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2023财政工作思路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开发区2023财政工作思路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开发区2022财政工作思路1

2021年,区财政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不断提升财为政服务能力,促进瓯海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2021年亮点工作

(一)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密切关注省市考核细则,合理设计收入方案,强化财税协同,推动财政收入平稳健康增长。1-12月财政总收入亿元,增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上50亿元新台阶,增幅%。

(二)获批2021年地方政府债券额度位列四区第一。围绕重点支持领域,提前谋划储备专项债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债券额度。2021年获批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亿元、再融资债券额度亿元,获批债券额度创历史新高、位列四区之首,超额完成市对区高线考核目标,拉动民生领域投资亿元,有效助力我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

(三)提前实现地方政府综合债务率降红目标。持续推进化债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一债一策”,通过营业收入、项目转化、核销政府支出责任、真金白银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消化隐性债务,并做好日常化债台账准备工作,提前实现地方政府综合债务率降红目标。在2021年的债务检查中,我区2018-2019年化债成果获省财政厅和省审计厅双重认可、2020-2021年6月化债成果获财政部浙江监管局全部认可,其中项目转化工作被省财政厅作为成功案例进行经验分享。

(四)债务置换展期缓解偿债资金压力。提早测算2021年到期权益类棚改项目融资情况,全盘掌握债务情况,整理可置换展期清单,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完成温州市美丽瓯海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亿元权益类棚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融资置换展期,债务成本利率从8%降至%,有效缓解偿债资金压力。

(五)直达资金考核全市第一。积极向上争取直达资金,全面规范直达资金专班运作和资金管理,获省直达资金督查小组高度点赞。全年共获得中央直达资金万元,分配进度、预警处理率支出进度均达100%,直达支出考核全市第一。

(六)上线利民补助“一键达”项目数全市第一。以“浙里办”为平台,横向打通全区民政、退役军人、残联、教育等14个条线业务,纵向覆盖老人、军人、残疾人等13类人群104个利民补助项目,上线项目数量居全市第一。同时将利民补助整合至市民卡“一卡发放”,优化审批流程,资金拨付时间由3天压缩至1分钟,率全市之先完成首笔补助项目“一键达”发放。全年共发放利民补助资金亿元,惠及万人次。

(七)助力被征地农民参保“百日攻坚”行动提速完成。专门成立工作专班,积极做好第四类被征地对象资金保障工作,筹集区级项目资金亿元,解决村级三产项目缺口资金6182万元,累计审核项目245个,推动我区被征地农民指标落实。同时积极对接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市级项目复核进度及资金拨付进程,仅1天实现亿元资金的申报、审批和下达,解决近三分之一的非区级资金保障项目的资金缺口问题。目前,我区已顺利完成参保指标名额核定5931人,涉及征地面积亩,落实资金亿元,第四类被征地农民参保指标核定工作完成率100%,走在全市前列。

(八)深化区街财政体制改革。现行区街财政体制获姚高员市长批示点赞,在此基础上专门成立基层财政管理科,按季开展税源培育考核工作,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经济待遇和镇街工作经费直接挂钩,充分发挥财政体制杠杆作用,并顺应新形势启动新一轮改革,拟定《关于进一步强化和规范镇街财政管理的若干意见》,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印发实施,进一步提升镇街财政管理水平。

(九)购房款实现每日清缴。打造智慧房款收缴平台,整合业务、再造流程,实行穿透式监管,成功将全区14个镇街保障性安居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购房资金纳入平台管理,实现购房款直缴区财政专户,加强财政资金调度能力。

(十)成功发行城投企业债券20亿元。面对国家政策收紧、隐性债务严控局势,区财政局创新思路,突破政策瓶颈,促成瓯海城投集团20亿元企业债券于5月20日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2021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时间最快的一支AA+级企业债券,并于8月27日成功发行,期限7年,票面利率%,创下2019年至今浙江省内同期限企业债券单次最大发行规模,为我区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十一)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1300亿元。坚持开展多元化合作,深入推进市场化运营,大力发展新业态,不断挖潜新动能,推动国有企业资产再上新台阶。截至12月底,区属监管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亿元。

