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优秀3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关于小学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优秀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优秀1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为目标,立足校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各种教育资源,以教育科研引路,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转变教学方式,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逐步调整课程设置,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努力完善课程结构,扎扎实实推进课程改革。在新学期中,我们要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向着科学化方向快速发展。特制定课改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加强教学调研,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教学实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为学校服务、为教学服务,继续做好教学指导工作。加强新教师的培养,重视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准的师资队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努力。
二、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三、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四、教学流程:
1、预习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2、合作交流(教师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分组交流学习)
3、课堂延伸(教师出示检测题,学生当堂检测)
4、拓展延伸(教师在小结本节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适当拓展延伸,进行综合实践,布置下节预习任务,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并巩固)
五、课堂时间划分要求:
第一时段:自主学习、交流展示(18分钟)
第二时段:(10分钟)
第三时段:训练检测(12分钟)
六、具体措施
1、宣传落实课改精神,把课改工作列入学校重要工作。成员直接参与课改实验工作,领导要经常深入课堂,了解课改情况,教学困惑,解决课改中的问题,组织教师学习,看录像,听讲座。通过这些活动,让每一位教师知课改,主动地去悟课改,实验课改,同时选用校本板报、家长会,宣传课改的意义,营造全社会了解课改,支持课改,参与课改的氛围。
2、健全制度,强化督查指导
要使学校课改工作积极、健康、有序、高效运作,学校建立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通过制度促进沟通与合作,形成参与课改、服务课改、指导课改、督促课改的浓烈氛围。
4、加大设施配备,为课改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网上查阅资料。二是更新教学资料及教学所需仪器设备。三是调动教师自制课件,为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5、严格按照要求设置课程,认真落实课程设置计划,开足开齐各门课程,科学合理地排好课表。
6、加强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精心组织教与学的过程,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面向全体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关注贫困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7、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全力以赴做好课改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通过公开课、研讨课调动老师参与课改,参与教研活动。参与学习,不断成长。
小学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优秀2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等诸方面都有很大的转变。为切实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深入研究各科《课程标准解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主要目标
1、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探索与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引导教师自觉实践“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2、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尝试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
3、注重学科整合,构建书香校园,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4、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促进教科研人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5、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体现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工作措施
1、健全管理网络。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为此,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课程改革实施小组。
2、完善考核制度。考核工作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刻苦努力地工作,引导教师走正确的课改之路,在原有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教育科研、信息技术、后勤工作等条件考核的基础上,增加新课改条件考核,主要包括新课程理念学习,课改实践课,课改研究课,课改成果等方面,并制订明确的考核细则,由课改实施小组负责考核,考核结果进行反馈,继续实施教师自评。
小学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优秀3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洋思中学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构建理想的教学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同时,在构建理想课堂的探索实践中,积极倡导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的工作方式,让教师成为“实践着的研究者”,真正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二、实施的目标:
1、借鉴洋思“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25+20”课堂教学模式。
