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服务意识淡化范例【参考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为民服务意识淡化范例【参考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为民服务意识淡化【第一篇】

一、个人体会及认识

我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领悟新思想,我深刻的感受到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和政治站位提升理论素养的重要性。认识到认真学习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工作再创新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切实全面提高遵旨意识,服务意识,学习新思想学思践悟、融会贯通,坚定“四个自信”,自觉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增强自身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再创新步伐。

二、针对自身工作查找问题

(一)为民宗旨牢不牢理论。一是学习学得不透,对于理论学习,虽然能按社区组织的要求学习,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忙于家庭家务事,理论学习抓得不够紧,实际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比较少。二是联系群众不够,思想上宗旨意识不强。由于在思想改造上有所放松,认为自己在作风上好于他人,所以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淡化了,没有真正树立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公仆意识,在思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谈化,关心群众疾苦不够,面对面与群众交心比较少。三是在社保工作中缺乏积极主动精神,只求按规章办事,主动性差,与支委及其它党员的沟通交流还有待于加强。

(二)服务群众意识强不强。一是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践行党的宗旨同自己的工作和言行紧密联系起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把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做到一切为了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把群众利益摆在首要位置,关心群众冷暖,热情地对待群众。二是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不断向群众学习,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共产党员只有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依靠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忠于人民群众,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会更加牢固。

(三)坚持为民的情怀不够深。总存在得群众不是自己,是他人的不积极思想。时代在变,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政治力量,共产党人作为推动实现中国梦的领路人,就应始终如一坚守为民情怀。 坚守为民情怀,就是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之心最可贵之处就是纯洁,最打动人的是那颗“初心”,最让人难忘的就是那份执念,时刻不忘记我们来时的路,是人民将我们选择,也是人民将我们壮大,更是人民将我们高高托起。

(四)创新工作不够。对系统其他部门的政策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工作无创新思路,按部就班。把握形势、了解大局不深不透,理论联系实际和融汇贯通不够,致使学用有脱节现象。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及整改措施

根据查出来的问题,对自己今后的思想、作风有了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一是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理论上的清醒、坚定,才能保证政治上清醒、坚定。要通过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习近平系列讲话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结合社保工作实际,敢于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克服自满思想,不满足于现状,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开展社保工作。

为民服务意识淡化【第二篇】

一、我对xxx同志的意见和建议是:

一是理论功底不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二是布置工作不细,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够;三是群众意识不强,宗旨观念不够。建议是: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不断提高理论学习效果。

2、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3.要进一步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尽职尽责,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精心抓好工作部署,层层落实到位,带领全体同志把支部打造成党组织和人民信赖的好支部。

二、我对xxx军同志的意见和建议是:

一是理论功底不高,缺乏理论指导实践经验;二是工作作风不实,缺乏创新意识;三是群众意识淡薄,为民服务宗旨欠缺。建议是:

1.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

2.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

3.要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与时俱进,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

三、我对xxx同志的意见和建议是:

一是理论水平欠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二是工作作风不实,创新意识不强;三是群众意识不强,为民服务的宗旨不够。建议是:

1.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2.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

3.要进一步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实事求是、敢于担当,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

四、我对xxx同志的意见和建议是:

业务掌握不准,能力欠缺,工作不够细心,纪律松散。

建议是:要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时刻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加强业务学习,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本领。带头遵党规守党纪,加强与同事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五、我对xxx同志的意见和建议是:

工作粗心,纪律散漫,性格急躁,能力欠缺。

建议是:作为一名新党员要时刻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向优秀党员学习,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本领。带头遵党规守党纪,加强于团队合作。

六、我对xxx同志的意见和建议是:

工作粗心,纪律散漫,只顾自己的事,团结同事不够。

建议是:作为一名新党员要时刻树立起为民服务的思想,要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团结同事,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带头遵党规守党纪,在思想上早日入党。

七、我对xxx同志的意见和建议是:

工作热情不高,说的多干的少,纪律散漫,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建议是: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树立为民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本领。带头遵党规守党纪,加强团队合作。

为民服务意识淡化【第三篇】

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

3.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客”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解决实际困难。

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1]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

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

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

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是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

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为民服务意识淡化【第四篇】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社会经济在普遍增长的同时,也给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以临澧县为例,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的作用发挥方面还有待提高。

提升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目的是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使广大群众拥护党组织建设,支持党组织发展。然而,从我县党组织服务群众整体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服务群众意识不强。部分党员干部对理论培训、思想教育不重视,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没有入脑入心,导致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组织一提到服务群众,总是先向上级提要求、讲条件、要经费,而没有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宗旨意识有所淡化。

