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优秀5篇
【导言】此例“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优秀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第一篇】
一、主要特征
课程化的园本教研,是园本教研的深化。课程化的园本教研需要幼儿园在传统教研的基础上,基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明确教研的目标、内容及形式,并引领教师组成教研共同体,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课程化的园本教研具有如下特征:
1.教研目标明确性。课程化的园本教研应有明确的教研目标。幼儿园可以依据园本师资实际情况,从提升教师的某一专业能力方面确定教研目标,如从观察解读幼儿的能力、有效教学的设计与组织的能力、游戏活动的指导能力等方面确定教研总目标;也可立足解决幼儿园保教实践中的某些问题,如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活动区材料投放的问题、教学教法问题等确定教研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总目标细化为递进式的小目标,落实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
2.教研问题系列化。来自于教师的共性问题解决,是园本教研的基础。幼儿园的教研问题,是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实践问题,而不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理论问题,更不是解决诸如家长素质生均活动而积等客观问题。因此,幼儿园的教研问题,是主观性问题,更是实践性问题。
虽然说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课程化教研活动的内容,但是一些教育现场中的问题由于己有比较成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只需要一次教研或老教师的指导就能明白怎么做,如新入园小班幼儿的哭闹问题、新教师如何做好教育活动计划等问题,并不适合将其作为课程化教研活动的问题。
在幼儿教育现场中,教师的做什么问题,一般是教育活动的内容问题、课程资源问题;教师的怎么做的问题,一般是涉及教师的观念、能力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如,围绕某一内容的科学活动材料投放问题、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区域玩具材料的投放与指导问题、幼儿主题探究活动的推进问题等,都可以成为课程化园本教研的问题。
课程化的园本教研,更提倡的是基于幼儿本位、教师本位、幼儿园本位的教师共同需求的可推进研究的实践性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教师能从围绕一个中心线索螺旋式上升的教研系统中获得专业成长。
3.教研过程螺旋式。不同于将问题分解为平行的子问题的形式展开研究的线性主题式教研,课程化的园本教研强调的是螺旋式上升的实践问题解决与推进,这需要教师个体具备问题意识与反思能力,需要教研参与人员间建立自主学习、专业反思与平等对话的学习共同体,需要幼儿园形成积极、信任、民主、向上的教研文化。
教师应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实践中锻炼自己发现与反思问题的能力,拓宽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如某一同样内容的游戏结束后,A教师想孩子们很喜欢这次游戏,可见我组织的有多成功!可是孩子们都没有把玩具收拾好就跑开了,因为他们都急着上厕所,只好我来收拾了。B教师想孩子们都很喜欢这次游戏,因为他们都很主动一起想出各种办法来玩游戏。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能玩得这么好呢?是这些玩具材料吸引了他们,还是因为我能够允许他们自主游戏呢?可是他们都急着上厕所没有把玩具收拾好,我下次得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收拾玩具,或者请他们上完厕所再来收拾玩具。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的教师,在思考问题的维度和深度是不一样的,这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
基于自主学习、专业反思与平等对话的教研学习共同体,需要教研参与者在共同教研的过程中做到对事不对人,针对问题能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集体研讨过程中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火花,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同促进专业成长。在这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园本教研文化。
综上,教研目标,是教研活动的方向;教研内容,是教研目标的落脚点。因此,幼儿园需要从提升师资专业技能、解决保教工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等方面来确定教研活动为什么研、研什么,明确教研的目标和内容,在实践过程推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深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而促进幼儿发展。
二、实践流程
课程化园本教研是基于幼儿园保教工作实际的现场式教研,其过程是不断深化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
课程化园本教研的实践流程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发现实践问题。源于实践的问题,是课程化教研活动的前提。课程化教研活动的问题可来自于管理者对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中发现的问题,也可以是来自于教师在保教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2.设计教研方案。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后,教研组织者需要从教研目标、教研内容、教研形式等方面围绕共性问题设计简要的方案或思路,以更好地引领教师解决问题。
3.展开螺旋式教研。有了较为明晰的教研方案或思路后,教研组便可展开基于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教研。这一环节,也是课程化的园本教研的主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可采取的流程及形式有现场观察、案例记录、问题剖析研讨、理论学习等,在每一次的教研中,提出问题解决思路、回到实践中验证问题的解决,从而再一次发现问题,进入深一层次的教研
在上述系列化、螺旋式上升的教研过程中,教师的反思与研究、思维碰撞与经验凝炼的能力得以提高。离不开问话与总结提炼。问话,即追问、反问,有刨根问底的意思。在教研过程中的问话,能引发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提炼,是对教研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的梳理与提升。课程化的园本教研,应是在教师之间对现象或问题的问话、反思、总结提炼中得以推进的。因此,教研引领者应更多地采用问话的形式引发教师不断地思考,并及时帮助教师总结梳理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经验,提升教研的理论高度。
三、推进策略
课程化的园本教研活动的推进,有赖于教研引领者及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剖析问题的能力及问话与总结提炼的能力。因此,需要以提升教师及教研引领者这三个方面的能力为抓手,来推进课程化的园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1.问题在实践中发现。在教育现场中,能否发现问题,需要观察者具备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及观察解读幼儿的能力。因此,幼儿园应引领教师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立足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有利于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深化课程改革。而教师在正确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行为与观察视角,将有助于他们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反思并调整教育行为提供支持。
