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范例(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干部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范例(最新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干部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第一篇】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引才难度大。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基层交通、技术、信息相对闭塞,工作、生活、学习待遇较差,文化、医疗、教育、科研环境滞后,导致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中吸引力明显不足,人才引进的总量、素质、层次远远不能适应现实发展需要,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团队)“引才难”问题十分突出。

(二)层次结构不优。目前县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能提供财政全供事业编制的县直部门事业单位和学校,而对于差额补贴事业编制的医院和自收自支的企业引进人才难度较大。

(三)重引进轻培养。近年来,基层县区相继开展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引进工作,较好地缓解高层次人才不足的状况。但是人才引进不是一劳永逸的,部分县区引进人才后,忽视或轻视人才后续开发培养,出现前期有政策、有待遇、有保障,后期缺制度、缺管理、缺使用的现象,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引进人才的智慧才能,导致人才流失和浪费。

二、意见建议

(一)创新方式,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瓶颈”

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坚持不唯身份年龄、不唯学历资历,打破户籍、地域、人事关系等刚性制约,以全球化的视野、更加灵活务实的举措,拓宽人才招引渠道。一是注重项目引才。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在新兴产业培育、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项目+人才”、“技术+人才”等形式,以人才资金或技术入股的方式领办或合办项目。二是注重柔性引才。针对基层“移民型”人才引进难度大、成本高的情况,破除全时全职工作观念,加大“打短工”、“候鸟型”等柔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聘请“周末专家”、“假日教授”等方式,邀请专家、学者到基层工作。同时,通过特定项目合作、网络远程沟通等方式,放宽人才工作时间要求。三是注重团队引才。实施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通过岗位聘用、技术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等形式,引进紧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团队,发挥人才团队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倍增效应。

(二)重视培养,打造高层次人才成长“快车道”

一是联系帮带。建立明确的帮带责任人和联系机制,通过言传身教、帮扶指导,及时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问题。邀请省、市专家教授、乡镇基层干部对高层次人才进行培训,手把手教授他们基层工作方法和技巧;二是跟踪考察。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平时考察、专项考察和年度考察,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及时进行思想疏导、工作指导和生活关爱,帮助他们更快成长成才。三是大胆使用。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导向作用,将表现突出的优秀高层次人才及时纳入组织重点培养的视野,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优先提拔重用。四是压担锻炼。结合高层次人才专业特长、工作经历、发展潜力等特点,定期选派高层次人才到上级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到扶贫攻坚、污染防治、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工作岗位上锻炼,到乡镇和县直单位之间、部门科室之间或科室不同岗位之间轮岗,做到给位子、指路子、压担子,促使他们开阔视野,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激励,提升高层次人才“获得感”

一是完善政策。建议对现有政策全面梳理、整合,加快形成涵盖引进、使用、培养、激励、保障等人才开发全过程的政策体系,不断提升引进人才的待遇水平。二是落实保障。探索建立用人单位、县财政投入、社会扶持的人才待遇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提高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经费保障能力,特别要加快推进高端人才安居工程建设,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在符合相关土地政策的基础上,建设专门的人才公寓,切实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三是提升待遇。认真落实、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就学、休假旅游等政策待遇,及时为引进人才办理入编入岗、工资社保、档案管理等相关工作,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婚姻问题。特别对涉及企事业单位市级及以上重点课题的主持者和主要参与人、重大项目开发、科研、技改等方面的主持者和主要研发人,符合高层次人才条件的,要将其纳入政府津贴的补贴范围,使高层次人才引进做到“门槛不降,扩大范围”。

干部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第二篇】

近年来,在省委的领导和重视下,我省人才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省的人才工作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特别是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相比,我省人才工作在体制机制和政策层面还存在一些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一、我省人才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对人才重视不够,“上热下冷”现象突出。省、市、县三级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平衡,总体上呈逐级弱化态势。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没有把人才这一“第一资源”摆到应有的位置,对人才资源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缺乏足够认识,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投资、重项目、轻人才、轻智力现象;有的仍习惯于用传统管党政机关干部的方法去抓人才,老办法用不上,新办法又没有;有的对人才工作投入不足,无论是经费投入还是力量投入都不到位,人才优先发展未能落到实处。重视不够、路数不清、力度不大,使一些地方和单位的人才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第二,工作机制不健全,配套政策缺位。有的市、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不健全,推动工作不到位;有的组织部门对人才工作“抓什么”“怎么抓”思路不清晰,普遍存在抓手不实、不硬的问题。各地普遍存在配套政策少、研发投入少、平台建设水平低、研发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从掌握的情况来看,20xx年,我省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居全国22位,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每年为5000万元,远低于其他先进省市(江苏省亿元、北京市10亿元、天津市3亿元),仅相当于中山市的1/5。特别是企业自主研发水平不高,拥有发明专利授权的企业少,每百万人专利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三,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精尖和产业人才“短板”突出。我省人才总量只有700多万人,并且结构性矛盾突出,存在“两个不合理、一个不平衡”。一是层级结构不合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所占比重低,特别是能引领发展转型的领军人才严重短缺;二是人才分布不合理,70%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聚集在教育、卫生等行业单位,工业企业人才集聚不够,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人才尤其短缺;三是区域分布不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才分布极不平衡。这“两个不合理、一个不平衡”直接弱化了人才对产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第四,人才工作缺乏活力,人才与产业融合集聚不够。一些企事业单位没有把人才作为推动自身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理念滞后、思路陈旧、投入不足、措施乏力,创新发展缺乏有力的人才支撑。我省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脱节严重,人才结构和人才布局不利于产业发展,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高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普遍缺乏,国有企业人才政策局限,民营企业人才不足,新兴战略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二、具体工作建议