二是服务群众能力不够。部分党员干部对中、省、市、县各项方针政策、惠民政策了解不透,把握不全,无法解答群众的来访咨询。部分窗口服务单位业务能力不熟,不能高质、高效的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三是服务群众方式不当。部分党组织对群众的诉求不深入调查研究,而是停留在纸上答复、办结,使党组织失信于民。坐等安排和按部就班的现象严重,不主动深入群众访民情、解民忧,而是等群众上门来办事,与群众沟通交流少,往往把好事办不好,实事办不实。

四是服务工作落实不力。走过场应付差事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村级党组织为了应付检查,开会走过场,档案资料不真实,以文件形式落实服务工作的现象未完全根除。部分党组织将服务群众的形式拘泥于走访查看或节庆慰问,对群众直接给与物质帮助的较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拟定产业发展、制定增收项目和身心健康方面关注度少,使服务群众的作用发挥不明显,解决实际问题不理想。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服务群众的教育引导不够。部分党组织和党员思想层面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抓牢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对实用技能和服务手段的培训力度不够,导致在贯彻落实惠民政策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受年度各项考核指标的影响,部分党组织将工作重心放在日常具体事务上,对开展群众服务工作不重视,没有合理兼顾。

二是服务群众的制度不健全。服务群众项目缺乏有效的制度运转,部分党组织为了搞创新而抛弃原有的服务机制,在推行过程中又忽视了两项制度的衔接,导致很多好的服务项目成为“过眼云烟”,而新推出的服务创新项目往往又“换汤不换药”或矫枉过正,群众反而不知道“困难咋解决,问题找谁办”。未形成服务群众的经费保障机制,党组织在为群众提供服务时仅从单位经费中列支,服务经费短缺,在提供项目支持方面落实不力。

三是服务群众的问责未落实。对于出台的各项服务政策,检验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对事件的办结情况、群众的满意度调查,大部分还停留在查看档案、收集资料、汇报测评层面,对落实情况的督导工作也是选取几个点走一走、看一看,没有普遍调研,发现问题只是责令其整改,没有形成刚性约束,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有蒙混过关的现象。

三、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的建议与对策

历史告诉我们:“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只有始终把群众放在最高位置,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永葆党的生机。因此,新常态下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探索和改进:

1.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服务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生命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为服务而生,为服务而建、为服务而存,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首先要匡正服务理念,将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在理论上内化于心,在实践中外化于行,从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要依托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的“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等专题讨论,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由“服务上级”向“服务基层”转变,由“被动参与”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彻底消除部分党组织认为开展服务是“负担”的思想,切实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形成“服务全参与、成果大家享”的局面。

2.健全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效能。在全县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

中构建“条块合理、纵横联结”的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解决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是创新组织设置。探索以新媒体建立网络党组织,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媒体对流动党员进行科学化管理,实现党的组织工作全社会有效覆盖,努力做到凡有群众的地方,都有党组织,都有党的服务。二是建强服务队伍。选优配强基层组织队伍,注重选拔农村优秀青年、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大户、高校毕业生夯实基层党组织班子,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筑牢战斗堡垒。加强经济、科学、法律等知识的培训,强化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宗旨意识的教育引导,提升党组织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政治理论水平。

3.灵活服务方式,推行便民化服务。针对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分类别、分领域设计服务载体。农村党组织依托村级活动场所,开展下访寻问题、进村解难题、民事代办、结队帮扶、结对认亲等活动,继续推行“四议两公开”、“乡村夜话”工作法;机关党组织开展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党组织和党员“进社区报到”、党代表到辖区联系服务群众等活动;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党组织开展“医患师生结对帮扶”等活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窗口单位等党组织推行党员示范岗、党员承诺践诺、一站式服务、为民服务窗口等平台。例如将“乡村夜话”群众工作法,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推广,真正做到干部群众面对面、心贴心。

4.完善服务机制,推行常态化服务。一是完善服务群众保障机制。建立稳定基层组织和公共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把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同时,建立党费返还制度,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所缴党费全额返还,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按一定比例返还。二是完善服务群众评价考核机制。年初将各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作为考核指标列入年度工作任务,建立健全过程督导制,各级党组织将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结果向群众公开,以群众满意作为判断是非、评价好坏的标准。根据不同领域党组织的特点,分类制定可操作性的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服务保障经费挂钩,保障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为民服务意识淡化【第五篇】