2.剖析在本质处进行。教研过程中能否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有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有赖于教师对幼儿发展情况的了解程度。因此,幼儿园应引导教师深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引导教师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对教育价值的判断能力。同时,教师应熟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特点与目标,并在一日活动中养成自觉观察幼儿言行的习惯,以及时发现幼儿的精彩与需求,判断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契机,促进幼儿发展。
3.深化在思辨中提炼。教研活动的深化,离不开问话与总结提炼。问话,即追问、反问,有刨根问底的意思。在教研过程中的问话,能引发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提炼,是对教研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的梳理与提升。课程化的园本教研,应是在教师之间对现象或问题的问话、反思、总结提炼中得以推进的。因此,教研引领者应更多地采用问话的形式引发教师不断地思考,并及时帮助教师总结梳理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经验,提升教研的理论高度。
四、文本资源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幼儿园生成课程 实施现状 建议措施
一、幼儿园生成课程的概念界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使得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有较大的随机性和灵活性,为生成课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加强调课程的生成。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教育基点、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国家公民是幼儿教育的目标。幼儿园生成课程正是基于尊重幼儿、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理念而深受广大家长和教师的青睐。
幼儿园生成课程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教师对幼儿的需求和兴趣以及教学情境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在师幼互动中不断调整活动,从而使幼儿智力、道德、情感、审美等全面发展的一种动态过程。
二、幼儿教师对生成课程的把握
幼儿教师对生成课程概念的把握主要表现在:
1.心理上对生成课程的接受程度
幼儿教师在心理上是不愿去接受生成课程的理念。 “生成课程太难了,我不能够把握好的教育时机。”“实施生成课程不容易控制课堂局势,可能会一无所获。”“生成的主题活动与幼儿园制定的总的教学目标会产生冲突,是实施生成课程的难点”“幼儿生成主题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是难点”。“想尝试课程生成,但往往事与愿违,最后破坏了幼儿的兴趣,预设的教育目标也没有达到”这是幼儿教师普遍担心的问题。此外,生成课程需要幼儿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必然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和压力。由此可见,幼儿教师正视课程生成理念还需要时间。
2.幼儿教师对生成课程的把握
提到生成课程老师们都能想到应关注幼儿的兴趣,但对生成课程所需要的情景以及师幼互动方面缺乏一定的关注。在教学计划与生成主题活动上,大多数老师仍拘泥于原定的教学目标。认为达不到幼儿园所指定的教学计划就完不成任务,不能发挥师幼教学主体的作用。幼儿教师依据幼儿园的计划来进行教学,其次是根据教材,最后才是幼儿的兴趣。可见教师虽然接受了生成课程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但从教师所依据的教学资料来看,教师还是以预设的教学目标为主的。这说明教师还不具备生成课程的意识。在实施过程中,因为缺乏一定的教育机智,导致课程生成过程中出现混乱,甚至失败。
3.幼儿教师课后反思情况
对生成课程的把握重在幼儿教师要有自我反思能力。但是当前,幼儿教师课后反思能力不强,缺乏科研意识是普遍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也强调了对教师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很多幼儿教师从不去反思自己开展的活动,也不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潜意识中还是认为自己是“看孩子”者。尤其是随着近几年幼儿园事故频发,安全问题似乎是幼儿教师关心的一大问题,其余的一概不重要,特别是在民办幼儿园或者农村幼儿园,这一思想尤为严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幼儿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理念,认为自己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就可以不用再去思考教育教学,思想上还是闭塞落后的。
综上,在心理层面幼儿教师对生成课程不熟悉,对生成课程存在畏难心理,在预设目标和生成性目标上体现出较为关注预设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教育机智。此外,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不强。
三、帮助幼儿教师把握生成课程的建议措施
1.立足实际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教师对幼儿园生成课程的理解
根据调查,幼儿教师对幼儿园生成课程的理解一知半解,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把生成课程看的过难。针对这一点,幼儿园应加强对职教师的培训学习,各园应根据自身实际开展各种学术交流会,派优秀幼儿教师外出学习,聘请专家学者到园指导工作等方式,来帮助全园教师对幼儿园生成课程的理解。
2.幼儿园课程管理要学会放权
观察发现,我国许多幼儿园在管理机制上管得太严,许多条条框框捆住了老师的手脚,以至于生成课程难以实施,因此幼儿园应学会放权,多给教师一些自,让老师自己去经营她们的班级。不要太过于注重表面的文章,只要老师的安排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有利于孩子全面和谐发展,就应该放手让老师去做,发挥幼儿教师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符合明日幼儿园的理念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3.幼儿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新的时代赋予教师新的使命,幼儿教师已不是单纯的“看孩子”者,这一点已不是新颖的话题,作为幼儿教师应首先自己把这错误的观念改正过来,对孩子、对家长、对社会树立教者形象。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教育观。同时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无所畏惧,正视各种教育难题,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
幼儿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责任的重大,在一日活动中幼儿老师需要处理很多琐碎繁杂的事情,同时还要接受家长、幼儿园的监督。除了正常的保育和教学外,幼儿教师还要准备一些材料、文件、活动等,以便幼儿园和家长监督检查,这些琐碎的事情往往占据幼儿教师大部分的时间和经历,因此时间对于幼儿老师来说非常宝贵,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科学的安排时间,在特定的时间做好特定的事情,才能为课程的生成创造机会。
5.学会反思,不断提升自己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是科研者。教师要有科研意识,才能有所进步。善于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具有科研意识的表现,也是教师把握生成课程的重要步骤。如何正确判断幼儿兴趣的价值点、如何做好师幼互动、如何处理突发的教育事件等,这些都应成为教师教学反思的一部分。反思能力的培养也是新型幼儿教师必备的一个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9-42.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47-248.
