领导重视什么,就抓点什么。忽视了自身素质的提高,致使一些教师失去了对体育教学工作的热爱,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差。

5.体育教学设施差,资金投入不足。

教学设施是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优质的体育课更是需要完善的设施器材作支持,走访的一所中学,全校只有一片篮球场,两个双杠,一个篮球,三副羽毛球,这样的教学条件,完全不能够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

针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出现的以上问题,经过研究和让学校体育课更加贴合实际情况,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的课程现作出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师观念和角色。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训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体育教师从过去作为知识和技能传授的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学”及“如何学”上来培养,引导学生在健康心理、健康品德上沿着正确方向健康成长。例如篮球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是一方面,更重要是通过篮球运动的锻炼,达到健身益体,体验其团结合作、拼搏精神在成长中的意义,在社会上更健康的适应。

2.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与方法,使体育课更加符合科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体育教师从被动执行教学大纲的大纲执行者转换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决策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是单方向活动,以大纲为中心,围绕大纲而进行。新课程要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应以学生的需求,在课的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式的引导及组织上,充分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从“要你学”到“我要学”是一个质的飞跃。

3.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育的成效必须、也只有通过适当的评价才能体现出来,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常常是教什么,考什么,偏重于生物性的评价,评价内容也与教学目标脱离。只有建立一个新的评价体系才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的。

4.大力培养体育师资力量,提高师资水平,保证学校体育的正常教学与发展。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者,体育师资水平的高低必定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换句话说体育师资水平的高低将影响课程标准在农村中小学的落实。所以有必要培养农村的体育师资,从主动的因数去推动课程标准在农村中小学的落实。对兼职体育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不脱产训练,以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已达标的教师可通过岗位培训、学术交流等非学历教育更新知识,提高教学科研素质。

5.适当投入体育经费,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学校体育教育机制,遇到了新问题。其中学校体育的发展就遇到了经费越来越困难的问题。近几年,由于市场物价的不断调整,使原本就十分有限的体育经费显得更加的紧张。规范体育场地,增设各种体育、健身器材,使师生能够放开手脚,敞开胸怀,在体育教学与运动中快乐成长。

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等思想,不能因在以后的生活中、工作中忙碌而淡忘体育。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为了祖国的未来,每位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重视每一堂体育课,并且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z](国发[2003]19号)。1-10.)。

[2]程飞燕。初中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调查与研究,2009,5(174)。

[3]牛晓。《中国学校体育》。第5期。

[5]王铃红,叶尚侃。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第七篇】

自2001年9月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地展开,2004年秋进入全面推行阶段,浙江省也不例外。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要确保教师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2005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其结果是:%的被调查教师感觉压力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近90%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2]。由此,各教育机构、师资培训机构都在积极组织进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只有不断“充电”、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教师的压力状况如何呢?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缓解?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到遂昌县的六所农村小学,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农村小学教师压力现状调查研究。

笔者在遂昌县的农村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访问两种方式。

1.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选取了六所小学的134名教师进行测量,得到有效样本120份,问卷的有效性为89%。其中男教师58名,女教师76名;年龄介于21岁―58岁之间;职称情况:见习或小学二级37名,小学一级16名,小学高级67名;学历情况:中专14名,专科49名,本科57名。

笔者根据课题情况确定了访谈提纲。访谈提纲一共有11个访谈题目,包括“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有哪些改变?新课程带来的这些改变对你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激励还是一种压力?”等。访谈的对象从性别、年龄、任教学科以及是否为班主任几个角度进行选择。本次访谈对象为26名小学教师。

2.调查结果。

统计问卷和访谈的结果,有%的被调查教师感觉压力很大,50%的被调查教师感觉精神疲惫,%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农村小学教师的压力情况虽然跟“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中的数据存在差异,但压力大的问题依然存在。

根据访谈结果及调查问卷统计后得到的数据,笔者把农村小学教师压力的主要表现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工作压力大。

在“我感到工作给我的压力很大”这一题上,120名被试教师中有%的教师选择“同意”或“很同意”,没有教师选择很不同意,只有%的教师选择不同意。在座谈中关于问题“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有哪些改变?新课程带来的这些改变对你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激励还是一种压力?”几乎百分之百的教师认为更多的是一种压力。杨老师是某小学的副校长,任教四年级的语文。她认为,“在城里感觉很轻松就能实现的事情,在农村就变得很困难。比如说新课程的语文教科书中每单冗都设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编者的出发点是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是这样的设置对上网的要求很高。像我们的学校,总共只有3个多媒体教室,网速很慢,有时还不能上网,很难组织学生(85%以上是住校生)上网查资料,走读的学生一般家里也没有电脑,只有老师自己用蜗牛爬一样速度的电脑查了以后告诉学生,根本达不到新课程的要求,体现不了新课程的理念。而农村的学生一样要参加统考,这样学生跟城市里的孩子差距太大,所以感觉压力很大。”