XX街道为民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做好政策宣传与落实放在首要位置,积极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使每个服务对象来到中心都能有回家的感觉。2021年初XX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全面完成升级改造工程,将原来老的大厅进行提档升级,优化服务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增加业务窗口。同时从民政、劳服、计生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科室抽调骨干力量充实为民服务中心,为服务对象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所有业务一次性可以完成。

主要亮点:

一是在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全程代办服务绿色通道等特别服务。在“早”“中”、“晚”、非工作日上做文章,每天坚持早到30分钟,变“服务对象等着办”为“等着服务对象前来办”;坚持每天中午不关门,窗口工作人员轮流坐岗轮流午餐;坚持不办完最后一个业务不下班;坚决不让群众跑回头路。建立健全窗口工作台账,实行一事一记,全面跟踪办件情况,提供事前、事中、事后跟踪服务。截止目前,为民服务中心共办件500件,咨询件850余件、承诺件和即办件900件,公众评价率100%、现场办结率100%。“延时服务”和“非工作日预约服务”办理业务200件,全程代办服务160件,绿色通道办件300余件,切实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二是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突破优质化政务服务瓶颈。2021年起,在各村新设立“为民服务大厅”,流动办理业务,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及送服务下村活动。共派出服务人员60余次,主要为贫困户、空巢老人、残疾人、交通不便等特殊人群上门办理低保手续、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等提供接送服务、上门服务。提供上门服务和全程代办服务260余人次、办理业务100件,为办事群众节约车费1600余元。

具体做法:

一是推行人、事、权“两集中、两到位”。积极为群众提供“一门受理、协调管理、规范审批、限时办结”的“一站式”“一条龙”高效服务平台和数字化管理。2020年9月,街道组织各职能部门成立了为民服务中心。完善考核管理、人员管理、签订授权书等制度,确保进驻中心的30项审批服务事项的受理、审批、发证等环节均在政务中心进行,构建起以窗口服务后台审批运行机制。

二是优化审批标准。遵循标准先行、按章办事的原则,建立了行政审批“事项目录、要素、流程”三大标准,使审批工作“行为制度化”、“过程透明化”、“流程标准化”和“文书格式化”更加优化。

三是优化“前台+后台”服务模式。按照“审管分离、审监分离、优化整合,集约利用的思路,严格执行为民服务监管职能与经办职能分开各行政审批部门履行监督职能,为民服务中心履行经办职能,破除行政审批“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合一,实现“一个印章管审批”。形成“前台受理、后台审批、车间模式、流水作业、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新机制。

四是健全行政审批事项全程监管机制。以制度创新为重点,明确监管职责,健全监管机制,出台《XX街道为民服务大厅监管实施方案》《XX街道为民服务大厅服务质量监督小组》等;实行清单管理、每月由纪工委抽查、办结件抄告制等监管制度,有效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增强监督实效性。

五是健全“联合会审”审批协调机制。为民服务中心成立后,由服务中心负责人牵头组织各业务工作人员会审会办,解决互为前置等问题,提高审批科学性、时效性。创新现场会办方式“踏勘一车去、情况一起评、意见一次清”,解决现场踏勘“散、乱、多”的问题。截止目前,已完成现场踏勘20余次,共办件500余件,审批时间由法定的15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

工作成效:

XX街道高质量打造了为民服务大厅,统筹职能部门集中办公,在服务过程中实施一次性告知、代办帮办、一窗受理等便民服务举措。推行“一门服务、一窗受理、后台分流、限时办结”的便捷化服务模式。建立“一岗多能、一专多能”工作机制,实现工作人员从单项工作到综合服务,实现服务过程“零障碍”,让群众只跑一次。为了方便群众,在一楼大厅还配备了社会救助、计生服务手册、爱心雨伞、充电宝、血压计和便民药箱等便民设施,大厅开设了多功能厅、图书阅览室、活动室等方便居民文化生活。

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对群众问题处置机制进行再优化,实现服务事项“零积压”。群众反映的简单问题即时办理,较复杂问题3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杂问题5个工作日内完成或提出解决方案,确保及时有效回应群众诉求。“在积极的探索中,我们泉城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水平,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群众的“获得感”强了,我们收到的“点赞声”也就多了。”

XX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通过一系列的务实举措,积极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融洽了干群关系,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下一步,XX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将继续围绕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发展方向,整合已有资源,完善帮办代办机制,服务群众,坚持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各项工作。

70 1046535
");