2、创设优良的课堂学习环境,打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建立健全科学的合理的多渠道的最有效的课堂反馈机制。
3、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4、通过理想课堂的研究和构建,打造我校教育特色,使学校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
三、实施策略: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课改小组
成立戍上中学“学洋思”课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
组员:全体教师
组长进行全面的组织协调工作,副组长负责具体的领导和实施,各组员具体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抓住课改中出现的问题组织交流和汇总,有机结合,推进学校“学洋思”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学观念
1、加强理论提高学习,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通过讲座、培训、研讨、反思、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及理论修养,从而为实验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上支持。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在形式上模仿,而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上的转变。首先将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通过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充分理解新的思想、明确新的做法,取得一致认识。其次对全校教师进行新课改理念的全面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理解新课改的思想、理念,以及各环节的目标、原理、做法和注意事项等。
2、依托现有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学习活动。譬如利用周校长从考察杜郎口中学等带回来的学习资源,如相关内容的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光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观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驾驭能力。
3、加强教师之间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及时交流在实验中的经验教训,以沟通作为教师合作的有效方式,从而使课改的实验实现教师合作,互动提高。
4、为教师外出培训提供机会,使教师能够及时补充知识与技术,为课改的实施提供有益的补充。
5、加强校本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以培训促提高,以培训促发展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
(三)、认真落实“25+20”教学模式,即: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核心,学生活动不少于25分钟,教师讲解不大于20分钟,师生全程、全面合作,真正做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教学时间分配大致如下:
第一部分:组织教学(3分钟左右):
包括三项内容:
①板书课题;
②揭示目标;
③自学指导。
1、板书课题,简称“板题”,包括导入和板题两部分内容。
操作要领:
上课以后,教师先用一两句具有启发性或激励性的话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同步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也可以用投影显示),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例如语文教师上课时一般不解题,不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也不范读。课文标题的含义,等学生读完教材上的相关材料以后自然能理解,教师不必先讲;至于作者和时代背景,凡是教材注释上有的,学生在自学时又可以看得懂的,教师也不讲;有的时代背景教材注释上虽然没有,但是在历史课上已经学过相关的知识,学生通过整合历史知识,一般能够理解,所以教师也不讲。课堂上的时间是宝贵的,教师要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到本节新授知识的学习上。
2、揭示目标,简称“示标”。
按新课改的要求,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操作要领:
1要明确具体、能够测量。教学目标的内容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下课时,用一份试卷就可以测量出当堂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否达到,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容易测量,所以,教师每堂课只须出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不必出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由教师自己来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情感渗透来达到,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的内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例如复习课的目标就比新授课的目标要求高,既不能重复新授课的目标,更不能降低新授课的标准。
2要准确、实事求是。即在广度和深度上应与教材和课程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能随意拔高,也不能随意降低。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知道”的,却拔高为掌握、运用,要求掌握、运用的,却降低为“了解”;要求熟读的,又设定为当堂“背诵”,这些不实事求是、当堂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意义,就是搞形式主义。教师制定教学目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
3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内容不宜太多,一两句话即可,要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也是对教学大纲确定的学科总目标的具体分解。如果每节课都能达到教学目标,那么最终也就达到了学科总目标。
4出示目标的方式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内容简单,就用一两句话口头表述,内容多的就用书面形式表达(用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无论用哪一种方式出示目标,出示的时间都不能太短,应该让学生听完或看完之后还有思考的余地。目标出示之后,教师一般还要用一两句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紧张高效地投入自学。
3、出示自学指导,简称“示导”。
学生的自学要以教师有效的指导为前提。指导不当,就会无序、无效、甚至把自学引入歧途。
操作要领:
1、让学生明确本课自学的时间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自学时间,一般为6-8分钟,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拖拉拉;时间也不宜过短,例如有的老师让学生认真读一分钟书,既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又只给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来不及认真读,时间就到了。