2.身心感到疲惫。

在“工作让我感觉身心疲惫”这一题上,120名被试教师中有50010的教师选择“同意”或“很同意”,只有%的教师选择不同意,没有教师选择很不同意。在“早上想到还有一天的工作要做会有累的感觉”这一题上,120名被试教师中有%选择“同意”或“很同意”,有%的教师选择不同意,没有教师选择很不同意。新课程的很多的要求是根据城市里孩子的认知特点设置的,这是农村教师身心疲备的一个重要原因。陈老师现在任教二年级,“小学语文从一年级开始识字量就很大,第一学段要识1800字,有时一天要认几十个字。农村的很多孩子没上过正规的幼几园,拼音和识字是毫无基础可言的,一天教完了,需要回家巩固,要家长配合,但农村的家长往往忙自己的事情,很少有人会关心孩子的学习,结果到第二天孩子又忘得差不多了,没办法,只能在学校里巩固前一天学过的字,但第二天又有新的生字需要学习,又要教新的生字,否则赶不上进度,所以感觉特别累”

3.对学生不再热情。

在“工作让我变得不像以前那样热情了”这一题上,有%的教师选择同意,但%的教师选择不同意,4%的教师选择很不同意。在类似的题“工作让我变得对学生的态度冷谈了”这一题上,有%的教师选择同意,%的教师选择不同意,的教师选择很不同意。说明教师在这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青教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在观念上差别很大。魏老师在学校里是公认的优秀教师,她虽然快要退休了,但学习新课程理念一点也不含糊。她不仅教学拿得起来,而且对学生关心,总能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对待学生。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她的热情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真真切切的热爱,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她很满足现在的工资待遇,觉得跟年青时候相比,现在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刚毕业不欠的年青人,却觉得现实跟理想还有很大的差距。小陈老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不到三年的新教师,她说:“三年前过了层层关卡,终于能当一名有正式编制的公办教师,感觉很开心,当时也下决心要好好工作,对学生也很热情,乐意跟学生聊天。但时间长了,跟我原来留在城里的同学相比,觉得在大城市的生活是那样的多姿多彩。当新老师有很多地方都要学习,学校学的知识和技能跟现实有差距,新课程的培训是很多,但效果一般,很苦恼。现在有时候懒得理会学生,学生有时提问多了,自己就觉得烦,有时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从调查和访谈中我们认为,年青的教师在这方面更需要引导。

4.工作有挫折感。

1.教师对培训的迫切需求与课程培训的不到位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压力。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以一种不现实的速度增长,教师非常迫切地要求通过各种培训来提升自己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但目前的新课程师资培训仍然存在着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理论脱离农村教学实际、缺少针对性强的培训资料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鲜活资料、缺少跟踪指导及校本培训等问题。这样的培训对教师真正理解、认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帮助少,反而会耗费教师的精力,徒增教师的工作量,教师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无所适从感。

2.课程内容的.变化与课程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压力。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现实课程目标的各种困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3]。随着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师需要相对应的课程资源支持。据有关调查显示,缺少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由于课程资源的缺乏,导致了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设计、寻找教学资源,有的还要亲手制作配套的教具,为信息、为网络忙得不可开交,无形之中心头又多了一块“病”,加上新课程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复杂性,使得以往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性和预见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3.新课程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落实难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压力。

许多教师表示,新课程的理念确实非常先进,但很多方面在现有条件下难以操作。例如,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赞赏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无疑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追求的教育理想,但从实践层面上看,在现行大班额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深感困难。又如,新课程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我们目前多数的学校能为学生操作提供什么样的条件,社会实践活动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配合,也是教师感到困扰、无助的问题。

4.新课程的高要求与教师缺乏专业能力和自信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压力。

新课程是对原有课程体系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变革,从目标、内容到过程、方法等都需要进行变革;新课程强调教师独立性、创造性的充分展示,它要求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过去忠实于教科书向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课程开发,由掌控单一教学目标向驾驭多元目标发展,由灌输式教学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教育发展等,这都不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熟悉和习用的。面对新的挑战,已有的知识、技能已难以应对,新的专业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教师难免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焦虑。农村教师更是如此。

1.开展有效培训,让教师在参与中成长。

政府和各培训机构要了解教师培训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有效的新课程培训,促进农村教师教好新课程,真正为教师减压。其一,理论培训。邀请优秀教师或专家学者以专题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讲座,集中讲授,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观念认识。其二,教材分析。培训部门除了邀请一些专家和学者为教师们开设新的教育理念讲座外,还应多邀请一些对新课程理念和教材理解比较好的当地的一线教师介绍教材的编写思想、教材体系、教材新的突破点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梳理,使受培训教师对新课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教会教师解读教材的程序。其三,参与式培训。“所谓参与式培训,是指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参与并承担一定的任务,是基于问题和基于课题的学习,是一种以学员主动学习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它的特点有:学习任务真实,基于表现的评定,互动式教学,合作的学习环境,教师是推动者,为学员创设活动、合作、解决问题和执行真实任务的机会,学生是探索与反思的实践者”。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新课程培训应率先实践新课程理念。许多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必须让教师主动学习、自我提高,感悟主动学习的真谛。