二、2022年重点工作

(一)科学统筹收支管理。以市、区考核优秀为总目标,合理把握组织收入力度、进度和节奏,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平稳可持续增长。优化争取奖补资金考核细则,加强项目储备谋划,积极向上争取奖补资金和债券资金,优化区级资金配置。厉行节约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规范费用支出管理,以绩效为导向优化支出结构,严格落实预算集中一次追加机制。强化结余资金收回和往来款清理,科学统筹财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二)切实增进民生福祉。聚焦就业、教育、文体、卫健、社保、养老等重点民生领域,全力做好经费保障,推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发展。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将土地收入资金的4%用于农业农村建设,强化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保障,健全粮食生产降本增效相关制度,助推乡村振兴。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支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排摸全区惠企资金需求,科学安排2022年惠企资金预算,加强部门联动,定期核查惠企资金兑现情况,保障惠企政策刚性兑现。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支持科研院所加快高质量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技术开发和转化应用。

(四)加快建设数字财政。全面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持续关注数据归集和业务规范体系运作,推进预算编制、执行、政府采购等全流程标准化管理。迭代升级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争取试点省级集中财力办大事系统,将有限的财力花在“刀刃上”。扩大绩效管理范围,延伸绩效评价链条,逐步将政府投资项目纳入绩效管理,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五)严格防控债务风险。持续深入实施化债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国有土地划拨成本补缴、归集安置房房款收入、精准出让土地、上缴国有资产收益等方式做大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用于隐性债务化解。同时强化国企主体意识,规范国企融资行为,利用项目结转收入资金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防范新增隐性债务风险。

(六)扎实开展财政监管。通过组织业务科室检查、镇街交叉联查等方式,强化镇街财政运行情况监督,全面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加强全区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监管,增加自动筛查及自动预警规则数量和质量,提高动态监控的针对性,有效规避财政资金使用风险。严格政府投资项目、隐性债务化解、政府专项债券等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促进重大财税政策规范有效实施。严控政府投资项目规模标准,加强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审查和预算审核,完善工程项目指标体系,推动财政审核向事前审核转型。

(七)纵深推进国企转型。实施国有资产优化重组,指导集团公司清理子公司,压缩管理层级。持续推进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社会优质资本和管理模式,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完善国企风险管控机制,出台投资管理办法、章程管理办法、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等制度。指导集团公司做好人事招聘转录任职等工作,建立体现岗位价值和业绩导向的员工薪酬体系,激发员工活力。推进国企数字化改革试点工作,将财务资产、预算采购、人事薪酬、绩效评价、工程合同、投资风险等纳入统一管理,实现国企业务管理数字化全覆盖。

开发区2022财政工作思路2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发区改革元年,一年以来,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抢抓发展机遇,聚力主责主业,全力抓产业、攻项目、优环境,“二次创业”实现了良好开局。1-10月份完成公共预算收入34亿元,增幅%;完成税收亿元,增幅%;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增幅%,两年平均增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45亿元,增幅15%。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引领促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全面激发发展活力。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机关党建和企业党建两手抓、两手硬,机关党组织建设与部门改革同步推进,非公企业党建覆盖率达到了95%。二是人事改革成效初显。积极稳妥完成分流人员安置,认真落实KPI绩效考核,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激情。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举全区之力加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标五大目标和二十项重点工作,进一步理顺下属公司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审批服务机制,进一步理顺与区直部门、街道联动机制,凝聚起了“二次创业”的强大动力。

(二)凝心聚力抓招商,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围绕“两廊”隆起,聚焦“一高三新”产业,全力以赴抓招商,抓制造业,积蓄发展新动能。一是聚焦产业链抓招商。坚持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依托重汽的龙头带动作用,瞄准上下游产业链,成立招商专班,建设汽车制造产业园,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二是招大引强显成效。紧盯大项目、好项目,精准高效招商,签约项目26个,合同投资额288亿元,包括数据标注基地、智慧医药产业园等一批头部企业。三是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确定3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亿元,其中14个项目入选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施技改项目171个,完成技改投资亿元,同比增长31%。