2、给学生以自学方法上的指导。怎样学得好就怎样学。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在答案下划线,在重点词语下加着重号,难点、疑点划双线或“?”号。可以质疑问难,但不宜边读书边讨论。如果班内有学生基础特别差,刚开始自学就学不下去时怎么办?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教会这些学生使用工具书,遇到生难字时就查工具书。如果查了工具书还不懂,那就用第二种方法:小声与同学讨论。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那就用第三种方法:举手问老师。
3、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这样才有针对性。思考题要考虑概括性、典型性,每一道思考题都要对应着教学目标,思考题的问题解决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检测题题型、难度应与例题相当,题量不宜过大,一般以两三道为宜。也可以是课后习题,但要选择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或能够运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
第二部分:“先学”环节(12分钟左右):
出示自学指导以后,进入第一个主要环节“先学”。先学分为两步:第一步,学生读书或看书;第二步,教师检测自学效果。
1、学生自主学习:读书或看书(6---8分钟)。
“先学”,是学生按照自学指导,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试验、发现难点做记号、模仿例题做习题等等。文科一般是读书,要带着问题读,边读书边思考,语言类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读一遍就能感觉出句子有没有语病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理科一般是看书,边读书边思考,既要记住公式、定理,看懂例题,还要能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理科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
操作要领:
1、学生自学时,教师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一般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板书,不东张西望,不随意走来走去,更不能离开教室。但是,教师要巡视、关注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专注地自学,没有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比如,对认真自学的同学表示出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后进生,可以用目光暗示或说上一两句悄悄话,促进他高高兴兴地认真自学。如果有学生遇到困难举手求助,老师要马上给以帮助,当然,不能干扰其他学生学习。如果发现几个学生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教师就要告知学生,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跳过去,到后教时再统一解决。
2、全面了解学情,了解学生自学进度,适时引导,为下一步的检测和“后教”做好准备。教师根据对学生自学情况的了解,在自学时间快到时,可以问学生“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完成了自学任务,那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未举手,教师就要适当延长时间。
2、检测自学效果(5分钟左右)。
学生完成自学任务之后就及时转入检测。检测的方法,一般以练习板演为主,这样更容易暴露问题。教师检测的内容就是学生自学的内容。为了最大限度地了解学情,教师在检测时,应选择后进生作为检测的对象。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可以把培优补差落实到课堂上。如果教师只让优秀生回答或上台板演,那就会掩盖问题,后进生的问题就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很好解决。如果等到课后再去补差,又会耗时费力不见成效。一般来说,好学生出错的情况,都可以在后进生的回答或板演中反映出来。后进生答错了,板演错了,问题暴露了,教师对学情就心中有数了。
板演练习是教师了解学情,发现问题的重要环节,一定要组织好。
操作要领:
1、上台板演的学生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三个人,这样既便于教师安排,又便于讲评归纳。
2、给板演的学生划定各自的位置,要求学生只能在规定位置书写,还要预留出下一步其他同学更正和老师总结规律、归纳结论的位置。
(3)、明确板演的书写要求:书写端正,格式规范。
(4)、同时,教师要巡视,收集好、中、差各类有代表性的学生做题当中的错误,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问题还是个别性问题,是属于旧知识回生出的错还是新知识未掌握出的错,或者是粗心大意计算错了还是书写不规范的问题,对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下一步的“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根据学情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或者说是“二次备课”。学生做检测题或者在板演练习时,教师不宜辅导后进生,因为这既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也会影响全班同学独立思考,紧张练习的效果。
第三部分:“后教”环节(17分钟左右):
检测是进入后教的前提或桥梁。“后教”并不全是教师讲,而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合作学习。它可以分为两步:一是学生订正,二是教师点拨。
1、学生订正,生生合作(5分钟左右)
台下的学生做练习,台上的后进生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台下的学生做完检测题以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观察台上学生的板演,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一看思路,二看方法,三看步骤,四看结果,五看规范。从这五个方面看有无问题,准备参与更正或讨论。教师应启发尽量多的学生上台更正。一般情况下,如果检测题难度不大,所有学生都发现了问题,教师应先让后进生上台更正,凡后进生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叫中等生、优秀生,要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后进生不能更正的,再找中等生、优秀生上来更正。既要找出做错的地方和原因,又要讲清为什么错,学生可以质疑问难,这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在这时充当的是主持人的角色。在这个“兵教兵”的过程中,后进生的错误得到了纠正,疑难和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就把教师原来要在课下完成的补差任务移到课堂上由师生共同来完成了,可以节省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好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后进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又得到了提高,优秀生和后进生各得其所。这就把面向全体、培优补差落到了实处。长此下去,好学生能说会道、思维敏捷;后进生也能逐步赶上来,当堂学得懂,学得好,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教师点拨(12分钟左右)