2.开展教学研究,让教师在行动中解惑。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最好的研究方式是结合工作实践开展行动研究。实践证明,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其自身效能感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参与科研,教师可以不断学习或者建构新的教学和学习理论,提高自身对教育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促使教师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特定条件,灵活运用教与学的基本原理,成功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个人成就感。

3.开展系列活动,树立实施新程的信心。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面前,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教师尤其需要树立这样的信心,即通过系列的学习,相信自己具有完成教学目标所要求的能力。为此,可以开展如下的活动:

(1)观摩教学。在课程改革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现场观摩,通过观摩分析优秀教师在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组织教学中的有效行为和策略,从而给观摩者提供大量的经验。当教师看到其他教师在活动中取得了成功时,他们往往会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的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功,从而增强信心。

(2)传、帮、带活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部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走在了前面。让这部分教师与其他教师结成对子,通过传、帮、带等形式,一方面直接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大量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优秀教师还能及时解决被帮扶教师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减少其失落感。

(3)言语引导。积极的言语引导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课程改革中,权威人士的评价能够诱导教师以加倍的努力获得成功,并培养教师的活动技能和自信心。因此应该经常开展评价活动,对教师的工作及时作出肯定,给教师更多的鼓励,而不是当教师碰到问题和困难时,一味地批评指正。

4.优化校园环境,让学校成为教师心灵的家园。

农村小学的教师除周末和放假外,平时都是“以校为家”,学校氛围的创设对缓解教师的压力至关重要。首先,要优化学校的环境,提高教学硬件配置的水平,为教师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其次,要优化学校制度环境,要重视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专家型教师参与学校重大事务决策的制度,形成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和人才成长氛围。再次,要优化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使教师处于一种宽松、自由、和谐、温暖积极向上的氛围当中,教师的思想负担轻了,就能以一种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面对挑战。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第八篇】

误区一:为求写作速成的“背诵模式”

身处农村的小学生从小活动范围有限,学生视野不开阔,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并不像城市孩子,而农村的小学教师还有一大批是从前的社请教师转正过来的,他们其中好多都没有受过严格的师范教育,虽说已具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新一论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方法依然显出无法适应的迹象,比如,为了让孩子能在考试之中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不昔花大量时间让学生们背诵《同步作文》《作文大全》等里的范文,致使形成比较别扭的习作,比如:

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什么别人都有星期天,我却没有,每当我熬下星期五已经累得不行了,可您却给了我最大的压力,星期六不让我玩,就让我做作业,可是作业做的时间长了,也会让我厌烦。

……。

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你却不让我去,后来我给我的几个朋友说了,是他们说服了你,你才让我去春游。

在路上我们蹦蹦跳跳的走着,我们玩了一会儿,就又到其他地方去,可您就是不让我去。

我就觉得很后悔,人家来了,说那儿的山多美水多美,当时我却为什么不能去,在回家的路上我们搭了个公共汽车,我突然间看见了一片白菜,我高呼起来,好大的白菜呀!有的同学听见了哈哈大笑起来,骂我傻瓜,人家说那是花菜,顿时我脸通红,像布不一样。

――习作《我真想有一个星期八》。

这篇作文题目与其为《我真想有一个星期八》,还不如命为《妈妈,我想对您说》更为恰当。文不对题,却强拉硬拽,很显然在进入考场前小作者已经准备了1篇作文。这样的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在于:(1)在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对待优秀范文的情况前,这种教法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时间结构,徒增学生的学习负担。(2)破坏了正确认识作文乃至正确学习语文的观念,使语文的学习变得枯燥而没有生气。(3)虽然说我们可以在范文当中积累好词好句,但若教师对这篇范文的构思不加以引导,学生在考试作文中将生硬组织,甚至笑话百出。(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种做法严重的影响了作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在这类习作中,作者之所写乃他人的感情,自我已不复存在。

误区二:考试作文之中的片面字数要求。

我们翻开1篇失败的考场作文,往往看到的是字迹密密麻麻,写了几页,细读之下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些段落东拼西凑,无法衔接,互无关联。细想之下,很是不解:既然所写内容与题目要求无关,学生为何还要写这些内容?既然所写段落互无关联,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脑筋东拼西凑?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一位家长说起孩子的语文试卷时道:“我们家孩子的作文一个字也没写,难怪语文只考了40分,考试作文阅卷老师只看开头和结尾,中间写的越多分数就越高……。”后来才知道,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限于某些家长,我们很多一线教师和学生都抱着这种态度对待考场作文,这也就不难解释前面提到的一些考场作文的情况了。作文教学陷入“篇幅”误区,忽视学生思维的培养,考场作文真正变成了劳而无功的体力活。