我省人才工作应体现“工业”和“中国制造2025”要求,大力实施人才产业战略,大力推动科技、金融和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走一条以人才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第一,大力实施人才强省发展戰略,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培养与引进“人才”是我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力抓手与切入点。应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把人才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推动力,做到“以产业招人才、为产业聚人才”。强化各地各级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强化人才目标考核,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目标体系。

第二,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推动各地形成以人才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建立地方人才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健全省、市、县三级人才工作机制,设立统筹区域人才工作的专门机构,形成政府部门、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多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完善我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河北省重点人才工程的实施意见》等人才政策,在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资助奖励、管理服务等领域作出具体规定,建立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层级认定目录和创新创业支持激励政策体系。综合运用项目扶持、金融和信息服务、平台支撑、政策激励等手段,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强化政策、组织、财政、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第三,加快我省普通高校转型发展,大力培育产业技术人才队伍。根据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发展需要,调整优化我省高级中学和普通高校招生政策,有序引导生源向职业教育流动,推动校企合作和人才与产业对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序调整我省普通高校学科设置,重点规划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学科专业体系,逐步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围绕我省支柱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培养人才,推动普通高校走产学研发展道路,大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主动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第四,设置硬性相关指标规定,加大各级财政人才经费投入。各地均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逐步提高人才经费投入。未来5年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人才资金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人力资源投入不低于当地GDP的3%;第二步:人才资金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人力资源投入要占当地GDP的5%左右;第三步:人才资金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2%,人力资源投入要占当地GDP的8%以上。经过5年的努力,争取我省人才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第五,打造人才集聚区,建立人才改革的试验区。按照定位高端、企业主体、项目依托、政策引导、机制创新的工作思路,制定全省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重点指导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唐山市曹妃甸区、保定白洋淀科技城、石家庄正定新区、沧州渤海新区等,大力抓好京津人才创业园、归国留学人才创业园、院士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等,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第六,统筹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工作,推动资本与智本融合发展。统筹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人才工作融入产业发展中,实现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同频共振。应结合我省蓝天引智计划、推进新型城镇化引智计划、京津冀协同发展引智计划、农业引智计划、民生引智计划五大引智计划,制定全省及各地《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导向目录》,就行业分布、人才类别、能力条件、需求数量等方面规划“人才开发路线图”,为全省及各地的支柱产业、重点企业推荐人才,增强人才培养引进的指导性和靶向性。

干部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第三篇】

干部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第四篇】

一、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精尖缺人才队伍建设后劲不足。从人才结构上来看,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还不够大,存在尖子不够尖,缺的补不上,中坚力量薄弱,后备人才难以为继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相关待遇不够吸引人,加之硬件设施条件有限,不能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相应的科研工作设备和场所,导致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不能达到最大化。二是人才资金投入力度还不够大。三是人才服务脱贫攻坚作用不够突出。往届拔尖人才没有吸收到“扶贫服务团”,力量较为薄弱,合力发挥不足,导致在农业产业化、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等领域作用发挥还不够突出。四是新招录人才理想信念教育相对薄弱。五是与高校合作模式单一,柔性引才数量质量不高。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注重人才梯队建设,提升综合素质。帮扶期间,对优秀人才取得突出成果或所帮扶对象取得显著成绩的,给予奖励。二是注重改善人才待遇,做好引才留才。三是注重拓宽选育渠道,培养乡土人才。同时,组织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域外培训基地进行培养提升。四是注重发挥人才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组织农技类人才开展科技进农户活动,教育类人才开展支教助学活动,医疗卫生类人才开展义诊活动,文化类人才开展送艺传艺活动,充分发挥好各类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五是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中国传统革命教育,激励人才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年轻人才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70 1056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