(三)靶向精准施策,打造服务企业新体系

坚持把服务作为稳企促企的核心要义,力争打造全省最好“店小二”。一是搭建政策体系,常态服务企业。制定《推进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扩大了“非接触式”服务范围,落实政策亿元,有效稳定了企业生产。二是主动排忧解难,点对点服务企业。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重点企业、服务专员等工作机制,成立重点企业服务专班,点对点对接,一对一服务,累计为企业解决疑难问题20余项,办理各类手续200余件。三是深化审批改革,一站式服务企业。建立企业服务中心,推行“8+N”全流程帮办代办,开展上门服务,让审批进园区、进车间、进项目现场,切实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科技创新驱动,全力塑造发展新优势

一是打造高能级平台。聚力打造新材料产业聚集地,成功创建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并成功运营;成立复旦联合创新中心,获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全力做好数字赋能文章。二是培育高品质企业。坚持科技赋能,绿色发展,102家企业申报高企,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瞪羚”企业,2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企业被认定省级2021年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服务平台,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工厂,14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绿色工厂,致群信息成功创建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三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人才专题调研,组织校企招聘,积极申报泉城创新人才奖项,建立人才数据库,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0余人。

(五)坚定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发展新格局

一是发力外资外贸求突破。巩固存量,做大增量,创建山东国际合作园区,引进大龙网等电商平台,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推动平台公司境外发债,外资外贸稳步提升。1-10月份,实际利用外资13524万美元,进出口额亿元,增幅%。二是园区合作共建谱新篇。先后与*经开区、临港经开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开展援疆(尉犁)、援藏(白朗县)等,开创了对外合作新局面。三是强化宣传推介扩影响。组织参加了中日韩企业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选择山东”高端装备产业走进园区***专场等宣传推广活动7次,组织举办专用车研讨会、“双碳”高峰论坛、全国大数据2021年标准化工作会议等,有效提升了开发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得益于区直部门大力支持和协同。2022年,开发区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落实《举全区之力加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意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以产业为导向,以项目为龙头,以园区为载体,全力打造产业高地、对外开放隆起区、科技创新引领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活力区。

二、2022年工作思路

(一)扩大规模,打造高端产业高地

在全力推进食品饮料70万吨工厂、智慧医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围绕“一高三新”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全力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品质。一是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向千亿级迈进。在全力做好重汽稳产增产的基础上,坚持多向发力,“链”上招商,打造种类细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高端装备产业聚集地,发挥汽车制造产业园的“吸虹效应”,全力做好临工集团、卧龙产业园、冰轮集团生产基地、特种车基地、智慧物流等项目的落地建设,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向千亿级迈进。二是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加强与北片区、东片区的联动互动,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沟通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产业、研究项目,握指成拳,抱团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的平台作用,整合现有资源,引入优质项目,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形成研发—小试—中试—批量生产的全链条式产业生态,加快推动研究院在全市新材料领域作出示范,实现产业集聚。三是加快新信息产业集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科创走廊优势,串点成线,加快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在做好数据标注的基础上,导入物联网、BIM(建筑信息模型)等上下游企业,开展创新性企业孵化工作;发挥大数据产业园数字共生平台作用,积极构建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电子竞技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以龙山数字经济产业园为载体,联动招商,尽快打造成为科创大走廊上的“数字高地”。四是谋划生物医药产业园。围绕新医药产业,适时启动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建设,与高新区联动发展、错位发展,逐步壮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