[3]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0.
[4]陈帼眉,刘炎。学前教育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6.
[5]夏如波。幼儿园生成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第三篇】
[关键词]园本教研 新教师 专业成长
诗墩幼儿园是2011年创办的县直公办幼儿园,办园伊始,新教师上岗的多,这种师新园新的现状更要求我们要立足园本教研,以相关理论为指导,以行动实践为依托,营造良好的园本教研氛围,构建有效的园本教研方法以及建立完善的园本教研制度来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因此,我们从本园人新园新的实际出发,针对极其年轻的教师队伍(教龄基本上在一年以下),教育教学经验缺乏,但她们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对工作满腔热情,以及新办园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的特点,组织进行了园本教研的教育教学研究,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幼儿园教师为研究主体,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所开展的旨在促进幼儿园发展的研究活动。我们通过以创新理念为导引,以教育实践为依托,积极探索园本教研方式,把立足点放在提高新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园本教研制度建设上,因地制宜地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以此来提高园本教研的实效性,从而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的健康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就实施园本教研,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进行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良好的园本教研氛围,是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条件
园本教研是人本当头,研究当先,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应有适宜的管理做保障,园长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将传统的封闭型、静态型、外控管理型的管理方式变为开放型、动态型的管理模式,为新教师搭建一个平台,营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使每位教师能够主动的、自主的、有创造的工作、学习和发展,成为研究的主体。因此,幼儿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积极为教师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园本教研环境,使之成为提高教师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条件。
1.要想让教师成长为研究者,园长首先要成为研究者。因此,在教学研究中,这就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必须率先垂范,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要做到及时地为教师提供帮助、支持和指导。领导班子成员应做老师学习的表率,勤奋学习、苦练内功、增强素质。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领导班子成员与教师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与教师结成研究伙伴,与教师相互切磋、对话和畅谈,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学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方面和新课程等内容。学习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专家讲座、集体备课、观摩研讨、案例分析,将教育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融合在教学实践中。
2.坚持以人本为基础,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我园教师都是女性,女性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承载了更多的重负。在幼儿园里,她们是良师益友;在家庭中,她们又是贤妻良母。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压力,容易产生职业怠倦。为此,我园把教师的乐业境界放在首位,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让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如,简化教案的书写以及没有实际意义的文本资料,注重活动后的自我反思,以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对教师一日活动各环节的组织留有较大的自由空间,为教师“减负”、“松绑”,把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让教师做她们该做的事,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反思教育行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能主动的探索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从中感受到园本教研的意义和乐趣。可见,只有管理者心中有教师,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主动性,真正实现以园为本、以师为本,为园本教研提供广阔的空间。
3.营造活跃的研究氛围,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营造活跃的园本教研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集中学习的形式,倡导分组研讨、现场观摩、反思交流、主动参与的教研方法,除了领导班子成员与教师结成平等的研究伙伴外,我们更重视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努力创造机会,让每个教师参与到研究活动中,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认识,并通过实践验证认识。如针对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合作能力的培养、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问题进行研讨、交流,让老师把自己好的经验、做法与同事们分享,促进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再如,观摩活动后,大家畅所欲言,积极提出自己的困惑和见解,畅谈自己的体会,并围绕这些困惑或见解展开讨论、反思,在积极研讨的氛围中,老师们互相借鉴,吸纳经验,更新理念,提高技能,在反思、评价、观摩等方面的能力皆获得了提高。园本教研的尝试我们收获最大,教师间的合作学习氛围更浓厚了,主人翁意识更强烈了,创新思维更活跃了,潜在能力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我们说,园本教研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索的过程,她们之间相同的意见可以相互认可、拓展,不同的意见可以互补辩证,不再是 “被动的接受体”,而是在各种观念的碰撞中获得启迪和灵感,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各自的专业成长。
二、有效的园本教研方法,是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
