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品牌》读后感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大港品牌》读后感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港品牌》读后感1

近期,公司下发了《大港品牌》。主要是2017年集团选树各类管理服务品牌50个,其中大港集箱有5个品牌入选。

通过阅读,使我深深体会到大连港文化博大精深,他们的忠诚、服务、实干、创新、担当、协作精神,使我体内力量二次注满,向他们学习,努力拼搏,为新时期港口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完美交付”:大件服务品牌,即在大件货物的作业过程中,通过客户提供专属*、超值*和零缺陷的大件*作服务,确保大件*作100%安全的同时,做到货主、船方完全满意,做到完美交付。三专一心:“三专”即针对进口矿产品*作,采用专属场地、配备专职人员,提供专项服务;“一心”是指一心一意服务客户,一切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为客户服务时我们的责任!

稳准快:“稳”指各机构启动、运行、停止控制吊具的平稳*。“准”指将吊具或所吊载荷落放到指定位置的控钩力。“快”指合理控制运行速度,在固定时间内*作完成更多的箱量。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就是团队的力量!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团队精神!

我所看的《大港品牌》,不仅仅是一本书,它彰显了大港人的文化、底蕴,有着深厚的积淀,愈经岁月磨练,愈迸发出它的活力。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大港集箱5个品牌,了解集团兄弟单位的品牌,同时他们的感人事迹让我深深体会到追求卓越无止境,创造完美无极限。我将会积极参与到公司品牌建设中来,选树我们技术人的品牌,做大、做强、做精。同时,我也会继承发扬“老码头精神”,向前辈们学习,争做领*人物。

《大港品牌》读后感2

最近我们班组组织学习了《大港品牌》这本书,让我的精神受到了新的洗礼,我深深地感受到,品牌建立的背后是几代老码头人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培养和教育,在长期的社会主义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和优良品质在码头工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大连港的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大连港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大港品牌》的背后有一种精神格外的耀眼夺目,熠熠生辉。那就是影响和感召了一代又一代大连港人的“老码头精神”,它集中体现了大连港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面貌和以港为家、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正是一辈辈大连港人秉承优良传统、胸怀远大抱负,才成就了百年大港的辉煌。正是因为有了“老码头精神”缔造者和传人们的前仆后继、开拓进取,勇于奉献,才有了大连港创业、创造、创新的持久活力,才能够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实现一个又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大港集箱《完美交付》、《三专一心》、《稳准快》、《一站到底》、《一二三四》这五个品牌,正是顺应发展需求,立足于市场的新时代战略,我们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按照这五个品牌,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紧跟社会的发展节奏,与大连港一起朝向树立企业品牌,创建百年名港的企业方向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大港品牌》读后感3

如果你看过定位系列的书,讲真,这本收官之作并没有太令人surprise的地方。如果恰好没看过,个人感觉那可以省些时间省些钱,看这一本基本上就大差不差了。

《品牌的起源》的起源是《物种起源》的生物学(为毛最近几年这个学科本身不咋地,其他学科倒是纷纷来借鉴类比)和里斯自己的《定位》理论源头。梳理几个核心概念:

1. 物种向前发展的两大技能:分化&进化。

据说愚蠢的人类普遍喜欢进化这个看上去屌炸天的概念,毕竟从小我们看的从猴子到人的‘人类简史”图是多么的深入人心。而少有人会关注其中作者认为更为重要的一个概念即分化。而对应到品牌建设领域,分化就是更上一层的品类选择,而进化则是一个品牌的自我修养了。作者认为,一个品牌操盘手,不要一上来就想着品牌应该怎样怎样,而是先想清楚品牌应该去占据哪个品类,或者说去创造哪个品类。好吧,作为一条创业狗,我严重表示苟同。而这个观点也是和定位系列中他们不厌 其烦的强调“第一”不谋而合。当然,作为在一个苟延残喘的米国老品牌打过工的loser,这一点基本不适用于老品牌,如果不巧你既不是操盘手,也没有一个长脑子又谦逊的大boss,你还是乖乖的研究下品牌的进化吧。至于怎么进化作者在这书中没咋多说,我也只能默默的说,大家好自为之吧。。这两个概念总结一句话:以品类来思考,以品牌来表达。

2. 物种向前发展的一大诱惑:融合。

按作者的意思,融合这概念有点衣冠禽兽的感觉。看上去高大上,简直就是完美,实际上却是一个个的大坑。在这一块作者真是毫不吝惜笔墨不顾及环保事业发展黑了一大批米国老品牌,什么通讯领域的,汽车领域的甚至连瑞士军刀都被黑了一遍,关于这一点,我想乐视是绝不赶苟同的:咱们有钱,先干着怕啥。看上去乐视也挺好,我也买了人家一台电视和几个会员了。不过说回来,好像也只有电视相关的。至于乐视的手机,自行车,汽车啥的,咱们还是当个吃瓜群众吧。其实这类故事在中美两国之间差异化很大,尤其是互联网公司,米国人民一定深受里斯老先生的近距离教诲,所以特别喜欢一个品牌就在一个领域钻牛角尖,比如fb就只搞一个im,岔道搞了个手机立马自己拍死再也不提。微软再牛也是中间不知道哪个ceo脑子被门夹了想去卖手机不好好做软件,不过即使这样,人家的手机也不叫微软,人家的游戏机也是个独立的品牌。中国这边就比较喜欢一家独大,bat三位爸爸一天到晚布局这布局那,只想说,幸好微信不叫腾讯微信,而叫做微信,天猫不叫淘宝商城而改成了天猫。

关于以融合为指导思想的品牌,作者有句重复了不下10次的话:融合有三个特征

1)它能抓到顾客和传媒的想象力,看上去很有市场。

2)它最后只占很小的市场份额。

3)它最主要的好处就是(看上去)方便。

3. 战场所在地:消费者心智。

这个一以贯之,从定位到起源都在讲这个,作者很好的符合了《乌合之众》里的理论:重复重复再重复!当然,作为用理论哺育了全球那么多营销从业人员的老教主,里斯和他女儿还是给出了一些可供实战用的干货的。比如你创业你就去占领一个新品类,并且一定要取两个名字,一个品牌名,一个品类名,不要把品牌名取得跟品类名一样,很多品牌代表了一个品类的故事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比如作为已经不是品类老大了,那你赶紧认怂,当个老二再说,当老二你也别和老大硬碰硬,你就从老大的对立面走起。就像营销理论这个领域老大是里斯,其他专家要想出头就得换个角度,比如我们就不细分,我们就是针对所有人,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才够本之类的。再比如你要是已经是一个快成鸡肋的品牌,那作者建议你赶紧拿起剪刀给自己的品牌好好修剪一下,或许还有希望,比如某些法国米国护肤品牌就不要老想着20到80的女人生意都做,补水到抗老的功能都做,彩妆和洗发水都做。你当女人的钱那么好骗么。

最后还是要说一句,在品牌建设这个工种里面,amazing的事情都是执行团队做出来的,至于这些amazing除了刷个公司朋友圈之外还有没有价值,老板们,好自为之啊!

70 1064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