误区三:一步欲登天,方知作文难。

很多一线教师都感叹作文难教,特别是在农村小学,老师们常说:有些学生你不管怎么样想办法,他就是写不出1篇完整的作文来。殊不知,“写1篇完整的作文”本身就是对小学生作文的错误要求,的确,一个三年级学生有时连一件完整的事情都难以用话语说清楚,更何况让他述于笔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片面要求学生多写,忽视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导致学生越写越不爱写,因为后1篇作文是建立在前1篇在作文的失败心态上来写的,没有成功感的写作,成了学生心头的一种障碍。

误区四:浮泛的写作辅导课。

在好多偏远的农村小学,写作辅导课往往流于形式。在一堂写作辅导课上,老师读1篇上次作文中的优秀范文,接着另外布置1篇作文,再读1篇刚刚布置的要求下的范文,然后就让学生开始作文。这样的作文辅导课,只是流于形式的范文阅读课,教师没有站在作者的角度谈一谈范文是如何构思的,小作者细腻的心理就体现在作文当中,但参与这堂课的学生却浑然不知,我们可以从这篇范文中引发那些思考,还可以在那些角度再行文拓展,范文中有没有不足之处等等,在这趟习作辅导课全没有体现。

误区五:写作材料的“生米”现象。

“春天的时候,白杨树的叶子好绿好绿,那棵大白杨树在我爷爷家门前,叶子大大的。

夏天的时候,大白杨树的叶子是绿绿的,看起来好美好漂亮,过了些日子,白杨树的叶子依然是绿绿的,而且越来越多。

……。

白杨树就像北方的农民,我爱白杨树!”

――习作《家乡的白杨树》。

关于写作材料的重要性问题,很多人都会想到这一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材料,写作就是一句空话,上面的这篇习作是典型的没有材料可写、小作者平时积累不多且观察不够仔细的一类,小作者一次又一次的写白杨树的“绿”但白杨树毕竟不是松树,反复的写白杨树的“绿”却不是为了突出它的这个特征,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作者并没有观察到白杨树的其它特征,一如“高大”“挺拔”“笔直”“实用价值”等,而作者却在文尾拿来《白杨礼赞》中的感情,在这篇习作中显得很生疏,读之,如揭开盛有“生米”的锅就吃起来一样感到生硬。在教学写作的过程中,缺少对学生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写作习惯,而且也达不到启迪儿童智慧的目的。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语文园地习作部分是这样安排的:“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对于农村学生,对于世界遗产的了解仅限于课本和课堂老师的穿插的阅读材料,没有材料,如何作文?这时候学生才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

见于以上五个作文教学中的误区,笔者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反思,以期有益于农村教学一线的老师。

反思一:合理使用《同步作文》。

应合理使用《同步作文》《优秀作文》等书籍,学生在读1篇好的范文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认识它的写作角度,即切入点,其次想一想范文的构思,并要求学生要养成写作前先列提纲的好习惯,最后才考虑和学习这篇范文中的好词好句。在初学写作阶段,也不妨将范文结构放在其次,读完范文后让学生想一想所写事情是否有趣、是否真实,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体会、想法等,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反思二:宁可少些,也不空写。

考场作文与自由作文、课堂作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考场作文除了要按题目要求写之外,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考查学生的写作基本功、提取信息和组织材料的能力。作文教学是一个真正体现教师“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一节成功的作文教学课,必然要从细微之处触动学生的心灵,也要在宏观对1篇习作进行把握,这即是作文的构思。在没有真情实感,没有在头脑中形成至少粗略的构思前,切莫急着下笔,宁可少些,也不空写,作文犹如做人,要诚实,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感动读者,教育家赵谦翔说:“作文源于做人,复归于做人,此即以人为本。”

反思三: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培养思维。

在小学三年级,可仅指导学生写片段,写一句话作文;四、五年级可适当学着描写、状物,写一棵树、一个人等,这时候学学生注意力的形成尤为重要,引导学生换个角度观察景物;六年级可学着描述一件事,交代清事情的起落、发展即可,可适当穿插细节描写,用一两个常见的修辞手法,举行一次春游,写下他们在春游中的所见所想。丁有宽说:“高年级要求学生观察景物能懂得寄情于静,情景交融,展开想象;观察人物能抓住特征,分析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2]在习作辅导课上,教师要多一些鼓励帮助,少一些批评,使学生的写作信心培养起来,他们会爱上写作、乐于写作。

反思四:形式多样的写作辅导课。

在范文诵读中,抓住闪光点,启发学生,比如有篇题为《童年趣事》的习作,写有一天小作者一个人在家看电视剧《白蛇传》,看到电视上白娘娘的打扮,给自己偷偷的“化妆”的事,其闪光点就是作文选材有趣味性,真实生动地表达作者“自我”;教师的写作辅导课可选择成功与失败作文相互比较的形式,在读范文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比较两篇习作的优劣;写作辅导课也可在户外去上,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的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写作辅导课也可以设计一次活动,为校园除草,在山上植树,观看一次电影,让学生讨论从中获得的启发,并把它们写下来。