我园教师虽然年轻,缺乏经验,但她们个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与潜能,这正是实施园本教研的希望所在。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的发展作为目标,以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疑难问题为切入点,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核心的教研形式。因此,园本教研的关键是教师要有研究的意识,要善于从日常工作中一些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小”问题入手,去反思,去探索,去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从显现“实质”解决“实质”中开启智慧的心扉,获取新的教育教学技能,从而达到专业成长的目的。也就是说,必须要求教师把朝气、活力、潜能的思维“触角”深入“问题”的实质。因此,我园把延伸思维“触角”的行动研究作为园本教研的基本方法,遵循认识的基本规律,让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研究中改进和提高。提倡以小见大,要求教师从“教学中的小现象”入手,通过对“小”的观察记录、教学笔记等进行反思及研究,使得在养成研究习惯的同时,也使原有的认识得到崭新的飞跃。通过对“教学中的小现象”的研讨,老师们觉得这些问题看似很小,却也潜藏“大”意义,有利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确实值得研究。我们定期每周两次组织开展教研活动,重点围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进行教研,指导教师从问题中积极反思,寻找对策,交流探讨,相互借鉴,总结提升,从而共同提高。如独生子女的独特个性(以自我为中心、玩具不会分享、自理能力差等),就是所谓见怪不怪的普遍问题,对此,我们就组织大家进行专题研讨。并撰写出《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训练》《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等多篇论文。又如在进行市级立项课题《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策略实践研究》研究时,我们倡导教师全员参与,要求教师把体验到的“小”现象,不管价值如何,都必须记录在案,并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见解或认识,以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使每位教师在看到自己专业成长轨迹的同时,体验到研究成功的乐趣,把思维“触角”延伸到极致。
通过园本教研帮助教师更好解决发生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疑难问题。由此可见,有效的园本教研,能够促进新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
三、完善的园本教研制度,是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园本教研主要是解决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而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育水平。尽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是在我园,主要是通过园本教研来实施的,对园本教研实施的管理,我们主要是从建立健全园本教研制度着手。通过园本教研制度的改善,确实提高我园的教研工作水平。
1.内外兼修,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理论指引。园本教研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指导,园本教研的实施既强调教师的理论学习,也强调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此,我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邀请专家到园进行理论讲座或现场指导,为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及课题研究提供专业咨询以及必要的帮助,如:邀请泉州市特级教师来我园进行讲学活动,泉州幼师高专附幼郑玉华副园长与本园孙远腾老师组织了同课异构活动――中班语言《哭有什么用?》,晋江实幼刘志清副园长进行了幼儿园语言教学、区角活动开展的讲座活动,她们的讲学活动拉近了幼儿园与专家之间的距离,让新教师在听、想、看中产生思想上的撞击和共鸣,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与指导作用。二是积极创造机会,不定期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走出去参观学习,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如组织新教师参加县进修学校举办的新教师岗前培训活动;组织新教师赴泉州幼师高专附幼进行跟班学习;选派教师先后参加县姐妹园的片区教研、教坛新秀展示、省级示范园开放等观摩活动;外出学习的教师竭力的把所学的信息以各种方式及时带回,让大家能及时获取课改的新动态、新信息,分享示范的余泽,感受示范的力量。在培养新教师的同时,我园也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如:选送孙远腾老师到江苏徐州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李丽莉老师到南京参加泉州市学科带头人考察培训活动,培训后,她们都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示范课、讲座、参与研讨等方式积极引导新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组织能力。通过学习吸收,让老师们对照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使园本教研更具强大的生命力――园本教研成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行动。
2.协同互动,为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张扬个性。面对新教师群体中的个性差异现象,为了给每位教师提供有利于个性得以张扬的机遇,我们积极为教师构建互动交流的平台,让教师的专业水平在集体备课及同伴互动中共同提高。在以年龄班为单位的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中,教师就本周将要实施的集中教育活动一起进行解读分析,备课时,大家各抒己见,教师间不同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从中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增进了教师对教育新理念的理解,提升了素质。另外,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中某方面较有特长或较有经验老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尽力帮助指导新教师,使她们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我们还鼓励关注各个个体的“个性”、“闪光点”,从而起到教研中的锦上添花的效用。这种集体备课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而且营造了互相学习的氛围,优化了教师之间的互动,使新老教师个性互补、经验共享,有效地促进了不同个性教师的专业成长。