(二)坚定信心,打造对外开放隆起区

坚定不移抓对外开放,聚焦短板弱项,提升开放水平,逐步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对外开放的活力区、隆起区。一是打造跨境电商集聚区。加快推动大龙网、云麓、猪八戒等电商平台的入驻,并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对内加强与本土企业的融合,助力企业拓宽业务面,做大业务量;对外引进外贸企业,做大增量,打造高品质的跨境电商产业园。二是打造合作共建示范园。加快推进与经开区合作共建园区建设,探索路径,共商共建共享,打造国家级经开区合作共建示范园区。同时,在与*经开区、临港经开区、*经开区签订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加快实质性破题,有效推动区域合作发展。三是打造国际合作样板区。以高端前沿产业园为载体,以国际合作园区为突破口,加强与商务部投促局的合作,不断引入优质资源和高端人才,尽快将园区填满做实,努力打造国际合作样板区。

(三)用活资源,打造科技创新引领区

依托科创大走廊和智能智造走廊,用好用活区内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园区加快转型升级,走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之路。一是做好数字赋能文章。以获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为契机,发挥数据标注基地、智能软件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等优势,加快推动数字赋能,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本土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智慧工厂、数字车间。二是做好绿色赋能文章。坚持落实“双碳”走在前,以建设国家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山东分中心为契机,围绕咨询研究、培训宣传、数据信息、高质量发展、技术对接、国际合作六大业务板块,打造山东“碳脑”,努力蹚出落实“双碳”具体路径。三是做好科技赋能文章。用好用活各类平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政企联动、校企联合。发挥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复旦联合创新中心、机电研究所等高端科创平台的作用,实现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围绕企业需求,搭建桥梁纽带,推进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与本土企业建立产学研联合攻关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发挥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助力企业积极争创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制造业冠军”等企业。

(四)全力服务,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始终把服务企业牢牢抓在手上,坚持不懈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一是做好常规服务。继续关注企业的运营发展,加强监测,做好分析,尤其是重点龙头企业,成立工作专班,盯上靠上服务,及时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困难问题,保障企业正常平稳运营。二是强化政策服务。继续搭建政策服务体系,针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想在企业前面,提前研判,制定针对性帮扶举措,企业“免申即享”,切实提升企业的感知度和满意度。三是提升审批效能。充分用好行政审批改革的成果,将省市区三级审批权限作用最大化,针对西片区、针对工业类项目,加快启动第二批区级审批事项的赋权,贯通工业类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办理,充分实现“园内事项园内办”,努力打造全省最好“店小二”。四是增强“造血”能力。在改革的基础上,持续巩固改革成果,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尤其是发挥国开公司这一平台的作用,坚持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激活民间资本多管齐下,多条腿走路,通过财政扶持、政府发债、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水平,解决资金难题,逐步变“输血”为“造血”,进一步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

(五)借势借力,打造产城融合活力区

主动融入服务于国际创新城建设,有效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方面,主动服务创新港建设。用好加强与大学建设指挥部的对接联系,借力发展。一是用好科研力量。对接各类科研院所,推动与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帮助企业攻克难题,解决关键技术,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二是导入校办企业。加强对校办企业的梳理研判,用好*大学这一活招牌,导入更多优质资源,建设“*大系”企业聚集地。三是用活*大的校友资源。对接山大校友资源,扩大“朋友圈”,发展“校友”经济。另一方面,主动服务国际创新城建设。依托国际创新城建设,加强对接,主动配合,提前布局商务、会展、文旅、康养、金融、医疗、教育等配套服务设施,有序推进产城融合,逐步实现住有居、区域活、城市靓的发展新格局。

开发区2022财政工作思路3

一、挖掘潜力组织收入,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为全区实现三新突破年高位运行、保二争一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围绕财源建设,支持经济发展,科学及时下达协税护税任务,加强与国税、地税的衔接,构建财政决策分析系统,加强非税收入和基金的征管,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二、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大力构建和谐xx。

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严控制和有序安排好各项支出预算,保证事关发展、改革、稳定大局的重点支出,大力支持社会发展和各项重点支出需要。

三、加强管理,依法、规范理财。

(一)加强自身建设,推进管理创新,以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重点,促进财政收支管理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流程改革,对全区各部门和街道实行了部门综合预算编制,进而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和预算指标管理的全覆盖。