反思五:去什么地方找下锅的米。

当学生苦于写作没有材料可用的时候,老师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我们的学生思维不够开阔,学生往往经历了不少事情却记住的很少,他们往往并不自发地、主动地对某件事情追根究底,除非那是一件足以引起他们好奇心的事。“然而,远非各种活动都是引人入胜、津津有味、饶有趣味的,因而并非都能自动引起儿童的积极动机。”当诸如《童年趣事》《最难忘的一件事》这样的作文题目出现时,他们很快会完成1篇习作,完成后才突然发现,所写的这件事并不是作者心里最有趣的,也不是最难忘的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原因首先是学生急于下笔,其次是没有在那件最难忘的事情中提取最有价值的启发,在头脑中没有形成牢固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发挥作用的是意志动机――自我命令,自我促进,自我开导……”[4]写作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设计进行写作训练:(1)呈现一个简单的物体,一顶草帽,一幅画,一支笔,一双鞋等,让学生思维法散开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2)五、六年级可以设计让学生有顺序的写一写“我们的校园”“我的家乡”等。(3)从真实的记忆、学习的积累、交往的困惑、深刻的阅读中获得材料,先思考,直到作文的结构已在心中时再下笔,即做到胸有成竹,再落墨于纸。

小学作文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口头到笔头,从句到篇的过程,小学作文教学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在偏远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在认真、仔细、扎实的教学中不断反思,才能逐渐形成成熟的作文教学法。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第九篇】

由于采用与城市学校相同的教材,其对实现均等教育目标的影响是最小的,也是最容易调整改进的。

1.英语教材中的英语文化背景介绍部分缺失。

五、六年级学生,圣诞节是哪天?英语怎么说?新年、儿童节…等等,学生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它们的来历了。英语学习完全依靠学生的死记硬背,不能触类旁通,学习难度可想而知。

2.课时安排不合理。

一、二年级每周减少到2课时,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学校周课时仅为一节。从人的遗忘规律来看,这样的安排是不科学的。从语言习得的角度来看,如此稀疏的开课形同虚设,效果可想而知,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二)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

英语教师有些是改行的或转岗的。有的英语教师只经过几个月的英语培训。有的英语教师是自己自学的英语。有个别的具有一些英语能力的英语教师通过各种关系,去城里教书了。这些因素造成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得不到系统的英语培训,教师本身英语基础知识薄弱,词汇量小,发音不纯正。虽然大部分教师怀有满腔热情的教学态度,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还要花大部分时间备课,查资料,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正常用英语教学,学生不能用英语交流。

3.教师缺少进修机会。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缓慢。在城市小学英语教师绝大多数具有英语大专学历,现在继续进修本科学历。每学期有2次市、区教材教法的培训,在寒暑假还组织在国外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英语培训,住在外国人家中,创造英语氛围,和当地人一起学习和生活。而山区学校距离市里比较远,交通不方便,造成了去市里听课、学习的困难,教师本身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发展和提高,造成教学水平能力欠佳。

(三)学生学习存在障碍1.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学生不喜欢学英语。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没有掌握好英语教学的基本技巧,不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英语教学法。还停留在陈旧的教学方法上,当英语知识却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学生感到学习越来越吃力,学生产生了厌恶心理。学生感到英语课没劲,提不起兴趣来。

目前城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预习和复习是必备的学习手段,大部分学生还掌握各种针对具体学习内容的具体方法,像单词的延伸记忆法、对话的情景再现法、英语复习的归纳法等,而农村学生没有针对英语预习和复习,更没有各种专用的学习方法。

(四)学生缺少家庭监督。

更好的教育方向,但至少让孩子有了学习的动力,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通过对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分析,我们可以详细地了解到城乡之间英语教学效果差距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英语教学改进措施,尽可能缩小其差距,以实现均等教育。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多种方法共同缩小一项差距,也可以用一种方法缩小两项或多项差距。方法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中,教师进行改进一定要围绕实现均等教育的目标。

(一)整合开发校本课程1.开发整合课程资源。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2]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作为教师,在备课中就要考虑文化背景,上网查资料、查阅图书等形式,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二)加强师资专业培训。

1.学校要及时培训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目前城市教育经过几年的摸索研究,已经产生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已经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已经开始影响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改变着小学师生的学习工作方式。新课程的根本是学生,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因此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关注国家的未来与发展。可是,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应该是改革中的主动因素,也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根本性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如果教师不能接受并实施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无从谈起。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课标,领会它的精神,并把这些理念带进教学之中。尽管农村学生知识缺乏,不能做到及时复习,在课上不能主动和老师配合,教师要尽量改变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按照教参、教学大纲叫知识。要充分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实施中,要认清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技之长。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创新,不断地丰富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去帮助学生取得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创新,不断地丰富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去帮助学生取得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做好自我角色的转变。在组织教学活动前要订好教学目标,组织好教学内容,选择好教学方法,设计好教学思路,充分认识自己的学生,在教学活动后认真做好反思。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因素,保证自己教学内容和目标能顺利实现。