同时,我们还通过分组研讨、年段自荐、观摩活动、案例分析、活动反思等多种途径,让教师根据自身的长短有针对性地参与研究和实践,如我们开展的新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要求每位新教师进行一次公开教学,课后由执教者介绍设计思路,成功经验和不足,然后,大家围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进行研讨交流,从问题中积极反思,寻找对策,交流探讨,相互借鉴,总结提升,老师们在活动过程中,畅所欲言,共同分享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家在反思总结、交流研讨、质疑释疑中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使自己的观念、意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3.明确目标,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明晰思维方向。建立完善的园本研究制度是保障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教研目标,要能解决本园要解决的问题,才能促进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的发展。因此,我园注重园本教研的实效性,制定了相应的园本教研制度,建立了园长――副园长――教研组长――全体教师等四级研究网络,围绕市级立项研究课题《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策略实践研究》建立健全研究网络,逐步形成了园级大课题――课题组子课题――个人班级或个人小课题的研究态势。强调问题来自于教师,形成自下而上的研究,吸纳并推行“提问(疑惑)---研讨---验证---反思”的研究方式,把课程研究与教研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常规研究、教学研究一体化。每次研究都因园制宜、灵活多样、行之有效地开展,极大地帮助教师在反思中改进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成效。如学期初,我们开展“如何灵活地把握和运用教材?”的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按分析教材的基本流程,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的合理性和适宜性等进行分析,从而学会科学灵活并合理地运用教材。又如针对市级立项研究课题《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策略实践研究》,老师们在研讨活动中提出了一个个困惑,尽管这些困惑呈现出个体差异,但只能围绕着“怎样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活动中如何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合作能力培养中教师怎么适时介入指导”等问题展开,围绕这些困惑我们组织教师展开讨论,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各自发表见解,提出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略,在此基础上,组织按照方略进行教学实施,一段时间后,又对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反思,以获得解决的新思路,按照崭新的思路,再行实施……,即教学――研究――再教学――再研究,如此循环反复,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从而挖掘了教师的潜力,提高了教师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了研究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宗旨,有效培养了学习、反思型教师,有力推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该项课题的研究不仅让幼儿实实在在的受益,教师实实在在地成长,幼儿园也实实在在地发展。
通过园本教研的行动实践,我们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园本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健康发展、提高保教质量、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上的无限活力。同时,可喜的是,我们还真切感受到了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期末,本园教师,从园长到代课教师,都能把各自的行动成果记录在案,撰写出如《合理运用指导策略 让区域活动发挥实效》、《整合教育资源,尝试小班户外体育活动的改革》、《浅谈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合作能力发展的意义和实施策略》、《浅析学前儿童早期教育的误区与对策》、《论幼儿探究性与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策略研究》等文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立足本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道路上我们只是迈出了最基础的一步,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为构建实效的园本教研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许明仙。强化以人为本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研究,2007,(3)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范文【第四篇】
一、背景与方法园本教研作为幼儿园教研的一种新理念与新范式,正逐渐受到关注与重视。园本教研即以园为本的教研,是一种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活动。园本教研强调教师的主体参与和个人反思,强调每个幼儿园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在教研活动中的整体作用,强调园外的专业人员在教研过程中的参与式介入与合作。同时,园本教研也强调研究问题的真实性,以研究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核心。可以说,园本教研旨在通过个人反恩、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种基本的力量以促进幼儿园、教师以及儿童的共同发展。现在,如何有效地开展园本教研已成为幼儿园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园本教研、更好地发挥园本教研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对___市一些幼儿园的园本教研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半结构访谈法,并辅之以文本分析法。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幼儿园教研活动在形式、频次、内容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基本现状,教师对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认识,教师个人参与教研活动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困惑和问题等几个维度。我们选取了___市不同类型与级别的幼儿园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0份。半结构访谈丰要考察了教师对现有教研工作的认识,对园本教研的理解,教师对教研活动的作用(特别是在促进幼儿园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方面)的感受等方面。同时,我们还从部分幼儿园收集了一些与教研工作相关的文件、规章制度、园所教研活动记录,以及部分教师的教研总结与教研论文进行文本分析,以补充和印证问卷与访谈所获取的信息,尽可能保证研究的全而、客观。二、现状与分析研究从幼儿园教研的整体状况、教师参与教研的情况以及园本教研的实施状况等方面对幼儿园的教研现状做出分析。1.幼儿园普遍开展了针对实践的教研活动并已形成初步的规范性,但还缺乏明确的园本教研的理念。教研形式日趋多样化,但教研主题较为单一。调查表明,教研活动的开展已成为幼儿园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活动的形式普遍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全园性的、以年龄班或学科(领域)组为单位组织的、课题组形式的以及合作性的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共存。