(二)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法》,逐步加大政府采购广度和深度。截止xx月xx日,我区政府共实施采购项目xxx个。

(三)加快了金财工程的建设,完善现已使用的金财工程应用系统,建立了新的xx区财政门户网页,开始使用财政收入管理信息系统、xx区非税执收单位系统、政府财政决策分析系统等新的系统软件。通过创新财政管理手段,实现区级领导对全区财政经济形势的实时掌控;实现了部门领导能适时了解自身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财政部门领导不仅能适时掌握财政预算管理运行的全过程,而且还能掌握各环节的干部工作进度和质量。

(四)严格执行财政评审和项目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从预算编制阶段入手,提高了部门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资金使用的高效安全。全年共完成xx个政府投资项目的评审,保证了财政资金合理规范使用,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监督检查具体实施办法,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检查力度,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督。

(六)加强会计管理工作,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提高会计业务素质。以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培训为重点,组织继续教育培训xx期,共计x,xxx多人次;规范村组集体会计核算,健全村组集体民主理财制度,参与了《x市村组会计代理核算中心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并组织指导村组会计代理核算中心贯彻落实。

(七)根据市政府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草拟了《xx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xx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联系会议制度》。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

(一)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

(二)完善制度,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国资监管模式。先后制定出台《xx区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xx区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实施暂行办法》、《xx区国有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xx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程序暂行办法》、《中介机构聘用管理暂行办法》、《xx区国有产权无偿划转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

(三)搭建平台,加快建设区属政府性投资公司。利用现有的“xx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这一“壳资源”搭建国有独资公司,由区国资办代表区政府作为具体投资人,按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实现政府融资和管理。在整合国有资源的同时,积极出主意,想办法配合相关部门搭建社会事业均衡化发展平台公司,推动社会事业口重点建设项目的快速实施。目前,我区平台公司建设已初见成效。

(四)拓宽渠道,积极推进“银政企”三方协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召开了“银政企协作座谈会”,向金融机构宣传我区的发展和建设新貌,推荐项目,帮助企业对外融资。

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规服工作,建一流机关。

我局全面加强了财政干部队伍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规定》,认真开展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做创”活动从党风建设、廉政建设、工作作风建设三方面开展工作,严肃财经纪律,促使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好、抓实、抓到位,认真开展“双选竞岗”工作,增强全局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创一流工作,一流的规范化服务型机关,为全局各项工作的高位运行提供了思想组织保障。

六、xxxx年的工作思路和要点。

xxxx年,财政局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在xx试验区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创新机制,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主线,以规范化为原则,加快建立完善区级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服务支出,促进更多财政支出投向公共服务领域;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xx,充分发挥财政的保障职能作用。

(一)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省九次党代会、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开展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加强财政干部队伍的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创一流的班子,树一流的队伍,建一流的业绩。

(二)挖掘潜力,组织收入,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紧扣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保证事关发展、改革、稳定大局的重点支出,推进试验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特别是要增加新农村建设、教育、科技、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投入,并努力在体制机制建设上下功夫,推动加快建立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三)继续加大评审监管力度,扩大评审范围,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评审。

(四)进一步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配合完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完善政府采购监督工作,监督指导政府采购中心完善政府采购集中采购办法,严格采购程序,加强采购预算的严肃性,引导部门、单位优先使用我国自主创新产,改进完善财政服务中心的工作,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五)加强“金财工程”建设,完善各类软件系统,为区级公共财政体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善投融资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逐步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的国有资产产权动态监管体系。建立企业财务状况动态监测体系,做好企业经营状况的财务动态分析和统计报告工作,为领导决策和工作开展提供财务依据。健全监事会机制,继续做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工作。探索尝试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健全国有资产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探索搭建新的国有全资公司规模经营的模式。通过整合我区的国有资产,加快建设和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提高国有资产运作效率和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七)加强财政监督,力争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全覆盖。加强对项目执行和资金到位进度的监督检查,为项目执行和加快进度提供机制保障,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八)加强党风廉政和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70 1234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