2.学校给教师提供进修机会。

英语教学过程是关键,不单纯是让学生会背指定的单词,还要求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英语知识进行运用,简单的阶段性考试是无法体现学生实际掌握的英语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必须采用过程管理,要每学期组织教研活动10次以上,检查老师的教案、听课、批改作业和检测练习。落实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内容。并同时做到各年级统一的教学进度、作业本的规范、教学的重难点、平时练习和考试。在集体备课中注重教学目标的确定、突破教学的重点、教学方法的设计,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率。我们每个学期都有“教学研究课”,英语组的每位老师都认真看教材,交流备课思路,课后谈自己的看法,今后改进的措施。要时常请区教研室的老师来听课,在当天就进行反馈和评课。教研组要要求每位老师要针对每节课写出教学反思,找出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在自我反思中提高备课质量及课堂教学水平。每学期都有一次组内经验交流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进步。

(三)建立新型评价体系。

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为达到英语教学目标,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将英语教学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自主学习,由被动式英语学习转变为主动式英语学习,让学生们敢于张嘴说英语,善于用英语交际,消灭“哑巴”英语,使英语真正成为孩子们预言交际的工具。要培养学生们敢说,爱说,使之成为一种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利用学生喜爱的活动为切入点,逐步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看电视,特别是动画节目,使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学生中大力推广看英文动画,指由电视家中,并能简单讲述动画内容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也鼓励那些没有电视的学生去同学家看英语节目,而不是一起玩。他们在讲述中,逐步适应了英语环境,为其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还要大量采用新型的教学形式,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新形式、新方法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如:每星期安排一届视听课,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新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游戏教学法、单词自主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大量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增加。

新型教学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有效的英语学习习惯,这种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在接受新教学方法的同时不自觉培养出预习或复习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手段,如单词自主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根据巴浦洛夫条件反射理论,在一段时间多次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对这种教学方法所需要的学习准备和复习产生条件反射,进而形成学习习惯。在城市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在经历了五次以上相同或近似的课堂教学后,就会形成英语预习的习惯。农村学生由于底子薄,需要更多次的课堂教学后才能达到要求。

2.建立学校的评价制度与评价标准。

在推动学生学习品格的形成中具有极大的导向与促进作用,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充满个性的儿童,不用一张试卷评价学习的结果,应该以动态的评价方法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农村学生在家里一般很少得到家长表扬,在学校推行以保护学生学习热情,以激励为主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的快乐。教师尊重和爱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适时地加以肯定,学生就会追求更多的表扬而努力学习英语,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所有的教育活动,应采用口头表扬和精神奖励的方式,如奖给红星、贴片、人物卡通图片等。特别是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这些评价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形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采用学生平时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方式进行,重视学生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等。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讲故事、说歌谣、唱歌曲、表演对话或短剧等),与学生交流,学生的自评、互评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

通过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发展状态,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

(四)建立有效沟通体系。

农村英语教学必须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扩展课堂教学的影响力,必须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建立家庭监督机制,使学校和家长共同促进学生学习,使课堂教学扩展到家庭教育中,注重多层次、多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为有效地巩固课堂教学成效,必须让家长了解教学目标,让其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农村英语教学特点,还要详细列明需要学生家长进行教学配合的内容。因此,在开学时以“家长通知——教学通知单”的形式进行校、家沟通,在通知单上,分别列明了本学期英语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希望家长配合的几点建议,并且在提请家长将其对孩子教育的希望和要求以回执的形式反馈给老师,便于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通过通知单,家长充分了解了学校英语教育的主要情况,在家庭中可以有针对性地监督学生的学习,配合学校教育。其次,学生家长虽然通过教学通知单已经大致了解了学校英语教育的整体情况,可以配合学校教学过程进行监督,但是在具体教学进程中还应进行沟通,以提高监督的准确性。为此,采取进一步的沟通方式就是建立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本。这个联系本虽然是作业本的形式,但是它是由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的一本作业,其中作业要求和作业内容是由教师亲自填写,家长可以很清楚了解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就会及时准确地对孩子进行监督,并且签字确认。当学生学习状况出现异常时,教师可以在填写作业要求和作业内容是提醒家长予以关注,建议加强某方面的督促;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想法和意见也可以填写在作业本上,与教师及时进行沟通。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全面监控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方法对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是有很大困难的,但也是解决农村英语教学单纯依靠课堂教学,缺少各方面配合的难题的一种有效途径。“课外功夫”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会取得效果的。综上所述,尽管农村地区英语学习存在较大差异,农村的一些学校英语教学前景仍不容乐观,农村教师在对英语教学的认识上、在教育观念的更新上不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上,与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但能认识到,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定能看到成果。因此,农村课堂教学对于基础教育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给山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平等的竞争环境,不再由于先天条件的差异,使农村学生更加落伍,体现均等教育的理念。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第十篇】