其中,87.14%的幼儿园每周进行一次全园性教研活动,10.02%的幼儿园每周开展两次或以上的全园性教研活动,2.94%的幼儿园每两周开展一次全园性教研活动。以年龄班或学科(领域)组为形式的教研活动基本上不少于每周一次。另外,还有78.67%的教师参与了以课题组形式开展的教研活动,25.54%的教师经常参加幼儿园与其他幼儿园或科研机构合作的教研活动。但是,幼儿园教研活动的主题无论从提出途径还是具体内容来看都略显单一。在全园性的教研活动中,教研的主题几乎都由保教主任或教研组长提出,主题的选择主要依据本园当时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课题,或本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反映的问题与困惑。在年龄班和学科(领域)组的教研活动中,教研的主题一般由本教研组组长提出,但研讨的具体内容各有所偏向。年龄班的教研主题大多针对同一个年龄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小班刚入园时的“入园焦虑问题”或大班普遍关注的“幼小衔接问题”。学科(领域)组教研活动的内容更集中于本学科(领域)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同时也关注学科(领域)知识。普遍制定了教研制度,但制度的执行不力。调查表明,有96.80%的幼儿园制定了教研工作制度,90.82%的幼儿园有教研活动记录和教研活动总结。从我们收集到的部分幼儿园教研制度的文本来分析,教研制度主要对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指导思想、教研活动的管理组织形式以及人员职责、教研成果的奖惩等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不管是幼儿园教研管理者还是普通教师都表示,教研制度在具体实施时还有很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对教研制度内涵的理解过于表面化,对教研制度的执行有时过于形式化,真正对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有帮助的教研活动并不多。从部分幼儿园的教研活动记录以及教研总结等材料来看,很多教研活动确实有滥竽充数之嫌,教研常常被曲解为纯粹的经验总结和经验交流。教研目的、内容、评价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拓展,但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教研活动的目的从单纯解决教学问题到全面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教研活动的内容从仅仅研究学科、教法,到对幼儿园教育、保育的全方位涉及,教研活动的方式从单一的理论知识讲座、听课、评课,到个体行动研究、团体合作研究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教研活动的评价从“写论文出成果”的单一终结性评价,到唤醒研究意识、发展研究能力、提高理论水平等多元评价相结合,幼儿园教研活动在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拓展。但绝大部分幼儿园还没有确立以园为本开展教研活动的理念,没有把教研活动酌开展与幼儿园的实践相匹配,没有使教研活动为形成办园特色服务。因而,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继续深化需要在园本教研的理念下进一步加以规范。2.幼儿园教师在观念上普遍认识到教研活动的重要意义,但在行动中缺乏开展高效的园本教研活动的能力。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不断深入,但还未能完全理解园本教研的理念。表1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选项
选择此项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教研就是做课题教研是写论文和经验总结教研是备课、听课和评课教研究室研究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教研以骨干教师为主,其他人只是偶尔参加教研是每一位教师应有的职责教研是专业人员的事,与教师无关表1表明,几乎所有的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都认为“开展教研活动是每一位教师应有的职责”,并且绝大部分教师认为现有的教研活动主要是“研究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和“参与做课题”。但也应该看到,还有16.25%的教师选择“教研是以骨千教师为主”和“教研是专业人员的事而与自身工作无关”,虽然所占比例很小,但由 此可以反映出现实中还存在着对教研活动性质的错误认识,教师在这种认识指导下开展的教研活动无疑会是一种被动式的应付。调查还显示,只有34,16%的教师听说过园本教研的概念,并理解园本教研的基本内涵。可以看出,园本教研作为新的学术概念,以及这一概念所负载的新理念,还没有被大多数教师所完全理解与接受。当然,园本教研所倡导的诸多理念在幼儿园现有的教研活动中已经有所体现,如很多教师认为,以课题组形式和年龄班形式开展教研活动比较适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更能发挥教研活动在解决实践问题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还有的教师认为,教研活动的主题应该是“针对平日观察到的或大家在教学中共有的困惑、问题,以及对幼儿园的发展真正有价值的课题”。教师参与教研实践的能力逐步提高,但有效反思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加强。表2教师在具体教研情境中的个人行为具体情境
具体行为选择此项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在组织教育活动之后每次都会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较为经常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如果在反思过程中发现问题,你会暂时放在一边,以后再说马上向同事请教马上向班长/教研组长/保教主任寻求帮助自己从理论书籍、报刊、网站上寻找资料来解决如果在反思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创新之处,你会尽快写成文字,加以整理归纳尽快与人交流和分享,但不会写出来一阵激动以后就放在一边了一定要让班长/教研组长/保教主任也仅从表2可以看出,90.9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有经常性的反思,这说明绝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具有较强的反思意识。但是,只有58.06%的教师会将自己的反思整理、归纳成文字,并且大部分教师的文字归纳常常会写成经验总结。可以说,教师还普遍缺乏深刻、有效的自我反思的能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首先体现在大部分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不能从自己的日常教育实践中提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即使在接受园所教研管理者安排的研究课题后,也很难将研究内容与自己的已有经验、日常教学建立有机的联系;其次,由于很少有幼儿园教师进行过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学习、接受过较为严格的科研基本技能的训练,因而很多教师都难以从纷繁复杂的事件中提取有效的教育经验,高效地解决现实教育问题并总结出一定的教育规律。因而,幼儿园教师要真正履行园本教研的理念,自身基本教研能力的提高是关键之一。3.“园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已经出现,但还需要不断完善。教师的同伴互助行为有所增加,但“学习型组织”还没有真正形成。表2中的数据显示,分别有67.78%和66.67%的教师在反思过程中会与同伴有主动交流与分享的行为。进一步的调查表明,同伴交流的情况大多发生在亲密要好的同事之间以及带同一个班级的几个教师之间。