凡是后进生能正确解答的问题,就不用再浪费时间。学生不能更正的问题,难度小的组织学生同桌讨论,会的教不会的;难度大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提高讨论质量;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组织全班讨论,各小组发表意见。全班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参与讨论、师生合作学习。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帮助归纳总结,并及时把结论板书出来,让学生当堂记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理论上来讲,全班有一个学生能解答,教师就不要急于讲,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要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操作要领:
(1)、补充:教材上不足的,学生理解不全面的教师要适当补充。
(2)、更正:学生理解有错误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错误思路、原因给于分析、更正、指导。
(3)、点评:教师的点评主要起五方面的作用:一是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通过老师来解决。二是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学生在自学和讨论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基本会了,但表述和书写不够规范,老师要予以纠正并培养学生用专业用语表述和书写的习惯,如数学语言、化学语言等。三是扩展学生的思路,给学生提出多种解题的思路,扩展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四是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内在的规律和逻辑线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五是就学生回答问题的不良方式和习惯做出指导、矫正,尤其是要针对影响学生今后发展的问题作精当点评。
(4)、归纳总结:不要就题讲题,一题一题地讲,而要一类一类地讲,一步一步地讲,由个别到一般,即由这一道题或几道题归纳出理论知识,总结出解题步骤或规律,再指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按顺序讲解:按问题的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分类,一类一类边讨论、边讲解,边板书,合二为一,合三为一,这样讲有序,省时,高效,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6、拓展延伸:教师既要把学生领进教材,让他们学得懂、记得住,又要根据教材的范例总结出一般规律,再用这个规律去指导实践,把学生领出教材,让他们学得活、用得好,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
第四部分:“当堂训练”环节(13分钟左右)
“当堂训练”是指运用所学知识,当堂完成作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的内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背记重要知识点,二是完成作业题;训练的形式则是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不允许进行讨论。这对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做到作业的“堂堂清”、“日日清”,都是极为有利的。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批改学生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当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操作要领:
1、要保证训练时间不少于10分钟,让学生能在做题的实践中,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要注意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所以教师务必精心设计习题,要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题,不要粗制滥造的题。
(3)、要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根据学情,把作业分为“必做题、选作题和思考题”,重点设计好必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
(4)、要指导学生做题方法,先复习再做题。在做作业之前要再看一遍例题,先消化理解所学的内容。不要一拿过作业本就做,这样往往容易出错。
(5)、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教师不辅导学生,不干扰学生,确保学生聚精会神地做作业,如有错误,待课外辅导。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任务,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牢固地掌握当堂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不求甚解地完成作业,或者抄袭别人的作业,那就起不到做作业的作用。做作业如同考试,限时当堂独立完成,就很好的保证了学生能及时练习,独立练习,快节奏练习,解决了学生因课下做作业时自觉性差,随意性大而导致的抄袭作业或不做作业等问题。
(6)、课堂作业要有代表性,适度和适量,确保能在下课之前完成。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让学生多练、精练。教师一般不当堂批改作业,下课时,把课堂作业收走,到课下再认真批改。对没有当堂完成作业的学生,要记下姓名,作为课下补差的重点对象。
(7)、要强调学生纠错。有题必做,有错必纠。除作文外,作业都要当天批改完毕并发给学生纠错。教师批改以后的作业,学生如果做错了,必须更正,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更正错误。教师和学生都要建立一个“错题集”,每次作业(含测试和考试)之后,将其中做错的题目及时记录下来。教师既要重视这些错题,从中找出教学难点和规律,又要督促学生经常看看这些错题,反复练习,可以有效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出现。
以上四个主要部分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不能截然分开,在时间分配上也不能死板分段执行。这只是“25+20”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在应用时,不必生搬硬套,必须灵活运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宣传,统一思想,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更新,人人参与课改工作。同时,争取社会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2、以评价为导向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组织教师认真参加上级举行的教研活动及全面的校本培训,认真开展教法、学法的研究。
3、教研组定期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的展示,召开研讨活动,研究课改进展情况,并收集有关资料。
4、学校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和硬件支持。
下一篇:青年理论小组计划方案【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