总结。

自身教学经验,探索适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下面,我就谈谈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这几年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联系生活,渗透思想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大多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pep实验教科书。这套教材在内容编排中有着自身的特点:每个单元除了安排let’stalk,let’slearn这两项主要内容之外,还安排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如:let’sdo,let’ssing,let’schant,let’splay,storytime等。这些内容配有优美的音乐,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由于小学生还处在贪玩、好动的年龄段,心理没有成熟,因此,课堂气氛也就主要从这些地方显现出来。基于以上原因,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要想教育好学生,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所谓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就是根据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把游戏、舞蹈、音乐、儿歌、童谣、竞赛、绘画、制作等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城镇上的小学条件较好,设备先进较齐全,教师上课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夸张地施展自己的才华。相反的,农村小学条件较差,设备落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客观条件影响较大,教师往往受到一定的约束,难以放手去干,故而收效甚微。那么,是不是说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就不需要灵活多样了呢?不是的。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也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只是这种灵活多样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地强求形式的多样化而忽略了其它因素的制约。

根据记忆的规律:人的暂时记忆转变成长时记忆的最好途径是不断强化信息。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不断得到运用,才能永恒的储存在大脑之中。巩固知识的方法有很多,如:1.教育学生养成口语习惯,随时随地练习。师生间的问好,学生之间的问好和礼貌用语等等。不但能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人际交往关系,而且还能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发挥黑板报的效果。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及教材的特点,合理利用黑板报传授相关知识。如日常会话、儿歌、童谣等,尤其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黑板报进行无声的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巩固所学知识。

3.家校联系,相互配合。学校教育只是孩子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主要部分,而家庭教育则在开发孩子的智能和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潜能。教师应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也参与到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来,为自己的孩子学习英语创设良好的环境,如鼓励和督促孩子看英语光盘,听儿童英语歌曲等。教育孩子把学到的英语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一点,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尤其要重视。

4.建立家校学习联系卡。农村的学生家长自身英语知识有限及对孩子的英语重视程度不高,教师应首先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转变他们的态度和观念,提高他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由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特别是朗读和听力等内容,往往不会自觉地去完成,而这些内容教师又很难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此时,就需要家长督促孩子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且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向教师反映。有些家长自身英语水平不高,甚至根本不懂英语,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家校学习联系卡是十分有效且实际的教学手段。家校学习联系卡的形式和内容可因人因地不同而制定。如在联系卡上注明学习态度、学习起讫时间、复习内容、自学新知、学习效果、存在的困难及困难程度、解决方法等方面内容,由家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实地填写,再由学生带回学校交给老师,由教师根据学习联系卡的情况,对表现较好的学生予以表彰,以鼓励其他学生自觉学习英语的兴趣。不仅便于家长的督促,给孩子以无形的压力,促使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习自觉性的发展,提高英语水平,而且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根据不同的程度制定不同的辅导计划和新的教学方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更大、更明显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小学英语教师的缺乏和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是农村小学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现在评价一堂小学英语课是否优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看学生的课堂活动是否充分。因此,一些课堂上学生的小组操练活动始终贯穿于课堂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今,面对人数较多的农村小学,要想将小组操练活动贯穿于课堂之中,是很难组织的。这就要教师根据班级的特殊实际,设计符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教学。如在学习let’sdo或let’schant等内容时,由于人数众多,分小组有困难且难以收放自如,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同样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或者在教学时间充裕及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等情况下,可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让他们自由地组成小组进行操练,效果会更佳,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会更浓厚。此外,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缺乏,使得英语教学在本校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没有其他教师的共同分析、交流和解决,大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有些小学的英语教师往往还要兼教其它的主课,教学上的压力往往使得他们顾此失彼,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利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以上所述是我在农村任教英语以来的一些体会和浅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小学英语教学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才能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尤其是信息滞后、设备落后、交通不便的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更值得广大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照例打开了牛津小学英语课文准备备课,不经意间发现书中图片中的几个人物的面部都洋溢着灿烂的微笑,难道只是巧合吗?我带着疑问,翻阅了整本书。果然,除了个别特殊的表情外,图片重的每个人物都在“笑”着。

英语一线教育工作实践,再想想人物的笑,我似乎感觉到编者深刻的用意,发现了小学英语和“笑”之间微妙的联系。是的,小学英语的教学离不开“笑”。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要把“笑”带进小学英语教学。

一、“笑”代表着快乐,而快乐可以让小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容易地学习英语。

funwithenglish几个单词被大号字体及醒目的颜色印刷在每一本牛津小学英语教科书的封面上,它似乎时刻在提醒着教师和学生快乐的重要性,让师生笑着去面对英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笑可以趋走学生心头上的“胆怯”和“羞涩”,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来,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英语。所以,无论教师有多么烦恼的事情,在踏进教室门槛的那一科,请绽放出学生们最青睐的笑。但如何让学生“笑”,让他们感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呢?这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话题。经过课堂实践的积累,我有了一些想法:

1.课上安排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参与的快乐小学生们喜欢唱歌跳舞和游戏,所以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把所学内容和一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们踊跃参加,体会参与的快乐。如,把parta中的主要句型用学过的熟悉的曲调去演唱,这样,学生会为自己会编歌又容易地记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感到无比的快乐。当然教师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和活动选用,确保学生学有所获。