当然,幼儿园举办定期的、有组织的集体研讨活动也是教师同伴互助的典型形式,集体研讨活动一般由专人召集,组织者文秘站:提出讨论的核心问题,参与者可以各抒己见,最后针对核心问题得出一定的结论。78.47%的教师认为这种集体探讨对自己在教学改进方面有所帮助,但也有14.50%的教师感觉到这种集体研讨常常是组织者和几个骨干教师的“双簧戏”,对普通教师来说很难有真正的体会与心得,因而也难以对自己的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看到,教师之间互助行为的增加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工作质量,但无论是随意不定期的个人交流还是正式定期的集体研讨,都还缺乏形成学习型组织的某些基本要素,如交流与学习时的共同愿望、系统思考等都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师接受的专业引领有所加强,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接受的专业引领可能来自于园所内部的教研管理者或骨干教师的帮助,也可能来自于园所外部的专业研究者以及教研行政人员的指导。调查结果表明,96.78%的教师接受过园所内部的专业引领,并认为这种引领对自己的帮助很大,教师认可的园所内部专业引领的主要方式有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和评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等。同时,有86.31%的教师接受过来自园所外的专业研究者的指导,这种专业引领的主要形式有专题理论讲座、参与式培训、案例式的听课研讨、参与课题研究等。调查也表明了幼儿园教师在接受专业引领方面的某些期望。例如,他们认为,现在大部分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在“上示范课”、“承担园内的课题研究任务”以及“榜样与模范”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对应帮带新手型教师”、“提供新理念、新信息”和“随时帮助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等方面的作用还应该加强。他们还认为,各级教研员不仅应该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检查人员”,更应该是“与教师平等的帮助者”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指导者”。此外,95.56%的教师表达了自己“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的需求,他们认为这是专业研究者最重要的专业引领方式之一。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与困惑。尽管绝大部分教师有积极开展高质量的教研活动的意愿,但他们在实际进行教研活动时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表3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问题与困惑问题与困惑
选择此项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排序时间少,工作负担高1001自己在学历提高方面的压力大,无暇研究缺乏信息、资料、经费等方面的条件,阻碍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没有接受过教育科研方面的专业训练,在实践中又缺乏专业人员的帮助,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教学研究不知道怎样从自己的教学中生发出研究的课题领导不真正支持和重视,自己的努力很难得到认可,遇到困难时也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参加研究的课题与自己的工作性质不一致,因此实施起来非常困难整个幼儿园都没有研究的氛围,大家都是应付从表3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最大困难主要集中于“工作负担重”和“自身学习提高的压力大”而造成的“无暇研究”。同时,资料、信息等基础条件的匮乏,研究选题、科研方法等专业指导方面的缺位,是幼儿园教师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的瓶颈性问题。并且,园所管理层对教研工作的重视如果不能体现为各种具体的行为,就准以真正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三、对策与建议针对现状,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善,使园本教研的理念真正得以实现:1.对幼儿园教研管理者进行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园本教研的理念与方法。幼儿园教研管理者的理念将直接决定幼儿园教研工作的状况。幼儿园教研活动是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理性认识活动,不是一种随意的、凭经验与直觉的事务性活动,因而幼儿园的教研工作一定要有明确的理性指导,才可能保证高质量的教研活动的开展。对幼儿园教研管理者的培训,可以让他们明确本园教研工作的思路,将园所的教研 规划与办园特色相结合;在组织与指导每一位教师的教研活动时也能够根据教师的个人情况帮助教师选择体现其个人特点的教研主题,以使教研活动的开展真正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2.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研指导,帮助他们确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教研风格。除了对教师应该进行广泛的教育理论知识的介绍、具体的教研方法与手段的培训之外,还需要培养教师从教育实践中捕捉问题的敏锐性以及对问题的研究意识,更需要关注每一位教师独特的生活与工作状态,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与教学境遇,鼓励他们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自身独特性的教研风格。教研活动最终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如果教师能从自己的特点与需求出发,按照自己的已有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他们才真正在研究问题,园本教研的理念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与实施。3.促进幼儿园教研共同体的形成。幼儿园教研活动需要各方面的合力才可能顺利高效地得以发展,这种合力来自于各级教研行政部门的管理者调研员,来自于幼儿园的管理层与普通教师,来自于园外专门研究机构和大学的专业研究人员。只有各方面的力量整合优化,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形成一个教研共同体,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虽然园本教研强调幼儿园和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排斥教研管理者与教研员、专家学者在专业上的指导,而是要求幼儿园和外界力量的充分合作,将幼儿园和教师的经验优势与教研员和专家的理论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推动园本教研向纵深发展。_uacct="UA-670247-6";urchinTracker();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第五篇】
关键词 课程 实施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120-03
在幼儿教育百花齐放的今天,大大小小幼儿园都在构建自己的园本课程,掀起了一股园本课程建设的热潮。在这股热潮中,我园始终在冷静地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幼儿教育追求的最终价值是什么?构建园本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构建一个怎样的园本课程才更有利于幼儿园全面和谐发展?
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实践和研究,我园对园本课程有了更深地认识:园本课程是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适合幼儿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课程。幼儿教育追求的最终价值是促进每个幼儿整体的、全面的、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园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幼儿愉快生活,为了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广东省一级幼儿园”,要引领辐射,构建园本课程是提高园所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幼儿园内涵发展的核心动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指南》的这些思想是指导我们构建和实施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原则,因此,我们结合成熟的社区人文环境,以幼儿社会性发展为主线,构建了园本多元化课程。
一、确立课程理念和目标
我们“以幼儿发展为本”作为园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因为这一基本理念反映了对幼儿生命的珍视和发展权利的尊重。为了使每个幼儿个体获得主动、和谐的发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让课程去适应孩子”,而不是“孩子去适应课程”,因此我们把幼儿发展作为教育目的的落脚点,把幼儿的表现和反应作为教育内容和策略的依据,把幼儿的健康、快乐、完整、和谐、创造、放在核心的地位,全面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并且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素养的新一代。
二、设计课程内容和形式
我们秉承“一日生活皆课程”,把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当作整体的课程来对待,充分发挥一日生活整体的教育作用,一日生活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教学、游戏和日常生活相互渗透,将促进幼儿发展的基本目标落实在现实的一日生活之中。我们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借鉴了《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和《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主题设计框架,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充分挖掘幼儿园自身及周围的课程资源,构建并实施了以幼儿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园本多元化课程,包括学习课程、游戏课程和生活课程,促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中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一)“学习课程”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好的学习品质能为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习课程”主要以“主题探究活动”为主,多年的实践使我们形成了以“主题探究活动”为统领、五大领域教育内容为支撑,体育活动保证,区域活动拓展,自主游戏丰富,环境资源渗透的学习课程模式。
在“学习课程”中,教师根据学习目标,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满足幼儿需求的内容,与幼儿共同商讨和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领域教育活动和主题探究活动相互补充下,幼儿除了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外,还学会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和遇到困难时能积极面对并寻找解决办法。如小班的美术活动“点点和线线做游戏”,幼儿乐于尝试新活动,运用波洛克式大胆作画,线条流畅,图案自然;中班的数学活动“小小记录员”,幼儿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物品的数量,学习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寻找最好的解决办法,并在解决中了解记录表的作用;大班的综合活动“我换牙了”,幼儿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主题探究活动“颜色变变变”“大大小小”“花花世界”“我上小学了”,幼儿通过主题的各阶段活动,以探索、操作、观察、访问、调查、讨论等学习方式,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爱提问、爱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 “游戏课程”让幼儿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促进幼儿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途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我园“游戏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课程”主要包括自发性、规则性和探索性等三大类游戏,自发性游戏是由幼儿生成的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规则性和探索性游戏是由教师设计的智力游戏、体育游戏、探索游戏和区域游戏等。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目标以及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自己选择玩伴、游戏内容,建立自己的游戏规则,从无意中、发现中、练习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如幼儿在智力游戏中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保持安静,完成一项到一项;幼儿为进入微型家具和厨具的“娃娃家”,也要遵守该区域的约定,人数够了不能进,游戏后要收拾好“娃娃家”,会与姊妹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等等。
“游戏课程”既满足又保护了幼儿的心理需要,使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幼儿在与成人或同伴交往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还了解并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提高其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生活课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养成习惯,习惯养成体现于一日生活中。幼儿园生活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对幼儿来说,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也是其生活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从“一日生活”的角度构建“生活课程”,主要包括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每月一节日”活动等。
日常生活活动主要包括吃饭、穿衣、穿鞋、盥洗、种植、烹饪等技能练习,帮助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组织幼儿参观城市规划馆、地震局、居委会、派出所等社会职能机构部门,带领幼儿参与探望孤寡老人、打扫公共卫生、爱心扶贫捐款等社区惠民活动,引领幼儿走进社会、亲近自然,帮助幼儿在怡悦身心的同时懂得关爱、懂得环保,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意识和亲社会行为。
“每月一节日”活动,即一月成长节、二月欢乐节、三月爱妈妈节、四月感恩节、五月劳动节、六月艺术节、七月毕业节、八月环保节、九月礼貌节、十月爱国节、十一月科学节、十二月体育节,各级组根据幼儿园的总体目标和实际需要开展系列活动,遵循“综合渗透”原则,实现整体教育效果――形成尊重人、尊重环境、尊重文化、尊重资源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园本课程的实效性
园本课程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同样,园本课程在设计――实践――反思――修整――再实践过程当中,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发展。
(一)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以幼儿发展为本”一直是本园的办园宗旨和园本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园本课程构建与实施,幼儿学习和发展是整体性、全面性的,并且从自己原有水平上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向更高水平发展。幼儿通过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获取经验,从而建构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努力将“给孩子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的办园愿景成为可能。
(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高
在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教育观念转变了,从课程开发的全程参与者和研究者,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实现传统教师到学习者、研究者与教育者三位一体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育行为和策略上,以了解幼儿发展水平和观察幼儿行为表现为抓手,将活动目标分解为多层次的学习步骤,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材料,经过思考――设计――实施,努力为幼儿提供最适宜、最有效、最科学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增强,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实践前反思,我要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实践中反思,随时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检验预定措施的可行性,调整策略。实践后反思,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及时记录,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
(三)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经过几年研究实践,园本课程的发展,营造了“文化育人”氛围,幼儿园里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幼儿和教师在健康和谐的环境文化中成长。
近年来幼儿园荣获“广东省绿色幼儿园”“佛山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并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实验学校”,《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优秀成果集》获“2014-2015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有多项科研课题在省、市、区成功立项,其中2项课题分别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佛山市禅城区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教师撰写的100多篇文章在省、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有效地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获“佛山市《指南》实验工作征文等奖”,《在主题作品中发展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获“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论坛大赛作品评选中一等奖”,并在《教育世界》杂志(CN 13-1278/I)发表。林悦小朋友获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幼儿组(广东赛区)第一名,王一然小朋友和卢睿颖小朋友家庭分别获“佛山市亲子故事会大赛一等奖” 和“禅城区幼儿故事大赛特等奖”。幼儿园集教师辛勤汗水和教育智慧编制的《幼儿园优秀教育成果集》《园本多元化课程》和《幼儿创意小宝典活动――翻绳》等书籍,在同行中起到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园本课程的构建需要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园本课程的实施和需要紧密结合本园教师、幼儿、资源等实际,立足于幼儿的发展,为幼儿园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用我们的专业能力和实际行动能给孩子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塑造均衡、优质和可持续发展的幼儿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下一篇:幼儿园中班智力游戏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