2.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没错,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块天地,等待着“夸奖”雨露的滋润。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使用good!welldone!wonderful!等称赞的词语,变着花样给学生及时的肯定,让他们感觉在英语面前,他们是巨人。可以看出夸奖过的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并能够把这快乐变为学英语的热情。

3.多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被关心的快乐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弯下腰来,多和学生交谈,通过交流,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给与辅导,通过交流,教师还可以知道学生的个人情况,在生活上给予及时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学生感受到了他是被关注的对象,感受到了被关心的快乐。

二、“笑”还代表着一种世界观,那就是乐观。我们要把乐观带进小学英语教学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在教给学生英语知道的同时,还应该有的放矢地给学生渗透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教会学生乐观面对英语学习,乐观面对一切。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希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保持着快乐,但那是不现实的。要向把英语学精,学生也应该付出相应的努力,所以我们要把乐观带给学生,告诉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要以“笑”面对,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笑”对英语的学习是重要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把笑带进英语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同时又能乐观面对学习英语中遇到的难题,相信,只要又“笑”,英语的学习会更精彩。

英语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英语中有一句谚语“教育必须是有趣的”,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引起学生兴趣时,就能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负担,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小学生刚接触英语,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但不具备学习英语的经验。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这起步阶段,激发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环境就没有教育,要让学生说好英语,就要重视环境的营造。研究证明,语言的活动最好和做某些事情联系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使用所要模仿的语言,这样学生才能把声音和语言的意义结合起来。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是用来表达的,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表达上,就必须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兴趣。

1、创设接近生活的情景。我们的教材基本上大都具备以下特点: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小学生兴趣的要求。例如:数字、颜色、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以及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的生活情景搬入课堂,但是可以模拟真实情景。小学英语教材的这些特点,为教师创设情景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不同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家庭生活或学校生活的真实情景。例如在教动物类单词时,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动物园,在门口写上“zoo”,在教师的墙壁上贴上小动物的图画或者挂上动物玩具,并在旁边贴上相对应的单词。告诉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去逛动物园,看看哪位小朋友认识的动物最多!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动物类的单词。

2、运用实物创设情景。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表示想象的不多,所以,教师在教有关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植物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通过实物或实物模型来呈现单词。比如学习水果类单词,让学生带来多种水果,把教师的讲台布置成一个水果店,学生在卖卖水果的情景中,不仅兴趣大增,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单词,真是一举多得啊!

3、用有声的音乐创设情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教英文歌曲,融音乐与英语教学为一体,为学生创设有声环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在教唱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星期的名称又长又难读,学生却能利用唱歌轻松掌握它们。实践也证明,无论从生理机制,还是从儿童心理特征来讲,运用唱歌这种形式进行英语教学,确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有趣的游戏培养学习的兴趣。

游戏使小学生克服畏惧、害羞的心理障碍,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大声说英语,益于提高自己听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有效的帮助记忆语言材料,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小学生集中精力,闯过思维低谷。因为小学生特别好强,通过游戏,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1、游戏必须生动有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将游戏转化为教学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易学。在游戏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而舞台是教室,它是属于学生的。学生积极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积极引导,成为教学的主导,充分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游戏,例如:拼写单词游戏、听单词对号入座、运用问候语找朋友、耳语传话、听命令做动作、猜英语谜语等游戏,均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训练了听力,又加强了口语,真正达到寓教于乐之中。

2、游戏创设语言环境。交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而它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利用游戏创造出贴近生活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去交流,使情景与游戏结合,效果明显。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而游戏使学生如鱼得水,既学习又娱乐,符合“乐学”原则。

教学实践证明,游戏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学好英语,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娱乐两不误,使教学工作真正收到实效。

三、

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英语教学能够调动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演示和学习活动,能够提供大量真实、新鲜的语言素材和各类信息,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师要唤起学生的欲望,就要借助多媒体创造更加丰富逼真的语言交际情景。比如在教颜色类单词时,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只有黑板和教科书呈现给学生,给学生的视觉冲击比较小,我们仅用一两副图片和汉语解释英语单词的含义是很不全面的,更多的只能由学生通过想象去理解,而我们如果用多媒体将色彩和单词联系起来,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内进行深层次的处理,能够加深理解,从而提高记忆效率。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教学由注入式变为启发式,不仅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行为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交际的合作者。而学生也一改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发现者。

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英语课堂,的确给英语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技术集语言、图形、文字、数据、动画于一体,使“无声”的课本内容变成了有声有色的真实语言场景,能吸引学生在情感和行动上积极参与,但同时,我们也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大量运用的同时,课堂中过“多”、过“频”、过“滥”、过“花”的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我们的教学规律。总之,我们应辩证的看待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作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在使用时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巧用多媒体,合理选取其服务与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使英语教学更具活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又紧张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进行,学生始终积极参与着,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感兴趣。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时、因地、因人地创设各种新颖、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教学情景、恰当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整体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70 2526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